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小編收集的愛和自由讀后感4篇,供大家賞析。
愛和自由讀后感1
四年前就看過孫教師的這本《愛和自由》,當時看的時候就覺得這種教育方式很好,可是書看完了就完了,沒有很深入的去執(zhí)行,概念式的東西在頭腦中停留不了多久就消失了。以往工作的早教機構雖然也主張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但就像孫教師在書里所說的傳統的觀念是那么根深蒂固,那條路越走越偏。
隨著孩子一天天的長大,總覺得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困擾著我。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有很強烈的無力感,自我和孩子都很痛苦。一向想不明白:作為媽媽自我好像已經盡全力了,可是為什么教育的路還是那么痛苦呢!直到我聽到了孫教師的講座,走入愛如是,參加讀書會,再從新拿起《愛和自由》
《愛和自由》的第一章中孫教師首先就提出了精神胚胎,其中有一段話異常的觸動我:人們從不會為一個孩子長不大而擔憂,但卻從不認為精神的種子曾在兒童內心存在過,從不認為兒童內在也有一個自然、有序的成長過程,它只需要我們供給一個適合發(fā)展的環(huán)境。在兒童的精神上,我們一向在充當一個主角——“造物主”。在傳統教育中我們從不懷疑孩子是教出來的,在孩子面前成人都以權威自居,我說的都是對的,都是為你好,你那么小你什么都做不了,你這樣做是沒有意義的!成人固守著自我的信念,沒辦法站在平等的角度去觀察孩子,更沒辦法觀察到孩子的內在需求,也就不可能給孩子供給成長所需要的環(huán)境!然后成人就開始抱怨這孩子真不乖,帶孩子真是折磨人啊。這也許就是我前面說到的所謂的“問題”。如果不能了解兒童時期不需要成人的那種“灌輸”,而是需要條件的準備,兒童會自我吸收這一規(guī)律,那么這些問題就會一向困擾著我們。
我走進愛如是后,我仔細觀察身邊的孩子,他們大部分都很自在,沉浸在自我喜歡的工作中,教師不會把自我的想法強加給孩子,以平等的身份跟孩子交流,孩子表現出的那種工作時的平靜,游戲時的喜悅,發(fā)生沖突時情緒的流淌一次次的震撼著我。我從心底覺得在這種環(huán)境里的孩子是幸福的
“人類的發(fā)展中有一個法則,就是愛。這個世界上最高貴的,最大的真理就是愛。無愛和非正常成長史這個世界最大的罪惡?!弊鳛閶寢屛覀兛偸钦f自我多愛孩子,可是我們的愛是有條件的,不穩(wěn)定的,變化莫測的,一切按照我們的計劃進行時我們是愛孩子的,孩子要什么我們都會滿足;孩子“搗亂”的時候,發(fā)脾氣的時候,我們自我身體很累的時候,心境不好的時候我們都是不愛孩子的。對于這一點我深有感觸,經常會跟孩子說你怎樣這樣,你為什么不能體諒一下媽媽?那種感覺十分的無力也十分的無奈。此刻每當我想說這句話的時候我明白那是因為我缺愛。在我有情緒,我不舒服的時候我需要別人的安慰和愛,在得不到的時候我期望從孩子哪里得到。我深深了解這種缺愛,不能獨立,依靠帶來的痛苦。我想結束這種痛苦,更加不愿這種痛苦在孩子身上延續(xù)。隨著自我和寶貝在愛如是一天天的學習,我很明顯的感覺到我們之間微妙的變化,我們開始定規(guī)則,開始分享情緒,開始平等的對我們的沖突發(fā)表意見,孩子明白媽媽不會再那么情緒化,對媽媽的愛有一種篤定感。我也越來越明白“愛你如是,非我所愿”這八個字的意義。
書還是那本書,看書的人和看書的感覺已經不一樣了,這是一本需要反復閱讀反復感受的書,相信隨著自我的成長每一次的閱讀都會有不一樣的收獲!
