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分享的論語的讀后感5篇(《論語》讀后感),以供參考。
論語的讀后感1
從小就背的朗朗上口的“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粨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碑敃r只是背誦,現(xiàn)在再來看,這一小段話蘊含著許多道理。虛心學習別人的優(yōu)點,對于他們的缺點,如果自己有,就注意改正,如果沒有,就要加以防備。指導我們處事待人,修身養(yǎng)性增長知識。
上學時,每天都會接受新的知識。不會復習的我每次都在考試中失利。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薄皩W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告訴我們溫習學過的知識進而又能從中獲得新的理解和體會。除了學會溫習之前的知識,還要知道怎么學。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爆F(xiàn)在學習知識,都是自滿的,自認為良好,事實上,并沒有學到許多知識。學知識要做到虛心求教,在學習上精益求精,不斷完善,全方位汲取營養(yǎng)。
生活中,在不同地方當不同的角色,就要做一些應當做的事。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痹诟改该媲熬托⒕锤改?;出門在外要順從師長,言行要謹慎,要誠實可信,寡言少語,要廣泛地去愛眾人,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后,還余力的話,就再去學習文獻知識。先知道孝敬父母,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觀念和行為。這段話,我們可以看出孔子是把道德教育放在第一位,文化學習在第二位。
講到孝,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笨鬃诱f:“他父親在世時,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后,要考察他的行為;若是他對他父親的合理部分長期不加改變,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盡孝了?!备改付枷M优茸约簭?,具有良好的品德,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發(fā)點。如果能夠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誨行事做人,對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論語的讀后感2
《論語》這本書我已經(jīng)心儀很久了,還是媽媽特意從書店買來的呢,我一口氣就讀完了它。
這本書中字字珠璣,其中我認為最精辟的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兩句話?/p>
第一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時常溫習學過的知識,這難道不快樂嗎?有朋友從遠方來做客,這難道不開心嗎?別人不知道我有學問,而我不介意因為學習是為了自己,這難道不是一個君子嗎?告訴了我們:常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做任何事就可以得心應手。如果別人對你有誤會時,不要生氣或難過,只要你做的是對的,別人終究會明白的。
第二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三個人一起行走,除了我之外的兩個人,一定都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我選擇他們的優(yōu)點來學習,如果是缺點的話,就把它當成一面鏡子,看看自己有沒有一樣的缺點,如果有就要立刻改過來。告訴了我們:朋友或同學當中,每個人都有優(yōu)缺點,重要的是,我們能不能學習別人的長處和改正自己的缺點。這兩句話寫得真好,我們大家也要好好讀讀哦!
《論語》,孔子智慧之精華,他告訴了我們怎樣做人,怎樣處事。做人,就應該要不能只修飾外貌,更重要的是內(nèi)心的修養(yǎng);做人,就應該要對所有的人都要以愛心對待,也要多親近有仁德的人;做人,就應該要假若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任何缺點和過失,必須得勇于改過,不能故意不改,并裝作沒發(fā)現(xiàn);做人,就應該要本著正大光明的態(tài)度來做事,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論語的讀后感3
俗話說:讀一本好書,就等于和一個高尚的人交談。這次的作文課上,我們賞讀了《論語》這本書,我從中獲得許多感悟。
以前,我總是認為古人的經(jīng)典文章很深奧,讀不懂。而讀這本書時,我就像坐在偉大的教育家孔子身旁,和他面對面交談,不斷地汲取知識的營養(yǎng)。
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意思就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跟朋友往來是不是誠實呢?老師傳授的學業(yè)是不是復習了呢?
是啊,“反省”是一件多么重要而且必要的事呀!只有不斷地通過反省,我們才會及時發(fā)現(xiàn)錯誤,并且加以改正。正如上個星期日,表姐到我家玩,我不小心打碎她心愛的水晶星星瓶,卻撒謊說是小貓弄翻的。現(xiàn)在想來,我感覺自己是個多么不誠實的人!交而不信是多么要不得!后來,我把這件事告訴了表姐,并向她道個歉。以后的學習生活中,我一定會不斷地反省自己,端正自己的言行。
子日:“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句話告訴我們,應該不斷向有長處的人學習,拜他們?yōu)閹?。當然,看到有缺點的人,也要想想自己身上有沒有這樣的缺點,如果有就需及時改正。比如我們班的陳雨萌同學有很多長處,如唱歌,舞蹈,鋼琴,書法等,我應該多多向她學習,讓自己的品性更高;而我們班的梅子珊同學有害羞的缺點,我恰好也有這個缺點,所以我要改正,讓自己變得膽大、自信,做一個勇敢自信的孩子。
《論語》這本書,一直放在我的床頭,里面的經(jīng)典句段,給我?guī)砹苏胬頍o數(shù),時時讀來,獲益匪淺!
