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收集的《圍爐夜話》讀后感6篇 圍爐夜話讀書感受,供大家參考。
《圍爐夜話》讀后感1
昨天用了一個下午的時間粗讀了一遍《圍爐夜話》,讀后感覺每句話都有道理,但是都不讓人印象深刻,就像天上的星星,看著都美,可是真想企及,卻是無處著手??偨Y(jié)起來基本就是:勤學好勞、親賢遠佞、教育子弟、謹言慎行、勤儉節(jié)約等幾個方面的問題,都非常符合儒家正統(tǒng)思想。其中也有一些比較新的思想,但也只是蜻蜓點水,大概是偶然得之,沒有深思吧。總之,沒有振聾發(fā)聵的感覺,也許將來成家立業(yè)有了孩子回過頭來再看看可能受益匪淺。
全文比較通俗易懂,幾乎全篇都有對仗的意思,頗有打油詩的味道,很多我們熟悉的道理用這種方式說來也別有風味。不過對于我這種通讀的,可能記住的就不會很多了。摘抄幾條印象深的:
與朋友交游,須將他好處留心學來,方能受益;
對圣人言語,必要我平時照樣行去,才算讀書。
我以為,交朋友是一種感覺,對胃口就好,但是如果順便能夠留心到朋友的優(yōu)點,向他學習,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但是做起來難度還是不小的,比如怎么發(fā)現(xiàn),怎么判斷,怎么學習。后半句當然強調(diào)的是身體力行,還是那句話,想到容易做到難。
穩(wěn)當話,卻是平常話,所以聽穩(wěn)當話者不多;
本分人,即是快活人,無奈做本分人者甚少。
我以為,穩(wěn)當話,應該說的是不夸??冢浑S便承諾,而不是聊閑話,嘮家常的意思。當今社會吹牛是一種風氣,開開玩笑可以,但是時時都這樣,未免會失于虛浮。另外,忠言逆耳,這忠言肯定不是穩(wěn)當話,但是有些時候還是要說的,這個必須有。下半句對自己比較有警示作用,一定要本分,不要好高騖遠。
《圍爐夜話》讀后感2
寒冬里燃起紅紅的碳爐,三五知己把酒圍爐,一小小火爐,就使冬日里顯得充滿溫暖,就連人們也被暖的溫柔醇厚了。
人世間,很多平實、淡然的道理,往往蘊藏無盡的睿智。《圍爐夜話》正是一本這樣的書。
某一著作,歷幾世而不衰,定有其獨到的魅力。中國人歷來注重修身養(yǎng)性,所以,王永彬的《圍爐夜話》、陳眉公的《小窗幽記》、洪應明的《菜根譚》并稱“中國人修身養(yǎng)性”的三本必讀書。
《圍 爐夜話》雖沒有《菜根譚》為后人所熟知,但觀其內(nèi)容,也可稱之為句句雋永,字字珠璣了。掩卷后細細品味,無論是修身養(yǎng)性的途徑、做事待人的準則,或是求知 濟世的謀略,都給人以深刻啟迪,沒有因歲月的推移而銷磨其邃智的光彩。以下就是我信手拈來的幾則及自己的觀感,與大家共饗。
一、教育
教子弟于幼時,便當有正大光明氣象;檢身心于平日,不可無憂勤惕厲工夫。
一 個人的成功或失敗,往往決定于他的人格。而人格的形成,又往往決定于童年的教養(yǎng)。因此,教養(yǎng)孩子必須自幼時,便培養(yǎng)他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和光明磊落的人格,以 及一種正直寬大的胸懷;那么長大以后,無論在何種境況,也總能保持一種雍容大度的氣質(zhì)和良好的心態(tài)去面對一些不如意的事情。正如現(xiàn)代人常常掛在嘴邊的話: 不奢求孩子出人頭地,只求子女有個健康的心態(tài),平安、快樂的生活。
教子嚴成德。