愛和自由讀后感2
《愛和自由》是孫瑞雪的一本關于“愛”孩子,而不是“教”孩子的書。它飽含著作者對兒童至深的愛。她曾經說過“在愛孩子的這個問題上,我們不能以現有的經驗對待孩子,因為現有的經驗早已過時。兒童的智力來自于感覺,他們的感覺經驗成人無法代替:個性跟創(chuàng)造力之間是畫等號的',創(chuàng)意不能教”打罵中長大的孩子,看不到客觀現實,苦難使他失去把握事務本質的能力,他一生都可能和苦難的童年經歷作斗爭,都在尋找自尊和證明自己…………本書將蒙氏思想中的一些關鍵要素,如精神胚胎,孩子的工作,感覺練習,敏感期,智力的形成等作了通俗化的介紹,并用相應的事例做了說明,雖然有些事例似是而非,但增強了可讀性。
“當給兒童自由時……”,這句話真的很好地概括了全書的立意。作者所謂的“愛和自由”是成人施舍給孩子的,主角還是成人,孩子是被施舍的對象。作者要求成人盡可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給他們科學的愛,給他們盡可能充分的自由。但無論加上什么樣的修飾詞,這種施予和授予的關系沒有變,孩子是被動的,是從屬地位的。這意味著,成人有權力決定給什么樣的愛,給什么樣的自由。給什么,怎樣給,取決于成人認為怎樣有利于孩子的“健康發(fā)展”。這種施舍的“愛和自由”是功利主義的,并且會因社會的壓力而不斷修正、變化,最終就是妥協和放棄。
讀完這本書,我們可能會記住一些叮囑,會改善你的一些行為,給孩子“愛和自由”。但如果內心深處,可能還是把這些作為望子成龍的手段,而不是從本質上放棄功利的想法,充分尊重孩子作為一個生命,有權利做自己的決定,有權利選擇自己的生活,并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那么這些改良能堅持多久呢?當升學的壓力和誘惑擺在你面前,能給孩子多少真正的選擇自由呢?
如今,我已經是一位幼兒教師,對于孩子的“愛和自由”更需要理解和相關的知識。有時候我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候會忍不住經常問自己,我該怎么讓幼兒能更加好的學習,更加做到在游戲中學習。我們班的孩子很調皮,有時候會讓我忍不住發(fā)火,但是我愛他們,愛的那樣深切,愛的那樣無奈,更讓我不知道該如何人來面對他們。在那個時候,我就會用一些規(guī)矩來壓制他們,雖然我也知道這樣對孩子的學習、生活并不是很好,但是在愛和自由中,我不知道該如何抉擇,那時候的我更甚至認為愛和自由不能存在。但是孫瑞雪卻不這么認為,她說“因為愛而愿意順從,因為有意志而能夠順從。她說無人打擾的兒童是作為一個精神自由的人存在的,他在任何環(huán)境中都能感知到這個環(huán)境需要遵守什么樣的規(guī)則,他應該采用什么樣的姿態(tài)。而那些對環(huán)境無法感知的兒童是因為他受到的壓制太大了,當壓制大到足以使他的痛苦時,他不但不能把握這個環(huán)境,而且他一旦發(fā)現這個環(huán)境中沒有人約束他,他就開始破壞,發(fā)泄自己。
自由狀態(tài)中的兒童,因為收到了尊重,因為他所有的舉止和動作都是依賴于自己的斷定,那不守紀的現象就變成偶然的現象了。
但是在我們的國家中,家長還是比較注重孩子的知識和道德,這樣我們必然走到了一條歧路上。
原來愛和自由真的可以并存,而且非常重要。愛和自由可以讓幼兒在生活中學的更有趣,學的更加自信,學的更加開心。作為教師,讓孩子學的開心是最重要的,如果他在痛苦中學習還不如不學。現在起,我該試著讓孩子在自由中學會自我學習,在我的愛中幸福的過完每一天。
愛和自由讀后感3
