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区爱区精品无码_无码熟妇人妻AV_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最新_国产AV寂寞骚妇

《江城子》教案3篇 江城子十年教案

時間:2022-10-14 10:10:39 教案

  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收集的《江城子》教案3篇 江城子十年教案,供大家參考。

《江城子》教案3篇 江城子十年教案

《江城子》教案1

《江城子》教學設(shè)計

【教學目標】

  1.了解蘇詞藝術(shù)風格的多樣性;

  2.掌握朗讀法、比較法等詩歌鑒賞的一般方法,體會文章的表達藝術(shù); 3.真情出質(zhì)文,體會作者深婉纏綿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注意虛實結(jié)合手法的運用;把握作者復雜的思想情感?!窘虒W步驟】

  一、導入:

  人間有至情。秦觀在《鵲橋仙》詞中寫道“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李商隱在《無題》詩中寫道“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元好問在《摸魚兒》中也寫道“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今天,我們將通過一首詞的學習,走近蘇軾的情感世界,體會這般穿越天上人間、綿綿不絕的人間至情。

  著名作家方方寫過一篇文章《喜歡蘇東坡》,弄得丈夫有些吃醋,酸溜溜地問:如果你同蘇東坡活在同一時代,你是不是會嫁給他?方方回答:當然,只要蘇東坡肯娶我。可見蘇軾在女孩子心目中還是很有市場的。他的魅力何在呢?在你心目中蘇軾是一個什么形象?結(jié)合學過的詩句回答。明確:(豪放、豁達、浪漫、幽默)

  二、作者及背景介紹

  蘇軾是北宋文學最為杰出的代表,在散文、詩、詞等方面都取得了相當高的成就。其中尤其以詞的成就最為人矚目。因為說到宋詞,蘇軾可是絕對繞不過去的大師。蘇軾是豪放派詞的最主要的代表,因而只要講到蘇軾的詞,主要也只講他的豪放詞。其實,蘇軾的文學成就之所以偉大,主要不在他的單一性的成就,而是多方面的才華與成就。蘇軾除了是文學家,還是藝術(shù)家,他的書法和繪畫都是有極高成就的。就詞的方面來說,蘇軾也不是一味的豪放;實際上,蘇軾有許多詞作是情感真摯、感人肺腑的婉約詞。大家比較熟悉的有《水龍吟》(似花還似非花)、《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江城子》(相逢不覺又初寒)等等等等,都是婉約風味十足的詞作。而我以為,在蘇軾的婉約風味的詞作中,最動人的莫過于懷悼他妻子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了。說到懷悼,需要先說說中國古代的愛情詩詞,中國古代的愛情詩詞是很少表達戀愛和婚姻生活的。這主要是因為過去很少有我們現(xiàn)代意義的自由戀愛;而且,因為過去女子能夠通曉文字的人本來就不多,而通曉文字的丈夫也往往忽略了通過文字來表現(xiàn)婚姻生活??墒牵斊婀值氖?,中國文學中懷悼一類的文章詩詞倒是不少,而且從古到今都是如此。散文中如韓愈的《祭十二郎文》,歐陽修的《祭石曼卿文》,袁枚的《祭妹文》;現(xiàn)代散文中就更多了。悼亡詩中最有名的是潘安的《悼亡詩》;而悼亡詞中最有名的當然就是蘇軾的這首《江城子》了;而且,蘇軾還是第一個用詞來寫悼亡的作家,這對詞的題材的拓展是一個不小的貢獻,也足見蘇軾在詞的藝術(shù)方面的創(chuàng)新精神。

  今天來體會蘇軾性格中的另一面——多情。先講一個故事。

  公元1055年,一對新人結(jié)婚了。新郎是19歲的四川才子蘇東坡,新娘是16歲的王弗。新郎羽扇綸巾,雄姿英發(fā),新娘也是年輕美貌,天資聰穎,一對新人可謂才子佳人,琴瑟和諧。據(jù)記載,在一個正月夜里,王弗見庭前梅花盛開,月色清朗,對蘇軾說:“春月勝與秋月。秋色讓人慘凄,春月令人和悅。可召清高之人飲此花下。”東坡聽了高興地說:“此乃詩家語也?!蓖醺ベt淑端莊,曾對蘇軾的事業(yè)、為人處事進行過多次有識見的告誡、囑咐??梢娡醺ド埃坏翘K軾生活上的伴侶,而且是文學上的知音,事業(yè)上的賢內(nèi)助。可惜天妒良緣,紅顏薄命,王弗二十六歲時就謝世了。這對詩人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公元1075年,東坡來到密州(今山東諸城縣),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夢見愛妻王氏,便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的悼亡詞。此時詩人四十歲,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題目上“乙卯”,指的就是這一年。

  三、課文分析

  寫“夢”,上闋是寫夢嗎? 不是,有了上闋的“日有所思”,也就有下闋的“夜有所夢”了。

“十年生死兩茫茫?!逼叫亩摚瓴欢?,也不算太長。對作者來說長不長?為什么?(如果是活著分手,即使山遙水闊,世事茫茫,總有重新晤面的希望,“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而今是隔著生死的界線,死者對人間世是茫然無知了,而活的對逝者呢,不也是同樣的嗎?生離死別)

“茫茫”看不清楚?為何看不清?

