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收集的蘇菲的世界個人閱讀感悟范文3篇(《蘇菲的世界》閱讀感悟),歡迎參閱。
蘇菲的世界個人閱讀感悟范文1
蘇菲是一個普通的初中女孩,在放學回家時收到了幾封神秘的信,“你是誰?世界從哪里來?”從此她的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并成為了哲學家艾伯特的學生。然而,這個平靜的世界下的真相比蘇菲想象中的復雜,她跟隨著老師的腳步,運用她獨特的智慧,一步步逼近真相,逼近另一個世界。
這本書講述了哲學的歷史與發(fā)展,從仰望星空的柏拉圖,到神秘的中世紀哲學,從關(guān)注時政的蘇格拉底到總結(jié)自然規(guī)律的亞里士多德。這個世界,哲學無處不在。在這個理性與感性并存的世界中,我最感興趣的話題就是: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分別提出了人先有感性概念,和人先有感性概念這兩種說法,孰對孰錯。在這個有趣的問題中,我更支持后者,當然,柏拉圖的說法也很有道理,不過我更相信,人沒有天生的概念,這些基本概念大多是人們從無數(shù)經(jīng)驗中總結(jié)而出來的。哲學就是這么的奇妙,只要你言之有理,皆有可能。而我就是喜歡哲學的這一點,每人都可以各抒己見,爭做真理之海中最潔白的浪濤。
如果世界從魔術(shù)師的帽子里拉出來的兔子,大多數(shù)人都是在兔毛底端的雜菌,不斷往下爬。而哲學家則會迎難而上,不斷向毛尖沖刺。當然,中間落下的人數(shù)不勝數(shù),但仍有小部分人,抓緊兔毛,去把兔子看個清楚。蘇菲正是那一小部分人,鍥而不舍,激流猛進,在不斷的探索與失敗中去找尋真理的那一道光。光是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就值得我們學習,如果這種精神讓我們用在任意一個領(lǐng)域,那都是事半功倍的。
宇宙是片大海,我們都是其中的水花。“你是誰?世界從哪里來?”到底有沒有真正的答案?
蘇菲的世界個人閱讀感悟范文2
剛打開這本書,看到那么多哲學的知識,我便失去了興趣。但讀到蘇菲收到一張奇怪的明信片時,我又好奇的想知道席德是誰。帶著這份好奇,我把書讀完了。
表面看來,這是一本講述哲學知識的書,但實際上,它也算的上是一本歷史書,甚至是一本懸疑小說。
書中介紹哲學家時,也同時介紹了許多歐洲古代的歷史文明。中世紀,文藝復興,啟蒙運動等內(nèi)容,似乎與哲學沒有太大的關(guān)系,但書中也做了一定的介紹。而席德是誰,還有席德的父親到底是怎樣一個人,這兩個疑慮又將此書變得帶有一點懸疑色彩。當我看到狗開口說人話,香蕉皮內(nèi)寫著字,蘇菲的哲學老師把他叫成席德時,我不禁打了個冷顫。
而這本書最令我欣賞的就是作者把許多看似毫無關(guān)系的用哲學課程聯(lián)系在了一起。書中的蘇菲學習哲學是為了擺脫席德父親的控制,這似乎有點奇怪,但當你知道席德的父親也是一位哲學家,這一切也就變得順理成章。
在書的結(jié)尾,席德與她父親和蘇菲與她的老師的位置關(guān)系完全顛倒了。原來蘇菲對于席德的疑惑變?yōu)榱讼聦τ谔K菲是否存在的猜想。似乎將他們換一個角度,故事又會產(chǎn)生新的趣味。
就像這本書一樣,其實我們身邊的許多事物甚至我們自己都有兩個或多個面。許多的事情就像一把雙刃劍,在你得到它帶來的好處的同時,也會受到一些無形或有形的傷害。正如魚與熊掌不可得兼,如果你想要得到其中之一,你就必須放棄另一個。而關(guān)于我們自己,你是否會發(fā)現(xiàn),有時自己在朋友面前活潑開朗,但一到陌生人或不熟悉的人面前卻會一語不發(fā)?或是有些人在家總是面無表情,但在學校,單位對人卻是滿臉笑容。正是因為我們對待不同的人的不同方式,才造就了這個多彩的社會。
我們無法改變事物的多面性,但我們可以正確的分析,并作出正確的選擇,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亮麗的色彩。
蘇菲的世界個人閱讀感悟范文3
很不容易讀完了。確切地說應(yīng)該是啃完了。這么長時間以來,歇一段讀一段,因為如果一口氣讀完的話不知道會造成什么樣子的后果。也會像席德一樣好奇,忍不住翻講義夾的最后幾頁一樣,我也在看的受不了的時候翻了最后一頁,沒看明白,也慶幸還好沒有失掉好奇心。
其實我就是憑著強烈的好奇心啃下去的,對世界,對人生,對本質(zhì),對哲學,對故事的好奇心,也算是小孩子的一種天性吧。小孩子。14歲也是小孩子哈,不想長大,長大了就不會有童話。
