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收集的王昌齡《長信宮詞》整理4篇 長信宮怨王昌齡,供大家參閱。
王昌齡《長信宮詞》整理1
這組詩共五首,寫于天寶年間(742—756),詩人第二次被貶之前。本詩為組詩的第一首。
“長信”原是漢代宮殿名,太后所居。《三輔黃圖》三記載:“長信宮,漢太后常居之..后宮在西,秋之象也。秋主信,故宮殿皆以長信、長秋為名。”
漢代雁門郡樓煩班況女、班彪姑,成帝時選入宮為婕妤,史稱班婕妤。婕妤,是漢代女官名,武帝時設(shè)置。
據(jù)《漢書·外戚傳序》記載:“婕妤視上卿,比列侯”,地位很高。班婕妤曾被寵信,后為趙飛燕所譖失寵,懼讒主動請求到長信宮侍奉太后,成帝死后充奉園陵。
樂府《婕妤怨》、《長信怨》均詠此事。王昌齡的《長信秋詞》也是與此有關(guān)的一組宮怨詩,這首宮怨詩,運用深婉含蓄的筆觸,采取以景托情的手法,寫一個被剝奪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涼寂寞的深宮中,形孤影單、臥聽宮漏的情景。這是從這位少女的悲慘的一生中剪取下來的一個不眠之夜。
在這個不眠之夜里,詩中人憂思如潮,愁腸似結(jié),她的滿腔怨情該是傾吐不盡的。這首詩只有四句,總共二十八個字,照說,即令字字句句都寫怨情,恐怕還不能寫出她的怨情于萬一??墒?,作者竟然不惜把前三句都用在寫景上,只留下最后一句寫到人物,而且就在這最后一句中也沒有明寫怨情。這樣寫,乍看象是離開了這首詩所要表現(xiàn)的主題,其實卻在藝術(shù)效果上更顯得有力,更深刻地表現(xiàn)了主題。這是因為:
前三句雖是寫景,卻并非為寫景而寫景,它們是為最后人物的出場服務(wù)的。就通首詩而言,四句詩是融合為一的整體,不論寫景與寫人,都是為托出怨情服務(wù)的。
這首詩,題為《秋詞》。它的首句就以井邊梧桐、秋深葉黃點破題,同時起了渲染色彩、烘托氣氛的作用。它一開頭就把讀者引入一個蕭瑟冷寂的環(huán)境之中。
次句更以珠簾不卷、夜寒霜重表明時間已是深夜,從而把這一環(huán)境描畫得更為凄涼。接下來,詩筆轉(zhuǎn)向室內(nèi)。室內(nèi)可寫的景物應(yīng)當(dāng)很多,而作者只選中了兩件用具。其寫熏籠,是為了進一步烘染深宮寒夜的環(huán)境氣氛;寫玉枕,是使人聯(lián)想到床上不眠之人的孤單。
作者還用了“無顏色”三字來形容熏籠、玉枕。這既是實寫,又是虛寫。實寫,一是說明這是一個冷宮,室內(nèi)的用具都已年久陳舊,色彩黯淡;二是說明時間已到深夜,爐火、燈光都已微弱,周圍的物品也顯得黯然失色。虛寫,則不必是器物本身“無顏色”,而是伴對此器物之人的主觀感覺,是她的'黯淡心情的反映。寫到這里,詩中之人已經(jīng)呼之欲出了。
最后,讀者終于在熏籠畔、玉枕上看到了一位孤眠不寐的少女。這時,回過頭來看前三句詩,才知道作者是遙遙著筆、逐步收縮的。詩從戶外井邊,寫到門戶之間的珠簾,再寫到室內(nèi)的熏籠、床上的玉枕,從遠到近,句句換景,句句騰挪,把讀者的視線最后引向一點,集中到這位女主角身上。這樣,就使人物的出場,既有水到渠成之妙,又收引滿而發(fā)之效。
作為宮怨詩,這一首是很有特色的?!敖鹁?、“珠簾”、“熏籠”、“玉枕”等都是宮中華貴器物,與主人公索漠孤苦的心情形成鮮明對比,這位失寵宮人的內(nèi)心痛苦,給讀者的印象是深刻的。如將它與詩人的另一首《西宮秋怨》對比,則感受更深。《西宮秋怨》曰:“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fēng)來珠翠香。卻恨含情掩秋扇,空懸明月待君王。”不論南宮的器物如何華貴,也不論西宮的美人如何妝麗色艷,到頭來也只有臥聽宮漏、空懸明月,君王未必臨幸。這就是古代宮人普遍的可悲命運。
