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分享的季節(jié)性預防事故措施3篇 春季季節(jié)性事故防范要點,以供參考。
季節(jié)性預防事故措施1
預防訓練事故措施
為最大限度減少因軍事訓練導致的傷亡事故,確保訓 練場上的安全,圓滿完成畢業(yè)聯(lián)考工作,特制定本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連隊成立預防訓練事故領導小組,組長張銳;副組長:楊聃;成員:趙福軍、張輝、關清鑫。領導小組對連隊的訓練防事故工作負直接領導責任,定期分析訓練安全形勢,研究制定加強訓練安全防范的措施,確保訓練場上絕對安全。
二、加強安全教育。連隊每月組織進行一次安全防事故教育,提高官兵的安全防事故意識,在開展擒敵術,單兵戰(zhàn)斗動作、射擊等難點課目訓練前,必須有針對性地進行預防訓練事故常識教育,增強參訓者的自我防護意識。
三、遵循訓練規(guī)律。嚴格遵循訓練規(guī)律,組織訓練時應按照先個人后集體練習、先簡單后復雜、先分解后連貫的步驟進行。訓練中要因人而異,不搞一鍋煮,一刀切,對身體素質(zhì)較差的戰(zhàn)+要按照“少量多次”的原則進行訓練,嚴禁超強度,超負荷進行訓練。
四、堅持跟班作業(yè)。干部要堅持跟班作業(yè)制度,無特特殊況連隊
組織訓練時所有干部必須到場,在任何時候訓練場上必須保證有一名主官在場,組織重點、難點課目訓練時兩名主官必須同時在場。
五、分析安全形勢。每周召開連務會時必須對訓練安全形勢進行分析,查找訓練安全隱患,制定整改措施,各班召開玫務會時也必須對本班的訓練形勢進行分析,并認真做好記錄。
六、加強跟班巡診。連隊衛(wèi)生員要加強對訓練場上的巡診工作,無特殊情況部隊組織訓練時必須在場,重點、難點、課目時必須在場,并密切觀察受訓者的不良反應,隨時做好救治工作。
七、加強安全防護。組織重點、難點課目訓練前必須使用防護器材,認真清理訓練場地,充分活動身體,做到訓練場地不清理不訓練。組織戰(zhàn)術訓練時必須配戴護肘、護膝。組織器材訓練時必須有雙人保護,組織長跑訓練時必須首先選擇、觀察路線。開展籃球活動時要加強組織,嚴禁盲目蠻干,加強對裁判員的培養(yǎng)。
八、加強請求報告。要增強對預防訓練事故的敏感性,當發(fā)現(xiàn)自身身體不適或其它人員有身體不適癥狀時,應及時向干部骨干報告,嚴禁瞞報,不提倡帶病帶傷堅持訓練,連隊發(fā)生訓練事故后要及時向支隊報告。
九、合理安排內(nèi)容。根據(jù)大綱要求,結合天氣,學員身體狀況和訓練進度科學合理地安排好周課表,并報旅部批準、備案,沒有批準不得組織訓練。訓練課目應交叉進行,不得長時間進行一個課目的訓練,組織體能訓練時原則上不得超過1小時。
十、建立健康檔案。連隊為每個學員建立身體狀況檔案,對戰(zhàn)士身體狀況、遺傳病史等情況建立檔案,對不適合進行難度較大課目訓練的學員要立即停止訓練。
十一、嚴格落實責任。班長為本班預防訓練事故的第一責任人,連隊骨干實行包班制,連長長包一排,指導員包二排,副連長包三排,副指導員包四排。
十二、堅持訓練講評。每次訓練結束后,干部骨干必須對訓練情況進行講評,重點訓練訓練的組織情況和預防訓練事故情況,并、詢問學員的身體狀況。
十三、加強器材檢查。每周要對單雙杠、訓練軟墊、護后腦等訓練、防護器材進行檢查;每個課目訓練前,由組訓干部或骨干負責組織該課目所使用的訓練器材、防護器材和訓練場地進行安全檢查,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整改。
十四、加強應急處置。連隊制定預防訓練事故應急處置預案,對可能出現(xiàn)的訓練傷亡情況進行設想,準備好必要的藥品的器材,明確處置的原則和程序,隨時應付各種緊急情況。
十五、嚴格操作規(guī)程。要嚴格按照規(guī)定的動作要領和操作規(guī)范進行訓練,既要有勇猛頑強的作風,以要有扎實細致的態(tài)度,做到動作快捷而準確,還要注意遵守訓練紀律,保證訓練場所秩序。
