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范文3篇(科學活動教案模版),供大家參考。
科學活動教案范文1
【活動設計背景】
在學生分組實驗時,教師要融入到學生之中,充當四種角色:
?、俳M織者:為學生創(chuàng)設和諧、愉快的氛圍,組織學生實驗;
?、谔骄空撸鹤鲆幻闷嫘暮軓姷膶W生,與學生共同探究;
?、郯l(fā)現(xiàn)者:仔細觀察實驗情況,并認真傾聽學生交流,發(fā)現(xiàn)學生實驗中的問題;
?、苤笇д撸寒攲W生探究感到困惑時,要及時指導。
設計意圖:教師最大的成功是調(diào)動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如若一味地牽引,則是剝奪了學生自我發(fā)展的權(quán)利,因此教學中,我給予學生極大地探究空間和充分的探究時間,在開放中組織,在參與中指導,讓探究在平等和諧的氛圍中進行。
【活動目標】
使學生通過實驗增加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教學重點、難點】
?、俜纸M匯報實驗現(xiàn)象:
在匯報時,要讓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尤其是不同的意見。如:小玻璃瓶在水中有的灰上浮,但有的組會下沉,這就要讓學生把瓶子拿出來,再做實驗,然后觀察,會發(fā)現(xiàn)有的瓶子沒有蓋,水進去了,就沉下去了……
?、谒伎伎偨Y(jié):
讓學生認真觀察上浮和下沉的物體,發(fā)現(xiàn)這些物體的特點:
上浮的:輕,是用木頭、塑料、泡沫等材料做的;
下沉的:重,是用玻璃、金屬、石頭等材料做的。
設計意圖:材料是活動的基礎,為學生提供什么樣的材料,什么時間提供材料是大有學問的。教師提供的材料,必須經(jīng)過仔細選擇:既簡單,能為每個孩子開辟一條探究之路;又要豐富,讓孩有可能通過各種各樣的路子去探索;還要有結(jié)構(gòu),能在探究中體現(xiàn)學生的獨創(chuàng)性
【活動準備】
教師出示探究問題:
⑴小玻璃瓶在水中上浮,用什么辦法讓它沉下去?
⑵橡皮在水中下沉,用什么辦法讓它浮上來?
學生分組選擇一個問題進行探究,有興趣的可以探究兩個問題。
2、制定探究計劃
首先由小組討論,制定解決問題的方案,如讓小瓶下沉的方法有:灌水,灌沙子或裝石子,把小瓶綁在石塊上……
然后小組匯報交流,完善探究方案。
設計意圖:設計實驗方案既減少了實驗的盲目性,又培養(yǎng)了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孩子們設計的實驗也許是稚嫩的,站在科學的高度上講也許是不太科學的,但是學生在根據(jù)自己的設想進行實驗時,初步的學會了科學的看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組織學生交流,有利于實驗方案更趨于科學可行。
3、分組探究
在學生分組探究時,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探究過程,在學生探究出現(xiàn)問題需要幫助時,出出主意,還要關注學生獨特的實驗方法。
4、表達與交流
匯報實驗情況要注意以下三點:
?、乓寣W生邊演示邊匯報;
?、谱寣W生說清實驗步驟和方法,尤其是說清從失敗到成功的實驗過程。
⑶在學生交流時肯定學生的多種方法,尤其是有創(chuàng)意的方法。
我預設的交流情景:
生:我們小組研究的是:讓橡皮泥浮上來。我們是這樣做的,橡皮泥做成小片(下沉)——捏薄點兒(下沉)——捏 得更?。ǔ痢⒙┝耍倌螅ㄏ雀『蟪粒蟪赏霠罨虼危ǜ。湃肭鷦e針(仍然上浮)
師:通過捏你們發(fā)現(xiàn)橡皮泥有什么變化?
生:橡皮泥的形狀變了。被捏成了船的形狀。
師“形狀變了,就可能改變物體的沉浮。坐過船嗎?鋼鐵做的輪船能浮在水面上是什么道理呢?
生:改變了鋼鐵的形狀。里面是空心的。
師:還有什么方法讓橡皮泥上浮嗎?