現(xiàn) 在的父母對子女的教育偏于寬容,有的甚至可說是放縱。姑不論對是非大事的態(tài)度,就是日常的一些細微小事,也是不視其惡,聽之任之。并美其名曰:給孩子一個 寬松的成長環(huán)境。古人曰: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防微杜漸歷來為教育所首倡。要知教育子女首要的是讓他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包括道德習慣、行為習 慣、學習習慣等等)。在孩童成長時期,他們還不能分辨善惡是非,如果太過寬容,會導致他在善惡的分辨上不夠清楚。原諒孩子的小過錯而不求全責備,那么他會 認為無所謂,下次又犯同樣的錯誤,最后將成為敗壞德行的主因。
為 人在平日的生活中,要養(yǎng)成隨時自我反省的修養(yǎng),所謂“為人謀而不忠乎?與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總可以由身心兩方面來反省:所作所為,是否有怠惰而不 夠勤奮的地方呢?如果有這種現(xiàn)象,而還不覺得憂心,若不是對不起別人,就是對不起自己的生命了。所思所想,是否缺乏自我砥礪的警惕呢?如果有這樣的情形, 那么便失去了向上的生命力,沒有進步便是退步。怎可不隨時自我警惕呢?
前說未成年教育,后言成人修養(yǎng),皆由內(nèi)在要求起,十分重要。
二、讀書
習讀書之業(yè),便當之讀書之樂。
我 國科舉時代,讀書人“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這是把讀書當作求取功名的進階,但能一舉成名的畢竟不多,一輩子“懷才不遇”的比比皆是。其實做 任何事,如果將它視為達到目的的手段,做起來多半很辛苦,因為會為了目的而逼迫自己,甚至為達目的而不擇手段了?,F(xiàn)在許多為升學而讀書的莘莘學子就是如 此。讀書對他們來說,不是樂趣,而是壓力、痛苦。有人一擠進大學的窄門,教科書也就稱斤論兩地賣了。當然,這還關(guān)系著整個教育制度的大問題,我們姑且不 論??傊勺x書得到快樂,不妨將讀書當作一件適性的事,才是讀書的真正樂趣。就算讀一輩子書,還是以讀書為樂,因為那是一種享受。
讀書須切己用功。
為學無間斷,如流水行云,日進而不已也。
讀書是自己的事,讀得好,學問是自己的;讀得不好,別人也無法幫你。“學問為濟世之本”,沒有充足的知識儲備,即使有再好的機會,也沒有能力把握。所以,一定要切實地要求自己讀好書,才能談自我實現(xiàn)與服務(wù)社會。
知識不是一朝一夕即可獲得,要像流水不息,行云不止,活到老學到老,永無止境。而不該像驟雨傾盆,或陽春之雪,三日而消。想要學有專長,就更需恒心與毅力了。
川學海而至海,故謀道者不可有止心。
“川 學海而至?!?,這是一比喻,如果把讀書人的求學心當作河川,而把知識當作海洋,那么,由一條河的發(fā)源一直匯流到海,其中必然要經(jīng)過許多崇山峻嶺。然而河川 始終奔流不息,正如求知也應不畏艱辛,自強不息,知識道德才能更淵博深廣。而且,“泰山不辭小丘,故能成其高;河海不棄小流,故能成其大。”讀書也不要放 棄任何獲得新知的機會才是。
結(jié)語
“蕓蕓眾生,皆為利來;熙熙攘攘,皆 為利往”。多少日出日落,人們汲汲奔走于生活的勞頓中,忘記了太陽的亮麗姿態(tài),察覺不到花草的青翠嬌艷,只任年華如流水般消逝,等到驀然回首時,卻已是兩 鬢如霜了。我們何不放寬心情,看淡名利,教子樂融融,讀書亦逸情,把自己投入到江山清風,山間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的良辰美景中,去享受那彈 劍高歌、放舟滄海、品茗論酒、誦詩讀史、觀棋圍坐的悠閑生活呢?