(黃泉生路,人各一方,無從知曉。花落人亡兩不知)

  有人說,文章中出現(xiàn)了一些邏輯問題。是不是思念過度,精神受了刺激。下面請同學思考這些問題。

  1.“不思量,自難忘” 可是為什么在“自難忘”之上加了“不思量”?這不顯得有點矛盾嗎?

“不思量”不是真的不去思量,而是因為相思實在太苦,太傷人,故而不敢思量,但結(jié)果卻是“自難忘”。“不思量,自難忘”,寫生者對死者的思念。“不”初看自相矛盾,仔細領(lǐng)會,卻是詩人的更深一層的情懷。說不思量,即是思量。因為這種思念,不一定是一種有意識的每時每刻的思念,也是一種難以中斷的無意識的思念,所謂“此情無計可消除,所謂“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這一敘述的跌宕,更顯出思妻之情的深沉。

  2.作者說自己“塵”,而其時不過40歲,如何理解?(僅僅是胡子多了些,不洗臉,又是什么讓他早生華發(fā)呢?)

  這十年,正是圍繞王安石變法,革新派與守舊派的斗爭愈演愈烈的時候。蘇軾被卷進了這場漩渦之中,身不由己,宦海沉浮,不斷地放外任,左遷,流徙,歷盡蒼桑,備嘗艱辛,已是“塵滿面,鬢如霜”了?!盀橐料萌算俱病辈粌H是大地上的灰塵,也是歲月的風塵、情感的風塵,“鬢如霜”是艱難苦恨煩霜鬢,是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

  下闋首五句為第一個層次。請以第一人稱蘇軾的口吻進行描繪,加入想象,越細膩逼真越好。

  還是那個共度甜蜜歲月的地方,那親切而又熟悉的小窗,終于見到魂牽夢縈的你,那個嬌小溫柔的你,你還在對鏡梳妝,還沒有看見我呢?我是該悄悄蒙上你的眼睛讓你看看我是誰,還是給你一個甜蜜的擁抱呢?可是作者與妻子相見,卻沒有卿卿我我,也沒有共訴衷腸,而是“相顧無言,淚流滿面”!太殘忍了,讓他們說一句話好不好。

  還是“相顧無言”好。為什么?

  夫妻相見,自有萬端感慨;萬語千言,從何說起呢?語言又是那么的笨拙和蒼白啊。還是讓他們流淚吧,就讓那又驚又喜又憂又痛的淚水痛痛快快地流淌吧。真是“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那就讓他們“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吧。淚眼凝望,自會讀出對方的關(guān)切、愛撫。

  下闋五句愈是生動細致地描繪夢境情狀,就愈是使人酸鼻。因為這一切只是夢啊,了無痕跡的春夢啊。如果真能夠執(zhí)手相看淚眼,也是好的啊。就這樣執(zhí)手到永遠,站成兩尊塑像。然而,只是夢啊。

  板書:夢

  夢醒了,展現(xiàn)在作者腦海中的又是什么呢?

“明月夜,短松岡”營造了悲涼腸斷的環(huán)境氛圍。詩人的思緒又回到了上闋的“千里孤墳”處。短松崗,即指王弗的墓地。詩人推想妻子的亡靈在年年的明月之夜,在遍植松樹的墳地上,該是何等傷心斷腸!

