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分享的初三語文作文4篇 語文初三范文,歡迎參閱。
初三語文作文1
下雨的夜晚,街市上不再嘈雜,只有不緊不慢的風聲和雨聲。在這樣的時刻,人們多半都不想出門,友人也不會在此刻造訪,于是我自己一人,將自己沉浸在這靈性的世界,聆聽來自天外的聲音,生出無限的悠情,有時站在窗前眺望這遠處的街景,在萬家燈火中,如煙似霧的雨簾,朦朧了我的視線。
每當細雨滴答滴答地下著,鄉(xiāng)間的人們便撐起一把油傘穿著一雙木屐,踩著與雨一樣好聽的旋律,向村外走去。走在細雨濕潤過的小路上,腳很舒服,心很愜意,淅淅瀝瀝的雨水落在油紙傘上,沿著傘面飄落,一滴一滴……
我喜愛聽雨。雨夜聽雨,心沉在詩人的雨中,濕潤潤的……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是凄苦之雨;“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是離亂之雨;“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是悲壯之雨。雨是情感的使者,文人墨客的詩篇被它淋得濕漉漉的一片,一直延伸到現(xiàn)在。
眼前的雨,帶著自然的鳴唱,帶著自然的繽紛和馨香,義無返顧地撲向大地,美妙清脆的雨啊,你伴著青春吟唱般的共鳴,燙平了塵世中碰撞折騰得滿是褶皺的心情,拭凈了人們已經(jīng)沾上灰塵的'心情。
初三語文作文2
自從去年暑假爸爸媽媽帶我到鄭州人民公園游玩,鳥園使我戀戀不舍,念念不忘;今天再次來到了鳥園,倍感親切……
——題記
今天,當我再次跨入鳥園,便陶醉在動物們的快樂嬉戲之中??矗簬字换ɑňG綠的孔雀正在大搖大擺的散步呢!一只猴子在地上無精打采地跪著,似乎有什么心事;一只大駱駝在窩里安詳?shù)嘏P著,不時站起身來津津有味地吃那玉米棒的金黃的“外衣”;水面上,幾只潔白的小鵝正在歡快地嬉戲、玩耍,好不快活;鸚鵡、畫眉等許多鳥兒都亮起了動聽的歌喉;空中,海鷗拍打著銀色的翅膀在向我們熱情地打著招呼……這是多么溫馨、和諧的畫面?。?/p>
我邁著輕盈的腳步來到孔雀跟前,“啾啾啾”地叫著。其實我并不知道孔雀是怎么叫的。小孔雀聽到我的“喊”聲,放慢了腳步,我拿出剛買的食物,倒了一點兒在地上,孔雀看見了迫不及待地搶食吃,還不時地抬起頭,東張西望,好像怕有同類來強食似的;沒想到它的擔心不是多余的,其它同類看到了,都不請自來,我別提有多高興了,左喂喂,右喂喂,直到一包食料喂完才罷休??赡恰梆捵烊浮眰冞€緊追我不放,我不禁哭笑不得,一邊閃一邊苦苦哀求:“乖乖雀,你們不要再追啦!要知道,你們可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乙呀?jīng)喂了你們一包食料了……”看來軟的不行只有來硬的了,我停住腳步,猛地轉(zhuǎn)過身,顯然,孔雀們被我這突如其來的舉動給怔住了。我狠下心腸,揮舞著拳頭,一邊轟它們一邊逃之夭夭。??!終于逃掉了。我又到別的地方逛逛,呵!這是什么鳥兒???長得好稀奇古怪呀?很像鄰居家養(yǎng)的黑母雞,又不是。不管了,先喂再說。我蹲下身子,親切地叫道:“咕咕咕,咕咕咕,站好了,我給你們發(fā)“獎品”!”我逐漸接近這兩個小家伙,給它們倒了一些食物。嘿!看它倆饞的!吃的狼吞虎咽,一掃而光。吃完后,一對“雙胞胎”可愛的大眼睛盯著我,好像還想吃食物,我禁不住它們的“哀求”,又給它倆倒了一些食物。
隨后,我又來到了池塘邊,呵!小家伙們都在自由自在的玩耍呢!池塘上空只見海鷗們抖抖翅膀,展開銀色的雙翅在蔚藍的天空中盤旋,小鵝們則在水中追逐打鬧,逍遙自在。突然,一只海鷗不懷好意地看著我,其它小鵝和海鷗也都警惕地看著我這個“陌生人”,可能它們覺得我要傷害它們,我為了不傷和氣,連忙后退幾步,解釋說:“喂喂喂!小動物們,我是沒有惡意的,你們不要誤會我呀……”可是它們并不領(lǐng)情,特別是那只海鷗,向我步步緊逼,我一下子沒了轍,撒腿就跑,跑了很遠,不見什么動靜,那顆懸著的心才終于放了下來!
