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分享的《草船借箭》教案3篇,以供參閱。
《草船借箭》教案1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按事情發(fā)展順序安排材料的方法。
2.學會本課生字10個;理解16個詞語的意思。
3.會用“要是……就……”、“果然”、“神機妙算”各寫一句話。
4.感受諸葛亮的神機妙弊,知道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知天時、懂地利、識人心。
教學時間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了解課文大意,給課文分段。
教學過程
—、揭題激趣。
1.啟發(fā)入題,了解出處。
《草船借箭》這篇課文是根據(jù)《三國演義》中的部分內(nèi)容改寫而成的,是—篇歷史題材的課文。學習本文時,首先要弄清故事發(fā)生的歷史背景,還要弄清故事中寫了哪幾個歷史人物,人物之間的關(guān)系怎么樣。
2.簡介背景,了解人物。
(1)東漢末年,正值孫劉聯(lián)合抗曹之時,諸葛亮奉劉備之命到孫權(quán)那里幫助作戰(zhàn),《草船借箭》的故事,就發(fā)生在這一歷史階段,也就是我們以前學過的《赤壁之戰(zhàn)》之前。
(2)了解曹操、周瑜、諸葛亮、魯肅各是怎樣的人,之間關(guān)系如何?
(曹操是漢室的丞相,周瑜是孫權(quán)手下的大將,諸葛亮是劉備手下的軍師,魯肅是協(xié)助周瑜統(tǒng)率三軍的。渚葛亮和魯肅都是主張孫劉兩家聯(lián)合抗曹的人。課文通過草船借箭一事,贊揚了諸葛亮的聰明才智。)
二、自學課文。
1.讀通課文。
2.自學生字新詞(劃出生字新詞,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聯(lián)系上下文或理解詞義)。
3.填空練習,了解大意。
()要()三天趕造()。()向()借船,然后用草船向()借到了箭。
三、檢查自學情況。
1.認讀生字詞。(理解多音字及部分詞語的意思)
2.初步理解課文意思。
3.指名逐節(jié)朗讀課文。(正音、評讀)
四、再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給課文分段。
1.輕聲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一?裁詞?
2.默讀課文,根據(jù)事情的發(fā)展順序,結(jié)合課文第2題的提示,把課文分成4段:
?、俳邮苋蝿?/p>
?、谧骱脺蕚?/p>
?、鄄荽杓?/p>
?、馨磿r交箭
五、課堂作業(yè)。
1.抄寫生字新詞。
2.完成作業(yè)本上第1、2、3題。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學習第一、二、四段,完成部分作業(yè)。
教學過程
—、復習鞏固。
1.聽寫生字新詞。
2.給多音字“都”、“更”、“了”、“只”組詞。
二、學習課文一、二段。
1.讀一、二段。
思考:赤壁之戰(zhàn)時,周瑜的3萬軍士戰(zhàn)勝了曹操的80萬大軍,周瑜用的那么多箭是從哪兒來的?諸葛亮是怎樣借箭的?
2.出示思考題預習。
(1)諸葛亮明知周瑜要害他,為什么還立下軍令狀,保證3天之后交10萬枝箭?
(2)魯肅是周瑜的部下,為什么諸葛亮敢請他幫忙?
3.討論交流。
4.再讀課文一、二段。
思考:(1)周瑜為什么要害諸葛亮,課文中哪里看出周瑜要害諸葛亮?
(2)哪些詞句證明諸葛亮知道周瑜要害他?明明知道周瑜要害他,為什么還要立下軍令狀,保證3天后交10萬枝箭?
(3)魯肅是周瑜的部下,為什么諸葛亮敢于向他求助?
5.分小小組交流,討論。
6.反饋交流。
?、僦荑槭裁匆χT葛亮?
齊讀“周瑜見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p>
理解“妒忌”。(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
課文哪些地方證明周瑜要陷害他?
(讀書上有關(guān)句子,并講出理由)
?。ㄖ荑ひT葛亮3天造10萬枝箭在當時是不可能的,這是周瑜假公濟私,圖謀置諸葛亮于死地。)
?。ā八辖粦?zhàn)用什么兵器最好”這是周瑜明知故問。)
當周瑜聽說諸葛亮3天能造好箭,還立下軍令狀,他的心里為什么很高興?
