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小編收集的溫暖的哲理故事7篇,以供參考。
溫暖的哲理故事1
簡單道理
從前,有兩個饑餓的人得到了一位長者的恩賜:一根魚竿和一簍鮮活碩大的魚。其中,一個人要了一簍魚,另一個人要了一根魚竿,于是他們分道揚鑣了。
得到魚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魚,他狼吞虎咽,還沒有品出鮮魚的肉香,轉瞬間,連魚帶湯就被他吃了個精光,不久,他便餓死在空空的'魚簍旁。
另一個人則提著魚竿繼續(xù)忍饑挨餓,一步步艱難地向海邊走去。可當他已經看到不遠處那片蔚藍色的海洋時,他渾身的最后一點力氣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帶著無盡的遺憾撒手人間。
又有兩個饑餓的人,他們同樣得到了長者恩賜的一根魚竿和一簍魚。只是他們并沒有各奔東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尋大海,
他倆每次只煮一條魚,他們經過遙遠的跋涉,來到了海邊,從此,兩人開始了捕魚為生的日子,幾年后,他們蓋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漁船,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個人只顧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終將是短暫的歡愉;一個人目標高遠,但也要面對現實的生活。只有把理想和現實有機結合起來,才有可能成為一個成功之人。有時候,一個簡單的道理,卻足以給人意味深長的生命啟示。
溫暖的哲理故事2
河邊的蘋果
一位老和尚,他身邊聚攏著一幫虔誠的弟子。這一天,他囑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擔柴回來。
弟子們匆匆行至離山不遠的河邊,人人目瞪口呆。只見洪水從山上奔瀉而下,無論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
無功而返,弟子們都有些垂頭喪氣。唯獨一個小和尚與師傅坦然相對。師傅問其故,小和尚從懷中掏出一個蘋果,遞給師傅說,過不了河,打不了柴,見河邊有棵蘋果樹,我就順手把樹上唯一的一個蘋果摘來了。后來,這位小和尚成了師傅的衣缽傳人。
世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過不了的河。過不了的河掉頭而回,也是一種智慧。但真正的智慧還要在河邊做一件事情:放飛思想的風箏,摘下一個“蘋果”。歷覽古今,抱定這樣一種生活信念的`人,最終都實現了人生的突圍和超越。
溫暖的哲理故事3
有個老人愛清靜,可附近常有小孩玩,吵得他要命,于是他把小孩召集過來,說:我這很冷清,謝謝你們讓這更熱鬧,說完每人發(fā)三顆糖。孩子們很開心,天天來 玩。幾天后,每人只給2顆,再后來給1顆,最后就不給了。孩子們生氣說:以后再也不來這給你熱鬧了。老人清靜了。
故事寓意: 抓住人性的弱點,無事不成。
溫暖的哲理故事4
在一座破舊的廟宇里,一個小和尚沮喪地對老和尚說:“我們這一座小廟,只有我們兩個和尚,我下山去化緣的時候別人都是對我惡語相加,經常說我是野和尚,給我們的香火錢更是少得可憐。今天去化緣,這么冷的天都沒有人給我開門,化到的齋飯也少得可憐。師父,我們菩提寺要想成為你所說的廟宇千間、鐘聲不絕的大寺怕是不可能了?!?/p>
老和尚披著袈裟什么話也沒有說,只是閉著眼睛靜靜地聽著。
小和尚絮絮叨叨地說著,最后老和尚睜開眼睛問道:“這北風吹得緊,外邊又冰天雪地的,你冷不冷呀?”小和尚渾身哆嗦著說道:“我冷呀,雙腳都凍麻了?!崩虾蜕姓f道:“那不如我們早些睡覺吧!”
老和尚和小和尚熄滅了燈鉆進了被窩,過了一個多小時,老和尚問道:“現在你暖和了嗎?”
