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区爱区精品无码_无码熟妇人妻AV_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最新_国产AV寂寞骚妇

李清照詩詞賞析7篇 李清照詩詞解析

時間:2024-01-24 13:18:00 綜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收集的李清照詩詞賞析7篇 李清照詩詞解析,供大家賞析。

李清照詩詞賞析7篇 李清照詩詞解析

李清照詩詞賞析1

  李清照 聲聲慢·尋尋覓覓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賞析】:

  情,從“尋尋覓覓”開始,可見她從一起床便百無聊賴,如有所失,于是東張西望,仿佛飄流海洋中的人要抓到點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點什么來寄托自己的空虛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尋尋覓覓”的結果,不但無所獲,反被一種孤寂清冷的氣氛襲來,使自己感到凄慘憂戚。于是緊接著再寫了一句“凄凄慘慘戚戚”。僅此三句,定下一種愁慘而凄厲的基調(diào)。

  “乍暖還寒時候”是此詞的難點之一。此詞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氣候應該說“乍寒還暖”,只有早春天氣才能用得上“乍暖還寒”。所以,這首詞是寫一日之晨,秋日清晨,朝陽初出,故言“乍暖”;但曉寒猶重,秋風砭骨,故言“還寒”。至于“時候”二字宋時已與現(xiàn)代漢語無殊了?!白铍y將息”句則與上文“尋尋覓覓”句相呼應,說明從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曉來風急”,“曉”,通行本作“晚”。從全詞意境來看,應該是“曉”字。說“曉來風急”,正與上文“乍暖還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時飲酒,又稱“扶頭卯酒”。這句是說借酒無法消愁“雁過也”的“雁”,是南來秋雁,正是往昔北方見到的,所以說“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了。這一句是虛寫,以寄寓作者的'懷鄉(xiāng)之情。

  下片由秋日高空轉入自家庭院。園中開滿了菊花,秋意正濃。這里“滿地黃花堆積”是指菊花盛開,而非殘英滿地?!般俱矒p”是指自己因憂傷而憔悴瘦損,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謝。正由于自己無心看花,雖值菊堆滿地,卻不想去摘它賞它,然而人不摘花,花當自萎;及花已損,則欲摘已不堪摘了。這里既寫出了自己無心摘花的郁悶,又透露了惜花將謝的情懷,筆意深遠。

  “守著窗兒”句,寫獨坐無聊,內(nèi)心苦悶之狀,比“尋尋覓覓”三句又過之而無不及。這一句從反面說,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來而使人尤為難過?!拔嗤眱删浼嬗脺赝ン蕖陡┳印废缕拔嗤?,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詞意,把兩種內(nèi)容融而為一,筆直情切。最后以“怎一個愁字了得”句作收,是獨辟蹊徑。自庚信以來,詩人寫愁,多半極言其多。這里卻化多為少,只說自己思緒紛茫復雜,僅用一個“愁”字如何包括得盡。妙又不說明于一個“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表面上有“欲說還休”之勢,實際上已傾瀉無遺。

李清照詩詞賞析2

  李清照雖然不是一位高產(chǎn)的作家,其詞流傳至今的只不過四五十首,但卻“無一首不工”,“為詞家一大宗矣”。這首《如夢令》,便是“天下稱之”的不朽名篇。這首小令,有人物,有場景,還有對白,充分顯示了宋詞的語言表現(xiàn)力和詞人的才華。小詞借宿酒醒后詢問花事的描寫,曲折委婉地表達了詞人的惜花傷春之情,語言清新,詞意雋永。

  起首兩句,辭面上雖然只寫了昨夜飲酒過量,翌日晨起宿酲尚未盡消,但在這個辭面的背后還潛藏著另一層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為惜花。這位女詞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謝,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飲了過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

