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区爱区精品无码_无码熟妇人妻AV_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最新_国产AV寂寞骚妇

讀書原文翻譯及賞析[范文大全]3篇(談讀書全文翻譯)

時間:2022-11-03 02:02:53 綜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網小編收集的讀書原文翻譯及賞析[范文大全]3篇(談讀書全文翻譯),供大家賞析。

讀書原文翻譯及賞析[范文大全]3篇(談讀書全文翻譯)

讀書原文翻譯及賞析[范文大全]1

  羔裘原文翻譯及賞析(集錦6篇)

羔裘原文翻譯及賞析1

  羔裘

  羔裘如濡,洵直且侯。彼其之子,舍命不渝。

  羔裘豹飾,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

  羔裘晏兮,三英粲兮。彼其之子,邦之彥兮。

  翻譯

  穿著潤澤羔皮襖,為人正直又美好。就是這樣一個人,不怕犧牲為君勞。

  穿著豹飾羔皮襖,高大有力為人豪。就是這樣一個人,國家司直當?shù)煤谩?/p>

  羊羔皮襖真光鮮,素絲裝飾更燦爛。就是這樣一個人,國家杰出的人選。

  注釋

  羔裘:羔羊皮裘,古大夫的朝服。

  濡:潤澤,形容羔裘柔軟而有光澤。

  洵:信,誠然,的確。

  侯:美。

  其:語助詞。

  舍命:舍棄生命。

  渝:改變。

  豹飾:用豹皮裝飾皮襖的袖口。

  孔武:特別勇武。孔,甚;很。

  司直:負責正人過失的官吏。

  晏:鮮艷或鮮明的樣子。

  三英:裝飾袖口的三道豹皮鑲邊。

  粲:光耀。

  彥:美士,指賢能之人。

  鑒賞

  羔裘是古代卿大夫上朝時穿的官服。《詩經》中通過描寫羔裘來刻畫官員形象的詩有好幾首,如《召南·羔羊》《唐風·羔裘》《檜風·羔裘》等,命意都不一樣。

《鄭風·羔裘》這首詩,起筆描述羔裘的外在美,作者具體而微地描寫了羊皮袍子的皮毛質地是如何的潤澤光滑,袍子上的豹皮裝飾是如何的鮮艷漂亮。然后才贊美穿此羔裘的人的內在美,寫外在美的目的是通過對羊皮袍子的仔細形容,和對其中寓意的深刻揭示,借以贊美穿羊皮袍子的官員有正直美好能舍命為公的氣節(jié),有威武勇毅能支持正義的品格。總而言之,人衣相配,美德畢現(xiàn),這位官員才德出眾,不愧是國家的賢俊。外在美、氣質美和品行美、形象美高度統(tǒng)一。這樣理解符合認為此詩主旨為贊美優(yōu)秀官吏的說法。

  如果說此詩有諷刺意味,那就是說,在詩中,禮服的高貴華麗襯托著君子的美德形象,服飾的華美同時也象征著君子高貴的人品。在作者看來,古代的卿大夫確實是這么回事;但是,一聯(lián)系鄭國當時的現(xiàn)實,滿朝穿著漂亮官服的是些什么人——一句話,君不像君,臣不像臣,可以說,都不稱其服。這樣,作者贊古諷今的作詩命意就凸現(xiàn)出來了。因為衣裳總是人穿的,從衣裳聯(lián)想到人品,再自然不過了。至于一個人的品質、德性要說得很生動、形象,就不那么容易,而此詩作者的聰明之處,也在這里。他用看得見的衣服的外表,來比喻看不見、感得到的較為抽象的品行德性,手法是極為高明的。比如,從皮袍子上的豹皮裝飾,聯(lián)想到穿這件衣服的人的威武有力就十分貼切,極為形象。但如果當作一首諷刺詩來說,有些過于含蓄,以至千百年來聚訟不已。

  創(chuàng)作背景

  關于《鄭風·羔裘》這首詩的主旨背景,主要有兩種說法:《毛詩序》認為是贊古喻今,以贊美古代君子來諷喻當時的官員;朱熹《詩集傳》認為是鄭人“美其大夫之辭”,即贊揚鄭國名臣子皮、子產的。對于這兩種意見,至今也沒有統(tǒng)一的說法。

羔裘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羔裘

  先秦:佚名

  羔裘逍遙,狐裘以朝。豈不爾思?勞心忉忉。

  羔裘翱翔,狐裘在堂。豈不爾思?我心憂傷。

  羔裘如膏,日出有曜。豈不爾思?中心是悼。

  譯文:

  羔裘逍遙,狐裘以朝。豈不爾思?勞心忉忉。

  穿著羊羔皮襖去逍遙,穿著狐皮袍子去坐朝。怎不叫人為你費思慮,憂心忡忡整日把心操。

  羔裘翱翔,狐裘在堂。豈不爾思?我心憂傷。

  穿著羊羔皮襖去游逛,穿著狐皮袍子去朝堂。怎不叫人為你費思慮,想起國家時時心憂傷。

  羔裘如膏,日出有曜。豈不爾思?中心是悼。

  羊羔皮襖色澤如脂膏,太陽一照閃閃金光耀。怎不叫人為你費思慮,心事沉沉無法全忘掉。

  注釋:

  羔(gāo)裘(qiú)逍遙,狐裘以朝(cháo)。豈不爾思?勞心忉(dāo)忉。

  羔裘:羊羔皮襖。逍遙:悠閑地走來走去。朝:上朝。不爾思:即“不思爾”。忉忉:憂愁狀。

  羔裘翱(áo)翔,狐裘在堂。豈不爾思?我心憂傷。

  翱翔:鳥兒回旋飛,比喻人行動悠閑自得。在堂:站在朝堂上。憂傷:憂愁悲傷。

  羔裘如膏(gào),日出有曜(yào)。豈不爾思?中心是悼(dào)。

  膏:動詞,涂上油。曜:照耀。悼:悲傷。

  賞析:

  古今學者一般認為這是一首政治諷刺詩。全詩表達了身處末世的臣子深切而無奈的心痛感覺及深切思慮。

  詩首章“羔裘逍遙,狐裘以朝”兩句看似敘述國君服飾,但言語間充滿感情色彩。錢澄之分析說:“《論語》:狐貉之厚以居。則狐裘燕服也。逍遙而以羔裘,則法服為逍遙之具矣。視朝而以狐裘,是臨御為褻媟之場矣。先言逍遙,后言以朝,是以逍遙為急務,而視朝在所緩矣。”(《田間詩學》)這段分析為讀者更深一層地理解詩旨提供了門徑。即便是大國之君,身處盛世,不以儀禮視朝,不以國事為務,猶為不可,更何況當時檜國“國小而迫”,周邊大國正虎視眈眈,存亡生死危在旦夕,處境如此而不自知,不能不讓人心存焦慮?!柏M不爾思,勞心忉忉”,這是身處末世的臣子深切而無奈的心痛感覺。

  第二章詩意與第一章相同,但在回環(huán)往復中更讓人感受到詩作者對國之將亡而檜君仍以逍遙游宴為急務的昏庸行為的幽遠綿長之恨。

  詩末章一改平鋪直敘的路子,選取羔裘在日光照耀下柔潤發(fā)亮猶如膏脂的細節(jié)性情景,擴展了讀者的視覺感受空間,使詩人的心理感受有了感染讀者的物象基礎。在通常情況下,面對如此純凈而富有光澤的羔裘,人們會贊嘆它的雍容華美和富麗堂皇之氣,但在詩人為讀者提供的獨特的情景上下文中,如膏脂一樣在日光下熠熠發(fā)亮的羔裘是這樣的刺眼,令人過目之后便難以忘懷,這難以忘懷之中又無法抹去那份為國之將亡而產生的憂憤之情?!柏M不爾思,中心是悼?!币馑际牵翰粸槟阗M盡思慮,怎么會離君而去心中卻時時閃現(xiàn)那如脂羔裘呢?思君便是思國,作為國之大夫,無法選擇國之君主,只能“以道去其君”,但身可離去,思緒卻無法一刀兩斷,這便是整首詩充滿“勞心忉忉”“我心憂傷”“中心是悼”層層推進式的憂傷和愁苦的歷史原因。

  全詩沒有風詩中常用的比興手法,敘事也顯得急切且繁復,但從這近乎祥林嫂式的絮叨中確實可以感受出詩作者的深切思慮。

羔裘原文翻譯及賞析3

  羔裘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羔裘如濡,洵直且侯。彼其之子,舍命不渝。

  羔裘豹飾,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

  羔裘晏兮,三英粲兮。彼其之子,邦之彥兮。

  譯文

  穿著鑲豹皮的袖子,對我們卻一臉驕氣。難道沒有別人可交?只是為你顧念情義。(此句旁白:只有你我是故舊?)

  豹皮袖口的確榮耀,對我們卻傲慢腔調。難道沒有別人可交?只是為你顧念舊交。(此句旁白:非要同你相處好?)

  注釋

①羔:羊之小者。袪(qū區(qū)):袖口,豹祛即鑲著豹皮的袖口。

②自我人:對我們。自,對;我人,我等人。居(jù句)居:即“倨倨”,傲慢無禮。

③維:惟,只。子:你。故:指愛。或作故舊,也通。

④褎(xiù袖):同“袖”。

⑤究究:惡也,指態(tài)度傲慢。

  鑒賞

《毛詩序》說:“《羔裘》,刺時也,晉人刺其在位不恤其民也。”從該詩首句“羔裘豹祛”的描寫來看,所寫的是當時的一位卿大夫。因為只有當時的卿大夫,才能穿這種鑲著豹皮的袖口。卿大夫是西周、春秋時國王和諸侯所分封的臣屬,在當時常擔任重要官職,世代掌握所屬都邑的軍政大權。在一般情況下,卿的地位較大夫為高,田邑也較大夫為多,并掌握國政和統(tǒng)兵大權,對屬下的各級官員均可隨意任免。從這首詩的內容看,那個卿大夫非常恃權傲物,趾高氣揚,盛氣凌人,侮慢故舊,故引起了一位故友的不滿,那人便寫詩諷刺他。

  此詩兩章,脈絡極清楚,每章的前二句極寫卿大夫的服飾之威和對故舊的侮慢之態(tài);后二句則通過自問自答,表現(xiàn)了原為友人的那位先生的怨憤不平的情緒,而詩句的語氣顯得“怨而不怒”,很能體現(xiàn)“溫柔敦厚”的詩教。

  從結構上來看,此詩顯得十分簡單,藝術上也沒有太多的特色,比較明顯的也就是反覆吟詠、反覆唱嘆、回環(huán)往復的手法。這種手法實際上在《詩經》中已相當普遍,有著民歌民謠的風味,從這也正說明了《詩經》與民歌之間的密切關系。

  此外,該詩中所用的設問和作答的形式,在《詩經》中也時而可見。這種修辭方法作為諷刺或表現(xiàn)一種強烈的情緒是很合適的。后人詩歌以至今天的新詩里,也??梢姷皆O問句或一問一答的形式,但其源頭還不能不追溯到《詩經》中《羔裘》等詩。

羔裘原文翻譯及賞析4

  羔裘

  佚名〔先秦〕

  羔裘如濡,洵直且侯。彼其之子,舍命不渝。

  羔裘豹飾,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

  羔裘晏兮,三英粲兮。彼其之子,邦之彥兮。

  譯文

  穿著柔軟光澤的羔羊皮襖,為人忠信正直又美好。他是這樣一個人啊,舍棄生命也不改變節(jié)操。穿著豹皮裝飾袖口的羔皮襖,高大有力為人豪。他是這樣一個人啊,國家的司直能夠主持正義。羔羊皮襖既光潔又鮮艷,三道豹皮裝飾得真漂亮。他是這樣一個人啊,稱得上是國家的賢能俊才。