十六、遵循訓練規(guī)律。要按照自身的接受能力和訓練程度參加訓練,克服爭強好勝或信心不足等不良心理,既不急于求成,又不畏手畏腳,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確定強度和難度。
十七、做好準備活動。訓練前的身體準備活動要充分并具有針對性,一般不少10分鐘,切不可走過場,避免因肌肉僵硬、身體的靈活性的協(xié)調(diào)性差而造成訓練損傷。訓練結束后應做好整理活動。
十八、掌握保護方法。要學會自我保護和互相保護的方法特別是在一些難度高、危險性大,動作復雜、不易掌握的科目訓練中,要注意做好保護,以防意外事故。
十九、堅持訓前檢查。訓練前,要主動認真地檢查器械、裝備有無損壞,安裝是否穩(wěn)固。訓練場地如有石塊、磚瓦等容易造成人員損傷的物體,要及時加以清除。
季節(jié)性預防事故措施2
季節(jié)性 事故預防
科 目:季節(jié)性事故防范 時 間:4月19日 地 點:課 室 授課人:曲忠孝
珠海位于珠江口西南部,頻臨南海,河道眾多,植被密布,屬于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我們部隊地處海島,常年受臺風、雷擊、暴雨、高溫等季節(jié)性事故威脅較大,因此,必須有針對性的加強季節(jié)性事故安全教育,使同志們提高防范能力。
一、臺風基本知識
臺風又稱颶風,是形成在熱帶海洋上的氣旋性渦旋,近中心最大風力在6級以下的稱為熱帶低壓,風力在6級以上12級以下的稱為熱帶風暴,風力達到12級以上的就稱為臺風。臺風是常見的一種自然災害,加強遭遇臺風時的防護,最大限度的減少臺風災害造成的損失是部隊建設的需要,也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內(nèi)容,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一)臺風的等級劃分
我國目前熱帶氣旋分級,根據(jù)其中心風力大小分為:①超強臺鳳: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51米/秒,即風力16級以上。②強臺風: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米/秒,即風力14-15級。③臺風: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米/秒,即風力12-13級。④強熱帶風暴:底層中心最大風速米/秒,即風力10-11級。⑤熱帶風暴: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米/秒,即風力8-9級。⑥熱帶低壓:底層中心附近最大風速米/秒,即風力6-7級。
(二)臺風登陸時間
臺風是一種突發(fā)性的災害,其最主要的特征是突發(fā)性、季節(jié)性強,移動速度快,破壞性大。一般在7-9月份多發(fā)。通常以每小時25-30公里速度登陸,一般5月份在汕頭以南登陸,6月份在汕頭和溫州之間登陸,7月份在溫州以北登陸的次數(shù)相對較多,8月份臺風登陸的范圍最廣,南至海南島,北至山東半島都有可能,十月份后臺風登陸的次數(shù)大大減少,溫州以北基本不會有臺風登陸的可能。
(三)臺風命名及編號
我國從1959年開始對每年發(fā)生或者進入赤道以北的西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的臺風進行編號。并在2000年1月1日開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命名表共有140個名字,分別由世界氣象組織所屬的亞太地區(qū)的柬埔寨、中國大陸、朝鮮、香港、日本、老撾、澳門、馬來西亞、密克羅尼西亞、菲律賓、韓國、泰國、美國及越南14個國家和地區(qū)提供。每個國際提供10個名稱。中國提出的十個是:??⑽蚩铡⒂裢?、海燕、風神、海神、杜鵑、電母、海馬和海棠。臺風的實際命名使用工作由日本氣象廳東京區(qū)域專業(yè)氣象中心負責,當熱帶氣旋被定為熱帶風暴強度時,應根據(jù)列表給予名稱,并給予一個四位數(shù)字的編號。編號前兩位為年份,后兩位為生成的順序,例如去年22號臺風海馬,其編號為1622。
