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收集的古詩詞教學設(shè)計4篇 古詩詞教學計劃流程,歡迎參閱。
古詩詞教學設(shè)計1
古詩詞鑒賞 教學設(shè)計 教學目的:
幫助學生解決詩歌鑒賞過程中的困惑,了解詩歌的特點,掌握詩歌鑒賞的方法,提高鑒賞的水平。
教學重點難點:
找到鑒賞詩歌的最佳角度和具體突破口,總結(jié)鑒賞詩歌的一般規(guī)律與方法。
教學設(shè)想:討論法、比較法。
教學時數(shù):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dǎo)語設(shè)計:
從小學到高中,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優(yōu)秀詩篇。從上古的民歌總集《詩經(jīng)》,到唐詩宋詞元曲,包羅萬象,美不勝收??梢哉f,我們已初步識得了中華民族文化寶庫里最璀璨的明珠。不過,據(jù)我所知,有許多同學對于如何鑒賞古代詩歌的美妙之處,如何評價“明珠”的真正價值還是比較茫然的。那么,如何才能準確的理解和把握好一首古詩的內(nèi)容呢?如何才能真正領(lǐng)會古詩中那優(yōu)美的意境和高超的藝術(shù)手法,從而不斷提高我們對古詩的認識和鑒賞水平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討論、研究以下這個問題。
(解說:高中生雖然學習甚至背誦了不少古詩,但面對一首從未學過的古詩時,鑒賞仍無從下手,或有時分析不到點子上,為解決這個問題,特將“鑒賞、分析的方法”作為重點提出來。)
二、教師提問,學生發(fā)表自己的體會。
問:同學們在古詩鑒賞方面存在著哪些困惑與問題?(學生各自發(fā)言,談自己學習、鑒賞詩歌的體會與困惑)。
明確:總結(jié)整理一下大家的體會,大致可分為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讀不懂詩歌,看不懂作者的意思,體會不出作者要抒發(fā)的感情,把握不準意境、主旨。
(二)不了解鑒賞詩歌的方法,找不到合適的角度。
(三)有時隱約有點感覺,但表達不出來、或表達不恰切(心里明白了但寫不出來)
(解說:問題從學生的學習實踐中來,才能取得有效的突破與收獲。也使學生清楚地意識到
問題癥結(jié)所在,有針對性地加以思考和研究,以此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
三、課堂分析、討論
解決“讀不懂詩歌”的問題,“讀不懂”可分為兩個層次,一是不懂得所寫的景物與詩人感情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二是不注意某些字詞運用與詩人感情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
1、先分析第一層次的問題
①出示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這首詩的后兩句寫了“孤帆”、“遠影”、“長江”、“天際”等,構(gòu)成了一個充滿情感的景象:隨著孤帆成為遠影,隱沒在長江的天際盡頭時,詩人的心也隨著長江的水起伏不定,滔滔流去。從“象”看是“景”,但其“意”則是別情。這首詩的意義如果不是依托這些景(意象)是難以表達的:“景”中蘊涵著作者的情,這些景又如此地與某種感情相契和、相對應(yīng)。
出示馬致遠《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從這首詩的“意象”中,也不難體會到與之對應(yīng)的作者的內(nèi)心情緒吧!(學生分析、回答)。
②小結(jié):以上分析告訴我們,在詩歌中,常常有一種反復(fù)出現(xiàn)的意象來表達詩人特定的情趣和意味,它代表民族和人類共同的情感和體驗。也就是說,某些意象某些情感具有對應(yīng)規(guī)律。正如我們在許多詩歌中看到的,“日暮”“夕陽”“秋天”“流水”的意象往往代表著生命的短暫和對于死亡的焦慮?!傍B”的意象往往和男女戀情與婚嫁有關(guān),如《詩經(jīng)》中“關(guān)關(guān)睢鳩,在河之洲”;漢樂府民歌《孔雀東南飛》中“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薄坝辍钡囊庀笸碗x情別緒有關(guān)。更普遍的是“月”這個意象往往和思鄉(xiāng)、懷念親人有關(guān)。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李白)“香霧云鬢濕,清輝玉臂寒”(杜甫)“春花秋月何時了”(李煜),“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蘇軾)等等,不勝枚舉。了解這些典型意象的意義,對認識詩歌作品的內(nèi)涵有很大的幫助。
