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收集的記敘文的表現(xiàn)手法3篇(什么叫記敘文表現(xiàn)手法),歡迎參閱。
記敘文的表現(xiàn)手法1
記敘文常用表現(xiàn)手法及作用
發(fā)布者:劉正遠 發(fā)布時間: 31/10/2011 PM 5:56:39
1、對比:
把兩種對應的事物對照比較,使形象更鮮明,感受更強烈。(1)運用對比手法描寫人物,刻畫性格。
如契訶夫的《變色龍》,寫警官奧楚蔑洛夫在處理一只狗咬傷工匠赫留金的事故中,其態(tài)度在頃刻間變了四次,反復再三,前后判若兩人。這里通過主人公自己前后不同態(tài)度的對比,鮮明地刻畫了“變色龍”的性格。
再如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通過菲利浦夫婦對于勒態(tài)度前后不同的對比,揭示出他們自私、庸俗、貪婪、冷酷的性格特征。再如《故鄉(xiāng)》中年閏土和少年閏土的對比。再如《范進中舉》中胡屠戶對范進中舉前后態(tài)度的對比。
(2)運用對比手法,描摩景物,抒發(fā)感情。
如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前邊描寫了百草園景色,這是一片生機盎然的自由天地,少年“我”的欣喜之情躍然紙上,這里的景物描寫與充滿枯燥乏味氣息的“三味書屋”形成了鮮明對比,“我”對“三味書屋”的厭倦、煩惱之情也自然流露出來。
2、襯托:
以一些次要事物為陪襯來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與對比一起使用。人們常說的“萬綠叢中一點紅”、“眾星捧月”就是襯托。
(1)用其他人物襯托主要人物。如《藤野先生》中用日本“愛國青年”的無理挑釁來反襯藤野先生的正直熱忱、毫無民族偏見;《花的話》中用月下比美的眾花來對比襯托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二月蘭;再如《愛蓮說》。
(2)用景物描寫來襯托人物性格或事件意義。如《故鄉(xiāng)》開頭描繪了荒涼蕭索的村景,十分貼切地襯托了“我”的悲涼心情。
3、鋪墊。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現(xiàn)之前,對環(huán)境、情緒、氣氛等所做的描寫,借以造成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藝術(shù)效果。如《荔枝蜜》采用了層層鋪墊的寫法。寫荔枝林的茂盛,是為蜜蜂提供一個很好的生活環(huán)境;寫荔枝蜜的甜香,是為下文贊頌蜜蜂作鋪墊;寫蜜蜂的辛勞,又是為贊頌勞動人民作鋪墊。
再如《麥琪的禮物》中插敘了對德拉的頭發(fā)、杰姆金表的敘寫,為后文寫杰姆夫婦毅然舍棄如此珍貴、心愛的東西作鋪墊,以凸現(xiàn)雙方深摯的愛情。
4、伏筆、照應:
(1)伏筆,實際上是一種交待,對將要出現(xiàn)的事件作暗示,為情節(jié)發(fā)展做鋪墊。埋下伏筆后,后邊一定要有照應。
如《故鄉(xiāng)》中,“我”剛回到故鄉(xiāng)時,母親說“還有閏土,他每到我家來時,總問起你,很想見你一面。我已經(jīng)將你到家的大約日期通知他,他也許就要來了?!边@是一處伏筆,它不僅點明了閏土和“我”的關(guān)系,而且暗示“我”將要與閏土見面,使后面閏土的出場十分自然。
(2)照應,是文章前后內(nèi)容上的關(guān)照呼應。方式主要有與伏筆照應、與開頭或題目照應、反復照應等。照應得好,可使文章結(jié)構(gòu)嚴謹細密,主題更加鮮明強烈。
如《背影》一文中四次寫“背影”,三次寫“流淚”,反復照應,感情抒發(fā)一次次更加強烈,滾滾熱淚既表達了兒子的情感,又襯托出背影形象的感人,這篇文章是情與淚的結(jié)晶!