《圍爐夜話》讀后感3
《圍爐夜話》,這樣的書名聽起來就很有情景感。在眼前仿佛立刻出現(xiàn)了一個畫面:寒冬雪夜,窗外飛雪似撒鹽,窗內(nèi)珠簾半掩,三五文人墨客圍坐火爐邊,燙著黃酒抑或烹著香茶,講述著一個清明世界,一個文人對這人事修為的審美情懷。
溫書、夜話,在雋語流淌的瞬間將一字一句清晰記錄匯集成冊,仿佛是劉禹錫所說的“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大學問里有小情趣,簡單道理里有大人生,隨手拈得的故事中是大格局。然而事實上,這本書虛擬了一個文人圍爐夜談的場景,想象著和三五好友談?wù)撝奚?、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與日常生活點滴的聯(lián)系。作者的筆調(diào)宛若鄰家書生錦心繡口長吁短嘆,又娓娓道來,讓人讀起來也親切自然。
如果不是《圍爐夜話》這本著述,也許作者王永彬的德行事跡就真的無從考證無人得知,他會如諸多蕓蕓眾生一樣被時代被歷史進程碾壓過去,無人記憶無人了解。據(jù)王永彬的后人記載,其一生經(jīng)歷了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五個帝王,經(jīng)歷清朝由盛轉(zhuǎn)衰的過程。王永彬或許看不到歷史趨勢的真正走向,或許不能明辨真正的潮流是非,但他的內(nèi)在始終懷以溫良恭儉讓的美德。誠如他書中所言:“穩(wěn)當話,卻是平常話,所以聽穩(wěn)當話者不多;本分人,即是快活人,無奈做本分人者甚少?!?/p>
這是一個不愛追求功名利祿的讀書人,他沒有太多欲望,從不喜奢華,早年隨家人不斷遷徙,最終在湖北荊州府枝江縣城西十五里石門坎落戶。在一個以科舉為讀書人第一營生的封建社會里,不追求功名不愛參加科舉取士的人該被視為不識時務(wù)的怪人吧。但王永彬就是這樣一個“怪人”,不僅自己不喜歡,還在教學時不令自己的學生以科舉應試為第一目的。究其原因,并不是王永彬有像《儒林外史》中那般沉痛的科舉經(jīng)歷,也不是看破紅塵,視追求功名為黃粱一夢的避世思想。他對科舉的拒絕,用現(xiàn)代流行的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任性!他為何如此任性?在《圍爐夜話》中我們興許能夠找到答案。
書中雖以虛擬夜談的形式記錄,但字里行間均可滲透出一個“教書匠”為人師表的理想。例如全書開篇就點明:“教子弟于幼時,便當有正大光明氣象;檢身心于平日,不可無憂勤惕厲工夫?!比囊馑际牵航虒磔呉獜挠啄陼r開始,便培養(yǎng)他們凡事應有正直、寬大、無所隱藏的氣概;在日常生活中要時時反省自己的行為思想,不能沒有自我督促和自我砥礪的修養(yǎng)。育人先育己,正直仁愛并非天生,可以明了作者并非贊同人性本惡或人性本善的天性論,而是更重視后天的培養(yǎng)教化,環(huán)境的`熏陶以及自身的反省。
王永彬的后人有過這樣的記載,在王永彬候選教諭教育子弟的過程中,先令學生修身,次教其治學,并能身先士卒,修養(yǎng)己身而后教。同時對于鄉(xiāng)人,見善必賞;見過必反復規(guī)勸,一定要使其徹底改正。了解了王永彬的生平,人們可以說他好為人師,喜歡指指點點,一個人怎么可能改變社會改變風氣走向呢?但王永彬并無所畏懼,無論受到別人怎樣的評價和看法,他都堅持本心,以糾時弊,不為功名利祿所誘,凜然正氣在一個有信仰的儒生身上,實現(xiàn)著君子理想的傳承。