古詩詞教學設(shè)計2
中考專項復(fù)習
——古詩詞賞析的題型與方法
郝雨
復(fù)習目 標
1、明確中考考點 2、熟悉??碱}型 3、掌握答題技巧
一、中考詩詞鑒賞考點要求
1.能夠正確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體悟作者情感 2.能夠用自己的語言再現(xiàn)其意境或內(nèi)涵 3.能夠理解常用的表達技巧
4.能夠從遣詞煉字和修辭角度賞析語言,理解詩句含義 二、中考樣題
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回答9-10題。(4分)
嶺上逢久別者又別 權(quán)德輿(唐)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
馬首向何處? 夕陽千萬峰。
9.對本詩的理解和鑒賞,下列錯誤的一項是(2分)A.這首詩前兩句流露出久別重逢的驚喜之情。B.本詩的重點是抒寫久別重逢的感觸。
C.這首詩語言樸素,不作雕飾,但在平淡中蘊含著深深的情味。D.末句中“夕陽千萬峰”與題目中的“嶺上”相呼應(yīng)。10.從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這首詩最后一句的妙處。(2分)三、題型示例與歸納 1.尋找意象題
例1: 全詩描寫了初夏的哪些景物?
例2:這首詩寫景很別致,能體現(xiàn)“小”的景物有哪些?
例3:詞的上闋通過哪些意象營造了一種凄清落寞的意境?
2.描繪畫面題
例1:請描繪“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展現(xiàn)的景象?
例2:請發(fā)揮想像,用自己的話描繪“楊花”“漫天作雪飛”的情景?
3.體會情感題
例1: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簡要分析。
例2:詩中“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例3:本詩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心境?請結(jié)合詩句簡要分析。
4.欣賞詞句題
例1:請說出“百般紅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辭手法,并簡析其妙處。
例2:“閑看兒童捉柳花”中的“閑”字用得極妙,請作簡要賞析。
例3:請賞析“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边@一名句的妙處。
例4:“帶月荷鋤歸”一句常為后世詩評家稱道,請賞析。5.賞析技法題 例1:“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采用什么表達方式,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例2:“白頭吊 古風霜里”一句中“風霜”一語雙關(guān),請分析雙關(guān)的具體內(nèi)容。
例3: 這首詩運用了怎樣的表現(xiàn)手法? 四、詩歌鑒賞“六看”
1.看題目認識對象
2.看作者了解背景 3.看意象把握情感
4.看尾句參透主旨 5.看注釋破解難點
6.看題干得到啟示
五、典型考題
考點1.尋找意象題
卜算子·詠梅 陸游(南宋)
驛外斷橋①邊,寂寞開無主②。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③風和雨。任④群芳妒。零落⑤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問:詞的上闋通過哪些意象營造了一種凄清落寞的意境?(2分)
2.描繪畫面題
使至塞上
王維(唐)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guān)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問:“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2分)
3.體會情感題
(1)知人“論詩”
(2)抓關(guān)鍵詞(3)感悟意象 知人論“詩”
蘇軾:
樂觀曠達、粗獷豪放 辛棄疾:
沉雄豪邁、細膩柔媚
杜甫:
