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下面是熱心會員“papz85”整理的學生英語實踐報告,供大家參閱。
社會實踐是每位大學生必經(jīng)的過程,它提供了一個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融合的良機,是課堂上無法獲得的寶貴經(jīng)驗。今年暑假,我利用這個假期進行了一次家教的社會實踐,也深刻體會到教授知識的難題,同時在教學理論與實踐融合層面收獲頗豐,對我將來的學習有很大幫助。以下是我的社會實踐報告。
我的學生是一名中學生,作為他的老師,最先我了解了他的相關情況。他是一個求知欲濃烈的小孩,但有些散漫,上課容易走神,尤其是英語這門課一直是他的弱項,雖然努力學習卻始終沒有起色,甚至一看到與英語相關的信息就感到頭疼。因此,他的英語成績不理想。父母對她寄予希望,希望他考入重點中學,從而進入名牌大學。然而,基于他目前的學習情況,父母感到很焦慮。
我能感受到他父母對他的殷切希望,同時我也感到肩上的壓力。盡管我是一名英語專業(yè)的學生,但我畢竟欠缺具體教學經(jīng)驗,怎樣把他教好對我而言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
在第一天的兩個小時的課上,我努力和他聊一些有趣的英語相關話題。對于他的情況,我意識到應當從激起他對英語的興趣入手,例如分享一些有趣的英語小故事,或是介紹一些經(jīng)典的美國電影。我發(fā)現(xiàn)他的表情也開始變得活躍。然而,一提到教材或語法,他的目光又開始分散,這讓我感到一陣無力和挫折。一天的教學時間很快完畢,我與他相處得算是愉快。
為了改善他懶散和走神的問題,我敘述了我同學的經(jīng)歷,跟他闡明了學生的責任和學習的效果。他似乎有所理解,不時點頭表示贊同。此后,我經(jīng)常和他討論類似話題,分享學習的心得。他的上課狀態(tài)也明顯改善。因此,在日后的課程中,我對他的規(guī)定慢慢嚴苛,并時常強調(diào)懶惰的危害。雖然他能聽進去,但提升的幅度不大,這我覺得是可以理解的。
在課間休息時,它會和我聊一些課余話題,例如年輕人青睞的非主流文化、流行曲,也有他喜歡的網(wǎng)游。我認真傾聽,從中掌握孩子心理。我與他一起分析這些大眾文化,探討其發(fā)展趨向和流行原因,我發(fā)現(xiàn)他的見解很獨特,從我的引導下,他能有更積極的表述。通過這些交流,我教他在分析事情時要從多個角度考慮,而這些構思在寫作中非常有幫助。我會布局一些簡單的英文寫作任務,例如小隨筆或日記。它會在此期間把寫好的內(nèi)容讓我看,與我分享他的情緒,我也借機改正他語句中的錯誤,擴寬他的寫作思路。
因為每日的家教,我不得不調(diào)節(jié)假期懶覺的習慣。最初幾日,他在課堂上常常走神,顯得心不在焉。這讓我心里感到生氣:我如此努力地講授知識,他卻心不在焉。不過,我很有耐心,每當他走神時,我都要告訴他,并繼續(xù)耐心講解。
轉眼間,開學的日子到來,我的歷時二十天的家教也隨之完畢。他的學習心態(tài)有了很大的改進,學習也變得更加努力,以前的難題獲得了基本解決,寫作能力有了顯著提升。他的父母對我在這段時間的協(xié)助非常感謝,看到他的進步,我也感到非常欣慰。這段時間內(nèi),我將大量精力投入到課程計劃中,他的進步是我最大的成就。
這次社會實踐不但提高了我的實踐技能、口才和事務管理能力,也讓我更加明白老師的辛勞。我相信這些實踐所取得的經(jīng)驗是課堂上沒法學習過的,并將在我今后的人生中獲益匪淺。
學生英語實踐報告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