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分享的《滿井游記》《小石潭記》比較閱讀及答案8篇 小石潭記的比較閱讀及答案,供大家賞析。
《滿井游記》《小石潭記》比較閱讀及答案1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節(jié)后,余寒猶厲。凍風(fēng)時作,作則飛沙走礫。局促一室之內(nèi),欲出不得。每冒風(fēng)馳行,未百步輒返。山東省平邑縣興蒙學(xué)校李傳鵬
廿(niàn)二日天稍和,偕數(shù)友出東直,至滿井。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靧(hùi)面而髻鬟之掠也。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fēng),麥田淺鬣(liè)寸許。游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léi)而歌者,紅裝而蹇(jiǎn)者,亦時時有。風(fēng)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浹背。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未不能以游墮事,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適于余近,余之游將自此始,惡能無紀(jì)?己亥之二月也。
1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的詞語。
⑴ 凍風(fēng)時作( )⑵高柳夾堤( )⑶泉而茗者( )
12.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的虛詞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
A. 作則飛沙走礫。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B. 若脫籠之鵠。 與獨(dú)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C. 紅裝而蹇者。 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
D.未不能以游墮事。故臨崩寄臣以大事。
13.下列對文章的理解或賞析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A.文章第一段寫作者渴望出游和不能出游的矛盾,“居促一室之內(nèi)”寫出內(nèi)心的懊喪和郁悶,下文的“若脫籠之鵠”與此照應(yīng),形象貼切地寫出作者從局促困居的情況下解脫出來的喜悅之情。山東省平邑縣興蒙學(xué)校李傳鵬
B.作者如一位高明的攝影師,多方位、多角度、多側(cè)面地描寫滿井的風(fēng)物,有全景,有特寫,近景遠(yuǎn)景相結(jié)合,而且著力描寫景物的動態(tài),為我們描摹了一幅生機(jī)勃勃的早春風(fēng)光圖。
C.作者用詞巧妙,許多語句具有表里相關(guān)的雙重意蘊(yùn),如 “廿二日天稍和”的“和”字既寫天氣的暖和,也透露出作者心情的解凍;“ 而此地適于余近”的“近”不僅指空間距離的相近,也指性情品格的相近。山東省平邑縣興蒙學(xué)校李傳鵬[來源:學(xué),科,網(wǎng)Z,X,X,K]
D.文章卒章顯志,“未不能以游墮事,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一句透露出作者獨(dú)特的個性與性情,“瀟然”表達(dá)他對自己能夠縱情遨游、享受自然的滿足之感,“惟”字則表明他對自己官小職閑的嫌棄。
14.文章第二段從三個層面描寫滿井的春景,請簡要概括。
答:
15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⑴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譯文:
⑵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譯文:
(二)(15分)
11.(1)作:起,刮起。(2)夾:在兩旁。(3)茗:煮茶,喝茶。(3分,每個1分)
12.A(2分。A項(xiàng) “則”:連詞,“就”。B項(xiàng)“之”:①結(jié)構(gòu)助詞,“的”;②助詞,取消句子獨(dú)立性。C項(xiàng)“而”:①連詞,表并列;②連詞,表轉(zhuǎn)折。D項(xiàng)“以”:①介詞,“因?yàn)椤?;②介詞,“把”。)
13.D(2分?!八麑ψ约汗傩÷氶e的嫌棄”錯誤,應(yīng)該是:他慶幸自己的官職是個閑職,不怕耽誤公事,因而有時間縱情遨游,表達(dá)了作者厭棄喧囂塵俗的城市生活,寄意于山川草木的瀟灑情懷。)
14.第一層面寫山水樹木等自然風(fēng)光之美,第二層面寫情態(tài)各異的游人之樂,第三層面寫自然界一切生物的悠然自得。(3分,每要點(diǎn)1分,意近即可。)
15.(1)山巒被晴天融化的積雪洗過,純凈美好的樣子好像剛擦過一樣。(2分)(2)(我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嘗沒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卻)不知道啊。(3分)
【附文言文參考譯文】
滿井游記
袁宏道
