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小編整理的《墨梅》教案6篇(墨梅公開課教案),以供借鑒。
《墨梅》教案1
一、教學設計學科名稱
北師大版課標小學語文六年級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墨梅圖題詩
二、所在班級情況,學生特點分析
我校地處嘉峪關市北郊,學生主要來源于城市及城市化的農村,由于受環(huán)境影響,大部分學生有一定的文化素養(yǎng),學習主動性較強,能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善于合作,樂于探究,勇于發(fā)現(xiàn),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能力,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成長較快。
三、教學內容分析
梅花,開放在萬花凋零的嚴寒季節(jié),她傲冰斗雪既有清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于眾花報春,寒氣愈重,其清香愈加芬芳。因此古人常把她作為堅強品格和高貴氣節(jié)的象征。本課的墨梅,指只用水墨不用顏色畫成的梅花,看上去十分的高雅大方。本詩作者王冕是元末明初人,被稱為“畫梅圣手”。這是一首作者自己題詠自己所畫梅花的詩作。詩中所描寫的墨梅勁秀芬芳、卓然不群?!爱嬅讽毦呙窔夤?,人與梅花一樣清?!薄赌贰愤@首詩不僅反映了他所畫的梅花的風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鮮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獻媚的堅貞、純潔的操守。一二兩句構思精巧,將畫中墨梅與池邊梅樹化而為一,仿佛畫中之梅的淡淡墨暈,為池頭梅樹吸收水中墨色所致。三四句則宕開一筆,贊賞墨梅雖無耀人眼目的色彩,卻極富清新高雅之氣,以此表達不愿媚俗的獨立人格理想。這幅《墨梅圖》構圖新奇、別致,一枝梅花橫貫畫面,花朵淡墨輕染,照應詩中的“淡墨痕”,花“好色”,但“梅花”香氣淡淡溢出,使人不能不嘆為觀止。而且,畫中題詩書法飽滿蒼勁,與詩意畫意相融合,更添一奇。
四、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自讀自悟,能理解詩句中詞語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憑借古詩詩句,感受古詩美的意境,使學生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熏陶
五、教學重難點:
1、通過自讀自悟,理解詩句的意思。
2、感受詩人借詠梅來表達自己品格高潔、孤傲的胸襟。
六、課時安排:
1課時
七、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據(jù)題質疑
1、詩歌導入。
同學們,我們以前學過一首王安石的詩叫《梅花》,你們還能背下來嗎?(指名背再齊背)
梅花
宋王安石
墻角數(shù)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2、介紹背景。 (出示課件)
你們知道這首《墨梅圖題詩》是誰寫的嗎?
(王冕(公元1287--1359)我國元代畫家。字元章,號煮石山農,諸暨人(今浙江紹興)。一生愛好梅花,種梅、詠梅又工畫梅。他曾在自己隱居的居所旁種梅千株,稱為“梅花屋”。)
3、揭示題目: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古詩《墨梅圖題詩》。(師板書課題)
4、據(jù)題質疑:
(1)理解“墨梅”,這里的“墨梅”是什么意思?
(說到“墨梅”,這里還有一個故事呢,北宋時候,有一位叫仲仁的人,又名華光和尚,一日,他因月光映梅影于窗紙上而得到啟發(fā),創(chuàng)作了用濃濃淡淡的墨水暈染而成的所謂墨梅。所以“墨梅”其實就是用水墨畫成的梅花。)
(2)看了題目,你想知道什么?
(師根據(jù)學生所提問題,進行副板書,并梳理歸納)
(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
師:自由讀詩,邊讀邊觀察,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或者你讀懂了什么?
1、生自學,并在小組內交流:自己讀懂了什么?
