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小編整理的哲理小故事11篇,以供借鑒。
哲理小故事1
囚禁的章魚
一只章魚的體重能夠達70磅。但是,如此龐大的家伙,身體卻十分柔軟,柔軟到幾乎能夠將自我塞進任何想去的地方。
章魚沒有脊椎,這使它能夠穿過一個銀幣大小的洞。它們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將自我的身體塞進海螺殼里躲起來,等到魚蝦走近,就咬斷它們的頭部,注入毒液,使其麻痹而死,然后美餐一頓。對于海洋中的其他生物來說,它能夠被稱得上是最可怕的`動物之一。
但是,人類卻有辦法制服它。漁民掌握了章魚的天性,他們將小瓶子用繩子串在一齊沉入海底。章魚一看見小瓶子,都爭先恐后地往里鉆,不論瓶子有多么小、多么窄。
結果,這些在海洋里無往不勝的章魚,成了瓶子里的囚徒,變成了漁民的獵物,變成人類餐桌上的美餐。是什么囚禁了章魚?是瓶子嗎?不,瓶子放在海里,瓶子不會走路,更不會去主動捕捉。囚禁了章魚的是它們自我。它們向著最狹窄的路越走越遠,不管那是條多么黑暗的路,即使那條路是死胡同。
【哲理】工作生活中,咱們經常會遇到許多羈絆和束縛,對于它們,咱們毫無辦法。殊不知囚禁咱們的不是別人,而是自我,是咱們不健康的心態(tài)和偏激的態(tài)度。
哲理小故事2
“禿頭論證”
哲學上有“禿頭論證”的理論,它含有這樣的問題:少一根頭發(fā)能否造成一個禿頭——回答說不能。再少一根怎么樣——回答說還是不行。這個問題一直重復下去,到后來,回答卻是已成為禿頭了,而這在一開始是遭到否定的。
成為禿頭的.界限是頭發(fā)一萬根?一百根?十根?一根?一根也沒有?無法確認。但可以肯定的是,當頭發(fā)還剩下一百根,十根時,人們早已毫不遲疑地公認其為禿頭了。突變是在人們不知不覺的漸變中發(fā)生的,當你驚覺時,事物的性質早巳走到了反面。
我們的環(huán)境變化也是如此。森林正在減少,能在曠野見到零星的樹木卻再也見不到森林的情景即將發(fā)生;動物正在消亡,能在動物園中見到獅虎豹象卻再也見不到野獸的情景悄然來臨;空氣、水質正在惡化,臭氧層空洞正在擴大……
也許,在21世紀20、或50、或80年代,地球人驀然回首,才體味到生活已萬事全非。
哲理小故事3
借錘子
有一個人想掛一張畫。他有釘子,但沒有錘子。鄰居有錘子。于是他決定到鄰居那兒去借錘子。
就在這時候他起了疑心:要是鄰居不愿意把錘子借我,那怎樣辦?昨日他對我只是漫不經心地打招呼,也許他匆匆忙忙,也許這種匆忙是他裝出來的,其實他內心對我是十分不滿的。什么事不滿呢?我又沒有做對不起他的事,是他自我在多心罷了。要是有人向我借工具,我立刻就借給他。而他為什么會不借呢?怎樣能拒絕幫別人這么點兒忙呢?而他還自以為我依靠他,僅僅正因他有一個錘子!我受夠了。
于是他迅速跑過去,按響門鈴。鄰居開門了,還沒來得及說聲“早安”,這個人就沖著他喊道:“留著你的`錘子給自我用吧,你這個惡棍!”