北京一帶氣候寒冷,花朝節(jié)過后,冬天余下的寒氣還很厲害。冷風(fēng)時常刮起,刮起就飛沙走石。拘束在一室之中,想出去不可得。每次冒風(fēng)疾行,不到百步就(被迫)返回。
二十二日天氣略微暖和,偕同幾個朋友出東直門,到滿井。高大的柳樹夾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濕潤,一望空曠開闊,(覺得自己)好像是逃脫籠子的天鵝。這時河的冰面剛剛?cè)诨ㄩ_始發(fā)出亮光,像魚鱗似的浪紋一層一層,清澈得可以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明鏡剛打開,清冷的光輝突然從鏡匣中射出來一樣。山巒被晴天融化的積雪洗過,純凈美好的樣子好像剛擦過一樣;嬌艷明媚,(又)像美麗的少女洗了臉剛梳好的發(fā)髻一樣。柳條將要舒展卻還沒有舒展,柔軟的梢頭在風(fēng)中飄蕩,麥苗破土而出,短小如獸頸上的毛,才一寸左右。游人雖然還不算多,(但)汲泉水煮茶喝的,端著酒杯唱歌的,穿著艷裝騎驢的,也時時能看到。風(fēng)力雖然還很強(qiáng),但走路就汗流浹背。所有(那些)在沙灘上曬太陽的鳥,浮到水面上戲水的魚,都悠然自得,毛羽鱗鬣當(dāng)中都透出喜悅的氣息。(我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嘗沒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卻)不知道啊。
不會因?yàn)橛瓮娑⒄`公事,能瀟灑地徜徉在山石草木之間的,只這個官兒罷了。而此地正好離我近,我將從現(xiàn)在開始出游,怎能沒有記錄?萬歷二十七年二月。
《滿井游記》《小石潭記》比較閱讀及答案2
滿井游記(節(jié)選)
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fēng),麥田淺鬣寸許。游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風(fēng)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浹背。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墮事,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適與余近,余之游將自此始,惡能無紀(jì)?己亥之二月也。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語。
(1)風(fēng)力雖尚勁( )
(2)呷浪之鱗( )
2、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選文第一段是從哪三方面描繪滿井早春氣息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畫線句表明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猛,強(qiáng)有力;(2)代指“魚”
2、(我)才知道郊野之外不是沒有春天,可是居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這一點(diǎn))啊。
3、郊外的植物(柳條、麥田)、游人、魚鳥。
4、表明了作者寄情山水,厭惡官場生活的人生態(tài)度。(意思對即可)
《滿井游記》《小石潭記》比較閱讀及答案3
廿二日天稍和,偕數(shù)友出東直,至滿井。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fēng),麥田淺鬣寸許。游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風(fēng)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浹背。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解釋下列加粗詞。
①土膏微潤( )
②波色乍明( )
③柔梢披風(fēng)( )
2.把下列句子譯成白話文。
游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文從哪兩方面描寫滿井春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據(jù)提示,用原文句子回答。
①描寫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描寫樹、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表現(xiàn)作者返回自然的愉悅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揭示主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指出下列句的修辭手法。
①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
②泉而茗者,罍而歌者。( )
③麥田淺鬣寸許。( )
6.從你積累的古詩文中,寫了含有“鳥”、“柳”字的詩句各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
①肥沃
②始、初
③散開
2. 游人雖然不是很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端著酒杯喝酒唱歌的,穿著鮮艷服裝騎著毛驢的,也時時可見。
3.美好的景物和欣賞的人們。(早春的景色和游人的活動)
4.