沈德潛《唐詩別裁》四稱王昌齡絕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測之無端,玩之無盡,謂之唐人騷語可?!边@一見解極為深刻。王昌齡的絕句主要表現(xiàn)四方面的內(nèi)容:即邊塞、離別、閨怨和宮怨,尤以后二類的分量較重。追根溯源,歷來的閨怨詩也好,宮怨詩也好,無不包含詩人自身的隱憂。王昌齡自謂“久于貧賤,是以多知??嘀隆!保ā渡侠钍汤蓵罚m中的令人同情的“危苦之事”就是宮女特有的精神痛苦。王昌齡的宮怨詩所揭示的宮女所受的精神折磨,正是腐朽的宮廷制度和所謂“明主”、“君王”一手造成的,所以他的宮怨詩有很高的認識意義和思想價值。
王昌齡《長信宮詞》整理2
《長信秋詞(其三)》王昌齡
王昌齡寫的《長信秋詞(其三)》全詩主要描寫了什么內(nèi)容呢?寄托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長信秋詞五首
其三
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扇共徘徊。
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
【注釋】
長信秋詞:又作“長信怨”,《漢書·外戚傳》載,班婕妤以才學(xué)入宮,為趙飛燕所妒,乃自求供養(yǎng)太后于長信宮。“長信怨”由此而來。長信:漢宮名。
奉:同“捧”。平明:指天亮。金殿:一作“秋殿”。
團扇:即圓形的扇子。班婕妤曾作《團扇詩》。暫:一作“共”。
玉顏:指姣美如玉的容顏,這里暗指班婕妤自己。寒鴉:暗指掩袖工諂、心狠手辣的趙飛燕姐妹。
昭陽:漢代宮殿名,代指趙飛燕姐妹與漢成帝居住之處。
【白話譯文】
天亮就拿起掃帚打掃金殿塵埃,百無聊賴時手執(zhí)團扇且共徘徊。
美麗的.容顏還不如烏鴉的姿色,它還能帶著昭陽殿的日影飛來。
【創(chuàng)作背景】
由于王昌齡的籍貫、生卒年及其他重要的生平事跡記載不一,他的作品大都無法編年,因而,這《長信秋詞五首》寫于何時亦難以確知。根據(jù)新舊唐書本傳及有關(guān)論著的推考,大致可知他的生年在天授元年(690)至圣歷元年(6)之間,卒年在至德二載(757年)前后,是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開元十五年(727年),三十多歲始登進士第。補秘書省校書郎,又以博學(xué)宏詞登科,再遷汜水縣尉。曾兩次被貶,這組詩五首當(dāng)寫于天寶(唐玄宗年號,742—756)年間,第二次被貶之前。
【賞析】
第三首詩中前兩句寫天色方曉,金殿已開,就拿起掃帚,從事打掃,這是每天刻板的工作和生活;打掃之余,別無他事,就手執(zhí)團扇,且共徘徊,這是一時的偷閑和沉思。徘徊,寫心情之不定,團扇,喻失寵之可悲。說“且將”則更見出孤寂無聊,唯有袖中此扇,命運相同,可以徘徊與共而已。
后兩句進一步用一個巧妙的比喻來發(fā)揮這位宮女的怨情,仍承用班婕妤故事。昭陽,漢殿,即趙飛燕姊妹所居。時當(dāng)秋日,故鴉稱寒鴉。古代以日喻帝王,故日影即指君恩。寒鴉能從昭陽殿上飛過,所以它們身上還帶有昭陽日影,而自己深居長信,君王從不一顧,則雖有潔白如玉的容顏,倒反而不及渾身烏黑的老鴉了。她怨恨的是,自己不但不如同類的人,而且不如異類的物——小小的、丑陋的烏鴉。按照一般情況,“擬人必于其倫”,也就是以美的比美的,丑的比丑的,可是玉顏之白與鴉羽之黑,極不相類;不但不類,而且相反,拿來作比,就使讀者增強了感受。因為如果都是玉顏,則雖略有高下,未必相差很遠,那么,她的怨苦,她的不甘心,就不會如此深刻了,而上用“不及”,下用“猶帶”,以委婉含蓄的方式表達了其實是非常深沉的怨憤。凡此種種,都使得這首詩成為宮怨詩的佳作。
王昌齡《長信宮詞》整理3
【原文】
《長信怨》押灰韻
作者:王昌齡
奉帚平明金殿開,暫將團扇共徘徊。
