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小編收集的2022蘇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3篇 五年級下冊數學課時練40-50內容,供大家賞析。
2022蘇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
教學目標:
? 理解分數的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順序。
? 能正確計算分數加減混合運算。
? 會安排自己星期日的時間。
教學過程:
? 導入
師:今天想和同學們一起統(tǒng)計一下我們班同學星期日的活動 , 誰來說說你星期日做什么了 ?
生:我在家里寫作業(yè)、我去叔叔家玩了、我?guī)蛬寢屜匆路?……
? 新課
? 調查統(tǒng)計活動
師:同學們,星期日能做各種各樣的活動,我們學會統(tǒng)計,我們來統(tǒng)計一下吧!哪位同學想做一個小統(tǒng)計員。(找?guī)?位小統(tǒng)計員)
生:(匯報)留在家里的同學是 8 人,占全班人數的十一分之四,出去玩的同學有五人,占全班人數的二十二分之三。
? 師:那還剩下一部分同學,那剩下的這部分同學占全班同學的幾分之幾呢?
生:把這兩部分的人加在一起,再用全班人數減去這部分。
師:能用全班人數去減嗎?
生:不能。
師:那么,用什么減呢?
生:可以用“ 1 ”減去。
師:為什么用“ 1 ”呢?
生:把全班人數看做單位“ 1 ”。
師:為什么把全班同學看做單位“ 1 ”呢?
生:因為我們在全班同學里調查,調查出來的人數是占全班人數的幾分之幾?所以把全班人數看作單位“ 1 ”。
師:那怎么列出算式呢?
生討論列出算式。
師:如何計算呢?
生小組合作,找出算法,討論發(fā)現了什么?
師:從這兩道題里我們可以看出分數加減混合運算是有一定順序的,誰能說說。
生:按照從前往后的順序,有括號的先算括號里的。
? 鞏固練習
? 延伸結束
師:我們在統(tǒng)計同學們星期日的安排時,有的同學星期日的時間安排的非常好,大家應學會安排星期日的時間,請同 學們安排下你本周星期日的時間吧!
生 :做星期日時間的計劃
2022蘇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2
一、 教學目標
1、 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認識分數,發(fā)展數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2、 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體會“整數”與“部分”的關系。
二、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整體“1”,體會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相同。
難點:充分體會“整數”與“部分”的關系。
三、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 我們在三年級已經對分數有了初步的認識,你能舉出一些分數嗎?說說它們分別表示什么意義?
2、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分數的再認識》。
(二)創(chuàng)設情境,學習新知
活動一:分筆游戲,體會單位一
1、 分筆活動,找4名同學拿著自己的筆來到講臺。(筆數是2的倍數:4、4、6、8)
2、 請你們4名同學拿出自己筆的1/2,看誰拿的又快又準。
3、 另找4名同學檢查。
4、 同學們自己說說是怎么分的。(把全部鉛筆平均分成兩份,拿出其中的一份。)
5、 師提問:他們都是拿出全部筆的1/2,可是拿出來的筆卻有的一樣多,有的不一樣多,這是為什么呢?(每位同學的總數不一樣)
6、 師總結:最初每位同學筆的“整體”不同,也就是單位“1”不同造成的,所以,他們的1/2也不同。原來分數還有這樣一個特點,你對它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認識?
活動二:教材P34說一說。
1、 帶著新的認識,我們來判斷兩個小朋友看的書一樣多嗎?
2、 小剛和小明都看了各自書的1/3,他們看得頁數一樣多嗎?為什么?學生獨立思考一會,同桌交流,再全班反饋。
3、 師總結:因為書的薄厚不同,也就是總頁數不同,所以兩人看的頁數也不同。(整體不同,相同分數表示的數量也不同。)
4、 在什么情況下,他們讀的一樣多呢?(整體相同,相同分數表示的數量也相同。)
5、 請同學們再幫老師解決一個問題:王興國吃了一個蘋果的3/4 ,李曉陽也吃了一個蘋果的3/4。王興國說:“我倆吃的一樣多”。李曉陽說:“我吃得比你多?!?他們誰說得對呢?
