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小編分享的中班美術優(yōu)秀教案12篇,以供借鑒。
中班美術優(yōu)秀教案1
活動目標
1、根據竹筒不同形狀,運用多種材料大膽地在竹筒上進行創(chuàng)意裝飾。
2、體驗竹筒創(chuàng)作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材料工具:顏料、毛筆、瓶蓋、紐扣、吸管、毛線、塑料袋、竹筒、雙面膠、剪刀等。
2、范例:花竹筒。
活動過程
1、認識竹筒,簡單介紹班里用竹子做成的生活用品,如:竹墊子、竹籃子、竹盤子等。讓孩子了解竹子在我們生活中的用處。
2、談話導題?!袄蠋熛胗眠@些竹筒來打扮我們的教室,可是覺得就這樣又不好看,怎么辦呢?”
3、幼兒討論,鼓勵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和創(chuàng)意。
4、出示范例,引導幼兒欣賞。
師:“剛才小朋友都想出了不同的方法打扮竹筒,老師也設計了自己的花竹筒。瞧,好看嗎?你們知道老師用什么辦法來裝飾的嗎?”(引導幼兒觀察老師的裝飾方法)
一個是用顏料畫的圖案裝飾的:另一個是利用生活材料裝飾的.。
5、幼兒自由選擇材料進行創(chuàng)意制作——“花竹筒”,教師觀察指導。
明確活動要求:
(1)顏料不要蘸太多:
(2)裝飾時,要注意色彩的搭配:
(3)保持教室的整潔和衛(wèi)生:
(4)安靜地在自己位置上裝飾,不要走來走去。
6、作品欣賞。
延伸活動:和幼兒一起用“花竹筒”打扮教室。
中班美術優(yōu)秀教案2
活動目標
1.學習用線描和紙巾涂抹的方法繪畫。
2.能夠表現金錢豹的主要特征,如特殊的花紋。
3.體驗線描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黃色印尼紙、鉛筆、紙巾、金錢豹的圖片若干。
2.幼兒知識經驗準備:認識并能分辨豹和老虎,觀察兩種動物的花紋。
活動過程
1.故事導入,激發(fā)幼兒興趣。
師:動物們要開運動會了,草原上的短跑冠軍聽說這個消息,馬上趕來了。你知道它是誰嗎?(出示金錢豹的圖片)
2.觀察圖片,了解金錢豹的特征。
圖片(1)金錢豹全身圖。
師:為了這次運動會,它精心打扮了一下。一身黑色斑點的外衣顯得格外漂亮。也就是因為它身上的這些斑點像古代的銅錢,所以叫它金錢豹。
提問:仔細看,這些斑點什么顏色的?它們長得一樣嗎?
這么漂亮的金錢豹,我們快把它畫下來吧。小畫筆變出來,把它的頭畫出來,再畫出它的.身體。
別忘了添畫上它的耳朵、嘴巴、胡須、粗壯的腿和長長的尾巴。
圖(2)爬樹的金錢豹。
為了這次運動會,這只豹決定鍛煉身體??矗诟墒裁?(爬樹)對了,金錢豹可是爬樹高手。快把它畫下來吧。
提問:你可以看到金錢豹的幾條腿?還有一條腿呢?這只腿為什么只露出一點?
圖3半身出穴、露出牙齒的兇猛金錢豹。
爬完樹,它又開始練習短跑。它飛快地奔跑著,突然停了下來。
提問:你看到它,心里什么感覺?好兇猛。從哪里看出它的兇猛?如果你想表現它的兇猛,還可以通過眉毛來表現,可以怎么畫?
它為什么會張開嘴,咧著牙?他遇到誰了?發(fā)生什么事情了?(遇到敵人,獵物)放豹捕獵的圖片。
3.幼兒創(chuàng)作。
(1)講清要求。
每個人選一張金錢豹的照片,看一眼,畫一筆。畫得大一些,看誰的金錢豹畫得最兇猛,最有神,班點最漂亮。
(2)紙巾涂抹。
用紙巾把金錢豹的身體抹一抹,注意不能抹到身體外面。
4.欣賞評價。
你的金錢豹眼睛很有神,斑點很漂亮。
你畫的金錢豹在哪里?在干什么?