  三、四兩句所寫,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盡管飲酒致醉一夜?jié)馑?,但清曉酒醒后所關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園中海棠。詞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驟風疏雨的揉損,窗外定是殘紅狼藉,落花滿眼,卻又不忍親見,于是試著向正在卷簾的侍女問個究竟。一個“試”字,將詞人關心花事卻又害怕聽到花落的.消息、不忍親見落花卻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達得貼切入微,曲折有致?!霸噯枴钡慕Y果——“卻道海棠依舊?!笔膛幕卮饏s讓詞人感到非常意外。本來以為經(jīng)過一夜風雨,海棠花一定凋謝得不成樣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簾,看了看外面之后,卻漫不經(jīng)心地答道:海棠花還是那樣。一個“卻”字,既表明侍女對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無覺察,對窗外發(fā)生的變化無動于衷,也表明詞人聽到答話后感到疑惑不解。她想:“雨疏風驟”之后,“海棠”怎會“依舊”呢?這就非常自然地帶出了結尾兩句。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边@既是對侍女的反詰,也像是自言自語:這個粗心的丫頭,你知道不知道,園中的海棠應該是綠葉繁茂、紅花稀少才是。這句對白寫出了詩畫所不能道,寫出了傷春易春的閨中人復雜的神情口吻,可謂“傳神之筆。“應是”,表明詞人對窗外景象的推測與判斷,口吻極當。因為她畢竟尚未親眼目睹,所以說話時要留有余地。同時,這一詞語中也暗含著“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海棠雖好,風雨無情,它是不可能長開不謝的。一語之中,含有不盡的無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謂語淺意深。而這一層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卷簾人”所不能體察也無須更多理會的,她畢竟不能像她的女主人那樣感情細膩,那樣對自然和人生有著更深的感悟。這也許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回答的原因。末了的“綠肥紅瘦”一語,更是全詞的精絕之筆,歷來為世人所稱道?!熬G”代替葉,“紅”代替花,是兩種顏色的對比;“肥”形容雨后的葉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謝稀少,是兩種狀態(tài)的對比。本來平平常常的四個字,經(jīng)詞人的搭配組合,竟顯得如此色彩鮮明、形象生動,這實在是語言運用上的一個創(chuàng)造。由這四個字生發(fā)聯(lián)想,那“紅瘦”正是表明春天的漸漸消逝,而“綠肥”正是象征著綠葉成蔭的盛夏的即將來臨。這種極富概括性的語言,又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這首小詞,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卻寫得曲折委婉,極有層次。詞人因惜花而痛飲,因情知花謝卻又抱一絲僥幸心理而“試問”,因不相信“卷簾人”的回答而再次反問,如此層層轉折,步步深入,將惜花之情表達得搖曳多姿。

  譯文

  昨天夜里雨點雖然稀疏,但是風卻勁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來之后依然覺得還有一點酒意沒有消盡。于是就問正在卷簾的侍女,外面的情況如何,她只對我說:“海棠花依舊如故”。知道嗎?知道嗎?應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

李清照詩詞賞析3

  蝶戀花·淚濕羅衣脂粉滿

  宋代:李清照

  淚濕羅衣脂粉滿,四疊陽關,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長水又斷,蕭蕭微雨聞孤館。

  惜別傷離方寸亂,忘了臨行,酒盞深和淺。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

  李清照蝶戀花詩詞賞析

  詞作當寫于宣和三年(1121)秋天,時趙明誠為萊州守,李清照從青州赴萊州途中宿昌樂縣驛館時寄給其家鄉(xiāng)姊妹的。它通過詞人自青州赴萊州途中的感受,表達她希望姐妹寄書東萊、互相聯(lián)系的深厚感情。

  眼淚濕了衣服,臉上胭脂妝容化開。詞開頭作者便直接表露出了難分難舍的情感。四疊陽關唱了幾千遍但是還不足以形容自己內(nèi)心對妹妹的萬種離情?!扒П椤眲t以夸張手法,極力渲染離別場面之難堪。“人道山長山又斷,蕭蕭微雨聞孤館”,妹妹此行路途遙遠,而自己已經(jīng)到了“山斷”之處,離妹妹更加遙遠了,加上又有瀟瀟微雨,自己又是獨處孤館,更是愁上加愁。