5、象征:
把抽象的思想感情用某一特定的具體事物來表現(xiàn),使之形象化,使所要表達的意思更為含蓄、深刻,即“托義于物”。
如冰心的《小桔燈》中的小桔燈象征了光明和勝利,象征著小姑娘鎮(zhèn)定、勇敢、樂觀的精神。如矛盾的《白楊禮贊》細致描寫了黃土高原上白楊樹枝干筆直、葉子片片向上的形象,表現(xiàn)了它的倔強、挺立、不屈不撓,從而象征了華北農(nóng)民質(zhì)樸、嚴肅、堅強不屈、力求上進的精神和意志。
再如高爾基的散文詩《海燕》,用象征手法構(gòu)思全文,賦予高傲飛翔的海燕以革命先驅(qū)者的象征意義,使作品意義更深遠。
6、夸張:
一種故意“言過其實”的形象化手法,可以突出人物,強化感情。
如《三國演義》中寫張飛的肖像:“身長八尺,豹頭環(huán)眼,燕頷虎須,聲若巨雷,勢如奔馬”,這種夸張地描寫,突出了張飛粗直勇猛的特點。
再如童話《皇帝的新裝》中對皇帝形象的塑造也采用了夸張手法,辛辣諷刺了統(tǒng)治階級的愚蠢。
7、另外,記敘文中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還有:
懸念手法(《棗核》)、抑揚手法(《荔枝蜜》)等,使文章情節(jié)曲折有致,引人入勝。
記敘文的表現(xiàn)手法2
導語:在記敘文中有很多種表現(xiàn)手法,那么大家都了解多少了呢?下面小編為你整理的記敘文的主要表現(xiàn)手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記敘文的主要表現(xiàn)手法
1.襯托:用另一事物來陪襯或?qū)φ找酝怀鲈械氖挛?,襯托有主次之分。如《藤野先生》中以仙臺職員對我的友好態(tài)度來襯托藤野先生;
另一種描述:襯托,是指不直接地對主要的人物或事物進行描寫,而是對其背景、與之相關(guān)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繪,使其形象突出,這種寫法除了利用反差對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鮮明外,還會使文章曲折含蓄,獨具風格。
2.對比:是把兩個相對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個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并舉出來,相互比較的一種修辭方式。對比的作用在于同時使好的顯得更好,壞的顯得更壞。對比沒有主次之分,如《故鄉(xiāng)》中的閏土與楊二嫂的對比;
3.鋪墊:為了表現(xiàn)主要寫作對象而提前做得基礎性描寫。例如,魯迅在《孔乙己》中寫道:“中秋過后,秋風是一天涼比一天,看看將近初冬;我整天的靠著火,也須穿上棉襖了”,文中這里通過自然環(huán)境的描寫,暗示當時天氣已經(jīng)很冷了(秋風越來越?jīng)?,初冬,靠著火,穿棉襖),為下文寫孔乙己的悲慘遭遇作了鋪墊。
4.抑揚相生:“抑”是壓低、否定,“揚”是振發(fā)、褒揚;“相生”是說文章要有“揚”有“抑”,相互生發(fā),富于變化。其中常見的是“欲揚先抑”,即對人欲表揚而先批評,對事欲說對而先說錯,對物欲說好而先說壞。當然“抑”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更充分的“揚”。“抑揚相生”手法中另有“欲抑先揚”,如果運用得體,也能使文章?lián)u曳多姿,翻出新意。如《白楊禮贊》中為了贊美白楊樹而先說“它算不得樹中的好女子”,采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
5.鋪墊與伏筆的區(qū)別
伏筆:文章或文藝作品中,在前段里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例如,冰心的作品《小桔燈》的第一自然段,特意交代竹凳、墻上的電話,暗示下文中主人公小姑娘將和這兩件物件打上交道。果然,第三自然段中,小姑娘“挪動竹凳”、“登上竹凳想去摘墻上的聽話器”,原來,小姑娘的媽媽生病了,她想打電話叫醫(yī)生來為媽媽看病。這些物件的提前出現(xiàn),為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埋下了伏筆。
6.烘托是從周圍的事物慢慢突出描寫對象,是渲染;襯托是兩件相同的事物,進行比較,有正面比較和反襯,突出描寫對象。
造句:這樣的雨天,烘托出了她憂郁的心情。
這兩株憔悴的梅花襯托出了繁茂的桃花。
7.象征:借助某一具體事物來表現(xiàn)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點是利用象征物與被象征物之間的某一特點(內(nèi)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現(xiàn),增強文章的表現(xiàn)力,象征手法的“托義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隱而不晦。
8.托物言志:作者在對事物的進行描繪的過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個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來表達自己的內(nèi)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讀者在欣賞中獲得獨特的美感享受。