2、檢查反饋:(課件)
(1)①出示生字新詞,指名讀,師生糾正②齊讀生字新詞。
(2)①指名讀詩②范讀(出示課件),生畫節(jié)奏③分組讀詩④齊讀古詩
(三)細讀品味,感悟理解
1、學習第一句(課件)(出示第一二行)
(1)指名讀。
(2)點擊重點詞語:洗硯池、淡墨痕
(洗硯池:畫家洗硯的水池。傳說晉代的大書法家王羲之在洗硯池邊練習書法,池水因此變成黑色。淡墨痕:淡墨,水墨畫中將墨色分為幾種,如淡墨、濃墨、焦墨。這里是說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跡。)
(3)這兩行詩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試講,再講給同桌聽,最后全班交流)
(4)師歸納,生質疑:
師:這兩句詩寫了梅的什么特點?(出示課件)
生:(突出了它淡淡的色彩。)板書。
師:從哪個詞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
生:淡墨痕
師:應該怎樣讀出來呢?(自由讀、指名讀、評讀)
(5) 總結學法:
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剛才學習的`方法。(生試講,師概括:抓住重點字詞,聯(lián)系上下文或觀察插圖,理解詩意。)現(xiàn)在請同學們運用這種方法來自學第三四行詩句。
2、學習第二句:(課件出示三四句)
(1)出示句子,指名讀、齊讀
(2)學生運用自學,再集體交流
師:哪位同學來說說你是怎么理解這兩行詩的?
生:(試說:我是抓住……。師補充口頭提問:清氣在這里是什么意思?乾坤在這里又是什么意思?
(清氣:清香的氣味。這里指純潔的人品,高尚的節(jié)操。乾坤:天地,人間。)
師:由這兩句可以看出墨梅還有什么特點?
生:(清香的氣味)板書。
師:這是一首題畫詩,詩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點進行描寫?
生:(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氣味。)
(3)指導朗讀古詩
3、挖掘深意,體會情感
(1)誰能用自己的話把全詩的意思講一講?
(指名講,同桌互講,全班交流)
(2)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所看到的梅花要么白色,要么紅色,為什么王冕卻要將梅花用淡墨表現(xiàn)并描寫出來?作者這樣描寫,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呢?
(這首題畫詩,作者畫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艷麗來討人稱贊,而要畫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發(fā)了作者卓爾不群的高潔志趣和情懷。)
(3)詩人運用了什么方法寫出梅花的特點,表現(xiàn)了詩人的情懷?
(開頭兩句,由畫面上所畫的洗硯池寫到了美化淡淡的色彩,聯(lián)系非常自然,也很有情趣。后兩句中突出了墨梅的"清香"作者一語雙關,以物喻人,表明了詩人的人品與節(jié)操。)
(4)這首詩講述的其實是自己的志趣,志向。這就是“詩言志”。讓我們再來朗讀這首詩,讀出王冕的志趣和高貴品性來。
(四)拓展延伸,指導實踐
1、同學今天學的真不錯,那么同學們學了這首古詩后還有什么收獲?(生談)
2、賞畫-配樂有感情朗讀古詩。(課件出示)
3、集體背誦古詩。
八、課堂練習
背誦全文
九、作業(yè)安排
1、寫一段評價梅花或王冕的話。
2、組織學生交流搜集的有關梅花的詩句,繪畫作品。
十、附錄(教學資料及資源)
多媒體課件,王冕的資料
十一、自我問答
對于梅花,孩子不太了解的。我原本想找一段“梅花開放”的動畫片斷,讓學生對梅花有一個直觀而清晰的了解。但由于時間及渠道有限,這一設想最終沒能實現(xiàn)。后來上課時我先讓學生欣賞幾幅梅花圖畫,再通過后面學詩時引導學生不斷地朗讀詩歌,希望能借助“賞”與“讀”的結合,讓學生對梅花有一個初步的印象。
《墨梅》教案2
教學內容:
生字教學,預習古詩,學習《墨梅》,悟出學習方法。
教學目標:
學習生字詞,領悟學習古詩的方法,正確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詩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導入新課。
1、齊讀課題。
2、思考:讀后你知道了什么?(這課書要學習三首古詩。)讀后你想到了什么?(我們想到了過去學習的古詩、詩人的介紹……特別想知道"古詩三首"指的是哪三首?是誰寫的?詩的內容是什么?詩人想表達什么感情?)