小和尚回道:“當然暖和了,就像睡在陽光下一樣?!?/p>
老和尚道:“棉被放在床上一直是冰涼的.,可是人一躺進去就變得暖和了,你說是棉被把人暖熱了,還是人把棉被暖熱了?”小和尚一聽笑了:“師傅你真糊涂呀,棉被怎么可能把人暖熱了,是人把棉被暖熱了。”
老和尚問:“既然棉被給不了我們溫暖,反而要靠我們去暖它,那么我們還蓋著棉被做什么?”
小和尚想了想說:“雖然棉被給不了我們溫暖,可是厚厚的棉被卻可以保存我們的溫暖,讓我們在被窩里睡得舒服呀!”
黑暗中,老僧會心一笑:“我們撞鐘誦經的僧人何嘗不是躺在厚厚棉被下的人,而那些蕓蕓眾生又何嘗不是我們厚厚的棉被呢?只要我們一心向善,那么,冰冷的棉被終究會被我們暖熱的,而蕓蕓眾生這床棉被也會把我們的溫暖保存下來,我們睡在這樣的被窩里不是很溫暖嗎?廟宇千間、鐘聲不絕的大寺還會是夢想嗎?”
小和尚聽了,恍然大悟。從第二天開始,小和尚很早就下山去化緣了,依然碰到了很多的人惡語相加,可是小和尚卻始終彬彬有禮地對待每一個人。
10年以后菩提寺成了方圓十幾公里的大寺,有了許多僧人,而香客更是絡繹不絕,小和尚也成了住持。
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我們都生活在棉被里,別人就是我們的棉被,當我們用心去暖棉被的時候,棉被也會給我們溫暖。
溫暖的哲理故事5
給予
有個老木匠準備退休,他告訴老板,說要離開建筑行業(yè),回家與妻子兒女享受天倫之樂。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問他是否能幫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說可以。
但是大家后來都看得出來,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軟料,出的是粗活。
房子建好的時候,老板把大門的鑰匙遞給他?!斑@是你的房子,”他說,“我送給你的禮物”。
他震驚得目瞪口呆,羞愧得無地自容。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給自己建房子,他怎么會這樣呢?現在他得住在一幢粗制濫造的'房子里!
我們又何嘗不是這樣。我們漫不經心地“建造”自己的生活,不是積極行動,而是消極應付,凡事不肯精益求精,在關鍵時刻不能盡最大努力。等我們驚覺自己的處境,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了。
把你當成那個木匠吧,想想你的房子,每天你敲進去一顆釘,加上去一塊板,或者豎起一面墻,用你的智慧好好建造吧!你的生活是你一生唯一的創(chuàng)造,不能抹平重建,即使只有一天可活,那一天也要活得優(yōu)美、高貴,墻上的銘牌上寫著:“生活是自己創(chuàng)造的”。
溫暖的哲理故事6
抉擇
一個農民從洪水中救起了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卻被淹死了。事后,人們議論紛紛。
有的'說他做得對,因為孩子可以再生一個,妻子卻不能死而復活;有的說他做錯了,因為妻子可以另娶一個,孩子卻不能死而復活。我聽了人們的議論,也感到疑惑難決:如果只能救活一人,究竟應該救妻子呢,還是救孩子?
于是我去拜訪那個農民,問他當時是怎么想的。他答道:“我什么也沒想。洪水襲來,妻子在我身過,我抓住她就往附近的山坡游。當我返回時,孩子已經被洪水沖走了?!?/p>
歸途上,我琢磨著農民的話,對自己說:所謂人生的抉擇不少便是如此。
溫暖的哲理故事7
一禪師見一蝎子掉到水里,決心救它。誰知一碰,蝎子蟄了他手指。禪師無懼,再次出手,豈知又被蝎子狠狠蟄了一次。您想學習更多相關文章嗎?旁有一人說:它老蜇人,何必救它? 禪師答:蜇人是蝎子的天性,而善是我的天性,我豈能因為它的天性,而放棄了我的.天性。
故事寓意: 我們的錯誤在于,因為外界過多地改變了自己。
溫暖的哲理故事7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