今天收到了一份歐陽老師給我的,關于一位家長在看過《愛和自由》這本書以后寫的讀后感。讀罷我深受感動。雖然我還沒有看過《愛和自由》這本書,但我已從這位媽媽的文字中感受到額,作為一個家庭,特別是作為家長的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的重要性。同時,我也從這位母親發(fā)自內心的深刻感受中,意識到了自己在孩子教育上存在的諸多不正確的方式,對孩子所造成的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影響。
新的學期,我把孩子送到了新的學校,雖然學校離家很遠,我也沒法天天看到孩子,也不能在孩子身邊嘮嘮叨叨地噓寒問暖。但是我的內心已經意識到了:我必須這么做。因為我已經從孩子身上看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再不讓他學會獨立,可能會耽誤了他一輩子,也必將成為我一生的遺憾。
我總認為:把孩子的生活照顧得好好的,讓他衣食無憂,只管學習,其他什么不用管。這就是母愛最好的體現??墒俏义e了:每次出差我都會心神不寧,怕他衣服穿少了,書包整理好了嗎?洗完頭,頭發(fā)吹干了嗎?凡此種種,唉!就是因為平時對孩子的照顧太多,以至于孩子這么大了還像個六七歲的孩子。自己也總覺得他怎么老是長不大,卻沒有發(fā)現時自己錯誤的放回把孩子培養(yǎng)成了一個永遠也長不大的人。
“愛的同時也包括了自由,沒有自由的愛,也不能稱其為愛”。看到這句話,我也思緒萬千。是啊,想想他這么大了,除了讀書,我們到他到外面走走的時間太少太少。有時候,甚至他想和同學一起出去玩的自由都會被我剝奪。我和他爸爸平時工作很忙,等到節(jié)假日只想在家休息,一點也不想動。我沒有想到:孩子在這個階段正是要接觸這個世界的時候,應該多帶他出去看看,看看外面的世界,看看大自然美好的風光,讓他的心情能夠徹底放松下來,去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
平時我們和孩子溝通的太少,總是用自己主觀的意識去告訴孩子:你應該怎么做,不許怎么做。卻不會想到我應該在告訴孩子我的想法的同時,也聽聽他的想法,并通過溝通來得到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滿意的答案。這樣一來,孩子開心,自己也開心。否則,孩子會認為他只有接受的份,再也不想說出自己的看法。是我剝奪了他表達自己心聲的看法的機會,同時,還葬送了他的語言表達能力。
雖然和歐陽老師才接觸了兩次,但是從她的談話中,我能意識到孩子身上存在問題的嚴重性。回頭想想,老師才接觸了孩子兩三天,卻已經把孩子身上的問題看得很透徹。而我和孩子天天在一起生活了十幾年,卻還沒有這些問題的存在。以至于現在孩子的問題嚴重了,我才開始著急了。這說明什么?說明自己并沒有正確地愛孩子,關心孩子,而對孩子而言,他也沒有被真正地愛過。想想真是慚愧,我是一個不合格的母親。
幸運的是,在我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孩子來到新的學校,來到了西外這個大家庭。同時,他也幸運地成為了歐陽老師的學生。我相信:我的孩子有救了。從現在開始,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好好反省自己,好好去看一下《愛和自由》這本書,從中汲取別人好的教育方法和經驗。不過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但是我想只要我有心去做,努力去做,就一定能成功。
孩子要走的路還很長,接下來的日子里,我一定要配合學校,配合老師,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為他樹立一個好的榜樣。讓他真正感覺到:他擁有愛自己的爸爸和媽媽。
愛和自由讀后感4