【哲理】消極的思想造成錯誤的行為,用心的心態(tài)能夠避免一切不必要的麻煩和錯誤。
哲理小故事4
一個商人買忠告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在西班牙的某城有一個人,他以賣忠告為職業(yè)。
有一天,一個商人知道后。就專程到他那里去買忠告。那個人問商人,要什么價格的忠告,因為忠告是按價格的不同而定的。商人說:“就買一個一元錢的忠告吧?!蹦莻€人收起錢,說道:“朋友,如果有人宴請你,你又不知道有幾道菜,那么,第一道菜一上,你就吃個飽?!鄙倘擞X得這個忠告不怎么樣,于是又付了兩倍錢,說要一個值二元錢的忠告。那人就說了這么一個忠告:“當你生氣的時候,事情沒有考慮成熟,就不要蠻干;不了解事實的`真相,千萬不要動怒?!毕裆洗我粯?,商人覺得這個忠告也不值那么多錢。于是又要一個值一百元的忠告。那人對他說:“如果你要想坐下,一定得找一個誰也攆不走你的地方。”商人還是覺得這個忠告不理想,又要一個價值一百一十元的忠告。那做好人就對他說:“當人家沒有征求你的意見時,你千萬不要發(fā)表議論。”商人感到,這樣下去會弄得身無分文。于是決定不買任何忠告了。他把已買來的這些忠告一一銘刻在心頭,就走了。
有一次,商人讓懷孕的妻子留在家中,自己到外地經商去了。一連二十年都沒有回家鄉(xiāng)。妻子一直沒有得到丈夫的消息,以為他亡命他鄉(xiāng)了,感到萬分悲痛。她在兒子身上傾注了自己全部的愛。
終于有一天,已經發(fā)了財?shù)纳倘?,拍賣了他的全部商品,回家來了,他沒有對任何人吭一聲,就直接來到自己的家并閃身躲進一個難以被人察覺的地方,窺視著屋里的動靜。黃昏時候,兒子來了,媽媽親切地問道:“親愛的,告訴我,你從那兒來?”商人聽到自己的妻子這么親昵地對那個年輕人說話,不由心里產生了一種惡念,恨不得當場殺了他倆。但是突然想起那個用二元錢買的忠告,沒有動火。天黑了,屋里兩人在桌旁坐下用餐。商人看到這一情景,又想殺他們。但那個忠告又在耳邊響起,使他克制了自己。夜深了,母子倆準備入寢。商人惡念又起,幸虧那個好人的意見,使他沒有下手。熄燈之前,母親哭泣著對兒子說:“唉!兒呀。聽說,有一條船剛剛從你爸爸的地方來。明兒一早,你就去打聽一下,或許還能打聽到他的消息?!?/p>
聽到這番話,商人不由想起,他離家的時候,妻子已經懷孕了,原來那個年輕人,就是他的兒子。他高興得不知怎么是好,更覺得買的忠告實在有用,因為有了它,才沒有動火。僅僅兩元錢的忠告,就這樣可貴!
哲理小故事5
有個年輕人去微軟公司應聘,而該公司并沒有刊登過招聘廣告、見總經理疑惑不解,年輕人用不太嫻熟的英語解釋說自己是碰巧路過這里,就貿然進來了、總經理感覺很新鮮,破例讓他一試、面試的結果出人意料,年輕人表現(xiàn)糟糕、他對總經理的解釋是事先沒有準備,總經理以為他不過是找個托詞下臺階,就隨口應道:"等你準備好了再來試吧"。
一周后,年輕人再次走進微軟公司的大門,這次他依然沒有成功、但比起第一次,他的表現(xiàn)要好得多、而總經理給他的回答仍然同上次一樣:"等你準備好了再來試、"就這樣,這個青年先后5次踏進微軟公司的大門,最終被公司錄用,成為公司的重點培養(yǎng)對象。
故事啟示:也許,我們的人生旅途上沼澤遍布,荊棘叢生;也許我們追求的'風景總是山重水復,不見柳暗花明;也許,我們前行的步履總是沉重,蹣跚;也許,我們需要在黑暗中摸索很長時間,才能找尋到光明;也許,我們虔誠的信念會被世俗的塵霧纏繞,而不能自由翱翔;也許,我們高貴的靈魂暫時在現(xiàn)實中找不到寄放的凈土……那么,我們?yōu)槭裁床豢梢砸杂赂艺叩臍馄?,堅定而自信地對自己說一聲"再試一次!"什么東西比石頭還硬,或比水還軟?然而軟水卻穿透了硬石,堅持不懈而已。
哲理小故事6
漁夫一整天也沒有休息。在黎明的微光中,他已經在岸邊巖石中間,站在沒膝的海水中,把捕捉到的海鮮熟練地扔進大簍子。
夜色降臨,在離大海不遠的漁夫家里,一只牡蠣遇到了幾條魚。它們被扔在地上,喘著粗氣,臉色十分難看。
“哎,我真害怕,在這兒我們都得死,真沒有辦法呀!”牡蠣從來沒有這樣憂傷,它望著同伴們低聲地說。
這時,一只老鼠從這兒經過。這只老鼠對自己的健康十分得意。
牡蠣準備利用這從天而降的唯一機會。
“老鼠,請您聽著。您的心腸這么好,肯定能把我?guī)У胶_吶グ???/p>
老鼠看了牡蠣一眼。他可不是傻瓜,不能不想到,這個牡蠣又漂亮又肥大,一定有許多可口的、富有營養(yǎng)的`精肉。
“馬上就行動!”老鼠回答,他已經決定要吃掉牡蠣,“不過,為了把你帶到海邊,你得把殼張開一點。你的殼緊閉著,我怎么帶你走呀!”