  且慢,明月是象征團圓與祝福的?!昂I仙髟拢煅墓泊藭r”月亮團圓“千里共嬋娟”。為什么不改成“殘月夜”呢?“楊柳岸曉風殘月”,多好。月殘人殘同病相憐,月圓人更殘。

“料得年年腸斷處”年年,每一年,如果說作者帶著對妻子的思念走過十年,注定這輩子也走不出情感的圍城了。

  蘇軾19歲時與16歲的王弗結(jié)婚,夫妻恩愛,并育有一子(蘇邁)。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王弗因病去世,年僅26歲。詞的上片寫十年死別的凄苦相思,情感真摯,令人傷懷。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睂懱K軾十年來對妻子的思念?!笆辍睂懰寄顣r間之長?!吧馈睂戧庩杻筛簦矊懗鏊寄畹臒o奈和沉痛。“兩茫?!眲t極寫夫妻兩人思念的痛苦和無望,不僅蘇軾在思念王弗,王弗也在思念蘇軾??墒牵驗橄喔絷庩杻山?,終于無法相見,只能“兩茫?!绷?。“不思量,自難忘”從反面寫起,其實,怎么會“不思量”呢?“自難忘”則一語道破了思念的深切。這是刻骨的懷悼,凄涼的相思,沉痛的想念。而且,越是不思念,反而思念得越是深切。這幾句句句平常語,卻表達出極不平常的思念之情。“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崩^續(xù)寫相思。作者在夢中想起去世十年的妻子,在夢醒時分,很想向妻子表達思念之情,可是,一方面明知妻子已經(jīng)去世,又怎么向她傾訴相思之情,或者向她傾訴自己的悲哀愁情,另一方面,妻子的墳地遠在千里之外的故鄉(xiāng),就算想去她墳頭看看,又怎么能夠?qū)崿F(xiàn)?同時,作者也在設(shè)想恩愛多年的妻子此時一定也在千里之外思念自己,可是,妻子也像自己一樣無法表達思念之情,因而,“無處話凄涼”了。“無處話凄涼”正寫出了兩人相思之深,痛苦之深。這不是一個人的凄涼,而是兩個人的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意思是即使兩個人見面了,應該也不認不出對方了。十年過去,早已是世事巨變,滄海桑田?!皦m滿面,鬢如霜”寫出作者仕途的坎坷在容顏上的反映,讓我們聯(lián)想到蘇軾在這十年中的坎坷經(jīng)歷。由于蘇軾堅持個人思考的自由主義思想,他無法被當時的改革派容納,屢次遭遇貶謫,以至于鬢發(fā)如霜;其實蘇軾寫這首詞是還不到40歲,然而蒼蒼白發(fā)已經(jīng)籠罩在他頭上,他的妻子又怎么能夠認出他來呢?

  詞的下片寫夢境,表達作者對往日夫妻恩愛的溫情思念,也通過夢境寫出妻子對自己的思念的傷痛之情。

“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钡谝痪鋵憠糁谢氐焦枢l(xiāng),一個“忽”字,寫出作者潛意識中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也寫出對妻子的思念。沒有“思”,何來“夢”。正是對妻子的思念才使他在夢中回到故鄉(xiāng)。于是夢見妻子梳妝的情景。“小軒窗,正梳妝”是細節(jié)描寫,寫出了妻子當年臨窗梳妝的情景。而蘇軾,肯定是無數(shù)次坐在妻子身旁,看著年輕少艾的妻子早起梳妝的樣子,心中包含著對妻子的深愛,這不正是小夫妻當年無數(shù)幸福生活的一個小小的側(cè)影嗎?

“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边@仍是寫夢中情景。但是,在夢中的蘇軾何嘗以為是在夢中?他們十年不見,而一旦相見了,卻都相顧無言,唯有千行淚水,汩汩流淌。這個情景,就像是特寫鏡頭一樣,寫出了夫妻相愛之深,也寫出了凄涼之至。真是萬語千言,都在眼淚的流淌中;千思萬緒,盡在無言的對視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料得”指“料想”。“年年”指“年復一年”,從過去到現(xiàn)在,從現(xiàn)在到將來?!澳c斷處”指蘇軾妻子王弗墳墓所在的“短松岡”?!懊髟乱梗趟蓪睂懗隽似拮訉ψ约浩嘟^的思念。明月照亮了矮小的山岡,卻照不見心愛的人兒,“斷腸”就是必然的事了。這是寫王弗對蘇軾的思念,更是寫蘇軾對王弗的思念。

  這首詞在藝術(shù)上有不少獨到之處。它的語言平實,自然。盡管寫的是看起來虛幻的夢景,但是,又處處顯出作者的真情。這是白描的妙境,它完全出自作者的真心。此外,細節(jié)描寫和特寫鏡頭都是表達情感的恰到好出的應用。因而能夠深深地感動讀者。成為悼亡詞中的最震撼人心的作品。

《醉花陰》教學設(shè)計

  教學目標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與創(chuàng)作。

  2.理解詞中作者抒發(fā)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品風格與社會環(huán)境、個人遭遇的關(guān)系。

  4.分析詞中的意象。

  教學重點

  把握詞中作者抒發(fā)的感情 教學難點

  了解作者前后期作品的不同風格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古人喜歡用花來形容女子的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紅”等,但宋代有位女詞人卻以憔悴的“黃花”自指,同學們知道她是誰嗎?(李清照)

  李清照是我國文學史上杰出的女詞人。她學識淵博,才華橫溢,工于詩詞,長于文賦,以前我們曾經(jīng)學過她的不少作品,大家能不能背出一兩首來?或者說出一兩句?(《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看起來同學們對李清照的詞都相當熟悉。她的詞婉麗清暢、精美絕倫,是詞中之精品,很值得一學。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她早期的詞作《醉花陰》。(板書課題)