①描寫山: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②描寫樹、麥: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fēng),麥田淺鬣寸許。
③表現(xiàn)作者返回自然的愉悅心情:若脫籠之鵠。
④揭示主旨: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5.①比喻
②對偶
③比喻
6.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水邊楊柳曲塵絲,立馬煩君折一枝。(答案不唯一)
《滿井游記》《小石潭記》比較閱讀及答案4
滿井游記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節(jié)后,余寒猶厲。凍風(fēng)時作,作則飛沙走礫。局促一室之內(nèi),欲出不得。每冒風(fēng)馳行,未百步輒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數(shù)友出東直,至滿井。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于是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巒為晴雪所洗 ,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 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fēng),麥田淺鬣寸許。游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風(fēng)力雖尚勁,然徙步則汗出浹背。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這是一篇清新的寫景小品。生動地表達(dá)了一個“城居者”一冬都“局促一室之內(nèi)”,而今返回自然“若脫籠之鵠”的歡快心情。寫景層次分明,比喻貼切。閱讀本文,要通過景物描寫體會作者的感情,學(xué)習(xí)細(xì)致地觀察生活,準(zhǔn)確生動地描寫景物的方法。
1.解釋下列加粗的詞。
①凍風(fēng)時作__________
②未百步輒返________
③娟然如拭__________
④面________________
⑤茗者_(dá)_____________
⑥罍而歌者_(dá)_________
2.翻譯下列語句:
①高柳夾堤,土膏微潤
②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
③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
3.請你把本文寫景的語句和抒情語句在原文上標(biāo)出。
4.找出本文的比喻句。
參考答案:
1.①起②就③擦④洗臉⑤煮茶⑥端著酒杯
2.①高高的柳樹夾住堤的兩岸,肥沃的土地微微有些濕潤。
②用泉水燒茶喝的,拿著酒杯唱歌的,穿著艷麗的衣服騎著驢子的。
③這才知道郊野以外何嘗沒有春天。
4.寫景的:“高柳夾堤,土膏微潤”,“冰皮始解……清澈見底”,“柳條……柔梢披風(fēng)”等。
抒情的:“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凡曝沙之鳥……皆有喜氣”。
5.比喻句:“晶晶然如鏡之新開”,“娟然如拭”,“如倩女之 面,若脫籠之鵠”等。
《滿井游記》《小石潭記》比較閱讀及答案5
閱讀《滿井游記》一文(節(jié)選),完成14~18題。(共12分)
廿二日天稍和,偕數(shù)友出東直,至滿井。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fēng),麥田淺鬣寸許。游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風(fēng)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浹背。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游墮事而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適與余近,余之游將自此始,惡能無紀(jì)?己亥之二月也。
14.解釋下列句中加點(diǎn)詞的意思。(2分)
①廿二日天稍和
②泉而茗者()
③柳條將舒未舒()
④呷浪之鱗()
15.從文段中找出與下列句子加點(diǎn)詞語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個句子。(2分)
①若脫籠之鵠
②娟然如拭
16.將畫線句子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3分)
譯文:
17.文中“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形容的景物是,其特點(diǎn)是(2分)(用自己的話概括)。
18.選文最后一段作者說自己“能不以游墮事而瀟然于山石草木間”?!盀t”意為“瀟灑無牽掛”,你覺得文章中有哪些地方能體現(xiàn)作者的“瀟然”呢?試作分析。(3分)
【參考答案】
14.①暖和②喝茶③舒展④魚(每小題0.5分,共2分)
15.①“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毛羽鱗鬣之間”;“郊田之外”;“山石草木之間”(1分,任答一例即可)
②“晶晶然如鏡”;“悠然自得”;“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1分,任答一例即可)
16.才知道郊外田野未必(未嘗)沒有春天,只是城里居住的人不知道有這樣的變化罷了(“始”、“未始”、“城居者”、“知”翻譯正確2分,整體表達(dá)流暢1分,共3分)。
17.水(春水)(1分)凍水初解的清澈(1分)(共2分)
18.找到相應(yīng)內(nèi)容(1分),分析如何體現(xiàn)(2分)。(共3分)
示例:“若脫籠之鵠”可以體現(xiàn)“瀟然”,因?yàn)檫@一句表現(xiàn)了作者目睹美景后心情愉快,舉止如鳥兒脫籠一般無拘無束與“瀟然”一詞很吻合。
體現(xiàn)“瀟然”的內(nèi)容有:游人活動、動物悠然、“惟此官”、“余之游將自此始,惡能無紀(jì)?