(三)鞏固練習
1、 教材P34畫一畫。
2、 教材P35練一練第一題、第二題。(在練習中,針對錯誤比較多的,進行集體講解,少的則個別講解)
四、 板書設計
分數的再認識
整體不同,相同分數表示的數量也不同。
整體相同,相同分數表示的數量也相同。
五、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采取以小游戲為開篇來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分數,理解分數的意義。在教學和練習中我重點強調了“平均分”和體會“整數”與“部分”的關系。學生在練習時,也能體會到整體不同,相同分數表示的數量也不同,如“印度洋海嘯捐款”一題。但在練一練第一題寫分數時出現錯誤很多,其主要原因在于書中沒有平均分,而是要畫一條輔助線和旋轉圖形。
2022蘇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 了解“雞兔同籠”問題,感受古代數學問題的趣味性。
2 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使學生體會假設法和代數法德一般性。
3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感受古代數學問題的趣味性。
教學難點: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程序:
一 激趣導入
師:咱班同學家里有養(yǎng)雞的嗎?有養(yǎng)兔的嗎?既養(yǎng)雞又養(yǎng)兔的有嗎?把雞和兔放在同一個籠子里養(yǎng)的有嗎?在我國古代就有人把雞和兔放在同一個籠子里養(yǎng),正因為這樣,在我國歷才出現了一道非常有名的數學問題,是什么問題呢?你們想知道嗎?這節(jié)課我們就共同來研究大約產生于一千五百年前,一直流傳至今的 “雞兔同籠”問題。
師:關于“雞兔同籠”問題以前你們有過一些了解嗎?流傳至今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問題,是什么樣呢?想知道嗎?
二 探索新知
1(課件示:書中112頁情境圖)
師:同學們看這就是《孫子算經》中的雞兔同籠問題。
這里的“雉”指的是什么,你們知道嗎?這道題是什么意思呢?誰能試著說一說?
生:試述題意。(籠子里有雞和兔,從上面數有35個頭,從下面數有94只腳。問雞兔各幾只?)
師:正像同學們說的,這道題的意思是籠子里有若干只雞和兔,從上面數有35各頭,從下面數有94只腳。問雞和兔各有幾只?
師:從題中你發(fā)現了那些數學信息?
生:籠子里有雞和兔共35只,腳一共有94只。
生:這題中還隱含著雞有2只腳,兔有4只腳這兩個信息。
師:根據這些數學信息你們能解決這個問題嗎?這道題的數據是不是太大了?咱們把它換成數據小一點的相信同學們就能解決了。
2.出示例一(課件示例一)
題目:籠子里有若干只雞和兔,從上面數有8個頭,從下面數有26只腳,雞和兔各有幾只?
師:誰來讀讀這個問題。
誰能流利的讀一遍?
請同學們輕聲讀題,看看題里告訴我們什么信息,要解決什么問題?
生:讀題
師:現在就請你來解決這個問題,你想怎樣解決?把你的想法和小組內的同學說一說。
生:我想我能猜出來。一次猜不對,多猜幾次就能猜對。
師:按你的意思就是隨意的猜,為了不重復,不遺漏,我們可以列表按順序推算。(板書:列表法)
師:還有其他方法嗎?
生:我想用方程法也能解決。(板書:方程法)
生:要是籠子里光有雞或光有兔就好算了,可這籠子里卻有兩種動物,我還沒想好怎么算。
師:那我們就不妨按籠子里只有雞或只有兔來思考,假設籠子里全是雞或全是兔,看腳數會有什么變化,說不定從中你們就能找到解題的思路呢。(板書:假設法)
師:還有別的方法嗎?那這些方法行不行呢?下面就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對你們感興趣的方法進行嘗試驗證一下吧。
生:在小組內嘗試各種方法。
師:經過上面的研究學習,你們都嘗試運用了哪種方法呢?下面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匯報。
生1:我們小組用列表法找到了答案,有3只雞,5只兔。
師:把你們研究的結果拿來讓大家看看。這樣按順序推算,對于數據小的問題解決起來很方便,不過一旦數據比較大,比如籠子里的雞和兔有100只,200只,甚至更多,再用這樣的辦法怎么樣?
生:很麻煩。
師:是啊,那要花費很長時間。哪個小組還想匯報?
生:我們小組用方程法計算的。(生說計算過程,師板書過程。)
師:我們看這個方程列得是否正確?4X表示什么?2(8-X)表示的是什么?兔腳數+雞腳數=什么?這就是列這個方程所依據的數量關系。誰能把這個數量關系完整的說一遍?
生:說數量關系。(雞腳數+兔腳數=26只腳)
師:根據這個數量關系你能想到另兩個數量關系嗎?
生:敘述另外兩個數量關系。(26只腳-雞腳數=兔腳數
26只腳-兔腳數=雞腳數)
根據這兩個數量關系你又能列出哪兩個方程呢?
生:匯報師板書兩方程。
師:除了可以設兔有X只,還可以怎樣設?
生:還可以設雞有X只。那兔就有(8-X)只。
師:對,那根據什么數量關系你又能列出怎樣的方程呢?
生:匯報,根據雞腳數+兔腳數=26只能列出方程2X+4(8-X)=26
根據26只腳-雞腳數=兔腳數能列出26-2X=4(8-X)
根據26只腳-兔腳數=雞腳數能列出26-4(8-X)=2X
師:同學們看根據不同的數量關系我們能列出這么多的方程,但是同學們要注意用方程法解決問題時必須要找準數量關系。
師:除了這兩種方法,假設法有運用的嗎?
