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會員“p18000”整理的文成公主進藏(共7篇),供大家賞析。
《文成公主進藏》讀后感 篇1
今天老師讓我們預習第三十課《文成公主進藏》,這篇文章講的是松贊干布派人去向文成公主求婚,文成公主千里迢迢去西藏和親的故事。松贊干布派使者去提親,唐朝皇帝為了考驗使者的智力,出了兩道難題,都被使者聰明的解答了。所以皇帝就答應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出發(fā)去吐蕃,在路上她遇到了一條河‘沼澤地’烏鴉的陰謀‘乃巴山等一系列的難題,都被文成公主憑著自己的聰明和朋友的幫助一一化解。
最后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結為夫妻了。就是在這個時候,西藏和內地的來往更加密切了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西藏有了五谷,老百姓學會了耕種和其他技能。所以說文成公主起到了很大作用。這篇文章我很喜歡,這里面有文成公主的機智,使者的聰明,神鳥天鵝的幫助。文成公主的善良’智慧;聰明,勇敢,深深地打動了我,我為中國有這樣的公主而驕傲。
有效導引,詳略分明《文成公主進藏》教學案例 篇2
《文成公主進藏》是一篇略讀課文,我設計的教學目標是1.認識7個生字。讀讀記記“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斷定、豌豆、耕種、技藝、沼澤地”等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績,受到民族團結的教育,體會文成公主進藏故事的美妙與神奇。3.抓住文章主要內容,練習簡單地講述故事。
三項教學目標都能較好的達成,但第三項“抓住文章主要內容,練習簡單地講述故事”的達成不能讓我滿意。抓主要內容復述是本單元的主要目標之一,以前也有些訓練,但是學生要么是背誦課文,要么是抓不住主要內容。今天的學習這一環(huán)節(jié)有點弱化,備課的時候以為這篇故事是民間傳說,故事性非常強,結構清楚,層次清晰,只要能抓住吐蕃使臣如何用智慧通過唐皇的考驗,求親成功;在理清文成公主進藏途中的一系列故事:搭橋、鋪路、遇到惡烏鴉和神鳥天鵝、移山等小故事,學生的復述應該沒問題。但是,這是一篇比較長的課文,一課時時間里,光前兩個環(huán)節(jié)就用去15分鐘,在第三個環(huán)節(jié)“匯報閱讀收獲”的時候,學生的匯報一直離不開文章是如何表現(xiàn)吐蕃使臣的智慧和文成公主的神奇,把好好的故事給拆開了分析,又用去十幾分鐘,等我意識到問題時,時間已經所剩無幾。
文成公主進藏教案 篇3
課前,幻燈自動播放西藏風光;師生交流。(略)
一、造情,質疑,揭題。
師:西藏是一個美麗而又神奇的地方,那里的人們信奉佛教,所以在西藏的布達拉宮和大昭寺里都供奉著許多神的塑像??墒牵谶@里還供奉著這樣兩尊人的塑像:一位是吐蕃的首領松贊干布,還有一位是唐朝的文成公主。板書“人”。 聽到這,你有什么想法?
生:為什么會把他們也供奉在這里呢?
師:是啊,人們?yōu)槭裁匆阉麄儺斪魃褚粯觼沓菽??板?ldquo;神”。讓我們學習一個民間傳說,解決心中的疑問。(出示課題:30* 文成公主進藏)
二、初讀課文,理清層次。
?。ㄒ唬┏鍪疽?,生按要求默讀課文。
1、讀準生字新詞,讀通課文。
2、根據下面三個小標題給課文分成三部分: 答應求婚——公主進藏——不朽貢獻
?。ǘ┙涣鳎?/p>
師:根據小標題你是怎么將課文分成三部分的?
生:第1-4段是答應求婚,第5-13段是公主進藏,不朽貢獻是最后一段。
三、粗學“求婚”,了解“進藏”起因。
師:話說當年松贊干部派使臣前去唐朝求婚的時候,大唐王帝出了兩個考題。
第一個考題是什么?使臣是怎樣解決的呢? 生回答,略。
師:第二個考題又是什么?使臣是怎樣來判斷的? 生回答,略。
師:考過兩題后,皇帝想—一個使臣都這么聰明能干,不用說他們的首領就更聰明能干了。于是就答應了松贊干布的求婚。
四、讀“進藏”部分,初步感受艱難。
師:請讀第5段――
?。ㄉ┲该x5至12自然段,師相機指點,正字音。如 血書、達尤龍真等。
師:就這樣――(出示課文第13自然段)
生 齊讀。
師:你讀這段,讀懂了什么?
