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小編收集的高二數學優(yōu)秀教案8篇(高二數學優(yōu)秀教學設計),供大家賞析。
高二數學優(yōu)秀教案1
1、向量的數乘運算
?。?)定義:規(guī)定實數λ與向量a的積是一個向量,這種運算叫做向量的數乘,記作:λa,它的長度和方向規(guī)定如下:
?、質λa|=|λ||a|;
?、诋敠?0時,λa的方向與a的方向相同;
當λ<0時,λa的方向與a的方向相反。
(2)運算律:設λ,μ為任意實數,則有:
?、佴耍é蘟)=(λμ)a;
②(λ+μ)a=λa+μa;
③λ(a+b)=λa+λb;
特別地,有(—λ)a=—(λa)=λ(—a);
λ(a—b)=λa—λb。
[點睛](1)實數與向量可以進行數乘運算,但不能進行加減運算,如λ+a,λ—a均無法運算。
?。?)λa的結果為向量,所以當λ=0時,得到的結果為0而不是0。
2、向量共線的條件
向量a(a≠0)與b共線,當且僅當有一個實數λ,使b=λa。
[點睛](1)定理中a是非零向量,其原因是:若a=0,b≠0時,雖有a與b共線,但不存在實數λ使b=λa成立;若a=b=0,a與b顯然共線,但實數λ不,任一實數λ都能使b=λa成立。
?。?)a是非零向量,b可以是0,這時0=λa,所以有λ=0,如果b不是0,那么λ是不為零的.實數。
3、向量的線性運算
向量的加、減、數乘運算統(tǒng)稱為向量的線性運算。對于任意向量a,b及任意實數λ,μ1,μ2,恒有λ(μ1a±μ2b)=λμ1a±λμ2b。
[小試身手]
1、判斷下列命題是否正確。(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λa的方向與a的方向一致。()
?。?)共線向量定理中,條件a≠0可以去掉。()
?。?)對于任意實數m和向量a,b,若ma=mb,則a=b。()
答案:(1)×(2)×(3)×
2、若|a|=1,|b|=2,且a與b方向相同,則下列關系式正確的是()
A、b=2aB、b=—2a
C、a=2bD、a=—2b
答案:A
3、在四邊形ABCD中,若=—12,則此四邊形是()
A、平行四邊形B、菱形
C、梯形D、矩形
答案:C
4、化簡:2(3a+4b)—7a=XXXXXX。
答案:—a+8b
向量的線性運算
[例1]化簡下列各式:
(1)3(6a+b)—9a+13b;
?。?)12?3a+2b?—a+12b—212a+38b;
(3)2(5a—4b+c)—3(a—3b+c)—7a。
[解](1)原式=18a+3b—9a—3b=9a。
?。?)原式=122a+32b—a—34b=a+34b—a—34b=0。
?。?)原式=10a—8b+2c—3a+9b—3c—7a=b—c。
向量線性運算的方法
向量的線性運算類似于代數多項式的運算,共線向量可以合并,即“合并同類項”“提取公因式”,這里的“同類項”“公因式”指的是向量。
高二數學優(yōu)秀教案2
一、課前預習目標
理解并掌握雙曲線的幾何性質,并能從雙曲線的標準方程出發(fā),推導出這些性質,并能具體估計雙曲線的形狀特征。
二、預習內容
1、雙曲線的幾何性質及初步運用。
類比橢圓的幾何性質。
2。雙曲線的漸近線方程的導出和論證。
觀察以原點為中心,2a、2b長為鄰邊的矩形的兩條對角線,再論證這兩條對角線即為雙曲線的漸近線。
三、提出疑惑
同學們,通過你的自主學習,你還有哪些疑惑,請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課內探究
1、橢圓與雙曲線的幾何性質異同點分析
2、描述雙曲線的漸進線的作用及特征
3、描述雙曲線的離心率的作用及特征
4、例、練習嘗試訓練:
例1。求雙曲線9y2—16x2=144的實半軸長和虛半軸長、焦點坐標、離心率、漸近線方程。
解:
解:
5、雙曲線的第二定義
1)。定義(由學生歸納給出)
2)。說明
(七)小結(由學生課后完成)
將雙曲線的幾何性質按兩種標準方程形式列表小結。
作業(yè):
1。已知雙曲線方程如下,求它們的兩個焦點、離心率e和漸近線方程。
?。?)16x2—9y2=144;
(2)16x2—9y2=—144。
2。求雙曲線的標準方程:
(1)實軸的長是10,虛軸長是8,焦點在x軸上;
(2)焦距是10,虛軸長是8,焦點在y軸上;
曲線的方程。
點到兩準線及右焦點的距離。
高二數學優(yōu)秀教案3
一、學情分析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展開學習的,也是對以前所學知識的鞏固和發(fā)展,但對學生的知識準備情況來看,學生對相關基礎知識掌握情況是很好,所以在復習時要及時對學生相關知識進行提問,然后開展對本節(jié)課的鞏固性復習。而本節(jié)課學生會遇到的困難有:數軸、坐標的表示;平面向量的坐標表示;平面向量的坐標運算。
二、考綱要求
1.會用坐標表示平面向量的加法、減法與數乘運算.
