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分享的古代人物故事3篇(《中國古代人物故事》),供大家閱讀。
古代人物故事1
傳說林則徐奉命到廣州禁煙,一舉燒毀了英國鴉片數(shù)萬箱,剎下洋人威風(fēng),大長中華民族志氣。英國佬惱羞成怒,不甘罷休,不久即調(diào)集大批軍艦炮船來圍攻虎門,炮擊沿海村莊,聲言要我賠償損失,否則要夷平粵海。當(dāng)時英國皇家海軍風(fēng)靡五洲,洋槍洋炮更非清王朝所能匹敵。面對這樣局勢,朝野和戰(zhàn)兩派眾說紛紜。為了穩(wěn)定軍心,提高士氣,回答主和派,林則徐決心要來個初戰(zhàn)告捷,給英帝國皇家海軍一個下馬威。
話雖這么說,但真的要打他個英國佬丟盔卸甲,談何容易!林則徐深知要取勝兵力強(qiáng)大的英軍,只宜智取,不可強(qiáng)攻。這天,他親赴虎門高地觀察英軍陣容后,回到行轅立即吩咐手下準(zhǔn)備八百個尿壺,八百頂斗笠,五百箱黃蜂,三百個燈籠;眾人不知欽差大人搞的是什么名堂,但聽說是為了大破英軍,自然不敢怠慢。沒有多久時間,尿壺、斗笠、黃蜂、燈籠等一應(yīng)準(zhǔn)備完畢。林則徐吩咐將黃蜂分裝于尿壺內(nèi),在尿壺口再用瓜絡(luò)(即囊)塞住,這樣,壺內(nèi)黃蜂既不會蹩死,又不致飛掉。然后再將八百頂斗笠分別拴在尿壺耳上,接著林則徐又親自到水軍挑選三百驍勇善戰(zhàn)軍士,每人發(fā)一燈籠,囑他們吃飽喝足,帶上大刀長矛,分乘船只潛伏于海邊英艦隊炮船附近。一切布置完畢,八百個裝滿黃蜂、戴著斗笠的尿壺,分別縱橫,三個一列,五個一組,晃晃蕩蕩地順著水流淌向英船炮艦。
這時正是廣東八月氣候炎熱的時候,傍晚時分,英軍個個光著身子、穿著短褲在甲板上乘涼。忽見一列頭戴斗笠的“清軍”從岸邊游將過來,由于海浪蕩漾,隊形時時變幻,忽似長蛇,忽若金龍,時象猛虎驅(qū)羊……英將急忙吹哨子,士兵如臨大敵,顧不得穿衣戴帽,忙提起洋槍拼命朝海面斗笠“砰!”“砰!”亂打一通;那陶制尿壺個個登時開花,悶在壺里的黃蜂蜂涌而起,就朝著有人的地方飛去……中國的黃蜂見慣漢人,這下乍見碧眼黃發(fā)赤毛的洋人覺得新鮮,更是傾力撲了過來,向著那光著身子的洋人猛刺死螫,疼得英國佬哇哇直叫,有的自打嘴巴,有的躺身翻滾,真是亂作一團(tuán)。
林則徐在岸邊炮臺上從望遠(yuǎn)鏡中看到英軍的一付狼狽相,喜不可言,立即下令燃起烽火,潛伏于岸邊的清兵將士,一見火光信號,舢板小船猶如萬箭離弦,直往英艦炮船沖殺而去。這三百名軍士背刀持矛,頭套燈籠(以防蜂螫)
個個奮勇爭先躍上軍艦,見那洋人,遠(yuǎn)的矛刺,近的刀劈,那英軍更是叫爹喊娘,岸上軍民看得拍手叫好,歡呼聲聲,勝似海嘯長鳴。
古代人物故事2
顧愷之是無錫人,生于一千六百年前的東晉,是我國很有名氣的大畫家。他擅長畫人物,尤其喜歡畫女人、女神,特別善于點睛。為啥?這是有緣故的。
據(jù)說,顧愷之一出世,媽媽就死了,一直由奶媽撫養(yǎng)。顧愷之小時候生得虎頭虎腦,十分可愛,因此大家叫他“小虎子”。
有一天,小虎子正白相得高興,忽聽“姆媽”一聲,一個小伙伴一邊喊一邊向著自己姆媽跑去。姆媽迎上前來,抱起兒子這邊吻,那邊親。小虎子看著、看著,心里想:姆媽多好啊,人家都有姆媽,而我的姆媽呢?想到這里,小鼻子一酸,拔起小腿就往家里奔去。