中班美術優(yōu)秀教案3
一、活動的由來(產生的背景)
幼兒的生活經驗及年齡特點,發(fā)展水平是我們開展一切教育活動的重要依據,在一次晨間活動中,我發(fā)現有好幾個女小朋友圍在一起,對我們自制的軟布條產生了很大的興趣,她們在用軟布條變魔術,有的變成了一條蛇,有的變成了一個太陽,有的幾個人合作變成了一條彎彎的路……我靈機一動。對呀,在我們的周圍生活中到處都充滿了奇妙而有用的“線”,有粗,有細,有長,有短。如縫衣線、毛線、電線、塑料線、彩帶、橡皮筋等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新《綱要》精神:“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藝品來美化自己的生活?!睘榱藵M足幼兒的好奇心,為了讓他們能盡情地享受探索發(fā)現和創(chuàng)造的樂趣,主題活動《小機靈變魔術》于是就產生了。
二、活動目標
1、會用多種線條材料大膽想象拼擺圖畫
2、能大膽講述、表達自己的多種想法
3、盡情享受探索發(fā)現和創(chuàng)造的了趣
三、重點與難點
重點:在活動中能展開想象的翅膀,大膽地自己的多種想法
難點:會用靈巧的雙手和智慧的大腦,運用多種線條材料大膽探索創(chuàng)造,拼擺圖畫
四、活動準備
1、和孩子們共同收集各種線條材料縫衣線、毛線、電線、吸管、火柴、麻繩、塑料線、彩帶、橡皮筋等等
2、魔術盒、操作板、線條圖片
3、實物投影儀
五、活動過程
?。?) 激發(fā)興趣
在音樂聲中自由進入魔術王國
師:小朋友,你們好。我是機靈姐姐。今天我要帶你們去魔術宮玩玩。你們高興嗎?(教師用簡潔的語言迅速引起了幼兒對活動的興趣,走進魔術宮,小朋友們就被四周的線條圖片吸引住了。同時也唧唧喳喳地講開了。這時我沒有因為有點亂而制止,而是給予他們自由交流的機會,同時自己也融入到他們中間。用不由自主的脫口語,暗示幼兒,指導幼兒帶著問題去觀察:“哇!真漂亮呀!這些漂亮的圖都是用什么做出來的呀?”由于圖片的線條材料都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所以這個問題很快就迎刃而解了)
?。?) 想象表達
?、俪鍪疽粭l絨線: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么?它象什么?(打開實物投影儀把線橫、豎、斜放后讓幼兒想象并表示,小朋友們的想象力可豐富啦。
?、诶蠋熀苌衩氐卮盗丝跉猓汉簟∨笥芽炜茨銈兊目诖镉惺裁??(由于口袋中的線是預先放好的,小朋友不知道,只見小朋友們拿出線后很驚訝)
?、蹘煟耗銈儾环烈瞾碓囋?,看看能變出什么來?
?。g師的角色對于幼兒來說很有興趣,平日活動中不起眼的幾個女小朋友也大膽地投入到嘗試活動中,只見希希小朋友用線條圍了一個圓,然后用渴望的.眼神看著我,我及時捕捉到了她那躍躍欲試的目光,用柔柔的聲音問道:“希希你說說看,你變的是什么呀?”“是月亮”“哦,是個圓圓的月亮,真棒”并豎起大拇指表示贊同?!霸囋嚳?,還可以變成什么?”沒過多久,我看到了希希自信的高舉的小手。
?。?)遷移新經驗
(出示魔術箱):師:我呀還會用好多好多的線來變魔術呢!用夸張而又神秘的手法把幾種線條塞進魔術箱,呼——吹一口氣,變出了一張線條拼成的圖案《三毛》
(4)親身體驗
師:小朋友,你們想不想來當一回小小魔術師?魔術宮里有許多的東西,大家來看看有些什么?小朋友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來變魔術。
?。ㄐ∨笥言谶x擇材料時出現了蜂擁而上的情況,于是我及時提醒說:小朋友先不要著急選材料,可以先想想變什么,要什么材料,想好后再去拿材料。也可以幾個小朋友一起商量一下,小組合作創(chuàng)造活動,加上及時將材料散開,左、右、前分別擺放,這樣就解決了混亂的問題。
?。?)自由交流
師幼之間、幼兒之間相互交流,講講我(我們)變的是什么?我是用什么變出來的?