《滿井游記》《小石潭記》比較閱讀及答案6
廿二日,天稍和,偕數(shù)友出東直,至滿井。高柳夾提,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于時冰皮 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乍出于匣也。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試,鮮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條將舒未 舒,柔梢披風(fēng),麥田淺鬣寸許。游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風(fēng)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浹背。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 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選自袁宏道《滿井游記》)
1.解釋下列句中斜體字的意思。
(1)波色乍明(2)山巒為晴雪所洗()
(3)娟然如試()(4)泉而茗者()
2.選出斜體字意思相同的一項(xiàng)。()
A.凍風(fēng)時作于時冰皮始解
B.呷浪之鱗鱗浪層層
C.于時冰皮始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
D.倩女之靧面髻鬟之始掠
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游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
(2)風(fēng)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浹背。
4.“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這樣寫魚鳥,有什么好處?
5.你是如何理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這句話的含義的?
答案:
1.初、始;被;……的樣子;煮茶喝。
2.D。
3.略。
4.這樣寫增加了景物的動感(靈氣),同時也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5.是本文的畫龍點(diǎn)睛之筆,表達(dá)了他追求自由的天性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滿井游記》《小石潭記》比較閱讀及答案7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節(jié)后,余寒猶厲。凍風(fēng)時作,作則飛沙走礫。局促一室之內(nèi),欲出不得。每冒風(fēng)馳行,未百步輒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數(shù)友出東直,至滿井。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fēng),麥田淺鬣寸許。游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風(fēng)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浹背。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墮事而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適與余近,余之游將自此始,惡能無紀(jì)?己亥之二月也。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diǎn)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3分)
A.欲出不得/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B.未百步輒返/造飲輒盡,期在必醉
C.于時冰皮始解/學(xué)而時習(xí)之 D.麥田淺鬣寸許/遂許先帝以驅(qū)馳
7.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3分)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8.第①段寫城中的余寒景象,有什么作用?(3分)
9.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3分)
A.本文通過對水光山色、柳條麥田的描寫,以及對游人的歡欣、魚鳥的悠然自得等情態(tài)的描繪,勾勒出一幅滿井春色圖。
B.作者寫初春景象,抓住了萬物復(fù)蘇的特點(diǎn),如“將舒未舒,柔梢披風(fēng)”一句,寫出了春回大地時柳枝初展的神韻。
C.“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將品茶、飲酒、騎驢觀賞等畫面合為一組鏡頭,寫出了游人絡(luò)繹不絕的盛況。
D.這篇游記,采用描寫、抒情、議論等多種表達(dá)方式, 最后一段則以議論作結(jié),表明了作者寄情山水的志趣。
參考答案:
6B
7(我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嘗沒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卻)不知道啊。
8 這是欲揚(yáng)先抑的寫法。(1分)烘托出作者“欲出不得”的壓抑煩悶之情;
(1分)反襯了滿井春意盎然的景象。(1分)
9 C
二:
17. 文中 “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形容的景物是 ,其特點(diǎn)是 (2分)(用自己的話概括)。
18. 選文最后一段作者說自己“能不以游墮事而瀟然于山石草木間”?!盀t”意為“瀟灑無牽掛”,你覺得文章中有哪些地方能體現(xiàn)作者的“瀟然”呢?試作分析。(3分)
參考答案:
17.水(春水)(1分) 凍水初解的清澈(1分)(共2分)
18.找到相應(yīng)內(nèi)容(1分),分析如何體現(xiàn)(2分)。(共3分)
示例:“若脫籠之鵠”可以體現(xiàn)“瀟然”,因?yàn)檫@一句表現(xiàn)了作者目睹美景后心情愉快,舉止如鳥兒脫籠一般無拘無束與“瀟然”一詞很吻合。
體現(xiàn)“瀟然”的內(nèi)容有:游人活動、動物悠然、“惟此官”、“余之游將自此始,惡能無紀(jì)?”