這本書被評為與《菜根譚》《小窗幽記》并稱的處世三大奇書,在明清之際留存的重要經(jīng)典里絕對有它不可替代的地位。它將中國傳統(tǒng)美德的教育精華、讀書方法、為人處世的良正態(tài)度都用片言只語的談話方式記錄成冊,貢獻了獨到的觀點,以自身為實驗糾正著世風日下的衰敗狀況。在這本書的世界里,作者為人們展現(xiàn)的是一個更為寬廣和長遠的人生,一個基于精神境界和品格精進的人生。譬如書中所言:“縱容子孫偷安,其后必至耽酒色而敗門庭;專教子孫謀利,其后必至爭貲財而傷骨?!庇钆c享樂能滿足人一時的歡愉卻換不來內(nèi)心的平靜,功名的榮耀能彰顯一時的地位榮寵卻難以造福于世,利欲熏心反受其害。
我們常常看到文藝青年時時將“不忘初心”的字眼掛在嘴邊,發(fā)在朋友圈,卻未見幾個人真的如王永彬一樣,終其一生履行著這樣的格言。如今,鴻哲遠去,文化鄉(xiāng)愁的燈火已闌珊,古典的清韻已被日益現(xiàn)代化的都市文明所取代,高效和便捷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口號,產(chǎn)值、效率、競爭勾起更多的功利,我們再難以傳承的名義堅守或發(fā)展些什么,盡管有不少人還在提倡這些,但能成事者卻寥寥無幾,也就難以出現(xiàn)《圍爐夜話》這樣的經(jīng)典,它是用實踐和真識,實現(xiàn)歷史的鏈接與信仰的傳遞。
據(jù)記載,《圍爐夜話》于清咸豐甲寅二月,在“橋西館”的“一經(jīng)堂”完成。這堂名可見王永彬?qū)θf法歸一,化濁為清,守直敬古的精神家園的迷戀。世態(tài)在變,作者成書時正是中國近代史的初期,是中國最離亂動蕩歷史的開端,文人的憂患無以名狀,王永彬用他的方式警醒著時代,他的吶喊或許微弱,或許不能改變根本,但他看得長遠,在變換中尋找著持久的道理。隔著幾百年的光陰,我們還是能在該書的片語里感受到寧靜和純真。攻心之作大抵如是!
《圍爐夜話》讀后感4
最近讀了清代文人王永彬所著《圍爐夜話》。
《圍爐夜話》這本書的得名是王永彬圍著溫暖的爐火,對子女親屬進行儒學教育時,留下的生活筆記。他以“安身立業(yè)”為總話題,分別從道德,修身,讀書,安貧樂道,教子,忠孝和勤儉等十個方面,揭示“立德,立功,立言”皆以“立業(yè)”為本的深刻含義。
縱觀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一些人和事,王永彬先生在《圍爐夜話》中的一些詞句讓人讀后回味無窮,受益匪淺?!白x書無論資性高低,但能勤學好問,凡事思一個所以然,自有義理貫通之日”(摘自《圍爐夜話》)。
每個人的智商有高有低、學習基礎(chǔ)有好有差,但在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中,只要為師者盡職盡責,善于引導學生勤學好問,并予以悉心輔導,學生就能理解、掌握所學知識,并取得良好成績。作為教師,在目前實施新課程改革的活動中,也會遇到新知識、新問題,只要為師者能主動學習新的教育理念,自覺學習新課程理論知識,積極鉆研新課程教學方式方法,在學習和工作過程中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并虛心向他人請教,凡事求個所以然,我們就一定能掌握新知識,解決新課程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進而做好新課程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zhì)量。在社會經(jīng)濟極速發(fā)展、物質(zhì)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時代,任何人都希望自己住有最好的房子,出門有豪華的汽車,穿有名牌的衣服,吃有營養(yǎng)豐富的美味佳肴,工作有優(yōu)美舒適的環(huán)境,這些都是人的美好愿望,有此愿望也無可厚非,但這些都能如自己所愿嗎?
