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区爱区精品无码_无码熟妇人妻AV_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最新_国产AV寂寞骚妇

調查報告小學作文【6篇】

時間:2023-07-20 10:32:55 調查報告

  本文是會員“b6”收集的調查報告小學作文(共6篇),歡迎參閱。

調查報告小學作文

五年級調查報告作文 篇1

  最近,我發(fā)現(xiàn)學校門前的小攤檔很多,怎么趕也趕不走。我覺得很奇怪,為什么學校門前的小攤子這么多呢?

調查

  我利用放學的時間,觀察了各個小攤檔,觀察發(fā)現(xiàn),學校門前不到100米的路段共有6、7個小攤檔。賣著各種各樣物品。玩具。食品。飾品等等。而且價格便宜。多不到5元 少至5角

  此外,我還問了同學,做了調查記錄了同學購買的原因,時間等。

分析

  經(jīng)過我調查發(fā)現(xiàn),這些小攤檔的主要顧客的都是學生,因而攤主進駐擺攤的時間相對集中在上學時和放學時。

  在我問同學后才發(fā)現(xiàn),這些小攤檔都有賒賬的購物方式,主要是面向哪些但又很想買東西但又沒錢的學生。他們一般會記錄,每次購買的物價和價錢,等待學生有錢的時候,一次清算付賬。

結論

  學校門前的攤子越來越多的原因主要有:

  1、學生的自按能力差,用錢沒有計劃,沒有節(jié)制。

  2、小攤站在門前擺賣,不用交納任何租金或管理費用,小攤位的利潤高

  3、由于我們的校道不是交通要道,街巷也多,造成警察。城管等人的清理不便,監(jiān)督漏洞。

  其實,在調查中,我發(fā)現(xiàn)導到導致小攤檔多起來的原因是因為學生的零用錢越來越多,家長對孩子的零用錢沒有控制。

建議

  學校。家長。警察或城管部門要聯(lián)合起來,一方面要加強監(jiān)督,堅決不讓小攤檔出現(xiàn)在學校門口。另一方面,對學生的零用錢使用情況。學生不再買小攤檔的東西。小攤檔也會自動在校門前消失

調查報告作文 篇2

  春節(jié)又到了!每一年的春節(jié),最開心的總是我們小孩。因為,我們在快樂玩的同時總能得到好多滿滿的紅包。隨著生活水平的越來越高,孩子們的壓歲錢越來越多?!皦簹q錢”該如何“壓歲”成為了父母們關注的煩心話題。

  一、調查地點:家中、鄰居家、街頭。

  二、調查對象:小學生、學生家長。

  三、調查問題:

  1、你認為錢才是最好的壓歲禮物嗎?

  2、如今壓歲錢一般給多少?

  3、你認為怎樣用壓歲錢才最有意義?

  4、壓歲錢應該由自己支配嗎?

  四、調查時間:20xx年2月10日——12日。

  五、調查結果:

  1、大多數(shù)人都覺得錢并不是最好的壓歲禮物。不少家長和長輩改送孩子“壓歲書”,書中自有黃金屋,也體現(xiàn)了長輩對孩子們的一片期待。這也未嘗不是一個好辦法。

  2、如今壓歲錢一般給600至800元不等。

  3、70%的家長認為壓歲錢可以用來買一些學習用品。低年級的同學大部分則想用于購買平時想買又舍不得買的東西;有少部分同學考慮可以捐出一部分壓歲錢給貧困山區(qū)的孩子們。

  4、絕大部分的意見是由家長來支配壓歲錢。有的家長提出,可由父母和孩子一起管,除了讓他們保留適量壓歲錢由他們自己管理,其余的則可以為他們建立一個賬戶進行儲蓄。這樣既可以增進和孩子的感情,又能讓他們學會理財。還有的家長利用壓歲錢給孩子買份保險,從而為孩子的安全、健康提供一定保障。

  六、調查結論:

  現(xiàn)在壓歲錢變了味兒,錢數(shù)逐年看漲,幾十塊錢根本拿不出手,都得幾百幾百地掏了??上驳氖遣簧偌议L已認識到錢并不是最好的壓歲禮物,他們會選擇改送壓歲書或給孩子購買郵票、紀念幣、字畫等富有藝術欣賞和收藏價值的物品。另關于壓歲錢應不應由小孩子自由支配的問題,我覺得可由父母和孩子共管,大額的建一個儲蓄賬戶,少部分交由小孩子管理。他們可用于日常購買一些學習用品、為貧困山區(qū)的孩子送上一份愛心、或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長輩購買節(jié)日禮物或生日禮物。這樣即利于增強孩子理財?shù)母拍?,又培養(yǎng)了他們的愛心。