哈哈!終于可以開心滴玩了!我像只快樂的小鹿,蹦蹦跳跳地來到了秋千旁,悠然自得地蕩起了秋千:“蕩呀,蕩呀,蕩到西天……”我模仿著《小白船》的音樂,竟不由自主地改編了歌詞。我一邊觀賞著這些可愛的小動物,一邊哼著自編的歌曲,心里好愜意呀!
時間不早了,在媽媽的再三催促下,我才依依不舍地離開了鳥園,告別了那相處多時的動物朋友們!
初三語文作文3
生活離不開語文,高雅的心靈生活更是出自美好語文的熏染。
然而,語文,想說愛你不容易。其實,語文是容易的:母語習得,自然天成;語文又是艱難的:微言大義,弦外有音。語文是有趣的:唐詩宋詞,英雄美人:語文又是枯燥的:古文百篇,成語如山。
語文是快樂的:風花雪月,刀槍劍戟:語文又是痛苦的:咬文嚼字,浩如煙海。 苦海無邊,何處是岸?勤奮是舟,規(guī)律做槳;老師導航,順利抵港! 首興趣:知而好,好而樂。 首先,我們要培養(yǎng)語文學習的興趣。這個培養(yǎng)過程,古人分為三個階段:知之、好之、樂之。先說“知之”:走進語文,不抵觸,不反感,不因?qū)σ郧暗睦蠋?、教材和考試的印象而遷怒語文;能如此,方可初嘗語文的甘霖。再說“好之”:日日操習,用心投入,不懈怠,不放棄,不因外界干擾、其他學科和考試分數(shù)而離開語文;能如此,方可欣賞語文的漫天紅霞。后說“樂之”:處處留心,養(yǎng)成習慣,言談舉止,一笑一顰,莫非語文;能如此,方可進入語文的神仙洞天! 次自主:觀千劍,操千曲。
古人云:“觀千劍而后識器,操千曲而后曉聲”,強調(diào)的就有自主學習的重要。語文學習不同于其他學科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教師的“教”不會直接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而只能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求理解,才能逐漸達到“自會讀書,自能作文”的境界。 企圖靠老師講得好、深、透,學生只管默默聆聽、記憶就學好語文,這種想法已被無數(shù)事實證明:此路不通!因此,有意識培養(yǎng)自己的自學能力,作好自主學習規(guī)劃,加大自主練習的力度,自奮其志,自求其通,也是一條極重要的語文學習規(guī)律。
必多寫:思欲麗,筆磨禿。 同學們學語文所為何事?我以為可以用十二字概括:豐富心靈、明白事理、完美生活。這就是要鍛煉自己的感性和理智,我簡化為“思欲麗”:情感思想要富贍犀利!現(xiàn)實中,我們許多同學只會作題,從來不注意自己感性和理智的鍛煉,其情思通常表現(xiàn)出兩個缺陷:一是“淺”:情感幼稚化,思維平面化,既無深情,也無遐思;一是“窄”:生活面窄,導致了關(guān)注的主題窄,既少閱歷,又缺大氣。要糾正這兩個缺陷,使自己的情思“深”、“廣”,在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同時,必得加上一個字:“寫”!“寫”可以醞釀和升華情感,“寫”可以廓清和鍛造思想?!八加悺?,必多寫! 堅持寫日記,這是許多偉大成功者的良好習慣;至少要堅持每周練習寫作兩次:生活札記一篇,記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的鮮活素材;讀書筆記一篇,養(yǎng)成閱讀習慣,整理讀書收獲。
三年里,能寫到三至五萬字,是基本的量的要求。如此,方可謂:“筆磨禿”。 定多讀:破三春,匯九流。 在你學習的這三年中,要下定決心廣泛而深入的閱讀,這就叫“勘破三春”。閱讀時,要涵蓋古今,包舉文理,融會中外,首重哲學,這就叫“融匯九流”。 舉凡人類心靈智慧的結(jié)晶,能開眼界、除迷狂、啟思維、美德行、富心靈者,均可大讀特讀。尤請注意:不要只讀文學作品,只讀中國作家。 強積累:有詩書,有成竹。 語文學習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就是模仿,模仿的榜樣(模板)應(yīng)該是什么呢?當然是前賢今人的成功之作。茅盾背《紅樓夢》、蘇步青熟讀《古文觀止》的例證,當是大家熟知的。通過長期的艱苦的積累,在頭腦中建立起豐富的“語言范式”,形成“興奮灶”,這就是我們要追求的“腹有詩書”。 運用這些“范式”,模仿著“說”,模仿著“寫”,先求其“形似”,后求其“神似”,最后求其超越。這樣,就很容易有學習個充實感、成就感、條理感,就不會再感到語文學習空泛、無力、不可捉摸。這種狀態(tài)可以稱為“胸有成竹”。 重感悟:思千載,想萬物。 古詩云:“心有靈犀一點通”。