生:我讀懂了,文成公主進藏是多么艱難。
師:是多么不容易!
五、再讀“進藏”部分,完成讀書卡;同時感悟幾個小故事的構段順序。
師過渡:這一路,文成公主經歷了哪些事啊?讓我們再次走進這個故事。
(一)師:請同學們默讀5—12自然段,完成讀書卡。
引出疑問,以疑促學。
求婚情節(jié)做弱化處理,教學有重有輕。
讀書卡,有助于學生感知、歸納和總結。
聽 課 記 錄
評 議
讀書卡:
大唐皇帝答應了吐蕃首領松贊干布的求婚后,文成公主帶著谷物的種子和隨從啟程了。一路上,她遇到了許多困難,都被她克服了:
當她被一條河擋住去路時,她——
當她遇到一片沼澤地時,她——
當她聽到松贊干布已經死了的消息時,她——
當她再次動身前往拉薩卻被乃巴山擋住去路時,她——
生默讀5—12自然段,完成讀書卡。
?。ǘ熗队皩W生作業(yè)紙,生匯報交流。
師:我們擬定小標題,等會兒要根據小標題來講故事。
《搭木橋》、《撒羊毛》、《修石屋寫血書》、《背乃巴山》
(三)感悟構段順序。
師:看第6段――
生:公主被一條河擋住去路。
師:嗯,先寫遇到什么困難,很好!
生:公主就找了一段樹干,搭了座橋。
師:對,再寫怎么解決困難。
生:老百姓就把公主搭的這座橋叫做“內地橋”。
師:也就是故事的結果。
師:(小結)這個故事先寫遇到什么困難,再寫怎么解決困難,最后寫故事的結果。我們這幾個小故事都是這樣的結構。這是民間故事的特點。結構相同或相似是民間傳說常用的敘述方法。
六、創(chuàng)設情境,講述故事。
師:請同學們在這四個故事中選一個印象最深的小故事,自己講述,不會的地方可以看看書。 (生自己練習講述。)
師:民間傳說故事是人民群眾的口頭創(chuàng)作,常常用口口相授的方式一代傳一代,現(xiàn)在這個故事的傳承也落在了我們小朋友的肩上,民間傳說《文成公主進藏》班級故事會現(xiàn)在開始了。
師生同講故事,師做串講者,講述故事的開頭部分與故事之間的過渡。另外四名學生分別講述四個故事。(過程略)四人小組練習講述。
七、資料鏈接,情感升華。
師:你看到了一個什么樣的公主?(生回答。)
師:真是一位奇女子?。◣煶鍪驹姼?,配樂朗誦)(齊讀最后一段)
師:文成公主為藏族人民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藏族人民愛戴她,把她當作神所以也把她的故事神化了。這也是民間傳說故事的文學特點。(板書:愛戴)
師:同學們,讓我們也來記住這位公主,記住她的不朽功績吧!文成公主進藏是漢藏合壁的千古絕唱!
通過引導,學生感悟構段順序,感悟民間傳說常用的敘述方法----結構相同或相似。
講述故事,既是對課文的理解,又是對民間故事特點的操練。
釋除開頭疑問,首尾呼應。
課后總評議
姜老師這節(jié)課是略讀課文的教學,取舍得當,重點突出。答應求婚一部分輕描淡寫而過,重點學習進藏部分。注重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感知故事結構,練習講述故事,由知到行,學生獲得語文能力。個別回答,組內練習,面向全班。語文課,力爭讓每一個學生得到發(fā)展!
