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收集的成語典故9篇,供大家參閱。
成語典故1
不舞之鶴
【拼音】bù wǔ zhī hè
【解釋】:舞:舞蹈。不舞蹈的鶴。比喻名不副實的人。也用來譏諷人無能。
【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diào)》:“昔羊叔子有窯主善舞,嘗向客稱之??驮囀跪?qū)來,氃氋而不肯舞?!?/p>
【示例】:方宰淄時,松裁弱冠,過蒙器許,而駑鈍不才,竟以~為羊公辱。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折獄》
【近義詞】:無能之輩
【語法】:偏正式;作主語、賓語;用來譏諷人無能
成語典故2
典源出處
《漢書 ·楊惲傳》:“惲聞匈奴降者道單于見殺,惲曰:‘得不肖君,大臣為畫善計不用,自令身無處所。若秦時但任小臣,誅殺忠良,竟以滅亡; 令親任大臣,即至今耳。古與今如一丘之貉?!?/p>
釋義用法
漢代楊惲聽到冒頓單于被殺的消息說:“不成器的.君王,有大臣出謀畫策而不能用,使自己葬身無地,就象秦朝只用奸臣,終至滅亡,如秦能任用大臣,即可以延續(xù)至今。古和今象一個山丘上的貉一樣沒什么區(qū)別?!焙笠源说渲感再|(zhì)相同,沒什么差別。
用典形式
【一丘】 宋·陳師道:“萬事自糾紛,高懷無一丘?!?/p>
【一丘貉】 清·丘逢甲:“人物真成一丘貉,文章更噪六朝蟬。”
【同一丘】 宋·蘇軾:“日月轉(zhuǎn)雙 轂,古今同一丘?!?/p>
【貉一丘】 宋·蘇軾:“平生不作兔三窟,今古何殊貉一丘?!苯?·元好問:“青州荊州兔三窟,古人今人貉一丘?!?/p>
【狐貉同一丘】 清·王士禛:“狐貉同一丘,無事勞沾巾。”
成語典故3
【成語】床下牛斗
【讀音】chuáng xià niú du
【釋義】聽到床下螞蟻動,誤以為牛在相斗。形容體衰耳聰,極度過敏。
【出自】《晉書·殷仲堪傳》:“仲堪父嘗患耳聰,聞床下蟻動,謂之牛斗。”
【故事】殷仲堪兼任晉陵太守,在郡里禁止生子不養(yǎng),久喪不葬,拘留逃亡者的父母作人質(zhì),勒令亡叛者返回,所制定的教令頗有道理。殷仲堪之父患病多年,殷仲堪寢睡衣不解帶,親自學(xué)習(xí)醫(yī)術(shù),研究其精妙,手上沾有藥物去擦眼淚,因此弄瞎了一只眼睛。居喪期間哀痛過度而大傷身體,以孝聞名。服喪期滿,晉孝武帝召為太子中庶子,彼此十分親密。殷仲堪的父親曾患有聽力過敏之病,聽床底下螞蟻爬動之聲,說是黃牛相斗。孝武帝早有所聞而不知此人為誰。至此時,孝武帝隨意問殷仲堪道:“患此怪病者是何人?”殷仲堪流涕而起道:“臣面對此問不知如何回答。”孝武帝面有愧色。殷仲堪兼任黃門侍郎,孝武帝越加寵愛信任他。孝武帝曾將自己寫的詩拿給殷仲堪看,并說道:“不要以你的高才而譏笑我的.不才?!毙⑽涞垡詾闀跛抉R道子不是輔佐社稷之臣,因而決定提拔自己所寵信的人以拱衛(wèi)朝廷,便任命殷仲堪為都督荊益寧三州軍事、振威將軍、荊州刺史、假節(jié),鎮(zhèn)守江陵。殷仲堪將要赴任,孝武帝又下詔說:“卿離開京師許久不能相見,使人不覺心酸。常說卿永為朝廷之寶,而忽然變成荊楚之珍,實在讓人遺憾慨嘆!”孝武帝就是如此寵信親近殷仲堪。
成語典故4
屣: 即鞋。本義是穿倒了鞋子,形容出迎的急促、匆忙,引申為熱情迎接。出自《三國志·魏志·王粲傳》:“時(蔡)邕才學(xué)顯著,貴重朝廷,常車騎填巷,賓客盈坐。聞粲在門,倒屣迎之?!?/p>
王粲,字仲宣,東漢末期人,他的詩歌寫得好,是“建安七子”之一。當時,漢獻帝已西遷長安,王粲到長安后欲拜訪當時的文壇巨擘蔡邕。
蔡邕,字伯喈,比王粲大許多,詩、賦、文章都寫得很好,又官至左中郎將,朝廷內(nèi)外都很尊重他。他的.住處常常是車馬盈門,賓客滿座。
有一天,蔡邕席地而坐,與賓客們正談得高興,忽然門人傳報: 王粲前來拜訪。蔡邕一聽,急忙答道:“快請,快請!”立即站起來,穿鞋去迎接。由于起身太急,連鞋也穿倒了(“倒屣”)??床嚏吣羌鼻械臉幼?,賓客們以為是去迎接一位有名望的貴客,可進來的卻是一位相貌平平的少年,賓客感到詫異。蔡邕介紹說:“這位少年叫王粲,是漢王公的孫子,他的才能,連老夫都比不上啊!”大家一聽,都把驚異的目光投向王粲。從此王粲的名聲就漸漸地傳開了。
后人由這段故事引出成語“倒屣相迎”,用來表示主人的熱情好客。也表示對來客非常尊重。
成語典故5
