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收集的for的用法論文8篇 for的用法講解,以供參考。
for的用法論文1
prefer最常見的意思是“寧可”、“寧愿(選擇)”、“比較喜歡”、“更喜歡”等, 可以構(gòu)成以下結(jié)構(gòu)。
一. prefer sth.
“Do you like French?”“Yes, but I prefer English.”“你喜歡法語嗎?”“喜歡,但是我更喜歡英語?!?/p>
“Which do you prefer, rice or bread?”“Either will do.”“你比較喜歡吃什么,米飯還是面包?”“隨便哪一個都行.”
注:prefer是“比較喜歡,更喜歡”的意思,即like better,因此就不能再與better, more等比較級詞語連用。
二.prefer over sth.
I prefer over this newly-built lab, and you? 我比較喜歡這個新建的實驗室,你呢?
They prefer over new works that sing of their life today. 他們更喜歡歌頌他們今天生活的新作品。
三. prefer sth. above all others
I prefer the book above all others. 我最喜歡這本書。
The middle-aged man
prefers swimming above all others. 這位中年人最喜歡游泳。
四. prefer A to B
I prefer the original book to the revised edition. 我覺得原書比修訂本好。
Those Red Army men preferred death to surrender in their struggle with the enemy. 在對敵斗爭中,那些紅軍戰(zhàn)士寧死不屈。
五. prefer doing A to doing B
Even on holidays Mr. Wang preferred reading to doing nothing. 即使在假日,王先生寧愿讀書而不愿閑著。
注:在這種結(jié)構(gòu)中,to為介詞,而不是不定式符號,故其后應(yīng)當(dāng)接動名詞形式,決不能接動詞原形。另外,為了保持前后對應(yīng)關(guān)系,prefer后面也應(yīng)當(dāng)接動名詞形式。
六. prefer to do sth.
They prefer to spend the rest of the morning wandering in the streets. 他們比較喜歡把早上剩下的時間都用來在街上閑逛。
七. prefer doing sth.
So you prefer speaking without referring to your notes? 這么說,你更喜歡不看稿子做報告了?
Mr. Brown preferred spending his spare time doing some reading. 布朗先生比較喜歡把業(yè)余時間用來讀點書。
注: 這種prefer后面接動名詞的結(jié)構(gòu),用來談?wù)撘话闱闆r下“更喜歡某種活動”,而在一個特定場合下表示“特別喜歡”時,得用上述prefer后接動詞不定式結(jié)構(gòu)。
八. prefer to do sth. rather than do sth.
These workers prefered to work extra hours at night rather than leave the work until the next week. 這些工人寧愿加班干,也不愿把工作留到下一個星期。
注:這種結(jié)構(gòu)中的rather than可以置于句首。例如:
Rather than go on holiday to the seaside I prefer to work days and go to school nights. 我寧愿白天工作,晚上上學(xué),而不愿到海邊度假。
注:有時rather可以移至第一個不定式之前,而讓than留在第二個不定式之前,即為prefer rather...than結(jié)構(gòu).這種用法多見于書面語言,在口語中很少用.例如:
She prefers rather to sew than to knit. 她喜歡縫紉而不愛編織。
九. prefer to do sth. rather than doing sth.
They prefer to join in the celebrations rather than going on a visit to the Palace Museum. 他們寧愿參加慶祝活動而不愿參觀故宮。
注:有時名詞也可用于rather than之后,這種用法多用以表示在某種具體場合的選擇。例如:
“What shall we have for lunch, rice or buns?”“I prefer rice rather than buns.”“我們午飯吃什么,米飯還是圓面包?”“我寧可吃米飯而不想吃圓面包?!?/p>
這句話表示:在這種具體的場合“我寧可吃米飯?!睂嶋H可視為在prefer 和rather than之后均省略了to have.
注:有時該結(jié)構(gòu)前后兩個不定式意思相同,僅各自帶有不同的修飾附加成分,那么第二個不定式可予以省略,只保留不同的修飾附加成分而置于rather than之后。例如:
Mr. Smith preferred to meet us downstairs rather than upstairs. 史密斯先生寧愿在樓下而不愿在樓上會見我們。
十. prefer sb. to do sth.
I prefer you to spare some time to come to our art exhibition next week. 我寧愿你們下星期抽出點時間來看看我們的美展。
十一. prefer+that-clause.在that賓語從句中,我們應(yīng)當(dāng)用虛擬語氣“should+動詞原形”,其中的should可以省略。
We prefer that each new student take a science course. 我們希望每位新生修一門理科課程.
十二. prefer sth. (or sb.)+adj.
I prefer the door open. 我寧愿門開著。
I prefer my coffee black. 我愛喝不加奶的咖啡。
(小周)
for的用法論文2
代詞的特殊用法論文
【摘要】代詞的特殊用法主要有三種,即疑問代詞的非疑問用法、人稱代詞和指示代詞的非定指用法、人稱代詞的變換用法。
【關(guān)鍵詞】代詞 特殊用法 非疑問用法 非定指用法 變換用法
代詞根據(jù)作用可分為人稱代詞、指示代詞和疑問代詞三類,每一類代詞都有其常規(guī)用法和特殊用法。代詞的特殊用法主要有三種,即疑問代詞的非疑問用法、人稱代詞和指示代詞的非定指用法、人稱代詞的變換用法。
1 疑問代詞的非疑問用法
疑問代詞有時并不表示疑問。關(guān)于這個問題似乎學(xué)界沒有什么爭議,但學(xué)者們在認識上依然存在一些差異。有學(xué)者分析為任指、不確指、無所指,[1]有學(xué)者分析為任指、虛指、不定指。[2]而且即使名稱相同的“任指”,內(nèi)涵與外延也不完全一致,“不確指”與“不定指”字面上看不出有什么差別,但有時表達的內(nèi)容又不盡相同,甚至差距很大。總之,在非疑問用法方面,學(xué)者們大都能夠注意到各種語言現(xiàn)象,但在表述上很不統(tǒng)一。我們認為,疑問代詞的非疑問用法可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1 任指
任指表示任何人、事物、時間、處所、方式、性狀等。包括“通指”、“泛指”兩種情況:
第一,通指表示所有的人、事物、時間、處所、方式、性狀等。疑問代詞后邊常用“都”、“也”等副詞,與之呼應(yīng),表示周遍性。有時前邊還用“無論”、“不管”之類的連詞,表示無條件。例如:
(1)誰也聽不懂他的話。
(2)無論什么都瞞不住我。
(3)我們多會兒都忘不了你。
(4)他哪兒也不想去。
(5)怎么都可以。
(6)不管怎樣,你都不該發(fā)脾氣。
第二,泛指表示不確定的人、事物、時間、處所、方式、性狀等,以對舉形式出現(xiàn)。又分兩個小類。
第一小類,兩個相同的疑問代詞(有時一為疑問代詞一為人稱代詞)前后呼應(yīng),所指對象相同。中間往往用副詞“就”表示前后意義相承。例如:
(7)誰想去誰就去。
(8)誰先畫完誰喝酒。
(9)愛怎么辦就怎么辦。
(10)能干什么就干什么。
(11)有什么樣的父親就有什么樣的兒子。
(12)誰能替大伙兒辦事,就選他做代表。
第二小類,兩個相同的疑問代詞前后呼應(yīng),但所指對象不同,兩個對象處于某種對立關(guān)系。中間往往連用副詞“也(都)”和“不(沒)”。例如:
(13)兩口吵架后誰都不理誰。
(14)他們誰也不服誰。
(15)這種時候,誰怕誰呀!
通指、泛指同屬任指,所指對象可以是某范圍內(nèi)的任意一個,但兩者之間也有明顯的差別:通指強調(diào)的是整體意義,表示所有該類對象全部如此,無一例外;泛指的第一小類強調(diào)的是一種假設(shè)意義,表示存在所有可能,但這些可能往往不能同時實現(xiàn);泛指的第二小類強調(diào)的是每個疑問代詞所指可以是任意一個對象,但前后兩個對象絕對不能相同。
1.2 虛指
虛指表示不知道、說不出或不想說的某人、某事物、某時間、某處所等。例如:
(16)會場上好像有誰在抽煙。
(17)我們一定在哪兒見過。
(18)她們嘀嘀咕咕地說著什么。
(19)多會兒我身體好了再去爬山。
(20)他說那天除了小劉在場外,還有誰誰誰也在場。
1.3 否定
否定用法一般出現(xiàn)在反問句或含有反問語氣的感嘆句、陳述句中,表示某種情況不存在或不應(yīng)該存在。例如:
(21)你說呀!裝什么啞巴?
(22)這點兒小事,還謝什么!
(23)甲:你的進步真快!乙:哪里哪里,我還差得遠呢。
1.4 例舉
例舉用法表示提出的一些事物具有代表性。例如:
(24)什么保證呀,承諾呀,統(tǒng)統(tǒng)沒用了。
(25)什么紅籌股,什么藍籌股,他一概不懂。
(26)他決定不去天壇和孔廟什么的了。
2 人稱代詞和指示代詞的非定指用法
人稱代詞和指示代詞有時不表示特定的人或事物,有兩種形式。
2.1 多詞對舉
兩個或三個人稱代詞或指示代詞配合使用。例如:
(27)他倆好得不分你我。
(28)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家都不說話。
(29)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說的好不熱鬧。
(30)你也想唱,我也想唱,他也想唱,好多人都想唱。
(31)你問這問那,有完沒完?