《文成公主進藏》 教學設計 篇4
【教材解析】
《文成公主進藏》是一片略讀課文。故事首先講述了文成公主進藏的原因──吐蕃年輕首領松贊干布愛慕漂亮又聰明的文成公主,派使臣到唐朝求婚,而智慧的使臣順利通過了唐皇的考驗,求親成功;接著重點講述了文成公主進藏途中的一系列故事──搭橋、鋪路、遇到惡烏鴉和神鳥天鵝、移山等;最后點明了文成公主進藏的不朽功績。文章語言生動,敘述張弛有度,扣人心弦,極富傳奇色彩和浪漫主義風格。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讀讀記記“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斷定、豌豆、耕種、技藝、沼澤地”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績,受到民族團結的教育,體會文成公主進藏故事的美妙與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內容,練習簡單地講述故事。
【教學建議】
1、這篇課文,故事性強,語言淺顯易懂,很適合學生自讀。因此應放手讓學生自己讀。先讀懂閱讀提示,把握閱讀要求;然后初讀課文,讀準字音,大體了解課文內容;再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允婚—進藏—給西藏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藝;重點指導學生朗讀進藏部分,清晰進藏的過程,讀出故事的神奇。
2、在學生熟讀課文之后,組織學生交流讀書的體會,進一步感受民間故事語言的魅力。
3、要安排充裕的時間讓學生練習講述故事,積累語言。
4、學完課文,可請學生交流自己讀過的民間傳說故事,推薦讀不同版本的“文成公主進藏”故事或其他民間故事。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激發(fā)興趣
在唐朝,為了邊塞安定和平,不再連年征戰(zhàn),朝廷采用和親的政策。先后就有19位公主為和親嫁給吐蕃、契丹、吐谷渾、回訖等邊塞小國的國王或王子。這些公主當中,最聞名于后世的當屬嫁到吐蕃的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四十年,她為漢藏兩族人民的友好和藏族經濟文化發(fā)展做出了貢獻。直到現(xiàn)在,在西藏的大昭寺和布達拉宮,還供奉著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文成公主的故事,在民間流傳得很廣泛。在老百姓的口口相傳中,這個真實的故事增加了許多神秘的色彩。那么,在老百姓的眼里,文成公主是個怎樣的人呢?
二、自讀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熟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認讀生字生詞,借助工具書理解詞語。
3、邊讀邊思考,把對文成公主的印象批注在有關句子和段落旁。
三、圍繞“百姓眼中的文成公主”這一話題交流讀書感受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導交流,但不一定按此順序):
1、漂亮又聰明出了名的公主:
(第一自然段能體會得到)
2、皇帝疼愛的女兒:
?。ǖ诙了淖匀欢慰梢泽w會得到)
3、具有神奇的力量和本領,什么也難不倒她:
(第五至十三自然段可以體會到)
4、非常重感情:
?。ǖ谑⑹蛔匀欢慰梢泽w會到)
5、給西藏帶來了許多好處:
(最后一個自然段可以體會到)
四、練習簡要講述這個故事
1、導語激趣:
這個故事充滿了神奇色彩,很受人們的歡迎。請你把故事簡單講給父母聽,你想怎么講?
2、自己練習講述。
3、指名講述,進行評價。評價中指導學生理清文章思路:答應求婚──進藏途中──貢獻。要重點講進藏途中發(fā)生的幾件小事。
五、練習設計
小組同學接龍講故事,比一比哪一組講得清楚,流暢。
文成公主進西藏選學課文 篇5
【教材分析】
這篇民間故事講了文成公主進藏與松贊干布聯(lián)姻的事。故事首先講述了文成公主進藏的原因──吐蕃年輕首領松贊干布愛慕漂亮又聰明的文成公主,派使臣到唐朝求婚,而智慧的使臣順利通過了唐皇的考驗,求親成功;接著重點講述文成公主進藏途中的一系列故事──搭橋、鋪路、遇到惡烏鴉和神鳥天鵝、移山等;最后點明了文成公主進藏的不朽功績。
本節(jié)課設計采用板塊式,從整體感知形成專題、深入研讀、推理想象到拓展延伸,從整體入手(初步整體感受)──部分(抓住重點、難點、特點研讀)──整體(感受和領悟寫法、學法的升華),體現(xiàn)閱讀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基本程序。
【教學目的】
1、認識7個生字。讀讀記記“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斷定、豌豆、耕種、技藝、沼澤地”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績,受到民族團結的教育,體會文成公主進藏故事的美妙與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內容,練習簡單地講述故事。
【教學重難點】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績,受到民族團結的教育。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布置搜集關于文成公主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交流資料
關于文成公主,你都知道些什么?