3、明任務:這三首古詩分別是元代、清代和明代著名的詩歌。詩人分別是王冕、鄭燮和于謙。通過學習古詩,我們不僅要讀懂古詩的內容,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還要領悟學習古詩的方法,以便能夠獨立學習更多的古詩,賞析祖國語言文字之美。
二、指導預習。
1、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洗硯池 千錘萬鑿 焚燒 乾坤
2、朗讀古詩。
3、聯(lián)系注釋,想想每句詩的意思,不理解的詞語或者劃下來。
4、分組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關資料。
三、檢查預習。
以讀準字音、質疑為重點。
四、學習《墨梅》
1、了解詩人解詩題。
?。?)這首詩的作者是誰?
?。?)《墨梅》作者:元代著名畫家王冕。
王冕(公元1287——1359)我國元代著名畫家。字元章,號煮石山農,諸暨人(今浙江紹興)。
?。?)這首詩的題目是什么?(墨梅。這是一首題畫詩。墨梅,顧名思義,即為用水墨畫的梅花。)
?。?)從題目上,你知道了什么?還想知道什么?(知道了這首詩寫的是水墨畫的梅花。想知道這幅梅花圖是誰畫的?墨梅有什么特點?詩人為什么要寫《墨梅》這首詩?要表達自己什么樣的感情?)
2、講解詩意。
?。?)教師范讀。
?。?)指名學生讀。
?。?)學生借助字典、辭典進行自學。(初步理解字在詩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地方。)
?。?)教師點撥前兩句: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A.指名試讀。
B.理解字義。
洗硯池:畫家洗硯的水池。傳說晉代的大書法家王羲之在洗硯池邊練習書法,池水因此變成黑色。
淡墨痕:淡墨,水墨畫中將墨色分為幾種,如淡墨、濃墨、焦墨。這里是說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跡。
C.理解詩句的意思。(我家洗硯池邊的這棵梅樹,朵朵花開顯出淡淡的墨痕。)
D.進一步理解。
這兩句詩寫了梅的什么特點?(突出了它淡淡的色彩。)
從哪個詞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淡墨痕)應該怎樣讀出來呢?(自由讀、指名讀、評讀)讀至此,產生疑問——難道梅只有這樣一個特點嗎?
E.教師點撥后兩句: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5)用學習前兩句的方法學習后兩句。
A.指名試讀。
B.理解字義。
清氣:清香的氣味。這里指純潔的.人品,高尚的節(jié)操。
乾坤:天地,人間。
C.詩句的意思。(不圖人們夸贊它顏色的鮮艷,只求飄散的清香充滿天地。)
D.進一步理解。
墨梅還有什么特點?(清香的氣味)
這是一首題畫詩,詩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點進行描寫?(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氣味。)作者這樣描寫,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呢?(這首題畫詩,是說作者畫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艷麗來討人稱贊,而要畫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發(fā)了作者高潔的志趣和情懷。)
詩人運用了什么方法寫出梅花的特點,表現(xiàn)了詩人的情懷?(開頭兩句,由畫面上所畫的洗硯池寫到了美化淡淡的色彩,聯(lián)系非常自然,也很有情趣。后兩句中突出了墨梅的"清香"作者一語雙關,以物喻人,表明了詩人的人品與節(jié)操。)
3、朗讀全詩。
4、總結全詩:
?。?)這首詩描寫了什么?有什么特點?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3)想象詩人在這樣的美景里會有什么樣的表情、動作?
5、指導學生練習朗讀。
6、總結回憶古詩的學習方法。
請大家回憶我們是怎樣學習《墨梅》這首古詩的?
