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收集的以最好的作品為話題散文3篇 最好的作品作文散文,歡迎參閱。
以最好的作品為話題散文1
人的一生中會創(chuàng)造非常非常多的作品,每個作品都有它存在的意義,總有那么一個作品,是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也許它并不是很完美,但它一定是最好的。
別人最好的作品可能是一篇獲獎的作文,也可能是一場完美的表演,還可能是一幅完美的畫作,但是我最好的作品,卻是一本日記,我人生中的,第一本屬于我的日記。
從一年級開始,老師就開始教我們寫日記,那個時候還小,都不當回事,記的全是流水賬,也不會天天寫,只有在老師布置的時候才會勉勉強強湊出一篇,說白了就是為了應付老師,也不懂為什么要寫日記。
到了三年級,老師還是會布置日記,唯一不同的是,字數(shù)要求變高了,寫流水賬湊出來的字已經(jīng)不足以滿足要求了,就開始學習描寫,描寫各種事物,日記的內(nèi)容也開始變得生動,但依舊不理解為什么要寫日記,依舊還是把它當成一項作業(yè)而已,老師不布置,就不會主動去寫。
后來,我六年級了,所謂的“日記”也寫得越來越好了,當時在我的眼里,日記就是作文,三分真實七分想象,大大小小的事情全靠編,其實當時也想過,為什么不寫寫真實發(fā)生的事情呢?再看看自己,過著學校家里兩點一線的生活,哪來的那么多有趣的事情寫成日記。
再后來我又長大了一點點,到了初一,學習任務比小學的時候重了,剛開始,突如其來的變化讓我無法接受,心里也就非常的壓抑。在一次不知不覺中,我將心中的煩惱一筆一筆的寫在了草稿紙上,看著自己內(nèi)心吐槽的話語,我竟不自覺的笑了,心情似乎也放松了一些。
就這樣順其自然,我開始寫日記,剛開始的時候,每天都是各種吐槽,記下的全是生氣的,無語的事情。
后來,開始習慣初中生活的節(jié)奏,日記本上吐槽的話慢慢變少,取而代之的,是令我印象深刻的事情,我開始寫下自己對事情的看法,開始寫下自己的感受,開始學會冷靜思考一件事情,開始學會計劃,似乎,整個人都變得更有條理了。
時間一天一天的流逝,在不知不覺中,我的第一本日記,寫完了。寫完之后我還翻了翻,覺得自己當時吐槽的話依舊好笑,充斥著幼稚的感覺。
我的第一本日記啊,不僅僅是記錄了當時發(fā)生的事情,也不僅僅是記錄了我的心情,而是記錄了我的成長,同時也教會了我成長,教會了我要思考,所以啊!我的第一本日記,就是我最好的作品。
以最好的作品為話題散文2
六歲那年的暑假,父母把我接到鄉(xiāng)下老家。
阿嬤是滿心歡喜的,帶我去看門口那個磚頭堆成的小菜園新長出來的絲瓜花。彼時一群女孩蹦蹦跳跳地走過,阿嬤笑著打招呼,女孩們也笑,大膽伸出手地逗弄著那株拇指大小的花苞。
阿嬤告訴我,那是對面水彩班的學員。
我總是內(nèi)向而又沉默,無事也只喜歡坐在家門口的臺階上,望著絲瓜的苗順著青青的竹架迤邐爬向天空。鄉(xiāng)下的天空總是湛藍而通透,像是小孩子澄澈明亮的眼睛,對面的水彩老師講課的聲音很清越,如同清風吹過叮叮當當?shù)娘L鈴,偶爾有幾個聲音開著玩笑,撞亂了夏日悠閑的午后。
孩童的心事像是絲瓜藤細細的須子,蜿蜒細長,撓得我坐立不安。
幾天后,阿嬤牽著我的手把我送到了水彩班上。女孩們正準備筆和顏料要開始寫生,畫的是對面我家那株絲瓜花。七月過半,有些花早就吐蕊了,蛋黃般的顏色肆意展現(xiàn)著夏日的活力。唯獨幾朵花苞未開,小蟲倦臥其中,懨懨欲睡。
授課的銀發(fā)老太太聲音真不像一位歷經(jīng)滄桑的老年人。她讓我試試畫鉛筆稿,可我總是笨手笨腳的,拿著沾滿顏料的畫板低著頭,畫著那幾朵開得嬌艷的絲瓜花。畫了又擦,擦了又畫,無數(shù)次的涂改后,別的女孩早就開始上色,而我卻還在糾結(jié)著花瓣,手指緊張到幾近僵硬。我快要哭了。
老太太讓我住筆。我以為她要訓我,可她卻是指了指上面的那幾朵花苞,問我為什么不畫她們呢。我搖搖頭。大家都喜歡綻放的花,因為她們嬌艷美麗,讓人心生歡喜。未開的花卻注定不受重視,她們看起來卑微羞澀,在她們開花之前,仿佛就是應該被人輕蔑,不受寵愛。
“可她們會開花的?!?/p>
后來我只聽到這一句。七月的夕陽金燦燦的,余暉慵懶地撒向了瓜藤,不知是誰在催促著,花啊,她終于開了。微風攜帶著該有的熱意,絲絲向我撲來,其中又似乎夾雜著不該有的清香。這個七月的寵兒,伴隨著晚風搖曳,好像在向我招手,又像是在向我點頭致意,以這最好的作品,回報夏季這遲來的盛放。
每一朵花的花期都不一樣,每一朵花苞,都只是為了醞釀那動人一刻的盛放。人又怎能因其曾經(jīng)的毫不起眼,而去否定她此后必定的一霎驚艷?