(32)瞧瞧這兒,看看那兒,一晃到了中午。
(33)幾個小媳婦,你要買這個,他要買那個。
2.2 一詞單用
某個人稱代詞(多為單數(shù)形式)單獨使用。例如:
(34)要想在事業(yè)上取得成就,你就得下一番苦功夫。
(35)在中國,你得通過各種各樣的考試。
(36)到了黑龍江,你就會知道那里的天有多藍。
(37)只要是國家干部,他就應(yīng)該為人民服務(wù)。
上述例子,雖然都是非定指用法,但畢竟都有所指。此外,還有無所指的情況,例如:
(38)喝他個痛快。
(39)玩他個通宵。
這種情況的人稱代詞“他”即使去掉,也不影響句子基本意義的表達。
3 人稱代詞的變換用法
人稱代詞的`變換用法包括三種情況:角色的變換、單復(fù)數(shù)的變換以及二者的錯綜變換。
3.1 角色的變換
一般情況下,人稱代詞指稱人物時是有明確分工的,即用第一人稱指稱說話人,用第二人稱指稱聽話人,用第三人稱指稱說話人和聽話人以外的人,但有時由于某種原因或者為了取得某種交際效果,人稱代詞變換了角色。例如:
(40)人家都急死了,你還笑?(人家=我)
(41)我也想拒絕,可是人家那樣盛情,你怎么拒絕得了呢?(你=我)
(42)好孩子,咱別哭!(咱=你)
(43)我是第一次來咱們學(xué)校做演講。(咱們=你們)
(44)同學(xué)們要時刻記住:我們是學(xué)生,我們的主要任務(wù)就是學(xué)習(xí)。(我們=你們)
3.2 單復(fù)數(shù)的變換
人稱代詞有單數(shù)形式和復(fù)數(shù)形式。人稱代詞的單數(shù)形式一般有“我(咱)”“你”“他(她)”,復(fù)數(shù)形式一般有“我們(咱們)”“你們”“他們(她們)”。一般情況下,指稱個體時使用單數(shù)形式,指稱群體時使用復(fù)數(shù)形式,但有時可以用單數(shù)形式表達復(fù)數(shù)意義或者用復(fù)數(shù)形式表達單數(shù)意義。
(45)我邊防戰(zhàn)士日夜守衛(wèi)在祖國邊疆。(我=我們)
(46)走,咱今晚看電影去。(咱=咱們)
(47)我們那口子一天總是忙。(我們=我)
(48)上回書我們說到……(我們=我)
3.3 角色及單復(fù)數(shù)的錯綜變換
人稱代詞的變換有時表現(xiàn)為角色與單復(fù)數(shù)的錯綜變換。
(49)大爺,我們這里有打氣筒嗎?(我們=你)
(50)寶寶聽話,我們是好孩子。(我們=你)
這種情況更為特殊,一方面用第一人稱代替了第二人稱,另一方面用復(fù)數(shù)表示了單數(shù)。
總的來說,代詞的用法靈活而且復(fù)雜,研究者可以用不同的語法理論從不同的角度對其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討。
參考文獻
[1] 方緒軍.現(xiàn)代漢語實詞[M].華東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307-309.
[2] 張斌.現(xiàn)代漢語[M].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321.
for的用法論文3
例句:
It doesn't have the market to itself.
它未能獨占市場。
She lost it, just as I said she would.
我就說了吧,她把它丟了。
It was a time of peak demand for the product.
那是對該產(chǎn)品需求最旺的時期。
It is less of a problem than I'd expected.
問題不像我預(yù)料的那么大。
It is estimated the project will last four years.
據(jù)估計,這項工程將持續(xù)四年。
for的用法論文4
but一詞在英語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練習(xí)題或高考題中出現(xiàn)的頻率較高。but既可作連詞、介詞、副詞又有一些習(xí)慣搭配和固定用法?,F(xiàn)對其用法作以歸納。
一、but用作連詞
1.用作等立連詞,使其前后的詞、短語、從句相互對照,作“但是;然而;可是”解。如:
She is young but very experienced.她雖然年輕但經(jīng)驗豐富。
2.用于表示歉意的話語后,表示有禮貌地拒絕或不贊成。如:
I'm sorry, but I disagree with you.對不起,我不同意你的意見。
3.引導(dǎo)從句,與前面的否定詞對應(yīng),作“無……而不……”解。如:
It never rains but it pours.不雨則已,一雨傾盆。
I never go past that house but I think of my miserable life in the old society.我走過那所房子時,沒有一次不想起我在舊社會所過的悲慘生活。
二、but用作介詞
1.與no, nobody, nothing, none, who等詞連用,作“除……之外”解,用來排除同類,從整體中除去一部分。如:
Nobody knew her but me.除我以外,沒有人認識她。
Nothing but disaster would come from such a plan.這個計劃只能帶來災(zāi)難,別無益處。
2.but前若有do的某種形式(did,does)時,but后的動詞不定式就省略to;若無則帶to。如:
We had no choice but to wait.除了等待我們別無選擇。
He did nothing all day long but watch TV.一整天他除了看電視無所事事。
3.與last, next及one, two等連用,作“倒數(shù)第二、第三”等解。如:
Jack was the last but one to arrive.杰克是倒數(shù)第二個到達的。
Take the next turning but two on your left.在你左方第三個轉(zhuǎn)彎處轉(zhuǎn)彎。
三、but用作副詞
1.相當(dāng)于only,意為“不過;只”,后面跟名詞或動詞。如:
Tom is still but a child.湯姆只是個孩子。
2.用在can后意為“只能”;用在cannot后意為“不得不”。如:
I can but hurry back.我只能趕緊回來。
I cannot but admire his bravery.我不得不欽佩他的勇氣。
3.用在too...to...結(jié)構(gòu)前表肯定意義。如:
I'm but too glad to go there with you.我非常高興和你一起去那里。
四、but的習(xí)慣用語
1.but for=without意為“要不是;如果沒有”,相當(dāng)于虛擬條件句。如:
but for the rain (If it didn't rain), we would have a pleasant journey.要不是下雨,我們這次旅行就愜意了。
but for your help, we couldn't have carried out the plan.如果沒有你的幫助,我們不可能實現(xiàn)那個計劃。
2.but that=except that意為“若非;要不是”,引導(dǎo)虛擬句。如:
He would have helped me but that he was short of money at that time.要不是他那時候沒錢,他會幫助我的。
3.but then=on the other hand意為“不過;在另一方面”。如:
London is a noisy place, but then it's also a place where you get the best entertainment.倫敦是個鬧市,不過它也是能夠給你最好娛樂的地方。
(小周)
for的用法論文5
論文數(shù)字用法寫作要求
數(shù)字用法
1.1
阿拉伯?dāng)?shù)字使用規(guī)則
a.
凡是使用阿拉伯?dāng)?shù)字得體的地方,均應(yīng)使用阿拉伯?dāng)?shù)字,如12月16、20世紀(jì)90年代;
b.
公歷世紀(jì)、年代、年、月、日和時刻必須使用阿拉伯?dāng)?shù)字;
c.
年、月、日可按國標(biāo)gb
2808-81用全數(shù)字式表示,有三種形式:-12-20、1998
12
20、19981220,本刊采用第一種;年份用4位數(shù)表示,19,不能寫成98年或’98。
避免使用時間代詞,例如“去年”、“上月”、“明天”、“下星期”等。
d.
日的時間采用
gb/t
7408-94
的規(guī)定寫法,例如15時36分8.5秒寫為15:36:08.5;
E.
計數(shù)和計量(包括正負數(shù)、分數(shù)、小數(shù)、百分比約數(shù)等)的數(shù)字一律使用阿拉伯?dāng)?shù)字;
f.
引文標(biāo)注中的版次、卷數(shù)、期數(shù)、頁碼等用阿拉伯?dāng)?shù)字;
g.
多位數(shù)的阿拉伯?dāng)?shù)字不能移行;
H.
4位和4位以上的數(shù)字,采用三位分節(jié)法,節(jié)與節(jié)之間留適當(dāng)空隙(空一鍵);不用“千分撇”(“’”)分節(jié)法。年份、部隊代號儀號、郵政編碼等非計量數(shù)字不分節(jié)。
1.2
漢字數(shù)字的用法
a.
數(shù)字作為詞素構(gòu)成定型詞、詞組、慣用語、縮略詞或具有修辭色
彩的詞句應(yīng)使用漢字,例如:二倍體、三級護理、九五規(guī)劃、十二指腸等;不是表示科學(xué)計量和具有統(tǒng)計意義數(shù)字的一位數(shù)可以用漢字,例如:兩次檢查、三本書、四種產(chǎn)品等;
b.
鄰近的兩個數(shù)字(一、二、......
九)并列連用,表示概數(shù)時應(yīng)使用漢字,連用的兩個數(shù)字之間不用頓號隔開。例如,三四人、五六斤、四十五六歲、十之八九等;
c.
夏歷(即農(nóng)歷,相傳此歷法始于夏代,故名,又稱舊歷、陰歷)和中國清代以前歷史紀(jì)年用漢字,如:清咸豐十年正月十五日。
1.3
數(shù)字使用的注意事項
a.
5位數(shù)以上,尾數(shù)零多的數(shù),可以用“萬”、“億”作單位,不得以十、百、千、十萬、百萬、十億等作單位。例如:3
579
000,可寫成357.9萬,但不能寫成357萬9千;
b.
純小數(shù)必須寫出小數(shù)點前面的“0”,數(shù)值有效位數(shù)末尾的“0”也不能省略;
c.