  二

  作者簡介

  李清照(1084-1155),宋代婉約派女詞人。號易安居士。她的詞在蘇軾、柳永、周邦彥之外別樹一幟,婉約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實感,語言清新自然,流轉(zhuǎn)如珠,音調(diào)優(yōu)美,故名噪一時,號為“易安體”。

  李清照自幼就受過很好的教育,其父親李格非是學者兼散文家,母親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學才能。李清照多才多藝,能詩詞,善書畫,很早就受人注意。史書記載說她:“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p>

  李清照十八歲嫁了太學生趙明誠,趙愛好金石之學,也有很高的文化修養(yǎng)?;楹螅麄冞^著美滿和諧的生活,夫婦在一起常常詩詞唱和,欣賞金石拓片。趙明誠很晚才出仕,到過萊州、淄州等地任職,李清照便常常以詩詞排遣寂寞,表達對丈夫的思念之情。

  1127年趙明誠南下奔母喪。恰在這時,戰(zhàn)亂爆發(fā),金人攻破洛陽,徽、欽二宗被擄,高宗即位,后又南下避難,建立了南宋小朝廷。因趙明誠在江寧任知府,李清照于是載書十五車過淮渡江奔往建康。不久,他們藏于家鄉(xiāng)十余間屋中的書籍、金石、器物全被焚毀。兩年后,李清照46歲時,趙明誠竟不幸病死。從此她開始了國破、家亡、夫死的悲慘生活旅程。她先是追隨流亡朝廷到過溫州、越州等地逃亡避難,最后又寓居于杭州。這期間,她隨身攜帶的她所珍愛的古銅器、書籍等也相繼遺失或被盜。她孤苦伶仃地度過了悲慘的晚年,大概于1155年在臨安去世。

  李清照的詞以南渡為界,分為前后期,南渡前:內(nèi)容:閨情(離愁)詞風:清麗明快。

  南渡后:內(nèi)容:懷舊、悼亡

  詞風:凄涼、低沉 三 寫作背景

  宋徽宗大觀二年重陽節(jié),趙明誠游宦在外;李清照獨居青州,重陽賞菊,無人相伴,故作此詞,以抒發(fā)寂寞無聊之感。

  四 釋題

  醉花陰,詞牌名。初見于毛滂《東堂詞》,詞中有“人在翠陰中,欲覓殘春,春在屏風曲。勸君對客杯須覆”,詞牌取義于此。雙調(diào)五十二字,上下闋各五句,三仄韻。

  五 播放朗讀,品味詩詞 六 自由朗讀

  提讀

  七 賞析 問題設(shè)置 1. 這首詞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心情?哪個字透漏出來的?

  2. 作者開篇寫愁,可是愁是抽象的東西,看不見摸不著,如何去表現(xiàn)愁呢?在李清照之前有很多寫愁的高手(見導學案)白發(fā)三千丈,緣愁是個長

——李白 一片飛花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

——杜甫 問君能有幾多 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

  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

——秦觀

  這些寫愁的名句共同特點是運用了()比喻,將抽象的愁形象化了。李白寫愁,說愁是有長度的,可以衡量的。杜甫寫愁,從一片飛花的飄落,感受到春天的流逝,何況背后是萬點紅,愁是有()數(shù)量。李煜把愁比喻一江春水,有長度,寬度,深度;秦觀的愁有數(shù)量有深度。李清照是如何寫她的愁的呢?(小組討論)提示

  李清照的愁緒延續(xù)了多久?哪些字能體現(xiàn)出來? 永晝

  半夜

  又

  李清照的愁思從白天到晚上,甚至更長,佳節(jié)又重陽,“又”字說明不止一個重陽節(jié)。

  李清照寫愁是從時間的長度上著手,一年之久,相思成災 3.詞人為何而愁?

  思夫

  4,詞人如何排遣相思之苦,打發(fā)空虛生活?賞析下片。提問

  明確

  喝酒賞菊

  重陽菊花怒放,香氣溢人,景色越美,詞人內(nèi)心越凄涼。古人說借酒消愁愁更愁,因而“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關(guān)于這一句有一個故事,據(jù)說李清照將這首詞寄給在外做官的丈夫趙時誠后,趙時誠贊賞不已,自愧寫詞不知妻子,卻又想要勝過她,于是杜門謝客,苦思冥想,三日三夜,作詞五十首,并將李清照的這首詞夾雜其中,請友人陸德夫評論。陸德夫細加玩味后說:“只三句絕佳。”趙明誠問哪三句,陸德夫說:“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闭潜驹~的最后三句。

  5.“人比黃花瘦 ”這樣比喻有什么豐富的內(nèi)涵?小組討論

  黃色的菊花不止外形上雅淡、清秀,與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體態(tài)相近,而且在菊花品格的傳統(tǒng)象征意義上,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這樣的比喻正比較恰切地反映了當時作者由于離開丈夫而孤獨、愁悶的生活狀態(tài)和內(nèi)心情感。取義新奇?zhèn)魃瘢郧楹睢?/p>