憂國憂民、沉郁頓挫 陶淵明:
向往田園、恬淡閑適 王維:
淡遠寧靜,隱逸思想 李白:
豪放飄逸、浪漫情懷
抓關(guān)鍵詞
(1)題目
《春夜喜雨》
——杜
甫(2)序、注 《水調(diào)歌頭 明月幾時有》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蘇
軾(3)詩眼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六、實戰(zhàn)演練
山居秋暝(唐)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無意苦爭春,一
(1)山居秋暝有哪些主要意象?這些意象渲染出一個什么樣的美景?(2)用自己的語言生動地描繪出頷聯(lián)所描寫的內(nèi)容。(3)體會作者抒發(fā)的情感。
古詩詞教學設(shè)計3
校本課程:古詩詞誦讀——《走近李白》教學設(shè)計
桑園學區(qū)前戚小學 孫珍
設(shè)計理念:
中國古典詩詞是中華民族文學寶庫的奇葩,是前人留下的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中國古典詩詞不僅給我們藝術(shù)的熏陶,而且更能啟迪我們的思想,陶冶我們的情操,所以背誦古詩詞,繼承先人的寶貴遺產(chǎn)很是重要。李白是我國古代杰出的偉大詩人,被譽為“詩仙”。他的詩作現(xiàn)存三百多首。誦讀李白古詩從中感受李白的為人和詩歌風格,從而引領(lǐng)學生走近李白,培養(yǎng)他們對李白詩的濃厚興趣,提高學生的古詩欣賞誦讀能力,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祖國的古詩詞文化。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通過學習誦讀并且欣賞一些李白的古詩,對李白的為人和詩歌風格有所了解。
2、了解詩歌背后的一些故事背景,更好的理解古詩。
3、學習吟誦古詩,從多方面提高學生誦讀古詩詞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課前搜集整理資料,課堂教師引導(dǎo)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的欣賞,理解古詩,誦讀古詩。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對李白詩的濃厚興趣,提高學生的古詩誦讀能力,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和熱愛祖國的古詩詞文化的情感?;顒訙蕚洌?/p>
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dǎo)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優(yōu)秀的詩歌,往往具有深邃的意境,蘊含著豐富的感情,語言精煉含蓄、生動形象,富有節(jié)奏感和音樂美,為我們所喜愛。所以,今天,讓我們走近詩歌王國中最亮的那顆星——李白。讓我們一起來將學習有感情的吟誦李白的古詩。
二、師生齊誦李白的古詩
1、你了解李白嗎?
(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資料,教師點評。)
2、學生背誦積累的李白的古詩。
3、師:李白前半生積極入世,后半生非常超脫。他學了一生的才學,稱為“詩仙”,他又是“酒仙”,人們一說到詩就能想到李白,一說到李白就能想到他的詩,所以說李白是詩,李白是仙。
三、重點誦讀李白寫的《望廬山瀑布》
1、出示:《望廬山瀑布》 教師誦詩,指名學生誦詩。
師:這樣的景象只有詩仙看到,這是仙境那。你認為哪里寫的好呢? “飛流直下三千尺” 這是夸張,你可以用哪兩個詞語形容?(特別 極其 極度)
疑是??這是什么呢?這是怎樣的想象?(大膽的想象 非同尋常的想象驚人的想象 奇特的想象 ??)
老師概括為“奇妙”的想象。
2、重點指導(dǎo)朗讀這一句古詩。
3、師:李白的詩歌把我們帶進了奇妙的空間,他詩中有奇特想象。 誰再來讀讀。生朗誦。教師相機評價。
四、學習欣賞誦讀《夜宿山寺》
1、出示《夜宿山寺》,師吟誦。
2、詩歌往往有詩眼,這首詩哪個字是詩眼呢?“高”、“?!?。 從哪里看出高?你的手最高摘過什么?摘過星星嗎?(學生交流,談感受)只有詩仙想到摘到天上的星星。這是詩仙想象。天上的人仙仿佛就在李白的哪里?又把我們帶到怎樣的境界?
3、誰能自己的朗讀把這樣的意境表達出來。
4、學生朗讀古詩。
五、學習欣賞誦讀《秋浦歌》
1、這首詩表達了李白怎樣的情感,詩中用了哪個字?