2.理解用坐標表示的平面向量共線的條件.
3.掌握數量積的坐標表達式,會進行平面向量數量積的運算.
4.能用坐標表示兩個向量的夾角,理解用坐標表示的平面向量垂直的條件.
三、教學過程
(一)知識梳理:
1.向量坐標的求法
(1)若向量的起點是坐標原點,則終點坐標即為向量的坐標.
(2)設A(x1,y1),B(x2,y2),則
=xxxxxxxxxxxxxxxx_
||=xxxxxxxxxxxxxx_
(二)平面向量坐標運算
1.向量加法、減法、數乘向量
設=(x1,y1),=(x2,y2),則
+=-=λ=.
2.向量平行的坐標表示
設=(x1,y1),=(x2,y2),則∥?xxxxxxxxxxxxxxxx.
(三)核心考點·習題演練
考點1.平面向量的`坐標運算
例1.已知A(-2,4),B(3,-1),C(-3,-4).設(1)求3+-3;
(2)求滿足=m+n的實數m,n;
練:(20xx江蘇,6)已知向量=(2,1),=(1,-2),若m+n=(9,-8)
(m,n∈R),則m-n的值為
考點2平面向量共線的坐標表示
例2:平面內給定三個向量=(3,2),=(-1,2),=(4,1)
若(+k)∥(2-),求實數k的值;
練:(20xx,四川,4)已知向量=(1,2),=(1,0),=(3,4).若λ為實數,(+λ)∥,則λ=( )
思考:向量共線有哪幾種表示形式?兩向量共線的充要條件有哪些作用?
方法總結:
1.向量共線的兩種表示形式
設a=(x1,y1),b=(x2,y2),①a∥b?a=λb(b≠0);②a∥b?x1y2-x2y1=0.至于使用哪種形式,應視題目的具體條件而定,一般情況涉及坐標的應用②.
2.兩向量共線的充要條件的作用
判斷兩向量是否共線(平行的問題;另外,利用兩向量共線的充要條件可以列出方程(組),求出未知數的值.
考點3平面向量數量積的坐標運算
例3“已知正方形ABCD的邊長為1,點E是AB邊上的動點,
則的值為;的值為.
【提示】解決涉及幾何圖形的向量數量積運算問題時,可建立直角坐標系利用向量的數量積的坐標表示來運算,這樣可以使數量積的運算變得簡捷.
練:(20xx,安徽,13)設=(1,2),=(1,1),=+k.若⊥,則實數k的值等于( )
【思考】兩非零向量⊥的充要條件:·=0? .
解題心得:
(1)當已知向量的坐標時,可利用坐標法求解,即若a=(x1,y1),b=(x2,y2),則a·b=x1x2+y1y2.
(2)解決涉及幾何圖形的向量數量積運算問題時,可建立直角坐標系利用向量的數量積的坐標表示來運算,這樣可以使數量積的運算變得簡捷.
(3)兩非零向量a⊥b的充要條件:a·b=0?x1x2+y1y2=0.
考點4:平面向量模的坐標表示
例4:(20xx湖南,理8)已知點A,B,C在圓x2+y2=1上運動,且AB⊥BC,若點P的坐標為(2,0),則的值為( )
A.6B.7C.8D.9
練:(20xx,上海,12)
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已知A(1,0),B(0,-1),P是曲線上一個動點,則的取值范圍是?
解題心得:
求向量的模的方法:
(1)公式法,利用|a|=及(a±b)2=|a|2±2a·b+|b|2,把向量的模的運算轉化為數量積運算;
(2)幾何法,利用向量加減法的平行四邊形法則或三角形法則作出向量,再利用余弦定理等方法求解..