(在當時,3天肯定造不出10萬枝箭,既已立下軍令狀,完不成是要殺頭的。)
找出書中明確說明周瑜要陷害諸葛亮的話。
(周瑜對魯肅說的:“這是他自己說的……回來報告我。”)
?、跁夏男┑胤阶C明諸葛亮知道周瑜要害他?
諸葛亮請魯肅幫忙時說的幾句話(“不過……就完了”)。
朗讀練習。(齊讀)
諸葛亮明知周瑜要害他,為什么還要立下軍令狀,說3天造好10萬枝箭呢?
(諸葛亮胸有成竹)
(顧全大局)
理解諸葛亮為顧全聯(lián)吳抗曹的大局,不計個人得失。
?、埕斆C是周瑜的部下,為什么諸葛亮敢于向他求助?
(諸葛亮深知魯肅為人忠厚,顧全大局。)
從哪里可以看出,請把書上有關(guān)句子讀出來。
(“魯肅答應了……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7.朗讀練習。
小結(jié):
學了這部分課文,我們知道了諸葛亮挺有才干,顧全大局;魯肅真誠厚道,言而有信;而周瑜卻挺妒忌諸葛亮,心胸十分狹窄。
8.分角色朗讀課文一、二段中的對話部分。
三、學習課文第四段。
3天前,諸葛亮立下軍令狀,周瑜心里很高興。3天后,周瑜帶了500名將士來到江邊干什么?
(是抓諸葛亮的)
結(jié)果周瑜在江邊看到了什么?齊讀第四段。最后周瑜怎樣?
(欽佩諸葛亮)
書上從哪兒看出?
(長嘆不如)
長嘆什么?
(嘆諸葛亮神機妙算)
教師范讀周瑜長嘆說的話,學生自由學讀,齊讀。
四、鞏固練習。
作業(yè)本上第5題(1)、(2)、(3)。
第6題(1)、(2)。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學勻第三段,總結(jié)全文,完成作業(yè)。
教學過程
—、復習鞏固,導入第三段學習。
1.草船借箭的起因是(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結(jié)果是(周瑜長嘆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
起因和結(jié)果截然不同,是諸葛亮構(gòu)機妙算使周瑜改變的。
什么叫“神機妙算”?
2.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xiàn)在哪里?
學了課文的第三段,我們就會知道。
二、學習第三段
1.一生讀第三段。
其它同學一邊聽,—邊找:哪些事說明諸葛亮神機妙算?
2.找出來劃好后,分小小組討論,
3.哪里看出諸葛亮神機妙算?
(諸葛亮知天時,懂地利,識人心。)
哪些地方說明諸葛亮知天時?
(第三天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齊讀。)
哪些地方說明諸葛亮知地利?
(順風順水撤得快)
哪些地方說明諸葛亮知人心?
(知道曹操的脾氣,多疑多慮)讀有關(guān)句子
從哪些地方說明諸葛亮知道曹操不會出兵?
(讀有關(guān)句子)齊讀曹操下令說的一段話。進一步理解諸葛亮知道曹操多疑多慮,不敢出兵。
小結(jié):
由于諸葛亮知天知地知人,所以向曹操借到了10萬枝箭;
4.諸葛亮是怎樣向曹操借箭的?
(1)生自由讀課文,劃出寫諸葛亮指揮船上軍士的詞語。
(“吩咐”“下令”“又叫”“又下令”“吩咐”)
(2)分五步說說諸葛亮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的經(jīng)過。
(向北靠近曹軍→船頭朝西船尾東→一字兒擺開→擂鼓吶喊→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繼續(xù)受箭→順風順水駛回。)
先討論交流,再請學生講,讓全體學生更深一層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佩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3)江上霧很大,為什么曹操的軍士能那么準地射中諸葛亮的草把子呢?
(因為諸葛亮的30個軍士在四更時分擂鼓吶喊,曹軍不習水戰(zhàn),不敢出來。于是多疑的曹操在大霧之中只好下令朝擂鼓吶喊聲處放箭,這時箭像雨點一樣射過去,草把子上很快就插滿了箭。)
從這里,說明了什么?