?。?) 結束:游戲《變造型》
師:今天我們用很多的線條來變魔術,真開心。其實我們人的身體呢也有好多直的、彎的線條。下面我們就用我們的身體來變魔術。
六、反思:
1、要關注每個幼兒,注重個別差異
我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堅持以
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原則,促進幼兒主體性和獨立性和諧的發(fā)展。在整個活動中,我用機靈姐姐的身份組織活動。以幼兒合作者、引導者的身份影響幼兒,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銳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給予恰當的應答,努力使每個幼兒都獲得滿足和成功感。如希希小朋友,她在這次的活動中成功感很強、自信心也增強了。
2、 多用贊同的口語和目光
《綱要》中明確規(guī)定,教師要以關懷、接納、尊重的態(tài)度與幼兒交往,耐心傾聽,支持、鼓勵他們大膽探索與表達,在本次活動中,我始終以大姐姐身份與他們交流。即使他們回答有錯誤或答非所問,我都用贊同的目光與他們交流,肯定他們勇敢的探索精神,以鼓勵的口吻引導他們,尊重他們的想法與創(chuàng)造。讓他們自信地表達與體驗。
3、 提供的材料要便于幼兒自由的取放、且有可塑性
在活動中,我發(fā)現有幾個小朋友一開始興趣很濃厚,但是由于橡皮筋的不定型性造成了失敗的感覺。同時也扼殺了他們的創(chuàng)造積極性。真遺憾!
4、 要有一雙明察秋毫的眼睛
作為教師要多關注幼兒、多觀察幼兒,了解每個幼兒的需求。假如在活動中我能及時地發(fā)現橡皮筋的不定型性,及時發(fā)現幼兒的情緒波動,并及時地給予恰當的心理和動作指導。我想不至于會發(fā)現有二個小朋友變出來的畫是幾條直線了。
材料的擺放其實也是一門科學,作為教師在設計時就要考慮這個問題,且要站在幼兒的角度上考慮如何擺放、如何使幼兒根據自己的需求,有目的、有秩序的有規(guī)則的取放操作材料,層次清楚,做到有條不紊。
中班美術優(yōu)秀教案4
活動目標
1.知道風箏的來歷,了解風箏的多種造型和點。
2.嘗試制作簡單的風箏,并享受放風箏的樂趣。
3.增進參與環(huán)境布置的興趣和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4.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活動準備
1.收集各種各種各樣的風箏實物和圖片,布置“風箏展”。
2.《濰坊風箏節(jié)》教師教學資源。
3.風箏骨架一副,面紙一張,尾紙2張,棉線一根(見幼兒活動資源包),未裝飾風箏1個。
活動過程
一、設置情境,導入主題。
1.教師出示風箏實圖,讓幼兒欣賞各種各樣的風箏,了解風箏制作材料的多樣性。
"今天,老師請大家一起參觀風箏展,你們開心嗎? "
2.教師提出要求:仔細觀察,會把風箏的秘密找出來!引導幼兒從造型、圖案、色彩等方面展開討論,發(fā)現風箏的不同特點。
教師提問:
(1)"你看到的是些什么風箏呀?他們是用什么做的? "
(2)風箏上畫著什么圖案?這些圖案有什么他點?為什么要把風箏做成左右對稱?(風箏左右對稱這樣能使風箏兩翼保持平衡,不會掉下來。)
(3)風箏的色彩看上去怎么樣?為什么風箏用鮮艷、漂亮的色彩?引導幼兒發(fā)現鮮艷的風箏即使飛的很高也能看得到。
二、引導幼兒討論風箏的簡單構造,激發(fā)幼兒制作風箏的愿望。