顧愷之的父親是當(dāng)時朝廷官員,因勿滿朝政,棄官在家寫詩作詞,又做爺來又做娘。
這時小虎子急急匆匆來到爺身旁,哭喪著臉說:“爹爹,我要姆媽,我要姆媽……”他父親一聽,傷心地抱起兒子說:“小虎子,你姆媽到很遠(yuǎn)很遠(yuǎn)的外婆家去了。”爺怕小虎子難過,說了句慌話騙騙他。小虎子卻追根究底問:“姆媽啥個時光回家?”爸爸只得含糊其辭說:“大約個把月吧。”
于是小虎子扳著手指頭一天一天數(shù)著,眼巴巴三十天。這天,小虎子沒有等到天亮就一骨碌爬下床,呆呆守在大門口。等著等著,快到中午了,可是姆媽還沒有回來。
小虎子急得哭了,哭聲驚動了爺,他走過來抱起小虎子,心痛的說:“小虎子,我告訴你姆媽的事,可是你勿要哭。”說著就把媽媽生下他后就死去的經(jīng)過講給他聽,小虎子傷心得昏了過去。
從此,小虎子勿白相也勿笑,只是纏著爺,要爺講媽媽的臉形、身材、長相……他日也問,夜也問,問個不斷頭。爺被兒子思娘的精神感動了,總是有問必答,從勿厭煩。為了使兒子能聽懂并能記牢,就編了順口溜。小虎子問娘面貌,就回答他:
櫻桃小口鵝蛋臉,
鳳凰眼睛眉毛一條線。
兩手齊膝指頭尖,
兩只小腳象金蓮。
勿胖勿瘦象姐樣,
勿長勿短齊我肩。
爺說一句,兒子復(fù)一句,爺爺講完了,兒子也背熟了。兒子并勿滿足,又眨巴著眼問:“姆媽喜歡穿啥衣裳?”父親又說:
冷天喜穿蘭布棉。
熱天愛穿絲綢袍…
打這以后,小虎子日日背誦,直背到滾瓜爛熟。有時半夜夢頭里還在瑯瑯背誦哩!
一日,他蹦蹦跳跳來到爺身旁,煞有介事說:“爹爹,我想給姆媽畫個象。”父親連連搖頭說:“你嘸不見過姆媽,又嘸不學(xué)過畫,勿要孩子脾氣了!”
小虎子嘸不灰心,他早晨迎著太陽畫,晚上點著油盞畫,畫了一張又一張。半年過去了,小虎子拿著一張畫給爺看,爺看了一眼便說:“就是小腳有點象。”
小虎子聽爺說他畫得有點象,渾身更來了勁,他仍象往常那樣認(rèn)真琢磨,刻苦習(xí)畫。一轉(zhuǎn)眼,半年就過去了,小虎子拿著張畫又給爺看。爺看了看,說:“手是畫象了,身體也有點象了。”
小虎子心里象灌了蜜似的,更加用功了。光陰真快,勿覺又是半年,小虎子再把自己畫的拿給爺看,他爺看了連連點頭說:“除眼睛的眼神外,其他都象了。”
開花要結(jié)果,造塔要結(jié)頂。小虎子狠下功夫,天天畫睛。日日點睛。又過了半年,一日,小虎子拿著畫象去見爺,爺仔細(xì)端詳了一遍說:“象象,全象了,特別是眼睛更加有神。”
可是,小虎子并勿以此為滿足,繼續(xù)苦練。二十歲時光,他的藝術(shù)成就達(dá)到了一定高度。那一年,南京建造一個大寺院,當(dāng)家和尚請當(dāng)時的高官大富捐款??墒牵J(rèn)捐嘸不一個超過十萬,勿料顧愷之認(rèn)捐了百萬。有人說他吹牛,他卻勿以為然,只是專心致志在寺院雪白的墻上畫了一幅女神像,就是嘸不點睛。
初一那天,許多高官大富都來看他點睛了。只見顧愷之登上高臺,揮筆一點,那畫象眼睛里頓時發(fā)出靈光,滿堂生輝。那班有錢人個個跪倒,人人叩頭,搶著許愿認(rèn)捐。勿一會認(rèn)捐薄上已寫了上百萬元。
顧愷之從勿滿足,越老越是嚴(yán)格認(rèn)真。據(jù)說,他老年時畫人物,從勿點睛。大家問他,他說:“哪可點睛?要是點了,人像勿但要說話,而且會從畫上走下來吶!”
