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收集的阿q正傳讀書筆記3篇 《阿q正傳》讀書筆記,供大家參閱。
阿q正傳讀書筆記1
《阿Q正傳》它是以辛亥革命前后的農(nóng)村為背景,塑造了一個深受封建主義壓迫和毒害的不覺悟的農(nóng)民形象。暴露出國民的弱點,寫出國人的靈魂。從作品的宇里行間中,我能體會到作者的“哀其不幸,怒其不爭?!蓖瑫r作者也集中描寫和痛徹批判了阿Q的精神勝利法,也通過在辛亥革命中阿Q的表現(xiàn)和悲劇命運,深刻地總結(jié)了辛亥革命失敗的教訓。作品在故事情節(jié)的展開和人物性格的刻畫,深廣的背景和人物的命運悲劇因素和喜劇因素等糅合在一起,組合得十分成功。
阿Q這一當時國民性格的典型,他臨死前,兩件最遺憾的事情是:畫押的圓圈畫得不夠圓,二是游街時,沒有唱出幾句戲來。這是多么的可笑,更是多么的可悲呀!這決不是臨危不懼,而是愚昧至極,他毫無真正的精神世界,連動物都會同情他這一套的精神勝利法,阿Q沒有靈魂,就是死了也上不了天,只有一幅欺軟怕硬的軀殼,他的存在對別人來說毫無意義。多他不多,少他不少,最多會成為人們無聊時的談資。
阿Q死后,人們的態(tài)度各不一樣,有的說:“阿Q是壞人,被槍斃就是證據(jù)?!庇械恼f:“槍斃沒有殺頭好看。”還有的卻說:“游了那么久的街,竟沒唱一句戲,白跟了一趟。”這些麻木的語言就是對自認比阿Q高一等的人們對阿Q最后的“祝?!?,令人可悲!《阿Q正傳》就像是一個凹透鏡,當時的人們就像是一束光,這束光穿過凹透鏡集聚成了明亮的一點,這一點就是阿Q,他的身上匯聚了所有當時的中國人的東西……希望阿Q會在現(xiàn)在的社會里消失,成為一個真正幽默的笑話。
阿q正傳讀書筆記2
看了魯迅先生所寫的《阿Q正傳》,發(fā)現(xiàn)他筆下所寫的阿Q是舊社會所產(chǎn)生的墮落的中國人典型,魯迅先生為何會寫這篇文章,我想他只是為了想要宣泄對人性弱點的看法吧!所以魯迅先生用諷刺意味的手法寫出國人病態(tài)的社會和人性的善良與丑惡。從這篇文章里面,我感受最深的應該就是阿Q那被踐踏的人權以及覺得自己永遠是對的的“精神勝利法”了,這實在是一個要不得的想法,所以我想就以這個方面來討論?!熬駝倮ā笔前在遭受到種種挫折后所發(fā)明出來的東西,說好聽一點是精神勝利法,其實根本就是駝鳥的心態(tài),遇到困難只往地下鉆,不會真正的去解決問題,只能夠轉(zhuǎn)身就跑。
如果現(xiàn)今社會中有人想靠著精神勝利法來存活下去,我想這應該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吧!因為不可能有老板會想要用這樣的員工,不要說在工作了、如果再讀書時就有這種心態(tài),我想有這種心態(tài)的人未來應該是非常的慘吧,就連在同學中也有可能站不住腳。而在文章中阿Q為了減輕外力給來的欺壓和凌辱,阿Q只能自我麻痹和自欺欺人來逃避現(xiàn)實,就因為這樣使得阿Q以自負來安慰自己,于是愈陷愈深,也就使得阿Q都活在自己的世界了。也許精神勝利法是給缺乏自信心的弱者的人的人生哲學,自己明明處于劣勢,但是卻又因為外在種種的失落,于是只有用精神勝利法來取得心靈上的安慰,但這畢竟只是一種自我麻醉的方法罷了,它并不會使自己變得更好更強,所以也可以說它是一個人自暴自棄的表現(xiàn)方法吧。
還由于阿Q的社會地位非常低,他只能靠出賣勞力才能生活,在文章中有寫給人家作短工,割麥便割麥,舂米便舂米,撐船便撐船,但是阿Q他連基本的人生權利也沒有,沒有屬于自己的土地,連一間棲身的房屋也沒有,只好長年在土谷祠里落腳,然后必須強迫接受有錢人的欺負,以及村里人們的戲弄、侮辱,這個現(xiàn)象讓我感到非常的無奈,在現(xiàn)今社會似乎也是有類似的現(xiàn)象發(fā)生,似乎有錢人在社會里就是老大、而沒錢的就只能成為有錢人底下的玩具一樣被玩弄。在沒有人權的社會里他的這些做法是否可以給予同情呢?
