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收集的我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11篇,以供借鑒。
我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1
小時候,我就常聽大人們提起李白。那時,我總要仰起小臉問大人:“李白是誰呀?他是好人嗎?”大人總是回答說:“他是個非常優(yōu)秀的詩人?!庇仔〉男撵`從此就留下了對他的絕對崇拜,我覺得李白是那樣的偉大,那樣的神秘。
終于我也歪著小小的頭,揚起嫩嫩的嗓音,像山坡上的小草在飄動:“日招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闭旌蜕交ㄒ安萁Y伴的我,驀然闖進這詩的意境。
我長大了,上了初三,新的思想,新的觀點俏然冒出新芽,雖然還嫩嫩的,可我終于大膽步入成年人心靈的深處,敢于評價他了。
人們都說,李白傲慢非凡,輕蔑權貴,對黑暗政治強烈憤慨。果真如此?在李白的《與朝荊州書》中,他不也對韓荊州歌功頌德嗎?難道僅因一句“安能摧眉折是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便給他貼上了“輕蔑權貴”的標簽?我的崇拜似乎動搖了,但細細琢磨我又有所開竅了。李白終于從我孩提時的“神”還回現(xiàn)在的“人”—有著普通的人歷厲可尋的心跡。他自小懷抱濟事的志愿,雖然因為自身的超煩的才智而凝聚成的狂放的豪氣,但為早酬壯志,也不得不在權貴之間周旋,??梢哉f李白對“權貴”的所謂蔑視只是出于詩才自傲,壯志難酬的組合,是一種對凌駕于自身的權貴的反感,而不是對整個權貴階層經過理性分析,認清它的丑惡鄙俗本質之后,居于更高一層精神層次的權貴的.否定。他整日只是緬懷與對懷才不遇的感傷里“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應該說,李白是封建社會千千萬萬懷才不遇的文人之一。他的可貴在于無論外界如何殘酷,也不能打滅他“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強烈自信。更不能淡漠他對明麗生活的歡悅和激情。這正是他的可貴之處。
對童年的我而言李白是夢,對現(xiàn)今的我而言,他是真。李白的才華是令我所崇拜的,他的強烈自信是我所缺少的,我應在謙虛好學,善于自薦的同時學習他良好的心態(tài)。
我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2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在這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有多少英雄豪杰輩出。亂世造英雄,你是否還記得在那戰(zhàn)火紛爭的三國亂世,有一位智者輕搖羽扇間縱情著天下。
你是鄉(xiāng)間草廬一位庶民,從師水鏡先生,你得到了滿腹的學問智慧,而那平民百姓卻對你不屑一顧,你只得寄情于瑯琊陽都的山水之間,你說你在等,在等知道為他效忠一生的明主。劉備是英明的`,愿意禮賢下士三顧爾于草廬,雖然劉備不及曹操的軍事實力,亦沒有孫權的天險庇護,但你為他所感動,從此金戈鐵馬出了那隆中。
跟隨劉備你成了那伴主領兵的軍師,頭戴綸巾,手執(zhí)羽扇,在眾兵之間。羽扇遙指,你的眼中閃動睿智著光彩,只那一瞬間便可與周瑜共計擊退曹軍百萬,只一瞬間便智算華容,逼的那一代梟雄無路可走。博望坡初用兵,初出茅廬的為劉備打了一場大勝仗。孫權設計與劉玄德結親,意在殺了劉備的天下大勢,而你坐觀荊州只用三個錦囊妙計,便叫那不可一世的周郎賠了夫人又折兵。
劉先主白帝城托孤,有意將皇位讓與你,可你卻念著臣惶恐,念著劉主的恩,你發(fā)誓盡忠盡義輔佐少主劉禪治天下。自此你成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就連小主也要尊你一聲相父,就這樣你為蜀國的江山盡心盡力。
南征時七擒孟獲你以攻心取勝,讓那雄霸一方的南蠻王心服口服,愿永不起兵擾境。你六次傭兵北伐,甚至在其中舍了自己的性命,只為能使劉備的江山得以長久太平。怎料那少主目光短淺胸無大志,去懷疑你的一片忠心,如果不是他在天下唾手可得之際聽信讒言,召你入京,又豈會惹這么多的事端,又豈會失了性命,讓無數(shù)人悲傷惋惜。宣召時你淚流滿面,我想你不只是因為時機的痛失,而是料到你與先帝苦心經營的蜀國會葬送在劉阿斗手中。你總說劉備三顧茅廬的恩情大,卻不提若不是你南征北伐,鞠躬盡瘁怎么來的蜀國天下?