“哦,聽你的!”牡蠣同意了。但是,他十分警惕地半張半開,因為,牡蠣也不是傻瓜。
老鼠立刻伸過嘴巴就咬。盡管他的行動迅速,但牡蠣事先預料到了這一步,一下子就夾住了老鼠的腦袋。
老鼠疼得吱吱叫。這叫聲傳到貓的耳朵里,貓立刻跑過來,捉住了老鼠。
我們在傷害別人之前,要想到別人也會同樣傷害我們。
哲理小故事7
明朝督察院長官王廷相,在一次接見新任御史張瀚時說:“我昨天乘轎遇雨,有個穿新鞋的轎夫,開始他小心地循著干凈的地方落腳,生怕弄臟了鞋。后來一不小心踩在泥里,從此再不顧惜,什么地方都踩下去。”王廷相接著說:“居身之道,亦如是耳。倘一失足,將無所不至矣!”張瀚極佩服此言,以后終生不忘,一直作為為官的信條。
可見,“慎始”,是一種定力,是一條“高壓線”?!吧鞒酢标P乎一個人的品德修養(yǎng),關乎一個人的政治前程,關乎一個人一生是不是大有作為。在這個故事中,這個轎夫是一個悲哀的角色,下雨天,一不小心“弄臟了鞋”之后,本應該像沒有弄臟鞋一樣,甚至應該更加小心,選高一點的地方走,選干凈一點的地方走,而不應該“一不小心”,就放松了對自己的嚴要求,就什么也不顧忌。此時,再臟的地方也敢走,再渾的水也敢蹚,有泥的地方也敢踩。
“君子慎初”,固然難得。而一不小心,“破韌”后,仍不自卑、不自棄、不放棄原來的信仰和堅守,自修“破初”帶來的“傷口”,不是更難得嗎?過去,有一句話,叫做“浪子回頭金不換”;而對于只是不加小心,只是一時不小心,或者只是一時疏忽大意的“破初”,更難得的是及時回頭,及時改正,及時修正,不是什么見不得人的.事情。誰也沒有資格,更沒有理由對他們說三道四;恰恰是這樣的人,更真實,更值得人們尊敬,更能起到示范作用。
很多時候的“破初”,就像窗戶紙被捅破了一道縫隙。此時,若是能夠及時修補上,甚至只需粘上一層紙,就是沒有恢復原樣,也并不影響使用效果,也并不影響美觀。但是,如果對這道縫隙視而不見,或者不理不睬,不聞不問,任其發(fā)展下去,很快就會導致“破窗效應”。此時,就不再是“一道縫隙”的小問題了??纯茨切┳屓梭@訝的“大老虎”,看看那些“小官巨貪”,不都是自“破初”之后,像那位轎夫一樣對自己不再加以節(jié)制造成的嗎?
“破初”是人生中的“第一次”。不管你事先意識到沒有,還是事后自己察覺到了,都會有一種忐忑不安,都會處于一種不知所措的徘徊之中;此時,如果能夠覺悟、覺醒或者像“曹鼎不可”那樣畏懼法律的尊嚴,而收手,而回歸正道,是一種最好的選擇,最明智的選擇。沒有了第一次的“僥幸”,也就沒有了以后的第二次、第三次,“破初自修”有什么不好?
在“慎初”引起人們高度重視和警覺的時候,我們也要理直氣壯地為“破初自修”的勇氣和做法點贊、叫好?!爸e就改”,自我修正總比“一不小心踩在泥里,從此再不顧惜,什么地方都踩下去”要好,要好得多。
哲理小故事8
一天,著名教育家夏尊去拜訪自己的好朋友弘一大師。恰巧,弘一大師正在吃午飯。看到飯桌上只有一小碟咸菜,夏尊很是難過,就問:“這是不是太咸了?”
