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收集的《鏡面對稱》教學設計3篇 軸對稱教學活動設計教案,供大家品鑒。
《鏡面對稱》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使學生初步認識鏡面對稱現(xiàn)象。
2、通過游戲和動手操作,加強學生對鏡面對稱現(xiàn)象的感知。
能力點:激發(fā)學生對鏡面對稱現(xiàn)象進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勵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能力。
德育點:使學生感受生活之美,學會欣賞對稱的美。
教學重點:讓學生通過觀察直觀圖,再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直觀分析對稱的兩邊圖形有什么關系。
教學難點:初步認識鏡面對稱現(xiàn)象。正確判斷鏡子里的樣子。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鏡子、圖片、數(shù)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師:老師給你們出一個謎語:你哭她也哭,你笑他也笑,你問他是誰,他說你知道。
師:是的這是一面鏡子,今天我們學習鏡面對稱。(板書:鏡面對稱)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例3的圖片。仔細觀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些現(xiàn)象有什么特點。
2、學生在鏡子前做各種動作,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讓學生從不同角度體驗鏡面對稱
3、你能舉出生活中哪兒還有這樣的現(xiàn)象嗎?
三、拓展應用:
1、做“做一做”。
先想像一下,照鏡子時向前走一步,鏡子里的人會怎樣運動,左右手拿不同的東西時,鏡子里的人是怎樣拿的,然后再用鏡子驗證一下。通過活動使學生知道,照鏡子是鏡子內(nèi)外的人上下、前后位置不會發(fā)生改變,而左右位置發(fā)生對換。
2、出示半個蝴蝶、雪花、天壇,問:這些是什么?你通過什么方法可以知道?
3、回家后看一看鏡子里的你是怎樣刷牙的,怎樣吃飯的…?
4、開放題;小明在鏡子里看到他去公園的時間是9時,你知道實際時間是幾時嗎?
《鏡面對稱》教學設計2
【教學內(nèi)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一年級上冊第69頁內(nèi)容及練習。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實踐檢驗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鏡面對稱的現(xiàn)象。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動手操作、合作討論和游戲等活動,加強學生對鏡面對稱現(xiàn)象的感知。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激發(fā)學生對鏡面對稱現(xiàn)象進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勵學生利用生活經(jīng)驗主動地探索未知。
【教學重點】通過實踐檢驗活動,初步理解鏡面對稱的現(xiàn)象。
【教學難點】理解鏡面的左右是發(fā)生變化的現(xiàn)象。
【教具準備】大鏡子一面,數(shù)字卡片,課件,字母卡片。
【學具準備】每人一面小鏡子,數(shù)字卡片,字母卡片,水果一個。
【教學過程】
【課后反思】
1.要營造師生親和的課堂氛圍。首先教師尊重學生要體現(xiàn)在一言一行上,親切生動的話語,微笑和藹的表情,自然真摯的體態(tài),讓學生從聽覺、視覺及整個身心都感受到舒服、自然、放松,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每個人的關愛。不用怕失敗、不用怕犯錯誤,隨時得到的是鼓勵、激勵。教師會和他們同思考,同提問,同判斷,同理解,同解決。師生攜手,學習知識,解決問題。學生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樂于參與,主動提問,積極實踐,對學習也更加自信了。
2.要滿足學生需要,讓不同學生得到不同發(fā)展。在新授中,首先出示判斷題,讓學生產(chǎn)生分歧,主動提出用實踐驗證的方法來解決。鑒于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思考方式的不同,應尊重學生的個性特征,建議自主選擇實踐操作的內(nèi)容和形式,讓每個學生能根據(jù)自己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驗證方式與合作形式。能力強的學生選擇了自己實踐觀察鏡面對稱中的一些現(xiàn)象,有的學生則與同伴合作共同實踐操作,觀察這些現(xiàn)象。這樣教學既能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要,又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到不同的數(shù)學,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3.活動要豐富有序,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方法。課堂始終在活動中幫助學生觀察體驗鏡面對稱的現(xiàn)象。通過學生的個人活動、生生合作活動、師生合作活動,充分體驗、感知鏡面對稱的一些現(xiàn)象,盡可能地滿足了學生求知、參與、交流、實踐和自尊的需要。學生積極參與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情緒高昂,切身感受了學習數(shù)學的快樂,品嘗了成功的喜悅。