怎樣才能作到對語文學習“心有靈犀”呢?首先,要廣見博聞(多讀)、反復嘗試、積累范式,因為靈感總是出現(xiàn)在辛苦勞動之后的彩虹;其次,要養(yǎng)成聯(lián)想和想象的良好習慣,力求“思接千載,視通萬里”,決不壓抑、束縛自己靈感的飛翔;再次,要努力營造平和清明而又躍躍欲試的心理狀態(tài),沉浸其中,體驗品味,不急于求成;最后,要敢于相信自己的直覺,相信自己通過積累、模仿而形成的靈感思維的有效性。 經(jīng)過多次成功的靈感閃現(xiàn),就要總結(jié)自己感悟的角度、方式、條件,把它變成自己進一步學好語文的利器。 細思考:“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記》也強調(diào):慎思、審問、明辨,就是要謹慎的思考,審慎的發(fā)問,明確的分辨。
在語文學習中,欲培養(yǎng)良好的思維習慣,先要多思:不論哪個學習環(huán)節(jié)、何種學習任務(wù)中,決不盲目接受任何未經(jīng)自己思考的東西,這樣方可保持自主性,提高學習的興趣,使多讀有味,多寫有效,積累有益;次求深思:決不淺嘗輒止,而要多方追問,務(wù)求水落石出,直至原形畢露;后求善思:不鉆牛角尖,而是隨時以元認知策略對自己的思維過程進行反思,克服情感干擾,理性分析和接受老師的點撥、同學的幫助,方可不斷提升自己的思維品質(zhì),建立起融通、靈慧、深刻、嚴密的思維個性。 求精熟:啟而發(fā),點而悟。 語文學習欲求“精熟”,貴在得名師“點撥”,因此學生必須懂得一點教師“點撥”的道理。 點撥之妙,首在得“人”: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心態(tài)、不同的性格,教師會以相應(yīng)的方法點撥他,或要言不繁,或鋪路架橋,或舉例引導,或反向激將,或重申基礎(chǔ),不一而足;點撥之妙,次在得“時”:學生要積極思考,主動暴露自己,以便老師點撥在關(guān)鍵之時,教師則要善于觀察,了解學生思維狀態(tài)的外在表現(xiàn),決不放過點撥良機;點撥之妙,還在得“度”:引而不發(fā),導而不灌,開而不塞,撥而不代,只要學生有所感悟,明確了方向,就不再浪費其時間,不再代替你思考,讓學生真正去自主學習。有個性:思結(jié)果,成一家。 語文是發(fā)展學生心靈的學科,語文學習的最終指歸是形成學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修養(yǎng)、鮮明的個性。當然,這里的“個性”,從狹義講,是指語文學習規(guī)律的系統(tǒng)化、個人化,也即形成有每個學生自身特色的語文學習理論,即所謂自成一家。
這就必須:首先建立元認知策略,形成監(jiān)控自己思維、感悟流程的習慣。在長期的語文實踐中,不斷總結(jié)升華,強化有效的正確的習慣,糾正無效的錯誤的做法。其次是學會總結(jié)反思,通過計劃總結(jié)的方式,課堂筆記的方式、作文后記的方式、試卷分析的方式,不斷提升自己理性思維的層次。其次是學會交流共享,通過課堂發(fā)言、同學交流師生討論的方式,吸收對自己學習經(jīng)驗的有益的指點;還可以通過網(wǎng)絡(luò)論壇發(fā)表,接收同好者的反饋,不斷完善自己經(jīng)驗的表述方式及實質(zhì)內(nèi)容。
最后學會實踐檢驗,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恭行。通過實踐檢驗,我們可以收獲成功的喜悅,我們更應(yīng)該善待失敗的苦澀,這是不可替代的人生經(jīng)驗,也是形成個性化語文學習經(jīng)驗的必然歷程。 要跳出:課內(nèi)法,課外路。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是為了不需要教”。學習語文最重遷移。因為“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學習的最終的成功,還在于學生在生活中能夠靈活運用語文求生存、謀發(fā)展。