調查報告作文 篇3

  隨著科技的進步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類對地球資源的開采與利用造成了極大的危害:森林銳減、土地沙漠化、煤炭石油、天然氣及其他礦產資源的過渡開采,物種大量滅絕……地球已傷痕累累,地球在哭泣。

  前幾天,在上游來的水,沖進了前油坊河,河里的水發(fā)出臭味,我們每次上學的時候都可以聞到這種討人厭的臭味,還有河里的魚大量大量的死亡。另外,有些工業(yè)排出來被稱為“三廢”“廢水”“廢渣”“廢水”,給我們的環(huán)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壞。

  面對這些對環(huán)境造成破壞的事物,我國的政府也采取了防治措施,如:建立自然保護區(qū)、加強天然林的保護和人工林的建設、加強國際間的合作等等。還制定了法律、法規(guī)等,如:《環(huán)境保護法》《海洋環(huán)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聯(lián)合國還成立了環(huán)保組織,如:聯(lián)合國自然基金會、地球之友、綠色和平組織······

  相信,在以后的20年里,地球又會一派生機,環(huán)保工作會做得更好,我國會變得更加富強······

調查報告的作文 篇4

  一、調查時間:——22

  二、調查地點:中心街以及附近

  三、調查目的:促進老百姓對正確字的認識

  改革開放尤其是近年來,我國的廣告業(yè)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商店的牌匾、店名是一個顧客記住店內特色的標志符號。一個新奇好記的店名,可以讓顧客過目不忘,印象深刻。于是,一些熟悉的名詞被新奇的名稱代替。

  但是,有很多“隱形炸彈”就藏在其中。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一種病毒已經(jīng)流入我國,這種病毒就叫錯別字。,街頭上、報刊上、影視上,錯別字處處可見。由此可見,社會生活中,錯別字處處可見。中學生書寫錯別字與社會生活中漢字的不規(guī)范現(xiàn)象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請看下面一個最新的報道: 2月21日是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的“國際母語日”。就在國際社會日益強調文化多元、重視母語的今天,《咬文嚼字》雜志公布的一份統(tǒng)計結果不能不讓人對漢語的規(guī)范化使用產生擔憂:20xx年某電視臺春節(jié)晚會,出現(xiàn)了28處漢語使用錯誤,平均每10分鐘就出現(xiàn)一次差錯。由此可見,社會生活中漢字不規(guī)范現(xiàn)象與中小學生寫錯別字之間是互影響的。

  隨著這種現(xiàn)象的越來越嚴重,人們也開始重視起這件事。城管加大了對錯別字的勘察力度。報刊上的錯別字,讀者可以寫信到報社,許多報社會根據(jù)“錯一個字,罰一百元”的制度來處理。高考作文中,錯一個字扣一分。從這些事例中,我們可以看出大家已經(jīng)對錯別字重視起來了。只要我們每個公民都規(guī)范用語,杜絕錯別字,相信不久的將來,街頭、報刊、影視上都會變得文明起來。 請大家無論在任何場所都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規(guī)范用語,杜絕錯別字,提高中國人民的全民素質。以實際行動維護城市良好形象,推動文明城市的創(chuàng)建工作。獻出一份力量,文明城市離我們將不再遙遠。

  四、產生這些錯別字的原因:

  1、由于讀音相同或相近而造成的

  2、形近字引起的錯別字

  3、由于粗心造成的

  我們提議: 漢字,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它是祖先留給我閃的寶貴遺產,我們應該像愛自己一樣去愛每一個漢字,正確書寫,合理運用漢字,多了解字的含義,讓漢字發(fā)揮其更大的

小學生調查報告 篇5

一、調查概況:

  調查時間:20xx年12月8日

  調查方式:問卷調查

  調查對象:合肥市方七小學中高年級部分學生

  調查目的:了解目前小學中高年級學生作文的一般狀況,分析形成小學生作文心理壓力的癥結所在,從而為改進作文課堂教學,提高小學生習作水平提供依據(jù),

二、調查結果及原因分析

(一)調查問卷包括選擇題和問答題兩項,其中選擇題有三個方面:

  1、你認為作文寫得好,必須做到哪幾點?

  2、你在作文過程中碰到的困難有哪些?