過去用于處理數(shù)目的四舍五入法,影響結(jié)果的精確度,不完全適用于實驗數(shù)據(jù)的處理,為使某一總數(shù)等于100%,國標(biāo)要求數(shù)值的修約,采用“四舍六入”法(gb
8170-87/gb1-81手冊p94
):“4舍6入5看齊,5后有數(shù)進上去,尾數(shù)為零向左看,左數(shù)奇進偶舍棄”(5后全為
零奇進偶不進)。
例如:4舍:2.3456→2.3(保留小數(shù)后一位數(shù)),6入:3.467→3.5;當(dāng)被約的'數(shù)等于5時:如其右邊的數(shù)不全是0則進:6.0501→6.1)
若其右邊的數(shù)全為0,則要看5前面的數(shù)是奇數(shù)還是偶數(shù):奇進(0.7500→0.8)偶舍(0.8500→0.8;0算偶數(shù),如6.0500→6)。注意不得連續(xù)多次修約,如25.4769→25.477→25.48→25.5→26是不妥的。但0.95要約到小數(shù)點后一位數(shù)的話,是非進行兩次修約不可了(0.95→0)。
d.
附帶有長度單位的數(shù)值相乘時,每個數(shù)值后單位不能省略。例如:40
Mm×20
Mm×30
Mm,不能寫成40×20×30
Mm,也不能寫成40×20×36
Mm3。
E.
分數(shù)分號一般用斜線表示,例如“3/4”,不用;數(shù)學(xué)公式不宜用斜線表示,如由于版面安排需要用斜線時,注意正確使用符號,例如用斜線表示應(yīng)為(a
+
b)/(c
+
d),括號不能省略。
f.
檢驗結(jié)果的構(gòu)成比統(tǒng)一用小數(shù)表示,不用百分號,例如:白細胞分類,中性粒細胞75%,應(yīng)為0.75。
g.
數(shù)字的增加和減少要注意用詞的概念,增加可用倍數(shù)或百分數(shù),例如:原來為100加現(xiàn)在是200,應(yīng)為增加了1倍或為增加了100%;減少不能用倍
數(shù),只能用百分數(shù)或分數(shù)表示,例如:原來為100現(xiàn)在是50,應(yīng)為減少了50%或減少了1/2,不能說減少了1倍。只有濃度的稀釋例外,我們可以說某種液體的濃度稀釋了多少倍。
for的用法論文6
一、考點聚焦
1、it的基本用法
(1)用作人稱代詞,代替前文提到過的事物。
The train has arrived. It arrived half an hour ago.
(2)用以代替提示代詞this, that。
-What’s this? -It’s a knife.
-Whose watch is that? -It’s mine.
(3)起指示代詞的作用,指一個人或事物。
-Who is knocking at the door? -It’s me.
(4)指環(huán)境情況等。
It was very noisy (quiet) at the very moment.
(5)指時間、季節(jié)等。
-What time is it? -It’s eight o’clock.
It often rains in summer here.
(6)指距離。
It is a long way to the school.
(7)作形式主語。
It is not easy to finish the work in two days.
It is no use crying over spilt milk.
It is a pity that you didn’t read the book.
(8)作形式賓語。
I think it no use arguing with him.
I found it very interesting to study English.
He made it clear that he was not interested in that subject.
(9)用于強調(diào)結(jié)構(gòu)。
It was Xiaoming whom(that)I met in the street last night.
It was in the street that I met Xiaoming last night.
It ws last night that I met Xiaoming in the street.
It was I who met Xiaoming in the street last night.
***** It的重要句型
1. It is + 被強調(diào)部分 + that ...
該句型是強調(diào)句型。將被強調(diào)的部分放在前面,其它部分置于that之后,被強調(diào)部分可以是主語,賓語,表語或狀語,強調(diào)的主語如果是人,that可以由who換用。如果把這種句型結(jié)構(gòu)劃掉后,應(yīng)該是一個完整無缺的句子;這也是判斷強調(diào)句型與其它從句的方法。
Eg:It was about 600 years ago that the first clock with a face and an hour hand was made.
It was they that (who ) cleaned the classroom yesterday.
It was in the street that I met her father.
2. It is not until + 被強調(diào)部分 + that ...
該句型也是強調(diào)句型。主要用于強凋時間狀語,譯成漢語"直到...才...",可以說是 not ...until ... 的強調(diào)形式。
Eg:It was not until she took off her dark glasses that I realized she was a famous film star.
= Not until she took off her dark glasses did I realize she was a famous film star.
= I didn’t realize she was a famous film star until she took off her dark glasses.
3. It is clear ( obvious, true, possible, certain....) that .....
該句型中it 是形式主語,真正的主語是that 引導(dǎo)的主語從句,常譯為"清楚(顯然,真的,肯定...)" 是主語從句最常見的一種結(jié)構(gòu)。
It is very clear that he’s round and tall like a tree.
= That he’s round and tall like a tree is very clear.
4. It is important ( necessary, right, strange,natural...) that ...
該句型和上一個同屬一個句型;由于主句中的形容詞不同,that 后的從句中要用虛擬語氣(should + 動詞原形),should 可以省去,建議記住該句型中的形容詞。
It is important that we (should) learn English well.
It is necessary that he (should) remember these words.
5. It is said (reported, learned....) that ... 該句型中的it 仍是形式主語,真正主語是that 引導(dǎo)的主語從句;該結(jié)構(gòu)常譯為"據(jù)說(據(jù)報道,據(jù)悉...)"。
It is said that he has come to Beijing.
It is reported that another earth satellite has been put into orbit.
6. It is suggested ( ordered ... ) that ...
該句型和上一個同屬一個句型,主句中的過去分詞是表示請求,建議,命令等詞時,that 后的從句要用虛擬語氣(should + 動詞原形),should 可以??;常譯為"據(jù)建議;有命令...)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meeting ( should ) be put off.
It was ordered that we ( should ) arrive there in two hours.
7. It is a pity ( a shame ... ) that ...
該句型中,that后的從句一般用虛擬語氣(should + 動詞原形),should可省去.表示出乎意料,常譯為"竟然"。沒有這種意義時,則不用虛擬語氣。
Eg:It is a pity that such a thing ( should ) happen in your class.
這種事竟然發(fā)生在你們班上,真是遺憾!
Eg:It is a pity that he is ill. 他生病了,真遺憾!
8. It is time ( about time ,high time ) that ...
該句型中that 后的從句應(yīng)該用虛擬語氣,值得注意的是① 常用過去時態(tài)表示虛擬.② 有時也用should + 動詞原形,should 不能省,常譯為"是(正是)...的時侯..."
Eg:It is time that children should go to bed.= It is time that children went to bed.
9. It is the first ( second ... ) time that ...
該句型要和上一個句型區(qū)別開來,該句型中的 that 從句不用虛擬語氣,而用完成時態(tài)。至于用什么完成時態(tài),由主句的謂語動詞的時態(tài)決定。如果是一般現(xiàn)在時,后面從句用現(xiàn)在完成時態(tài);如果是一般過去時,后面從句則用過去完成時態(tài),該結(jié)構(gòu)中 that 可以省去;it有時用 this 替換.常譯為"是第一(二)...次..."。
It is the first time I have been here.
= This is the first time I have been here.
10. It is .... since ...。
該句型主要用作處理瞬間動詞的完成時,又要和表示一段時間的時間狀語連用的問題,主句中是時間作表語,其時態(tài)是現(xiàn)在時或完成時,since 引導(dǎo)的從句通常是一般過去時態(tài),而且是瞬間動詞。如果主句是一般過去時,從句則用過去完成時。
It is ( has been ) 5 years since his father died.
11. It is ... when ...。
該句型中的 when 引導(dǎo)的是一個時間狀語從句,主句中的 it 指時間,表語由具體的時間充當(dāng),常譯為"當(dāng)...的時候,是..."
Eg.It was 5 o’clock when he came here.
12. It be ... before ...
該句型主句中的 it 指時間, 主句中的時態(tài)常是將來一般時或過去時兩種時態(tài).主句中的表語多是long, not long , 3 days , 2 weeks 等表示時間段的詞或短語,常譯為"...之后..."。
It was 3 days before he went to Beijing. ;It will be not long before he finishes his job.
13. It happens (seems, looks, appears ) that... 該句型中it是形式主語,that 引導(dǎo)的是主語從句,主句中的happen , seem等詞是不及物動詞。
It happened ( so happened ) that he met his teacher in the street. 碰巧...
It seems that he will be back in a few days. 看來...
14. It takes sb. ... to do sth.
該句型中的不定式是真正的主語,it是形式主語,句型中的直接賓語是時間,常譯為"做...要花費某人..."。
Eg.It took thousands of people many years to build the Great Wall.
15. It is no good (use ) doing sth.
該句型中的真正主語是動名詞短語,主句中的表語可以是no good , ( not any good ) , no use , ( not any use )。Eg:It is no good learning English without speaking English.
16. It doesn’t matter whether ( if ) ...
該句型中whether(if) 引導(dǎo)的從句是真正主語,該句型常譯為 "不論(是否)...沒關(guān)系...。
Eg:It doesn’t matter if they are old.