為了實現(xiàn)語文學習的良好的正向的遷移,我們在學習中必須:①跳出語文課程學語文。從政治科學觀察思考問題的哲學方法,從歷史科學成功人物的人生經(jīng)驗,從地理科學各國各洲的風土人情,從數(shù)學科學嚴密的推理邏輯,從理化科學細致的觀察功夫,從美術(shù)音樂科學藝術(shù)鑒賞的規(guī)律和經(jīng)驗。②跳出語文課本學語文。從《讀者》學人文關(guān)懷,從《南方周末》學政治敏感,從《奧秘》學科學幻想。③跳出時空環(huán)境學語文。這就是所謂的遠程學習、網(wǎng)絡(luò)學習。舉凡“科教頻道”的《希望英語雜志》、《百家講壇》等欄目,還有大量的學習網(wǎng)站,給我們開辟了豐富多采、真正互動的全新的學習形式。
初三語文作文4
《九年義務(wù)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指出初中生要做到:“能寫記敘文,簡單的說明文、議論文和一般應(yīng)用文,做到思想感情真實、健康,內(nèi)容具體,中心明確,條理清楚,文字通順,不寫錯別字,正確使用標點符號,格式正確,書寫規(guī)范、工整。初步養(yǎng)成修改文章的習慣?!?/p>
一、轉(zhuǎn)變認識,積極作文
很多學生認為,作文時老師讓我寫的,我不喜歡,作文沒意思。這導致學生作文積極性不高,作文水平低下。要想徹底扭轉(zhuǎn)這一現(xiàn)狀,教師必須使學生在心理上認同作文,接受作文,喜歡作文。
引導學生認識到寫作是表達,它是人的一種內(nèi)心要求,一種心理需要。用寫日記的形式,留住平凡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從而積累了豐富的人生閱歷。這就是一種寫作。寫作還是一種積極的情感活動的過程。情有所感,才會有所作,而且情感活動還會貫穿作文過程的始終。情感始終是寫作的動力。讓學生有自信可以寫出好文章,從而轉(zhuǎn)變態(tài)度,愛上作文。
二、分析心理,找出病因
作文要經(jīng)歷一個心理過程,那么,我們就應(yīng)該對學生的作文心理盡心分析,抓住突破口,作文教學才能有的放矢,從而真正的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其寫作水平。
1、有強烈的寫作欲望,表現(xiàn)出對作文積極取向的態(tài)度
這樣的學生盼望上作文課,在課堂上情緒振奮,看到作文題目后,迅速進入思考的過程和寫作過程;且認識活動、情感活動十分活躍。作文成功率較高,但是這樣的學生所占的比例太小。
2、沒有寫作欲望,但有來自某些方面的心理需要,對作文表現(xiàn)為消極被動的態(tài)度
這類學生雖談不上有寫作的欲望,但是為了一定的需要,如爭取優(yōu)異成績、希望得到老師家長的表揚、希望在考試中拿個高分等,他還是會認真地完成作文。如若作文題目合意會迅速的進入寫作過程,若不合意,仍會搜腸刮肚,努力完成。這類的學生在實際中所占比例最大。
3、完全不想寫作文,對作文為回避對抗的態(tài)度
這類學生不想寫作文,更怕寫作文。往往碰上能寫的題目,應(yīng)付了事,碰上不會寫的題目就亂寫一通,甚至是拒不完成。這樣的學生所不多,但比第一類學生絕對數(shù)要多,最應(yīng)引起足夠的重視。
針對于以上幾方面,可以找出其基本存在的問題為:
1、對生活缺乏觀察、感受和體驗、
2、閱讀量少,知識和思想貧乏
3、語文基礎(chǔ)差,寫字、造句等都遇到困難
4、作文的屢屢失敗,挫傷了寫作積極性
三、改善教學,激發(fā)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樂于學習的動力源泉,表現(xiàn)自我、展示自我是每個孩子都愿意并積極去做的事?!傲粜挠^察事物,養(yǎng)成勤于思考和樂于動筆的習慣。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見聞和想象寫下來?!边@就明確地告訴我們對于作文指導要從興趣入手。在作文教學中,學生有了興趣,就可以形成一種強烈的樂于動筆的愿望。在這種愿望驅(qū)使下,他們樂意主動地、由地寫出自己的見聞和想象,不把作文當成一種苦差事,而看成是一種快樂的享受,美好的傾訴。有了興趣做基石,然后指導學生寫出自己的文章,漸漸地使學生的作文水平得以提高。針對于中學生的作文心理,我們可以對癥下藥,試著從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入手,努力改善自己的寫作教學。