?。ㄖ娙?、解詩題;抓字眼、明詩意;想意境、悟詩情。)
五、作業(yè):
1、背誦《墨梅》。
2、運用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學后兩首古詩,提出不懂的問題。
《墨梅》教案3
教材分析:
體會詩人不同流合污,堅決同惡勢力斗爭到底的思想感情,以及鄙視流俗、貞節(jié)自守的高尚情操。
教學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學會本課2個生字。理解詩句中的詞語,并說說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并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熏陶。
教學重難點:
理解古詩的同時,想象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體會兩首詩在寫作上的特點。
教學構想:
品讀古詩,指導學生朗讀古詩,體會古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電腦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石灰吟》、《墨梅》。
學生學習過程:
一、談話引入,接題解題
1、你記得我們學過哪些古詩?背給大家聽一聽。今天我們要來學習兩首新的古詩。明代詩人于謙寫的《石灰吟》和元代詩人、書畫家王冕寫的'《墨梅》。
2、老師布置你們搜集了于謙和王冕的資料,我們一齊來交流一下。
3、解題
《石灰吟》題中“吟”是古典詩歌的一種形式。相傳有一天,于謙在石灰窯前看師傅們煅燒石灰,只見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經過熊熊烈火焚燒后變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觸,便吟出了《石灰吟》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篇。那年于謙才12歲?!赌贰肥窃娙说囊皇最}畫詩,即題詠自己所畫梅花的詩作。墨梅指只有水墨不用顏色畫成的梅花,看上去十分高雅大方。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詩,要求讀準字音
2、檢查自讀情況
三、理解詩意,品讀吟誦《石灰吟》
1、小組合作學習,可借助工具書或其他參考書初步弄懂詞句及詩的意思,不理解的作上記號。
2、小組匯報交流
3、看圖想象意境,體會作者感情
(1)山石承受千錘萬擊以及烈火焚燒的情景是怎樣的?
(2)作者見此情景有什么表現(xiàn)?會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呢?
4、指導朗讀
石頭是那樣不畏“千錘萬擊”和“烈火焚燒”,縱然粉身碎骨也要在世間留下潔白干凈的石灰。想一想,詩人借石頭表明自己怎樣的志向?應用什么語氣讀?(詩人借石頭表明自己不同流合污的志向。堅定的語氣朗讀。
5、練讀,個人展示評議,集體朗讀。
6、小結。
四、總結學法,自學《墨梅》
1、總結《石灰吟》的學習方法。
2、《墨梅》這首詩由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3、師生交流討論
(1)吾:我 淡墨痕:淡淡的水墨痕跡
清氣:清香的氣味 乾坤:天地
(2)看圖想象,作者畫的梅花有什么特點?為什么他畫梅花“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在梅花身上寄寓了作者怎樣的情操?
(3)熟讀吟誦。
4、小結
作業(yè)設計:
背誦古詩,做《同步》。
板書設計:
石灰吟 墨梅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復習鞏固兩首古詩。
學生學習過程:
一、復習檢查
1、指名朗誦《古詩兩首》。指導讀好詩句的節(jié)奏和重音。
2、想象古詩意境,提示應用什么語氣來朗讀。
3、說說這兩首詩的大意及表達的感情。
二、熟讀成誦
1、有感情地朗讀,體會作者的感情。
2、這兩首詩在寫法上有什么共同特點?
3、自由練讀,個人展示評議,集體朗讀背誦。
三、拓展詩境
1、出示描寫梅花的詩詞
2、師范讀,指導朗讀
3、嘗試背誦
四、指導書寫生字
作業(yè)設計:
完成練習
板書設計:
石灰吟 墨梅
《墨梅》教案4
今天,在教學《古詩兩首》這一課時,我嘗試著將兩首古詩——《石灰吟》、《墨梅》融合在一起,作為一個整體進行教學。具體的教學設計如下。
一、讀詩。
1、自由讀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出詩的節(jié)奏。(注意詩中前鼻音的字較多)
2、指名讀,分組讀,齊讀。(注意激發(fā)學生讀詩的興趣)
二、解詩。
1、自由讀詩,結合文中的彩圖,試著理解詩意,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2、引導學生在書中批注詩意。
3、引導學生提己的問題,教師進行歸納梳理?!叭簟薄ⅰ暗乳e”、“吾”、“清氣”、“滿”、“乾坤”的意思理解是重點問題。
4、引導學生聯(lián)系詩句討論上述重點詞語的意思,理解詩句的意思。指名說,自由說,引導說。
三、品詩。
1、齊讀《石灰吟》,想一想:詩中的“石灰”給你留下什么印象?詩人為什么要吟誦“石灰”?“石灰”與詩人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石灰堅強不屈、潔身自好,詩人借石灰抒發(fā)了自己不同流合污,堅決同惡勢力斗爭到底的感情。)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3、齊讀《墨梅》,想一想:詩中的“墨梅”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詩人為什么要吟誦“墨梅”?“墨梅”與詩人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墨梅素潔高雅、貞潔自守,詩人借墨梅表到了自己鄙視流俗、貞潔自守的高尚情操。)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四、辨詩。
1、自讀自悟:這兩首詩之間有什么相同之處?