  注釋

  羔裘:羔羊皮裘,古大夫的朝服。濡(rú):潤澤,形容羔裘柔軟而有光澤。洵(xún):信,誠然,的確。侯:美。其:語助詞。舍命:舍棄生命。渝:改變。豹飾:用豹皮裝飾皮襖的袖口??孜洌禾貏e勇武??祝?;很。司直:負責正人過失的官吏。晏:鮮艷或鮮明的樣子。三英:裝飾袖口的三道豹皮鑲邊。粲(càn):光耀。彥(yàn):美士,指賢能之人。

  賞析

  這首詩的主旨主要有兩種說法:一說是諷刺現(xiàn)實之作,一說是贊美正直官吏之詩。全詩三章,每章四句。從表現(xiàn)手法說,屬賦體。詩人以衣喻人,從羊羔皮制的朝服的質地、裝飾,聯(lián)想到穿朝服的官員的品德、才能,極其自然,也極為高明。

《鄭風·羔裘》這首詩,起筆描述羔裘的外在美,作者具體而微地描寫了羊皮袍子的皮毛質地是如何的潤澤光滑,袍子上的豹皮裝飾是如何的鮮艷漂亮。然后才贊美穿此羔裘的人的內在美,寫外在美的目的是通過對羊皮袍子的仔細形容,和對其中寓意的深刻揭示,借以贊美穿羊皮袍子的官員有正直美好能舍命為公的氣節(jié),有威武勇毅能支持正義的品格。總而言之,人衣相配,美德畢現(xiàn),這位官員才德出眾,不愧是國家的賢俊。外在美、氣質美和品行美、形象美高度統(tǒng)一。這樣理解符合認為此詩主旨為贊美優(yōu)秀官吏的說法。

  這首詩,從表現(xiàn)手法說,屬賦體。作者以衣喻人,從羊羔皮制的朝服的質地、裝飾,聯(lián)想到穿朝服的官員的品德、才能,極其自然,也極為高明。因為衣裳總是人穿的,從衣裳聯(lián)想到人品,再自然不過了。至于一個人的品質、德性要說得很生動、形象,就不那么容易,而此詩作者的聰明之處,也在這里。他用看得見的衣服的外表,來比喻看不見、感得到的較為抽象的品行德性,手法是極為高明的。比如,從皮袍子上的豹皮裝飾,聯(lián)想到穿這件衣服的人的威武有力就十分貼切,極為形象。但作為一首諷刺詩來說,有些過于含蓄,以至千百年來聚訟不已。

羔裘原文翻譯及賞析5

  國風·唐風·羔裘

  羔裘豹祛,自我人居居。豈無他人?維子之故。

  羔裘豹褎,自我人究究。豈無他人?維子之好。

  翻譯

  你身著羔皮禮服豹紋袖飾,竟然對我們如此大模大樣。難道你就這樣目中無人嗎?我們可是看在老交情份上。

  你身著羔皮禮服豹紋袖飾,竟對我們一副傲慢的模樣。難道你就這樣目中無人嗎?我們可是看在老朋友份上。

  注釋

  羔裘:羊皮襖。

  羔:羊之小者。

  袪:袖口,豹祛即鑲著豹皮的袖口。

  自我人:對我們。自,對;我人,我等人。

  居居:即“倨倨”,傲慢無禮。

  維:惟,只。

  子:你。

  故:指愛。或作故舊,也通。

  褎:同“袖”,衣袖口。

  究究:心懷惡意不可親近的樣子,指態(tài)度傲慢。

  鑒賞

  此詩兩章,脈絡極清楚,每章的前二句極寫卿大夫的服飾之威和對故舊的侮慢之態(tài);后二句則通過自問自答,表現(xiàn)了原為友人的那位先生的怨憤不平的情緒,而詩句的語氣顯得“怨而不怒”,很能體現(xiàn)“溫柔敦厚”的.詩教。

  此詩一開頭,描述了卿大夫的服飾,可見,這位卿大夫是一位政治新秀,剛剛步入了從政的圈子。但他很不低調,以為自己了不起了,一種強烈的優(yōu)越感立馬就顯出來了:“自我人居居?!被町嫵鲆路谅裏o禮的神情。但他的故舊老友,雖然沒有他的官階高,但一點也不氣餒,顯示出很強的個性。

  從結構上來看,此詩顯得十分簡單,藝術上也沒有太多的特色,比較明顯的也就是反復吟詠、反復唱嘆、回環(huán)往復的手法。這種手法實際上在《詩經》中已相當普遍,有著民歌民謠的風味,從這也正說明了《詩經》與民歌之間的密切關系。

  此外,該詩中所用的設問和作答的形式,在《詩經》中也時而可見。這種修辭方法作為諷刺或表現(xiàn)一種強烈的情緒是很合適的。

  創(chuàng)作背景

  關于此詩的背景,《毛詩序》說:“《羔裘》,刺時也,晉人刺其在位不恤其民也?!睆脑撛娛拙洹案狒帽睢钡拿鑼憗砜矗鶎懙氖钱敃r的一位卿大夫。也有人認為這是一位婦女責備丈夫或情人的詩,還有人認為是貴族婢妾反抗主人的詩。

羔裘原文翻譯及賞析6

  原文:

  羔裘

  羔裘如濡,洵直且侯。

  彼其之子,舍命不渝。

  羔裘豹飾,孔武有力。

  彼其之子,邦之司直。

  羔裘晏兮,三英粲兮。

  彼其之子,邦之彥兮。

  譯文:

  穿著潤澤羔皮襖,為人正直又美好。就是這樣一個人,不怕犧牲為君勞。

  穿著豹飾羔皮襖,高大有力為人豪。就是這樣一個人,國家司直當?shù)煤谩?/p>

  羊羔皮襖真光鮮,素絲裝飾更燦爛。就是這樣一個人,國家杰出的人選。

  注釋:

  1.羔裘:羔羊皮裘,古大夫的朝服。

  2.濡(rú):潤澤,形容羔裘柔軟而有光澤。

  3.洵(xún):信,誠然,的確。侯:美。

  4.其:語助詞。

  5.舍命:舍棄生命。渝:改變。

  6.豹飾:用豹皮裝飾皮襖的袖口。

  7.孔武:特別勇武???,甚;很。

  8.司直:負責正人過失的官吏。

  9.晏:鮮艷或鮮明的樣子。

  10.三英:裝飾袖口的三道豹皮鑲邊。粲(càn):光耀。

  11.彥(yàn):美士,指賢能之人。

  賞析:

  羔裘是古代卿大夫上朝時穿的官服。《詩經》中通過描寫羔裘來刻畫官員形象的詩有好幾首,如《召南·羔羊》《唐風·羔裘》《檜風·羔裘》等,命意都不一樣。

《鄭風·羔裘》這首詩,起筆描述羔裘的外在美,作者具體而微地描寫了羊皮袍子的皮毛質地是如何的潤澤光滑,袍子上的豹皮裝飾是如何的鮮艷漂亮。然后才贊美穿此羔裘的人的內在美,寫外在美的目的是通過對羊皮袍子的仔細形容,和對其中寓意的深刻揭示,借以贊美穿羊皮袍子的官員有正直美好能舍命為公的氣節(jié),有威武勇毅能支持正義的品格??偠灾艘孪嗯?,美德畢現(xiàn),這位官員才德出眾,不愧是國家的賢俊。外在美、氣質美和品行美、形象美高度統(tǒng)一。這樣理解符合認為此詩主旨為贊美優(yōu)秀官吏的說法。

  如果說此詩有諷刺意味,那就是說,在詩中,禮服的高貴華麗襯托著君子的美德形象,服飾的華美同時也象征著君子高貴的人品。在作者看來,古代的卿大夫確實是這么回事;但是,一聯(lián)系鄭國當時的現(xiàn)實,滿朝穿著漂亮官服的是些什么人——一句話,君不像君,臣不像臣,可以說,都不稱其服。這樣,作者贊古諷今的作詩命意就凸現(xiàn)出來了。因為衣裳總是人穿的,從衣裳聯(lián)想到人品,再自然不過了。至于一個人的品質、德性要說得很生動、形象,就不那么容易,而此詩作者的聰明之處,也在這里。他用看得見的衣服的外表,來比喻看不見、感得到的較為抽象的品行德性,手法是極為高明的。比如,從皮袍子上的豹皮裝飾,聯(lián)想到穿這件衣服的人的威武有力就十分貼切,極為形象。但如果當作一首諷刺詩來說,有些過于含蓄,以至千百年來聚訟不已。

讀書原文翻譯及賞析[范文大全]2

  不見原文翻譯及賞析匯編6篇

不見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望江南·春不見

  清代: 賀雙卿

  春不見,尋過野橋西。染夢淡紅欺粉蝶,鎖愁濃綠騙黃鸝。幽恨莫重提。

  人不見,相見是還非?拜月有香空惹袖,惜花無淚可沾衣。山遠夕陽低。

譯文:

  春不見,尋過野橋西。染夢淡紅欺粉蝶,鎖愁濃綠騙黃鸝。幽恨莫重提。

  春天你在哪里?我尋你已過野橋西。淡淡的紅花如夢虛幻妄招粉蝶,蒼翠綠樹結著幽怨騙來黃鸝。那埋藏在心里的深沉怨恨莫再提起。

  人不見,相見是還非?拜月有香空惹袖,惜花無淚可沾衣。山遠夕陽低。

  如意人兒你在哪里?恍忽瞥見又似是而非。拜月求福的祈禱毫無效驗,惜花飄零的淚水已無幾滴。凝望遠山殘陽越來越低。

注釋:

  春不見,尋過野橋西。染夢淡紅欺粉蝶,鎖愁濃綠騙黃鸝(lí)。幽恨莫重提。

  望江南:詞牌名?!锻稀酚袉握{、雙調不同諸格體,把單調《望江南》擴大一倍,就成了雙調望江南。其上下片字數(shù)、句數(shù)、押韻仍同單調。幽恨:埋藏在心里的深沉怨恨。

  人不見,相見是還非?拜月有香空惹袖(xiù),惜花無淚可沾衣。山遠夕陽低。

  是還非:似是而非。拜月:古代婦女祈禱幸福的一種方式。無淚:淚流完了,所以無淚。

賞析:

  此詞上片女主人公感嘆自己看不到人生的春天,在凄涼的身世中是沒有春天的,只有無限的“幽恨”;下片表述自己追求理想的幻滅,是說看不見自己向往的情投意合的人。這首詞寫的幽怨凄情,細致入微,造景用語,不落俗套;如泣如訴,讀之催人淚下。

  上片寫對春的尋找,春天,不是畫棟雕梁中的春天,而是山村草野中的春天,所以是“尋遍野橋西”。“淡紅的花剛剛有了嫩芽還沒開放,所以是淺淺的淡紅的顏色。而“染夢”就很妙了。它是說,花雖然還沒開,但花如果有知有情,那么在它的生命萌發(fā)之際,它該有多少希望、多少期待和多少夢想。蝴蝶飛來是要采花粉的,花開了才有花粉,但現(xiàn)在花還沒開,它的“染夢淡紅”就把蝴蝶引來了,所以是“欺”。