生:匯報。
我們小組是把籠子里的動物都看做雞。(板書:全看作雞)
生:我們是這樣想的。假設籠子里都是雞,應有腳8×2= 16只,比實際少了26-16=10只,一只兔少算2只腳,列式為:4-2=2只,所以能算出共有兔10÷2=5只
雞就有8-5=3只。(生說師板書計算過程)
師:這位同學說的你們聽明白了嗎?結合算式進行明理。明確每一步算式各表示什么意義。
師:這種方法都明白了嗎?結合課件圖畫進行解釋質疑。
師解釋:剛才我們把籠子里的動物都看做雞(課件圖畫上顯示)那么籠子里共就應該有多少只腳?
生:16只。
師:實際上籠子里有26只腳,怎么會少了10只腳呢?(課件顯示)
生:每只兔子少算2只腳。
師:一共少算10只腳,每只兔子少算2只腳,所以有5只兔子, 3只雞了。
師:把籠子里的動物都看做雞,你們會算了,要是把籠子里的動物都看做兔,(師板書:全看作兔)又該怎樣思考呢?你能參照前面的方法自己試著做一做嗎?
生:試做。
師:剛才已經假設都是兔的同學,再按假設全是雞的情形算一算。
生:練做。
師:誰來說說假設全是兔該怎么算?
生:假設籠子里都是兔,就應有腳8×4=32只,比實際多了32-26=6只。一只雞多算2只腳,4-2=2只。就能算出共有雞6÷2=3只。兔就有8-3=5只。(生說師板書計算過程。)
師:你們也都算上了嗎?師解釋:要是都是兔的話,就有32只腳,而實際有26只腳,為什么會多出6只腳呢?(課件示)
生:每只雞多算2只腳。
師:一共多算6只腳,每只雞算2只,所以有3只雞,5只兔。
師:還有運用其他方法的嗎?
師:同學們看,通過上面的探究學習,我們共找到幾種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方法?(三種)哪三種?(列表法,方程法,假設法)你們能說說這三種方法各有什么特點嗎?
生匯報:列表法適合于數據小的問題,數據大了就不適用了。
方程法思路很簡捷,但解方程比較麻煩。假設法,寫起來簡便,但思路很繁瑣
師:那以后我們再解決雞兔同籠問題時就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擇計算方法。
三 鞏固練習
師:現在就請你來解決那道數據較大的問題你們能解決嗎?
生:獨立解答后全班交流。
師:哪位同學愿意說說你是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的?
生:匯報不同的算法。(學生邊匯報邊把計算方法展示在實物展臺上)
師:剛才我們用自己的辦法解決了這個問題,你們想知道古人是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的嗎?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課件示)
師:古人的辦法很巧妙吧?如果大家對這種解法感興趣,課后可以再研究。
師:在一千五百年前,我國的古人就發(fā)明出這么的數學問題,一直流傳到現在,他們還想出那么巧妙地解決辦法,為我們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知識財富,你想對他們說點什么嗎?
四 全課總結
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生:我學會用……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
……
師:今天通過大家的自主探索,找到了多種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方法。方程法和假設法應用得都比較廣泛。生活中我們還會遇到類似“雞兔同籠”的問題,比如有些租船問題,錢幣問題等。下節(jié)課我們就應用這些方法去解決那些實際問題。
板書設計:
雞 兔 同 籠
列表法
方程法 假設法
解:設有兔X只,雞就有2(8-X)只。 全看作雞
4X+2(8-X)=26 8×2=16(只)
2X+16=26 26-16=10(只)
X=5 4-2=2(只)
8-5=3(只) 10÷2=5(只)
答:有5只兔,3只雞。 8-5=3(只)
26-4X=2(8-X) 全看作兔
26-2(8-X)=4X 8×4=32(只)
2X+4(8-X)=26 32-26=6(只)
26-2X=4(8-X) 4-2=2(只)
26-4(8-X)=2X 6÷2=3(只)
8-3=5(只)
2022蘇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3篇 五年級下冊數學課時練40-50內容相關文章:
★ 學校數學教師工作總結示例3篇(小學數學教師教學工作總結范文)
★ 家長會八年級發(fā)言稿3篇(八年級的家長會發(fā)言稿)
★ 第二學期小學三年級班主任工作總結5篇(小學三年級上學期班主任學期工作總結)
★ 母親節(jié)主題班會教案范文3篇(以母親節(jié)為主題的班會教案)
★ 二年級小學生作文實踐勞動3篇(2年級勞動實踐生活作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