  6.小結(jié)

  這首詞寫了李清照閨中生活的孤獨寂寞,從題材看是閨怨詞。是李清照的前期作品。

  7.欣賞歌曲再次體會作者情感。8.拓展延伸

《武陵春》李清照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

  泛輕舟。

  只恐雙溪舴艋(zé měng)舟,載(zài)不動許多愁。

  北宋敗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來到南方,故鄉(xiāng)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書籍文物被焚毀。建炎三年(1129)丈夫趙明誠病故之后,金人揮兵南侵,李清照為避兵亂而只身各處流亡。紹興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華時寫了這首《武陵春》詞。這時她已經(jīng)53歲了,經(jīng)歷了國家敗亡、家鄉(xiāng)淪陷、文物喪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處境凄慘,內(nèi)心極其悲痛。問題設(shè)置

(1)這首詞表現(xiàn)了詞人的什么感情?

  抒發(fā)了內(nèi)心深處的苦悶和憂愁,這時她因金人南下,幾經(jīng)喪亂,丈夫已逝,只身流落金華,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覺悲從中來。因此她日高方起,懶于梳妝,以淚洗面來宣泄內(nèi)心的痛苦。

(2)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為寫愁名句,這是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好處?

  巧妙地運用比喻,把原本無形的愁緒比作有重量的東西。變抽象為具體,化無形為有形。使愁緒表現(xiàn)的自然服帖,不著痕跡。9.背誦《醉花陰》

《江城子》教案2

  江城子.密州出獵

  教學目的:

  1、培養(yǎng)學生欣賞詞的能力。

  2、感知蘇東坡豪放的詞風,復雜的性格。教學時數(shù):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

  一首《水調(diào)歌頭》牽動了多少人的情思,一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更是表達了天下多少離人的美好祝愿。這位北宋的蘇軾又引起了多少后人的關(guān)注。我們中學語文課本中就接觸到幾篇與蘇軾相關(guān)的文章。請作回憶。《水調(diào)歌頭》《浣溪紗》《核舟記》《記承天寺夜游》《荷》

  二、溫故知新,簡介作者

  蘇軾: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三蘇”,散文與歐陽修并稱“歐蘇” 詩歌與黃庭堅并稱“蘇黃”,書法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四大家”,詞風豪放與辛棄疾并稱“蘇辛”。

  三、文體小常識

  是否問過自己何謂豪放,何謂婉約?(學生思考)

  1、婉約派:語言 暢達流利奔放,高亢激昂,直抒胸臆;內(nèi)容 多以雄奇闊大意境抒發(fā)強烈的政治熱情,豪爽的英雄本色。

  2、豪放派:語言 清新、含蓄、委婉,情思曲折而真切;內(nèi)容 以情感為題材。

  四、文本解析

(一)初讀感知 判斷風格

  1.輕聲自讀課文,圈出生字及有理解障礙的詞句。2.小組合作,交流疑難,理解詞的大意 3.小組推選代表概述詞意,可以合作完善。

  4.在了解詞意的基礎(chǔ)上初步判定風格 ——豪放

  5.以怎樣的語氣腔調(diào)讀這種風格的作品? ——豪邁奔放,高亢激昂

  6.個別試讀——聽錄音——齊讀(注意讀出高亢激昂,豪邁奔放)

(二)二讀品析 感受豪放

  1.聽同學們的朗讀,老師感受到風格豪放的作品在語言上的氣勢。剛剛僅僅是了解大意,初步判斷風格為豪放,現(xiàn)在細讀課文找出判斷的依據(jù),作進一步的確認。請再讀本文從內(nèi)容上判斷哪個字最能表達詞人當時的豪放之情?

——狂

  2.狂在何處,采用什么手法寫出這種狂? —— 狂在“老夫聊發(fā)少年狂”的豪情

  狂在“左舉黃,右擎蒼”,“錦帽貂裘”的英姿

  狂在,“干騎卷平岡”的陣容 狂在,“為報傾城隨太守”的場面 狂在“親射虎,看孫狼”的氣概

  狂在“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的信心 狂在“會挽雕弓如滿月”的忠心 狂在“西北望,射天狼”的雄心

  典故:(補充背景,出示地圖,幫助理解詞人情感)

  親射虎,看孫郎自喻孫權(quán),雖年近四十,仍有少年狂氣,意氣奮發(fā)。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像派馮唐赦魏尚那樣重用自己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表達了自己要報效國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業(yè)的決心。

  小結(jié):以“狂”字統(tǒng)攝全詞,豪放在其出獵場景的壯闊,在其報國之心的 2

  濃烈。上片的敘事為下片的抒情鋪墊。全詞巧用典故,借出獵的表達報國之心。這也確實是一首風格豪放的詞篇。(中心主題)