本課有以下不足,有待進一步改進。
1.鏡面對稱、平面對稱都是對稱中的現(xiàn)象,“鏡面對稱”一詞對學生而言超出范圍,用“對稱”更為合適。
2.學生照大鏡子來感知、觀察鏡內(nèi)外現(xiàn)象的時間和活動都少了。應該讓學生充分照鏡子,使學生建立表象,感受、理解鏡面對稱現(xiàn)象。
3.課件應該再生動形象些,能用動畫表現(xiàn)出鏡內(nèi)外人前后、上下位置的不變、左右位置發(fā)生變化就更好了。
4.練習活動中蝴蝶等的半個圖案如果能給每個學生一個,讓學生自己拿圖案照鏡子,利用鏡面對稱看到圖案的整個面貌就更好了。
《鏡面對稱》教學設計3
一.課前韻律:
1師說口令,生做動作。(學生面對面)
上拍拍,下拍拍,左拍拍,右拍拍,前拍拍,后拍拍。(老師與學生共同完成)
(師可以把準備好的音樂播放出來。)
2猴子撈月的故事:(課件展示)
一群猴子在林子里玩耍,它們有的在樹上蹦蹦跳跳,有的在地上打打鬧鬧,好不快活。它們中的一只小猴獨自跑到林子旁邊的一口井旁玩耍,它趴在井沿,往井里邊一伸脖子,忽然大叫起來:“不得了啦,不得了啦!月亮掉到井里去了!”原來,小猴看到井里有個月亮。
一只大猴聽到叫聲,跑到井邊朝井里一看,也吃了一驚,跟著大叫起來:“糟了,糟了,月亮掉到井里去啦!”它們的叫聲驚動了猴群,老猴帶著一大群猴子都朝井邊跑來。當它們看到井里的月亮時,都一起驚叫起來:“哎呀完了,哎呀完了!月亮真的掉到井里去了!”猴子們嘰嘰喳喳地叫著、鬧著。最后,老猴說:“大家別嚷嚷了,我們快想辦法把月亮撈起來吧!”眾猴都義不容辭地響應老猴的建議,加入撈月的隊伍中。
井旁邊有一棵老槐樹,老猴率先跳到樹上,自己頭朝下倒掛在樹上,其他的猴子就依次一個一個你抱我的腿,我勾你的頭,掛成一長條,頭朝下一直深入井中。小猴子體輕,掛在最下邊,它的手伸到井水中,都可以抓住月亮了。眾猴想,這下我們總可以把月亮撈上來了。它們很是高興。
小猴子將手伸到井水中,對著明晃晃的月亮一把抓起,可是除了抓住幾滴水珠外,怎么也抓不到月亮。小猴這樣不停地抓呀、撈呀,折騰了老半天,依然撈不著月亮。
為什么小猴撈不到月亮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一起進入這節(jié)課的第一個游戲。
二、創(chuàng)設情境,學習鏡面對稱:
1、照鏡子:
老師擺
說說你看到了什么?(感受鏡中人的動作和鏡子外面的人在做同一件事情。同時此時鏡子是豎著放的,和后面的湖面對稱有所不同)。
2、組織游戲活動——做“鏡中人”。(體會左右相反)
?。?)、師講明游戲的要求:請一位同學上講臺面向大家做出一個動作,保持不動,再請一位同學上臺,面對他做出“鏡中人”的動作。
(2)、同學們判斷扮演“鏡中人”的那位同學動作對嗎?
組織學生進行交流。
誰愿意把看到的情形說給全班同學聽。
學生匯報。
(3)、讓“鏡中人”面向大家,現(xiàn)在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4)、組織學生第二次游戲。驗證剛才的發(fā)現(xiàn)是否正確。
(顯示練習題,師讓學生選擇)
3、游戲:照鏡子。
每人寫“白天”這兩個字,然后讓這兩個字“照鏡子”,(鏡中的擺放方式是與紙平行)把鏡子里的字樣子描在紙上,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同桌互相交流。鏡中的字變得不認識了,它左右顛倒了。
4、湖面對稱
(1)、我們知道“水平如鏡”,這個詞,當水面很平靜時,它就像一個大鏡子,將岸上的風景全部倒映在水中,現(xiàn)在老師就把這面大鏡子放在地上當做湖面,請一個同學站到鏡子旁邊來,看看你在鏡中里看到了什么?(頭在下,腳在上)
請欣賞一組圖片(有湖面倒影的圖片)。
看了這些圖片,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上下相反)
(2)、把“白天”那兩個字,在另一張紙上重新寫一遍,再讓它們照鏡子,(這次要讓鏡中與紙垂直)。描出現(xiàn)在鏡中的字,說說你的發(fā)現(xiàn)。
?。?)和之前所描出的那張紙相比,你想說什么?
讓學生體會:“鏡面對稱”是左右相反,上下一致,“湖面對稱”是左右一致,上下相反。
老師把課前寫好的“白天”兩個字的和兩種影像對折。演示對折的方法將所描出的詞和白天重合,感受“鏡面對稱”,就好像有一條豎著的對稱軸,鏡外物體和鏡中的物體,左右相反,上下一致;“湖面對稱”就像有一條橫著的對稱軸,物和像是上下相反,左右一致。
今天我們玩的'“照鏡子”游戲中,鏡子外面和鏡子里面的物體(或者人)是對稱的,我們把它叫做“鏡面對稱”(板書“鏡面對稱”)
三、想想課前猴子撈月亮的故事里面,為什么猴子撈不到月亮呢?
四、拓展延伸,鞏固練習
1、指導學生完成思考題第一題。
拓展性練習。
2.看鏡子寫時間。(師出示課件讓學生做)
教師出示p71思考題第二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組織學生交流。
鐘面上的是什么時間,你是怎么知道的?
3、把你的想法先在小組內(nèi)說一說然后全班交流
五、課堂
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收獲?
《鏡面對稱》教學設計3篇 軸對稱教學活動設計教案相關文章:
★ 精選幼兒園的教學設計范文3篇(幼兒園的教學設計范文大全)
★ 實用幼兒園的教學設計范文5篇 幼兒園教學設計的教學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