9.借景抒情,通過景物的描寫,來襯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10.虛實結(jié)合,可以抓住重點,突出事物的本質(zhì)特征,從而更鮮明的刻畫人物的性格,凸現(xiàn)事物、景物的特點,更集中地揭示題旨。結(jié)構(gòu)緊湊,筆墨集中。
11.動靜相襯,動襯靜,靜襯動,生動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12.以小見大,由平凡細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題,突出表現(xiàn)中心,更有震撼力。
13.渲染烘托,渲染,是指作者通過對人物的外形、行為、心理、語言或事件、環(huán)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揮灑鋪陳,集中描寫,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質(zhì)特點,用以加深主題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襯托是指不直接地對主要的人物或事物進行描寫,而是對其背景,與之相關(guān)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繪,使其形象突出。這種寫法除了利用反差對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鮮明外,還會使文章曲折含蓄,獨具風格。比較一下,我們就可以發(fā)現(xiàn)二者的不同點:渲染在于對某種事物的有意重彩潑墨式的描寫;襯托卻是通過與之有關(guān)的其他事物的描寫,對該事物起到映襯作用。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時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對用來襯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來描寫。
14.聯(lián)想想象,所謂聯(lián)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所謂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新形象的過程。聯(lián)想想象經(jīng)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內(nèi)容更為豐富,形象更豐滿、生動,增添文章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力。
記敘文的表現(xiàn)手法3
中學生常用表現(xiàn)手法的概念及運用舉例
1.襯托:用另一事物來陪襯或?qū)φ找酝怀鲈械氖挛?,襯托有主次之分。如《藤野先生》中以仙臺職員對我的友好態(tài)度來襯托藤野先生;
另一種描述:襯托,是指不直接地對主要的人物或事物進行描寫,而是對其背景、與之相關(guān)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繪,使其形象突出,這種寫法除了利用反差對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鮮明外,還會使文章曲折含蓄,獨具風格。
2.對比:是把兩個相對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個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并舉出來,相互比較的一種修辭方式。對比的作用在于同時使好的顯得更好,壞的顯得更壞。對比沒有主次之分,如《故鄉(xiāng)》中的閏土與楊二嫂的對比; 3.鋪墊:為了表現(xiàn)主要寫作對象而提前做得基礎性描寫。例如,魯迅在《孔乙己》中寫道:“中秋過后,秋風是一天涼比一天,看看將近初冬;我整天的靠著火,也須穿上棉襖了”,文中這里通過自然環(huán)境的描寫,暗示當時天氣已經(jīng)很冷了(秋風越來越?jīng)?,初冬,靠著火,穿棉襖),為下文寫孔乙己的悲慘遭遇作了鋪墊。
4.鋪墊與伏筆的區(qū)別
伏筆:文章或文藝作品中,在前段里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例如,冰心的作品《小桔燈》的第一自然段,特意交代竹凳、墻上的電話,暗示下文中主人公小姑娘將和這兩件物件打上交道。果然,第三自然段中,小姑娘“挪動竹凳”、“登上竹凳想去摘墻上的聽話器”,原來,小姑娘的媽媽生病了,她想打電話叫醫(yī)生來為媽媽看病。這些物件的提前出現(xiàn),為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埋下了伏筆。鋪墊:指事物發(fā)展過程中的前期準備工作。
5.抑揚相生:“抑”是壓低、否定,“揚”是振發(fā)、褒揚;“相生”是說文章要有“揚”有“抑”,相互生發(fā),富于變化。其中常見的是“欲揚先抑”,即對人欲表揚而先批評,對事欲說對而先說錯,對物欲說好而先說壞。當然“抑”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更充分的“揚”。“抑揚相生”手法中另有“欲抑先揚”,如果運用得體,也能使文章?lián)u曳多姿,翻出新意。如《白楊禮贊》中為了贊美白楊樹而先說“它算不得樹中的好女子”,采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