導語:(播放文成公主進藏圖──布達拉宮壁畫中的圖)文成公主知書達禮,不畏艱險,遠嫁吐蕃,為促進唐、蕃之間經濟文化交流,增進漢藏兩族人民親密友好合作的關系做出了歷史性貢獻。藏族人民熱愛美麗的文成公主,把她當成神一樣崇拜,因此,民間流傳著許多關于文成公主進藏的故事。今天,我們要讀的,是其中的一個故事。
二、初讀課文,質疑解難
根據閱讀提示自讀課文,了解故事的經過,提出自己的疑問。
交流匯報閱讀收獲:
1、匯報朗讀:
請學生分部分朗讀課文,通過師生評價,把課文讀好。
因為是民間故事,應用講故事的口氣讀,要讀出吐蕃使者的智慧和文成公主的神奇。
比如讀“公主找了一段樹干橫在上面,搭了一座橋”“文成公主聽了,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就走過去了”“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邊去”等句,要讀出公主做這些事的輕而易舉。
2、交流疑問:
學生可能提出這樣的疑問:
?、拧槭裁础八麛喽ㄟ@個戴鮮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出示句子:使臣看過每一個姑娘,發(fā)現(xiàn)有兩只蜜蜂總是在一個姑娘的頭上飛來飛去。他仔細一看,原來這個姑娘頭上戴的是鮮花,其他姑娘戴的是絹花。他斷定這個戴鮮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可以從幾方面引導思考:
鮮花和絹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公主。
公主和其他人什么都一樣,只有頭上花不一樣,這也是惟一能看出區(qū)別的地方。
鮮花配公主,更顯其高雅、美麗。
?、啤」髟跄鼙硠幽税蜕侥??
出示句子:走著走著,乃巴山又把路擋住了。大家走起來很不方便。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邊去。直到現(xiàn)在,乃巴山下還有公主的腳印。
可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這樣引導:
為什么人們要這樣說呢?在他們心目中,文成公主是怎樣的人?
文中還有許多這樣美妙的小故事,你能找到嗎?
引導學生找到“建橋、撒羊毛、跟鳥說話、樹木變化”等地方,感受民間故事的豐富想象力。
三、復述故事
1、導語激趣:
這個故事充滿了神奇色彩,很受人們的歡迎。請你把故事簡單講給父母聽,你想怎么講?
2、自己練習講述。
3、指名講述,進行評價:
評價中指導學生理清文章思路:答應求婚──進藏途中──貢獻。
要重點講進藏途中發(fā)生的幾件小事。
四、課外拓展
讀另一傳說《文成公主進藏》。
五、課外作業(yè)
把《文成公主進藏》的故事講給別人聽。
【板書設計】
30、文成公主進藏
樂意進西藏
過河
怎樣進西藏 沼澤
聽到死訊
背乃巴山
相會在西藏
建設在西藏
《文成公主進藏》語文教案 篇6
學習目標:
1.通過讀、講、聽、編故事等一系列言語實踐活動,積累、運用語言,初步了解民間故事的特點。
2.通過根據信息擴段訓練,感受文成公主進藏的艱難,培養(yǎng)整理、運用信息的語文能力。
3.在閱讀中重塑文成公主形象,感受文成公主與藏族人民間的深情厚意。
教學重點:1.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復述文成公主進藏途中發(fā)生的故事。
2.通過讀、講、聽、編故事等言語實踐,感受文成公主進藏的艱難與藏族人民間的深情厚意。
教學難點:了解文成公主進藏的艱辛, 感受藏族人民與文成公主間的深情厚意。
課前準備:1.學生課前預習,搜集相關資料。
2.制作多媒體課件和文成公主進藏圖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走近歷史。
1.圖片欣賞,了解西藏風情。(定格布達拉宮畫面,引出古文)
大家熟悉這首歌嗎,聽到這首歌會讓你聯(lián)想到什么?(生說。)
青藏高原上獨特的風光吸引著每一個人。(放圖片。)
?。ǘǜ癫歼_拉宮)1300多年前,一位深明大義的女子——文成公主,為了藏漢兩族人民的團結,不畏艱辛,長途跋涉了兩年多,來到了這塊神奇的土地上,在這里生活了一輩子,給西藏人民做了許許多多的好事。
2.古文欣賞,了解歷史。
史書上是這樣記載的:
課件出示:“貞觀十五年,以文成公主妻弄贊,弄贊率兵至柏海親迎,歸國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薄?《新唐書.吐蕃傳》
從這段古文中,你能讀出哪些信息?