“刻舟求劍”這則成語的舟是船;求是尋找。在劍落水的船身上刻上記號,再去找劍。用來諷刺固執(zhí)而不知變化的愚蠢可笑行為。
這個成語來源于《呂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敝壑梗瑥钠渌跽呷胨笾?。
戰(zhàn)國時,楚國有個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隨身攜帶的.一把寶劍掉落江中。他趕緊去抓,已經(jīng)來不及了。
船上的人對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個記號,并向大家說:“這是我寶劍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個記號?!?/p>
大家都不理解他為什么這樣做,也不再去問他。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撈取掉落的寶劍。撈了半天,不見寶劍的影子。他覺得很奇怪,自言自語說:“我的寶劍不就是在這里掉下去嗎?我還在這里刻了記號呢,怎么會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紛紛大笑起來,說:“船一直在行進,而你的寶劍卻沉入了水底不動,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劍呢?”
其實,劍掉落在江中后,船繼續(xù)行駛,而寶劍卻不會再移動。像他這樣去找劍,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呂氏春秋》的作者也在寫完這個故事后評論說這個,“刻舟求劍”的人是“太愚蠢可笑了”!
成語典故6
典源出處
《太平御覽》 卷七0三引 《語林》 (晉 ·裴啟撰)曰:“石崇與王愷爭豪,晉武帝愷之甥也,每助愷,以珊瑚高二尺許,愷以示之崇,以鐵如意擊之,應(yīng)手而碎,愷聲色俱厲,崇曰:‘此不足恨。’乃命取珊瑚,有三尺,光彩溢目者六七枚,愷悵然自失。”《世說新語 ·汰侈》、《晉書 ·石崇傳》亦載。
釋義用法
晉石崇 (小名齊奴)與王愷爭豪斗富,晉武帝賜給王愷高二尺的珊瑚,助他與石崇斗富,石崇見后用鐵如意敲碎,然后取出高三尺的珊瑚六、七株來,壓倒王愷。后以此典表現(xiàn)人豪奢驕侈; 也用以詠珊瑚。
用典形式
【珊瑚折】 明 ·高啟:“虬須欲怒珊瑚折,步障圍春錦云熱。”
【鐵如意】 唐 ·杜甫:“錯揮鐵如意,莫避珊瑚枝?!?/p>
【碎珊瑚】 宋 ·陸游:“高樓墜綠珠,惡客碎珊瑚。”清·黃鷟來:“醉因歌敕勒,憤幾碎珊瑚?!?/p>
【不惜珊瑚】 唐 ·王維:“自憐碧玉親教舞,不惜珊瑚持與人。”
【擊碎珊瑚】 宋 ·范成大:“誰將擊碎珊瑚玉,裝上交枝粟?!彼?· 黃機:“擊碎珊瑚 樹。為留春怕春欲去,駛?cè)顼L(fēng)雨?!?/p>
【打碎珊瑚】 宋 ·朱敦儒:“打碎珊瑚,爭似看,仙桂抉疏橫絕?!?/p>
【齊奴豪奢】 元 ·楊奐:“齊奴豪奢誰比數(shù),酒醒愛擊珊瑚株。”
【珊瑚擊碎】 宋 ·楊億:“珊瑚擊碎牛心熟,香棗蘭芳客自迷?!?/p>
【零落珊瑚】 宋 ·蘇軾:“海隅荒怪有誰珍,零落珊瑚泣季倫?!?/p>
【碎珊瑚樹】 清 ·黃景仁:“醉時欲碎珊瑚樹,醒后仍餐苜蓿盤。”
成語典故7
【漢語文字】
井底之蛙
【漢語拼音】
jǐngdǐzhīwā
【成語解釋】
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塊天,比喻見識短淺,思路狹窄的人。
【成語性質(zhì)】
貶義詞
【成語用法】
偏正式;作主語、賓語、定語。
【近義詞】
坐井觀天、管中窺豹、一孔之見、目光短淺
【反義詞】
智周萬物、絕代天驕、見多識廣
【出自】:
《莊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
一口廢井里住著一只青蛙。有一天,青蛙在井邊碰上了一只從海里來的大龜。
青蛙就對海龜夸口說:你看,我住在這里多快樂!有時高興了,就在井欄邊跳躍一陣;疲倦了,就回到井里,睡在磚洞邊一回。或者只留出頭和嘴巴,安安靜靜地把全身泡在水里:或者在軟綿綿的泥漿里散一回步,也很舒適??纯茨切┪r和蝌蝦,誰也此不上我。而且,我是這個井里的主人,在這井里極自由自在,你為什么不常到井里來游賞呢!