1、感悟生活,獲取素材
就目前來看,學生的作文往往是空話、套話、假話,文章缺少個性,語言缺少少年的生動、活潑,學生脫離實際,生編硬套,湊成一篇應(yīng)付交差。作文水平如何提高?如何改變這種現(xiàn)象呢?
葉圣陶說過:“寫作的根源是發(fā)表的欲望;正如同說話一樣,胸中有所積蓄,不吐不快。同時寫作是一種技術(shù):有所積蓄,是一回事;怎樣用文字表達所積蓄的,是它恰到好處,讓自己有如量傾吐的快感,人家有情感心通的妙趣,又是一回事……這樣說來,從有所積蓄而打算發(fā)表,從打算發(fā)表而研求技術(shù),都不妨待學生自己去理會好了?!雹僭鯓硬拍馨l(fā)表自己的看法?這離不開生活。走近生活,感悟生活,從而讓自己有話可說,有東西可寫。
感悟生活是使寫作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感悟生活就要時時在意,處處留心,逐漸磨礪出能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其次要握思考的方法:要善于問為什么。倘若多問幾個“為什么”,就往往能層層剝開事物的表象,使事物蘊含的思想和哲理漸漸顯露。例如下列問題:這是什么事情?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事情?這事情能表現(xiàn)人物什么思想感情?這事情的性質(zhì)是什么?這事情將有什么樣的結(jié)果?……還要注意把握事物的象征意義。社會現(xiàn)象、自然生態(tài),大都蘊含著一種哲理,一種思想??吹搅魉?,想到時間如流水一去不復返??吹斤h落的花瓣,想到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吹轿浵佭\食,想到“人多力量大”??吹胶⑼音[,就想到“天真”“可愛”……;要及時定格對生活的感悟。寫日記、周記,作札記可以逐漸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茅盾說:“應(yīng)當時時刻刻身邊有一支鉛筆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見所聞所為所感隨時記下來……”平時多記日記,多寫片段,將自己的情感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在作文教學中,我們應(yīng)鼓勵學生全景式的掃描生活,用自己的眼,自己的心去感受、理解生活。生活越豐富,學生作文的素材和情感內(nèi)容就越豐富,作文和生活的關(guān)系是密不可分的。國家教育部新頒行的《全日制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也強調(diào)作文教學要重視生活,從生活出發(fā),感悟生活,用生活中生動有趣的事來激發(fā)學生的作文興趣,引導學生寫真實的事情,力求寫實,作文水平才可得以提高。
2、模仿求新,培養(yǎng)文風
模仿是學生寫作的基本方法,在不斷的模仿中逐步提高其作文能力的。模仿的特點在于針對性強,既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又可以收到明顯的效果。對于不愛寫作的學生來講,我們應(yīng)積極提倡模仿和借鑒范文,培養(yǎng)自己的文風。即使剛模仿時比較機械,也應(yīng)加以肯定。
歷史上許多文學家也曾模仿古人寫作,成為一代風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②就是從庾信的“落花與芝蓋齊飛,楊柳共春旗一色”脫化來的。再如左丘明的《左傳》善于用對話敘事寫人,注重刻畫人物形象,把人物置于矛盾之中,通過描寫其語言行動和一些細節(jié)來顯示人物個性特征。司馬遷的《史記》善用語言、動作表現(xiàn)人物性格。