2、引導學生討論,板書:
詠物抒懷
石灰——于謙——清白
墨梅——王冕——清氣
3、熟讀成誦。
五、延讀。
布置學生課外閱讀鄭燮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教學隨想
1、古詩教學的思路要簡約。
在《古詩兩首》的教學中,我的教學思路力求簡約。從整體而言,整堂課的教學循著“讀詩”、“解詩”、“品詩”、“辨詩”、“延讀”的教學思路進行,循序漸進,逐層深入。從局部而言,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沒有過多的繁瑣設問、條分縷析,在引導學生讀一讀,想一想,議一議中把古詩的解讀引向深入。如在對詩意的'解讀中,我摒棄了傳統(tǒng)古詩教學中字字求解、句句設問、逐句串講的方式,采用的是突出重點、整體感悟的教學方式,既節(jié)省了教學時間,又使詩意的解讀不支離破碎。
2、古詩教學的思路要整合。
《石灰吟》、《墨梅》這兩首七言絕句都是詠物詩,教者把這兩首詩編排在一起,正是從它們相似的主題角度來安排的。因此在教學這兩首古詩時,我的教學設計中就凸顯了“整合”理念?!白x詩”、“解詩”、“品詩”、“辨詩”、“延讀”,均是從兩首詩的整體角度予以設計。這樣的教學整合,使得教學節(jié)奏得到最有效的調控,使得教學內容得到最高效的組合,從而產生最佳的教學效率。如在“辨詩”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通過引導學生比較辨析出《石灰吟》和《墨梅》的相同之處,了解這兩首詩“詠物抒懷”的寫法,并進而把物與人結合起來,由物及人地解讀詩中的深層次情感。
3、教師教學的站位要下移。
這是第九冊的第3課,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了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剛剛開學,這課文學生已經讀了許多遍;這兩首古詩的詩意較淺顯,且每首詩旁均配有栩栩如生的彩圖助讀;學生們的手邊有不少學習資料,關于這兩首詩詩人簡介、詩意注解很多。上述種種因素,構成了教學這兩首古詩的潛在教學資源。教師若是要充分利用好這些資源,在教學中就必須調整好自己的教學位置。首先,教師需要把更多的教學時間留給學生進行自讀自悟、交流討論、反復誦讀;其次,教師需要耐心地傾聽每一位學生對字詞、詩句、詩意、問題所發(fā)表的意見,把學生發(fā)言中的每一個閃光的見解給予放大,并加以重復,讓學生體驗學習的樂趣。再次,教師需要平等地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之中,或在討論之初暗示思維的途徑,或在討論之中點撥思維的深度,或在討論之后即席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教師的平等參與絕不能喧賓奪主,更不能越俎代皰,要讓學生真正地感受到老師是在和我們一塊兒探討研究這兩首古詩,有時候甚至可以讓學生感覺到老師知道的東西似乎并不比我多多少。教學中,教師的低站位,可以和學生平等相視,從而平等對話;教師的低站位,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fā)起學生探究詩歌的欲望,從而激發(fā)起學生超越教師的信心;教師的低站位,可以消解課堂上師生彼此間的隔膜,使學生更容易親近教師,走近教師,從而坦然地走進詩歌的天地間。