(四)臺風造成的影響
臺風一般都伴隨暴雨,且一般暴雨都比較強。日降雨多達200-300毫米,有些臺風,特別是和冷空氣南下共同影響的秋季臺風,暴雨更加猛烈,日降雨可達300-400毫米,一次臺風過程可降600-700毫米,最大曾達1146毫米。
臺風在海面上移動常常掀起波長比普通波長長得多的涌浪。這種涌浪通常使海面變得波濤洶涌,浪高可達12-15米,如果臺風移動到海岸附近時,涌浪就變成滾滾的排岸浪,浪花能夠高達20米以上,對航行的船只造成很大的影響。
臺風形成的強烈大風和很低的氣壓會引起海潮暴漲,使臺風中心附近數(shù)十公里范圍的海面隆起半米甚至數(shù)米高,并隨臺風移動,因此成為風暴潮。如果臺風登陸,風暴潮移至海岸,則潮高可達3-4米甚至7-8米。
臺風帶來的強風、暴雨和由他引發(fā)的巨浪、暴潮給沿海人民的生命和財產(chǎn)帶來嚴重的危害。給我國造成了巨大的經(jīng)濟損失。
二、臺風的防范與避險方法
遇到臺風時,關鍵是要及時預測、及早防范。目前我國在沿海一線建立了探測臺風的雷達網(wǎng)和高空氣象衛(wèi)星,預報工具和方法也有了很大的改進,對臺風的預報準確性已經(jīng)相當高。我們駐島部隊要經(jīng)常注意接收上級的臺風警報,做到及早預防。
(一)臺風到來前的防護
各級骨干要利用各種機會進行臺風知識教育,說明臺風的危害,克服麻痹大意和僥幸心理,消除畏懼情緒。連隊根據(jù)具體情況,成立巡邏、檢查、搶險、支援救護等小組,同時還要準備必要的搶險救災器材和一定數(shù)量的主副食和燃料,并存放在比較安全可靠的地方。接到臺風警報后,要密切關注臺風動向,督促檢查部隊做好防臺風的準備工作。要組織對營房、裝備、通信設備及工程設施等進行認真檢查,對抗風抗洪能力差的要及時進行加固。
(二)臺風來襲期間的防護
要加強值班值勤,各級要認真督促檢查部隊防范工作,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各種搶險隊要指定干部帶隊,做好出動的準備工作,在巡邏檢查過程中發(fā)現(xiàn)險情要迅速上報,要積極勇敢果斷的處置。
人員在室內(nèi)時,要在堅固的房屋內(nèi)躲避,若房屋不堅固,應及時進行加固,或者撤到安全庇護所暫避。迎風的門窗要使用重物抵擋,人員要遠離門窗,盡量不使用電器設備。在戶外使時,要穿緊身合體的衣服,緊縮身體,低姿穩(wěn)步前進,盡量抓住墻角、柵欄、柱子或者其他穩(wěn)固物行走,決不能順風走。同時要注意空中落下物和飛來物,避開電線和可能倒塌的建筑物和大樹。
(三)臺風過后的行動
一方面要迅速查明和上報災損情況,做好災后恢復工作。另一方面要妥善安排部隊生活,防止各種疾病發(fā)生,盡快恢復秩序,組織部隊擦拭和檢修武器裝備,清理和晾曬各種物資器材,認真總結經(jīng)驗教訓,以利再次抗擊臺風的襲擊。
三、臺風災害的應急處置
臺風災害的處置,應本著“防抗結合、以防為主、先人后物、救命為急、量災用兵、救災為重”的原則,在當?shù)攸h委政府的統(tǒng)一領導下,由團統(tǒng)一組織指揮。應急處置應做好以下幾項工作:一是應急處置準備。主要是根據(jù)受災程度,視情啟動部隊處置突發(fā)事件應急指揮機制。組織部隊加強搶險救災準備,修訂行動預案,準備搶險器材、救生器材、生活物資、醫(yī)療器械、指揮器材,組織應急訓練。二是應急處置組織。主要是派出先前人員,查明通往災區(qū)的機動道路情況,盡快同受災地區(qū)政府和有關部門取得聯(lián)系,提出搶險救災任務的意見建議,定下行動決心,協(xié)調(diào)解決有關保障事宜,組織部隊開進,展開救援行動。三是應急處置辦法。主要采取分片包干、派出清搜和動員躲避在家的群眾、搶救被洪水圍困、落水及被倒塌物體埋壓的群眾。組織將臺風登陸后危險房屋、倉庫和地區(qū)內(nèi)的重要物資及時轉移至安全地帶。掌握災情、險情變化,及時搶險江河水庫堤壩決口、管涌和裂隙等險情,搶修道路橋梁等。