史書真實、簡潔地記錄了這段歷史。那么在藏族百姓心中,文成公主又是如何進藏的呢?我們來學習一個民間故事。
3.揭題并板書:文成公主進藏
二、初讀故事,感受故事的神奇。
1.知道什么叫民間傳說嗎?(語言淺顯、通俗,是民間傳說。老百姓口頭流傳下來的故事。)
2、檢查預習情況:通過預習,你們學到了什么?
預設一、詞語積累
吐蕃拉薩路納乃巴山達尤龍真
使臣 求婚 絹花青稞沼澤地
豌豆 首領松贊干布吉祥如意
讀詞。哪些詞讓你聯(lián)想到西藏?
預設二、課文第5~13自然段寫了公主進藏的經過。
順勢理出課文思路:求婚—— 進藏——貢獻
預設三、進藏途中,文成公主又遇到了哪些事?
指名板書(搭橋過橋 過沼澤 遇到惡烏鴉遇見神鳥背走乃巴山)
小結過渡:藏族的孩子們就是聽著這樣的故事長大,等他們長大后又講給他們的孩子聽,就這樣,這故事在藏族百姓口中傳了一代又一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了。今天,讓我們也來說一說這些故事吧。
3.復述故事。
1)同桌合作簡單講故事。(每人講一件)
2)指名學生講故事。(教師適時評價)
4.交流:同學們,聽了文成公主進藏的故事,你們覺得她進藏容易嗎?
預設一、容易:文成公主能用樹枝搭橋、撒羊毛過沼澤、背走乃巴山,她可真(神啊。)就像神話故事中的誰一樣?板:神
預設二、不容易:你從文中哪句話體會到的?
出示倒數(shù)第2自然段:“就這樣,文成公主和她的隨從們,跨過一條條大河,翻過一座座高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終于來到了西藏?!?/p>
三、創(chuàng)編故事,體會進藏的艱辛。
?。ㄒ唬┰诓刈灏傩盏男哪恐?,文成公主就是這么一個無所不能的“神”。但我們知道,她不是神,而只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人”。那么作為一個人,真實的進藏情形又是怎樣的不容易呢?(看路線圖、介紹地名)
讓我們來看看一位歷史學家提供的信息吧。
1.出示文字: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忍痛辭別了家鄉(xiāng)親人,帶著一批能工巧匠,馬隊馱著農作物的種子、生產工具和各類書籍,行進在通往西藏的道路上。唐蕃古道全長3000多公里,其中有100多公里是高寒無人區(qū),一路上氣候惡劣,道路艱險,高原上空氣稀薄,還會引起強烈的高原反應。文成公主歷盡千辛萬苦,長途跋涉兩年多,終于來到了吐蕃首府——拉薩。
2.同學們,你們聽了剛才的故事,了解到文成公主在進藏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生交流。)為了幫助大家想象,老師給大家提供幾條信息。
?。ǘ┱归_想象,根據提示擴段訓練。
1.讓我們盡情地發(fā)揮我們的想象,選擇其中一條信息擴寫成一段話好嗎?
出示:文成公主進藏多么艱辛?。?/p>
。
2.學生擴段。交流。
3.回讀課文“就這樣,文成公主和她的隨從們,跨過一條條大河,翻過一座座高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終于來到了西藏?!?/p>
4.小結:正如你們描繪的那樣,文成公主就這樣頂著高原惡劣的氣候;忍著背井離鄉(xiāng)的痛苦;懷著建設西藏和讓藏漢人民永遠團結的美好心愿,在這條崎嶇的唐番古道上跋涉了兩年多,在艱辛跋涉的過程中,留下了這個大唐女兒多少思鄉(xiāng)的淚啊。這就是真實的文成公主,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又脆弱又堅強的真實的文成公主,她,是一個“人”。板:人
三、再讀故事,體會文成公主作出的貢獻。
一)讀懂文成公主對西藏的貢獻。
既然文成公主是個人,為什么在老百姓口中卻成了神了呢?