2、朋友之間貴在知心。你們知道李白愁什么,以至白發(fā)三千丈嗎?以你對李白的了解,靜下心想想,假如你就是鏡子前的李白,見到自己滿頭的白發(fā),你會想到些什么?
交流、朗讀
3、師激情:往事的種種都涌上心頭,自己空懷遠大的抱負,但屢遭挫折。如今,滿頭白發(fā),日趨衰老。難道我的一生就要這樣過去嗎?我的理想難道永遠不能實現(xiàn)了嗎?他不禁高聲吟出:齊讀。
六、課堂小測:小“挑戰(zhàn)” 三首古詩,誰能背過?
七、拓展學習,學生積累古詩,有感情背誦古詩。 教師幻燈片播放關(guān)于古詩的圖畫,學生挑戰(zhàn)背誦詩詞。
板書設(shè)計:
極度夸張
李白是仙
奇妙想象
校本課程
古 詩 詞 誦 讀——《走近李白》教學設(shè)計
桑 園 學 區(qū) 前 戚 小 學
孫珍
古詩詞教學設(shè)計4
六下語文古詩詞背誦教學設(shè)計 設(shè)計者:傅肖寒
古詩詞背誦教學設(shè)計
教學目標:
1.借助漢語拼音、詞典準確無誤地認讀十首古詩中難讀的字,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詞。
2.運用查閱工具書,借助文中注釋,邊讀邊想象畫面等學習方法,在與同伴的交流中理解古詩詞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話加以描述。
3.樂于講述自己的理解,在交流中感受詩句意境,體會詩人的心情,有感情地誦讀并背誦。
4.搜集資料,嘗試抓住要點展示并交流自己搜集的作者生平資料,拓展文本資源,在角色體驗、對比與情境創(chuàng)設(shè)朗讀中揣摩、領(lǐng)悟詩人的思想感情,養(yǎng)成正確搜集與處理信息及課外積累的好習慣。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2、了解古詩的意境,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五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復(fù)習舊知
指名背誦《長歌行》。
二、學習《七步詩》
1、師:今天我們將要賞析的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過早已成為家喻戶曉的故事。誰知道這首詩的作者和詩名嗎?(板書題目及作者)
2、指名生解詩人及創(chuàng)作經(jīng)過。
3、(出示多媒體課件──全屏顯示全詩)學生自由朗讀古詩,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
4、放聲朗讀這首詩。(自讀、互讀。)
5、讀一讀《七步詩》,想一想這首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6、查字典或結(jié)合上下文理解詩句的意思,并在學習小組間展開交流。
7、通過學習這首詩,你能體會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七步詩》全詩用比喻
六下語文古詩詞背誦教學設(shè)計 設(shè)計者:傅肖寒的手法,用同根生長的豆和豆秸,比喻同胞兄弟。鍋下燃燒的豆秸,比喻詩人的哥哥魏文帝;鍋里的豆比喻受害的詩人自己。這首詩反映了封建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相互排擠斗爭的殘酷現(xiàn)實。)
8、帶著這種感情再次朗讀古詩。
三、學習古詩《鳥鳴澗》
過渡語:一輪江邊的明月,讓白居易流連忘返,唐代詩人王維對山中明月情有獨鐘并寫下了《鳥鳴澗》這首詩。(板書:鳥鳴澗,請大家齊讀課題)
1、師:“鳥鳴澗”是一個地名,為云溪風景之一。唐代詩人王維是如何描寫鳥鳴澗的呢?
2﹑自由發(fā)言,引導(dǎo)學生與文本對話,理解詩句意思。
3﹑展開想象,再現(xiàn)詩人詩中所描繪的景象,并和同桌交流:說說你看到的和想到的情景。
4﹑在這樣的情境中,詩人深深陶醉了。在讀這首詩的時候,你認為應(yīng)該怎樣讀呢?(舒緩,悠閑,沉醉)誰來讀讀?(引導(dǎo)學生反復(fù)誦讀古詩)
四、總結(jié)拓展。
同樣是歌頌明月,卻可以用“美”和“靜”來表達。其實古往今來,一輪明月曾讓無數(shù)文人墨客不惜筆墨,回憶一下,我們以前學過哪些與月亮有關(guān)的古詩?
