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小編收集的學校校內管理制度6篇,供大家閱讀。
學校校內管理制度1
為規(guī)范和加強學校校內機動車輛及道路交通安全的管理,預防和減少校內交通事故,維護校園秩序,保護師生員工生命安全,保持學校良好的教育教學環(huán)境,按照《xx市學校校園機動車輛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暫行辦法(試行)》,結合學校實際制定學校車輛制度,校內車輛管理制度。
第一條 本校教職工私家機動車輛進入學校的人員應當自覺遵守道路交通法律、法規(guī)和學校管理的有關規(guī)定,按照操作規(guī)范安全駕駛、文明駕駛、遵規(guī)泊車。嚴禁學生駕駛機動車輛到校。
第二條 未經學校許可,非本校機動車輛一律不得進入學校。
第三條 校內行人享有優(yōu)先通行權。任何時間在校園內行駛的機動車輛均應當主動避讓行人,不得搶行,在學校內車輛行駛速度不得超過5公里/小時,禁止鳴笛。
第四條 教職工駕駛的機動車輛進出學校,應避開學生上下學高峰時段。已進入校園的機動車輛,在學生課間活動時間、學生上下學高峰時段,不允許發(fā)動行駛。
第五條 教職工駕駛機動車輛進入校園,一定按規(guī)定在指定區(qū)域停放,不得妨礙學校教育教學等活動。
第五條 嚴禁在學校內進行機動車駕駛訓練和試車、練車,不得在校園內洗車。
第六條在校內從事各類施工、作業(yè)需進出校園的`工作車輛,經允許進入校園時,一定按指定時間、指定路線進出校園。
第七條 外來車輛未經允許禁止進入校園,經允許進入校園時必須減速,按要求在指定地方停放。
第八條 因不執(zhí)行學校管理制度,發(fā)生學校內交通事故的,一切責任由責任人自己負責,按照有關規(guī)定追究學校負責人的行政責任。
第九條 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學校校內管理制度2
1、組織學生開展校外集體活動,事前須報校長室批準;組織全校性的校外集體活動,事前要按有關規(guī)定報上級主管部門審批同意。
2、活動前,有關負責人要仔細研究,周密計劃,嚴格組織。
3、要派人事先勘察活動場地、環(huán)境,確?;顒訄龅胤习踩突顒右?。
4、要落實各項安全責任。各班必須有一名教師帶隊,低年級各班須二名教師。帶隊教師必須自始至終組織好隊伍,照顧好學生,及時處置偶發(fā)事件。
5、集體活動前,必須進行一次針對性的`安全教育。
6、無特殊情況,學生應戴安全帽參加活動?;顒舆^程中應遵守紀律,聽從指揮,不得私自脫離集體。遇有特殊情況應報告老師。
7、步行前去的活動,老師應與學生一道步行。
8、活動結束后,教師應把學生帶回學校。如安排家長接送的,必須待最后一個學生接走后,帶隊老師方可離開。
9、活動中如需使用交通工具時,必須租乘國有(A類)運輸單位的車子,所乘車輛必須符合安全要求,并與有關單位簽訂安全承運合同。不得超載,不得乘坐無三證(健康證、駕駛證、上崗證)的人員駕駛的車、船。
10、其他單位要求組織學生參加的集體活動,須上級主管部門批準。否則,學校應予拒絕。
學校校內管理制度3
為保證學校正常教學秩序,保護學生健康成長,確保學校財產不受損失,杜絕或盡量減少安全事故的發(fā)生,遵循'注意防范、自救互救、確保平安、減少損失'的原則,根據(jù)學校實際情況,制定本管理制度。
1、校長是學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學校安全工作由校長領導下的安全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各科室向領導小組負責,實行責任追究制。
2、學校每月要對學生進行有關安全方面的知識教育,教育形式應多樣化;每班每周應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要對學生進行緊急突發(fā)問題處理方法,自救互救常識的教育。緊急電話(如110、119、122、120等)使用常識的教育。
3、建立重大事故報告制度。校內外學生出現(xiàn)的重大傷亡事故一小時以內報告上級主管部門;學生出走、失蹤要及時報告;對事故的報告要形成書面報告一式三份,一份報上級主管部門,一份報公安派出所,一份報內保處,不得隱瞞責任事故。
4、建立健全領導帶班、安保人員值班制度;加強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管理,保證學校的教學秩序正常;負責學校安全的人員要經常和轄區(qū)的公安機關保持密切聯(lián)系,爭取公安機關對學校安全工作的'支持和幫助。
5、加強對教師的師德教育,樹立敬業(yè)愛生思想,提高教學水平和質量,隨時注意觀察學生心理變化,防患于未然,不得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不得將學生趕出教室、學校。
6、外單位或部門借用學生上街宣傳或參加慶典活動以及參加其他社會工作,未經上級主管部門批準、校領導同意,不得擅自組織參加。不得組織學生參加救火、救災等。
7、學校還要教育學生遵守學校規(guī)章制度,按時到校,按時回家,防止意外事故發(fā)生。
8、學校要定期對校舍進行安全檢查,發(fā)現(xiàn)隱患及時消除,情況嚴重的,一時難以消除要立即封閉,并上報當?shù)厝嗣裾涂h教育局。