1.課文最后一段。“往來更密切了”有多密切?(師補充:在文成公主和親后200多年間,藏漢兩族人民沒有發(fā)生戰(zhàn)爭,為藏漢兩族人民的團結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其他技術”還有哪些技術?(師補充:她在雪域高原傳播漢族文明,使藏族人民學會了醫(yī)藥、歷法、種植、紡織等技術,在藏族人民心中,她是救苦救難、大慈大悲、無所不能的神圣的觀音菩薩,被稱為“綠度母”。所以,在人民的心中,她可不是個普通的人,而是個神。(板:神)
二)讀懂人民對公主的情感。
1.你們能從文中哪些字里行間讀懂人民對她有著深厚的情嗎?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找。
(“內地橋”、“牛羊肥壯”、樹木稀疏、公主腳印)
師解說:藏族人民把身邊的一切都與公主聯(lián)系起來,還有這公主柳、公主廟、各種寺廟、唐卡上的公主塑像等等,人們用各種方式懷念她。有關公主的傳說就像高原上的格?;?,開遍了整個雪域高原。(配以圖片、青藏高原音樂)。
小結:人們就把這種對公主的樸素而真摯的情感化成這樸素的文字,一代代流傳下來,這也是民間故事的特點。
2.播放錄像,升華情感。
文成公主入藏,雖然在史書中只留下了34個字,但卻永久地留在人民的心坎里。
再讀:“貞觀十五年,以文成公主妻弄贊,弄贊率兵至柏海親迎,歸國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新唐書.吐蕃傳》
板書文成公主進藏
神——人——神
《文成公主進藏》說課稿
各位老師:
大家好!
這次團體賽,我們學校上的是《文成公主進藏》。首先選課也是好事多磨,因為選擇范圍太廣,竟讓大家沒了意見,結果我們就去征求學校特級教師工作室的盛新鳳老師,她剛在我們學校上了一堂《青海高原一株柳》,那份高原情結打動著每個人,她建議我們不妨上上《文成公主進藏》,這是她一直想上而未上成的課。于是,我們也藉著這份情緣開始了對《文成公主進藏》的磨課。
《文成公主進藏》是一個民間故事,主要介紹了唐朝時期,吐蕃首領松贊干布向唐朝皇帝求婚,文成公主經歷千難萬險到達西藏和松贊干布結成夫妻,加強了藏族和內地的交流。文章重點描寫了文成公主進藏的過程,贊揚了文成公主為民族團結和西藏繁榮昌盛做出的貢獻。
《文成公主進藏》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八組課文中的一篇課文,本組教材是以“故事長廊”為主題進行編排的,單元訓練的重點是讀懂故事內容,體會故事講述的道理,并激發(fā)學生講故事的欲望。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是一個民間故事。民間故事有它自身的文體特點:語言直白,通俗易懂,情節(jié)虛構。課文所選的這個民間故事以真實歷史為依托,以“求婚—進藏—貢獻”的順序,以進藏的過程為重點。有意思的是,在文中,“求婚”安排的是史料,而進藏的過程賦予了神奇的色彩。如何讀懂作者寄寓文成公主身上的神性?首先要讀懂老百姓對她的情,民間故事是流傳在民間的,所以,在這個故事中,有很多信息值得我們去關注,老百姓把身邊的一切都跟文成公主聯(lián)系了起來,達尤龍真的樹木北稀南密,路納這個地方牛羊長得肥壯,還有乃巴山的腳印——這些無不折射出藏族人民對公主的情。公主為何會充滿神性?這歸功于在四十多年間,對西藏做出的貢獻,這是她作為一個普通人所做出的貢獻。這恰恰是文本的空白處留給讀者遐想的空間。所以整堂課我們以“神性”——“人性”——“神性”的探究過程展開。
根據對教材的反復琢磨,我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讀、講、聽、編故事等一系列言語實踐活動,積累、運用語言,激發(fā)對文成公主的崇敬之情,初步了解民間故事。
2、通過根據信息擴段訓練,感受文成公主進藏的艱難,培養(yǎng)整理、運用信息的語文能力。
3、在閱讀中重塑文成公主形象,感受文成公主與藏族人民間的深情厚意。
教學重點:1、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復述文成公主進藏途中發(fā)生的故事。
2、通過讀、講、聽、編故事等言語實踐,感受文成公主進藏的艱難與藏族人民間的深情厚意。
教學難點:了解文成公主進藏的艱辛,感受文成公主進藏的艱難與藏族人民間的深情厚意。
說教學過程: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預設了以下四個教學板塊:
一、古文導入,了解歷史。
一、讀講故事,初悟神性。
二、創(chuàng)編故事,回歸人性。
三、再讀故事,升華神性。
下面說說具體的教學流程: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走近歷史。