諸葛亮你不虧為三國奇才,你不虧被后人景仰,你不虧被譽為典范,你的事跡永垂不朽,是我一生的明燈。
我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3
縱觀歷史,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淵遠流長,歷史上的英雄人物和經典人物眾多,每個歷史人物都給我們這些后人留下了無價的文化寶藏。其中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是有“詩仙”之稱的李白。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大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李白是我國杰出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他與杜甫是非常要好的朋友,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p>
也許詩人都愛好游山玩水吧!李白跟陶淵明類似,他也是一個天然景物的快樂喜愛者。他曾在《廬山遙寄盧侍御虛舟》中寫道:“五岳尋仙不辭遠,終身好入名山游?!?/p>
李白他終身幾乎都在憂慮中度過,只是我們從李白的詩中感覺不到他的終身都是對天長嘆中度過的。他的腦子里總是充滿著無窮的幻邪,但其實他只是把這些消愁的方式都清晰地寫進了詩歌里邊。唐代公認最傷時感事的詩人杜甫,而真正需要他憂慮的,其實沒有李白多。
我曾在《讀者》中,看到一篇文章——《大器》。文章中講述的是作者從制作小提琴的流程中領悟出的一些道理,其中的一段話我非常欣賞:“舍得放棄紛繁紅塵中的誘惑和熱鬧,舍得放下你儂我儂的情深和意長,舍得讓自己從一個八面玲瓏、頗受歡迎的“人精”脫變成呆若木雞、錦衣夜行的隱者,除此,還要忍受漫長的寂寞和孤單,面對隨時來襲的彷徨和絕望、譏諷和嘲笑……而這樣的人,注定是不多的`。他的內心,時刻都有靈魂的清越之聲在激蕩,這是命運賜予追夢人的最崇高的現(xiàn)世享受。而這樣的清越之聲,有的人一輩子都無從知曉?!蔽艺J為李白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一個“大器”的人。
李白的詩以抒情為主。他是繼屈原而后,第一個真正能夠廣泛地從當?shù)孛耖g文藝和秦、漢、魏以來的樂府民歌汲取其豐富營養(yǎng),集中提高成為他自己的獨特風貌。他這一生中創(chuàng)作的詩歌不少,現(xiàn)反尚存900首詩,內容豐富精彩,其中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詩,充分表現(xiàn)了李白他遠大的抱負。
李白,他的身世、經歷讓我感動,他遠大的志向讓我欽佩。我真的很想成為一個像李白一樣“大器”的人,很單純的為了自己的夢想去拼搏,為了自己的夢想堅持不懈地奮斗。
我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4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被描寫成一個聰明人,但是,也正是從《三國演義》中,我發(fā)現(xiàn)諸葛亮并不聰明。
首先,作為執(zhí)掌蜀國軍政大權的諸葛亮,每日陷入具體的事務中,事情不分大小,皆決于己,這是領導者的大忌。一個聰明的領導者是絕不會這么做的。難怪司馬懿會說:“孔明食少事煩,其能久乎?”諸葛亮53歲病死與他操勞過度有關。這能說他聰明嗎?