9、學校要經常檢查校內圍墻、池塘、欄桿、扶手、門窗、樓梯以及各種體育、課外活動、消防、基建等設施的安全情況,對有不安全因素的設施要立即予以維修和拆除,確保師生工作、學習、生活場所和相應設施既安全又可靠。
學校校內管理制度4
一、學校建立和健全治安保衛(wèi)制度,落實人防、技防、物防各項措施。
二、學校是治安保衛(wèi)重點單位,應當確定本單位的治安保衛(wèi)重點部位,按照政府有關標準對重點部位設置必要的技術防范設施,并實施重點監(jiān)護。建立貴重物品安全管理制度。
三、學校內部治安保衛(wèi)人員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1.根據(jù)需要,檢查進入本單位人員的`證件,登記出入的物品和車輛;
2.在學校范圍內進行治安巡邏和檢查,建立巡邏、檢查和治安隱患整改記錄;
3.維護學校內部的治安秩序,制止發(fā)生在本單位的違法行為,對難以制止的違法和犯罪行為,應當立即報警。
四、學校門衛(wèi)應當由符合規(guī)定要求的人員擔任,并經培訓持證上崗。學校禁止無關人員和校外機動車入內(政府有關部門及特種車輛除外),禁止將非教學用易燃、易爆、有毒物品和管制器具等危險物品以及動物帶入校園。
五、學校出入口安裝堅固、防撞、防撬安全門(柵欄門),高度應與圍墻相匹配;圍墻應不易攀爬、翻越,高度符合有關標準。按標準安裝校園周界入侵報警裝置,學校出入口和學生宿舍樓出入口按標準安裝電視監(jiān)控設施。校門衛(wèi)室、校長室等處安裝110報警裝置。
六、學校對師生開展安全教育和法制宣傳教育。教師離開辦公室要隨手鎖門,不得將現(xiàn)金等貴重物品存放在辦公室內。財務室應當按照規(guī)定存放現(xiàn)金。學生上體育課或離開教室時應妥善保管自己的貴重物品,增強自我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學校校內管理制度5
為加強校內車輛安全管理,規(guī)范校內車輛的行駛與停放,確保師生人身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嚴禁非實驗小學教職工的一切車輛駛入校園,更不準將車輛停放在校園車棚里。
二、實驗幼兒園教職工的小轎車不得在本校校內車棚停放,電瓶車、摩托車應從實驗幼兒園大門口進出。
三、進入校內的一切車輛車速不得超過20碼,發(fā)現(xiàn)違規(guī)者門衛(wèi)和保衛(wèi)人員必須進行勸阻,可以要求離開校園,可以取消其車輛駛入及在校內車棚停車的`權利。對勸阻無效的,門衛(wèi)、保安及其他教師都有權扣車,再作處理。門衛(wèi)、保衛(wèi)發(fā)現(xiàn)情況不作為的,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四、在課間,嚴禁一切機動車輛在校園內穿梭進出,以防止與奔跑追逐的學生相撞造成責任事故。
五、上學、放學學生進出校門口高峰時間段,要主動避讓學生,延時開車離校。嚴禁一切車輛與學生搶道。
六、小車駕駛合格證獲得未超過半年以上駕齡的,不得開車進入校園。
七、嚴禁進入校內的所有車輛,包括電瓶車和自行車都不得從教學樓底層的中央門廳通過。
八、準許進入校內的一切車輛應無條件接受門衛(wèi)、保安、學校保衛(wèi)科人員管理,按規(guī)定路線開車,按指定地點和要求停車。
九、本制度對本校教職工、食堂人員、小店人員、校外蔬菜食品商品運送人員、垃圾處理車等一切進入校內的車輛適用。
十、因違犯本規(guī)定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及經濟損失,由違規(guī)者本人承擔。本制度從公布之日起執(zhí)行。
學校校內管理制度6
為貫徹落實上級有關學校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精神,保證學校正常的'教學生活秩序,優(yōu)化美化校園環(huán)境,我校將實行封閉式管理。我校地理位置特殊,北向夜市街、二環(huán)路,西鄰精品街,校園周邊環(huán)境十分復雜。少數(shù)學生不能嚴格要求自己,經常在外就餐、住宿、玩耍,不能堅持學校的作息制度;有甚者,借在外就餐、住宿之機,看錄象、進網吧、打臺球、玩游戲機、打架斗毆等,給學校帶來了不少負面影響,為糾正上述不良傾向,特制訂《黃梅三中學生封閉式出入管理規(guī)定》。
一、全體學生一律在校內就餐。不準無故外出,有事須由班主任帶領方可外出。
二、住讀學生原則上一律在校內住宿,確須在外租住的學生須簽定協(xié)議。本鎮(zhèn)學生晚上可回家就寢,在出入校門時做到有序出入,騎自行車的同學出入校門時應下車。
三、各班加強班級管理。高一、高二學生必須在飯后半個小時到班,高三學生飯后25分鐘內到班。
四、每周星期日中餐時間為家長到校探訪時間,但嚴禁學生外出。其它時間一律不準探訪。
五、其他外來人員須與本校教職工取得聯(lián)系,經門衛(wèi)確認并填寫登記表,由門衛(wèi)同意,方能入校,閑雜人員一律不準入內。
六、任何學生不得翻越學校圍墻外出,發(fā)現(xiàn)一起處理一起。
七、所有外來車輛未經允許一律不準進校,確系公務車輛,需經與被訪對象聯(lián)系并確認,登記入校。
學校校內管理制度6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