  “惜別傷離方寸亂,忘了臨行,酒盞深和淺”,自己在臨別之際,由于極度傷感,心緒不寧,以致在餞別宴席上喝了多少杯酒,酒杯的深淺也沒有印象。詞人以這一細節(jié),真切形象地展現(xiàn)了當時難別的心境?!昂冒岩魰鴳{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痹~人告慰姊妹們,東萊并不象蓬萊那么遙遠,只要魚雁頻傳,音訊常通,姊妹們還是如同在一起。至此,已不僅僅表現(xiàn)的是離情別緒,更表現(xiàn)了詞人深摯感人的骨肉手足之情。

  李清照是婉約派代表人物,通過這一詩詞,看出李清照詞細膩生動,而又不乏姿放的特點。

  李清照蝶戀花詩詞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寫作背景有兩說,一是以為作者在滯留青州時寫給移守萊州的丈夫;一是以為作者在赴萊州途中的.昌樂館寫給留居青州的姊妹們。龔克昌《談〈蝶戀花·晚止昌樂館寄姊妹〉》以為,當以后者說為勝。理由是:一、元代劉應李《事文類聚翰墨大全》后丙案卷凹收此詞,題為《晚止昌樂館寄姊妹》。但劉氏對作者失考,歸入無名氏;其實,在此之前,也即在宋代曾慥的《樂府雅詞》里,已標明此詞為李易安作;曾氏生活年代與作者同時,其說當較可信,正可補正劉氏將此詞編入無名氏之誤。而以為此詞為清照思夫念舊之作均出后代,殊無實據(jù)。二、詞中出現(xiàn)的“人道山長山又斷,蕭蕭微雨聞孤館”句,與所標“晚止昌樂館寄姊妹”題意正合,以詞中所流露的也恰是作者身處旅途中的口氣,和寄宿孤館中的心境。因此,斷此詞為作者寄姊妹之作,當較近是。

  平慧善《李清照詩文詞選譯》認為,公元1121年(宣和三年辛丑)八月間,李清照自青州赴萊州,途經(jīng)昌樂宿館。作此詞奇姊妹。

  根據(jù)陳祖美《李清照簡明年表》,此詞作于公元1121年9月中旬。公元1120年(北宋宣和二年庚子)趙明誠知萊州,李清照未與之同去,仍居青州。公元1121年(宣和三年辛丑)秋天次年起身赴萊州與丈夫團聚,行到昌樂,遇雨宿于旅館中,一時難以見到久別的丈夫,又思念家中姊妹,在寂寞凄苦中寫了這首《蝶戀花·晚止昌樂館寄姊妹》。

李清照詩詞賞析4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其主要內(nèi)容為:春夜里大自然經(jīng)歷了一場風吹雨打,詞人預感到庭園中的花木必然是綠葉繁茂,花事凋零了。一起來賞析李清照的《如夢令》吧!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宋代: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李清照詩詞賞析5

  浣溪沙·小院閑窗春色深

  李清照

  小院閑窗春色深,重簾未卷影沉沉。倚樓無語理瑤琴。 遠岫出云催薄暮,細風吹雨弄輕陰,梨花欲謝恐難禁。

  小、閑、深,正是空閨寫照。而春色深濃,未許泄漏,故重簾不卷,一任暗影沉沉。春情躁動,更不能形之言語,只可托之瑤琴矣!

  “深”字是上片之眼。閨深、春深、情深,“倚樓無語”,說三藏七,“此時無聲勝有聲”,蘊藉未吐之深情,更具有無限的韻味。

  下片宕天,由室內(nèi)而室外?!斑h岫出云”見陶淵明《歸去來辭》:“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云出云歸,時光亦隨之荏苒而逝,不覺晚景催逼。夜來更兼細風吹雨,輕陰漠漠,“弄”既指風雨之弄輕陰,還指此時、此境中,詞人乍喜還愁的'情感波動。結末仍結穴在風雨摧花,欲謝難禁的憂思上。

  歷代詩評家評此詞“雅練”,“淡語中致語”(沈際飛本《草堂詩余》)。寫閨中春怨,以不語語之,又借無心之云,細風、疏雨、微陰淡化,雅化,微微逗露。這種婉曲、蘊藉的傳情方式,是符合傳統(tǒng)詩歌的審美情趣的。(侯孝瓊)