其次,諸葛亮的不聰明還反映在他不能招賢納才。蜀國君臣平庸,后期更無大將?!笆裰袩o大將廖化作先鋒”,這便是一個例證。劉備死后,在諸葛亮執(zhí)掌大權期間,雖招了一個姜維,但也未能保住蜀國江山,足見其才平平。
第三,不自量力和缺乏自知之明最能說明諸葛亮不是一個聰明人。蜀國和魏國,力量對比懸殊,況且劉備死后,蜀國就已元氣大傷,而諸葛亮竟還要大出祁山,進攻魏國。雖說這時已重歸于好,諸葛亮口上說聯(lián)合東吳,行動卻一意孤行,六出祁山,當時陸遜還在,倘若吳蜀聯(lián)手,東西夾擊,司馬懿也不能不在漫長戰(zhàn)線上疲于奔命,但諸葛亮沒有這么做,結果屢戰(zhàn)屢敗。倘若只有一兩次失敗還情有可原,可是還有三四五六次的失敗,這也只能說明諸葛亮不智了。
第四,阿斗平庸,無才無德,諸葛亮不取而代之,實屬無以天下為己任的大志,缺少勇氣和決斷。司馬懿則相反,他敢詐病賺曹爽,最終使魏政權歸司馬氏。劉備死前,曾對諸葛亮說:“若阿斗無才,可取而代之。”這是君臣都聽見的,還怕什么?扶不起的劉阿斗,諸葛亮硬扶,此乃愚忠,不足為訓。
但是,諸葛亮的智慧也是無人能及的。這一點僅從《草船借箭》中便可看出,他利用了自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本領,利用了人物特點從而識破了周瑜的`奸計,向曹操“借”得了十萬支箭。
總之,人不是十全十美的,我還是喜歡諸葛亮。雖然他有時是糊涂的。
我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5
有人喜歡神機妙算[注: 神、妙:形容高明;機、算:指計謀。驚人的機智,巧妙的計謀。形容善于估計復雜的變化的情勢,決定策略。]的諸葛亮,有人喜歡英勇神武的關羽,也有人喜歡武功蓋世的張飛,而我卻喜歡三國時北方的.統(tǒng)治者——曹操。
曹操出生在一個宦官家庭,曹操智謀過人,他與劉備一起煮酒論英雄,說當今只有三人能成大事,分別是曹操、劉備、孫權。曹操還憐惜人才,他看到關羽、趙云英勇神武,想留在自己麾下,但是兩人忠肝義膽[注: 忠心耿耿,仗義行事。],沒能留住。
曹操不僅足智多謀[注: 足:充實,足夠;智:聰明、智慧;謀:計謀。富有智慧,善于謀劃。形容人善于料事和用計。],還是一位文學家。他寫過一首詩叫《龜雖壽》,這首是表達了曹操晚年還想報國,但已無力實現(xiàn)的悲切心情。曹操有一個兒子也非常有才,他名叫曹植,他在七步之內創(chuàng)作出《七步詩》。
曹操取得獻帝的信任,此后,國家大權就落到了他手里。有人說曹操是一個奸臣,可是我認為他是一位“活世之能臣”。> 曹操在倉亭大破袁紹,收降呂布,他的性格特點是只要人幫過他,他就會重重懸賞,但只要有人害過他,他就一定要除掉這個人。
曹操在人們眼里形象不是很好,都用貶義詞形容他。
“攜天子以令諸侯,掌天下之柄”的曹操在北方占據(jù)了有利地位,招兵買馬[注: 舊時指組織或擴充武裝力量。后比喻組織或擴充人力。],準備統(tǒng)一全國,備八十萬大軍準備南犯孫權,手握著八十萬大軍有利地位,可北方人不習水性,可諸葛亮巧借東風的原因,曹操大敗,撤回北方,養(yǎng)精蓄銳,招兵買馬,準備再次統(tǒng)一。曹操于建安二十五年春正月死于建康享年六十六歲,曹操一生縱橫天下三十余年,群雄皆滅,只有江東孫權和西蜀劉備沒有剿滅,可謂一世英雄!
我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6
嗅到酒香的馥郁,便知是你?!}記
一襲素白的你屈膝坐于船頭,癡癡地望著清波里瘦影一鉤。驀然回首,斜陽已落,只這一葉扁舟承載你幾多哀愁。拎一壺冷酒,舒開你長顰的眉頭。思起煙都的繁華已隨風逝了,又低吟著“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
漫步花苑的你清菲繚繞,卻因沒有蝶陣蜂舞的喧鬧,徒添了幾許寂寥。你踏花而來,洋溢著春風得意的淺笑,在一簇錦簇的花團邊落腳。舉頭望月,朦朧的幽輝煙籠了星色的妖嬈,手把一觴清酒,品飲著“人生在世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獨到孤高。
你孤身立于月夜的江邊,青衣的下擺在晚風中翻舞飛揚。石沉水漲,愈躁的波濤莫不是染上了你唇角的'張狂?“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便曈x高賦的你身形已有些踉蹌,卻依然飲得淋漓酣暢。
你的酒淌進璀璨的詩行,你就站立在大唐的中央!