那海龜聽了青蛙的話,倒真想進去看看。但它的左腳還沒有整個伸進去,右腳就已經(jīng)絆住了。它連忙后退了兩步,把大海的情形告訴青蛙說:你看過海嗎?海的`廣大,哪止千里;海的深度,哪只千來丈。古時候,十年有九年大水,海里的水,并不漲了多少;后來,八年里有七年大早,海里的水,也不見得淺了多少??梢姶蠛J遣皇芎禎秤绊懙摹W≡谀菢拥拇蠛@?,才是真的快樂呢!
井蛙聽了海龜?shù)囊环?,吃驚地呆在那里,再沒有話可說了。
成語典故8
樂廣是西朝時期的名士,常常喜歡跟朋友們喝酒。在這些朋友中有一個朋友是玩得特別好的,樂廣最常請他到自家來。但是奇怪的是,這個玩得很好的朋友已經(jīng)很久沒來了。樂廣就納悶了,詢問他是什么原因。原來啊,事情是這樣的:
前兩周樂廣得到了一壺上好的酒,就盛情邀請好朋友到自己家來享用。兩個人吟詩作對,太高興了。樂廣端起酒杯,“這是上好的酒,我也沒有喝過,我們來試試吧。有你這個好朋友,真是好啊。”好友也端起酒杯,“哈哈,我有幸能喝得上,嘗嘗,嘗嘗?!眱蓚€人對著對方舉了下杯,正要往嘴里送的時候,好友一瞥看到自己的杯里居然有一條小蛇。“酒杯里怎么會有條小蛇呢?不可能!好酒別浪費了?!边t疑了一下,還是把酒往肚子里送。這一送可不得了了,回去的時候吃也吃不下,睡也睡不著。問他怎么會這樣,“我擔心啊。那杯酒里要是真的有條小蛇,那被我喝進去了,不就在我肚子里了嗎?那它會不會在我肚子里咬我?。堪选!毕胫臅r候,肚子就覺得絞痛?!鞍パ剑?。蛇真的咬我了,怎么我覺得肚子疼。哎呀,哎呀。”這在現(xiàn)代叫作疑似病,自己以為自己生病了,就不斷找自己生病的原因。這樣寢食難安了好幾天終于請醫(yī)生來看。醫(yī)生把了把脈,說沒事,擔心多了導(dǎo)致的。見家仆送走醫(yī)生就嘟噥著,“肯定是個庸醫(yī),我的肚子里肯定進了蛇!什么都看不出來?!?/p>
聽到這樂廣就笑出聲來。好友見到心里疑惑,就對樂廣生氣了,“我都這樣了,你還有心情笑??赡芪覀円院鬀]辦法再一起喝酒了?!薄澳氵€真能給自己找罪受?。∽约簢樧约?,可是會把自己給嚇死的呢!你不知道啊,在我的偏廳喝酒的`地方墻上掛著一張弓,就是上次喝酒你坐的地方上頭。是弓把影子偷到你的酒杯了!要不信,你去我家瞧瞧啊!”半信半疑的好友就跟樂廣同去他家。在同樣的位置,樂廣把酒倒在酒杯里,在里頭真就投下弓的影子,像極了小蛇呢!“來,為你的身體好了,我們干一杯!”說罷,把那杯酒往嘴里送。
成語典故9
不遺余力
秦國發(fā)兵攻打趙國,在長平(今山西省高平縣)擺開了戰(zhàn)場。擔趙軍抵擋不住秦兵,連連潰敗。怎么辦呢?趙王召來大臣樓昌和虞卿商議對策。趙王說:
“長平戰(zhàn)事,我們不勝,新近又戰(zhàn)死一員都尉。我想再增派軍隊往長平去抵擋秦兵,你們的看法如何?”