五、課后作業(yè)(課后習題1、2題)
高二數學優(yōu)秀教案4
教學要求:理解曲線交點與方程組的解的關系,掌握直線與曲線位置關系的討論,能熟練地求曲線交點。
教學重點:熟練地求交點。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直線A x+B +C =0與直線A x+B +C =0,
平行的充要條件是 ,相交的充要條件是 ;
重合的`充要條件是 ,垂直的充要條件是 。
2.知識回顧: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充要條件。
二、講授新課:
1.教學例題:
?、俪鍪纠呵笾本€=x+1截曲線= x 所得線段的中點坐標。
?、谟蓪W生分析求解的思路→學生練→老師評講
?。摿⒎匠探M→消用韋達定理求x坐標→用直線方程求坐標)
?、墼嚽蟆喺〗Y思路。→變題:求弦長
?、艹鍪纠寒攂為何值時,直線=x+b與曲線x + =4 分別 相交?相切? 相離?
⑤分析:三種位置關系與兩曲線的交點情況有何關系?
⑥學生試求→訂正→小結思路。
?、哂懻撈渌夥ǎ?/p>
解二:用圓心到直線的距離求解;
解三:用數形結合法進行分析。
?、嘤懻摚簝蓷l曲線F (x,)=0與F (x,)=0相交的充要條件是什么?
如何判別直線Ax+B+C=0與曲線F(x,)=0的位置關系?
?。?聯立方程組后,一解時:相切或相交; 二解時:相交; 無解時:相離)
2.練習:
求過點(-2,- )且與拋物線= x 相切的直線方程。
三、鞏固練習:
1.若兩直線x+=3a,x-=a的交點在圓x + =5上,求a的值。
?。ù鸢福篴=±1)
2.求直線=2x+3被曲線=x 截得的線段長。
3.課堂作業(yè):書P72 3、4、10題。
高二數學優(yōu)秀教案5
1.預習教材,問題導入
根據以下提綱,預習教材P54~P57,回答下列問題。
(1)在教材P55的“探究”中,怎樣獲得樣本?
提示:將這批小包裝餅干放入一個不透明的袋子中,攪拌均勻,然后不放回地摸取。
(2)最常用的簡單隨機抽樣方法有哪些?
提示:抽簽法和隨機數法。
(3)你認為抽簽法有什么優(yōu)點和缺點?
提示:抽簽法的優(yōu)點是簡單易行,當總體中個體數不多時較為方便,缺點是當總體中個體數較多時不宜采用。
(4)用隨機數法讀數時可沿哪個方向讀?。?/p>
提示:可以沿向左、向右、向上、向下等方向讀數。
2.歸納總結,核心必記
(1)簡單隨機抽樣:一般地,設一個總體含有N個個體,從中逐個不放回地抽取n個個體作為樣本(n≤N),如果每次抽取時總體內的各個個體被抽到的機會都相等,就把這種抽樣方法叫做簡單隨機抽樣。
(2)最常用的簡單隨機抽樣方法有兩種——抽簽法和隨機數法。
(3)一般地,抽簽法就是把總體中的N個個體分段,把號碼寫在號簽上,將號簽放在一個容器中,攪拌均勻后,每次從中抽取一個號簽,連續(xù)抽取n次,就得到一個容量為n的樣本。
(4)隨機數法就是利用隨機數表、隨機數骰子或計算機產生的隨機數進行抽樣。
(5)簡單隨機抽樣有操作簡便易行的優(yōu)點,在總體個數不多的'情況下是行之有效的。
[問題思考]
(1)在簡單隨機抽樣中,某一個個體被抽到的可能性與第幾次被抽到有關嗎?
提示:在簡單隨機抽樣中,總體中的每個個體在每次抽取時被抽到的可能性相同,與第幾次被抽到無關。
(2)抽簽法與隨機數法有什么異同點?