五、課堂練習
《七步詩》()。
。。
1、這首詩里寫到了()種事物,分別是。
2、這首詩用了()手法,全詩用()和()來比喻()之情。
《鳥鳴澗》()。
。
六下語文古詩詞背誦教學設(shè)計 設(shè)計者:傅肖寒
這首詩是()朝被稱為“詩佛”的()寫的。全詩寫了()這個季節(jié)()(地點)()(怎么樣)的景色,突出了一個“()”字。板書設(shè)計:
七步詩 【三國·魏】曹 植
豆和豆秸 相煎何急
鳥鳴澗 【唐】 王維
山中月夜 美 靜 第二課時
一、整理已有的關(guān)于送別詩的學習經(jīng)驗
1、背誦已學過的送別詩兩首;
2、思考一般情況下送別詩會有哪些東西作者一定寫?
(時間、地點、人物、環(huán)境、難舍之情)
二、學習《芙蓉樓送辛漸》
1、自由讀本詩,運用經(jīng)驗學習,教師作適當?shù)姆答仭?/p>
2、梳理在自學本詩過程中產(chǎn)生的問題(如:詩中有兩個時間,三個地點名等等)
3、讀通本詩,并在對本詩的背景有所了解的情況下理解“一片冰心在玉壺”。
指出修辭手法在詩句中的妙處。
4、指導(dǎo)朗讀。
5、背誦本詩。
三、學習《江畔獨步尋花》
過渡: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二首古詩,齊讀課題,教師板書。
1、指名讀古詩,指導(dǎo)朗讀。
2、理解詩句的意思。
在這首古詩中,你覺得有哪些詞語理解起來有困難,把它提出來。生自由提。第一句:蹊是什么意思?那花滿蹊呢? 第二句:重點理解“千朵萬朵,滿,壓”
六下語文古詩詞背誦教學設(shè)計 設(shè)計者:傅肖寒
第三四句:流連是什么意思?(舍不得離去),誰舍不得離開?
3、指導(dǎo)朗讀。
舍不得離去的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因為他舍不得那五彩繽紛的花,那五顏六色的花,那散發(fā)著陣陣香氣的花呀!你讀出了它的那份戀戀不舍嗎?
4、背誦全詩
四、小結(jié)
1、杜甫不光是寫了這首描寫春天景色的詩,這兩首也是描寫春天景色的,出示課件,自己試著讀一讀。
2、課后,希望你能把用今天學到的方法自己學習這兩首詩。
五、課堂練習
《芙蓉樓送辛漸》是唐朝()寫的一首()詩。寫到:“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p>
我還能默寫另一首送別詩,并寫上朝代和作者:
(·)。
。
《江畔獨步尋花》的作者(),被稱為“()”。我曾經(jīng)學過他寫的另外一些詩:《 》、《 》、《 》。在這首詩中,表現(xiàn)詩人對黃四娘家春景的喜愛之情的是:(),()。板書設(shè)計:
芙蓉樓送辛漸 【唐】王昌齡
一片冰心在玉壺 比喻 江畔獨步尋花 【唐】杜甫 千朵萬朵 壓 滿 江畔獨步尋花:蝶 舞
鶯 歌 第三課時
六下語文古詩詞背誦教學設(shè)計 設(shè)計者:傅肖寒
一、復(fù)習導(dǎo)入
指名生背誦前四首古詩。
二、學習《石灰吟》
1、板書課題,解題。生齊讀。
師:“吟”在這里指的是古代詩的一種體裁,如《暮江吟》、《游子吟》、《女兒吟》等。
2、讀通詩句
(1)通過自由讀、抽讀、齊讀,讓學生能讀準每一個字的音。(2)師生相機正音,重點提示平舌音和翹舌音。
3、理解詩意
(1)討論:學生同桌討論,用自己的話說說每一句詩的意思,不明白的畫出來。(2)解疑:請學生提出不明白的字詞,師生解答。(重點講解“若等閑”的含義:“若”是“好像”的意思,“等閑”是平常的,整句詩的意思是烈火焚燒好像是很平常的事。)
(3)講述:讓學生完整地說說全詩的意思,不恰切的地方師生補充。(全詩意思:石灰經(jīng)受了千錘萬鑿才從深山里出來,烈火焚燒也好像是很平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全然不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間。)
(4)吟誦:這就是石灰的一生,平平凡凡,轟轟烈烈,難怪于謙如此敬佩地贊頌道??(誦讀全詩)
4、對比感受石灰和于謙的形象。(堅忍不拔)
5、背誦本詩。
三、學習《竹石》
1、今天我們要讀的也是一位畫家寫的,他同時還是一位書法家、文學家。他就是清代的鄭燮。關(guān)于鄭燮,你了解多少?