(諸葛亮安排得很巧妙)
(4)船頭第一次朝西,第二次朝東。不這樣可以嗎?為什么?
(學生用手操作討論,后交流)
(5)完成作業(yè)本上的第4題,
(6J大霧還沒散完,諸葛亮就帶船隊走了,臨走之前還怎么說?,(“謝謝曹丞相的箭”)
指導讀這一句。是真謝嗎?
(7)曹操聽后,會怎么樣?為什么不追?
(因為諸葛亮的船隊順風順水走遠了。)
三、練習作業(yè)。
1.諸葛亮知天知地知人,他神嗎?
(神)
諸葛亮是神嗎?
(不是神,是人)
他的神機妙算是從哪兒來的?
(從書中學來的)
(平時多觀察,多思考)
2.諸葛亮不是()是()。他的神機妙算并不是()而是()。
四、再次理解課題,總結(jié)談話,
1.體會神機妙算,能用“神機妙算”說一句話,然后朗讀全文。
課題為什么叫“草船借箭”?
(“借”字概括了事情的經(jīng)過,又體現(xiàn)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2.課文從周瑜妒忌諸葛亮的起因,到周瑜自嘆不如的結(jié)果這一強烈的對比中,襯托了諸葛亮驚人的膽量,聞人的智慧。本文寫了一場智斗,全文按故事發(fā)展的順序,
緊緊圍繞“神機妙算”來寫的。在事件層層發(fā)展,人物性格對比中,突出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3.朗讀全文。
完成作業(yè)本上第6題的(3)、(4),(5)、(6)。
板書設(shè)計
草船借箭
周瑜
諸葛亮
魯肅
接受任務: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作好準備: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草船借箭: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按時交箭: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草船借箭》教案2
一、教學內(nèi)容說明:
這篇課文講的是我國著名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故事發(fā)生在東漢末年,當時曹操剛剛打敗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quán)。于是劉備和孫權(quán)聯(lián)合起來抵抗曹操。劉備派諸葛亮到孫權(quán)那里幫助作戰(zhàn)。課文情節(jié)曲折,故事性強。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想一想諸葛亮神機妙算表現(xiàn)在哪些地方。
二、教學設(shè)計:
學生比較喜歡三國的故事和人物,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采取講學結(jié)合,一學為主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加強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水平。
三、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生詞,讀通讀懂課文。
2、了解古代軍事知識:都督、軍令狀、水寨、弓弩等。
3、深刻領(lǐng)會諸葛亮神機妙算在什么地方。
四、教學難點: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
五、教學過程:
1、揭示課題
2 學生自學
(1)自學生字生詞,不懂的查字典。教師巡視。
?。?)根據(jù)寫事的繼續(xù)問的特點分清課文的順序
立下軍令狀-----巧妙安排-----草船借箭-----如期交箭
?。?)認識諸葛亮是人而不是神,深刻領(lǐng)會諸葛亮神機妙算表現(xiàn)在三方面:一是諳熟人,二是具有豐富 的天文知識,三是通曉地理。
?。?)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
3、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大家討論。
(1)《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草船借箭?結(jié)果怎樣?