如果自己無視現(xiàn)實盲目要求非此不可,那只能徒增煩惱,若自己能正視現(xiàn)實,不好高鶩遠而有知足之心,隨遇而安,就一定能快快樂樂地工作和生活,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知足常樂”。然而在當今知識更新日新月異的時代,如果自己不正視形勢的發(fā)展變化,不主動、自覺地去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而滿足于已有知識、安于現(xiàn)狀,整天抱著“知足常樂”的觀念去對待學習,那么將落后于形勢,不適應于形勢發(fā)展變化的要求,最終為形勢發(fā)展所淘汰。這也許就是“知足之心,可用之以處境,不可用之以讀書”。
《圍爐夜話》讀后感5
"誤用聰明,何若一生守拙;濫交朋友,不如終日讀書。
不錯,聰明難得,但是,如果運用不當,也是一把雙刃劍,不但不能造一己之福,更遑論萬民之福,還有可能如楊修般引來殺身之禍。大多聰明人,聰明在于善偽裝,善藏聰明于糊涂中。只有少部分,知聰明而沾沾自喜,狂妄自大,狂放不羈,目空一切,不知聰明也在努力中通達,所謂的聰明成就了他好吃懶做,樂于被吹捧,直至被捧殺,真是聰明反被聰明誤。真聰明者,大智若愚,返樸歸真,默默苦干,堅韌謙虛,不投機取巧,不嘩眾取寵,平平凡凡,樸拙老實,反而更有一份可愛,更有一份悠閑。
古人云:獨學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也。朋友,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羊角哀和左伯桃的,桃園三結(jié)義的,梁山一百單八將的朋友情不在少數(shù),這種朋友,激勵你,幫助你,提攜你,照顧你,寬慰你,支持你,是摯友,是換命交情,是知音,是知己。但是,狐朋狗·友也是朋友的一種,他們靠你得利,捧殺你,馬屁拍的震山響,阿諛奉承之詞讓你飄飄然,巴結(jié)諂媚的功夫,溜須拍馬的能力,非常人能比,可是,大廈將傾,樹倒猢猻散,更有甚者,落井下石有之,背后插刀有之,落難之際難有難有任堂惠幫你!哄你不是福,那是為了騙你。義正言辭不是禍,那是讓你懸崖勒馬。知音知己沒有的時候,刎頸之交不在的時候,膠漆的陳重雷義難再生的時候,雞黍之交元伯巨卿成為歷史的時候,舍命的羊角哀和左伯桃作古的時候,管鮑之交為過眼云煙的往事,不如不交友,少去交往品格低劣,不能互勉的酒肉朋友,莫當別人的下酒菜,莫當別人的墊腳石,更莫當別人的玩物,關(guān)起門,怡情養(yǎng)性,不看圣賢看閑云野鶴也不錯。讀到心靈共鳴處,不次于結(jié)交一個摯友,讀到開心處,不次于結(jié)交一個知心好友。
"看書須放開眼睛,做人要立定腳跟。"
看書,非盡信書,盡信書,莫若不讀書。看書,放開心胸,捐棄成見,那么你看書就是快樂的,幸福的。留著成見和小雞肚腸的看書,那么你的心就不會容下別人的意見和見地。放開眼睛,就是放大你的世界,開闊你的眼界,去跟書交流,去跟歷史融合,去跟人物對照。書者用心而作,讀者用心思考,才能有益,才有有所得。開卷有益,起碼知道更多的為人處世的道理。這樣你才能知道如何做人,如何的站穩(wěn)腳跟,書中自有真大世界,真自我。才能讓你的心中根基牢固。這樣讀書學習,才可以明白自己的信念,才能不會人云亦云,才能不會同流合污,才能不會墮落和迷茫。
"君子存心,但憑忠信,而婦孺皆敬之如神,所以君子落得為君子;小人處世,盡設(shè)機關(guān),而鄉(xiāng)黨皆避之若鬼,所以小人盡做得小人。"
讀圣賢書,讀正史,知道君子,羨慕君子,學做君子,那么就知道君子做事,當盡心盡力,忠誠信實,人人都對你尊敬有加,君子就是君子。屑小之徒,作甚詭計多端,機關(guān)算盡,搞得鄰里百舍唯恐避之不盡,視其如鬼,一生被人唾棄,小人成了一生的小人。