教師提問:"風箏后面有個硬硬的是什么呀?"(介紹骨架、風箏面),"我們放風箏是手里牽著的是什么呀?"(介紹線和飄帶) "你們想不想也來做個有骨架的風箏呀? "
三、幼兒設計圖案,并嘗試制作簡單的風箏。
引導幼兒設計自己喜歡的風箏樣式,提醒幼兒注意圖案的`對稱。完成后教師指導幼兒粘貼風箏的“尾巴”,系好長線繩。
四、作品展示,欣賞交流。
1.同伴之間相互介紹,交流制作經驗。
2.把自己的風箏展示給客人老師看,向客人老師介紹自己的作品。
活動延伸:
帶領幼兒到操場上去放風箏,比比誰的風箏飛得更高。
教學反思:
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小班幼兒的手部精細動作發(fā)展還不成熟,教師在今后設計的活動中,可以從平面開始逐步過渡到立體,隨著孩子手部動作的不斷協調發(fā)展來增加操作材料的難度。
中班美術優(yōu)秀教案5
【活動目標】
1、初步嘗試運用平面或立體的方法表現場景主題。
2、能大膽布局繪畫。
【活動準備】
1、事先請幼兒觀察過自己的家;
2、油畫棒、黑色水彩筆、8開鉛畫紙;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回憶自己的家,激發(fā)幼兒繪畫的愿望。
1、“請小朋友說說你們的家是什么樣子的?家里有什么?有哪些人?”
2、“我們一起把自己的家畫下來,好不好?”
二、幼兒學習繪畫的方法。
1、教師示范繪畫方法:
2、交代繪畫要求:
三、幼兒繪畫,教師指導。
1、重點:初步表現繪畫的主題及家中的主要人物。
難點:能用平面或立體的方法表現自己的.家。
2、鼓勵幼兒大膽繪畫,突出自己的特征。
四、作品展示與評價。
1、請幼兒說說畫面中有什么,自己的家里主要有哪些人,畫上畫的是家里的什么地方等。
2、教師總結:表揚認真、細心作畫的幼兒,鼓勵幼兒邀請同伴到家里玩。
中班美術優(yōu)秀教案6
【活動目標】
①喜歡美術創(chuàng)造,手工制作。
?、诤献鹘涣?,共同探索。
?、蹖W會感恩,表達感激。
④培養(yǎng)幼兒的欣賞能力。
⑤體驗運用不同方式與同伴合作作畫的樂趣。
【活動重點】
學會自己動手制作紙杯花。
【活動難點】
學會創(chuàng)新,提高創(chuàng)新意識,如用筆桿卷出花瓣。
【活動準備】
紙杯若干,鉛筆若干,雙面膠若干,剪刀。
【活動過程】
一、小魔術,激趣導入。
師:小朋友仔細看好嘍,待會會發(fā)生一件神奇的事情,變,變,變……看老師把紙杯變成了什么“
幼:花朵!
教師將制作好的紙杯花展示給幼兒,并與未制作的紙杯進行對比,激發(fā)幼兒制作興趣。
二、找不同點,明確目標。
師:小朋友們仔細看看,這兩個紙杯有什么不同?它是怎么大變身的呀?
尋找制作前后兩個紙杯的不同點,①卷出的花型②剪出的花瓣
三、注意事項,保證安全。
注意剪刀的使用安全,安全是一切幼兒教育的前提,在教學活動中應不斷強調安全的重要性,避免發(fā)生安全事故;紙杯花,花瓣應向外卷。
四、動手操作。
操作環(huán)節(jié)常常是幼兒最迫不及待的'環(huán)節(jié),然而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成敗卻是之前階段的鋪墊而來,當然,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少不了教師的幫助,以幼兒為主,教師為輔,鍛煉幼兒動手操作能力。
結束部分:積花成畫
師:小朋友們做的紙杯花都很美,但是呢,如果我們把這些花放到一起,它會更漂亮的,現在我們一起來完成吧!