書的第一句是:這是愛孩子的書,不是教孩子的書。這句話概括了我們家長閱讀的目的,讀完這本書,我覺得這本書特別適合我,而且特別適合我們中國家長閱讀,我經常會在書中閱讀到這樣一句類似的話:一個人情商的重要性遠遠大于他的智商,情商的培養(yǎng)遠遠比智商更為重要,如何培養(yǎng)一個高情商的孩子是我一直困惑的難題。這本書恰恰用“自由”兩個字點開了我的疑惑。我應該試著像書中說的一樣,給予孩子更多的自由。
我孩子自上一年級以來,突然表現出很多缺點,比如不認真、注意力分散,這些情況在沒有上一年級之前都很少發(fā)現,而且孩子變得沒有以前自信和開朗。我反問自己,為什么會這樣?我和孩子的父親都做好了孩子上一年級的準備,從一上學,我們就很重視,學習也抓的比以前緊的多。父親從一個不愛說話的人,變成了嚴厲話多的家庭輔導員。媽媽更是變成督促孩子學習的復讀機。一下班,我們都會不約而同地問孩子說:作業(yè)完成了沒有?今天在學校有沒有被表揚,有沒有被批評。作業(yè)沒有寫,就嚴厲批評;作業(yè)寫完了,沒有認真檢查有錯題,照樣批評;作業(yè)寫的很好,趕緊趁著還有時間繼續(xù)復習。我們家孩子從上小學就變成了這樣子,放學回來就是家長讓孩子趕時間抓學習。
這些天我通過讀書一直在反思:為什么我的孩子不能高效的學習,為什么我們父母要暴躁地教育、輔導孩子?這樣的環(huán)境、這樣的教育,對孩子是不是一種傷害?對我們親子關系是不是一種傷害?這個答案無疑是肯定的。
讀這本書,我了解到自由的更多含義。孩子上學學習知識并非一件痛苦的事情,完成作業(yè)也是孩子在成長階段自己自身能力提升的一種體現。就像書中所說的,孩子有自己的自然生長規(guī)律,我們要做孩子精神上的仆人而不是主人。
我覺得是我們家長間接地把孩子的學習變成了一件痛苦的事,如果一件事情被認為很痛苦,那么就會加深事情的解決難度。我們不停地催促和批評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痛苦和更糟糕,不會對孩子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反而把學習的事情變成了家長的責任,一個孩子寫作業(yè)是為了媽媽寫,為了老師寫,而不是自己,如果學習是為了別人而不是為了自己,孩子的學習會失去很多動力和興趣。如何快樂成長?如何快樂學習?是家長都想知道的,這一點很難得到確切的答案,因為有無數的教育專家和老師都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每個孩子的性格和喜好都不一樣,我們只能慢慢改變教育孩子的方法去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孩子在學習,我們也要學習,進步,和孩子一起成長。我們學習的方法多了,也許就能找到一套適合自己孩子快樂成長和學習的方法。
我最近在我們家做一個教育模式的改變:我和孩子的父親商量好,用一個月的時間不批評孩子,用激勵和鼓勵的方法進行教育,用扣分和積分制度管理孩子,還有就是培養(yǎng)孩子動手的能力,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培養(yǎng)她的責任心,這些方法也許很老套,沒有什么新意,我們以前也做類似的積分獎勵表格,效果不好,但是這次最重要的不是積分,也不是獎勵的獎品有多好,孩子有多喜歡,而是我們家長的改變,改變我們教育輔導孩子的態(tài)度。我們家長約定好了一個月,不批評孩子,然后看看效果如何,如果可以快樂學習,為什么要痛苦的學習呢?如果這個效果不好,再繼續(xù)找其他方法。
這是我今天的分享,謝謝大家!適度的愛是自由,過度的愛則是剝奪自由。
愛和自由讀后感4篇相關文章:
★ 寫愛和自由讀后感優(yōu)秀作文3篇(《愛和自由》讀后感)
★ 愛和自由讀后感的優(yōu)秀作文3篇(《愛和自由》讀后感)
★ 寫愛和自由讀后感的優(yōu)秀作文3篇 愛和自由的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