17. It is kind ( of sb. ) to do sth. 該句型中的不定式短語是真正主語,如果不定式的邏輯主語是由 of引起,主句中的形容詞必須是能表示邏輯主語特征的形容詞。 常見的有: bad , brave , careless, clever , cruel , foolish , good (好心的), honest , horrible , kind , lazy , modest , naughty , nice(有教養(yǎng)的), polite, rude , silly , stupid , wise , wrong(錯誤的)等。 這個句型可以改寫為:
Sb. is kind to do sth.
Eg:It is kind of you to say so.= You are kind to say so.
18. It is necessary ( for sb. ) to do sth. 該句型與上一個同屬一個句型,如果不定式的邏輯主語是由for引起,主句中的形容詞通常是表示重要性,緊迫性,頻繁程度,難易,安全等情況的形容詞。 常見的形容詞有:① important, necessary, natural ② easy , safe ,common , normal , hard , difficult , dangerous , unusual, rare , impossible , pleasant等。 =在①中的形容詞作表語可以用從句改寫, 如:
It is important for her to come to the party. = It is important that she (should ) come to the party.
19.It is up to sb. to do sth … 應(yīng)由某人做某事。
It is up to you to decide whether we start or not.
20. It looks ( seems ) as if ...
該句型中it無意義, as if 引導(dǎo)一個狀語從句。常譯為,"看起來好象..."如果與事實不相符合,則用虛擬語氣。
It looks as if he is ill.(真的病了) It looks as if he were ill. (沒有生?。?/p>
It seemed as if he were dying.
21. We think it important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該句型中的it 作形式賓語,為了記憶方便我們可稱該句型為“6123結(jié)構(gòu)”。
*6指主句中常用的動詞:think, believe, make, find, consider, feel;
*1指的是形式賓語it;
*2指的是賓補的兩種形式:形容詞或名詞;
*3指的是真正賓語的三種形式:不定式短語,動名詞短語或that引導(dǎo)的賓語從句。
We think it our duty to clean our classroom every day.
He felt it important learning English well.
They found it difficult that they would finish their work in two days.
語法梳理-- IT常用句型
● It作形式主語,用于代替下列結(jié)構(gòu)中的不定式、動名詞或that從句。
1)It+be+adj/n(for sb.)to do... 2)It+be+adj+of sb to do...
3)It+be+adj/n+doing... 4)It+be+adj/n+that從句
5)It+be+過去分詞+ that從句 6)It seems /appears +that從句
7)It happens +that從句 8)It takes +sb.+一段時間+to do...
●It作形式賓語,用于代替下列結(jié)構(gòu)中的不定式、動名詞或 that從句。
主語+謂語+it+ adj./n.+to do /doing /that從句
●It用于強調(diào)句型中構(gòu)成:It is /was +被強調(diào)部分+that/who+句子的其余部分。
●It指時間,常構(gòu)成下列句型。
1)It+be +time +before從句 2)It+be +time +since從句
3)It's time for sth 4)It's time(for sb.)to do sth.
5)It's time that從句 6)It's time that we had a class.
●It指距離,常用于“It is +距離+from...to...”結(jié)構(gòu)
(小周)
for的用法論文7
淺談古代禮儀中敬辭用法論文
敬辭和謙辭往往是連在一起使用的,有使用敬辭的地方,都會伴隨著使用謙辭,二者好比是一個事物的兩方面。敬辭是表現(xiàn)對他人恭敬的詞語,而謙辭則是表現(xiàn)出自謙的一類詞。
摘要:在古代的人際往來稱呼中,常使用敬辭和謙辭來表達社會禮儀。敬辭主要是以“恭敬”義為基本義的一類詞,謙辭則是以“謙虛”義為基本義的一類詞。在界定敬辭和謙辭的基礎(chǔ)上,將二者分別區(qū)分為指稱性和表述性兩大類,并從語用的角度分析了敬辭和謙辭的使用,認為敬辭和謙辭的使用要遵循敬人謙己、量的適度、等級有序等原則,也受到交談雙方的年齡性別、身份地位、交談的環(huán)境場合等因素的制約。
關(guān)鍵詞:敬辭;謙辭;指稱性;表述性;語用原則
在古代的人際往來稱呼中,常使用敬辭和謙辭來表達社會禮儀。敬辭主要是以“恭敬”義為基本義的一類詞,謙辭則是以“謙虛”義為基本義的一類詞。本文擬在界定敬辭和謙辭的基礎(chǔ)上,對敬辭和謙辭分類討論,并嘗試從語用的角度分析敬辭和謙辭。本文所討論的敬辭、謙辭及其例句,主要轉(zhuǎn)引自洪成玉的《謙詞敬詞婉詞詞典》。
一、敬辭和謙辭的定義及產(chǎn)生原因
(一)敬辭和謙辭的定義
漢語的敬辭和謙辭濫觴于商周時期的甲骨文。先秦時期,在人們的日常交往中已經(jīng)開始廣泛使用。雖然敬辭和謙辭的使用由來已久,但對敬辭和謙辭定義的界定卻不一致。
1.敬辭的定義
現(xiàn)今學(xué)術(shù)界對于敬辭的界定主要存在以下三種看法:
一是“恭敬說”[2]p2,指所運用的詞語要表現(xiàn)出對人恭敬有禮?!冬F(xiàn)代漢語詞典》對“敬辭”的釋義是:“含恭敬口吻的用語,如‘請問、借光’等?!薄稘h語大詞典》的釋義則為:“含恭敬口吻的用語。如‘閣下’、‘光臨’等等?!?/p>
二是“禮貌說”[2]p3,指所運用的詞語要著重表達出禮貌之意,如王宗炎《英漢運用語言學(xué)詞典》解釋敬辭是“指語言交際中表示禮貌的套語?!?/p>
三是“敬兼禮說”[2]p3,指所運用的詞語既要表現(xiàn)出恭敬,又要表現(xiàn)出禮貌。如:“古人寫話作文,為了表示禮貌、謙恭、敬重和客氣,常常要用到像‘敬’、‘請’、‘幸’、‘謹’、‘竊’、‘辱’、‘猥’等一類的表敬副詞?!?/p>
由上述論述對敬辭的界定中可以看出敬辭可由表示恭敬的詞語和表示禮貌的詞語組成。顯然,表達恭敬的詞語自然是敬辭,疑問在于表示禮貌的詞語是否也為敬辭。
《現(xiàn)代漢語詞典》對“禮貌”的釋義為:“言語動作謙虛恭敬的表現(xiàn)?!笨芍Y貌性的詞語是用以表達謙虛恭敬之意的詞語。的確,謙己而敬人是表現(xiàn)一種禮貌,而表達謙虛恭敬的詞語卻并非都是禮貌詞語。例如:“鄙人”與“尊駕”、“拙作”與“墨寶”,兩組詞語的前者都表示謙己,后者都表示敬人,同時也表現(xiàn)出禮貌;而像“留步”、“慢待”等詞是常見的禮貌詞語,卻未表達出謙虛與恭敬之意。因此,我們可以看出,禮貌詞語的范圍較之于表達謙虛恭敬詞語的范圍要來的大,前者包含了后者。故我們將敬辭定義為:漢語中以“恭敬”義為基本義的詞語,說話的一方用來指稱對方,或者是與對方相關(guān)的人事物的的一類詞,以表達對對方的恭敬。例如:
【令尊】敬稱他人的父親。
(1)世俗稱謂,多失其義。惟以令尊呼父,以內(nèi)稱妻,尚可通。(陳叔方《潁川語小》卷上)
【貴干】敬問對方有什么事。
(2)阮小五動問道:“教授到此貴干?”(《水滸傳》第十五回)
【寶店】敬稱對方的店鋪商號。
(3)匡超人到:“老客既開寶店,卻看這書做什么?”(《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此外,如:恩引(敬稱他人接待自己);寵臨(敬稱他人的來訪);華章(敬稱他人的作品);令似(敬稱他人的兒子)等等。
2.謙辭的定義
敬辭和謙辭往往是連在一起使用的,有使用敬辭的地方,都會伴隨著使用謙辭,二者好比是一個事物的兩方面。敬辭是表現(xiàn)對他人恭敬的詞語,而謙辭則是表現(xiàn)出自謙的一類詞。學(xué)術(shù)界對于謙辭定義比較一致,都比較認可“謙虛說”?!冬F(xiàn)代漢語詞典》的釋義是:“表示謙虛的言辭,如‘過獎’、‘不敢當(dāng)’等?!薄稘h語大詞典》的釋義為:“謙辭,謙虛的言辭?!焙槌捎瘛吨t詞敬詞婉詞詞典》則說:“謙詞,是用謙卑的言詞謙稱自己或與自己有關(guān)的人或事?!盵3]p6此外,馬慶株的《敬辭、謙辭和詈辭》認為:“謙辭是含有謙虛色彩的詞語,由于指稱或陳述自己或與自己有關(guān)的人、事物、動作。”[6]p316