幫助小朋友把做好的紙杯花變成一副美麗的畫作,貼于墻上。
教學反思:
紙杯花的制作讓幼兒學習了撕、剪、折、貼等技巧的運用,培養(yǎng)幼兒友好的合作能力,并體驗合作成功的愉快心情,進一步發(fā)展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在活動中,利用貼近幼兒生活、感興趣的事物作為素材,讓幼兒用學過的技能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
中班美術優(yōu)秀教案7
活動目標:
1. 能大膽嘗試拼貼不同的不倒娃娃,對美工活動有興趣。
2. 通過觀察,了解不倒娃娃的形象特征,進行拼貼和繪畫。
3. 學習用大小不同的圓形拼貼出不倒娃娃,并嘗試畫出五官。
活動準備:
1. 各種各樣的不倒娃娃。
2. 每組兩盒大小、顏色不同的圓形彩色紙,膠水,畫紙和畫筆。
活動過程:
1. 引導幼兒欣賞、擺動不倒娃娃。
教師:不倒娃娃是什么樣子的'?
引導幼兒通過比較不同的娃娃,知道組成娃娃的圓形的大小及位置關系。 教師:不倒娃娃的臉上有什么?
引導幼兒觀察娃娃的五官形狀、位置。
引導幼兒玩玩不倒娃娃,發(fā)現娃娃的有趣之處。
2. 出示畫紙和不同的圓片,引導幼兒猜測制作方法。
教師:今天我們也來做不倒娃娃,用圓片在紙上怎么做呢?怎么才不會掉下來呢
3. 引導幼兒學習粘貼不倒娃娃。
教師:這里有大小不同的圓形,用什么做娃娃的頭,什么做娃娃的身體?
幼兒嘗試自己拼擺娃娃。
教師情個別幼兒講解自己的拼法。
教師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自己復習粘貼方法。
第一步:先選好自己喜歡的顏色的圓片拼成不倒娃娃。
第二步:拿一張圓片在背面涂膠水,像畫圈一樣在圓片的周圍都涂上,但注意不要涂得太多。
涂完后,擦干凈手指。
第三步:將圓片貼在紙上想好的位置,用手指抹平,再貼別的圓片,最后把不倒娃娃圓形鐵好。
第四步:給貼好的不倒娃娃畫上五官,不倒娃娃就做好了。
4. 幼兒自由操作,教師指導。
提醒幼兒沿著圓片的周圍涂膠水,娃娃的頭和身體要靠在一起,要貼得平整。
鼓勵幼兒選用不同顏色的圓片,或變化頭和身體的位置關系,貼出不同的不倒娃娃。
提醒幼兒觀察實物,畫出不倒娃娃。
5. 展示幼兒作品,教師總結評價。
重點講評干凈平整以及與教師范例不同的作品。
中班美術優(yōu)秀教案8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討論和欣賞,了解紫荊花身形小巧、樹干修長、花朵密集、色澤艷麗、喜歡叢栽的特點。
2、嘗試用粗細、曲直不同的線條和疏密不同的點表現一叢盛開的紫荊花。
3、繼續(xù)學習蘸色,換色的方法,能有序地進行操作,養(yǎng)成良好的操作習慣。
4、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作畫習慣。
5、嘗試將觀察對象基本部分歸納為圖形的方法,大膽表現它們各不相同的特征。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認識紫荊花
物質準備:幻燈片、有簡單背景的底紙、顏料、小號水粉筆、抹布。
活動過程:
1、布置任務,猜想創(chuàng)作畫面,激發(fā)興趣。
——今天我們要來畫紫荊花,你知道紫荊花是什么樣子的嗎?我們來仔細的看看。
2、欣賞紫荊花PPT,感受紫荊花樹干細長、花朵密集、色澤艷麗的特點。
?。?)瀏覽紫荊花的攝影作品,感受紫荊花的美。
——這是什么花?紫荊花是什么樣子的`?
——長在哪里呢?
?。?)重點欣賞紫荊花的花朵。
——還有什么顏色的紫荊花?(有的紅,有的紫)
——這是什么?(花苞)什么樣子的?
?。?)重點欣賞紫荊花的枝干。
——樹干是什么樣子的?樹干都一樣嗎?
——樹干還有什么顏色的?樹枝什么樣子的?
3、通過觀察、比較、討論,了解紫荊花的繪畫方法。
?。?)教師示范,幼兒觀察,共同討論創(chuàng)作思路。
——這是我們今天畫畫的作業(yè)紙,看看上面有什么?畫在哪里?
