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會員“u5”分享的日月潭的全篇課文(共4篇),供大家閱讀。
日月潭的課文反思 篇1
1、由于這是一篇寫景的課文,而且文章的文字又寫得很美,是鍛煉學生語感,幫助學生積累語言材料的好文章。所以我抓住課文中的優(yōu)美語句,讓學生自由讀,讀出感受,讀出問題,讀的層次比較清楚,讀通讀順——理解感悟——有感情地讀——背誦積累。在幫助學生理解詞義時,采用文本聯(lián)系生活場景的方法,如“隱隱約約”、“朦朧”。
2、學語文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用語文。在學習這篇課文時,我也希望學生能把課文中的好詞好句用到自己的語言中。所以我有意識地安排了這樣幾個環(huán)節(jié):幫助學生理解好詞的詞義——引導學生背誦積累——看圖說話,遷移運用。但是可能我對學生能力的估計不足,僅僅讓他們背了自己喜歡的幾句話,其實完全可以放手讓他們把3、4段都背下來,應該不會太困難。
課文《日月潭》教學反思 篇2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導:課堂教學應該充分解放學生的頭腦、雙手、嘴巴、眼睛、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多種感官,全方位地參與學習,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
這節(jié)課我改變了以往上課的先講解,后示范,再練習的教學模式,而是利用學生這一年齡段,觀察能力、模仿能力特強的特點、躍躍欲試的心理,讓學生觀察動作,模仿動作,然后分組練習。分組練習以后,我巡回觀察、指導,發(fā)現(xiàn)學生比我想像的要聰明的多。小組中間同學們討論、示范、講解、糾正錯誤動作,進行的熱火朝天,個個儼然是一位“小老師”。這是我沒有想到的。其中一個組的一個同學在做“預備”動作時,小組其他同學就幫助他“臀部稍抬高一些,要稍高于肩”
“后腿不能蹬直了,腳要踏實,不能打滑”
“不要低頭,要抬頭看著自己的跑道前方”在起跑的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學生練習時,有幾種常見的錯誤及糾正方法:
(1) 眼睛不看前方
教師對于這一現(xiàn)象應該在練習中教師出示手指1、2、3、4等數字,讓學生不斷的報出數字,教師采用這種方法使學生眼睛看前方。
(2) 學生不按口令
學生不按口令“各就位”時,學生早以做好了動作,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首先要強調,如果再發(fā)現(xiàn)這種情況,應該發(fā)口令時,注意不要喊“預備”應吹哨或讓學生站起來說說錯誤的地方。
(3) 起跑中人先站后再跑
學生是先站直以后再向前跑,在教學中教師應該用2種不同的起跑慢動作來演示給學生看,讓學生觀察及分析,找出錯誤的地方,這樣的教學效果不錯。
《日月潭》說課 篇3
1、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造能力需要學生有一定的基礎,首要的是學生要具備與所學新知有關的知識基礎,其次是學生要有原有知識與新知進行溝通、聯(lián)系的思想基礎。由于教學前對學生的這兩個基礎不是很有把握,所以在課前談話中有意識的設置了數學語言、名稱與特定數學符號的對應關系。回顧整節(jié)課,發(fā)現(xiàn)我當初的擔心是多余的,因為這個班的學生很好的具備了這兩個基礎。課堂上學生因為有了這兩個扎實的基礎儲備,所以自己創(chuàng)造了比的意義、比值的概念、比號等比中各部分的名稱,概括了求比值的方法。
2、課堂因為開放,才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才促使了學習資源的生成、才有了學生創(chuàng)造的欲望與創(chuàng)造成果的展示。但是,這無形中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抓住了學生轉瞬即逝的創(chuàng)造點,合理重組學習資源,那么教學會更精彩,課堂更富活力。孩子的創(chuàng)造欲望決定了整堂課的生命。盡管在課堂中好幾個地方我都能做到不遺漏學生的一個個閃現(xiàn)靈性的創(chuàng)造點,但由于自己在某些環(huán)節(jié)的預設上發(fā)生方向偏差,主要原因還是對學生缺乏了解、課件的制作缺少互動。如:在讓學生猜測比的各部分名稱時按自己的預設學生肯定會先想到比號,而事實是有學生先想到的卻是比值,而且理由說的也清清楚楚,有根有據,如果課件是互動的話,那就很容易解決了這個問題。