由上述觀點可知,表達中含“謙虛”、“遜讓”之意的詞語可視為謙辭,故將謙辭定義為:漢語中以“謙虛”義為基本義的詞語,說話的一方用來指稱自己,或者是與己方相關(guān)的人事物的的一類詞。例如:
【家父】謙稱自己的父親;家母:謙稱自己的母親。
(4)陳思王稱其父為家父,母為家母。(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風(fēng)操》)
【草鄙】謙稱自己草野鄙陋。
(5)鄭同曰:“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問?”(《戰(zhàn)國策?趙策三》)
【敝宅】謙稱自己的居所。
(6)二公不棄,就敝宅聊飲一杯。(《三國志平話》第十二回)
此外,還有:賤子(謙稱自己或自身);舍弟(謙稱自己的弟弟);領(lǐng)教(謙稱接受他人的教益);末見(謙稱自己的見解或議論)等等。
(二)敬辭和謙辭的關(guān)系
敬辭著重表達恭敬之意,謙辭則著重表達自謙之意。按道理,二者理應(yīng)涇渭分明,界限清晰的??啥呤且粋€事物的兩面,二者之間也存在著交集的情況。
1.敬辭與謙辭色彩意義的重疊。
從詞語本身的意義來看,敬辭著重表達對他人的恭敬之意,抬高他人的同時也是在壓低自己,可以看出自謙色彩;謙辭則是在壓低自己或與自己有關(guān)的人事物地位的同時抬高他人或與他人有關(guān)的人事物,即表現(xiàn)恭敬的一面,實則是謙敬一體,如:
【洗耳恭聽】恭敬地傾聽他人說話。
(7)諸君侯試說一遍,下官洗耳恭聽。(關(guān)漢卿《單刀會》)
【佛頭著糞】謙稱他人美好的作品或筆墨被自己所褻瀆。
(8)香口體我作不來;并且有他的珠玉在前,我何敢去佛頭著糞?(《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
“洗耳恭聽”是敬辭,即在恭敬的傾聽他人說話的同時,表現(xiàn)出自己謙虛的一面;佛頭著糞是謙辭,用佛頭敬稱他人的作品,以包含貶義的“糞”來謙稱自己的筆墨。類似的詞還有:拋磚引玉(謙辭,指在引出他人高明的見解之前表達自己淺陋的見解),班門弄斧(謙辭,指在行家面前賣弄本事)等。
從詞語的語素上來看,一些語素具有雙向意義,導(dǎo)致了一些詞既是敬辭,也是謙辭。如“垂”:用在相關(guān)的動詞前,表示對方處在上位,自己處在下位,垂后的動詞是對方行為。
【垂愛】敬稱對方的愛護或關(guān)懷。
(9)慈親垂愛,不敢逆命。(《后漢書?列女傳?袁隗妻》)
又如“俯”:用在相關(guān)的動詞前,表示對方處在上位,自己處在下位,俯后的動詞是對方行為。
【俯就】敬稱對方屈尊下就。
(10)只不知周相公可肯俯就。(《儒林外史》第三回)
“垂”和“俯”這兩個語素,都含有上對下的意思,對于上者而言,是一種自降身份,包含上者的自謙,可視為謙辭;而當(dāng)用在相關(guān)的動詞前,表示對方處在上位,自己處在下位,語素后的動詞表示的是對方的行為,從詞語的整體意義上來看,是對方施加于自己的行為而使對方受到屈辱,可是為敬辭。所以語素就有雙向意義。相同的語素和詞語還有:降(降駕:敬稱他人的光臨),枉(枉顧:敬稱他人的屈尊來訪),屈(屈尊:委屈對方,屈尊就己),下(下降:敬稱對方的光臨)等等。
2.語素與語素之間的交叉,即敬語素與謙語素的交叉。有些語素既是敬語素,又是謙語素。如語素“老”和“下”。
“老”當(dāng)被用作謙語素時,是用在相關(guān)的詞前,表示老年人謙稱自己或與自己有關(guān)的人。
【老朽】老年男子謙稱自己。
(11)辱箋教累幅,文義粲然,禮意兼重,非老朽所敢當(dāng)。(蘇軾《與馮祖仁書》)
類似的詞語還有:老拙、老鄙、老物等,這些都表示老年男子謙稱自己,而老年婦人謙稱自己的詞語則有:老妾、老身和老媳婦等。
當(dāng)被用作敬語素時,一種表示與實際年齡無關(guān)的敬稱,如:
【你老】敬稱有地位的人。
(12)你老拔一根寒毛,比我們的腰還壯哩。(《紅樓夢》第六回)
另一種是出于尊老,表示對老年人的敬稱。
【老先生】對年高望重者的敬稱。
(13)每詔令議下,諸老先生不能言,賈生盡為之對,人人各為其意所欲出。(《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相似的表示對老年男子敬稱的詞語還有:老相公(對上層社會老年男子的敬稱)、老前輩(對同行前輩的敬稱)、老太爺(對老年男性的敬稱)等。
又如“下”,當(dāng)被用作謙語素時,用在相關(guān)的名詞前,謙稱自己或與自己相關(guān)的事。
【下臣】臣子在國君面前謙稱自己。
(14)凡自稱于君,士大夫則曰下臣。(《儀禮?士相見禮》)
此外還有:下愚(謙稱自己)、下房(帝王對自己宮殿的謙稱)、下情(謙稱自己的心情或情況)等。
當(dāng)被用作敬語素時,表示對方處在上位,“下”后面的動詞,是對方施加于自己的行為。
【下顧】敬稱他人的來訪。
(15)今日下顧,良慰鄙懷。(張四維《雙烈記?訪道》)
類似的詞語還有:下訪(敬稱他人的來訪)、下愛(敬稱他人對自己的關(guān)懷和愛護)、下詢(敬稱他人有問于己)等。
(三)敬辭和謙辭的產(chǎn)生原因
我國是有著數(shù)千年文明歷史的禮儀之邦。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華夏文明作為敬辭和謙辭植根的土壤,孕育和豐富著獨具漢民族特色的敬辭和謙辭。世間萬物都有其得以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原因,敬辭和謙辭也不例外。對于敬辭和謙辭產(chǎn)生的原因,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
1.深受儒家等傳統(tǒng)思想文化的影響
敬辭和謙辭的產(chǎn)生與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尤其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長達數(shù)千年的中國封建階級社會中更是確立了其根深蒂固的統(tǒng)治地位,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4]p164。春秋時期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提出了“溫、良、恭、儉、讓”以及“仁”和“禮”的封建禮教思想。而封建禮教的性質(zhì)就是等級制,“禮義立,則貴賤等矣。”(《樂記》)[2]p62同時,以“仁”和“禮”為核心的儒家文化又向人們提出了“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論語?子路》)的要求。深受這種從儒思想氛圍的影響,人們往往會在無意識中表現(xiàn)出一種崇尚謙讓的姿態(tài)。正是在這種具有濃厚的崇尚謙讓的人文環(huán)境下,使用能夠合乎古代“夫禮者,自卑而尊人?!保ā抖Y記?曲禮上》)禮儀要求和規(guī)范的敬謙詞語的就顯得很有必要。人際交往的行為要表現(xiàn)出謙讓的禮儀規(guī)范,遵守禮制,而封建禮教又要求講究等級輩分,如家族中就有長幼有序之分的倫理制度,在社會地位上就有尊卑之分等級制度。而等級制正是被統(tǒng)治封建統(tǒng)治者視為維護并鞏固其專制統(tǒng)治的有禮手段,并被賦予法律效力“尊卑貴賤之等級,國家之制度也?!保ā缎绿茣?刑法制》)因此,這種等級概念和尊卑有序的社會文化或許是敬辭和謙辭得以產(chǎn)生的原因之一。
2.古代語言美的需要
語言是一種文化符號,語言和文化之間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語言是為了滿足文明社會人際交往的需要而產(chǎn)生的,因此,我國古人對于語言美也非常重視,敬辭和謙辭也就有其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依據(jù)。如《周易》中就提出了“修辭立其誠”的主張。另外,古人對各地差異不一的方言也比較重視,為了實現(xiàn)各地方言的統(tǒng)一,則提出了“雅言”一說?!把叛?,古時稱‘共同語’,同‘方言’對稱。”孔穎達在《正義》中說:“雅言,正言也?!睆纳鲜鰧Α把叛浴钡恼撌鲋形覀兛梢钥偨Y(jié)出:“雅言”是我國古代施行的通用語,其性質(zhì)相當(dāng)于現(xiàn)如今的普通話?!墩撜Z?述而》就提到了“雅言”:“子所雅言,《詩》、《書》、執(zhí)禮,皆雅言也。”孔子推崇和積極使用“雅言”的原因之一是因為他極其崇拜文王和周禮,《論語?八佾》:“周監(jiān)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笨芍叛猿酥芮匾舻鹊囊笾?,還要合乎周禮。[5]p40由此可知,當(dāng)具有通用語性質(zhì)的雅言和禮教制度相聯(lián)系,并成為人們約定俗成的語言禮儀規(guī)范后,在這種環(huán)境下謙敬語的產(chǎn)生以及使用也就有了所需的條件。
3.社會心理需求