通過一組富有西藏風情的圖片欣賞,幫助學生拉進與西藏的距離。從世界海拔最高的宮殿——布達拉宮作為背景,出示古文“貞觀十五年,以文成公主妻弄贊,弄贊率兵至柏海親迎,歸國為公主筑一夸后世?!边@里出示古文,只要學生能猜到這座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宮殿為文成公主所建即可,讓學生了解史書中的真實信息,初步滲透史實與民間故事在文體上的不同點。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初讀故事,感受文成公主的“神”。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四上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些預習能力,因此我們在課前安排了學生預習,在檢查學生預習的過程中,安排三個環(huán)節(jié):第一:檢查生字詞的讀音,通過用設計“哪些詞讓你聯(lián)想到西藏?”和“哪些詞讓你聯(lián)想到古代”這兩個問題,把詞語教學和檢查自學課文內容相結合。第二:運用課題“文成公主進藏”, 理清課文思路,直奔重點。課文分三部分:求婚—進藏—貢獻。盡管歷史上有五難或六難婚使之說,我們雖覺不舍,但還是把重點放在了主要內容——“進藏”上面。第三:梳理進藏過程中的事件,運用幾個詞來概括一段話,同時安排學生板書,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
在學生熟悉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們安排了簡要復述故事,這也是本單元訓練的重點。通過組內說一說,個別說的形式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教師從學生的聲音、表情、語言是否流暢等角度,在評價中指導,讓學生在言語實踐中增強轉換語言的本領。學生在講“找樹干搭橋”“撒羊毛過沼澤”“背乃巴山”時,輕輕點撥三個字“找、撒、背”,一來把握復述故事的基調——“神奇”,二來引出:你認為文成公主進藏是“容易”還是“不容易”的思維碰撞,進藏容易是因為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文成公主是個無所不能的神,而一個不容易則留給孩子更多的思考空間。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是教學的難點,也是我們所做的一個嘗試。填補文本的空白,讓學生在看一看、聽一聽,動手寫一寫的過程中,讓文成公主回歸人性。課文中所描述的是文成公主傳說中的進藏過程,其實文成公主真實的進藏過程是充滿艱辛的,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我們制造了這樣一個懸念后,我們預設了四個小環(huán)節(jié):1、回歸文本,從課文重點句、重點詞(跨過、翻過、終于等詞)體會艱辛。
2、出示進藏路線圖,讓學生從蜿蜒曲折的行進路線中感受唐蕃古道的崎嶇不平,快速出示經過的地名,再次感受進藏的艱辛。
3、看了這些,你有什么想說的?讓學生想象路途中遇到的困難,感受道路的艱辛。
3、出示歷史學家提供的一段文字信息,再加上課前我們布置學生搜集相關信息,培養(yǎng)學生整理信息的能力。
以上三個環(huán)節(jié)主要是為學生的想象寫話做鋪墊。
4、展開想象,把遇到的困難寫具體,讓學生在讓學生在語言實踐中運用語言,感受文成公主進藏的艱辛。
第四個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對文本的升華,對文本作適度的拓展,體會老百姓對文成公主深深的情。首先,引導學生回歸文本,從民間故事的字里行間找到已浸潤到百姓生活中的,實實在在存在的事物,如“乃巴山的腳印”“內地橋”等,再一次感受民間故事的特點。其二,補充相應圖片資料,如“公主柳、公主柳、公主塑像”等進一步感受藏族百姓對文成公主的深厚感情。
文成公主入藏,雖然在史書中只留下了34個字,但卻永久地留在人民的心坎里。本節(jié)課的設計就圍繞著進藏展開,一條線索是想象中文成公主進藏的情景,一條是真實的進藏情景,想象與真實兩者交融,給學生留下一個既神奇又真實的人物印象。
文成公主進藏教學設計 篇7
文成公主進藏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讀讀記記帶生字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績,受到民族團結的教育,體會文成公主進藏故事的美妙與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內容,練習簡單地講述故事。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文成公主進藏的艱辛,復述故事內容。難點: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績,受到民族團結教育。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預習,搜集關于文成公主的資料。教師:多媒體課件或文成公主進藏圖、中國地圖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明確目標
1.圖片欣賞,了解西藏風情。(或指名說說對西藏的了解。)
2導入新課:在這片神奇美麗的土地上,曾發(fā)生過這樣一個美麗的故事:(出示古文)
“貞觀十五年,以文成公主妻弄贊,弄贊率兵至柏海親迎,歸國為文成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新唐書?吐蕃傳》(1)從這段古文中,你能讀出哪些信息?