譯文
北京一帶氣候寒冷,每年二月花朝節(jié)過后,殘存的寒氣還很厲害。冷風(fēng)時常刮起,刮起就飛沙走石。(人)拘束在一室之中,想出去,但行不通。每次冒風(fēng)快速行走,卻走不到百步就被迫返回。
二十二日天氣略微暖和,我和幾個朋友出東直門,到了滿井。高大的柳樹夾立在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濕潤,一望這兒空曠開闊,(覺得自己)好像是逃脫籠子的'天鵝。這時河上的薄冰剛剛?cè)诨?,波光才剛剛開始明亮,像魚鱗似的浪紋一層一層,清澈得可以看到河底,波光光亮的樣子,水面亮晶晶好像剛剛打開的鏡匣,清冷的光輝突然從鏡匣中射出來一樣。山巒被晴天融化的積雪洗過,美好的樣子好像剛被擦過一樣;鮮艷美好而又明亮嫵媚,又像美麗的少女洗了臉剛梳好的發(fā)髻一樣。柳條將要舒展卻還沒有舒展開來,柔軟的梢頭在風(fēng)中散開,像獸頸上的長毛的(麥苗)高一寸左右。游人雖然還不多,但汲泉水煮茶的,拿著酒杯唱歌的,身著艷裝騎驢的,也時時能看到。風(fēng)力雖然還很強(qiáng),但空著手走路也會汗流浹背。(那些在)沙灘上曬太陽的鳥,在水面上戲水的魚,都悠然自得,一切動物都透出喜悅的氣息。我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嘗沒有春天,可是住在城里的人卻不知道(有這樣的變化啊)。
不會因?yàn)橛瓮娑⒄`公事,能無拘無束瀟灑在山石草木之間游玩的,只有我這種清閑的官了吧。而且滿井這地方正好接近我的住處,我的郊游打算從這里開始,怎能沒有記述?這是明萬歷二十七年二月。
寫作背景
萬歷二十六年(15),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職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讓他進(jìn)京。他只好收斂起游山玩水的興致,來到北京,被授予順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第二年,升為國子監(jiān)助教,《滿井游記》寫于這一年的早春二月,他和幾個朋友一起游覽了京郊的滿井,心情愉悅,文章在此背景寫成。
袁宏道《滿井游記》本文是一篇文字清新的記游小品,選自《袁中郎全集》,作者袁宏道。滿井是明清兩朝北京近郊的一個風(fēng)景區(qū)。文章用精簡的文字記游繪景、抒情寓理。歷歷如畫的景物描寫,透出京郊早春的芬芳?xì)庀ⅲ瑢懗隽俗髡邔Υ夯卮蟮氐南矏偤蛯υ绱旱男蕾p和贊美,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表達(dá)了作者曠達(dá)、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以及對自由的向往。
《滿井游記》《小石潭記》比較閱讀及答案8
(二)滿井游記(節(jié)選)(9分)
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fēng),麥田淺鬣寸許。游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風(fēng)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浹背。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墮事,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適與余近,余之游將自此始,惡能無紀(jì)?己亥之二月也。
17.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的詞語。(2分)
(1)風(fēng)力雖尚勁
(2)呷浪之鱗
18.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9.選文第一段是從哪三方面描繪滿井早春氣息的? (3分)
20.文中畫線句表明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2分)
答案:
17.(1)猛,強(qiáng)有力
(2)代魚
18.(我)才知道效野之外不是沒有春天,可是居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這一點(diǎn))啊。
19.郊外的植物(柳條麥田)、游人、魚鳥。
20.表明了作者寄情山水,厭惡官場生活的人生態(tài)度。(寫出“寄情山水”即可)滿井游記 閱讀答案
《滿井游記》《小石潭記》比較閱讀及答案8篇 小石潭記的比較閱讀及答案相關(guān)文章:
★ 小石潭記配套練習(xí)冊答案6篇 小石潭記同步訓(xùn)練含答案
★ 關(guān)于小石潭記教案模板6篇 小石潭記教案完整版
★ 小石潭記高二高分讀后感3篇(關(guān)于小石潭記的讀后感)
★ 關(guān)于小石潭記教案5篇(小石潭記片段教學(xué)教案)
★ 2022《小石潭記》啟發(fā)及感悟3篇(小石潭記感悟或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