離開鄉(xiāng)下時大家都來送。我捧著一卷畫跑向老師。那是我遲到的作業(yè),也是自認最好的作品——她若展開,會看見一朵含羞未開的花。
以最好的作品為話題散文3
泱泱中華,一萬里縱橫;悠悠歷史,五千年從容。文化之積淀,情深且博宏。筆尖,勾起古往之悲歡;墨染,靜聞文賦之淺吟。鋪紙,提筆,凝神,靜氣。
與書法的情緣,斷斷續(xù)續(xù),可循到總角。父親喜極字墨,我也在耳濡目染下,生了幾分向往。后來,開始習字。懸腕,握筆,端坐。一橫,一撇,一捺。愈來愈發(fā)現(xiàn),所謂基本功,不過是無趣的重復。如此枯燥乏味,著實太難忍耐。卻是浮躁,是喧鬧。我總沉不住氣,常急急收筆罷了。偶然幾次師長夸贊,才拾得樂趣,重新認真習字,卻也堅持不了片刻。誘惑何其多,繁雜萬千。幼年汲汲于此,卻忘了覓一片天地,取一瓢靜謐。浮于表面,淺嘗輒止。雖白紙黑墨,與帖中模棱兩可,卻書不出其中魂魄,道不盡綿長文韻。
彷徨,迷惘,不知所措。次次碰壁后,我開始審視不足之處。練字練字,怎能拘于練字?更應在提筆收筆中,練心。
偶然聽聞“工匠精神”。自紫禁城文物修復師,到國之重器精雕人。何以為“工匠”?我想,約莫是一些看似沉悶之人,每日做重復之事,雖不千篇一律,但也近乎相同。在日復一日的冗長中,打磨,沉淀,總結(jié),蛻變。練就熟練,練就精湛。技藝,是用以謀生,還是當作修行?就在一念之間了。修技,修身,修心,修行之人,謂為匠人。
匠人世界,遠離喧囂。無數(shù)次修繕,無數(shù)件殘品、次品、半成品。縱有一路紛擾,也不能阻礙他們步履。不驕不躁,耐得住寂寞,沉下心,一生只做一事,一生做好一事。匠心獨運,不單是工藝技巧,更是精益求精。工匠精神,就是要比好,做得更好。沒有極限,只有突破。
我幡然悟了。長輩為何執(zhí)意讓我久練楷書?為何一帖臨習多遍?為何百忙中也需練字?是執(zhí)著,是堅持,是看重每一細節(jié)。若能似張芝以池洗硯,智永退筆成冢,如此癡迷,想必也能練得“飄若浮云,矯若驚龍”,如清風出袖,明月入懷了。能在聒噪之中,坐看云卷云舒。在這一筆一劃的獨處中,似是一人,又似與古人促膝長談。也在一度以為煩躁中,尋得無言之喜。收起不耐,仔細觀察,臨摹,書寫。技藝也略有所長,字里行間,少了孩童般的稚嫩,所書所寫也得贊許。
也自覺“修行過淺”,還應多加錘煉?!肮そ尘瘛崩釉谛闹械暮圹E,已愈來愈深,鼓舞著我,驅(qū)使著我。最好的作品在遠方罷。那目光所至的遠方,那步履不停的遠方。
習字如此,家國更甚。惟有大匠精神,方能鑄造國之重器。櫛風沐雨,砥礪前行,最好的作品就在前方。
以最好的作品為話題散文3篇 最好的作品作文散文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