用什么畫?(顏料、水粉筆)
樹干從哪里開始畫?畫多高?
一共要畫幾棵?
樹干上還可以長上什么樣的樹枝?
在點小花之前要做什么?(擦筆)
?。?)幼兒創(chuàng)作
4、展示、交流幼兒的作品。
——看看我們畫的紫荊花,感覺怎么樣?
教學反思:
幼兒美術活動,是一種需要他們手、眼、腦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從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轉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術媒介把它表現出來的操作活動。
中班美術優(yōu)秀教案9
活動目標
1、使用剪貼畫等不同的方式制作全家福相框。
2、感受一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感。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chuàng)新意識。
4、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后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yǎng)成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1、幼兒繪畫的“幸福一家人”作品。
2、長方形彩紙1張,相框彩紙1張,不干膠粘貼1張(剪幼兒活動資源包),不同形狀和顏色的'花紋貼紙或不同形狀和顏色的幾何圖形等。
活動過程
1、鑒于在活動“幸福一家人”中,幼兒已經分享并介紹了自己繪畫的“幸福一家人”,所以在本次活動開始教師可直接出示提前裝飾好的全家福相框。
提問:小朋友們看一看,這是什么呀?這是用什么做的?我們一起為自己繪畫的“幸福一家人”制作一個漂亮的相框吧!
2、分配材料、請幼兒觀察一下材料,教師現場示范材料的使用方法,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想象大膽的制作屬于自己的“全家福”相框。
(1)將繪畫的“幸福一家人”作品貼在長方形彩紙上,選擇貼紙或幾何圖形,進行有規(guī)律的粘貼。
(2)作品分享。
3、活動延伸。
請幼兒回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欣賞自己的作品,共同感受一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感。
教學反思:
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小班幼兒的手部精細動作發(fā)展還不成熟,教師在今后設計的活動中,可以從平面開始逐步過渡到立體,隨著孩子手部動作的不斷協調發(fā)展來增加操作材料的難度。
中班美術優(yōu)秀教案10
設計意圖
在秋季來領之際,樹葉是幼兒身邊最容易找到的一種創(chuàng)作素材,是自然界中最常見的。由于全國各地自然氣候條件不同,因此樹葉的形態(tài)各異,色彩豐富,脈絡清晰。樹葉的形狀不同,因此樹葉葉脈也都不同,以樹葉這一特殊的、有趣的材料為表現元素,去觀察和拓印樹葉的這一過程,感受大自然,從而體會和認識到大自然的美,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在平時的活動中利用自然材料開展的活動不是很多,對幼兒創(chuàng)造力可以得到很好的發(fā)展,啟發(fā)幼兒通過探究的學習,創(chuàng)造出多種樹葉的組合拓印。指導學生有效地運用拓印方法創(chuàng)作出有趣的樹葉拓印作品,使幼兒在參與的過程中把自己的所見
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現出來,獲得美術創(chuàng)作的樂趣。
活動目標
1.了解大樹的不同部位和基本組成,通過觀察認識樹葉的外形和葉脈的不同之處。
2.知道拓印的方法,能大膽想象運用拓印創(chuàng)作。
3.體驗參加在美術活動中的樂趣,快樂。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大樹的不同部位和基本組成,通過觀察認識樹葉的外形和葉脈的`不同之處。
活動難點:知道拓印的方法,能大膽想象運用拓印創(chuàng)作。
活動準備
1.各式各樣的樹葉若干,厚薄畫紙人手一份,蠟筆每桌兩盒畫筆。
2.各種形狀、種類的樹圖片。
3.教學電子 ppt。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ㄒ唬﹫D片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1.出示大樹圖片:這是什么?
師:世界上的樹有很多種,你知道的有哪些?
師:樹的種類多,形狀也是各種各樣,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二、基本部分
(一)請幼兒隨意說說樹是由哪部分組成的,了解他們對于樹的前期經驗有多少?
師:你在哪里看過樹?
師:樹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
師:你喜歡樹的什么部位?為什么?