李白,你任途不順,卻不貪戀貴妃研磨,力士脫靴的殊榮,你慘遭讒毀,卻高吟著“仰天長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離開。你游歷萬千河山,遍覽名山大川,你瑰瑋絢麗的詩篇萬古流傳。你將精神寄托于詩行,將身心放浪于人間,即使人已尋不見,你謫仙的圣名依舊芬芳百年。
官場中你屢遭排斥,阿叟諂媚風糜朝野,空有一腔壯志的你卻無力挽回,即便世況如此,你仍高歌著“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p>
你慘遭讒毀,得志小人等著看你不羈的靈魂如何沉默,傲岸的頭顱如何低垂,你卻依然高傲地揚起頭顱,輕蔑地垂下眼瞼。你將自己的靈魂置于一個極高的位置,傲然地視著俗世的煙塵起落,世事變遷。
你,李白,一個藻飾萬物的文學巨匠,一個壯志難酬的失意士子,一個“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的豪情萬丈的詩仙!你在花間賞月,在江邊賦詩,在滄涼陰郁的天地間引吭高歌,將滿腔纏綿的愁思化作氣壯山河的豪情!
你足足喝了一輩子的酒,終于醉了,跌進歷史的長河里。唯有那酒香的馥郁,芬芳百年……
我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7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币淮嘉奶煜橐云湟簧乃鶠檑`行了這誓言,他的氣節(jié)讓世人折服,他的性格特立獨行。其專,其勇,其堅,令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文天祥——專,如溪流。
涓涓小溪水,繞過山石,穿過草地,孤注一擲,最終與大河匯合,以其渺小之軀譜寫雄壯之歌。是的,文天祥也是如此。他自小干事認真專注,總是勝人一籌。學習時,他潛心貫注,孜孜不倦;游泳時,他動作輕盈,敏捷過人;下棋時,他步法多變,令別的孩子難以招架。后來他在集英殿參加進士考試,結果交卷最快,被理宗點為頭名狀元。
文天祥——勇,如飛沙。
南宋政局動蕩不安,外族入侵,朝廷內外茍且偷安。在民族命運的抉擇面前,遷都、求和成了維護當時局勢的僅有手段,宦官、群臣無人敢言、敢怒、敢據(jù),是名副其實的懦弱之群,只有文天祥一人力諫反對不義之舉。他請求皇帝懲治宦官董宋臣與求和派,但不論怎樣努力都得不到當朝皇帝的回應。有人會認為這是文天祥不明智,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沒有“賺”得殺身之禍已經萬幸了。當然,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的`,因為在封建腐朽的維權制度下,其所為正是他的膽識與勇氣的具體表現(xiàn),傾朝、歷世之人不得不欽佩、敬仰。面對元的威脅逼迫他沒有理屈詞窮,而是義正辭嚴地宣稱:“南宋還有十幾萬大軍和幾百條戰(zhàn)船?!彼囊谎砸恍歇q如惡劣天氣的飛沙,勢不可擋,時時擊蕩“元”這塊“頑石”,哪怕是無法預測的漫長爭斗。
文天祥——堅,如磐石。
魯迅詩《答客誚》這樣寫道:“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文天祥實為一代英雄豪杰,他也并非無情、不憐子,他之所以在接二連三的打擊下能保持忠勇報國的志節(jié),是因為他如磐石般堅強。他的妻子和女兒曾不幸被元軍捕獲,愛子和老母又死于瘟疫,他都以男兒的忍耐挺過了。在強敵的利誘周旋前,他戚而不屈地肅立在大堂之上,慷慨陳詞:“國難當頭,可以殺我,但別想讓我下跪!”他目光犀利,氣宇軒昂,凜然大義,震懾了敵人。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不是文天祥偏執(zhí),是他一生的正義,一身的正氣。
我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8
祭屈原白衣素袂在風中舞出決絕弧度,眉頭輕蹙盛滿擔憂,深邃的眼底沒有絲毫恐懼等負面情緒,面對著這奔騰咆哮的汨羅江,面對著這已糜爛的世道,你毅然地抱石投江而死。
你,屈原,懷抱著沉重難以實現(xiàn)的夢想與抱負,翻涌著深不可測的濃濃愛國情懷,選擇了以自己生命為代價的這一悲壯的方式,為楚國敲響了喪鐘。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揮兵南下,攻破了郢都,也是這時,你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懷抱大石投汨羅江而死。我敬仰你,愛戴你,為你的“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你那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志行,現(xiàn)在能有多少人擁有?鄙視那些自命清高的人,冷眼看著他們虛偽做作的臉譜,突然懷念起你的“芳菲菲而難虧兮,芬至今猶未沫”,倘若世間都那么純粹該有多好。但我并不認同你結束自己的生命?;钪么踹€有希望,而死去則失去了一切。有人說,你天真地希望你的死亡能敲響楚人的警戒之鐘。
我不相信你會有這種想法。死者的作用抵不上生者,你知道的。這一點,你比誰都清楚。那么,輕易放棄自己的生命又為何?絕望?灰心?原來,屈原大詩人也不過是一個膽小鬼嘛。而你的聞名于世,除了杰出的才華,便是那顆深深的愛國心。在你心里,沒有什么比得過國家的安危,哪怕是自己的生命。這樣想來,似乎懦弱地投江而死也似乎說得通了。不被重用,對自身才華的自信成為你肩上的重擔;楚國淪入秦國之手,對祖國的深愛成為你心中的大石。雙重壓迫,讓你自信的腰背再也挺不直。你無法釋去重負,因此,死才是對你而言最好的解脫??墒?,真的僅僅是這樣么?