古代封建禮教的性質(zhì)是等級制,長幼有序,尊卑有分,作為獨立的個體存在于社會當(dāng)中的每個人,無不深受這種思想觀念的影響。因此,在社會的人際交往中,人們的言行舉止時時刻刻都講究上下尊卑的禮教。下者敬上者,卑者尊尊者。雖然每個人都是作為獨立的個體而存在于社會之中,且被等級觀念所影響,但大家都有著強烈的自我意識;雖說每個人的身份地位不等,但每個人同樣都有自尊,并不希望因自己身處下位,視為卑者而被他人所無視。人際交往是交際雙方乃至多方共同參與完成的行為活動,而參與活動之中的每個參與者都有著自己的需要,而其中最不能夠被忽略的是每個人的自尊,每個人都希望被別人尊重,而得到他人尊重的前提是得要先尊重別人,所謂“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離婁下》)為此,在言語交談中,人們往往都會有意識的去恭維別人、壓低自己,用敬辭尊人,用謙辭謙己,以得到別人的敬重,滿足每個人的自尊需求。這或許可以認為是敬辭和謙辭產(chǎn)生的心理原因。當(dāng)然,人們在社會人際關(guān)系的交往中,為了表達一種禮貌和展示個人的文化修養(yǎng),也會運用到敬辭和謙辭,這或許是其產(chǎn)生的社會原因。
二、敬辭和謙辭的分類
(一)敬辭的分類
劉宏麗[2]p14、馬慶株[6]p311根據(jù)敬辭本身的性質(zhì)來分類,洪成玉[3]p13則根據(jù)敬辭使用的場合來分類。本文參照諸家觀點,把敬辭分為指稱性敬辭和表述性敬辭。
1.指稱性敬辭
所謂指稱性敬辭,就是用來指稱他人或與他人相關(guān)的人事物。而根據(jù)指稱對象的不同,我們可以將指稱性敬辭分為指人類指稱性敬辭(“尊稱”)和指物類指稱性敬辭兩類。[1]p18
甲、指人類指稱性敬辭(“尊稱”)
指人類指稱性敬辭(“尊稱”)是指稱他人或與他人有相關(guān)的人的敬辭。即指稱他人或與他人有相關(guān)的人的敬辭。如:
【令慈】敬稱他人的母親。
(16)閏月初二,實葬令慈,初五役竣,諸作允厘。(陳確《祭祝開美文》)
【尊兄】對同輩年長者的敬稱。
(17)良留荊州,與亮?xí)唬骸奥匂贸且寻?,此天祚也。尊兄?yīng)期贊世,配業(yè)光國,魄兆見矣?!保ā度龂?蜀書?馬良傳》)
【寶眷】敬稱對方的眷屬、家眷。
(18)賢弟既有寶眷在京,如何不去取來完聚?(《水滸傳》第二十回)
從上述所列舉的事例來看,“令堂”的“令”和“寶眷”的“寶”用的是表示美好的詞來尊稱他人,“尊兄”的“尊”則是用表示尊貴的詞來尊稱他人,體現(xiàn)出對他人的恭敬。此外,相類似的詞還有:高賢(敬稱對方)、尊親(敬稱他人父母)、賢室(敬稱他人妻子)等,對于敬稱與他人相關(guān)的親屬時,古人常使用“令”,令嚴(yán)(敬稱他人父親)、令萱(敬稱他人的母親)、令郎(敬稱他人兒子)、令愛(敬稱他人女兒)等。
尊稱可作進一步的分類:
甲a:對稱和引稱(從尊稱能否直接稱呼對方來分類)。
“對稱”指可以用來當(dāng)面指稱對方的尊稱,例如“兄臺”、“賢弟”、“先生”、“閣下”等,這些詞都是可以當(dāng)面用來直接稱呼對方的,以表達恭敬?!耙Q”是在與別人交談或陳述第三方相關(guān)情況時對他(對方相關(guān)的人)的尊稱,如“令郎”、“令愛”、“哲兄”、“尊父”等。這些詞一般不用來當(dāng)面指稱某一個人,所以都屬于引稱。
甲b:代詞性和名詞性(從詞性來分類)
其中代詞性的比較少,如“子”、“卿”、“公”、“君”等,名詞性的就比較多,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六類:1)親屬尊稱:用于稱呼對方親屬的尊稱,如“尊堂”、“尊兄”、“令尊”、“令郎”等;2)類親屬尊稱:即用親屬稱謂去稱呼非親屬以表達恭敬的尊稱,如“大兄”、“大娘”、“大叔”、“老爹”、“老伯”等;3)職業(yè)尊稱:即用對方所從事的職業(yè)來敬稱他人:“農(nóng)夫”、“船家”、“大夫”等;4)通用尊稱:就是不分職業(yè)、年齡或文化層次稱呼對方的尊稱,如“先生”、“夫人”、“前輩”等;5)老X型尊稱:一種對年老者的尊稱,如“老人家”、“老丈”、“老先生”;另一種是和年齡無關(guān)的尊稱,如:“老爺”、“老兄”、“老哥”等。6)官職尊稱:主要是對統(tǒng)治階級乃至于最高統(tǒng)治者的尊稱,如“陛下”、“殿下”、“第下”、“閣下”、“足下”、“麾下”等。
此外,還有些情況也表示對他人的尊稱,如稱他人的字、號:稱字的如蘇東坡(蘇軾),稱號的如五柳先生(陶淵明)等;以他人居官之地稱人:韓荊州(韓愈)、韋蘇州(韋應(yīng)物)、柳柳州(柳宗元);以他人的籍貫之地稱人:柳河?xùn)|(柳公權(quán))、康南海(康有為);以謚法稱人:韓文公(韓愈)、陸宣公(陸贄)、歐陽忠公(歐陽修);以爵位代人的,如留侯(張良)、諸葛武侯(諸葛亮)等。[7]p23
乙、指物類指稱性敬辭
指物類指稱性敬辭就是用來指稱與他人相關(guān)的事物的敬辭。如:
【貴府】敬稱他人的家宅或住所。
(19)人人道我丈夫在貴府廊下住。(高明《琵琶記?兩賢相遘》)
【大作】敬稱他人的作品著述。
(20)小弟童瑛在東京會試,于馮琢庵年兄出得讀大作。(《儒林外史》第二二回)
【芳名】敬稱女士的名字。
(21)這小姐芳名較雛鸞。(《紅樓夢》第五四回)
同尊稱一樣,指物類指稱性敬辭也是用表示美好或尊貴的詞冠于表示與他人有關(guān)的事物前,如事例中的“貴”、“大”、“芳”等。此外,指物類指稱性敬辭還有:尊寓(敬稱對方的家或住所)、高制(敬稱他人作品)、鴻著(敬稱他人的作品)等。
根據(jù)詞語中是否含有敬語素,指物類指稱性敬辭可以分為含有敬語素的敬辭和不含敬語素的敬辭。
乙a、含敬語素的敬辭:寶:寶地、寶號、寶剎、寶店;高:高見、高論、高壽、高文;華:華翰、華篇、華誕、華言;嘉:嘉什、嘉藻、嘉貺、嘉詔;貴:貴姓、貴名、貴表、貴號。以上諸例中所含有的相同敬語素都有表示美好或尊貴的意思,“寶”字組表示的是與他人相關(guān)的處所的敬稱,“高”、“華”、“嘉”等組表示的是與他人相關(guān)的見解、言論和文章的敬稱,“貴”字組則表示的是他人的姓名字號。
乙b、不含敬語素的敬辭:海量(寬宏大量)、明教(高明的指教)、千秋(指人的壽辰)、法書(對名家墨跡的尊稱)等。
2.表述性敬辭
除指稱性敬辭以外主要表達對與他人有關(guān)動作的敬辭就是表述性敬辭。
【拜會】訪問他人的敬辭。
(22)備久慕先生,無緣拜會。(《三國演義》第三七回)
【斧正】請人對自己作品修改匡正的敬辭。
23)小詞成之?dāng)?shù)月,……星斧正是荷。(顏光敏《與曹禾書》)
此外還有:降臨(敬稱他人的光臨)、臺光(敬稱他人的光臨)、謹獻(表示呈獻的敬辭)等。
表述性敬辭根據(jù)其作用分類如下:1)表示感謝、感激:前承、恭承、仰蒙、仰荷;2)表示希望得到對方指教:賜教、候教、斧正、雅正;3)表示詢問:高壽、貴庚、請問、借問;4)表示歉意或請人原諒:失敬、失迎、包涵、海涵;5)表示請托:啟請、拜托、賞光、請;6)表示情態(tài)、動作:恭候、奉陪、光臨、拜望;7)示他人惠贈;惠賜、惠贈、惠予、惠貺;8)表示委屈、屈下之意;枉駕、屈臨、猥臨、辱臨。
(二)謙辭的分類
洪成玉從意義和用法上將謙辭分為六類:1)主要用于謙稱自己的親屬:家、舍;2)主要謙稱自己寡德少善、愚昧無能:孤、寡、不榖、愚、拙、蒙、不才、不肖、不佞、不敏、樗材;3)謙稱自己是供役使或驅(qū)使的人:仆、走、妾、奴;4)謙稱自己地位卑賤,或家道貧寒,或才識淺薄,或心意微?。罕?、鄙、賤、貧、寒、敝、下、小、微、末、淺、薄、菲、陋、寸;5)表示對方嘉宇自己的行為,使對方蒙受了屈辱:辱、叨、忝、猥、枉、曲、屈;6)其他出于典故” [3]p8—13
劉宏麗根據(jù)敬謙辭在言語中的作用是稱呼還是表述,把謙辭一分為二:稱謂性謙辭和表述性謙辭。[2]p14
馬慶株認為謙辭是含有謙虛色彩的詞語,用于指稱或陳述自己或與自己有關(guān)的人、事物、動作。指稱性敬辭是謙稱,陳述性謙辭是謙謂(表示謙虛的謂詞性詞語)。[6]p316—317
上述關(guān)于謙辭的分類總的來說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謙稱自己或與自己有關(guān)的人或事物;一種是謙稱與自己動作有關(guān)的謂詞性詞語。綜合以上三種對謙辭的分類,且與敬辭的分類相照應(yīng),我們把謙辭分為指稱性謙辭和表述性謙辭。
1.指稱性謙辭
所謂指稱性謙辭,就是用來指稱自己或與自己相關(guān)的人事物。而根據(jù)指稱對象的不同,我們可以將指稱性謙辭分為指人(“謙稱”)和指物類指稱性謙辭兩類。[1]p34
丙、謙稱,指稱自己或與自己有關(guān)的人的'謙辭。
【鄙人】謙稱自己。
(24)竊聞王義甚高甚順,鄙人不敏,竊釋鉏耨而干大王。(《戰(zhàn)國策?燕策一》)
【家父】謙稱自己的父親。
(25)先祖太常,家父司徒,久樹東林之幟。(孔尚任《桃花扇?聽稗》)
【拙荊】謙稱自己的妻子。
(26)恰才與拙荊一同來間壁岳廟里還香愿。(《水滸傳》第七回)
上舉各例中,“鄙”和“拙”等詞語都是含有表示貶義或謙虛義性質(zhì)的詞語用來形容自己或是與自己相關(guān)的人,體現(xiàn)出的是說話人謙虛的一面。相似的詞語還有:愚老(老人謙稱自己)、卑人(謙稱自己)、賤眷(謙稱自己的妻子兒女或親屬)等。另外,古人謙稱自己的親屬,稱呼自己的長輩或同輩中比自己年長的親屬時,多用“家”,如:家君(謙稱自己的父親)、家姑(謙稱自己的姑姑)、家姊(謙稱自己的姐姐);而稱呼自己的晚輩或同輩中比自己年幼的親屬時,多用“舍”,如:舍弟(謙稱自己的弟弟),舍侄(謙稱自己的侄兒)等,當(dāng)然,稱呼自己的兒女時,不用“舍”,而是用“小”:謙稱自己的兒子如(小兒、小犬、小頑),謙稱自己的女兒如(小女、小婢子)等。