  3、你希望通過什么途徑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下面就這三個方面進行簡單的分析:

  1、你認為作文寫得好,必須做到哪幾點?

  在60份問卷中,認為必須“字詞運用準確”的有51人,占85%,認為必須“句子通順連貫”有60人,占100%,認為必須“中心明確,條理清楚”,有60人,占100%,認為必須“內容真實具體”的有46人,占%,認為必須“標點正確,字跡工整”有40人,占%。調查這一內容,一方面是想了解學生心目中的好作文標準是什么,另一方面,也潛在地向學生暗示什么樣的作文符合要求。

  2、你在作文過程中碰到的困難有哪些?

  3、你希望通過什么途徑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這兩題的調查結果,統(tǒng)計如下:作文中碰到的困難:a作文中的困難;b無興趣、意志弱;c不會觀察、無話可說;d思維單純、無從下筆;e基本功差;f教師指導不力、不會修改。其比率分別為16%、70%、%、%、%和%。希望提高自己作文水平的途徑:a學好語文;b多讀課外書籍;c參加活動、豐富生活;d勤練筆、常寫日記;e教師加強指導;f培養(yǎng)興趣、磨練意志。其比率分別為%、%、%、%、%和20%。

(二)問答題主要有兩方面的內容:

  1、你喜歡作文嗎?為什么?

  參加問卷調查的學生共60人,其中表示喜歡的有21人,占35%;明確表示不喜歡的,有15人,占25%;其它學生不置可否。在“不喜歡作文的原因”一問中,學生普遍回答出多種壓力因素,歸納起來主要是:

(1)作文要求帶來的壓力。教師不能解放學生的手腳,總是在作文前提許多習作要求,如“想象合理,思想健康”等,在大多數(shù)教師心中它們是作文的重要標準,也是每作必提的要求。人們都說孩子喜歡想象,那么自然愛寫想象作文了。然而調查表明,想象作文卻成了孩子們的煩惱,怕因“想象不合理”,而達不到作文要求,因“不知寫什么”而無從下筆。

(2)內容帶來的壓力。許多時候,學生不知道寫什么好,他們缺乏的不光是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生活體驗和生活積累;也有許多時候,他們不情愿寫老師規(guī)定的內容。

(3)量帶來的壓力。一是篇數(shù)的壓力,許多教師是主張通過多寫來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在實際操作中又過分注重;二是字數(shù)的壓力,教師往往明確要求達到一定的字數(shù),這使學生不得不把注意力放在字數(shù)上。

(4)失敗帶來的壓力。在作文評價中和考試得分中學生體驗到了失敗,使他們談作文色變。

  2、你對老師的作文指導課滿意嗎?為什么?

  參加調查的學生有36人表示滿意,占60%,有7人表示不滿意,占12%。對指導課不滿意的原因主要是老師講得枯燥無味,一些地方指導過細束縛了學生的思路,還有的老師一學期難得上幾節(jié)像樣的作文指導課。

  當然,學生作文時學生“有話可寫”不等于就能寫出好作文,在學生有話可寫的情況下,教師也要注意改進自己的作文指導方法,力求體現(xiàn)新的作文理念,使學生喜愛作文,樂于作文。

三、建議

(一)培養(yǎng)興趣,激發(fā)學生“樂”作文

  枯燥的寫作知識講解,脫離學生實際的分析,沒有指導價值的盲目模仿,都會引起學生對作文的心理壓力。教學中,我們要從學生的年齡特征出發(fā),千方百計地培養(yǎng)他們的寫作興趣。我在上三年級作文課時,先讓學生向大家介紹自己,可以說說名字的來歷,也可以說說自己的個性特點或特長愛好,并讓他們上臺表演一下自己的特長。如唱歌、跳舞、畫畫、朗讀、彈琴等等,這樣,一節(jié)課就深深地吸引了學生。此時,趁熱打鐵,讓學生寫作,題目可以是《一堂有趣的作文課》或《名字的故事》、也可以是《別開生面的自我介紹》、《這就是我》,學生下筆如有神,成文速度很快。在作文教學中,開展各項有意義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動腦、動情、動手,是提高學生寫作興趣的有效方法。

  要根據(jù)學生的愛好,精心設計一些既具趣味性又有知識性的活動,在活動中要注意引導學生觀察。當活動一結束,立即讓他們互相說一說活動的經(jīng)過及自己的感受,然后動筆寫下這些活動的場面、歡樂氣氛、人物外貌、心理活動、動作神情和景物描寫。這樣,在活動中進行作文教學,學生作文有內容可寫,不用胡編亂造,大多數(shù)同學的作文寫得生動活潑。每次活動都在歡聲笑語中度過,每篇習作都在輕松愉快中完成,作文課變得快樂起來,對學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以至他們都盼望多上作文課。