2、初讀《竹石》。
把古詩讀正確,讀出節(jié)奏感來。
3、借助詩題,解釋古詩。這首詩到底是寫竹還是寫石???
交流,在交流中展開學習。
體會竹子雖然生活在艱險貧瘠的地方,但他依然堅強地生長著,讓人佩服。
六下語文古詩詞背誦教學設(shè)計 設(shè)計者:傅肖寒
4、小結(jié)詩中的竹子形象。
5、朗讀古詩,讀出這竹子的形象來。
6、背誦本詩。
四、小結(jié)
兩首古詩都是借物喻人。
五、課堂練習
默寫《石灰吟》和《竹石》,并作比較閱讀。
(·)
(·)。
。。
。
說說這兩首詩的共同點:—————————————————————————
—
—
—-----------------
板書設(shè)計:
石灰吟 【明】于謙 若等閑 全不怕 堅忍不拔 寧死不屈
竹石 【清】鄭燮
磨難 打擊 堅強不屈 挺拔有力
第四課時
六下語文古詩詞背誦教學設(shè)計 設(shè)計者:傅肖寒
一、復(fù)習導(dǎo)入
復(fù)習杜甫詩,指明生背。
二、學習《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1、緊扣“快”字,揭題。
(板書:“生平第一快詩”)指名生說自己的理解。
2、與文本對話,質(zhì)疑問難解詩意。
師:“安史之亂”經(jīng)久不息,給國家和人民(包括詩人自己)造成了種種痛苦和災(zāi)難。平叛捷報一旦飛來,飽經(jīng)戰(zhàn)亂禍患,漂泊他鄉(xiāng)的詩人會做怎樣的描述呢?(自讀詩文,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
指名生讀,齊讀。
3、交流,預(yù)習過程中,你們能憑借文中注釋理解詩意嗎?哪些詞語在理解上還有困難呢?
師引導(dǎo),注意古今異義。
再讀詩句,用自己的話簡要說說對詩歌的理解。
4、誦讀感悟,讀懂詩人。
誰愿意把這首詩完整地讀給大家聽?
指名讀全詩。讓我們邊讀邊聽邊展開想象,穿越時空隧道,來到詩人身邊,再次感受詩人的狂喜,說說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杜甫?