季節(jié)性預防事故措施3
季節(jié)性事故應急預防
授課人:陳
逸
隨著夏季高溫季節(jié)的到來,安全防范工作也隨之加強。高溫季節(jié)是事故易發(fā)、安全隱患多的季節(jié)。人易疲勞,電器、設備易起熱,空氣干燥,易燃物曝露在夏日的陽光下溫度較高,也有自燃的可能。因此,全體官兵更要提高安全意識,嚴格遵守安全生產(chǎn)操作規(guī)程,做到不違紀、不違章、不違規(guī),正確穿戴勞動保護用品。加強設備、電儀維護保養(yǎng)工作,做好防雨、防雷電、防風、防火工作,做好防暑降溫工作。增加現(xiàn)場安全檢查次數(shù),徹底查找安全隱患。
一、掌握常識,防雷擊
一、室內(nèi)預防雷擊。
1、電視機在室外天線在雷雨天要與電視機脫離,而與接地線連接。
2、雷雨天應關好門窗,防止球形雷竄入室內(nèi)造成危害。
3、雷暴時,人體最好離開可能傳來雷電侵入波的線路和設備以上。拔掉電源插頭;不要打電話;不要靠近室內(nèi)的金屬設備如暖氣片、自來水管、下水管;盡量離開電源線、電話線、廣播線,以防止這些線路和設備對人體的二次放電。另外,不要穿潮濕的衣服,不要靠近潮濕的墻壁。
二、室外避免雷擊。①要遠離建筑物的避雷針及其接地引下線。②要遠離各種天線、電線桿、高塔、煙囪、旗桿,如有條件應進入有寬大金屬構架、有防雷設施的建筑物或金屬殼的汽車和船只,要遠離帆布蓬車和拖拉機、摩托車等。③應盡量離開山丘、海濱、河邊、池旁;盡快離開鐵絲網(wǎng)、金屬曬衣繩、孤立的樹木和沒有防雷裝置的孤立小建筑等。④雷雨天氣盡量不要在曠野里行走。要穿塑料等不侵水的雨衣;要走慢點,步子小點;不要騎在自行車上行走;不要用金屬桿的雨傘,肩上不要杠帶有金屬桿的工具。⑤在營區(qū)內(nèi)行手中不要拿金屬器具,發(fā)現(xiàn)雷雨天氣要迅速到安全處所躲避,嚴禁在大樹下、電桿旁躲避。⑥人在遭受雷擊前,會突然有頭發(fā)豎起或皮膚顫動的感覺,這時應立刻躺倒在地,或選擇低洼處蹲下,雙腳并攏,雙臂抱膝,頭部下俯,盡量縮小暴露面即可。
三、中雷擊搶救的方法。受雷擊被燒傷或嚴重休克的人,身體并不帶電。應馬上讓其躺下,撲滅身上的火,并對他進行搶救。若傷者失去意識,但仍有呼吸或心跳,則自行恢復的可能性很大,應讓傷者舒適平臥,安靜休息后,再送醫(yī)院治療。若傷者已停止呼吸或心臟跳動,應迅速對其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和心臟按摩,在送往醫(yī)院的途中要繼續(xù)進行心肺復蘇的急救,部隊要對官兵進行專業(yè)知識培訓。
二、嚴守規(guī)定,防溺水
夏秋兩季是溺水事故的多發(fā)季節(jié),各級骨干要嚴格落實跟班作業(yè)和午休查鋪制度,在午休、晚飯后兩個時段切實掌握人員動向位置,嚴防私自下水游泳。對于溺水者,除了積極自救外,還要積極進行陸上搶救:(1)若溺者口鼻中有淤泥、雜草和嘔吐物,首先應清除,保持上呼吸道的通暢;
(2)溺者若已喝了大量的水,救護者可一腿跪著,另一腿屈膝,將溺者腹部放在屈膝的大腿上,一手扶著溺者的頭,將他的嘴向下,另一手壓在背部,使水排出;
(3)若是溺者已昏迷,呼吸很弱或停止呼吸,做完上述處理外,要進行人工呼吸??墒鼓缯哐雠P,救護者在身旁用一手捏住溺者的鼻子,另一手托著他的下顎,吸一口氣,然后用嘴對著溺者的嘴將氣吹入。吹完一口氣后,離開溺者的嘴,同時松開捏鼻子的手,并用手壓一下溺者的胸部,幫助他呼氣。如此有規(guī)律地反復進行,每分鐘約做14—20次,開始時可稍慢,以后可適當加快。
三、科學組訓,防中暑
中暑指的是高溫條件下人體體溫調(diào)節(jié)中樞功能障礙和汗腺功能衰竭產(chǎn)生的急性疾病。體弱多病、肥胖、饑餓等也均可能是中暑的原因。其癥狀為高熱、無汗、頭痛、頭昏、惡心,重者昏迷。如不趕快救治,會導致全身抽搐、心律失常、腦水腫、休克甚至死亡。