論語的讀后感4
在教學上,孔子還提倡師生之間相互切磋,共同討論,互相啟發(fā),以收到教學相長的良好效果。一部《論語》,實際上就是記載他們師生間互相問對、討論的情況。如子路、顏回,子貢和子夏就是這樣做的。
性率直而魯莽的子路,出于對孔子的愛護,常常向孔子提出批評性的意見,孔子也很關心、愛護子路,對他的批評也能接受,當有的學生對子路不太尊重時,孔子對他們說:子路的學問是不錯的,只是還不夠精深罷了。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學生,但由于顏回從未對孔子提出過疑問和批評,孔子曾不滿意地說過:顏回不是對我有所幫助的人,他對我的話沒有不喜歡的。子貢是孔子言語科的高材生,他經(jīng)常向孔子請教《詩》。
有一次,子貢引《詩經(jīng)·衛(wèi)風·淇奧》篇上的話說:“《詩》云: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 (《論語·學而》)意思是,《詩經(jīng)》上說:要像對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樣,切磋它,琢磨它,精益求精??鬃勇犃烁吲d地說:賜呀,現(xiàn)在可以同你討論《詩經(jīng)》了。子夏是孔門晚輩中的高足,長于文學。
有一次,子夏引《詩經(jīng)·衛(wèi)風》上的詩句,向孔子請教:“‘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沃^也?”(《論語·八佾》意思是,《詩經(jīng)》上說:有酒渦的臉笑得真美呀,黑白分明的眼睛流轉(zhuǎn)得真叫人喜愛呀,潔白的底子上畫著花卉呀。這幾句詩是什么意思呢?孔子回答說: 先有白色底子,然后畫花。子夏接著進一步闡明說:那么,是不是禮樂的產(chǎn)生在仁義之后呢?孔子高興地說:卜商呀,你真是能啟發(fā)我的人。
現(xiàn)在可以同你進一步討論《詩》了。孔子敢于承認比他小44歲的子夏在學問上對自己有啟發(fā),說明孔子能向被教育者學習的勇氣,其精神可敬佩!
論語的讀后感5
我想,像佛教一樣,每一部經(jīng)典,每一種思想,它之所以能流傳千古,不是因為他有多么高深,一定是它抓住了人性的某種弱點,從長遠來看,人是很沒有記性的一種動物。論語講的主要是兩部分,做人和治學,但是做人和治學不同于科學知識的積累,知識可以通過媒介傳承積淀,但是對于人,每個人生下來都是一張白紙,即使是有關于做人的知識,他也要自己親身的實踐與體悟才能真正有所收獲與進步。而從另外一個方面,人對于自己的認識與控制往往并不像科學知識那么客觀和理性,或者說,要想干點實事兒并能有所成就就不能由著自己的性子來。什么是自己的性子,就是人性的一些弱點,自私,貪婪,欲望,懶惰??鬃痈嬖V我們的,就是要克服弱點,終有所成。因為人性的弱點是永恒的,所以論語二十篇,雖經(jīng)千年歲月,卻仍歷久彌新。要克服這些本性,走向克己復禮,走向仁義禮智則必須要付出一些努力,所謂“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就很好的說明了這個道理。
無論現(xiàn)今的人如何推崇或批評孔子,或是他的思想被政客們?nèi)绾蔚陌侔沲遘k,不可否認的是,以《論語》為代表的孔子思想已經(jīng)作為烙印深深地刻在了中國人的心靈中,體現(xiàn)在人們的舉止行為中。但在現(xiàn)實社會中,隨著社會的轉(zhuǎn)型和思維的改變,在數(shù)千年不斷拉大的歷史差距下,孔子的思想被淡化似乎是必然趨勢。
論語給我的啟示太多太多,關于交友,關于養(yǎng)身…… 論語中的人文精神,是我們永恒的追求。希望大家多關注國學。對一些著作多一些見解,讓我們共同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
論語的讀后感5篇(《論語》讀后感)相關文章:
★ 《論語》讀后感_《論語》讀書心得優(yōu)秀范文最新3篇(讀《論語》閱讀感悟)
★ 《論語》讀后感小學優(yōu)秀作文四年級大全5篇 論語讀后感小學生作文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