覺得在這么一段時間讀一本這樣的書是最恰當不過的了。世界史了解個大概,物理,生物什么的簡單的該學的也都學完了,所以對書中涉及的一些貌似不是哲學范疇的知識不會感到迷惑。反而會有一種更清楚的認識,明白了它們和我們存在的意義。
啃到一半,到休姆的時候是最難受的,看不下去。讀柏拉圖那段的時候剛剛開始享受的一點點幸福感馬上就沒了,還好到后來的浪漫主義也重拾那種閱讀的快感。說實話,到浪漫主義我就頓悟了,原來我是個享樂主義者啊。之后也意識到自己活在美感階段。也就對自己的好吃懶做混吃等死游手好閑有了一個明確的答案。以及再往后就是這兩天看的達爾文的這章提到《浮士德》里的一句話“一世人勞苦奔忙有何益,到頭終究須把眼兒閉。”雖說也對前面浮士德的那一段總結(jié)有著和蘇菲同樣贊同欣賞的感受,但基于一個享樂主義者深層的悲觀態(tài)度,對魔鬼的這句不無認同。也許,每個人心里,潛意識里有太多我們未知的東西,這些可能蘊藏著一個魔鬼,悄悄地,消失在夢中。
而書中說,席德,是個天使。
關(guān)于席德佳和蘇菲亞之間的那段我還記得,雖然沒有蘇菲那樣好的記憶,包括上面那一段也是重新翻書才打出來(我怎么可能那么清楚地記得魔鬼說的話!),也許是作者反諷的技巧太嫻熟了吧。也許這也是我可以嘗試的東西。
而這兩天的閱讀最大的收獲與達爾文,馬克思,宇宙什么的無關(guān),驚奇地為自己大晚上突如其來源源不斷的靈感找到了答案。就是為什么會以非常快的速度在群里發(fā)瘋說的那些話,那些瘋話,包括前天晚上對某孩子發(fā)瘋的話,原來都是在做自然聯(lián)想。做自己潛意識的靈媒,貌似有一點成效了啊。雖說總發(fā)瘋不是什么好事,但是與自己的潛意識溝通的確是一種非常特殊奇妙的感覺,淋漓盡致,仿佛就找到了本質(zhì)。無奈的是靈光總是乍現(xiàn)......
這種特殊奇妙的感覺用語言無法形容,這也是讀完整本書的感覺。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因為在讀書的時候很自然地聯(lián)想到最近發(fā)生的一些事,找到了解釋就會很興奮,很驚喜。明白了很多生活中細微之處見真理。原來我們所要的,都可以在哲學中找到答案。很早以前心里就有類似的沖動,在看完這本書之后,我也才明白,那是潛意識中哲學的力量。
每個人的心里都會存在類似的感受,就像當初JEFF千叮嚀萬囑咐告訴我說一定要看啊。事實證明,太值了。哲學家所做的,和教師不同的就是教師是通過傳授知識來獲得報酬,而哲學家是基于一種類似天賦使命的職責,要給一個答案。我猜這也是作者寫書的初衷吧。作為高中哲學教師,致力于人的本質(zhì)與人生終極意義的思考。Jostein Garrder他老人家就是艾伯特。教年輕的蘇菲們在15歲之際一些賦予人生以意義的哲學知識。我們,就是蘇菲。這世界,是我們永遠要探索下去,每代人都要重新問一遍的未知題。
僅僅看一遍是不夠的,Jostein已經(jīng)用反諷明確地告訴讀者們要重新讀幾遍,然后才會獲得更多樂趣。
這是一部哲學史,每個人成長中不可或缺的一束指引方向的光??吹阶詈笠徽碌臅r候,食指可以清楚地意識到,沒有幾頁了,就要結(jié)束了。就有一種失落的感覺。很奇怪,悵然若失。蘇菲和艾伯特最終成功了,逃出了少校的意念,但是,他們之后的生活又該怎樣繼續(xù)?那一場荒謬的花園宴會,唯一理性的哲學演講,少校給席德講述宇宙的奧秘,在少校豐富的想象力中不斷出現(xiàn)的童話故事主人公,用盡畢生心血寫的一部送給女兒作為生日禮物的一本哲學啟蒙書。這些,就在蘇菲和艾伯特弄斷了鎖住船的繩子,使席德意識到了空氣中他們的存在,和爸爸要一起劃船的對話中,結(jié)束了。
我不知道我為什么會有很強烈的失落感,就好像走一路風光無限的旅行,沿途美不勝收,目不暇接,甚至不惜停歇,停在半路,卻又被好奇和其它神秘力量拽著,奔赴下一個目的地,直到終點才明白旅行的意義,直到結(jié)局才意識到那樣脆弱,最不愿面對的,最不可避免的,結(jié)束。
那轟然的一響,我們也是星塵。
蘇菲的世界個人閱讀感悟范文3篇(《蘇菲的世界》閱讀感悟)相關(guān)文章:
★ 五年級繁星春水閱讀感悟及個人感言3篇(繁星春水閱讀感想)
★ 2022《蘇菲的世界》閱讀感悟優(yōu)秀范文3篇(蘇菲的世界讀后感20)
★ 個人《蘇菲的世界》讀后感模板6篇(《蘇菲的世界》讀后感100)
★ 三國演義學生個人閱讀感悟5篇 關(guān)于三國演義的閱讀感悟
★ 觀看《蘇菲的世界》的個人觀后感3篇(讀了蘇菲的世界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