?。ǘ┙處煱凑諛涞慕M成分別播放 ppt 教學電子資源中的相關照片,引導幼兒對樹產生更深入的了解。
師:樹干是支樹的部位。樹干的相細、長短都一樣嗎?樹皮的色彩、紋路都一樣嗎?樹干上還會有什么東西?
師:你喜歡什么樣子的樹葉?
小結:有的樹干粗、有的細;有樹枝,有樹葉,樹葉形狀和顏色都有不一樣的。
(三)出示樹葉幼兒觀察,討論,感受樹葉,葉脈的奇特之處。
1.老師這里有一些奇妙漂亮的樹葉(引導幼兒自由想象)。師:看看誰的小眼睛最漂亮,小腦袋最聰明。
師:“小朋友看到圖中的這些樹葉,大家想到了什么?好像什么?
師:“這些樹葉是什么形狀的?中間一條一條的小線線(葉脈)誰知道是什么,誰能告訴我”?
2.幼兒說一說觀察到的結果。
?。ㄋ模┏鍪就赜‘?,引發(fā)幼兒對拓印畫的興趣。
師:這里有一副奇怪的畫,從這副畫里面,小朋友們能看到些什么呢?畫里面又藏著些什么呢?誰能看出來?
1.引導幼兒觀察拓印畫,討論怎樣進行拓印。
師:畫里面的樹葉是怎么樣畫進去的?可以請小朋友們猜一猜。引導幼兒對拓印畫的興趣。
2.了解示范拓印樹葉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1 先選好樹葉,可以用一種或者兩種.
?。?)引導幼兒探索發(fā)現只有畫面產生凹凸不平時才能拓印的,樹葉可以拓印。
(3)再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的蠟筆均勻地涂在薄紙,進行拓印樹葉。
?。ㄎ澹┳灾魈剿?,幼兒作畫
1.幼兒動手嘗試拓印畫。
2.教師巡回指導幼兒,鼓勵幼兒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設計出新穎的拓印畫。
三、結束部分
1.作品賞析,展覽、分享各自拓印畫的作品。
2.幼兒談一談樹葉的不同,葉脈的特點。
3.幼兒收拾材料和整理桌面。
活動總結
本次活動整體情況完成得還是挺好的,活動目標和重難點也基本達成了,幼兒們的參與性都是很強的,從活動的效果來看,預設的教學內容符合了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在活動中整個過程以幼兒為主,一點一點推著進行,在活動中給了幼兒足夠選擇的機會,每個環(huán)節(jié)設計得也很合理為了更好的達成和支撐我們的目標的完成而設計的,幼兒掌握一定的捏貼技巧,在拓印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了他們的想象力,制作出了各種形態(tài)與顏色的樹葉拓印,而且能積極的與教師配合探索拓印的方法。
在活動中孩子們對活動的興趣是很濃,因為孩子們在平時的活動中我們老師都很少運用這類的材料來作畫。中班幼兒的邏輯思維開始發(fā)展起來,能基本想象和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想創(chuàng)作怎樣的作品。
存在的不足,幼兒之前對于蠟筆拓印的前期基本沒有,在技巧的掌握熟練上存在著一點問題,幼兒在操作上完成度上有點欠缺,但整體還是不錯的。
中班美術優(yōu)秀教案11
有益的學習經驗:
1.觀察每種樹不同的發(fā)芽現象,在繪畫不同形狀的樹木同時,用不同色彩的縐紋紙團兒進行粘貼,表現出不同樹木的發(fā)芽過程。
2.發(fā)展小肌肉動作,盡可能將紙團兒團緊團小。
準備:
綠、粉、黃色縐紋紙頭,膠水,繪畫工具。
活動與指導:
1.組織幼兒在幼兒園附近環(huán)境中觀察春季樹木的變化,不同的樹形(區(qū)分喬木和灌木)觀察芽苞的顏色。
2.用油畫棒在作業(yè)紙上畫出不同的樹木,教幼兒畫樹時掌握正確的分枝方法。
3.將自己選擇的紙頭兒用拇指和食指團成很緊很小的紙團,分別沾在發(fā)芽的樹枝上。
4.注意指導幼兒沿樹枝的左右兩方面沾,不要只沽一邊,學會使用不同的顏色紙團兒沾不同的數木。
建議:
1.組織幼兒到戶外大自然中感受季節(jié)的變化,多看幾種樹的發(fā)芽后再進行此活動。
2.可在教育活動前將各色紙團團好,減少集體活動時間。
3.在春季主題繪畫中用這種方法豐富作品內容。
4.可以采用其他物品代替紙團當芽苞作畫。
日常生活根據季節(jié)多引導幼兒深入自然,了解自然,產生熱愛好奇的情感,愿意表現自己的感受。
家園配合號召家長帶幼兒到郊外進行踏青活動,提高幼兒對周圍環(huán)境的感知能力和表現大自然的.熱情。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操作習慣,保持桌面干凈。
2、初步培養(yǎng)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反思:
《 不高興發(fā)芽的樹》在活動組織中:幼兒思維比較活躍,活動氛圍比較好,老師在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的良好傾聽故事的習慣,在教學中給孩子一定的想象空間,引導幼兒多動腦想想,開拓他們的思維能力,并且讓她們來表達自己的想法,一方面提高他們的語言能力,另一方面也讓他們體會到了學習的快樂,及其活動本身帶給他們的滿足感。
第一,老師整個活動的思路清晰化,教學過程的銜接很自然。
第二,整個活動的過程改變了傳統教育模式,從活動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中,老師將問題拋給幼兒,讓幼兒 討論“小樹為什么不高興發(fā)芽”提供想象的空間,然后在第二環(huán)節(jié)中老師采用故事的形式,告訴幼兒“小樹為什么不高興發(fā)芽”,幫助幼兒解答疑惑,第三個環(huán)節(jié)中老師帶領幼兒走出教室,進行探索尋找。
第三,我覺得整個活動充分發(fā)揮了幼兒的主體地位,真正改變了以前的傳統教學模式。讓幼兒能夠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來,體現了幼兒學習的主體性,而老師則是很好地成為了幼兒學習中的組織者,支持者,及其引導者。
個人認為還應再做一下活動延伸:比如可以讓幼兒在第三環(huán)節(jié)中探索完了之后,回到教室再進行一節(jié)繪畫活動,這樣效果會更好,讓幼兒畫出一棵生機勃勃人人喜愛的樹來。
中班美術優(yōu)秀教案12
活動目標:
1、學習用畫筆大膽勾勒向日葵的外形特征。
2、幼兒嘗試通過語言提示大膽地表現向日葵的各種姿態(tài)。
3、用不同顏色的水粉顏料表現自己的內心感受,體驗花兒舞蹈時歡樂的情緒。
活動準備:
1、畫筆、調色盤、小水桶、紙張、水粉顏料人手一份。
2、向日葵模型一枝。
3、歡快的'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1、出示帶莖葉的向日葵模型,引導幼兒討論向日葵有哪幾部分組成(花盤、花瓣、莖、葉)
2、教師邊示范邊用語言描述:向日葵的臉蛋是圓圓的,花盤上布滿了一個個小房間,里面住著葵花籽,花盤的周圍有許多半圓形的花瓣,繞著花盤手拉手,風一吹,扭著身子,張開兩只小手,跳起了快樂的舞蹈。
3、幼兒討論:向日葵會怎樣跳舞呢?
4、隨著背景音樂,教師有表情地描述:早晨,太陽慢慢升起來了,葵花向著太陽,彎彎腰、招招手說:太陽你好!中午,太陽升得高高的,天藍藍的,云燦燦的,向日葵抬起頭,對太陽說:太陽,你好!葵花朋友們手拉手,大聲地說:“我們真快樂!”
5、將向日葵的側面對著幼兒,引導幼兒比較正面看與側面看的區(qū)別。
6、引導幼兒講述向日葵的色彩。
7、幼兒畫出向日葵,自由地涂色。
用小畫筆勾勒向日葵的外形特征,用大畫筆涂上背景色。
8、作品欣賞與交流。
你喜歡哪一朵向日葵,為什么?(重點引導幼兒從花的外形特征、花的姿態(tài)和用色三方面進行評價。)
中班美術優(yōu)秀教案12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