(2)史書真實、簡潔地記錄了這段歷史。那么在藏族百姓心中,文成公主又是如何進藏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一個民間故事。3.板書課題,齊讀。
4.提出自學要求,學生根據要求自學。(1)將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出感情。
(2)邊讀邊想:課文講了哪些與文成公主有關的內容。
二、粗讀課文,感知大意 1.檢查預習情況。(1)認讀詞語。
吐蕃
拉薩
大臣
乃巴山
達尤龍真
使臣
求婚
絹花
沼澤地
松贊干布
豌豆
首領
青稞
唐朝
吉祥如意
生多種形式讀詞。說一說:哪些詞語讓你聯(lián)想到西藏?(2)抽取自然段檢查課文朗讀情況,正音正句。2.理清課文思路。
過渡:課文的題目是《文成公主進藏》,快速瀏覽課文,說說哪些部分具體寫了文成公主進藏?
(1)理出全文順序:
一、(1——4)求婚
二、(5——13)進藏
三、(14)貢獻
(2)重點理順:進藏途中,文成公主遇到了哪些事? 生說,師板書: 搭橋過河
過沼澤地
遇到惡鳥烏鴉
遇到神鳥
背走乃巴山
小結過渡:藏族的孩子們就是聽著這樣的故事長大。同學們,你們聽了文成公主進藏的故事,覺得她進藏容易嗎?
三、自讀自悟,賞析重點
(一)文成公主進藏的艱辛。
1.師:讓我們來看看一位歷史學家提供的信息吧。
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忍痛辭別了家鄉(xiāng)親人,帶著一批能工巧匠,馬隊馱著農作物的種子、生產工具和各類書籍,行進在通往西藏的道路上。唐蕃古道全長3000多公里,其中有100多公里是高寒無人區(qū)。一路上氣候惡劣,道路艱險,高原上空氣稀薄,還會引起強烈的高原反應。文成公主歷盡千辛萬苦,長途跋涉兩年多,終于來到了吐蕃首府——拉薩。
2.出示地圖,看文成公主進藏的線路圖,談談感受。(艱難,路途遙遠,困難重重)
3.讀倒數(shù)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話“就這樣,??終于來到了西藏。”說說從哪里看出艱難?
(1)生再讀前面6——10自然段的內容后談論。
(2)豐富想象:走著走著,他們會遇到什么情況?(天氣惡劣)走著走著,他們還會遇到什么情況?(豺狼虎豹)
走著走著,公主會想起什么?(家鄉(xiāng)、父母、蒙古的人民、松贊干布??)(3)指導朗讀此句,讀出進藏的艱辛。
4.自主創(chuàng)編一個小故事,體會文成公主進藏的艱辛。(寫話訓練)
有一天??
(二)文成公主進藏的貢獻。
1.生自由讀最后一個自然段,想想文成公主進藏,促進了西藏的哪些變化? 2.小組內討論交流。3.全班交流:(1)西藏和內地的往來更加密切了。(師補充:在文成公主和親后的200多年間,藏漢兩族人民沒有發(fā)生戰(zhàn)爭,為藏漢兩族人民的團結做出了卓越的貢獻。)(2)老百姓學會了耕種和其他技藝。(師補充:她在雪域高原傳播漢族文明,使藏族人民學會了醫(yī)藥、歷法、種植、紡織等技術。在藏族人民心中,她是救苦救難、大慈大悲、無所不能的神圣的觀音菩薩,被稱為“綠度母”。所以,在人民的心中,她可不是個普通的人,而是個神。)
四、總結提升,遷移運用
1.生再次齊讀古文,升華情感
2.師小結:文成公主進藏,雖然在史書上只留下了34個字,但卻永久地留在人民的心中?,F(xiàn)在讓我們用自己的語言也說一說這些故事吧。3.復述故事。
(1)同桌合作,簡單講故事??梢园凑瘴某晒鬟M藏的原因、進藏的經過、進藏的功績這一順序來講,重點講清進藏途中的一系列故事。(每人試講一遍)(2)指名學生講故事。(教師適時評價)
4.把這個故事講給家長聽并搜集閱讀其他民間故事,體會民間故事的神奇有趣。 板書
30*文成公主進藏
進藏前
考驗智慧
進藏時
搭橋、撒羊毛、遇惡烏鴉和神鳥天鵝、背山
進藏后
貢獻
文成公主進藏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