這是我看完這本書體會最深和思考的一些地方,對于魯迅先生筆下的中國人雖然被諷刺的一文不值,但是魯迅先生想要告訴我們的應該是不要故步自封,不要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也不要對人太過自私,不然永遠都不會進步。
阿q正傳讀書筆記3
一直久仰阿q大名,據(jù)說他的“精神勝利法”十分“利害”,可就是沒看過原著。恰好最近又學了魯迅先生的一篇課文,再次被他犀利的筆風征服,于是欣然前往圖書館,搜羅他的書,翻開《狂人日記》,便直奔《阿q正傳》。
粗略讀了一邊,算是和阿q打了個招呼,仿佛那個穿著破夾襖,面帶輕蔑走向王胡的阿q正迎面走來;又仿佛對面鏡子里,自己的腦袋下長出了阿q的身子。
在我眼里阿q是可悲、可恨、可氣又可笑的人,但他始終不值得人可憐,即使是多于的同情,恐怕失去自尊的他也無法承擔吧。
他悲的是生活在強權的壓迫下,已變得麻木不仁,不懂得如何保護自己的基本人格,甚至把被壓迫,視為理所當然,最終在“精神勝利法”的幫助下依舊可以活得“飄飄然”。他的可恨之處在于,毫無自知之明,專愛欺負弱小,把他受壓迫的氣憤轉(zhuǎn)而發(fā)泄到比自己更軟弱、低下的人身上,以獲得精神上的勝利,如調(diào)戲小尼姑。然而可氣可笑的是,直到死的那一刻,他最終也還是不知道自己究竟為何而死,卻在“精神勝利法”的“光環(huán)”下,死得“泰然”……
我一直很喜歡用白居易的“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來形容魯迅先生的文章,但在這里我暫且拋開他的針砭時弊,也拋開阿q所有的政治、歷史、社會等背景,單從阿q這個藝術形象看,他最大的“光環(huán)”便是他的“精神勝利法”了,而他的可悲、可恨、可氣、可笑的唯一資本也注定是他的“精神勝利法”。
阿q是那個時代的產(chǎn)物,那個時代縮影和“結(jié)晶”,可謂是“時勢造就阿q”可是一旦阿q脫離了那個時代,他還是那個阿q么?拋開了阿q所有的政治、歷史、社會等背景,他的“精神勝利法”還有什么意義可言么?也許有人會發(fā)出這樣的疑問。但是作為一部有著鮮明時代烙印的經(jīng)典小說,它能跨越那個是帶仍以經(jīng)典的名義走向今天,這徰說明了他的經(jīng)典不僅僅停留在他的那個時代,而且還能穿越時空與今人產(chǎn)生新的共鳴,那我們也理所應當給經(jīng)典鍍上新的金邊,讓“阿q精神”在今天添上新的一筆。
有時讀著阿q,恍然間卻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即陌生又熟悉。小時候,考試一考不好便傷心落淚,每每此時,身為“前輩”的表姐便主動扮演了心理咨詢師的角色來向我傳授“阿q精神”:“一次小測驗而已嘛,有什么大不了?犯不著傷心、傷身,又不是大考。再說了,考都考完了,你傷心也沒用,白白浪費時間而已,還不如下定心去好好復習,找出錯誤與不足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你要實在過意不去就想想那些比你考得還差的人,他們不也好好的嗎?也沒像你一樣傷心啊……”聽了表姐的話,再想想考得比自己還差的人,心里竟也真的平衡些了,也能定下心,平靜地訂正試卷了。
后來長大了些,遇到挫折,我便也將“阿q精神”活學活用了,心里再難受也要學會自己安慰自己,學會自己解開心結(jié)。難受有何用?傷心又有何用?即使整天愁眉苦臉,日子也一樣要過下去,明天一樣還會來,困難也一樣要面對,用一個好心情面對困難總比垂頭喪氣面對要強,微笑總比滿臉愁容有魅力。于是,勇敢地爬起來,拍拍身上的土,我能笑著站在這塊崎嶇不平的土地上已經(jīng)很不錯了,我并不比別人缺少什么,接下來我只要充滿自信地努力去邁開自己的第一步就可以了,這樣一切便柳暗花明變得簡單起來了,于是乎一個樂觀自信的青春少年重新人間。
當然,如果一輩子都像阿q一樣渾渾噩噩固然不可取,但以適時、適度、適量的“阿q精神”面對苦難也未嘗不可?,F(xiàn)實生活中,有些人愛鉆牛角尖,心眼兒真,一直想不通便很可能走上不歸路。這時候,如果能適度、適量、適當?shù)匕l(fā)揮一下“阿q精神”難得糊涂一把,也許有些悲劇將會改寫結(jié)局。尤其是在今天這個競爭激烈的高壓社會下,也許我們需要的正是這種與時俱進的“阿q精神”吧。
阿q的牢車在眾人麻木地目送下已漸行漸遠,他單薄的背影猶如一篇秋葉,在我眼中無處一曲別樣的“阿q精神”后,安然落幕,徒留我一地感嘆……
阿q正傳讀書筆記3篇 《阿q正傳》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 初中讀資治通鑒優(yōu)秀讀書筆記范文3篇 資治通鑒初中生必讀嗎?
★ 優(yōu)秀書籍《詩經(jīng)》的讀書筆記3篇 詩經(jīng)的精讀書目
★ 駱駝祥子十四章讀書筆記范文6篇(駱駝祥子十四章閱讀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