古代人物故事3
唐朝天寶年間,唐玄宗因為安史之亂,曾一度逃往四川。后來回到長安,他十分想念流亡期間、途經(jīng)千里嘉陵的一路風(fēng)光。于是,他下了一道圣旨:命令著名畫家吳道子,重返巴蜀,把千里嘉陵的奇麗風(fēng)光,描繪出來。
叫畫家出門旅游寫生,潛心作畫,吳道子自然高興。再說他前兩年隨皇上逃往四川的時候,一路上的嘉陵山水早在他心中醞釀多次了,只是當(dāng)時兵荒馬亂,顛沛流離,哪有心思作畫?如今圣上有旨,這不正合他的心意嗎?當(dāng)下就叫人備鞍牽馬,即日上路,他走秦川、翻秦嶺,然后順江而下。
這天,吳道子來到秦隴襟帶的咽喉,水陸兩運(yùn)的集散地一—白水江。這里,上有來自河州、狄道、秦州的馬幫、駝隊,下有來自重慶、合川、廣元溯江而上的船只。街上幾十家店鋪,生意興紅,商賈如云,土特產(chǎn)堆集如山。在長安書齋的畫家吳道子,猛一下見到這么多馬幫、駝隊、船只,人群中有高亢、渾厚的隴地口音,又有詼諧幽默的下江川腔;更叫人激動的是這條源于秦嶺嘉陵谷的山溪,匯流到這里竟成為“江”;而千里嘉陵,又唯獨上游這段“江”,水清碧藍(lán),故曰“白水江”,與下行三十華里相會的西牛江,水色截然不同。畫家吳道子一時高興,便走進(jìn)一家酒鋪,買了些酒吃,然后帶上畫筆,登高作畫。
上得山來,只見四周山勢奇峻,峰巒突兀,崖石重疊,色調(diào)清晰,心中大喜,馬上取出五色調(diào)盤,展絹作畫。他運(yùn)筆如行云,立意有詩境,畫花花吐芯,畫鳥鳥有聲;山山嶺嶺,層林盡染,水泉江河,浪卷波滾。真是拈之即來,得心應(yīng)手。半天功夫,“千里嘉陵山水圖”首卷告成。吳道子是畫家又是詩人,這會兒他胸中激情滿懷,多年宿愿,今日得以施展,為此他興奮不已,于是端起五色調(diào)盤,順手一潑,腳下當(dāng)即浮起一團(tuán)五色祥云,久久紆繞于山,數(shù)月不散……
畫家完成了“千里嘉陵山水圖”的巨幅長卷,回到長安,受到唐王及滿朝文武的稱贊。從此,便獲得了“一代畫仙”的美稱。
那五彩祥云籠罩的山上,天長日久,長出了一種“五花石”。這種石頭,色彩柔美,光亮如玉,容易雕刻,造型最佳,下江川客專門買這種石頭,運(yùn)往四川進(jìn)行加工。
到宋朝,大文人蘇軾就買得一件五花石雕成的案頭玉器。雕刻工藝,十分精美,就其石質(zhì)來說,也是別處少見之物。他問起這石頭的來源,賣者告訴他:這是“仇池國”的五花石。
蘇軾一時詩興大作,便寫下了“仇池石”這篇著名詩篇。“仇池”是略陽古時候的稱謂,蘇軾說這石頭“秀色如蛾綠,冷氣壓三伏。”石頭不但質(zhì)細(xì),色柔,而且幽光閃閃,放在案頭給人一種清涼爽快的感覺。能叫人興奮的睡不著覺,再好看的東西也比不上它。
古代人物故事3篇(《中國古代人物故事》)相關(guān)文章:
★ 中國古代人物故事3篇(關(guān)于中國古代人物的故事)
★ 抗日英雄人物的愛國故事3篇 有關(guān)抗日英雄人物的故事
★ 水滸傳英雄人物的故事 [水滸傳的英雄故事]3篇 《水滸傳》英雄人物故事
★ 歷史人物勵志小故事_勵志小故事左右3篇 勵志的歷史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