(2)本文人物分析
周瑜:陰險狡猾,妒忌心強
諸葛亮:從容鎮(zhèn)定,胸有成竹,有膽有識,足智多謀,才智超群
魯素:忠厚老實
曹操:謹慎多疑
不喜歡周瑜的原因:表面客氣,內(nèi)心暗藏殺機;
喜歡諸葛亮的原因:以大局為重,從容鎮(zhèn)定,胸有成竹。
?。?)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在于諸葛亮對借箭妙計的通盤考慮和周到的`安排
a、諸葛亮識天象,算到天氣,知道第三天四更時分一定有大霧。
b、諸葛亮曉地利,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條船以繩索相連,一字排開,兩面手箭?;貋頃r順水順風;
c、諸葛亮知人心,知道魯素忠厚老實守信,特地向他借船,知道周瑜聰明過人,所以不讓魯素向周瑜提借船之事,知道曹操謹慎多疑,看不清虛實不會輕易出兵,因而大張旗鼓,霧夜佯攻曹營。魯素見證了諸葛亮取箭的經(jīng)過,周瑜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4、圖文結(jié)合,看出諸葛亮料事如神,足智多謀,博才多學,知己知彼,善于運籌帷幄。是歷史山一位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
5、把本課的內(nèi)容演一演,同學評價。
6、課外讀一讀《三國演義》中跟本課有關(guān)的部分。
《草船借箭》教案3
設(shè)計理念:
《三國演義》作為四大名著之一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這部書之所以能煥發(fā)出如此雋永的魁力,其最吸引人也是最富生命力的地方在于塑造出了一系列血肉豐富、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我們應把小說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成功的、典型的人物形象,通過語言在孩子們的大腦里儲存下來,使這些人物形象能夠活靈活現(xiàn)地、生動傳神地展現(xiàn)在孩子們的面前,通過品讀活的語言使人物的形象豐滿起來。這樣諸葛亮運籌帷幄、胸有成竹、雍容大度、神機妙算的形象才會“立”在孩子的心中。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妒忌、都督、推卻、遲延、探聽、私自、調(diào)度、水寨、擂鼓、吶喊、支援、丞相、軍令狀、自有妙用、神機妙算”等詞語。
2、自主閱讀,理解課文內(nèi)容,認識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體現(xiàn)在知天文、懂地理、識人心。
3、分角色朗讀課文,能簡要復述課文內(nèi)容。
重點:感悟人物形象,從“草船借箭”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難點:通過具體語句感受人物特點,并通過讀表現(xiàn)人物個性。
教學準備:
1.推薦學生閱讀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guān)諸葛亮的篇章。
2.把相關(guān)的句子制成課件。
教學設(shè)計: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簡介背景
1、板書課題,啟示談話。
我們國家有著燦爛的歷史文化,我國的“四大名著”就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文化遺產(chǎn),你知道四大名著指哪些書嗎?今天我們學習的《草船借箭》這個故事就節(jié)選自著名歷史小說《三國演義》。誰來說說這個故事主要寫了哪幾個人?誰向誰借箭?
?。ㄖ饕獙懥酥T葛亮、周瑜、曹操、魯肅,是諸葛亮向曹操“借”箭。)
2.簡介時代背景。
課件出示:
故事發(fā)生在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孫權(quán)各據(jù)一方,相互討伐,史稱“三國鼎立”。當時曹操實力雄厚,剛剛打敗了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quán),于是劉備和孫權(quán)聯(lián)合起來抵抗曹操,劉備派諸葛亮到孫權(quán)那里幫助作戰(zhàn)。孫權(quán)手下大將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設(shè)下圈套,假意讓他負責趕造十萬支箭,企圖以造不成箭違誤軍令的借口加以陷害,于是就發(fā)生了這個故事。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蹖W生已經(jīng)初步具有默讀能力,能在默讀中體悟情感,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
2.引導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
3.檢查預習,鞏固生字詞。
(1)指讀課文,正音
?。ā袄蕖?,應讀léi,不能讀lèi;“丞”,讀chéng,不能讀céng;指導寫字時,“忌”的上面是“己”不是“已”;“延”要注意與“廷”區(qū)別;“援”的右邊是“爰”不是“愛”。 “丞”字應提醒學生注意筆順。)
?。?)結(jié)合上下文體會詞語的意思。
妒忌:對才能、名譽地位比自己好的人心懷怨恨,本課指周瑜因諸葛亮比自己強而忌恨他。
懲罰:嚴厲地處罰。
自有妙用:自然巧妙的用處。
神機妙算:驚人的機智,巧妙的謀劃,形容有預見性,善于估計客觀形勢,決定策略。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請同學們再讀課文,想一想,這篇課文是按什么順序?qū)懙??重點寫了哪些內(nèi)容?
2.“草船借箭”這個題目的題眼是哪個字?圍繞“借”課文講了哪些內(nèi)容?