《墨梅》教案5
設計意圖:
古詩是我國優(yōu)秀文化的瑰寶之一,《墨梅》是元代詩人、畫家王冕的一首題畫詩,詩人贊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實際上借梅自喻,表達了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詩句簡練,言淺意深?;顒又形覍⒆⒅刈尯⒆佑^察畫面,在欣賞圖畫的基礎上理解詩意。讓孩子輕松地學習古詩,激發(fā)學習古詩的'興趣,領略古詩文獨有的意境之美。
活動目標:
1.學習古詩,在欣賞圖畫的基礎上理解詩意。
2.嘗試根據(jù)圖文,正確、有感情的朗誦古詩。
3.憑借古詩詩句,感受古詩美的意境。
活動準備:
1.梅花圖片,墨梅圖。
2.課件。
活動過程:
?。ㄒ唬┏鍪久坊▓D片,認識梅花,激發(fā)孩子的興趣。
教師:冬天是梅花盛開的時候,梅花有許多枝干,沒有葉子,有白色的、黃色的、粉色的,還有紅色的,散發(fā)出淡淡的香味。
?。ǘ┬蕾p墨梅圖,了解作者與古詩名字含義。
1.了解古詩題目含義。
教師: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這幅墨梅圖,你知道為什么叫墨梅圖嗎?墨梅就是用水墨畫成的梅花。
2.了解古詩作者。
教師:你知道這幅畫是誰畫的嗎?
?。ǘ┬蕾p圖文課件,理解古詩內容,學習古詩。
1.幼兒欣賞課件。
教師:原來這是一首題畫詩,是詩人王冕為自己畫的一幅墨梅題的詩。
2.嘗試根據(jù)圖文,學習古詩。
教師:請小朋友來說說看,你在畫中看到了什么?分別說說每幅圖都說了什么?
4.解釋古詩意思。
教師:你現(xiàn)在站在小溪頭,鼻翼間卻有香氣飄逸;你現(xiàn)在來到了林間,那香氣依然追隨。即使你回到家里,心間依然還有那梅花的香味在縈繞。無論何時,無論何處,每個人都能聞到那梅花的香味。
5.感受古詩意境。
教師:你聞到的是怎樣的梅香?請小朋友閉起眼睛想象做了一個深呼吸,聞到那香氣了嗎?
?。ㄈ﹪L試用自己的方式吟誦、演唱古詩詞。
1.教師根據(jù)圖譜有感情的朗誦古詩一遍。
2.幼兒多形式朗誦古詩。
3.集體完整吟誦古詩。
活動延伸:
區(qū)域活動:在美術區(qū)進行墨梅畫。
附:
我家洗硯池頭樹,
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顏色,
只流清氣滿乾坤。
《墨梅》教案6
教學目標
1.學會詩中“硯、冕、乾、坤”這樣四個生字,理解“墨梅、洗硯池、淡墨痕、好顏色、清氣、滿乾坤”等詞。
2.能借助工具書自身解釋王冕的《墨梅》,體會詩中梅的特點和品性。
3.能聯(lián)系詩人的生平,感受詩人借詠梅來表達自身品格高潔、孤傲的胸襟。
重點能借助工具書自身解釋王冕的《墨梅》,體會詩中梅的特點和品性。
難點感受詩人借詠梅來表達自身品格高潔、孤傲的胸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梅花歷來是詩人們吟誦的對象。一二年級時,我們讀王安石的《梅花》(齊讀)五年級時我們讀《雪梅》(齊背)這節(jié)課,我們讀的是元朝著名畫家、詩人王冕的《墨梅》,說到王冕,他還是我們家鄉(xiāng)人呢?(同學補充注釋處的內容)
你對這個詩題“墨梅”是怎么理解的?