生:我們把橡皮泥粘在木塊上,也會上浮。
生:粘在乒乓球上也上浮。
師:借助比橡皮泥輕的物體也能讓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設計意圖:全班交流的過程是學生發(fā)散思維的`過程,許多閃光的思想火花會在交流中產(chǎn)生,教師不應該滿足于“沙+黃豆”的交流層面,而應該把學生的思維引向“小蘇打+白醋”生成新物質(zhì)的研討層面,這樣才能使不成熟的想法更成熟起來,在相互交流中,會使學生的想法更科學,認識更完善。
三、拓展活動,嘗試解決實際問題
1、揭秘:通過以上的兩次實驗探究,讓學生揭開 課始 兩個塑料球一浮一沉的秘密。
2、潛水艇實驗;出示自制的潛水艇模型,讓學生分組實驗,探究潛水艇自由上浮和下沉的秘密,并說明道理。
3、設計打撈沉船方案
設計意圖:課程標準指出,科學教育要體現(xiàn)STS目標,即科學—技術—社會與生活的聯(lián)系,這個活動能讓學生體驗到科學為生活服務,讓激發(fā)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
四、實驗設疑,激發(fā)進一步探究的興趣
師出示沉浮子:“水中的小瓶能停留在水中的任何一個位置”,這太奇怪了,這是為什么呢?是小瓶有什么秘密,還是水有什么特殊?……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個有趣的實驗現(xiàn)象,會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的探究繼續(xù)下去。
科學活動教案范文2
小班科學活動——小腳真能干
設計意圖:
《綱要》中指出,對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和探究欲望。
腳對于幼兒來說,并不陌生,每天的行走、運動都需要腳。對腳的用途,已有一定的感性經(jīng)驗,但較零碎,沒有一個整合的概念。幼兒最喜歡赤腳,但經(jīng)常受到大人、環(huán)境的限制。通過提問、體驗、延伸等活動幫助幼兒進一步了解腳的用途,體驗腳踩在不同材料上的感覺。
活動目標:
1、啟發(fā)幼兒運用感官感知、體驗小腳踩在不同材料平面上的感覺,發(fā)展幼兒的感知觀察力,讓幼兒體驗探索的'樂趣;
2、初步引導幼兒學習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活動準備:
1、幫助幼兒把鞋、襪脫下并組織幼兒到戶外(有地磚、草地、沙坑的地方)。
2、紅、黃、藍、綠水粉顏料各二盆;鉛畫紙二張。錄音機、音樂磁帶。
3、戲水盆四只,里面放些水;抹布若干塊。
活動過程:
一、自由跑跑跳跳,引出幼兒活動興趣。
引導幼兒講述小腳的用途;
二、第一次感知表達活動。
1、讓幼兒赤腳在地磚、沙地、草地上走走,體驗腳底接觸這些材料的真實感受;
2、啟發(fā)
幼兒用語言表達小腳踩在這些材料上的體驗、感受。
三、第二次感知表達活動。
1、再次讓幼兒體驗小腳走在這些材料上的感覺,進一步激發(fā)幼兒對腳底接觸這些材料的感受。
2、小結(jié):小腳踩在各種材料上的感覺。
四、小腳作畫,印地毯。
師生一起為大地毯印上美麗的花紋。
五、延伸活動:小腳玩水
科學活動教案范文3
活動目標:
1、嘗試用不同的材質(zhì)手套捉泥鰍,感知粗糙材料能防滑的現(xiàn)象。
2、敢于親近泥鰍,體驗捉泥鰍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大地毯、泥鰍、盆、毛巾;塑膠手套、毛線手套;圖文字卡(粗糙、光滑)
2、童謠歌曲《捉泥鰍》、PPT
活動過程:
一、看看說說——大膽表達對泥鰍特性的了解
T:(出示PPT)春天來了,冬眠的小動物們都醒來了。最近在我們的自然角多了一個朋友,看看是誰?
提問:你了解泥鰍嗎?你知道關于它的秘密嗎?
小結(jié):泥鰍是一種魚,它身體細細長長的,身上有著一層滑溜溜的保護層——黏液。
二、捉泥鰍——在操作、比賽中發(fā)現(xiàn)捉泥鰍的方便與材料的關系
(一)第一次空手捉泥鰍
T:你們說泥鰍的黏液可以保護它不被抓住,真的嗎?那你們想不想試試捉一捉泥鰍?(提醒幼兒卷起袖子)
1、請個別幼兒嘗試捉泥鰍,問:你捉起來覺得怎么樣?
2、請全體幼兒一起試試捉泥鰍,體驗泥鰍的光滑,不易捉住。
(二)第二次戴手套捉泥鰍:
T:泥鰍渾身都是光滑的,要抓住還真費勁!所以,今天我給你們帶來兩樣秘密武器——兩種手套,試一試,看看能不能來幫你們更容易捉泥鰍。
1、幼兒戴手套捉,要求:戴一只,用戴手套的手去抓。兩種手套都試一試,比比哪一種手套更容易捉。
2、交流討論:戴哪種手套容易捉?為什么?(豐富詞:粗糙、光滑)
小結(jié):用光滑的手套很難捉住光滑的泥鰍,而用粗糙的手套更容易捉住光滑的泥鰍,原來粗糙的東西能——防滑。
(三)第三次捉泥鰍比賽
T:大家都覺得粗糙的綠手套捉泥鰍方便,那我們來一次捉泥鰍比賽,看看它是不是真的像你們剛才試的那樣有防滑本領!
聽清比賽要求:3人一組合作,2人抓,1人數(shù)??茨年牶献鞯煤?!給你們30秒時間,聽到“?!睍r間到,停止捉泥鰍。比比哪一隊捉得多,數(shù)得最清楚。
2、交流:說說你們隊一共捉到了多少泥鰍?為什么捉得多?
小結(jié):看來除了有合適的防滑手套,還得有好的技巧和好的合作才能有更大的'成功。
三、生活中的防滑——初步了解生活中的防滑措施和防滑用品
T:今天捉泥鰍讓我們發(fā)現(xiàn)了粗糙的手套更容易捉泥鰍,所以,粗糙的材料能防滑。其實生活中還有許多需要防滑的地方,看看——
1、(PPT照片出示)雨天,我們的大廳很濕滑,怎么辦?
結(jié)冰的地面很容易讓人摔倒,怎么防滑?
2、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要防滑?有哪些東西能防滑呢?
?。≒PT出現(xiàn)鞋子、浴室防滑墊)
延伸:在生活中還有很多需要防滑的地方和防滑的好辦法,我們回去后再去找一找,記錄下來好不好?
科學活動教案范文3篇(科學活動教案模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