“鎖愁濃綠”是說,樹已經開始綠了,在那綠色的煙靄之中,好像有一種憂愁的氣氛在那里。而這“鎖愁濃綠”騙得黃鸝鳥也以為春天已經來到了。這兩句,都是寫早春季節(jié)的景色,而在景色里卻包含了一種對春天的憧憬和期待。花有對生命美好的憧憬與期待,粉蝶和黃鸝也有對生命美好的憧憬和期待,那么人該對自己的生命也有過美好的憧憬和期待。賀雙卿說,她也曾像春天的花一樣對人生有過一個美好的夢,而她也像粉蝶一樣被染夢的淡紅欺騙了,像黃鸝一樣被鎖愁的濃綠欺騙了,她的的夢幻已經破滅了,她的期待已經落空了。所以是“幽恨莫重提”。

  下片寫對人的尋找。西方哲學家馬斯洛說過,尋找歸屬是人的一種需求。人最好的感情投注,就是投向另外一個人的心靈?!鞍菰掠邢憧杖切洌Щo淚可沾衣”,中國古代的女孩子在月圓的時候有“拜月”的習俗,就是對著天上那圓滿的明月祝愿自己也有一個圓滿的光明的歸宿與姻緣。拜月的時候是要焚香的。這兩句,她寫的是情。而下邊她說“山遠夕陽低”,遠山那么遙遠,而且在山的那一面,太陽已經快要落下去了。這一句寫的是景。但她的所有那些盼望與期待落空的悲哀,都已經被糅進景物之中去了。

  這首詞體現(xiàn)了作者對理想境界的執(zhí)著追求。然而現(xiàn)實生活并不存在那種美妙的幻境,在理想之夢破滅之余,她一腔幽怨無處傾瀉,只能面對山外斜陽惆悵嘆息,全詞籠罩著一種若即若離、迷惘凄清的氣氛,如泣如訴,很是感人。

不見原文翻譯及賞析2

獨不見

  朝代:唐代

  作者:戴叔倫

原文:

  前宮路非遠,舊苑春將遍。玉戶看早梅,雕梁數(shù)飛燕。

  身輕逐舞袖,香暖傳歌扇。自和秋風詞,長侍昭陽殿。

  誰信后庭人,年年獨不見。

譯文

  騎在白馬上翩翩而馳的,那是誰家的少年,是在龍城邊塞戍城立功的征戍之人。天山如今天寒地凍,積雪厚有三丈,這個時候怎么適合遠行呢?春日的蕙蘭忽而變得枯萎,變成了秋草,閨中的美人也已經到遲暮之年了。在這凄清落寞的深秋,曲池邊傳來陣陣吱吱呀呀梭子的聲響。那是風吹動寒梭發(fā)出的聲響,月亮伴著清霜,更顯出秋天深居閨中的女子的無限傷悲。還記得與丈夫離別的那年,門前種的桃樹與她齊眉。如今桃樹已經高百余尺了,花開花落幾十年過去,很多枝條已經枯萎了。始終不見丈夫歸來,只有凄傷的眼淚獨自空流。

注釋

①黃龍:古代城池名。又名龍城。在今遼寧朝陽一帶。此處泛指邊塞地區(qū)。

②蕙:蕙蘭,蘭花的一種,春日開花。

③莎雞:蟲名。又名絡緯。俗稱紡織娘、絡絲娘。

④寒棕:謂織布梭,狀家境的貧寒,或冷天猶織,故稱。

⑤霜閨:即秋閨。此處指秋天深居閨中的女子。

簡析

《獨不見》,樂府《雜曲歌辭》舊題。這首詩描寫的是閨中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

不見原文翻譯及賞析3

原文:

  不見

  作者:杜甫

  朝代:唐朝

  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

  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

  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

譯文:

  沒有見到李白已經好久,他佯為狂放真令人悲哀。世上那些人都要殺了他,只有我憐惜他是個人才。文思教捷下筆成千首,飄零無依消愁唯酒一杯。匡山那有你讀書的舊居,頭發(fā)花白了就應該歸來。

注釋:

“李生”句:李生,指李白。杜甫與李白天寶四載(745年)在山東兗州分手后,一直未能見面,至此已有十六年。

  佯(yáng)狂:故作顛狂。李白常佯狂縱酒,來表示對污濁世俗的不滿。

“世人”句:指李白因入永王李璘幕府而獲罪,系獄潯陽,不久又流放夜郎。有人認為他有叛逆之罪,該殺。

  憐才:愛才。

  匡山:指四川彰明縣(今江油縣)境內的大匡山,李白早年曾讀書于此。

“頭白”句:李白此時已經61歲。杜甫這時在成都,李白如返回匡山,久別的.老友就可以相見了,故云歸來。

賞析:

  這首詩大約作于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題下自注:“近無李白消息?!笨赡苁抢畎滓蛴劳跏铝鞣乓估杀簧猓值玫洁嶒谂_州的消息后,引起對李白的思念而寫的。次年即代宗寶應元年(762年)李白就去世,所以詩也應是杜甫懷念李白的最后之作。

  一說此詩作于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

不見原文翻譯及賞析4

原文:

  獨不見

  唐代:李白

  白馬誰家子,黃龍邊塞兒。

  天山三丈雪,豈是遠行時。

  春蕙忽秋草,莎雞鳴西池。

  風摧寒棕響,月入霜閨悲。

  憶與君別年,種桃齊蛾眉。

  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

  終然獨不見,流淚空自知。

譯文:

  白馬誰家子,黃龍邊塞兒。

  騎在白馬上翩翩而馳的,那是誰家的少年,是在龍城邊塞戍城立功的征戍之人。

  天山三丈雪,豈是遠行時。

  天山如今天寒地凍,積雪厚有三丈,這個時候怎么適合遠行呢?