中暑的預防:一是注意收聽高溫預報,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在高溫天氣,尤其是每天11-14點,盡量減少外出,適當午睡,飲食宜清淡,多喝些淡鹽開水、綠豆湯,每天勤洗澡、擦身。二是外出訓練一定要注意勞逸結合,不要長時間在太陽下暴曬,注意到陰涼下休息。
中暑的急救:
1、移到陰涼通風處,仰臥休息;
2、馬上喝涼開水,淡鹽水或糖水;
3、用冷濕毛巾包敷病人的頭部和胸部,扇風,吹涼;4立刻送醫(yī)救治。
四、采取措施,防蛇咬
一、毒蛇的種類及分布。分布在我國的毒蛇目前已知有49種。但對人體危害較大、經(jīng)常造成蛇傷的毒蛇主要有10種。當毒蛇咬人后,由毒腺分泌的蛇毒,經(jīng)排毒導管、毒牙及傷口,沿淋巴及血液循環(huán)擴散至全身,引起一系列中毒癥狀。
二、預防工作。在行進途中可用登山杖、樹棍不斷打擊地面、草叢、樹干,所謂“打草驚蛇”,以利于蟲蛇回避(蛇對于從地面?zhèn)鱽淼恼饎雍苊舾?,但聽覺十分遲鈍,不能接受空氣傳導來的聲波,高聲說話對驅蛇無效)。穿上高腰鞋、長褲,必要時繃緊褲腳;進入?yún)擦謺r,頭戴斗笠或草帽。蛇糞有股特殊的腥臭味,如果嗅到特殊的腥臭味,要注意附近可能有蛇。蛇的視力很微弱,只能對較近的物體看得清楚,1米以外的物體很難看見;視覺不敏銳,對于靜止的物體更是視而不見,只能辨認距離很近的活動的物體。遇到毒蛇后保持靜止。遇到毒蛇追人,千萬不要沿直線逃跑,可采取“之”字形路線跑開,三、被咬之后的急救。一旦被蛇咬傷要迅速判斷是否是毒蛇咬傷。如何判斷呢?一是看蛇形:毒蛇的頭多呈三角形,身上有彩色花紋,尾短而細:無毒蛇頭多呈橢圓形,身上色彩單調(diào),尾細而長。最好將咬人的蛇打死以供診斷參考二是看傷口:毒蛇咬傷的傷口表皮常有一對大而深的牙痕,或兩列小牙痕上方有一對大牙痕,有的大牙痕里甚至留有斷牙;無毒蛇咬傷則無牙痕,或有兩列對稱的細小牙痕。如果蛇咬傷發(fā)生在夜間無法看清蛇形,從傷口上也無法分辨是否為毒蛇所傷時,萬萬不可等待傷口情況是否發(fā)生變化來判斷是否被毒蛇咬傷。此時必需按毒蛇咬傷進行處理。立即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1、防止毒液擴散和吸收:被咬傷后,立即令患者消除恐懼心理,保持安靜。停止傷肢的活動,將傷肢置于最低位置,及時(爭取在2-3分鐘內(nèi))用橡皮帶或草繩、布條、藤類等在傷口上方(近心端)約10厘米或距離傷口上一個關節(jié)的相應部位進行結扎。結扎的程度要求僅能阻斷淋巴、靜脈血的回流,又不妨礙動脈血的供應。結扎后每30分鐘松解1次,每次松2-3分鐘,以免影響血液循環(huán)造成組織壞死,并迅速送醫(yī)。
2、迅速排除毒液:結扎后可用自來水、河水、井水、肥皂水,最好能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或雙氧水沖洗傷口周圍的皮膚。目的是將粘附在傷口周圍的毒液破壞及沖洗掉,從而達到減輕蛇毒中毒的目的。
3、切開、沖洗、擠壓排毒:局部消毒后,將可能斷留在傷口內(nèi)的毒牙清除,然后利用利器(如小刀等)沿牙痕作“一”字形縱切口或十字形切開,長約1-1.5厘米,其深度以達到皮膚下為止,要避開靜脈。亦可配合用拔火罐等負壓方法吸毒(可用蛇毒排空器),再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或5%依地酸鈉、雙氧水等,邊沖洗邊從傷肢的近心端向傷口方向及周圍反復輕柔擠壓,促使毒液從傷口排出體外。沖洗及擠壓排毒須持續(xù)20-30分鐘,沖洗后,傷口處要用七層消毒紗布覆蓋,進行濕潤,并將傷肢繼續(xù)置于低位,有利于毒液繼續(xù)流出。周圍實在沒有水,可用人尿代替,但不可用酒精或酒沖洗傷口。但如遇五步蛇、蝰蛇咬傷或咬傷后繼續(xù)流血者一般不宜切開傷口,以防止出血不止。
4、燒灼傷口,破壞蛇毒:切開、沖洗后,每次用火柴6-8枚,放于傷口處,反復燒灼2-3次。當蛇毒遇到高熱,即發(fā)生凝固而遭到破壞,使其失去毒性作用。在野外被毒蛇咬傷或急救條件較困難的情況下,也可單獨用火燒傷口進行急救。必須注意,蛇毒是劇毒物,只需極小量即可致人死命,所以絕不能因懼怕疼痛而拒絕對傷口處理。
