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收集的假如給我3天光明讀后感3篇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讀后感左右優(yōu)秀,供大家參考。
假如給我3天光明讀后感1
最近我讀了一本名叫《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書,內容講的是關于海倫一生的故事。讀了這本書之后,我的心被海倫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
馬克.吐溫說過這樣一句話:“十九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倫,一個就是海倫.凱勒?!痹跁校愓f:“知識給人以愛,給人以光明,給人以智慧,應該說知識就是幸福,因為有了知識,就是摸到了有史以來人類活動的脈搏,否則就不懂人類生命的音樂!”。的確,知識的力量是無窮的!正是知識使海倫創(chuàng)造了這些人間奇跡??!
海倫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運的。在她出生才19個月的時候,她就不幸失去了視覺和聽覺,與這個世界失去了溝通和聯(lián)系。因此,這個小生命從出生以來古怪、粗暴,直至她的莎莉文老師走進了她的生活,教會她認字,才使她張開了心靈的眼睛,與人溝通。由于接觸到了知識,海倫這才意識到只有知識才能鋪就一條光明之路。于是她開始迫不及待地認字、閱讀文學和哲學名著,吸取著那些偉人和智者的思想精髓。像一塊海綿不斷地從生命本身汲取知識。她在常人難以想象的枯燥中竟學會了德語、拉丁語、法語等多國語言!
海倫把學習比做攀登奇山險峰,跌倒了再爬起來,一步一步向上爬。她一直堅持著,直到璀璨的云端、藍天的深處、希望的頂峰!這些知識,點亮了海倫心中的燈,照亮了她的內心世界,也架起了海倫和這個世界溝通的橋梁!我相信她一定是用心來感受世界和享受生命的。她比我們這些正常人活得更幸福、充實、有意義!
假如,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像海倫.凱勒一樣,在有生之年把對知識的渴求,看作是對人生的追求,且每天都抱著這種追求,懷著友善、朝氣、渴望去生活。那么我們的人生將會增添多少歡樂、多少幸福啊!
海倫的一生,給我們留下了一曲永遠都難以忘懷的生命之歌!讓我們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去充實生命、去享受生活吧!
假如給我3天光明讀后感2
我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的眼為她的不幸流淚,我的心在為她遇到困難時不屈不撓流血,她一歲半就雙耳失聰,雙目失明,可她卻憑著自己堅強的毅力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并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美國哈佛大學。后把一生“捐獻”給世人,留下財富。
海倫出生于1880年6月27日亞拉巴馬州北部一個叫塔斯喀姆比亞的城鎮(zhèn)。她曾經(jīng)是一位健康、活潑的小女孩,可是,好景不長,猩紅熱奪去了她的視力和聽力,這已經(jīng)讓她傷心了,但是,厄運并沒有停止,她又喪失了語言表達能力。從那以后,海倫就生活在盲、聾、啞這三個世界中,再加上她脾氣暴躁,幾乎沒有人愿意和她相處。
媽媽同爸爸商量幫海倫找一位家庭教師。1887年3月海倫的老師來了,她叫安妮·莎利文。經(jīng)過安妮·莎利文的教導,海倫重拾回自信心,并且學會了“讀書”“說話”和“聽”別人講話。1899年6月,她又憑著頑強的精神考上了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并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臘五種文字,她是著名的作家和教育家。讀了這本書后,我深有感觸。
她少了常人不可缺少的,但她并不懈氣,去克服困難,我以前是個最怕困難的人,在練畫畫時,學一下就不學了,閑手酸,學這個就留給對這個有興趣的人吧!但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后,我改變了態(tài)度,心想:海倫是個聾,盲,啞人,就是這樣一個人她都能克服所有困難,而我一個四肢“發(fā)達”、不缺不殘的人對這點困難有算得了什么,對于我的困難來說占她的萬分之一都不到,我感到無地自容,十分羞愧。
海倫,這個偉大的名字深深地扎在我的腦海里,銘記在我的心中,從她身上我學到了不屈不撓的戰(zhàn)勝命運的精神。熱愛生命就要有忘我付出的品格,她是位值得懷念,激勵我們向前的人,一個偉大,有道德,高尚品格,有理想的人。在我的人生道路上,要以海倫的精神,品格去對待學習和生活。
假如給我3天光明讀后感3
從小到大,我們從書中認識了很多杰出的作家,有幽默風趣的馬克·吐溫;有文筆過人的托爾斯泰;還有獨具色彩的儒勒·凡爾納……但我今天從書中相遇的作家卻是最與眾不同的一個。海倫·凱勒是一位殘障的作家與教育家,她被認為是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女性之一。她在一歲的時候,一場大病奪走了她的視力和聽力。后來在老師、家人和朋友的幫助下考入了哈佛大學,開始了寫作的路程。
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自傳體的書中,面對失去光明與聽力的現(xiàn)實,海倫勇敢地接受了挑戰(zhàn),她用勇氣與自己的觸覺,在大千世界里成長學習,用行動扭轉了命運的軌道。她還當選了美國二十世紀十大英雄形象,獲得了“總統(tǒng)自由獎章”。也許這些成就對一個殘疾人來說已經(jīng)是個奇跡了,但是海倫身殘志堅的精神與品質才是一個真正的奇跡。
海倫希望自己有三天的光明。第一天,她要看人,看人生中最重要的老師莎莉文太太,是老師讓她有了了解世界的能力。海倫愛她的老師、親人與朋友,她要看到他們的臉龐。第二天,她要看到大自然的神奇與壯麗,還要看世界的歷史與文化,這些會讓海倫不再感到黑暗。第三天,海倫有許多東西要看,她已無法規(guī)劃目標了,她想看到的,是周圍的一切。三天的光明對我們正常人來說是多么微不足道,但海倫卻對這些十分滿足。是啊,對于一個盲人來說這是多么重要,但作為一個正常人,我們卻這么不珍惜,對于周圍的一切都習以為常。
我曾問過自己:當一個人面對一個超乎想象的困境,能堅持下去,從黑暗中找到光明嗎?顯然沒有多少這樣的人,但是海倫·凱勒卻做到了,當看到這本書時,我們不應該只感到驚奇與崇敬,更應該學會她的奮斗精神,學會如何去戰(zhàn)勝挑戰(zhàn)與風雨,學會如何戰(zhàn)勝自我。同時我們也應該去關愛身邊的殘障人士和困難群體。因為世界給了我們勇氣、信心、理解、尊重與愛。所以我們在傳承它們的同時,也要讓身邊的生命和世界更美好、更光明。假如給一個黑暗中的人三天光明,會怎樣?我們無從考證,但通過這次感悟,我們更應體會并銘記生命的品質與分量。
假如給我3天光明讀后感3篇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讀后感左右優(yōu)秀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