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收集的《二十四孝圖》讀后感4篇(二十四孝圖讀后感50字左右),供大家參考。
《二十四孝圖》讀后感1
中國人通常說:“百善孝為先?!币馑际钦f,一切善行都是從孝開始的,它是做人的根本。這個寒假,我閱讀了中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故事——《二十四孝》,更加了解了這句古話的.深刻含義。
《二十四孝》是元代郭居編錄,一說是其弟郭守正,還有種說法是郭居業(yè)撰。由歷代二十四個孝子從不同角度、不同環(huán)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為中國古代宣揚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讀物。主要故事有《百里負(fù)米》《臥冰求鯉》《涌泉躍鯉》等,我最記憶猶新的就是《涌泉躍鯉》了,我給大家講講吧。
姜詩夫婦知道婆婆喜喝長江水,愛吃魚。但長江離他們家有六七里路遠(yuǎn),一次因風(fēng)大,妻子龐氏接水許久不回,姜詩懷疑她怠慢婆婆,便把她逐出家門,龐氏沒有走遠(yuǎn),她在鄰居家晝夜辛勤織布,把掙到的錢托人送給婆婆,后來婆婆知道后,便把龐氏接回來,上天感動,涌進(jìn)了一口長江水,每天都有兩條鯉魚躍出,夫妻兩人再也不用去江邊了。
這個盡孝故事看完后,我非常感動,因為姜詩和龐氏兩人每天都要來回走十三四里遠(yuǎn),可是他們都沒有怨言。龐氏就算被逐出家門也會吃苦掙錢孝敬婆婆。我也很自責(zé),別人想盡辦法孝順自己的家人,現(xiàn)在的我卻還不知道該怎樣孝順家人。自從看完這個故事后,我就知道了不應(yīng)該在家里發(fā)脾氣,讓家人失望,應(yīng)該為家人著想,懂得孝心。有一天放學(xué)回家,我看見一個老人幫孫子背著一個書包,說:“快回去做作業(yè)!”那個孩子不理睬,在旁邊放鞭炮,老人皺著眉,嘆了口氣??吹竭@,我覺得那個孩子即使很想玩,也要先把學(xué)習(xí)搞定,他也不能不理老人,讓老人失望。如果你能帶給家人快樂,讓他們生活幸福,也相當(dāng)于是盡了自己的孝心。
“孝”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之一,也是最基本的做人原則。一個人如果不孝順,他更不會熱愛自然,熱愛祖國,也成就不了什么大事業(yè)。所以,只要你懂得孝,就會有回報。
《二十四孝圖》讀后感2
《二十四孝圖》是朝花夕拾的第二篇,魯迅由對反對推行白話人的痛斥想到了自己小時候。由自己小時候看的繪本想起了自己在日本留學(xué)時候看到日本的小學(xué)生用的圖書,感慨自己小時候和現(xiàn)在的小孩子讀書是如何的枯燥呀。這讓我想起來了霍先生之前在公眾號發(fā)表的幾篇文章,自己以前看霍先生寫的一些游記是非常歡喜和憧憬的,但是最近先生連續(xù)發(fā)好幾篇對于日本教育的“吹捧”的文章還有對中國的一些意見,還記得當(dāng)時自己還在微信上留言了,對先生所說的進(jìn)行反駁。后來就對于先生發(fā)的文章開始批判的眼光去看待了。
今天看到魯迅先生在文章里發(fā)出這樣的感慨,不禁肅然起敬。魯迅先生的這篇文章大多寫于一九二七年之前。差不多一百年了,中國的學(xué)者還是在發(fā)出:中國和日本還是有那么大的'差距的感慨。自己的愛國之心自是不用懷疑的,但是兩個跨越近100年的學(xué)者都扎起感慨,我真的想自己親身去體驗一下到底差距在哪里?