3、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檢驗環(huán)節(jié)中,前幾個題目從學生的反饋效果看,還是相當理想的,不僅進一步理解了比的意義,而且訓練了學生的思維,學生的說、做都相當精彩。后面由于時間的原因,練習中對圖形的練習結果處理顯得不夠完整。
日月潭評課稿 篇4
《廬山的云霧》是我面向本校老師上的一堂公開課,前來聽課的老師有20人之多,還包括學校的領導。這陣容真的是久違了,盡管事先我是做了準備的,但還是難免心理緊張。開始上課時,我?guī)缀踹M入不了這個角色中,課堂上的一些小教學環(huán)節(jié),我隨意的刪減和增加,結果有時候出現(xiàn)了一點語無倫次之感。后來的課堂上竟然還出現(xiàn)了一點電腦的小故障,這些都不是我上課前所能預料到的。一堂課就是在我這樣的緊張和出錯中結束的。
課后,想想這堂課,真的是一堂不完美的課,或者說確實出現(xiàn)了很多小差錯,也引起了我的一點思考。
1、文中的一個字音混淆。“瀑布”的“瀑”的讀音,我把“pò”和“pù”混淆了,另外,學生在讀“系(jì)腰帶”時,個別學生也把這個多音字讀成了“xì”的讀音,我也沒有及時發(fā)現(xiàn)并糾正。這些都是我自身的素養(yǎng)不夠扎實所引起,以后還必須加強這一點。
2、課件運用出現(xiàn)了偏差。上到課快接近尾聲時,突然電腦出現(xiàn)了一點小故障,這是我從來沒有碰到的事,可我卻不會當場處理,導致還有幾個課件播放程序播放不出來,課堂環(huán)節(jié)也就到那出現(xiàn)了一點偏差。這時的我真的是心慌亂萬分,接下來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我該做怎樣的調整呢?我一邊上,一邊調整著我的教學機智。這一事件告訴了我,事先我應該多考慮一些的,更應該把上課的基本功練過硬些,盡管我的年齡告訴我不再是個青年教師,有些技能確實不如年輕的老師,就有如那個計算機的運用能力,我確實無法和年輕老師相比。但有一點,我很清楚,年輕教師,年老的教師,我們都是教師,我們的職責是一樣的,對孩子應盡的義務是一樣的,我不能虧待我的學生。所以,我也應該盡自己的努力去不斷提高自己,而不能對自己放松要求來做事。
3、最后的總結語中,我提到“廬山的云霧變幻無常,廬山很美,這兒還曾發(fā)生過一個美麗的故事,那是由郭凱明和張喻演的《廬山之戀》,唐代的大詩人李白,宋代的蘇軾游覽了廬山后都寫下了不朽的詩篇。”這時,我看見底下聽課的老師在笑,我猜測他們一定是由我說的那《廬山之戀》引起的聯(lián)想了。這是個愛情故事,跟三年級的孩子提及,似乎不適合。課后,我證實了一下,果不出我所想,老師們的“笑”確實因此而起。課后,有的老師還提醒我說,那兒不該這樣設計。關于這一點,我真的有點自己的想法。談到愛情的話題,我們難道就一定要在課堂上保持緘默嗎?或者說避開這話題一概而不論嗎?何況我也只是點到為止,并沒有去故事梗概這內容啊。記得有一次,我在讓學生課外延伸時拓展了這樣一練習題:寫出帶有“月”字的成語。學生交上來的作業(yè)里就有“花好月圓”,“花前月下”等詞語,這些詞語也跟兒女談情說愛有著關聯(lián)。事后我還曾與學生閑聊問及他們是否真懂這些詞語的意思,從孩子們的回答中,他們也并非一無所知的。難道理解這些詞語,我們一定要放在一個適合他們的年齡段嗎?其實,在我看來,有些東西的教育是可以潛移默化的,而不必要到了某個階段才拿出來大張旗鼓的說教。一般的來說,孩子們都有好奇心理,有些成人的話題,你越不想讓他知道,他越想去窺視,結果就因為小孩的幼稚而鬧出了一些不堪,甚至未成年就做下了無知的事造成終生的遺憾。我更佩服在內蒙古開設的性課堂教育課,雖只是嘗試,最起碼說明他們已經有了這個意識,對孩子加強性教育也成了孩子接受教育的一個課程。而在我們看來,這可能是冒大不違的。所以,我個人認為有些教育是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的,只要對孩子無害,都是可以嘗試的。
日月潭的全篇課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