你,屈原,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創(chuàng)立了“楚辭”這種文體,有名的愛國主義詩人之一,竟然選擇了這么屈辱地死去……屈原啊屈原,我該怎樣評價你?
我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9
所有的悲傷,總會留下一絲歡樂,所有的遺憾,總會留下一處完美,在歷史的長海中,史冊的記載下,總有耀眼的銀星閃爍著炫目的光彩。
歲月的痕跡,歷史的沉淀,閃爍著永遠的記憶。
而他,則是歷史銅鏡中泛起閃爍奪目的一縷金光。
他遨游過浩瀚大海,懷抱過巫山云雨。一直有這樣一條不屈的河在他心中盡情的流淌,帶著無數(shù)的獨出怨憤,奔向生命的盡頭?;蛟S,他的一生就是一部悲愴的長詩,卻字字滲透出他的高潔、忠直。
他的悲劇,是一個正義與邪惡的悲劇,在暗無天日的.年代,舉世皆濁,只有他,睜著悲憤的雙眼看鴻哀遍野,西風殘照,他寧折不彎,最終選擇葬身江底,才結束那種慘象,心懷遠志卻無能為力的折磨。
所以,當他以死言志,他所悲憤的景象仍在上演。
他的一生,一直沿著“忠君愛國”向前延伸。當被流放,他所牽念的是祖國的興亡,人民的疾苦,哪怕是在投江的瞬間,他的信念,始終對楚國不離不棄,他的忠貞給他帶來的不是嘉獎與榮譽,反而是一生的悲愴,在他的心中,品行高潔是鮮花香草,而他,在我心中是香草,萬世景仰,他的《離騷》此起彼伏,一唱三嘆,可是思想終歸是思想,黃昏已至,深夜不遠了,他感嘆,一步一步地走著,看著迫近的黑夜,世間的荒蕪,他投身汨羅江,最后交靈魂變成傲立的梅花。
理想、信念、生命與詩歌,象巨石激起千層浪花,可他卻不知是否會有人會因此覺醒,無論結果如何,他已經被這個他曾經生活過的大地上的人們永遠地銘記,歷史的水聲幽幽地朗讀著他的詩,我的眼前浮現(xiàn)的是他看夕陽在天邊沉落的景象,畫卷中的他,永遠那么飄遠,那么凜然,仿佛只有我能讀出他的悲傷!
無論時光流逝多少年,他也一直占據(jù)著我心中一塊叫做“尊敬”的領域,在這,他的品行,他的精神讓我的血液有了更為強勁的力量,又在我年輕蓬勃的身體中流淌不息,直至永遠。
不知用什么語言才有資格來表達我對他的尊敬,只有在心里,默默地懷念他,他是我最喜愛的歷史人物—屈原。
萬頃重湖悲去國,一江千古屬斯人。
古人不遠,歷史銅鏡中最閃爍的亮點是屈原……
我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10
“天下將亂,非其人不能安之,其在君乎!”可還熟悉,這喬玄對曹操的感嘆?而年紀輕輕的曹操,早已在這之前,便有了救國救民的準備,便有了常人不能思及的抱負!