《圍爐夜話》讀后感6
圍爐夜話》為清咸豐時人王永彬所寫,與明人洪應明寫的《菜根譚》,陳繼儒寫的《小窗幽記》并稱“處世三大奇書”?!谤Z毛大雪天,夜深人靜時。紅泥小爐、一壺好茶、半壇清酒,情酣時,意濃處。”《圍爐夜話》營造的應該就是這樣一種意境吧。而我卻在烈日炎炎的走進了這個大雪紛飛的世界,一感圍爐夜話的氛圍。
《圍爐夜話》這本書的得名是王永彬圍著溫暖的爐火,對子女親屬進行儒學教育時,留下的生活筆記.他以“安身立業(yè)”為總話題,分別從道德,修身,讀書,安貧樂道,教子,忠孝和勤儉等十個方面,揭示“立德,立功,立言”皆以“立業(yè)”為本的深刻含義.縱觀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一些人和事,王永彬先生在《圍爐夜話》中的一些詞句使我讀后回味無窮,受益匪淺。
“人品之不高,總為一利字看不破;學業(yè)之不進,總為一懶字丟不開”。在《圍爐夜話》中,這一句被譯為:人的人品提不上去,總是因為自己的利欲看不破;做學問的學問沒有進步,總是因為自己過不了懶這一關(guān)。在我看來,人必須要分清楚“利”與“義”的關(guān)系。在《治水必躬親》這篇課文中,使我印象深刻的不僅有海瑞的躬親治水,還有他的清正廉潔,正確對待“利”與“義”的態(tài)度。在古代,有許多治水的貪官,他們的利欲不僅破壞了自己的前途與名聲,還奪走了許多老百姓的生命。而海瑞卻“親給錢糧,不扣一厘”,正確對待利欲,最終做成了水利,還贏得了清正廉潔的好名聲,成為歷史上有名的清官。在學習上,懶惰沒有牙齒,但卻可以吞噬人的智慧,使人們的學業(yè)沒有長進。韓愈的《進學解》中有一句話:“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睆墓胖两瘢瑧卸瓒际鞘谷藗兓膹U學業(yè)的第一要素?!袄迸c“懶”是人生的兩道大關(guān),愿我們都能成為驍勇的戰(zhàn)士,破關(guān)而上,擁有幸福的一生。
“但責己,不責人,此遠怨之道也”。在《圍爐夜話》中,這一句被譯為:凡事從自身上找原因,就不會有抱怨了。這就是孟子說的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的確,在生活中我們常常遇到挫折,在這時,我們是否會第一時間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呢?答案,是否定的。我們總是過分埋怨外界因素的影響,卻從未充分認識自己的能力,正確認識自己的不足。平時時取得了較差的成績,總是埋怨題目出得難,教得不好,卻從來沒有想過是不是自己不夠努力,聽得不夠認真;與交往時產(chǎn)生了矛盾,總是認為不懂自己,不珍惜這段,卻從沒有想過自己在這段中付出了什么,有沒有說什么話傷了朋友的心……自知和自省,是我們每個人必修的功課。正如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惟有自省,才能使自己進步。
圍爐一好茶,夜話人靜時?!秶鸂t夜話》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是人生的感悟,更多的是一種人生追求。希望自己既能在車馬喧囂中正確對待“利”與“懶”,做到自知自省,追求自己向往的未來,又能在心中擁有紅泥小火爐,伴以好茶清酒,夜話一番風味人生。
《圍爐夜話》讀后感6篇 圍爐夜話讀書感受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