(三)三讀吟誦 再現(xiàn)豪放

  以高亢的音調(diào)、充沛的激情,再現(xiàn)詞人不可抑制的豪情?。▽φ瞻鍟瑖L試背誦)

  五、拓展研讀

  1.這首詞不僅我們讀來感受到萬丈豪情,就連蘇軾自己也較為得意,他自己說“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數(shù)日前,獵于郊外,所獲頗多,作得一闋,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jié),頗壯觀也。”其實這是他的第一首豪放風格的詞,在豪放派詞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蘇軾也成為豪放派詞風的開創(chuàng)者。再欣賞他的另一首膾炙人口的豪放風格的詞篇。(讀出豪情)

  念奴嬌 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謹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思考:如果說《密州出獵》豪放在其場面的壯闊,報國心的濃烈,那這首詞有表現(xiàn)在何處?

——雄奇壯麗的景色、如畫的江山、深邃無比的歷史沉思,一切都雄渾蒼涼,大氣磅礴,昂揚郁勃,給人以撼魂蕩魄的藝術(shù)力量。

  2.詞人在豪放詞篇中表現(xiàn)出其昂揚的風姿,豪邁的氣概,是一名響當當?shù)臐h子。可是,無情未必真豪杰,殊不知蘇軾同樣擅長婉約風格。

  就在創(chuàng)作本文的同一年正月二十日這天夜里,他夢見愛妻王弗,便寫下了被陳師道夸贊為“有聲當徹天,有淚當徹泉”的悼亡詞《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一起欣賞,并結(jié)合對蘇軾的了解用一句話來概括蘇軾的形象。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v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3.一句話概括蘇軾形象

(我心目中的蘇軾)例如:他是一位有著錚錚鐵骨而又綿綿情意的詞人;

  他是一位內(nèi)柔外剛的人; 他是一位真正的男子漢;

  他是一個兒女私情與家國在計兼顧的矛盾體; 他是一位有血有肉的平常人。??

  六、總結(jié)全文、布置作業(yè)

  七、背誦本文

《江城子》教案3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教案文本

  天津師范大學文學院·王霄

  教學目標:

  1、把握文章語言真摯的表達藝術(shù)。

  2、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詩詞鑒賞能力。教學重點:解讀文意,體會詩詞中真摯的思想感情。教學難點:

  1、真情出質(zhì)文,體會文章表達的藝術(shù)。

  2、文學即人學,真情滋潤心靈的綠洲。

  教學步驟:

  一、營造氣氛,抒情導入:

  著名作家方方寫過一篇文章《喜歡蘇東坡》,弄得丈夫有些吃醋,酸溜溜地問:如果你同蘇東坡活在同一時代,你是不是會嫁給他?方方回答:當然,只要蘇東坡肯娶我。可見蘇軾在女孩子心目中還是很有市場的。他的魅力何在呢?在你心目中蘇軾是一個什么形象?結(jié)合學過的詩句回答。教師總結(jié):(課件:圖片串聯(lián))

  他時而穿梭古今,吟詠出“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念奴嬌·赤壁懷古》)的疏狂浪漫。抑或是寄情山水,借“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來表現(xiàn)忘懷物我、“天涯何處無芳草”(《蝶戀花》)的人生態(tài)度。“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獵》)盡顯他希望馳騁疆場、以身許國的壯志豪情?!盎厥紫騺硎捝帲瑲w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定**》)則又讓我們體會到他樂觀的信念和超然自適的個性氣質(zhì)。而最終,當他一生宦海沉浮,百轉(zhuǎn)千回后卻倒折出仕途險惡官場厭倦的感慨,叢生了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臨江仙》)的歸隱之心。“其文如其人”,我們通過蘇軾的作品也可以盡情領(lǐng)略他的豪放、豁達、浪漫、幽默這多面的形象。但是今天我們來體會蘇軾的另一面——多情。

  首先老師先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課件:圖片串聯(lián))

  公元1055年,一對新人結(jié)婚了。新郎是19歲的四川才子蘇東坡,新娘是16歲的王弗。新郎羽扇綸巾,雄姿英發(fā),新娘也是年輕美貌,天資聰穎,一對新人可謂才子佳人,琴瑟和諧。據(jù)記載,在一個正月夜里,王弗見庭前梅花盛開,月色清朗,對蘇軾說:“春月勝與秋月。秋色讓人慘凄,春月令人和悅。可召清高之人飲此花下。”東坡聽了高興地說:“此乃詩家語也。”王弗賢淑端莊,曾對蘇軾的事業(yè)、為人處事進行過多次有識見的告誡、囑咐??梢娡醺ド埃坏翘K軾生活上的伴侶,而且是文學上的知音,事業(yè)上的賢內(nèi)助。可惜天妒良緣,紅顏薄命,王弗二十六歲時就謝世了。這對詩人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公元1075年,東坡來到密州(今山東諸城縣),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夢見愛妻王氏,便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的悼亡詞——《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課件:題目)此時詩人四十歲,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題目上“乙卯”,指的就是這一年。

  二、聽讀朗讀,整體感知。

  1、播放錄音范讀,激發(fā)情感。

  2、學生朗讀。

  問題設(shè)計:題目是“記夢”,整首詞都是寫夢嗎? 明確:上片不是寫夢。

  三、分析課文,體會情感。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v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學生朗讀上片。

  問題設(shè)計:既然上片不是寫夢,寫的詩什么?是否可以刪除?