弘一大師回答說:“咸有咸的`味道?!?/p>
吃完飯后,弘一大師倒了一杯白開水在喝。
夏尊又問他:“這是不是太淡了?”
弘一大師微微一笑,說:“淡有淡的味道啊?!?/p>
咸淡有咸淡的味道,冷暖有冷暖的溫度,貧富也有貧富的滋味。不管處境如何都能從中找到樂趣,這樣的心境,就是悟道者的心境。
哲理小故事9
我們夏天吃水果,一次會買很多回家。有的水果由于天氣熱很容易壞,我們大多數(shù)人會選擇先吃壞的再吃好的。結果等到我們把壞的吃完了,好的'也變壞了。在我看來,這不是一種節(jié)儉的行為,這是一種貪婪和奢望。
有時候,如果我們只抓住自己的東西不放,就很難接受別人的東西。特別是現(xiàn)代社會,人變得越來越貪,有些人什么都不愿放棄,結果到頭來什么也得不到。
放棄不是失敗,是智慧;放棄不是削減,是升華。
哲理小故事10
漁王的兒子
有個漁人有著一流的捕魚技術,被人們尊稱為‘漁王’。然而‘漁王’年老的時候非常苦惱,因為他的三個兒子的漁技都很平庸。
于是個經常向人訴說心中的.苦惱:“我真不明白,我捕魚的技術這么好,我的兒子們?yōu)槭裁催@么差?我從他們懂事起就傳授捕魚技術給他們,從最基本的東西教起,告訴他們怎樣織網最容易捕捉到魚,怎樣劃船最不會驚動魚,怎樣下網最容易請魚入甕。他們長大了,我又教他們怎樣識潮汐,辨魚汛。凡是我長年辛辛苦苦總結出來的經驗,我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他們,可他們的捕魚技術竟然趕不上技術比我差的漁民的兒子!”
一位路人聽了他的訴說后,問:“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們嗎?”
“是的,為了讓他們得到一流的捕魚技術,我教得很仔細很耐心?!?/p>
“他們一直跟隨著你嗎?”
“是的,為了讓他們少走彎路,我一直讓他們跟著我學。”
路人說:“這樣說來,你的錯誤就很明顯了。你只傳授給了他們技術,卻沒傳授給他們教訓,對于才能來說,沒有教訓與沒有經驗一樣,都不能使人成大器!”
哲理小故事11
春秋時期,楚昭王喪失了國土,逃亡在外,屠羊說也跟著他一起逃亡。后來,楚昭王返回楚國,要獎賞當時跟隨他一起逃亡的人,賞賜到屠羊說時,他說:“當年大王喪失了國土,我也失去了殺羊的工作,現(xiàn)在大王返國,我也可以繼續(xù)殺羊。那我的爵祿已經恢復了,又有什么可獎賞的呢?”
昭王聽說后,就傳令手下:“強制他接受!”屠羊說卻回復說:“大王失去楚國,不是我的過失,所以我不該接受懲罰;大王返回楚國,也不是我的功勞,所以我也不敢接受獎賞。”于是昭王對手下說:“那么,讓他來見我?!蓖姥蛘f又說:“楚國的法律規(guī)定,必定要有重賞大功的人才得覲見,現(xiàn)在我的才智不足以保護國家,勇敢也不足以消滅敵人。吳國軍隊入侵郢都,我畏懼危難而躲避敵人,并不是有意追隨大王?,F(xiàn)在大王要廢毀法約來召見我,這并不是我所希望傳聞于天下的事情?!?/p>
昭王對楚國將軍司馬子綦說:“屠羊說的地位雖然很卑賤,但他所說的義理卻很高深,你替我將他請來擔任三公的職位?!蓖姥蛘f知道后說:“三公的`職位,我知道比殺羊的鋪子高貴;萬鐘的俸祿,我知道比屠羊的報酬豐厚;但是,我怎么可以貪圖爵位俸祿,而使我的國君得到濫賜的惡名呢!我不敢接受,希望回到我殺羊的鋪子里去?!蓖姥蛘f終究還是拒不接受封賞。
哲理小故事11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