5、背誦這首詩。
三、學習《己亥雜詩》
1、解題,作者簡介
(1)《己亥雜詩》共315首,多詠懷和諷喻之作。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鴉片戰(zhàn)爭的前一年。
(2)龔自珍,號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學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當局排擠,48歲那年憤然辭官南歸。他詩、文、詞各體兼長,并精通經(jīng)學、文字學和史地學。文章奧博縱橫,自成一家。行文獨具風格,于蘊藉中洋溢著激情,于客觀描述中寄托著深意,詩歌瑰麗奇肆,成就尤大。有《龔定庵全集》。
2、朗讀這首詩,交流對詩句的理解。
3、師引導(dǎo)理解名句“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現(xiàn)多用作人才選拔。
六下語文古詩詞背誦教學設(shè)計 設(shè)計者:傅肖寒
4、感受詩人關(guān)心國家的前途命運,表達了詩人政治理想至死不變的執(zhí)著態(tài)度。
5、指導(dǎo)朗讀,背誦。
四、小結(jié)
五、課堂練習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寫的一首()言()詩,“聞”的意思是()。全詩圍繞()這條感情線索來寫的,先寫到原因是,開頭的表現(xiàn)是。接著用了兩個
對
偶
句,點
出
了
詩
人的心情:
。再接著,作者收拾行裝返鄉(xiāng)而去,詩中寫到:
。最后,作者寫到行程迅疾:
。從中可見,作者的心情確實是是非常()板書設(shè)計: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悲喜交集 欣喜若狂 放歌縱酒 歸心似箭
己亥雜詩 【清】龔自珍
政治毫無生氣 變革(選拔人才)
第五課時
六下語文古詩詞背誦教學設(shè)計 設(shè)計者:傅肖寒
一、導(dǎo)入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時”。江水的東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華只有一次一樣,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guī)律,曾使古今無數(shù)人為之悲嘆。那么,蘇軾又是以怎樣的精神狀態(tài)來面對生活中的變故呢?讓我們隨著蘇軾的筆觸一起走進《浣溪沙》去尋找答案。
二、學習《浣溪沙》
1、解題
“浣溪沙”,詞牌名,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調(diào)?!吧场被蜃鳌凹啞?。相傳是由西施浣紗的故事而得名,此調(diào)有平仄兩體,分上下兩闋。
2、小組交流,理解詞句。
(1)上闋寫景,描繪了哪三幅畫面?這些畫面渲染出一派怎樣的春景?(2)“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备惺艿皆~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小結(jié):
這是一首觸景生情(即景抒懷)、蘊含人生的小詞,抒發(fā)老當益壯、奮發(fā)進取的思想感情。表現(xiàn)了詩人對人生抱著樂觀的態(tài)度,沒有因為仕途受挫而消極沉淪。
4、指導(dǎo)朗讀,背誦。
三、學習《卜算子》
1、朗讀《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讀出詞長短錯落而又和諧的韻律美。
(散讀——個讀——齊讀。)
2、揣摩詞語,體會“借景抒情”的妙處。
采取學生質(zhì)疑、同學解答、教師指點又不斷誦讀的方式。
3、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揣摩誦讀出景語中的情語。(示范讀——散讀——個讀——指點——男女分句讀)
四、小結(jié)
五、課堂練習
蘇軾是()朝的()、()和()家。我們這個學期學了他寫的詞《浣溪沙》,“浣溪沙”是()名。這首詞還有“序”,9
六下語文古詩詞背誦教學設(shè)計 設(shè)計者:傅肖寒
是:
。交待了寫這首詞的背景和原因。這首詞還分成上闕和下闕,上闕是:
。下闕是:
。這首詞抒發(fā)了作者 的感情。
我們學習了宋朝詞人王觀的《 》。他起首用()比喻(),用()比喻()。然后進行()問,“ ”?然后回答:“?!边@是指 的地方。接著,作者感嘆:
。最后,作者囑咐:。
板書設(shè)計:
浣溪沙 【宋】蘇軾 幽雅的風光和環(huán)境 樂觀豁達的精神狀態(tài)
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 【宋】王觀
韻律美 融情于景
古詩詞教學設(shè)計4篇 古詩詞教學計劃流程相關(guān)文章:
★ 五年級古詩詞三首教學設(shè)計3篇 古詩詞三首五年級上冊預(yù)習筆記
★ 第八冊語文古詩詞三首教學設(shè)計3篇 部編五下第九課古詩三首教學設(shè)計
★ 四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教學設(shè)計推薦15篇(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古詩三首教案設(shè)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