指稱性謙辭可作以下分類:
丙a.自稱和引稱。
“自稱”是為了表達謙虛,用來指稱自己的謙稱,例如“鄙人”、“晚生”、“小生”、“后學(xué)”、“不才”等?!耙Q”指在與別人交談或陳述第三方相關(guān)情況時對他(己方相關(guān)的人)的謙稱。如“家嚴(yán)”、“家兄”、“舍弟”、“拙妻”等。
丙b. 不同使用主體的謙稱
1)依據(jù)身份、地位的不同,有君王的謙稱:孤、寡、不轂、朕;官員的謙稱:臣、下臣、卑職、奴才;百姓的謙稱:鄙人、小人、卑人、仆。2)依據(jù)年紀(jì)、輩分的不同,有年長輩長:老朽、老夫、老拙;年幼輩?。盒∩⑼砩?、后學(xué)。3)依據(jù)男女性別的不同,有男性:小可、在下、末進;女性:妾身、婢子。此外,還可以稱呼自己的名字以示謙虛。當(dāng)然,自稱還有一些特殊情況,例如“愚”,不分長幼,皆可用來謙稱自己。
丁、指物類指稱性謙辭
指物類指稱性謙辭就是用來指稱與自己相關(guān)的事物的謙辭。如:
【拙作】謙稱自己的作品。
(27)蕭金鉉道:“是小弟拙作,要求先生指教?!保ā度辶滞馐贰返诙呕兀?/p>
【寒舍】謙稱自己的家宅。
(28)正有句話,要與三老講。屈三老到寒舍一行。(馮夢龍《醒世恒言?陳多壽生死夫妻》)
【賤庚】謙稱自己的生日。
(29)又推予賤庚,曰:“誰謂中州無人乎?”(王惲《詩夢》)
從上述所列指的事例中,可以看出,所運用的詞語中含有表示貶義或謙虛義的語素,如“拙”、“寒”和“賤”等,以表現(xiàn)出自己的謙虛。此類詞語還有:薄酌(謙稱所備菜肴酒食不豐盛)、微芹(謙稱自己的禮物微?。?、菲什(謙稱自己的作品)等。
根據(jù)詞語中是否含有謙語素,指物類指稱性謙辭可以分為含有謙語素的謙辭和不含謙語素的謙辭。
丁a.含謙語素的謙辭,如愚:愚計、愚策、愚論、愚見;拙:拙作、拙著、拙筆、拙撰;?。罕〔?、薄技、薄識、薄曉;微:微意、微忱、微衷、微款;敝:敝廬、敝寓、敝宅、敝居。上舉諸例,相同的謙語素都含貶義以表示自己的謙虛,“愚”表愚昧、愚笨之意;“拙”表笨拙、拙劣;“薄”表淺薄、微??;“微”表卑微、微??;“敝”表破舊、破敗之意等。
丁b.不含謙語素的謙辭,如榛蕪(自謙微賤)、涂鴉(謙稱自己書法拙劣)、犬馬(卑者對尊者的自謙之詞)等。
2.表述性謙辭
除指稱性謙辭以外的所有謙辭,主要用來表達與自己有關(guān)的動作的謙稱就是表述性謙辭。如:
【領(lǐng)教】謙稱向他人請教。
(30)今日弟幸會芝范,想欲領(lǐng)教一番超凡入圣的道理,從此可以凈洗俗腸,重開眼界。(《紅樓夢》第一一五回)
【高獎】謙稱自己得到過高的獎勵。
(31)是用謬憑高獎,曲撰蕪音。(王勃《上武侍極啟》)
此外還有:叨擾(煩擾、打擾)、勞瀆(謙稱煩勞并冒瀆他人)、擲還(請對方把原物歸還自己)等。
表述性謙辭主要有兩類,一類是用來表述自己的動作以表達自己的謙虛的謙辭。如涂鴉、涂雅、獻丑,在展示才能時謙稱自己能力差;獻芹、芹敬、芹曝,用來謙稱自己禮品微薄;續(xù)貂、附驥用來表示人好己壞,謙稱自己依附于他人;塵瀆、塵觸、塵冒、塵教,用以謙稱自己玷污或冒犯對方;勞瀆、煩瀆、瑣瀆、贅瀆,謙稱自己冒犯對方。
另一類是用來表示別人施加于自己的動作或行為而使對方受辱。如過蒙、過愛、過譽、錯愛、謬愛、謬顧、謬舉、謬容,謙稱自己得到對方過分的愛護或獎勵;辱貺、辱賜、辱臨、辱到、猥賜、猥受、猥垂、猥臨,表示對方施加于自己的行為使對方受辱;豈敢、何敢、不敢當(dāng),謙稱他人對己的贊譽擔(dān)當(dāng)不起。
三、敬辭和謙辭的語用分析
古代社會是階級社會,人與人之間時時刻刻都處于一種等級尊卑的人際關(guān)系之中,敬辭和謙辭在日常的人際交往中的使用比較普遍,這不僅是社會禮節(jié)的要求,也是提高交際效果的需要,同時還是個人修養(yǎng)的一種體現(xiàn)。古代漢語的敬辭和謙辭數(shù)量大、種類多,如果敬辭和謙辭運用不當(dāng),往往會取得適得其反的效果。所以,在初步了解敬辭和謙辭的定義及分類后,要想正確的運用敬辭和謙辭,我們還應(yīng)該注意它的語用原則與制約因素。
(一)敬辭和謙辭的運用原則
1.敬人與謙己原則
在古代封建等級社會的人際交往中,“自卑而尊人”是禮的基本原則。顯然,敬辭和謙辭在人際交往中的使用往往是為了抬高他人以示恭敬,壓低自己以示自謙。如:請別人幫忙說“懇請”、“懇托”;稱別人的到來為“光臨”、“屈駕”、“屈尊”;請別人指教時說“賜教”、“斧正”等等,都是表達對別人的尊敬。稱自己的見解為“拙見”、“淺見”;對別人稱自己的作品為“菲什”、“小詞”、“拙撰”等,都是表達自己的謙虛。用敬辭褒揚他人,用謙辭貶低自己,既顯得謙和有禮,又文雅得體,富有言語修養(yǎng)。
2.量的適度原則
敬辭和謙辭數(shù)量大、種類多,在日常的人際交往中使用比較普遍。但對于敬辭和謙辭的使用并不是越多越好,凡事都得講究一個度,因要想正確的運用謙辭,除了了解它的含義和分類外,我們應(yīng)當(dāng)善于把握敬辭運用的分寸。
首先,應(yīng)善于把握敬辭和謙辭的敬謙程度,即要根據(jù)交際雙方的身份地位來選擇恰當(dāng)?shù)木崔o和謙辭。如當(dāng)兩位陌生人初次見面時,往往會說“幸會,幸會”,以表示對對方的尊重;如若是見到一位德高望重的人物時,用“幸會,幸會”的尊重尊重程度顯然是不夠的,倘若換成“不勝榮幸”、“三生有幸”則更為適宜。再如,當(dāng)年輕晚輩與父輩年紀(jì)相仿的對象交談時,自稱“小弟”,似乎有些抬高了自己的輩分,顯得謙虛的程度不夠,如若換成“小侄”,效果可能會更好。
其次,敬辭和謙辭運用數(shù)量應(yīng)適度,即數(shù)量不宜過多,也不宜過少。過多則會顯得華而不實,顯得虛偽,甚至是顯得做作。過少又會讓人覺得對他人不夠尊重,顯得有些傲慢,甚至?xí)o人一種自以為是,恃才傲物的感覺。
3.等級有序原則
在長達數(shù)千年的古代社會中,中國自古就是一個等級森嚴(yán)的社會,生活中處處講究等級尊卑。這樣的思維定勢或深或淺的影響了人們的言語表達。在家族親屬中,有著“長幼有序”,對年長者不能直呼其名,只能借以親屬稱謂中特有的稱呼來表達對他人的恭敬;而在社會生活中則體現(xiàn)著“尊卑有序”,往往是用含有表達美好或尊貴類的言語來稱呼對方,以示對對方的恭敬,而己方則多以包含貶義或謙虛義的言辭來稱呼自己,已顯示出自己的謙虛。這樣才有利于交際的延續(xù)和發(fā)展,以便取得預(yù)期的效果。
(二)制約因素
敬辭和謙辭的使用,體現(xiàn)出的是“敬人謙己”傳統(tǒng)禮文化,但在遵循敬辭和謙辭的使用原則的同時,我們也應(yīng)該要關(guān)注其使用的規(guī)范與得體性,敬辭和謙辭的使用也受到各種內(nèi)在或外在因素的制約。
1.用語對象的制約
用語對象即交談對象,用詞的選擇主要包括對方的年齡輩分性別、學(xué)識身份地位等在內(nèi)的因素,這些因素共同對敬辭的使用起制約作用。
先看交際雙方的年齡、輩分和性別的制約。在古代,宗法制度要求族人要遵循長幼有序的倫理道德,不僅是對族人,對外族人也同樣如此,因此,交際雙方的年齡、輩分、性別等都直接決定著敬辭和謙辭的選擇及使用。對年長且輩分高的交際對象,一般會選擇使用敬辭;而年幼且輩分低的一方往往會使用謙辭。當(dāng)針對不同年齡、不同性別時,使用的敬辭也是有差異的,如同樣是問年齡,對年老者,我們會選擇使用“高壽”;對年紀(jì)相仿者,則用“貴庚”;對年輕姑娘,則用“芳齡”等。對于使用謙稱謙辭,老年男子多用“老朽”;老年婦人用“老身”;成年男子可用“在下”;成年婦女則用“奴家”;等等。
再看交際雙方的學(xué)識、地位和身份的制約。社會中的人物形形色色,文化水平參差不一。一般說來,若交際雙方的知識水平較高或者是有著一定的文化學(xué)識,一定文化修養(yǎng)的人,那么,他們在交談中往往是比較注重言談禮儀的規(guī)范,注重敬辭和謙辭使用;相反,如若交談的雙方所受的教育比較少,文化知識水平較低,文化修養(yǎng)并不高,那么,在其言語交談中使用敬辭和謙辭的幾率比較小,其言談多是平鋪直敘、自然質(zhì)樸。另外,對于交際對象地位身份的不同,選擇使用的敬辭和謙辭也不同。如同樣是面對年老者,若是一位學(xué)者,稱“老先生”;若是一位農(nóng)夫,稱“老人家”等。
2.場合語境的制約
敬辭的使用還受到場合語境的制約,一般的非正式場合,敬辭往往使用的比較少,也不那么正式,但書信敬謙用語比較講究。書信多運用的是書面語,跟正是書函的語體風(fēng)格相吻合。如敬稱他人來信:貺書、惠書、玉緘、蘭訊。問候?qū)Ψ剑衡x安、臺安、尊安、臺祺。其他特定場合也需要用敬辭,如外交場合中,雙方在交談時所使用的敬辭,例如陛下、殿下、貴國、貴邦、貴主、覲見等。文人饋贈場合中,請他人指導(dǎo)、修改自己的作品,多用斧正、斧政、斧削、削正、粲正等。在發(fā)表見解、觀點時,敬稱他人觀點:尊見、貴意、高見、鈞意;謙稱自己的觀點:愚管、拙見、淺見、微論,等等。其他還有:初次見面用“久仰”“幸會”;送禮時用“薄禮”“芹獻”;他人的到來用 “降光”“駕臨”等。
(三)其他語用表現(xiàn)