如果因蛇傷引起中毒性休克、呼吸衰竭,應立刻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并及時送醫(yī)。注意:飲酒會導致毒素迅速擴散,被毒蛇咬后禁止喝酒。
五、熟悉規(guī)律,防臺風
前幾天兩天臺風“維達”“海葵”頻頻來襲,給大家的日常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秋季也是臺風災害的高發(fā)季節(jié),如何應對臺風災害,有以下幾點。
一、要注意收聽、收看媒體報道或也可咨詢氣象局及相關網(wǎng)站了解臺風的最新情況和動向;一旦氣象臺發(fā)出臺風警報后,在外有可能受影響的人則應盡快趕回營區(qū)。
二、在臺風到訪前要清理露天陽臺和平臺上的雜物保持排水管道暢通,以免臺風暴雨引起積水不暢而倒灌室內(nèi)。
三、在臺風來臨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準備電筒、蠟燭等照明工具;儲備好飲用水,食物、藥品以及有關的生活必需品等,以避免斷電停水后的外出搶購。
四、臺風的風力強勁難免造成戶外大型廣告牌掉落、樹木被刮倒、電線桿倒地的事情,因此臺風來臨前后要避免外出;即使臺風過后要外出,當發(fā)現(xiàn)高壓線鐵塔傾倒、電線低垂、斷折,為避免意外引發(fā)觸電,切勿接近,更不要用手去觸摸。
五、臺風期間雷電頻繁要盡量關閉電器等易引雷擊的設施;發(fā)現(xiàn)危房,要及時安全轉移。
六、加強檢疫,防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指攝入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質(zhì)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質(zhì)當作食品攝入后出現(xiàn)的急性亞急性疾病,會對人體健康和生命造成嚴重損害。預防食物中毒,保證健康成長至關重要。食物中毒的預防:
一、各單位要嚴把食物采購關、檢驗關;
二、嚴禁食用過夜菜、過夜飯。
三、不買不吃不新鮮和腐敗變質(zhì)的食品,不吃被衛(wèi)生部門禁止上市的海產(chǎn)品;
四、禁止食用不知屬性的野菜,不采食野果;
五、買回來的蔬菜要在清水里浸泡半小時或更長時間,并多換幾次水,要洗得干凈,以防農(nóng)藥對身體危害;
六、不要到無證攤販處買食品,不買無商標或無出廠日期、無生產(chǎn)單位、無保質(zhì)期限等商標不符合規(guī)范的罐頭食品和其他包裝食品;
七、生熟食品要分開,工具(刀、砧板、揩布等)要生熟分開,做到專用,餐具要及時洗擦干凈,有消毒條件的要經(jīng)常消毒
八、提倡體育鍛煉,增強機體免疫力,抵御細菌的侵襲。只要從以上幾個方面入手,認真學習食品衛(wèi)生知識,掌握一些預防方法,提高自我衛(wèi)生意識,就能最大限度減少食物中毒的風險度,從而預防食物中毒,保證我們的身體健康。
季節(jié)性預防事故措施3篇 春季季節(jié)性事故防范要點相關文章:
★ 社區(qū)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工作總結11篇(社區(qū)疫情常態(tài)化防控措施)
★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最新版3篇 交通強制保險一年可以理賠幾次
★ 食品安全的應急預案范例5篇 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應對什么做出規(guī)定
★ 實用工傷事故賠償協(xié)議書3篇(工傷事故賠償協(xié)議書模板)
★ 工傷事故賠償協(xié)議書范文4篇 因工傷賠償協(xié)議書怎么寫
★ 食堂食品衛(wèi)生及中毒事故責任追究制度3篇 學校食堂食品安全責任追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