?。ㄏ葘懥瞬荽杓脑颍唤又鴮懥酥T葛亮借箭的準備;然后重點寫了草船借箭的經(jīng)過;最后寫了事情的結(jié)果—箭如數(shù)交付周瑜,周瑜自嘆弗如。)
?。壅n文結(jié)構(gòu)嚴謹,故事以“借”為線索。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敘述得清清楚楚,引領(lǐng)學生概括內(nèi)容,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四、品讀借箭原因,感受人物特點
1.指名讀第1自然段
2.諸葛亮的才干怎樣?周瑜妒忌諸葛亮是一般的妒忌嗎?文中哪些詞可說明請畫出來。
(“挺”、“才”,指導朗讀稍重些。)
3.自讀第二自然段段
a.課件出示:
思考:周瑜“請”諸葛亮商議軍事,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從哪兒看出來?
b.討論、交流:
?。ㄖ荑ら_始以“公事”為由迫使諸葛亮不要推卻,接著又以“十天為限”故意刁難,最后當諸葛亮答應三天造十萬枝箭時叫諸葛亮當面立下軍令狀,以便抓到字據(jù),日后好加害于他,他的真正目的是妒忌諸葛亮的才干,設(shè)下計來陷害諸葛亮。)
?。墼趯W生整體感悟課文內(nèi)容后,已經(jīng)對人物形象有了初步了解。結(jié)合課始時代背景的介紹,他們能在字里行間洞悉人物的內(nèi)心然后自由發(fā)言,各抒己見。]
4. 周瑜的真正目的是陷害諸葛亮,而諸葛亮為什么不拆穿他,反而接受趕造十萬枝箭的任務,并且立下軍令狀?
5、周瑜居心叵測,諸葛亮運籌帷幄,請同學們體會他倆每次對話時,各人心里可能想些什么?他們在說話的時候會是什么表情?什么語氣?試著讀一讀
6.分角色朗讀1、2自然段,體會人物性格特點。
?。圻呑h邊讀,讀后評價,通過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讀,讓文中人物的形象在學生頭腦中鮮活起來。]
五、設(shè)置懸念,布置作業(yè)
1.諸葛亮立下軍令狀,只要三天就造好十萬支箭,他答應的'是否太多草率?他將怎樣做呢?下節(jié)課我們將繼續(xù)學習這篇課文。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1.2自然段,體會周瑜、諸葛亮的不同心理。
板書設(shè)計:
第二課時
一..回顧導入,切入中心
1.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19課《草船借箭》。(出示題目)
2.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了解了課文大意,知道草船借箭的起因(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結(jié)果是(周瑜長嘆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
3. 使周瑜自嘆不如的是諸葛亮的什么?(板書:神機妙算)。
“神機妙算”什么意思?
二、探究課文,感悟“神妙”
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xiàn)在哪些地方?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把你認為最能表現(xiàn)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句子劃出來,再用心體會,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處?
?。▽W生讀文討論,教師巡視,點撥引導)
討論交流,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
(一)知天時
1、課件出示:“這時候大霧滿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p>
?。?)創(chuàng)設(shè)語境,感悟朗讀
?、龠@場大霧,諸葛亮和魯肅都看到了,請大家體會,魯肅看到這場大霧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
?、?假如你是魯肅,怎么讀這個句子?
?、?那么諸葛亮看到這場大霧又是怎樣的心情呢?誰來讀讀。
小結(jié):選擇這樣的天氣,說明諸葛亮精通天文、氣象,預測準確。正因為大霧漫天,什么都看不清,曹操才不敢輕易出動只叫射箭,諸葛亮借箭的妙計才得以實施。
(2)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知天時
?、?光讀這句話就能看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嗎?也許是湊巧趕上大霧滿天呢?請聯(lián)系上文,找到可以聯(lián)系的句子
?。ㄖ该卮穑骸暗谝惶?,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第二天,仍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里?!保?/p>
?、谇皟商鞗]動靜可不可以不寫,直接交代: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里。這樣寫多簡練,這樣改好嗎?為什么?
?。ńM織學生議論。)
?。垡龑W生議論、誦讀原文,要讀出諸葛亮的胸有成竹、從容不迫。在讀中悟到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準了這場大霧。]
小結(jié):只有這樣寫,我們才能真正體會到諸葛亮的胸有成竹,對天氣情況了如指掌。怪不得周瑜一聲嘆息: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二)懂地利
諸葛亮算好了大霧天,那么他又是怎樣找準借箭的地理位置的呢?