6.烘托是從周圍的事物慢慢突出描寫對象,是渲染;襯托是兩件相同的事物,進行比較,有正面比較和反襯,突出描寫對象。造句:這樣的雨天,烘托出了她憂郁的心情。這兩株憔悴的梅花襯托出了繁茂的桃花。
7.象征:借助某一具體事物來表現(xiàn)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點是利用象征物與被象征物之間的某一特點(內(nèi)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現(xiàn),增強文章的表現(xiàn)力,象征手法的“托義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隱而不晦。
8.托物言志:作者在對事物的進行描繪的過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個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來表達自己的內(nèi)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讀者在欣賞中獲得獨特的美感享受。托物言志就是通對物品的描寫和敘述,表現(xiàn)自己的志向和意愿。采用托物言志法寫的文章的特點是用某一物品來比擬或象征某種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寫好這樣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與“志向”,“物品”與“感情”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點要與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種相同點和相似點。其次,描述時,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點為核心。物品要能表達自己的意愿。托物言志的寫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擬人、象征等。
9.借景抒情,通過景物的描寫,來襯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借景抒情又稱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帶著強烈的主觀感情去描寫客觀景物,把自身所要抒發(fā)的感情、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過描寫此景此物予以抒發(fā),這種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通過景物來抒情,是一種寫作手法。它的特點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渾然一體。在文章中只寫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寫代替感情抒發(fā),也就是王國維說的“一切景語皆情語”。
10.虛實結(jié)合,可以抓住重點,突出事物的本質(zhì)特征,從而更鮮明的刻畫人物的性格,凸現(xiàn)事物、景物的特點,更集中地揭示題旨。結(jié)構(gòu)緊湊,筆墨集中。虛實結(jié)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說與具體的描寫結(jié)合起來,或者是把眼前現(xiàn)實生活的描寫與回憶、想象結(jié)合起來。與擬人不同。虛與實是相對的,如書上所言,有者為實,無者為虛;有據(jù)為實,假托為虛;客觀為實,主觀為虛;具體為實,隱者為虛;有行為實,徒言為虛;當前為實,未來是虛;已知為實,未知為虛等等。
11.動靜相襯,動襯靜,靜襯動,生動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靜相襯,是景物描寫的一種重要手法。靜態(tài)的景要描繪出景物的外形、內(nèi)在、色彩的神韻,動態(tài)的描寫要達到景物傳神、生動、鮮活的效果。如“巍峨的長城”,長城是靜的,而游人是動的。在寫景狀物的文章中,孤立地寫動態(tài)或靜態(tài),往往不能給人以深刻的印象。若能將動態(tài)描寫與靜態(tài)描寫結(jié)合起來,已靜寫動或以動襯靜,則不僅會使動景更生動,靜景更靜謐,而且會塑造出栩栩如生的、和諧的藝術(shù)形象.12.以小見大,由平凡細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題,突出表現(xiàn)中心,更有震撼力。以小見大指從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過小事可以看出大節(jié),或通過一小部分看出整體。在寫作中指對形象進行強調(diào)、取舍、濃縮,以獨到的想象抓住一點或一個局部加以集中描寫或延伸放大,以更充分地表達主題思想。
13.渲染烘托,渲染,是指作者通過對人物的外形、行為、心理、語言或事件、環(huán)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揮灑鋪陳,集中描寫,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質(zhì)特點,用以加深主題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襯托是指不直接地對主要的人物或事物進行描寫,而是對其背景,與之相關(guān)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繪,使其形象突出。這種寫法除了利用反差對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鮮明外,還會使文章曲折含蓄,獨具風格。比較一下,我們就可以發(fā)現(xiàn)二者的不同點:渲染在于對某種事物的有意重彩潑墨式的描寫;襯托