但是,曹操的光環(huán)終究被歷史覆蓋,留下的,不過是一個梟雄之名,謾罵之聲鋪天蓋地,仿若他,就是一個只能令世人唾棄的罪人。
我無法改變世人的觀點,但今時今日,不談“挾天子以令諸侯”,不談“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只說說曹操曹孟德這個人,卸下戰(zhàn)甲的一面。
沒有人會否認曹操在文學方面的.成就,拋去他政治家一點不談,曹操的文筆不僅宏觀大氣,并且打破了兩漢辭賦獨盛和文人詩沉積的局面,體現(xiàn)了當時時代的動蕩不安,勇于進取,勇于突破創(chuàng)新,使得自己的詩歌在當時文學領域獨樹一幟魯迅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也中稱曹操為“改造文章的宗師”。
當然,在曹操的筆下我們也可以看到他的壯志凌云?!袄象K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彼员纫黄ヒ讶凰ダ系鸟R,雖上了年紀,但胸腔中仍有著馳騁千里的豪情!這深刻體現(xiàn)了曹操老當益壯、不甘停歇腳步的進取精神面貌;而樸實無華的詩句與慷慨的用詞更體現(xiàn)出他熱愛生活、自強不息的樂觀精神!
曹操不僅自己、各方面的才能極高,更是愛才惜才到不顧一切!曹操愛才是出了名的,他三次頒布求才命令,把虛偽的儒家道德看得一錢不值。曹操的詩中也道:“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斠钥?,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弊掷镄虚g中寫滿了因不得賢才的無奈與苦楚,令天下“千里馬”深知他的求賢若渴,紛紛投奔到此“伯樂”帳下。單憑這一點,我便極其欣賞他,愛才的人一定是一個心胸寬宏的人,能容下他人之見,能聽服他人之言,以曹操的驕傲,能做到此點,令我不得不欽佩,令我不得不欣賞。
曹操還有許多的地方深深吸引著我,堅忍不拔的意志力,睿智精明的頭腦,令人不能忽視的逼人氣魄以及那耀眼的人格魅力,都令我感嘆曹操這個人的卓爾不凡!無論人們對他的評價是好是壞,是中肯是偏激,都不會妨礙我去欣賞他優(yōu)秀的一面,盡管他已經消逝在歷史的塵埃中,不過那流星般劃過天際的光芒,依然是那么的耀眼,那么的令人神往……
我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11
在歷史中有名的英雄偉人太多太多,猶如那大漠中的顆顆沙粒,怎么數(shù)也數(shù)不過來。這些英雄偉人中有為人當時朝廷做出重大貢獻的,也有為我們這些后人留不朽之作的偉大詩人,但是不能讓我們忘記的就是默默無聞、精忠報國的愛國忠臣,這些歷史偉人我無不尊重。但最讓我記憶猶新的就是----文天祥。
時光匆匆過,在歷史的長河中有太多太多的為人被我們忘卻,但是忘卻并不代表消失,他們的英雄事跡是不可磨滅的。如果說一些聲名顯赫的人會被忘卻,那么我想那些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人不就更會遺忘在我們的內心深處了嗎?文天祥不就是如此嗎?我最早認識文天祥還是在小學二年級的事,當時爸爸為了讓我了解中國的歷史便給我買了一本《史記》,當我讀到宋末元初時,我被文天祥以身殉國的愛國情節(jié)所深深打動。文天祥是南宋人,南宋后期文天祥抗元,但由于種種原因文天祥沒有戰(zhàn)勝元軍,文天祥被俘。后來很多元朝大臣折磨他,但文天祥依然不肯投降。
最后忽必烈聽說了文天祥視死如歸的愛國精神十分感動,他親自到牢中看望文天祥說:”現(xiàn)在你如能用宋朝那樣對我,立即任你為宰相。”文天祥雖被士兵用金棍擊傷筋骨,仍泰然處之,昂首挺立,答曰:“一死之外,無可為者。”次日,文天祥便被殺害了。在敵人的壓迫和威逼利誘下,是他,無視眼前的一切名利,一心只為報效祖國,寧死不屈。他的'一顆忠心照耀在中華五千年文化的大地上,熠熠生輝,讓人為之一嘆。我想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就是他這樣才能表現(xiàn)出以死明志的決心,和視死如歸,舍生取義的偉大壯舉。文天祥雖然軍事方面沒有太好的成績,但愛國精神十分可敬的,相比較而言文天祥作為一名詩人要更加出色的多。他曾給我們留下兩首千古名詩----《正氣歌》、《過零丁洋》。今天我們可以將李白、杜甫的詩倒背如流,但文天祥的這兩首和李杜的詩篇相比也毫不遜色。因為這首詩不僅寫得好,而且更體現(xiàn)出他愛國的精神。這從“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薄俺夹囊黄裴樿F,不指南方不肯休?!本湍軌蚯宄乜闯鰜?。雖然文天祥已經離開我們七百年了,但是這種精忠報國的精神仍然活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我們要學習文天祥的愛國精神,做一個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人。
我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11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