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
【注解】
1. 長信怨:一作《長信秋詞》。長信:漢宮殿名。《長信怨》寫班婕妤失寵后自避長信宮的故事。
2. 奉帚平明:意為清早殿門一開,就捧著掃帚在打掃。
3. 團扇:圓形的扇。
4. 裴回:即徘徊。
5. 日影:象征皇帝恩德。
【韻譯】
清晨金殿初開,就拿著掃帚掃殿堂;
姑且手執(zhí)團扇徘徊度日,消磨時光。
即使顏白如玉,還不如丑陋的寒鴉;
它飛還昭陽殿,還帶君王的日影來。
【作者簡介】
王昌齡(約690~約756),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早年貧賤,近于不惑之年,始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xué)弘辭, 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biāo)尉。安史之亂中為人所殺。少伯七言絕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尤稱神品。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后人譽為“七絕圣手”。他的邊塞詩氣勢雄渾,格調(diào)高昂,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精神。世稱王龍標(biāo),有“詩家天子王江寧”之稱,存詩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齡集》。
【評析】
本詩是詩人《長信秋詞》五首之一,借描寫班婕妤失寵被貶長信宮的故事,以漢喻唐,表現(xiàn)了唐代被遺棄失寵宮女的幽怨之情。漢成帝時,班婕妤美而善文,初很受漢成帝寵幸,后來成帝偏幸趙飛燕、趙合德姐妹。班婕妤為避趙氏姐妹妒害,隨即求供養(yǎng)太后于長信宮,度過寂寞一生。
詩的首句即寫供奉太后之事;二句寫婕妤曾作“團扇詩”《怨歌行》,自比扇子,恐怕秋涼被棄篋中;表現(xiàn)了班婕妤捧帚打掃宮殿時的偷閑和沉思,表現(xiàn)她孤寂無聊的精神,哀嘆她如同團扇的命運。三、四句以寒鴉作比,寫雖顏美如玉,失寵之后卻不如丑陋的烏鴉。寒鴉尚能從皇帝身邊飛過,分享皇帝恩德,而今處幽冷深宮之人卻不及它,相比之下更見前者命運之悲。以顏色比顏色,雖不同倫類,卻顯得奇特精巧,寫出宮女失寵之后,對其同類的嫉羨之情。全詩構(gòu)思奇特,怨意悠遠。
相傳班婕妤曾作《團扇詩》:“新制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fēng)發(fā)。常恐秋節(jié)至,涼飚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痹~詩也借用其典故。
樂府《相和歌·楚調(diào)曲》評曰,這首詩是詩人眾多宮怨詩中最出色的,它借托舊事,對宮中婦女的不幸命運表示了同情,后兩句寫得十分微妙傳神。
這是唐代著名的宮怨詩。詩中前兩句寫班婕妤捧帚打掃宮殿時的偷閑和沉思,表現(xiàn)她孤寂無聊的精神,哀嘆她如同團扇的命運。后兩句以寒鴉作比,寫她貌美卻反不及寒鴉的怨情。寒鴉尚能從皇帝身邊飛過,分享皇帝恩德,而今處幽冷深宮之人卻不及它,相比之下更見前者命運之悲。沈德潛評曰:“寒鴉帶東方日影而來,見己之不如鴉也。優(yōu)柔婉麗,含蘊無窮,使人一唱而三嘆?!比姌?gòu)思奇特,怨意悠遠。
王昌齡《長信宮詞》整理4
長信秋詞(其一)
王昌齡
金井梧桐秋葉黃,
珠簾不卷夜來霜。
熏籠玉忱無顏色,
臥聽南宮清漏長。
王昌齡《長信宮詞》整理4篇 長信宮怨王昌齡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