王冕一生喜好梅花,種梅、詠梅又工畫梅。他曾在自身隱居的居所旁種梅千株,稱為“梅花屋”。而說到“墨梅”,這里還有一個故事呢,北宋時候,有一位叫仲仁的人,又名華光和尚,一日,他因月光映梅影于窗紙上而得到啟發(fā),創(chuàng)作了用濃濃淡淡的墨水暈染而成的所謂墨梅。所以“墨梅”其實就是用水墨畫成的梅花。
王冕畫過許多幅墨梅,畫家不只喜歡畫畫,還喜歡在畫面空白處題上一首詩,幾句話,以留下當時的心情感受。今天我們要讀的這首詩就是王冕留在其中的一幅墨梅畫的詩。
二、初讀古詩,讀準古詩。
1.齊讀,讀準確。
2.指讀,讀準確。
3.再讀,讀出節(jié)奏來。
4.讀出平仄變化來。
我家——洗硯池——頭——樹,
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顏——色,
只留——清——氣滿乾——坤——
三、解釋古詩。
1.王冕畫中的這株梅花長在哪里?
2.為何把池子稱為“洗硯池”呢?(補充:寫字、畫畫后洗筆洗硯的池子。王羲之有“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傳說。這里化用這個典故。)
3.讀著這首詩,想著畫中的梅花,你看到這株梅花了嗎?喜歡這株梅花嗎?
4.交流,在交流中理解古詩:
“朵朵花開淡墨痕”
花開時那花兒的顏色(不濃艷),就像(用含著許多水的墨汁點染上去)一樣。既沒有(桃花那樣嬌艷),也沒有(杏花那樣如霞般粉紅)。[可讓同學填寫。]
朗讀表示花開色淡如墨痕的樣子。
“只留清氣滿乾坤”
理解“乾坤”(“乾”即天,“坤”即地,“乾坤”即天地)
想象你此刻身在何處,聞到那香氣了嗎?(在對話中體會“滿乾坤”中無處沒有,無人不知的意蘊。)可這樣設置對話:你現(xiàn)在站在小溪頭,鼻翼間卻有香氣飄逸;你現(xiàn)在來到了林間,那香氣依然追隨。即使你回到家里,心間依然還有那梅花的香味在縈繞。無論何時,無論何處,每個人都能聞到那梅花的香味。
朗讀,表示梅花的香氣到處都是的情景。
我想問問大家,你聞到的是怎樣的梅香?(在交流中理解“清氣”,聯(lián)系其他植物的香,如桂花、梔子花的香,比較體會其中那種淡淡的、幽幽的、靜靜的特點,并能用“清”來組詞,如“清幽、清淡、清雅”等來形容梅香。)
這種梅香,在王安石的詩中用另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暗香”(讀王安石的《梅花》)
朗讀表示梅香清雅的特點。
小結:這梅,色淡、氣清。
“不要人夸好顏色”
知道句中的`“顏色”指梅花的色彩。
體會梅花品格的高貴、高潔,不在意他人的夸耀,更不需要他人的奉承。
5.朗讀,讀出梅花的特點,讀出自身對梅花的喜愛。
6.背誦古詩。
四、深入體會詩意。
1.王冕為何如此喜歡梅花呢?為何種梅三千株,還自稱為“梅花屋主”?讀了這首詩,你知道原因了嗎?
2.交流,知道王冕喜歡的是梅的高潔、清雅,不計名利的品格。
3.補充王冕的生平資料。(詳見和件)
4.讀著這些王冕的生平簡介,你是否對王冕,對這墨梅有了更深的體會?
5.交流,在交流中抓住其中的“淡”與“清”,知道其中有“淡泊”“清高”之意。
6.所以同學們,王冕寫《墨梅》這首詩,僅僅是為了表示梅花的淡雅高潔的品性嗎?(不是的,他更是為了通過這首詩來表述自身的胸懷,他也如梅花那般品性高潔、流露了自身不逐名追利、孤芳自賞的性格。)
7.這首詩講述的其實是自身的志趣,志向。這就是“詩言志”。
8.讓我們再來朗讀這首詩,讀出王冕的志趣和高貴品性來。
五、安排作業(yè):
默寫古詩。
寫一段評價梅花或王冕的話。
《墨梅》教案6篇(墨梅公開課教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