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語】本文是熱心會員“dongzhihan”分享的稻草人的讀后感,以供參閱。
稻草人在通常的意義上是指農(nóng)田中用來驅(qū)趕鳥類,以防其偷食作物的稻草人偶,因此得名“稻草人”。這是我在尚未閱讀這篇童話之前對這個術(shù)語的理解。然而,讀完全文后,我心中卻充滿了沉重與壓抑,稻草人的形象揮之不去,那位可憐的老婦人也始終縈繞在我的心頭,讓我久久無法擺脫悲傷。我最感觸深刻的情節(jié)是當(dāng)我看到老婦人的麥子被啃得一干二凈時,心中涌起一陣疼痛,怎么會這樣?那些麥子都是老婦人一顆一顆親手種下的,而那些害蟲卻毫不費力地肆意偷吃,毫無顧忌。我似乎能夠想象出老人那白發(fā)蒼蒼的模樣和她流下的淚水。如果說老婦人的遭遇是悲慘的,那么稻草人的遭遇更顯得可悲。他心中有苦卻無從言說,雖然他目睹了百姓的苦難,卻無法提供任何幫助。他拼盡全力揮動扇子,卻趕不走那些可惡的侵略者。他的努力沒有任何成效,他心中充滿了焦急、憤懣、怨恨與羞愧。也許最后他倒在田野里,正是因為心疼人們的痛苦再也無法忍受。稻草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是一種人,他們是那些默默奉獻(xiàn)、無私付出的人,雖然平凡,卻不平庸!他們值得我們尊敬和仰慕,更是我們?nèi)烁褡非蟮陌駱?,我們?yīng)當(dāng)向他們學(xué)習(xí)!很久很久以前,流傳著一個關(guān)于稻草人的傳說:人類是上帝親手創(chuàng)造的,而稻草人則是模仿農(nóng)民的樣子制作而成。稻草人的骨架由細(xì)竹枝構(gòu)成,肌肉和皮膚是次年的黃稻草,而破舊的竹籃和殘荷葉則可以作為它的帽子;帽子下的臉平坦,難以分辨鼻子和眼睛。它靜靜地站立,為農(nóng)民守護著莊稼。我覺得稻草人非常辛苦、盡職盡責(zé)。它不需要飲食,也不需要睡眠,連坐下來休息的時間都不肯,始終筆挺地站在泥土中,堅守自己的崗位,即使在傾盆大雨中也從不放棄。
稻草人的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 《西游記》讀后感
★ 荒原狼讀后感
★ 《論語》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