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讀后感 篇1
今年寒假,我閱讀了中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這本書。故事主要講述了劉備、關(guān)羽、張飛、桃園三結(jié)義、官渡之戰(zhàn)、三顧茅廬等一些小故事。
其中我最喜歡的故事就是三顧茅廬。有一次,劉備從徐庶口中知道了臥龍先生,便在那一年的春天,去請臥龍出山,結(jié)果正巧諸葛亮不在,劉關(guān)張只好回去。又過了幾個月,劉備、關(guān)羽、張飛又來了,但是諸葛亮還是不在家。第三次,劉備還想去,但是張飛生氣的說,一介草民能有什么本事?劉備沒有回答,騎上馬又去了,關(guān)張二人見此情景也只好跟著去了,這次諸葛亮在家,但是在睡覺,于是他們等了一會兒,諸葛亮起來了,連忙把劉備請來共商天下大事。劉備聽了一會兒便對諸葛亮說:“您沒有出山,便對天下大事了如指掌,真是一位奇才啊”。最后,劉備說,如果先生出山,天下蒼生,一定可以恢復(fù)平靜,諸葛亮對劉備說,我一定出山,輔佐主公。
通過閱讀三顧茅廬這個故事告,我深深體會到劉備堅持不懈,永不放棄的精神。失敗并不可怕,只要我們有必勝的信念,刻苦努力就會擊敗所有的險阻。我們要尊重身邊的老師、同學(xué)、家長、朋友。就像劉備尊重諸葛亮一樣,向優(yōu)秀的人學(xué)習(xí),遇到不懂的問題,虛心向別人請。一步步朝著夢想前進(jìn),長大后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
三國演義讀后感 篇2
最近我迷上了一本書,那就是我們的歷史名著《三國演義》。我們語文這個單元也上了其中的一個經(jīng)典故事《三顧茅廬》。也正是通過這篇課文讓我對三國中發(fā)生的故事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這本書中有很多耳熟能詳?shù)墓适?,其中就有我最喜歡“關(guān)羽溫酒斬華雄”這一段。這一段充分說明了關(guān)羽的武功蓋世,英雄了得。你看他自告奮勇:“小將愿去取華雄人頭,獻(xiàn)于帳下?!边@時的關(guān)羽身份低微。但是曹操卻說:“此人敢出此打言,想必有勇略,不妨讓他出陣,如不能取勝,再責(zé)不遲?!辈懿倜苏辶艘槐瓱峋?,讓關(guān)羽喝了酒再去殺敵。關(guān)羽接了酒杯,放在桌上道:“等我斬了華雄的頭,再飲不遲。”說完,提刀出賬,飛身上馬。只聽外面鼓聲大起,喊聲連天,一會兒工夫,關(guān)羽就取了華雄的人頭回來,拿起酒杯,一飲而盡,那酒還冒著熱氣呢!
這就是關(guān)羽溫酒斬華雄的故事,讓關(guān)羽一戰(zhàn)成名。也足以說明了關(guān)羽殲敵神速啊!
三國演義讀后感 篇3
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為羅貫中所選編的歷史小說,這本小說的資料多為北宋以至明朝坊的坊間書藝人所編,經(jīng)羅貫中的整理和修改后,就成了一本中外聞名的巨著,原名《三國志通俗演義》。
書中的情節(jié)是以沒落王族劉備為主導(dǎo),故事是講述他在偶然機(jī)會下,遇到了關(guān)羽、張飛兩位豪杰,正因志同道合,因此三人于桃園結(jié)義,故事就這樣開始,而以其后約九十年的晉渡江滅吳為終,其中一些情節(jié),如「借東風(fēng)」、「捉放曹」,都是家傳戶曉的故事,可見此書是如何的精彩,真的令人生再三閱讀的念頭。
我認(rèn)為書中的人物是這部小說的靈魂,主角劉、關(guān)、張三人在其漂蕩中原到建立蜀國的過程中充分表現(xiàn)了仁、忠、勇三種典范的英雄氣概,最為人稱道的,莫過于「劉玄德攜民渡江」、「美髯公千里走單騎」、「張翼德大鬧長板橋」等情節(jié),而書中的諸葛亮成了智的代表,天下變量盡在掌握之中,不得不提的是,姜維也被描繪成忠孝智義兼具的棟梁之才,而一代軍事家曹操由忠于大漢變到大奸大惡的險惡丞相的心理變化也被描述得淋漓盡致,可見這部書對人物特征刻劃之精細(xì)堪稱古代長篇小說之首,真千古奇書也。
而三國演義一書,由宋朝開始有書藝人用之作題材,只但是都總是沒有連貫性,但是何以我會言及書藝人?其實(shí)書中也有很多宋朝的影子。