樓昌說:“再增派軍隊也沒用。不如派大使到秦國去求和。不然,我們的軍隊將會徹底被秦兵消滅?!?/p>
但虞卿不同意樓昌的見解。他說:
“我看現(xiàn)在不必去求和。主張求和的人,總是強調(diào)“不求和,必破”。其實,未必是這樣。大王,你說,秦國攻打我們是不是一定要消滅我們軍隊呢?”
趙王說:“是??!秦國不遺余力,看來是定要消滅我們的部隊才甘心?。 ?/p>
虞卿說:“就按大王說的,秦國要消滅我們軍隊,我們應(yīng)該去求和,現(xiàn)在也不能派大使到秦國去。請聽我的話,先派使者帶著寶物去贈送給楚國和魏國。楚王和魏王要是得到了趙國贈送的寶物,便一定會高興地接納我們的使者。一旦我們的使者進入楚國和魏國,秦王必定會懷疑天下人要聯(lián)合起來對秦,因而感到惶恐。那時,和談就好進行了?!?/p>
可是趙王不以為然,終于沒有接受虞卿的意見。
不久,趙王派鄭朱為特使,到秦國去求和。鄭朱走后,趙王又召來虞卿,問道:“我已派鄭朱到秦國去和談,您對這件事有什么看法呀?”
虞卿回答說:
“和談不會成功。但這樣一來,趙國的.軍隊很可能為秦國所破滅。這是因為,鄭朱是我們趙國的一位顯貴的人物。他到了秦國,秦王以及應(yīng)侯范睢一定會借機宣揚他們的勝利。天下的諸侯也一定向秦國祝賀。而楚、魏兩國以為我們跟秦和談了,也不會派兵來援助了。在這種情況下和秦國和談,秦國的條件一定會很高。如果我們應(yīng)允,秦國是一定不肯讓步的。所以我說,和談不一定能成功?!?/p>
果然,鄭朱一到秦國,秦王和應(yīng)侯范睢便借鄭朱的到來向天下?lián)P言說他們攻打趙國取得了勝利。還說,秦國終于不肯與趙國和談。
隨之,長平之戰(zhàn)爆發(fā),趙國潰不成軍,趙國的京都邯鄲也被秦兵包圍了。
結(jié)果,趙王割了六縣送給秦國作為求和條件,秦兵才解除了對邯鄲的圍攻。事后,虞卿問趙王說:
“秦兵不圍困邯鄲了。您以為是秦兵疲倦了才撤退的呢?還是他們的力量能持續(xù)下去,因割了六縣給他們才撤退的呢?”
趙王說:
“秦國部隊攻打我們是不遺余力的,我看也許是因為兵卒疲倦才撤退的?!?/p>
虞卿說:“是的,秦國以它的力量擊他所不能取得的,結(jié)果,搞得疲憊不堪而退兵。可是您又以它的力量所不能得到的奉送給它,這無疑是幫助對方來攻擊自己啊”我看明年秦國還會再來攻打我們的。到那個時候,哈哈,我們也許就可能無可救藥了。”
虞卿一席話,引起了趙王的深思。
后來,趙王又把虞卿的一席話說給一個名子叫做趙郝的臣子去聽。對于虞卿的話,那趙郝很不以為然,說道:
“虞卿說的真是那么一回事嗎?六座縣城不過像彈丸之地?,F(xiàn)在不割讓給秦國的話,秦國可能明年還要來攻打我們趙國,到那時候恐怕還得割讓土地去求和呀!”
聽了趙郝的話,趙王更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成語典故9篇相關(guān)文章:
★ 成語故事典故
★ 邯鄲成語典故
★ 有典故的成語
★ 成語故事亡羊補牢的典故以及造句3篇 亡羊補牢的故事及意思和造句
★ 背水一戰(zhàn)成語的主人公是誰及典故3篇 背水一戰(zhàn)成語典故與誰有關(guān)
★ 關(guān)于的成語典故3篇(有關(guān)典故的成語故事)
★ 與牛有關(guān)的成語典故3篇(有關(guān)牛的故事成語)
★ 關(guān)于牛的成語典故3篇(有關(guān)牛的成語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