卻是通過與之有關(guān)的其他事物的描寫,對該事物起到映襯作用。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時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對用來襯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來描寫。
14.聯(lián)想想象,所謂聯(lián)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所謂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新形象的過程。聯(lián)想想象經(jīng)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內(nèi)容更為豐富,形象更豐滿、生動,增添文章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力
二、典型題例解析。
(一)閱讀下面文章,完成后邊試題。(15分鐘)
在德克士門前跳舞的男人 文/劉繼榮
① 德克士餐廳里,走進來一對母子模樣的人。母親有六七十歲,瘦瘦的,很精神,耳朵上戴著助聽器。兒子,是個已經(jīng)發(fā)福的中年人,頭上,有星星點點的白發(fā),顯得老相。
② 我和兒子猜測,他倆是打頭陣的,等食物上齊了,孫子立刻會到。而且,開吃的時候,老人照舊有各種不吃的借口,或者,只象征性地嘗一兩根薯條,想方設法地為兒子省錢。
③可這一回,我們倆錯了。點餐時,老太太的表現(xiàn)讓所有人瞠目結(jié)舌。她的主意隨時會變,吃什么已大費周折,喝什么更是傷透腦筋。后面排著的人頗有煩言。兒子略催了催,她竟大發(fā)脾氣,將助聽器摔在地上。在眾人驚駭?shù)哪抗庵?,那個兒子,臉色平和地收拾起壞了的助聽器,不尷尬,亦不惱。
④終于,他們端著食物出來了。沒想到,老太太對座位的挑剔:里頭的座位,太悶;中間孩子太多,嫌吵;靠門的座位,客人進進出出的,有風。好容易找著一個,又嫌挨著洗手間,沒胃口??兒子端著盤子,跟在皇太后身后,滿店轉(zhuǎn)悠,令許多人側(cè)目。
⑤忽然,她走過來,指著我們的桌子,要坐這里。中年人有些為難,只訕訕著。我趕緊招呼兒子,挪到旁邊,讓老太太坐下。中年男人感激地一笑,放下手里的餐盤,也坐下來。
⑥老太太胃口奇好,孩子般香甜地咀嚼著。中年男人不吃,只是靜靜地,看母親吃。
⑦ 門一開,兩位年輕活潑的員工,領(lǐng)著一隊孩子進來了。他們剛剛在門前跳完舞,每個孩子,都拿著一條圍巾,男孩,是藍色的,女孩,是紅色的。老太太的眼睛,在一瞬間就直了,她指著紅圍巾,問兒子要。
⑧ 中年男人走過去,要求買一條。服務員為難了,她說自己無權(quán)決定,要問過領(lǐng)班。領(lǐng)班滿臉抱歉地回答,這是給參加跳舞的小客人的贈品,對成年人,不賣,也不贈送。老太太委屈得眼圈都紅了,不吃,也不喝,任性地,一定要那條圍巾。周圍,有人竊笑。
⑨ 又有一群笑鬧著的孩子,準備起舞了。中年男人忽然站起來,懇切地請我代他暫時照看母親。然后,他走向領(lǐng)隊的女孩:“我母親在這里,我也應該算做一個孩子,請讓我也參加跳舞,替母親領(lǐng)一條紅圍巾?!迸蹲×耍^一會兒,她勇敢地點點頭。
⑩ 餐廳里,有人在竊竊私語,說的是這個男人。為了能讓母親過上好日子,他當過搬運工,看護過病人,現(xiàn)在開出租。老太太在丈夫去世時,精神受到刺激,耳朵也聽不見了,性格變得暴躁??梢患胰硕继鬯龕鬯?,竟讓小區(qū)里的其他老人,都羨慕不已。
⑾忽然,老太太起身往外走,我和兒子慌忙跟上去。外面,已經(jīng)站了很多人。這個近四十歲的男人,被戴上了滑稽的卡通頭飾,他站在隊伍的最后面,與整個場面格格不入。音樂,歡快地響起來,這是一只快舞。
⑿在三月的陽光下,在一群爛漫靈巧的孩子中間,一個體態(tài)臃腫的男人,艱難地轉(zhuǎn)圈,跳躍,與小朋友拉手,踢腿,忽而向左,忽而向右,滑稽地搖晃著腦袋。他身體僵硬,手忙腳亂,盡管如此,每一個動作,他依然做得非常認真。⒀終于,滿頭大汗的男人,拿到了圍巾,他跑過來,替母親系在頸上。老太太歡喜地轉(zhuǎn)過身,在窗玻璃上照著,她聽不見,身后響起的熱烈的掌聲。⒁ 中年人再三地向我道謝。兒子好奇地問:“這位奶奶撫養(yǎng)你,是不是吃過很多苦?”他微微一笑:“請你記住,只要做了母親,就算沒有吃過苦,沒有受過難,也一樣有資格,享受世上最好的愛?!笔q的兒子,目光里頓時充滿了敬意。
1.作者寫周圍人對老太太的態(tài)度的用意是什么?
2.從全文看,第二段有什么作用?
3.文章第⑿段運用了對比表現(xiàn)手法,請賞析這種手法的作用。
記敘文的表現(xiàn)手法3篇(什么叫記敘文表現(xiàn)手法)相關(guān)文章:
★ 高一教師節(jié)作文7篇(教師節(jié)作文作文高中記敘文)
★ 感恩母愛初中記敘作文3篇 關(guān)于感恩母親的作文記敘文
★ 高中高三感恩的作文記敘文3篇(關(guān)于感恩的中考滿分作文記敘文)
★ 有關(guān)寫奶奶的初中作文4篇 寫奶奶的作文記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