李清照詩詞賞析6

  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譯文

  荷已殘,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涼秋。輕輕的脫下羅綢外裳,一個人獨自躺上眠床。仰頭凝望遠天,那白云舒卷處,誰會將錦書寄來?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歸時候。月光皎潔浸人,灑滿這西邊獨倚的亭樓。花,自顧地飄零,水,自顧地漂流。一種離別的相思,牽動起兩處的閑愁。啊,無法排除的是——這相思,這離愁,剛從微蹙的眉間消失,又隱隱纏繞上了心頭。

  注釋

  (1)紅藕:紅色的荷花。

  (2)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3)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4)蘭舟:此處為船的雅稱。

  (5)錦書:前秦蘇惠曾織錦作《璇璣圖詩》,寄其夫竇滔,計八百四十字,縱橫反復,皆可誦讀,文詞凄婉。后人因稱妻寄夫為錦字,或稱錦書;亦泛為書信的美稱。

  (6)雁字:群雁飛時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詩文中因以雁字稱群飛的大雁。

  (7)月滿西樓:意思是鴻雁飛回之時,西樓灑滿了月光。

  (8)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對方,可又不能互相傾訴,只好各在一方獨自愁悶著。

  (9)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意思是,眉上愁云剛消,心里又愁了起來。

  作者介紹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山東省濟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diào)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diào)協(xié)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的創(chuàng)作時間,是一個首先要辨明的問題。根據(jù)題名為元人伊世珍作的《瑯嬛記》引《外傳》云:“易安結縭未久,明誠即負笈遠游。易安殊不忍別,覓錦帕書《一剪梅》詞以送之?!庇械脑~選認為,此說“和作品內(nèi)容大體符合。上片開頭三句寫分別的時令和地點;下片起句‘花自飄零水自流’回應這三句。這些都是寫分別時情景,其他各句是設想別后的思念心情”(見1981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唐宋詞選》)。有的選本則認為,“就詞的內(nèi)容考察,是寫別后的思念,并非送別”;開頭三句也是寫“別離后”的情景(見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李清照詩詞選注》、1982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唐宋詞選注》)。玩味詞意,比較兩說,似以后一說為勝。首先,《瑯嬛記》的記述本不可靠,如王學初在《李清照集校注》(1979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中所指出:“清照適趙明誠時,兩家俱在東京,明誠正為太學生,無負笈遠游事。此則所云,顯非事實?!焙螞r《瑯嬛記》本是偽書,所引《外傳》更不知為何書,是不足為據(jù)的。當然,更重要的是應就詞句本身來尋繹它的內(nèi)容、推斷它的寫作背景。從上闋開頭三句看,決不像柳永《雨霖鈴》詞所寫的“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那樣一個分別時的場面,而是寫詞人已與趙明誠分離,在孤獨中感物傷秋、泛舟遣懷的情狀。次句中的“羅裳”,固明指婦女服裝;第三句中的“獨上”,也只能是詞人自述。至于以下各句,更非“設想別后的思念心情”,而是實寫別后的眼前景、心中事。

  賞析

  這首詞作于清照和丈夫趙明誠遠離之后,寄寓著作者不忍離別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別情詞作。

  詞的起句“紅藕香殘玉簟秋 ”,領起全篇,上半句“紅藕香殘”寫戶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寫室內(nèi)之物 ,對清秋季節(jié)起了點染作用。全句設色清麗,意象蘊藉,不僅刻畫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詞人情懷。意境清涼幽然,頗有仙風靈氣?;ㄩ_花落,既是自然界現(xiàn)象 ,也是悲歡離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涼,既是肌膚間觸覺,也是凄涼獨處的內(nèi)心感受。起句為全詞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調(diào)。