敬辭和謙辭除了表達恭敬和謙虛的基本含義外,在一些特定的場合語境中還具有其他功能。例如,對他人一些不著邊際的言論稱之為“高見”、“高論”,則含有阿諛奉承、諷刺等意味;陌生人初次見面,多用“幸會”等敬詞,但同時也含有客氣的意味;還有,親人之間較少用敬辭,而當(dāng)交談中出現(xiàn)了敬辭,可能意味著說話人有意疏遠對方;此外,還有些詞表達了得意的意思,如“在下”,本是謙辭,而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則含有得意之意等。
四、結(jié)語
古代漢語的敬辭和謙辭,其使用的依據(jù)主要是根據(jù)詞語本身是帶有恭敬或謙虛的基本意義或附屬意義來選擇,當(dāng)然還得結(jié)合交際的對象和交際的場合環(huán)境來共同判斷選擇。另外,熟悉并積累一些常用的敬辭和謙辭,弄清意思,注意敬辭和謙辭的使用范圍,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正確地使用敬辭和謙辭。
參考文獻:
[1]趙光.現(xiàn)代漢語敬辭、謙辭、客氣詞語研究[D].山東大學(xué)碩士學(xué)位論文,.
[2]劉宏麗.現(xiàn)代漢語敬謙辭[M].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xué)出版社,:167.
[3]洪成玉.謙詞敬詞婉詞詞典(增補本)[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491.
[4]劉玉環(huán).謙敬語修辭的文化色彩[J].廣西社會科學(xué),(5):164—166
[5]溫志權(quán)等.古代漢語敬謙語的文化意蘊[J].學(xué)語文,2010(5):39—40
[6]馬慶株.馬慶株自選集[M].天津:南開大學(xué)出版社,: 309—334.
[7]葛克雄.敬詞、謙詞、敬謙詞[J].道德與文明,1985(2):23,28.
for的用法論文8
04-4-2 It is/was ….that 及相關(guān)句型歸納
1. It i/was +序數(shù)詞+that從句。意為“是第幾次-----”
It i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ve written to a foreign pen friend.
It was the second week that he had been in China.
考例:
----Do you know our town at all?
-----No,this is the first time I--------here.(NMET 1992).
a.was B.have been C.came D.am coming
此句型中可以用this/that來代替it,當(dāng)主句是is時,從句用現(xiàn)在完成時,當(dāng)主句是was時,
從句用過去完成時。
2.It is/was+形容詞/名詞+that。其中,ti是形式主語,that從句是真正的主語。
It is quite important that China becomes an official member of WTO.
考例:-----------is a fact that English is being accepted 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
a.There B.This C.That D.It (NMET !995)
3.It is/was +過去分詞 +that從句。這一句型中常用的過去分詞有said,reported,kmown,believed,suggested等等。通常譯為“據(jù)說-----”。同樣it是形式主語,從句是真正的主語。
It kmown that Taiwan is part of China.
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teaching is_____it is a science.NMET
a.as art much as B.much an art as C.as an art much as D.as much an art as
4.It is/was+ 強調(diào)部分+that 這一句型可以強調(diào)除謂語以外的任何成分。
I saw her in the post office when I was walking by.
It isI that/who saw her in the post office when I was walking by.
It is her that/who I saw in the post office when I was walking byl
It is in the post office that I saw her when I was walking by.
It is when I was walking by that I saw her in the post offce.
注意,在這一句型中,如果被強調(diào)部分是人,可用 ,也可用,其余的全用。同是這一句型要注意其句型變化,像一般疑問句,否定句,特殊疑問句等。Eg.
Is it farming that he likes to take up?
Who is it that won the first in the long jump?
Why is it that he came late?
Is is the ability to do the job--------matters not where you come from or what you are.(NMET )
a.it B.that C.one D.this
It was about 6,000 years ago-------the first clock with a face and an hour hand was made.(NMET)
a.that B.until C.then D.so
5.It is/was +一般時間+since .在這一句型中,如果since從句的謂語動詞是非延續(xù)的,則意為“自從----有多長時間了”。
Eg.It is two years since he joined the army.
注意:如果 從句中的動詞是延續(xù)性的,則意為“自從不-----有多長時間了?!比纾?/p>
It is ten years since she married.
It is ten years since she was married.(她離婚有十年了)。
另外,在這一句型中,如用It was,since從句則通常用過去完成時。
It was only ten years since he had left here.
-----What was the party like?
------Wonderful.It has been years-----I enjoyed myself so much..(NMET1993)
a.after B.before C.when D.since
6.It is/was/will be+一段時間+before從句。這一句型意為“還有多少時間就-------”。
It won’t be long before you reach your goal.
It won’t be too long ------she finds a suitable job.(上海1992高考)
a.that B.since C.before D.for
7.It+系動詞(look,seem,appear)+that 從句。
It look that he has been there before.
It looked that they-----their task before.(上海1992高考)
a.finished B.would finish C.was finishing D.had finishe
8.It+ 動詞
+that/whether/what/who/when/where/why.
It has been decided whether the project would be given up.
does--------matter if he can’t finish the job on time?(NMET1991)
a.this B.that C.he D.it
for的用法論文8篇 for的用法講解相關(guān)文章:
★ 財務(wù)崗位職責(zé)與工作內(nèi)容大全7篇 財務(wù)崗位職責(zé)與工作內(nèi)容大全論文
★ 漢語拼音教學(xué)建議一年級語文教學(xué)論文15篇 小學(xué)語文拼音教學(xué)的論文
★ 高二春節(jié)作文議論文范文6篇(議論文春節(jié)高中作文)
★ 精選數(shù)學(xué)論文作文6篇 論文數(shù)學(xué)論文
★ 畢業(yè)論文致謝范文12篇(致謝詞畢業(yè)論文范文)
★ 畢業(yè)答辯的發(fā)言稿7篇 本科畢業(yè)論文答辯發(fā)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