  明確:不能,是寫作這對亡妻的懷念,是一個情感鋪墊。上片不直接進入夢境,卻先表現(xiàn)了對“夢”中人的思念,我們在“夢”中人還沒有出現(xiàn)時,就仿佛見其風采,聞其聲音。有了上片的“日有所思”,也就有下片的“夜有所夢”了。

  問題設(shè)計:“十年生死兩茫?!保验_頭就動人心弦把讀者帶到了沉思之中。“十年生死兩茫?!逼叫亩摚瓴欢?,也不算太長。對作者來說長不長?為什么?

  明確:作者說,他所懷念的人和他分別的時間已經(jīng)“十年”之久,這不是一般的別離,“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如果是活著分手,即使山遙水闊,世事茫茫,總有重新晤面的希望;而今是隔著生死的界線,死者對人間世是茫然無知了,而活的對逝者呢,不也是同樣的嗎?生離死別!問題設(shè)計:“不思量,自難忘”可是為什么在“自難忘”之上加了“不思量”?這不顯得有點矛盾嗎?

  明確:“不思量”不是真的不去思量,而是因為相思實在太苦,太傷人,故而不敢思量,但結(jié)果卻是“自難忘”。“不思量,自難忘”,寫生者對死者的思念?!安弧背蹩醋韵嗝?,仔細領(lǐng)會,卻是詩人的更深一層的情懷。說不思量,即是思量。因為這種思念,不一定是一種有意識的每時每刻的思念,也是一種難以中斷的無意識的思念,所謂“此情無計可消除”,所謂“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這一敘述的跌宕,更顯出思妻之情的深沉。

  問題設(shè)計:作者說自己“塵滿面,鬢如霜”,而其時不過40歲,如何理解?(僅僅是胡子多了些,不洗臉,又是什么讓他早生華發(fā)呢?)

  明確:這十年,正是圍繞王安石變法,革新派與守舊派的斗爭愈演愈烈的時候。蘇軾被卷進了這場漩渦之中,身不由己,宦海沉浮,不斷地放外任,左遷,歷盡蒼桑,備嘗艱辛,已是“塵滿面,鬢如霜”了?!盀橐料萌算俱病辈粌H是大地上的灰塵,也是歲月的風塵、情感的風塵,“鬢如霜”是“艱難苦恨煩霜鬢”,是“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當然,從這一點我們也可以看出作者先用 “相逢應不識”作鋪墊,再用“塵滿面,鬢如霜”渲染,這2舊更加沉痛地表現(xiàn)出優(yōu)于政治上遭受種種打擊,一個偉大作家竟然被折磨成這個樣子!?

  詞的上片著力表現(xiàn)了作者真摯的悼念,而下片在讓讀者眼前忽然出現(xiàn)了這樣一幅畫面。

  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同學朗讀下片。

  問題設(shè)計:下片可以分為幾個層次?根據(jù)什么分的?

  明確:下片也不全部是夢,前五句是夢,夢到與妻子重逢。后三句是夢醒后所想所見。

  學生活動:下片首五句為第一個層次。請以第一人稱蘇軾的口吻進行描繪,加入想象,越細膩逼真越好。

  還是那個共度甜蜜歲月的地方,那親切而又熟悉的小窗,終于見到魂牽夢縈的你,那個嬌小溫柔的你,你還在對鏡梳妝,還沒有看見我呢?我是該悄悄蒙上你的眼睛讓你看看我是誰,還是給你一個甜蜜的擁抱呢?可是作者 3 與妻子相見,卻沒有卿卿我我,也沒有共訴衷腸,而是“相顧無言,淚流滿面”。

  學生活動:“相顧無言,淚流滿面”是不是太殘忍,讓他們說一句話好不好?還是“相顧無言”好?為什么?