1、“諸葛亮吩咐把二十條船用繩索連接起來,朝北岸開去?!?/p>
?。ò汛挥美K索連接起來,一字兒擺開,既便于統(tǒng)一行動,避免走散,又不留空檔,使受箭面積大。)
2、“諸葛亮下令把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兒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
3、“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去受箭?!睘槭裁??
?。▋擅媸芗?,既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體平衡。)
可見,諸葛亮方方面面考慮得那么周密、那么成熟、那么滴水不漏,安排巧妙,你們說諸葛亮神不神?妙不妙?
4、“天漸漸亮了,霧還沒有散……可是這邊的船順風順水,已經(jīng)駛出二十多里,要追也來不及了?!?/p>
?。L滾長江東逝水,長江水流方向向東,風向向東,因此船受箭歸來才會順風順水,這就是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看來諸葛亮也早已算準了借箭的地理位置。難怪周瑜長嘆一聲,說——
?。ㄉx: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p>
(三)識人心
草船借箭的成功,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條件,那就是諸葛亮十分了解曹操生性多疑的性格,他算得準不準呢?從那里可以看出來呢?
1、“曹操聽到鼓聲和吶喊聲,就下令說:“江上霧很大,敵人忽然來攻……箭好像下雨一樣?!?/p>
(引導學生理解:曹操生性多疑,再加上天氣的原因,只叫弓琴手射箭而不派兵進攻,正中諸葛亮的下懷,這也是他事先算到的。)
2、“魯肅吃驚地說:“如果曹兵出來,怎么辦?”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p>
在這篇課文中,寫諸葛亮說話的地方有11處之多,但只有這個地方寫到了諸葛亮的笑。你怎樣理解諸葛亮的笑?”
[仔細體味,反復品讀,品出語言之美、語言之妙,也品出了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品出人物的精神、人物的內(nèi)涵]
3、老師覺得諸葛亮的話并沒有說完?!办F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這是話中有話、話后有話呀!你能把諸葛亮沒說出來的話說出來嗎?
4.小結(jié):如此談笑風生,鎮(zhèn)定自若。怪不得周瑜長嘆一聲,說——
?。ㄉx: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三、人物對比,升華感受
1、那么,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諸葛亮呢?(提示后討論交流)
交流預設(shè):
?、僦荑さ闹巧滩蝗缰T葛亮,因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
?、谥荑さ男亟蟛蝗缰T葛亮,周瑜心胸狹窄,嫉賢妒能,而諸葛亮寬厚待人,善于把握全局。
?、壑T葛亮考慮問題的能力、觀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能力都要勝過周瑜。
2、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á僦T葛亮精通天文,氣象,利用有霧的天氣,其借箭的妙計才能實施。②利用曹操謹慎、多疑的性格特點,大霧滿天,曹操看不清虛實,不敢輕易出兵,只得放箭。③考慮周全,安排巧妙,諸葛亮用二十條船以繩索相連,一字排開,兩面受箭。)
四、鏈接詩句,擴展文本
1、課文學到這里,大家是不是認為諸葛亮挺有才干?請你選用一些四字詞語來形容諸葛亮。
(足智多謀 智慧超群 精明能干 知識淵博 神機妙算)
2、后人借這件事寫出了贊美諸葛亮的一首小詩:
課件出示:
一夜?jié)忪F滿長江,
遠近難分水渺茫。
驟雨飛蝗來戰(zhàn)艦,
孔明今日伏周郎。
3.指名朗讀,背誦。
?。圻@首小詩精煉的概括了草船借箭的經(jīng)過,又贊美了諸葛亮的智慧,是對文本精妙的擴展和延伸。]
五、總結(jié)拓展
通過學習,我們體會到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那么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謀,他的本事從何而來,想知道嗎?請大家閱讀《諸葛亮全轉(zhuǎn)》、《三國演義》的46等相關(guān)章節(jié)。
《草船借箭》教案3篇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