  春蕙忽秋草,莎雞鳴西池。

  春日的蕙蘭忽而變得枯萎,變成了秋草,閨中的美人也已經到遲暮之年了。在這凄清落寞的深秋,曲池邊傳來陣陣吱吱呀呀梭子的聲響。

  風摧寒棕響,月入霜閨悲。

  那是風吹動寒梭發(fā)出的聲響,月亮伴著清霜,更顯出秋天深居閨中的女子的無限傷悲。

  憶與君別年,種桃齊蛾眉。

  還記得與丈夫離別的那年,門前種的桃樹與她齊眉。

  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

  如今桃樹已經高百余尺了,花開花落幾十年過去,很多枝條已經枯萎了。

  終然獨不見,流淚空自知。

  始終不見丈夫歸來,只有凄傷的眼淚獨自空流。

注釋:

  白馬誰家子,黃龍邊塞(sài)兒。

  黃龍:古代城池名。又名龍城。在今遼寧朝陽一帶。此處泛指邊塞地區(qū)。

  天山三丈雪,豈是遠行時。

  春蕙(huì)忽秋草,莎雞鳴西池。

  蕙:蕙蘭,蘭花的一種,春日開花。莎雞:蟲名。又名絡緯。俗稱紡織娘、絡絲娘。

  風摧寒棕(zōng)響,月入霜閨(guī)悲。

  寒棕:謂織布梭,狀家境的貧寒,或冷天猶織,故稱。霜閨:即秋閨。此處指秋天深居閨中的女子。

  憶與君別年,種桃齊蛾眉。

  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

  終然獨不見,流淚空自知。

賞析:

《獨不見》,樂府《雜曲歌辭》舊題。這首詩描寫的是閨中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

不見原文翻譯及賞析5

  秦樓不見吹簫女,空余上苑風光。粉英金蕊自低昂。東風惱我,才發(fā)一衿香。

  瓊窗夢醒留殘日,當年得恨何長!碧闌干外映垂楊。暫時相見,如夢懶思量。

翻譯

  沒有像秦穆公女那樣的美人,有皇家上苑的美好景色,也是空的了。那些花開得如此美,瓣是粉紅的,蕊是金黃的,可是只有它們自己或低或昂,沒人能和我去欣賞。也許東風不高興我,所以才使那些花開了一半。

  我長日思念,百無聊賴,倚窗獨困倦后昏然入睡,一覺醒來夕陽已西下。在夢中夢見了當年的歡愛之情,而夢醒后一切都是空的了,這恨該是何等長久啊!往年兩人曾一起在垂楊處依戀相愛,而如今都看不到了。我和她相處只是暫時的,真是很短,和夢一樣,還是懶于再想那些事了。

注釋

  謝新恩:詞牌名。王國維輯本《南唐二主詞》

  校勘記:此首實系《臨江仙》調。

  秦樓:秦穆公為其女弄玉所建之樓,亦名鳳樓。相傳秦穆公女弄玉,好樂。蕭史善吹簫作鳳鳴。秦穆公以弄玉妻之,為之作風樓。二人吹簫,鳳凰來集,后乘鳳,飛升而去。

  吹簫女:指秦弄玉。

  上苑:指古代供帝王玩賞、打獵的園林。

  粉英金蕊:粉紅的鮮花,金嗽,此泛指各種顏色的花卉。

  低昂:起伏不定,時高時低。

  一衿香:衿,同“襟”。是以人的感受說明香的程度。一般指不能指出形狀的事物。一襟香,指堂前一面有香。

  瓊窗:華美精致的窗子。

  夢醒:一本無“醒”字。

  碧闌干:綠色欄桿。

  垂楊:垂柳。古詩文中楊、柳常通用。思量(liáng):想念,相思。

賞析

  這首詞抒寫懷人的心情,憂思綿長,充滿無奈的惆悵。

  首句以“秦樓女”代指所懷之人,不僅寫其容貌,更寫其才藝,加強思念的感情。因為是獨自面對,不得與所愛者共享,一切的美好就只是徒然。那么即使是“上苑風光”,也只是“空”有,只是多“余”,風中花木不過是“自低昂”而已,盡寫其無奈之感?!皷|風惱我”,其實是說“我惱東風”?!皭馈弊謱懭说臒?,不言自己,卻去怪罪于東風,很是生動。說這東風是如此地不理解人的心情,偏偏要在這孤獨寂寞之時,吹開這滿苑的春花,讓人染上一身的花香,撩撥心情,不能自已?!皷|風惱我,才發(fā)一矜香”,與李商隱的詩句“春心莫共花爭發(fā),一寸相思一寸灰”,表達的是同一個意思。只不過李商隱是由自己的經驗而提出的勸告,因此言語沉痛;李煜則是一時的心情不能排解而去責難東風,言得無理,也就言得無奈。上闋是就眼前之景而抒情。

  下闋掉轉筆頭去寫回憶與心情?!碍偞啊睂懨篮?,“夢笛”是虛幻,“殘日”是留戀,盡寫出當時情景雖然美好,卻已經存在著不能如愿的遺憾,因此說是“當年得恨何長”。此句可作兩解,一者可以解釋為還在沉浸于愛情的甜蜜之中時就已經預見了分別的痛苦,重點在“當年”;一者可以解釋為當時愛情是越短暫,就越深刻,以至于“長恨”到今天,重點在“何長”。無論何解,都只是一個“恨”。而這“恨”是如此的深刻與悠長,相聚時的碧欄桿,綠紗窗,分手時的楊柳樹,長絲絳,不曾有一刻的忘卻,歷歷如在眼前。而越是思量,越是難忘,越是叫人痛苦難當。結句言:“暫時相見,如夢懶思量?!奔仁钦f當時已經是短暫如夢,也是說即使今天相見又能如何?依然是短暫如夢啊。總歸是相思也無奈,回憶也無奈,這份感情始終就是一個無奈,雖然美好,卻令人心痛,倒不如不思量的好。這種心情,也是李商隱曾經寫過的:“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p>

  上下兩闋以轉折相對,沒有過渡,似乎在情緒上有一隔斷。但是,下片中的“碧闌干外映垂楊”,以記憶中的景物對照眼前的“上苑風光”;結句中的“如夢”又回應著首句的“不見”,兩闋之間仍有著若明若暗的感情線索,使通篇的寫景抒情融為一體。