  夫妻相見,自有萬端感慨;萬語千言,從何說起呢?語言又是那么的笨拙和蒼白啊。還是讓他們流淚吧,就讓那又驚又喜又憂又痛的淚水痛痛快快地流淌吧。真是“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那就讓他們“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吧。淚眼凝望,自會讀出對方的關(guān)切、愛撫。這種無言之言,無聲之淚,抵得過千言萬語。

  下片五句愈是生動細致地描繪夢境情狀,就愈是使人酸鼻。因為這一切只是夢啊,了無痕跡的春夢啊。如果真能夠執(zhí)手相看淚眼,也是好的啊。就這樣執(zhí)手到永遠,站成兩尊塑像。然而,只是夢啊。

  夢醒了,展現(xiàn)在作者腦海中的又是什么呢?“明月夜,短松岡”營造了悲涼腸斷的環(huán)境氛圍。詩人的思緒又回到了上片的“千里孤墳”處。短松岡,即指王弗的墓地。詩人推想妻子的亡靈在年年的明月之夜,在遍植松樹的墳地上,該是何等傷心斷腸?

  問題設(shè)計:明月是象征團圓與祝福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千里共嬋娟”。為什么不改成“殘月夜”呢?“楊柳岸曉風殘月”,多好? 明確:月殘人殘同病相憐,月圓人更殘。

“料得年年腸斷處”年年,每一年,如果說作者帶著對妻子的思念走過十年,注定這輩子也走不出情感的圍城了。

  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也只有在現(xiàn)實生活中苦苦尋覓而不得的情況下才會張開了“夢”的翅膀?qū)ひ捓硐氲奶焯?。李白為了“一夜飛度鏡湖月”,李煜“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陸游“鐵馬冰河入夢來”。可以斥責他們白日做夢。但是這一點小小的安慰不應該給他們嗎?

  四、拓展閱讀、升華主題

·拓展閱讀:

  課件:拓展閱讀

  李商隱《錦瑟》“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同樣悼亡詩,雖然《錦瑟》詞藻華麗、語言晦澀,《江城子》則樸素自然、感情真摯,但是細品這兩首作品,卻都可以理解為作者自傷身世之作,使人帶著濃重的傷感情緒回顧平生,在深切悼亡的同時,慨嘆年華虛度和仕途艱辛?!ぷ鳂I(yè)補充

  陸游“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至死不忘復國大業(yè),可謂錚錚鐵骨的男子漢,可是寫出了“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墻柳”何意百煉鋼,化為繞指柔。(課件:沈園)陸游《沈園(二首)》“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舊池臺。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薄皦魯嘞阆氖?,沈園柳老不吹綿,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吊遺蹤一泫然?!?/p>

  陳衍在他的《宋詩精華錄》中曾有評價“無此絕等傷心之事,亦無此絕等傷心之詩。”可見陸游的感情世界中不僅是英雄氣,也有兒女情的一面。這兩首詩借景物哀悼死去的唐婉,同時也兼雜著對自身的傷懷,與《江城子》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鑒賞這兩首悼亡詩。

  蘇軾的這首悼亡詞寫得真摯凄婉,催人淚下。妻子過早的離世給詞人的到來的沉重的打擊。我們可以想象蘇軾一生起起落落、宦海沉浮,經(jīng)歷了人生的諸多變故,此時此地,當他政治失意,人生際遇十分落魄的情況向,又思念起已經(jīng)離世十年的妻子,那種痛苦不言而喻。

  人生最大的痛苦莫過于生離死別,那這首詞中作者把十年的“死別”之苦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下面我們在欣賞一首詞,感受一下“生離”的無奈: ·拓展閱讀: 課件:釵頭鳳·陸游

  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惡,歡輕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背景介紹:陸游于唐婉本是一對恩愛的夫妻,但是由于陸母不喜歡她的這個兒媳婦,導致唐婉最終被陸游無奈的用一紙修書趕出家門,造化弄人,多年后,陸游于唐婉又意外邂逅在紹興的沈園,但是這個時候,男的已再娶,女的也已為他人婦。陸游終究是無法忘懷她這位賢淑的妻子,于是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釵頭鳳》。雖然不是“死別”,但是“生離”之苦更加痛徹心肺。雖然曾經(jīng)的愛人就在眼前,但是卻終不能再愛,終不能再“執(zhí)子之手”,那么“便縱有千種風情,更于何人說?”曾豪邁寫下“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至死不忘復國大業(yè),可謂錚錚鐵骨的男子漢,何意百煉鋼,化為繞指柔?!ぶ黝}的升華:

  或者今天的課給同學們帶來的太多的愁緒,太多的悲傷,但是我們在體會蘇軾的這首悼亡詞的時候絕對不是為了讓同學們單純的跟著心情沉重,而是因為我們現(xiàn)在生活得社會中有太多輕浮的東西,很少有來自靈魂深處的觸動。“雨后的青山,像淚洗過的良心”,多美的境界,讓我們在以后的歲月里懂得愛,更懂得珍惜,呵護每個人記憶里那永遠的“明月夜,短松岡”。

《江城子》教案3篇 江城子十年教案相關(guān)文章:

江城子教案3篇 《江城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