同是亡秦戰(zhàn)爭中的風云人物,司馬遷寫他們在起兵前,陳涉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項羽說:“彼可取而代之!”劉邦說:“嗟夫!大丈夫當如此也?!比说莫毎?,突出了他們不同的出身與性格:陳涉出身傭耕,他的話表現(xiàn)了他改變自己和社會的強烈愿望;項羽出身貴族,加以才氣過人,對秦始皇就敢蔑視;劉邦是個無賴,貪圖享受,看到秦始皇的豪華生活便不自覺垂涎欲滴。這些手法都為后世的散文家、小說家、戲劇家所模仿。
模仿是創(chuàng)新的一步。我們必須強調(diào)模仿時還要加以創(chuàng)新,培養(yǎng)自己的文風。不單純地模仿,以求變通創(chuàng)新,培養(yǎng)自己的文風。
3、先說后寫,動筆成篇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時時可以看到:有些學生說話滔滔不絕,口若懸河,而作文時卻絞盡腦汁,無從下筆,難以成文?!翱陬^為‘語’,書面為‘文’,文本于語,不可偏指,故合言之。”葉圣陶先生的這段經(jīng)典論述,生動地揭示了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辨證關(guān)系,也就是書和寫的關(guān)系。,我們通過寫話、作文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說話詞不達意,條理不清,不合語法等毛病,增強詞匯的豐富性、表達的準確性和思維的嚴密性。因此,作文教學在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的同時,必定會促進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提高,使“說”更為規(guī)范,使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更強。
在寫作訓練時,可以強調(diào)學生先說后寫,即在作文時,讓學生構(gòu)思后,把要寫的內(nèi)容先說出來,表達自己的意見、想法,然后再寫下來。也可以充分利用課前三分鐘時間進行演講,培養(yǎng)口頭作文能力,引導學生將“說”和“寫”聯(lián)系起來,這樣說說寫寫,寫寫說說,不僅提高口語表達能力,通過說話還可以提高書面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寫起作文來,中心明確,條理清晰,得心應(yīng)手,學生的作文興趣倍增,作文水平也得以提高。
4、展現(xiàn)個性,鼓勵想象
個性,是人的一種重要因素,即一個人,帶有傾向性的、本質(zhì)的、穩(wěn)定的心理特征的總和。實施“個性化”教育是我國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必然趨勢。要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不能以一致的標準和答案強求學生,應(yīng)讓學生充分發(fā)揮其潛能,依據(jù)學生的個別差異作靈活的要求。鼓勵學生自我選擇感興趣的學習主題,在其獨特的潛能領(lǐng)域進行深入的指導?!币虼?,我們的作文要求也要發(fā)揮學生的個性心靈去體驗生活,體驗人生,并用各自獨特的視角及語言來表達心中的所感所想。
新大綱在關(guān)于作文方面明確提出:“要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激發(fā)他們展開想象和幻想,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步的源泉。”高爾基也說過:“想象是創(chuàng)造形象的文學技巧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教師就應(yīng)當充分發(fā)揮習作中蘊含的想象因素,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在鼓勵想象中激發(fā)學生的作文興趣,使學生樂于動筆。如一個學生構(gòu)思了一篇關(guān)于“環(huán)?!钡脑掝}作文。借用豬八戒的形象,好吃懶做,貪心物欲,西天取經(jīng)后,開了一建材廠,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顧生態(tài)環(huán)境,大量砍伐樹木,破壞環(huán)境,終釀成苦果,自己嘗盡,最后意識到環(huán)保的重要性。他的作文有了想象的彩翼,文章寫得生動活潑,富有創(chuàng)新性,也體現(xiàn)了一個學生的美好愿望和追求,這也是我們所希望達到的目標。