后來文章中魯迅先生想起小時候一位儒者送給他的一本《二十四孝圖》。魯迅在聽完這本書里所有的故事后,對于想做一個孝子的計劃完全絕望了,突然感到一陣的共鳴啊。近幾日回家然后和爸媽聊了一下對于自己以后的規(guī)劃,想法和他們認(rèn)為的完全背道而馳,心中十分的苦悶。他們想自己畢業(yè)就要回到縣城,按照自己所學(xué)的,在那里大致也可以找到一份相對輕松的事情,然后看看能不能考教師資格證或者走走關(guān)系考個公務(wù)員。對于爸媽的考慮自己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可能因為爸媽自小在家,對于自己,父母的愛從來不覺得奢侈,所以也不會太大的珍惜。畢業(yè)以后一直想著多賺錢然后追隨前輩的腳步。和父母吐露心聲后,他們大為不悅,一直說我太自私,勸我要看清現(xiàn)實。
文章最后,他(魯迅)覺得自己小時候看不懂的問題,長大了知道又開始計較和后怕,覺得自己這樣的想法著實可笑。關(guān)于孝這個問題,自己一直也是搖擺不定的,小時候到高中都非常聽爸媽的話,但是到了現(xiàn)在,開始有自己的想法,很多事情大致要和他們對著干,好像叛逆期延遲了一樣。很多時候都害怕家里突然打來電話講不好的事情,對于爸媽的身體也是非常的擔(dān)心。到現(xiàn)在自己也是看不懂孝這個字啊。
《二十四孝圖》讀后感3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記憶中的“戲彩娛親”,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老萊子,春秋時期楚國隱士,為躲避世亂,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順父母,盡揀美味供奉雙親,70歲尚不言老,常穿著五色彩衣,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以博父母開懷。一次為雙親送水,進(jìn)屋時跌了一跤,他怕父母傷心,索性躺在地上學(xué)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董永的“賣身葬父”更是從小熟知。他家境貧寒,年少喪母,與父親相依為命,靠耕田及做傭工養(yǎng)家。父親體弱多病,董永多方求醫(yī),診治無效身亡。父親死后,因家中無錢,董永愿賣身葬父。傳說,董永前往主人家的路上,在一棵大槐樹下,遇見一位美貌女子,愿為董永妻,并幫董永贖身。這樣,兩人就一起到了主人家中。主人要他們織三百匹絹,作為贖身之資。董永的妻子十天把絹織完,而且絹色上佳,驚得主人目瞪口呆。當(dāng)兩人再度回到那棵槐樹前時,妻子一席話,解開了董永的心中謎團。她說,自己是天上織女星下凡,是董永孝行感天,她才嫁給董永,渡過難關(guān)。
他們都有著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即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品質(zhì),優(yōu)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氣節(jié),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禮儀的總和。而這里面恰恰包括了孝。
那么孝是什么呢?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孝是中國古代重要的理論思想之一。孝是一個會意字。意思是說小孩饞著張張胡須的.老人。以前,總以為孝就是對父母物質(zhì)上的供應(yīng);后來,懵懵懂懂之間,明白了還要精神上的供應(yīng),讓父母開心;現(xiàn)在,懂得了要做一個清正的人,讓父母放心。
歲月的流逝會讓你明白,你所理解的尊親敬老的含義。最基本的便是奉養(yǎng)父母,報答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再深一點是尊敬父母;不給父母精神上的負(fù)擔(dān),兄弟姐妹之前互助友愛……
尊親敬老,從一點一滴做起。
《二十四孝圖》讀后感4
魯迅先生為什么說,童年時請人講了《二十四孝圖》中的二十四個故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難,對于先前癡心妄想,想作孝子的計劃,完全絕望了?!币驗槎男⒅杏行┕适聦嵲诨闹?。
比如《嘗糞心憂》說:“南齊庾黔婁,為孱陵令。到縣未旬日,忽心驚汗流,即棄官歸,其父疾始二日。醫(yī)曰:‘欲知瘥劇,但嘗糞苦則佳?!瓓鋰L之甜,心甚憂之。至夕,稽顙北辰求以身代父死?!贬t(yī)學(xué)上只聽說有觀糞便看病情的,而沒聽說過嘗糞便的。父親病重,兒子嘗糞便,難道是為醫(yī)生提供配方根據(jù)嗎?父親病重,兒子拜北斗星辰又有何用呢?
魯迅認(rèn)為,二十四孝中有些好學(xué),有些實在難學(xué)或者說不能去學(xué)。
《二十四孝》里有許多故事,有:《孝感動天》、《戲彩娛親》、《鹿乳奉親》、《為親負(fù)米》等二十四個故事。其中我覺得《刻木事親》里的丁蘭最孝順?!犊棠臼掠H》是講一個叫丁蘭的人,他的父母早逝,他就做了兩個木像,每天對著木像說心事,出門也要稟告,他的妻子很不理解,一天,丁蘭出去了,他的妻子就好奇,用針去扎,沒想到竟出血了,丁蘭看到后追問,妻子說出了事實,丁蘭批評了妻子。
這個故事中,丁蘭對木像都那么珍惜,我們也一定要更尊敬我們的父母,讓他們每天生活的幸福、開心、長壽?!抖男ⅰ愤@本書,主要是24個故事,每個主人公都很孝順,,如果我們能做到這樣的境界,那么父母一定很開心、高興,我們要爭取做到這樣的境界,才能當(dāng)一個孝順的子女,報答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
《二十四孝圖》從當(dāng)時的兒童讀物談起,憶述兒時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
作品著重分析了“臥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等孝道故事,指斥這類封建孝道不顧兒童的性命,將“肉麻當(dāng)作有趣”,“以不情為倫紀(jì),誣蔑了古人,教壞了后人”。
作品對當(dāng)時反對白話文、提倡復(fù)古的傾向予以了尖銳的抨擊。
《二十四孝圖》中那些孝子們的故事,原本該是很感人的。只可惜,一代代人們給它披綾掛彩,涂脂抹粉,將感人的真實涂抹成了讓人反感的矯情。
《二十四孝圖》對荒謬愚昧的封建孝道進(jìn)行了抨擊。
讓我們唱起普通人的贊歌吧,贊美那些挺立于平凡身軀中的錚錚傲骨。
《二十四孝圖》讀后感4篇(二十四孝圖讀后感50字左右)相關(guān)文章:
★ 二十四孝故事讀后感6篇(小學(xué)生二十四孝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