提示:
相同點
?、俣紝儆诤唵坞S機抽樣,并且要求被抽取樣本的總體的個體數有限;
?、诙际菑目傮w中逐個不放回地進行抽取
不同點
?、俪楹灧ū入S機數法操作簡單;
?、陔S機數法更適用于總體中個體數較多的時候,而抽簽法適用于總體中個體數較少的情況,所以當總體中的個體數較多時,應當選用隨機數法,可以節(jié)約大量的人力和制作號簽的成本
高二數學優(yōu)秀教案6
教學目標
?。薄⒅R與技能:理解命題的概念和命題的構成,能判斷給定陳述句是否為命題,能判斷命題的真假;能把命題改寫成“若p,則q”的形式;
?。病⑦^程與方法:多讓學生舉命題的例子,培養(yǎng)他們的辨析能力;以及培養(yǎng)他們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生的參與,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命題的概念、命題的構成
難點:分清命題的條件、結論和判斷命題的真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
引入:初中已學過命題的知識,請同學們回顧:什么叫做命題?
二、新課教學
下列語句的表述形式有什么特點?你能判斷他們的真假嗎?
?。?)若直線a∥b,則直線a與直線b沒有公共點.
?。?)2+4=7.
(3)垂直于同一條直線的兩個平面平行.
?。?)若x2=1,則x=1.
?。?)兩個全等三角形的面積相等.
(6)3能被2整除.
討論、判斷:學生通過討論,總結:所有句子的表述都是陳述句的形式,每句話都判斷什么事情。其中(1)(3)(5)的判斷為真,(2)(4)(6)的判斷為假。
教師的引導分析:所謂判斷,就是肯定一個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不能含混不清。
抽象、歸納:
1、命題定義:一般地,我們把用語言、符號或式子表達的,可以判斷真假的陳述句叫做命題.
命題的定義的要點:能判斷真假的陳述句.
在數學課中,只研究數學命題,請學生舉幾個數學命題的例子.教師再與學生共同從命題的定義,判斷學生所舉例子是否是命題,從“判斷”的角度來加深對命題這一概念的理解.
例1:判斷下列語句是否為命題?
(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若整數a是素數,則是a奇數.
?。?)指數函數是增函數嗎?
(4)若平面上兩條直線不相交,則這兩條直線平行.
(5)=-2.
?。?)x>15.
讓學生思考、辨析、討論解決,且通過練習,引導學生總結:判斷一個語句是不是命題,關鍵看兩點:第一是“陳述句”,第二是“可以判斷真假”,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均不是命題.
解略。
引申:以前,同學們學習了很多定理、推論,這些定理、推論是否是命題?同學們可否舉出一些定理、推論的例子來看看?
通過對此問的思考,學生將清晰地認識到定理、推論都是命題.
過渡:同學們都知道,一個定理或推論都是由條件和結論兩部分構成(結合學生所舉定理和推論的例子,讓學生分辨定理和推論條件和結論,明確所有的定理、推論都是由條件和結論兩部分構成)。緊接著提出問題:命題是否也是由條件和結論兩部分構成呢?
2、命題的構成――條件和結論
定義:從構成來看,所有的命題都具由條件和結論兩部分構成.在數學中,命題常寫成“若p,則q”或者“如果p,那么q”這種形式,通常,我們把這種形式的命題中的p叫做命題的條件,q叫做命題結論.
例2:指出下列命題中的條件p和結論q,并判斷各命題的真假.
?。ǎ保┤粽麛礱能被2整除,則a是偶數.
(2)若四邊行是菱形,則它的對角線互相垂直平分.
?。ǎ常┤鬭>0,b>0,則a+b>0.
(4)若a>0,b>0,則a+b<0.
?。ǎ担┐怪庇谕粭l直線的兩個平面平行.
此題中的(1)(2)(3)(4),較容易,估計學生較容易找出命題中的條件p和結論q,并能判斷命題的真假。其中設置命題(3)與(4)的目的在于:通過這兩個例子的比較,學更深刻地理解命題的定義——能判斷真假的陳述句,不管判斷的結果是對的還是錯的。
此例中的命題(5),不是“若P,則q”的形式,估計學生會有困難,此時,教師引導學生一起分析:已知的事項為“條件”,由已知推出的事項為“結論”.
解略。
過渡:從例2中,我們可以看到命題的兩種情況,即有些命題的結論是正確的,而有些命題的結論是錯誤的',那么我們就有了對命題的一種分類:真命題和假命題.
3、命題的分類
真命題:如果由命題的條件P通過推理一定可以得出命題的結論q,那么這樣的命題叫做真命題.
假命題:如果由命題的條件P通過推理不一定可以得出命題的結論q,那么這樣的命題叫做假命題.
強調:
?。ǎ保┳⒁饷}與假命題的區(qū)別.如:“作直線AB”.這本身不是命題.也更不是假命題.