  接下來的五句順序寫詞人從晝到夜一天內(nèi)所作之事、所觸之景、所生之情。前兩句“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寫的是白晝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獨上”二字暗示處境,暗逗離情。下面“云中誰寄錦書來”一句,則明寫別后的'懸念。接以“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兩句,構成一種目斷神迷的意境。按順序,應是月滿時 ,上西樓,望云中,見回雁,而思及誰寄錦書來?!罢l”字自然是暗指趙明誠。但是明月自滿,人卻未圓;雁字空回,錦書無有,所以有“誰寄”之嘆。說“誰寄”,又可知是無人寄也。詞人因惦念游子行蹤,盼望錦書到達 ,遂從遙望云空引出雁足傳書的遐想。而這一望斷天涯、神馳象外的情思和遐想,無時無刻不縈繞于詞人心頭。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啟下,詞意不斷。它既是即景,又兼比興 。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遙遙與上闋“紅藕香殘”、“獨上蘭舟”兩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華、愛情、離別,則給人以凄涼無奈之恨。

  下片自此轉為直接抒情,用內(nèi)心獨自的方式展開。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二句,在寫自己的相思之苦、閑愁之深的同時,由己身推想到對方,深知這種相思與閑愁不是單方面的,而是雙方面的,以見兩心之相印。這兩句也是上闋“云中”句的補充和引申,說明盡管天長水遠 ,錦書未來 ,而兩地相思之情初無二致,足證雙方情愛之篤與彼此信任之深。這兩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合起來看,從“一種相思”到“兩處閑愁”,是兩情的分合與深化。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其深化 ,則訴說此情已由“思”而化為“愁”。下句“此情無計可消除”,緊接這兩句。正因人已分在兩處,心已籠罩深愁,此情就當然難以排遣,而是“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了。

  “此情封鎖計可消除,才下眉頭 ,卻上心頭?!比渥顬槭廊怂Q道。這里 ,“眉頭”與“心頭”相對應 ,“才下”與“卻上”成起伏,語句結構既十分工整,表現(xiàn)手法也十分巧妙,在藝術上具有很強的吸引力。當然,這兩個四字句只是整首詞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并非一枝獨秀。它有賴于全篇的烘托,特別因與前面另兩個同樣工巧的四字句“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前后襯映,而相得益彰。

李清照詩詞賞析7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作者: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譯文

  荷已殘,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涼秋。輕輕的脫下羅綢外裳,一個人獨自躺上眠床。仰頭凝望遠天,那白云舒卷處,誰會將錦書寄來?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歸時候。月光皎潔浸人,灑滿這西邊獨倚的'亭樓。

  花,自顧地飄零,水,自顧地漂流。一種離別的相思,牽動起兩處的閑愁。啊,無法排除的是——這相思,這離愁,剛從微蹙的眉間消失,又隱隱纏繞上了心頭。

李清照詩詞賞析7篇 李清照詩詞解析相關文章:

至德中途中書事卻寄李僴,至德中途中書事卻寄李僴盧綸,至德中途中書事卻寄李僴的意思,至德中途中書事卻寄李僴賞析 -詩詞大全5篇

長城,長城于濆,長城的意思,長城賞析 -詩詞大全6篇(長城詩文賞析)

句,句沈佺期,句的意思,句賞析 -詩詞大全3篇

水調(diào)歌頭,水調(diào)歌頭牟巘,水調(diào)歌頭的意思,水調(diào)歌頭賞析 -詩詞大全5篇 《 水調(diào)歌頭 》

齊雩祭歌 白帝 一,齊雩祭歌 白帝 一謝朓,齊雩祭歌 白帝 一的意思,齊雩祭歌 白帝 一賞析 -詩詞大全7篇

哭張融,哭張融耿湋,哭張融的意思,哭張融賞析 -詩詞大全6篇

關于夏天的詩詞鑒賞及賞析6篇 詩句關于夏天的

對花一作,對花一作于濆,對花一作的意思,對花一作賞析 -詩詞大全5篇

就義詩,就義詩魏嫲,就義詩的意思,就義詩賞析 -詩詞大全6篇(《就義詩》)

安樂公主移入新宅,安樂公主移入新宅沈佺期,安樂公主移入新宅的意思,安樂公主移入新宅賞析 -詩詞大全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