創(chuàng)作背景

  從詞意判斷,此詞應為悼亡之作。李煜十八歲娶周宗之女娥皇,即位以后即立為昭惠后。二人情感甚篤,婚后十年昭惠后因病逝,李煜十分悲傷懷戀,竟是“哀苦骨立,杖而后起”,并自撰誄文,語極酸楚。這首詞應該不是虛寫,當是李煜的悼亡詞。

不見原文翻譯及賞析6

謝新恩·秦樓不見吹簫女

  秦樓不見吹簫女,空馀上苑風光。

  粉英含蕊自低昂,東風惱我,才發(fā)一衿香。

  瓊窗夢醒留殘月,當年得恨何長。

  碧闌干外映垂楊,暫時想見,如夢懶思量。

古詩簡介

《謝新恩·秦樓不見吹簫女》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后主李煜的詞作。這是一首懷思舊好的怨詞,當是李煜對已故昭惠后周娥皇(即大周后)的懷悼之作,全詞寫得悲切纏綿,表現(xiàn)了對故人的懷思之情。

翻譯/譯文

  沒有像秦穆公女那樣的美人,有皇家上苑的美好景色,也是空的了。那些花開得如此美,瓣是粉紅的,蕊是金黃的,可是只有它們自己或低或昂,沒人能和我去欣賞。也許東風不高興我,所以才使那些花開了一半。

  我長日思念,百無聊賴,倚窗獨困倦后昏然入睡,一覺醒來已經是夕陽西下時分了。在夢中夢見了當年的歡愛之情,而夢醒后一切都是空的了,這恨該是何等長久??!往年兩人曾一起在垂楊處依戀相愛,而如今都看不到了。我和她的相處,只是暫時的,真是很短,和夢一樣,還是懶于再想那些事了。

注釋

①秦樓:秦穆公為其女弄玉所建之樓,亦名鳳樓。相傳秦穆公女弄玉,好樂。蕭史善吹簫作鳳鳴。秦穆公以弄玉妻之,為之作風樓。二人吹簫,鳳凰來集,后乘鳳,飛升而去。事見漢劉向《列仙傳》。后人遂以“鳳去樓空”指樓中人去、睹物思人。

②上苑:指古代供帝王玩賞、打獵的園林。

③粉英金蕊:粉紅的鮮花,金嗽,此泛指各種顏色的花卉。

④低昂:高低,高下。

⑤一衿香:衿,同“襟”。是以人的感受說明香的程度。一般指不能指出形狀的事物,類似的情況有:徐仲雅《贈齊己》:“骨瘦神清風一襟,松老霜天鶴病深?!眳螏r的《沁園春》:“有一襟風月,兩袖云煙。”一說,堂后(北)叫背,堂前(南)叫襟,一襟香,指堂前一面有香。

⑥瓊窗:華美精致的窗子。

⑦碧闌干:綠色欄桿。

⑧垂楊:垂柳。古詩文中楊柳常通用。

⑨思量(liáng):想念,相思。

賞析/鑒賞

  這首詞抒寫懷人的心情,憂思綿長,充滿無奈的惆悵。

  首句以“秦樓女”代指所懷之人,不僅寫其容貌,更寫其才藝,加強思念的感情。因為是獨自面對,不得與所愛者共享,一切的美好就只是徒然。那么即使是“上苑風光”,也只是“空”有,只是多“余”,風中花木不過是“自低昂”而已,盡寫其無奈之感?!皷|風惱我”,其實是說“我惱東風”?!皭馈弊謱懭说臒?,不言自己,卻去怪罪于東風,很是生動。說這東風是如此地不理解人的心情,偏偏要在這孤獨寂寞之時,吹開這滿苑的春花,讓人染上一身的花香,撩撥心情,不能自已?!皷|風惱我,才發(fā)一矜香”,與李商隱的詩句“春心莫共花爭發(fā),一寸相思一寸灰”,表達的是同一個意思。只不過李商隱是由自己的經驗而提出的勸告,因此言語沉痛;李煜則是一時的心情不能排解而去責難東風,言得無理,也就言得無奈。上闋是就眼前之景而抒情。

  下闋掉轉筆頭去寫回憶與心情?!碍偞啊睂懨篮?,“夢笛”是虛幻,“殘日”是留戀,盡寫出當時情景雖然美好,卻已經存在著不能如愿的遺憾,因此說是“當年得恨何長”。此句可作兩解,一者可以解釋為還在沉浸于愛情的甜蜜之中時就已經預見了分別的痛苦,重點在“當年”;一者可以解釋為當時愛情是越短暫,就越深刻,以至于“長恨”到今天,重點在“何長”。無論何解,都只是一個“恨”。而這“恨”是如此的深刻與悠長,相聚時的碧欄桿,綠紗窗,分手時的楊柳樹,長絲絳,不曾有一刻的忘卻,歷歷如在眼前。而越是思量,越是難忘,越是叫人痛苦難當。結句言:“暫時相見,如夢懶思量?!奔仁钦f當時已經是短暫如夢,也是說即使今天相見又能如何?依然是短暫如夢啊。總歸是相思也無奈,回憶也無奈,這份感情始終就是一個無奈,雖然美好,卻令人心痛,倒不如不思量的好。這種心情,也是李商隱曾經寫過的:“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p>

  上下兩闋以轉折相對,沒有過渡,似乎在情緒上有一隔斷。但是,下片中的“碧闌干外映垂楊”,以記憶中的景物對照眼前的“上苑風光”;結句中的“如夢”又回應著首句的“不見”,兩闋之間仍有著若明若暗的感情線索,使通篇的寫景抒情融為一體。

讀書原文翻譯及賞析[范文大全]3

  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huái)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作品注釋:

  秦淮:即秦淮河,發(fā)源于江蘇句容大茅山與溧水東廬山兩山間,經南京流入長江。相傳為秦始皇南巡會稽時開鑿的,用來疏通淮水,故稱秦淮河。歷代均為繁華的游賞之地。

  煙:煙霧。

  泊:停泊。

  商女:以賣唱為生的歌女。

  后庭花:歌曲《玉樹后庭花》的簡稱。南朝陳皇帝陳叔寶(即陳后主)溺于聲色,作此曲與后宮美女尋歡作樂,終致亡國,所以后世把此曲作為亡國之音的代表。

  作品譯文:

  迷離月色和輕煙籠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賣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國之恨,隔著江水還高唱著《玉樹后庭花》。

  作品賞析:

  此詩是詩人夜泊秦淮時觸景感懷之作,前半段寫秦淮夜景,后半段抒發(fā)感慨,借陳后主(陳叔寶)因追求荒淫享樂終至亡國的歷史,諷刺那些不從中汲取教訓而醉生夢死的晚唐統(tǒng)治者,表現(xiàn)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無比關懷和深切憂慮的情懷。全詩寓情于景,意境悲涼,感情深沉含蓄,語言精當錘煉,藝術構思頗具匠心,寫景、抒情、敘事有機結合,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詩人以冷眼看事,以醒目觀醉者,以歷史諷現(xiàn)實:多少王朝的衰敗,就是在人們醉生夢死、無憂無慮的享樂聲中不知不覺釀成的。

  這首詩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響的,那兩個“籠”字就很引人注目。煙、水、月、沙四者,被兩個“籠”字和諧地溶合在一起,繪成一幅極其淡雅的水邊夜色。它是那么柔和幽靜,而又隱含著微微浮動流走的意態(tài),筆墨是那樣輕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氣氛又是那么濃。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泊秦淮”是相關聯(lián)的,所以讀完第一句,再讀“夜泊秦淮近酒家”,就顯得很自然。但如果就詩人的活動來講,該是先有“夜泊秦淮”,方能見到“煙籠寒水月籠沙”的景色,不過要真的掉過來一讀,反而會覺得平板無味了。詩中這種寫法的好處是:首先它創(chuàng)造出一個很具有特色的環(huán)境氣氛,給人以強烈的吸引力,造成先聲奪人的藝術效果,這是很符合藝術表現(xiàn)的要求的。其次,一、二句這么處理,就很像一幅畫的畫面和題字的關系。平常人們欣賞一幅畫,往往是先注目于那精彩的畫面(這就猶如“煙籠寒水月籠沙”),然后再去看那邊角的題字(這便是“夜泊秦淮”)。所以詩人這樣寫也是頗合人們藝術欣賞的習慣。

“夜泊秦淮近酒家”,看似平平,卻很值得玩味。這句詩內里的邏輯關系是很強的。由于“夜泊秦淮”才“近酒家”。然而,前四個字又為上一句的景色點出時間、地點,使之更具有個性,更具有典型意義,同時也照應了詩題;后三個字又為下文打開了道路,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國恨”和“后庭花”,也由此才觸動了詩人的情懷。因此,從詩的發(fā)展和情感的抒發(fā)來看,這“近酒家”三個字,就像啟動了閘門,那江河之水便汩汩而出,滔滔不絕。這七個字承上啟下,網絡全篇,詩人構思的細密、精巧,于此可見。

  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們唱什么是由聽者的趣味而定,可見詩說“商女不知亡國恨”,乃是一種曲筆,真正“不知亡國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賞者——封建貴族、官僚、豪紳。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于婉曲輕利的風調之中,表現(xiàn)出辛辣的諷刺,深沉的悲痛,無限的感慨,堪稱“絕唱”。這兩句表達了較為清醒的封建知識分子對國事懷抱隱憂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貴族正以聲色歌舞、紙醉金迷的生活來填補他們腐朽而空虛的靈魂,而這正是衰敗的晚唐現(xiàn)實生活中兩個不同側面的寫照。

  創(chuàng)作背景:

  杜牧前期頗為關心政治,對當時百孔千瘡的唐王朝表示憂慮,他看到統(tǒng)治集團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鎮(zhèn)的擁兵自固,看到邊患的頻繁,深感社會危機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這種憂時傷世的思想,促使他寫了許多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詩篇?!恫辞鼗础芬簿褪窃谶@種思想基礎上產生的。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兩岸歷來是達官貴人們享樂游宴的場所,“秦淮”也逐漸成為奢靡生活的代稱。詩人夜泊于此,眼見燈紅酒綠,耳聞淫歌艷曲,觸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國勢日衰,當權者昏庸荒淫,便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詩:《泊秦淮》。

  作者簡介:

  唐代詩人,字牧之,號樊川居士,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孫。唐文宗大和二年進士,授宏文館校書郎。后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jié)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最終官至中書舍人。晚唐杰出詩人,尤以七言絕句著稱。擅長文賦,其《阿房宮賦》為后世傳誦。注重軍事,寫下不少軍事論文,還曾注釋《孫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傳世,為其外甥裴延翰所編,其中詩四卷。又有宋人補編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別集》各一卷。《全唐詩》收杜牧詩八卷。

讀書原文翻譯及賞析[范文大全]3篇(談讀書全文翻譯)相關文章:

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計劃書范文12篇 創(chuàng)業(yè)計劃書大學生范文大全

關于醫(yī)院年終工作總結5篇 醫(yī)院年終工作總結范文大全

集團工作計劃范文3篇 公司工作計劃范文大全

家長會家長發(fā)言稿范文大全6篇 開家長會家長的發(fā)言稿簡單點的

施工員工作總結12篇(施工員工作總結范文大全)

公司員工辭職申請書通用范文大全5篇(普通員工辭職申請書范文簡短)

高中學生的請假條12篇 高中學生請假條范文大全

見習教師教學隨筆范文大全5篇

關于電工年終工作總結范文5篇(電工年終工作總結范文大全)

醫(yī)院年度工作計劃書3篇 醫(yī)院年度工作計劃書范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