?。ǎ玻┟}是一個判斷,判斷的結果就有對錯之分.因此就要引入真命題、假命題的的概念,強調真假命題的大前提,首先是命題。
判斷一個數學命題的真假方法:
?。ǎ保祵W中判定一個命題是真命題,要經過證明.
?。ǎ玻┮袛嘁粋€命題是假命題,只需舉一個反例即可.
例3:把下列命題寫成“若P,則q”的形式,并判斷是真命題還是假命題:
?。?)面積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負數的立方是負數。
?。?)對頂角相等。
分析:要把一個命題寫成“若P,則q”的形式,關鍵是要分清命題的條件和結論,然后寫成“若條件,則結論”即“若P,則q”的形式.解略。
三、鞏固練習:
P4第2,3。
四、作業(yè):
P8:習題1.1A組~第1題
五、教學反思
師生共同回憶本節(jié)的學習內容.
1、什么叫命題?真命題?假命題?
2、命題是由哪兩部分構成的?
3、怎樣將命題寫成“若P,則q”的形式.
4、如何判斷真假命題.
高二數學優(yōu)秀教案7
教學目的:掌握圓的標準方程,并能解決與之有關的。問題
教學重點:圓的標準方程及有關運用
教學難點:標準方程的靈活運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探究標準方程
二、掌握知識,鞏固練習
練習:⒈說出下列圓的方程
?、艌A心(3,-2)半徑為5⑵圓心(0,3)半徑為3
?、仓赋鱿铝袌A的圓心和半徑
?、?x-2)2+(y+3)2=3
?、苮2+y2=2
?、莤2+y2-6x+4y+12=0
?、撑袛?x-4y-10=0和x2+y2=4的位置關系
⒋圓心為(1,3),并與3x-4y-7=0相切,求這個圓的方程
三、引伸提高,講解例題
例1、圓心在y=-2x上,過p(2,-1)且與x-y=1相切求圓的方程(突出待定系數的'數學方法)
練習:1、某圓過(-2,1)、(2,3),圓心在x軸上,求其方程。
2、某圓過A(-10,0)、B(10,0)、C(0,4),求圓的方程。
例2:某圓拱橋的跨度為20米,拱高為4米,在建造時每隔4米加一個支柱支撐,求A2P2的長度。
例3、點M(x0,y0)在x2+y2=r2上,求過M的圓的切線方程(一題多解,訓練思維)
四、小結練習P771,2,3,4
五、作業(yè)P811,2,3,4
高二數學優(yōu)秀教案8
教學目的:
1.掌握常用基本不等式,并能用之證明不等式和求最值;
2.掌握含絕對值的不等式的性質;
3.會解簡單的高次不等式、分式不等式、含絕對值的不等式、簡單的無理不等式、指數不等式和對數不等式.學會運用數形結合、分類討論、等價轉換的思想方法分析和解決有關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本章知識點
二、講解范例:幾類常見的問題
(一) 含參數的不等式的解法
例1解關于x的不等式 .
例2解關于x的不等式 .
例3解關于x的不等式 .
例4解關于x的不等式
例5 滿足 的x的集合為A;滿足 的x
的集合為B 1 若AB 求a的取值范圍 2 若AB 求a的取值范圍 3 若AB為僅含一個元素的集合,求a的值.
(二)函數的最值與值域
例6 求函數 的最大值,下列解法是否正確?為什么?
解一: ,
解二: 當 即 時,
例7 若 ,求 的'最值。
例8 已知x , y為正實數,且 成等差數列, 成等比數列,求 的取值范圍.
例9 設 且 ,求 的最大值
例10 函數 的最大值為9,最小值為1,求a,b的值。
三、作業(yè):
1.
2. , 若 ,求a的取值范圍
3.
4.
5.當a在什么范圍內方程: 有兩個不同的負根
6.若方程 的兩根都對于2,求實數m的范圍
7.求下列函數的最值:
1
2
8.1 時求 的最小值, 的最小值
2設 ,求 的最大值
3若 , 求 的最大值
4若 且 ,求 的最小值
9.若 ,求證: 的最小值為3
10.制作一個容積為 的圓柱形容器(有底有蓋),問圓柱底半徑和
高各取多少時,用料最省?(不計加工時的損耗及接縫用料)
高二數學優(yōu)秀教案8篇(高二數學優(yōu)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 高二數學優(yōu)秀教案4篇 高二數學教學設計百度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