個性是文章的靈魂,想象是文章的翅膀,展示個性,鼓勵想象是學生作文的動力,讓學生在自己的空間拓寬思路,自由想象發(fā)揮,寫出屬于自己的文章,以提高其作文水平。
5、積累材料,遷移運用
國家教育部新頒行的《全日制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指導學生作文時,要引導學生要“養(yǎng)成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要“發(fā)現(xiàn)生活的豐富多彩”,“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力求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要使學生作文有話可說,有物可寫,就必須注意積累寫作材料,提倡多閱讀文章。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睍x得多了,知識才厚實,才能博古通今,寫起文章來才能左右逢源,得心應(yīng)手。閱讀是寫作的先導。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閱讀是什么一回事?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飯吸收營養(yǎng)料一樣,閱讀就是吸收精神上的營養(yǎng)料……寫作是什么一回事?是表達。把腦子里的東西拿出來,讓大家知道,或者用嘴說,或者用筆寫。閱讀和寫作,吸收和表達,一個是進,從外到內(nèi),一個是出,從內(nèi)到外。這兩件事,無論做什么工作都是經(jīng)常需要的。他還指出“實際上寫作基于閱讀。老師教得好,學生讀得好,才寫得好?!遍喿x重在“吸收”,作文重在“傾吐”,閱讀是寫作的基礎(chǔ),學生作文所需要的遣詞造句,布局謀篇以及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他們的閱讀經(jīng)驗。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除了要使學生通過閱讀積累詞匯,掌握表達方法之外,教師還要有意識地去引導學生大量地閱讀課外讀物,例如古今中外的名著、優(yōu)秀小說等。讓學生愛讀書,善思考,樂于寫作。
在學習朱自清的《春》時,文中寫道“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運用擬人的修辭,形象地寫出春草的生命力旺盛,生機勃勃,一片欣欣向榮之態(tài)。像這種優(yōu)美的語句,可以讓學生注意摘抄積累,模仿它的寫法,創(chuàng)造出更美的句子。因此強調(diào)學生對所讀之書要融合貫通,積累材料,讓它成為自己寫作的“源頭活水”,學會遷移并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學生閱讀的熱情高漲,作文興趣得以激發(fā),教師的引導,平時的材料積累以及合理的運用,讓學生有感而發(fā),文思泉涌,動筆成篇,作文水平普遍提高了。
初三語文作文4篇 語文初三范文相關(guān)文章:
★ 最新初三語文教學工作計劃范文3篇(初三上學期語文教學工作計劃及進度)
★ 初三語文教學工作總結(jié)范文3篇(語文初三教學工作計劃)
★ 初三語文教學工作總結(jié)范文12篇(初三語文老師教學工作總結(jié))
★ 初三語文期末教學工作總結(jié)4篇 九年級語文期末教學工作總結(jié)
★ 初三語文上學期教學計劃范文6篇 初三上學期語文教學工作計劃及進度
★ 初三語文教師個人工作總結(jié)6篇 初三語文老師個人工作總結(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