(二)重視觀察,指導學生“會”作文

  在活動中,不光是讓學生有所樂,重在讓他們有所得:要教給學生一定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思維方法。初學作文的小學生描寫的事物往往不夠具體和準確,說明的順序比較混亂。我在班上開展“比比誰最美”的活動,其過程如下:1.準備。在作文之前,老師準備好幾件小物品,如小鬧鐘、布娃娃等,同時叫學生帶好各自最喜愛的小“寶貝”。2.示范。老師先將物品讓學生從外到內、由表及里地觀察,注意強調物的形狀、大小、顏色,同時按一定的順序進行介紹,并指出性能作用;如果是能夠拆裝的物品,最好拆裝一遍。3.參與。讓每個學生在小組中(四人一組)介紹或拆裝自己的小物品。4、總結。老師根據(jù)學生觀察和介紹的情況進行總結、補充,引導習作。這樣的觀察活動簡便易行,形象直觀,解決了描寫和說明中空洞、無序的缺點,學生在聽、說、看、想、寫等方面都得到了鍛煉,提高了素質。

(三)靈活訓練,啟發(fā)學生“巧”作文

  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是作文教學的關鍵。在以往的作文教學中,我們總是較多地把作文課看成是教授學生“寫寫弄弄”的課程。似乎寫好了文章,就是作文課的最終目的,因此,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常常是老師命題,講述寫作方法,讓學生寫作,不管他們寫得出寫不出,只要按老師的要求去寫就行,甚至有些老師在指導時規(guī)定每一段寫什么內容,用哪些詞語。這種灌輸式的。教學,使學生處于被動地位,不可能充分發(fā)揮其獨特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作文的時候,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記憶能力、觀察能力、邏輯能力、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可以說,沒有以上的五種能力,幾乎就寫不好作文。

  那么,我們在對學生進行寫作教學的時候,就要幫助學生們訓練以上所說的五種能力。活動作文就注意了這一點,課堂上把學生從被動地位轉為主動地位,讓他們人人動手、動腦,引導他們仔細觀察,說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寫自己的所見所感,充分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四)抓住時機,引導學生“勤”作文

  要使學生的作文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材料,我們還必須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處處留心周圍的人、事、物、景,時時注意積累寫作素材。學生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學校會經(jīng)常開展各種教學活動、文體活動,如緊張激烈的體育競賽、健康活潑的班隊活動、莊重嚴肅的升旗活動、氣氛熱烈的聯(lián)歡活動等等,每次活動都是很好的寫作素材,教師要抓住時機,巧妙引導,讓學生自覺養(yǎng)成細心觀察、善于積累、勤于練筆的良好寫作習慣。

  在作文教學中,利用多形式的趣益皆俱的活動,豐富學生的生活,巧妙地變小學生的“愁作文”為“樂作文”,讓學生在歡樂中親身體驗,把寫作當成是一項愉快的創(chuàng)作活動,充分調動他們的寫作積極性,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能力,不僅能使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突飛猛進,綜合素質也會相應地得到提高。

小學生的調查報告 篇6

一、心理輕視,思維出現(xiàn)偏差

  學生在數(shù)學學習過程中,對于一些看似簡單的數(shù)學問題,以為自己掌握得很好,產生輕視心理,審題時就會思想麻痹,粗心大意,結果在審題時出現(xiàn)了明顯的偏差。

  例如:把一根長12米的木料,依次鋸成長度相等的若干段,鋸了3次,每段長多少米?

  學生的解法有兩種:

①12÷3 = 4(米)

②12÷(3 + 1) = 12÷4 = 3(米)

  以上兩種解法中,解法①是錯誤的,解法②是正確的。

  出現(xiàn)解法①的原因,主要是學生在審題過程中產生了心理輕視,忽視了題中至關重要的詞句,根本沒有仔細地去思考“鋸了3次”的真正含義,想當然地認為“鋸了3次”就是“鋸成3段”,所以出現(xiàn)“12÷3 = 4(米)”的錯誤結論。