三國演義中,最為所熟悉的都算是關(guān)羽了,關(guān)羽是書中最忠之人,而當(dāng)代正因朝廷重用文人,因此不論任何讀書人,都會追求忠君愛國的境界,「忠臣是英雄」這個道理令關(guān)羽與有鬼神之智諸葛亮并列,可見書中人物因「忠」的地位提升是如何明顯,相對地,奸相曹操只因「挾天子,令諸侯」而成了千古罪人,這個狀況大抵只會出此刻尊儒的宋朝。
三國演義的文學(xué)價值是無容置疑的,但亦不是完全沒有歷史價值,只但是歷史價值不在三國時期,而是由宋朝到明朝,正因三國演義是坊間的書籍,我們能夠透過這本書了解當(dāng)時的政治狀況,像張飛這樣的英雄出現(xiàn),大抵是正因漢人在元朝時飽受欺壓,百姓渴望有一位敢作敢為的英雄為之出頭,張飛才會由溫文儒雅寬大畫家、書法家被改成敢作敢為的大老粗,而「張翼德怒鞭督郵」一事就可完全表達(dá)百姓對元朝官員的強(qiáng)權(quán)欺壓有多大厭惡。
其實(shí)我還不知自己讀了這本書多少遍,但是每次重看也有不一樣的趣味,更有不一樣的感受,我認(rèn)為身為中國人,務(wù)必讀中國四大名著至少一次,而四大名著中,紅樓夢中有太多陰謀詭計,水滸中有太多過份豪氣的情節(jié),相比之下西游記及三國演義比較適合青少年看,但是除了文學(xué)價值外,三國演義更有助我們了解宋、元、明三代的文化,因此我極力推薦三國演義這一本好書。
三國演義讀后感 篇4
我讀過四大名著中的《三國演義》,是青少年出版社出版的。
我很喜歡張飛,有一句歇后語就是說他的: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張飛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做事很魯莽,但他對劉備卻忠心不二。我覺得他的心一半好,一半壞。他一半好,就好在每當(dāng)他幫助劉備去打仗,他就要打勝仗,不讓自己打敗仗,如果他打輸了,就一直喝酒。他一半壞,就壞在他實(shí)在是個很魯莽的人。
當(dāng)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時,更能看出張飛的魯莽。當(dāng)諸葛亮在睡覺,劉備在外面等時,張飛就像猴子一樣等得不耐煩了,他說要拿一個粗繩,把諸葛亮捆起來,然后帶來見劉備。劉備說:“你說要把孔明先生捆起來,帶來見我,那孔明先生更不愿意下山助我了?!?/p>
我讀完這本《三國演義》后,我才想起我那天也做過一件魯莽的事。我的伙伴正在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他還沒說完,我就叫著:“不對,應(yīng)該是這樣的,這個地方不能加標(biāo)點(diǎn)!”我以為我提出了伙伴錯在哪里,沒想到卻被老師狠狠地批評了一頓,因?yàn)槲业幕锇檫€沒有說完,我沒有耐心聽完小伙伴的發(fā)言,像張飛一樣魯莽,缺少冷靜。
我讀了《三國演義》真的有很大的感受!我喜歡讀《三國演義》,喜歡讀歷史故事。
三國演義讀后感 篇5
《三國演義》作為四大名著之一,并非虛假,翻開它猶如翻開一副壯麗的歷史畫卷,無數(shù)絕妙之處令我們驚嘆連連,無數(shù)精彩之處令我們沉醉其中,無數(shù)經(jīng)典之處令我們流連忘返。其中既有戰(zhàn)火紛飛的戰(zhàn)場,勾心斗角的糾紛,也有互相排擠的官場,氣吞山河的豪情,還有同生共死的兄弟之情,都令人浮想翩翩、愛不釋手、流連忘返。《三國演義》無愧于這一美譽(yù)。
有人說:“一本好書,像一盞燈,他照亮的不是一片黑暗,而是求知者的心靈。”是啊,讀三國,能讀出它字里行間的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讀三國,能讀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zé)”、“匡扶社稷,兼濟(jì)天下”的精神意念。
我猛得回過神來,不由得感嘆道:“《三國演義》,你令世人神往、驚異,無數(shù)個英雄傳奇因你而重演,無數(shù)個美麗故事因你而講述,啊!你永遠(yuǎn)是一本史詩巨著,是一個不朽的傳奇!”
三國演義讀后感合集5篇相關(guān)文章:
★ 《魯班學(xué)藝》讀后感12篇(中國民間故事魯班學(xué)藝讀后感)
★ 《時代廣場的蟋蟀》讀后感11篇(時代廣場的蟋蟀讀后感受3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