  作為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把數(shù)學問題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思考,要教學生畫簡單的情景圖,以幫助審題。教師自身也要注重認真審題的引導,作出認真審題的示范,教給學生認真審題的方法。讀題時讀到關鍵詞句還要加重語氣或提高聲調,使學生在讀題時就學會抓住重點句、關鍵詞,理解重點句、關鍵詞的真正含義,從而使學生養(yǎng)成認真審題的良好習慣。

二、心理畏懼,信心自我喪失

  小學生克服困難的意志比較薄弱,當他們看到問題中條件繁多而又復雜時,便會產生畏懼心理,變得緊張起來,不想再去多看題目,更不愿意去分析題中條件和問題之間的關系了,因此學習的自信心自我喪失。

  例如:一只杯子里裝滿牛奶,小明第一次喝了半杯,然后加滿水攪勻;第二次又喝了半杯,然后又加滿水攪勻;第三次又喝了半杯,然后又加滿水攪勻;第四次全部喝完。小明一共喝了多少牛奶?

  在本題中,由于喝了四次,每次喝了牛奶后又加滿水,次數(shù)較多,條件較繁,分析思路較亂,計算步數(shù)較多,學生審題時就認為有一定難度,即使分析計算,還不一定正確,因此,往往會選擇放棄。

  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就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熱愛學習、鍥而不舍、不怕困難的頑強意志,要敢于向困難挑戰(zhàn),相信自我,戰(zhàn)勝自我,以提高他們勇于消除心理障礙、克服學習困難的心理素質。

三、心理習慣,思維產生定勢

  小學生在數(shù)學學習過程中,由于受長期形成的或眼前看到的某種心理習慣的干擾,在審題過程中,便會產生思維上的定勢,使審題有誤,解題出錯。

  例如:在○里填上運算符號 + 、 - 、×或÷,組成不同的算式。

  2○2○2 = 2

  學生的填法有:

①2 + 2 - 2 = 2

②2 - 2 + 2 = 2

③2×2÷2 = 2

④2÷2×2 = 2

⑤2 + 2÷2 = 2

  前四道算式中都只含加、減計算或只含乘、除計算,都按規(guī)定的從左到右的運算順序進行計算,符合題目要求,結果都得2。而最后一道算式中,既含有加法又含有除法計算,按運算順序應先算除法再算加法,即2÷2 = 1→2 + 1 = 3。但受上面四題運算順 序的干擾,部分學生把它的運算順序定勢地理解為2 + 2 = 4→4÷2 = 2。這是明顯的運算順序上的錯誤。

  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要加強概念的教學,既要重視概念建立的條件,又要重視教給學生正確地運用概念、規(guī)律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技巧,要正確地運用知識的正遷移,以幫助學生消除不利的思維定勢。

四、思路狹窄,思維焦點錯位

  數(shù)學問題中包含著已知的條件和要解決的問題,而要解決問題必須從已知的條件中抓住關鍵,才能通過中間環(huán)節(jié)逐步向問題靠近,進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如果在審題中,思維處于狹窄狀態(tài),沒有把焦點轉移到關鍵條件上,導致思維焦點錯位,便會使問題無法得以解決。

  例如:運一堆煤,先用大貨車運了一半后,改用一輛載重3噸的小貨車運了5次,還剩2 噸,這堆煤一共有多少噸?

  部分學生在審題過程中,思維狹窄地集中在“先用大貨車運了一半”這個問題上,以為只有把大貨車運的這一半先求出來,再和小貨車運的3×5 + 2 = 17噸相加,才能解決問題。就是想不到只要把思維的焦點轉移到求“另一半”上,這個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

  看來,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讓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要改變這種思維的狹窄狀態(tài),靈活選擇方法解決問題,克服審題中的思維狹窄障礙,提高審題、解題的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幫助學生找出問題中的隱含條件,引導分析題中隱含條件的作用,正確使用好隱含條件,為學生掃除審題障礙,理清審題思路。

調查報告小學作文【6篇】相關文章:

小小動物園小學作文(優(yōu)秀11篇)

暢想未來小學作文400字(合集13篇)

我的理想小學作文12篇(小學生作文《我的理想》)

關于畢業(yè)小學作文3篇(作文關于小學畢業(yè)的作文)

有關小學作文4篇(搜索關于小學作文)

美麗的春天小學作文12篇 美麗的春天小作文怎么寫

隨筆小學作文12篇(小學生隨筆作文)

冬天小學作文12篇 小學關于冬天的作文怎么寫

我們班的班長小學作文6篇(小學生作文我們班的班長)

微笑小學作文12篇(小學生作文《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