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收集的傷仲永教學反思12篇(《傷仲永》教學設計),供大家閱讀。
傷仲永教學反思1
課前、課中、課末騰出一點時間讓同學提問,效果很不錯。
從以前同學提問的情況來看,同學們的提問一般是局限于課文自身。教完《傷仲永》一文時,我留幾分鐘讓同學們提問。我想,按優(yōu)秀教案,同學們經(jīng)課堂的學習,已經(jīng)達到了要求,我的教學任務也完成了,同學們大概也沒什么問題了吧。沒想到同學高舉著手問道:“老師,我想知道方仲永的父親不讓他學習,方仲永當時心里是怎么想的?”說實話,這問題我心里也沒底,誰知道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但我想,同學有問題老師也不一定都懂得。
于是我馬上說:“這個問題提得好,又有趣,哪一個同學能回答?”有幾個同學先后舉手?!胺街儆赖母赣H不讓他學習,拉著他到處訪問人,四處賺錢,我想他心里一定非常恨他的父親?!?/p>
“他父親拉著仲永四處拜謁,同縣人都贊不絕口,仲永心里一定很高興,以為自身很了不起?!蔽铱赐瑢W們的回答都有道理,便立即給予肯定、褒揚?!耙悄銈兪欠街儆?,心里會怎樣想?”
于是教室里七嘴八舌,有說要逃脫父親的控制的,有說要懇求父親讓他學習的,也有說要用道理勸說父親讓他學習的(因父親終究沒讀書,目光短淺)……最后我請大家綜合出一個較好的方法:勸說父親,請父親的長輩來做工作,讓“我”繼續(xù)學習。我說:“既然大家這么理解方仲永的心思,那就應該更努力學習,好好珍惜現(xiàn)在的.大好時光?!?/p>
問題來自同學,答案也來自同學,同學這樣答那樣答都有一定的道理,都應給予肯定。重要的不在于誰答案更準確,而在于在這樣活動的過程中同學的思維活躍了,判斷、表達能力都得到了鍛煉、發(fā)展,語文學習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一篇課文教完不等于我的教學任務全部完成了,也不等于同學都懂,或沒什么大問題了。有的同學提出的問題,是出人意料的,超出了優(yōu)秀教案的范圍,說明同學的思維有時逾越了教師的要求、教材的范圍。教師應捕獲同學在學習過程中思想、思維火花閃現(xiàn)的一瞬間,給予鼓勵、引導。提供給同學們暢所欲言的機會。
傷仲永教學反思2
……)這樣的故事在歷史上還有很多,你們還能舉一些例子嗎?(大家紛紛發(fā)言,如稱象的曹沖、砸缸的司馬光、讓梨的孔融、《鵝》的作者駱賓王……)這些天資聰明的孩子,如果他以后不再學習,會出現(xiàn)什么后果呢?(同學們都惘然)今天,我們就來講一個這樣的故事。(板書:傷仲永)
二、介紹作者
上節(jié)課老師布置讓大家課下搜集有關王安石的介紹,下面我來找學生說一說。(學生紛紛舉手,談自己搜集到的資料。師最后總結:
王安石: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江西臨川人,字介甫,晚號半山,慶歷進士,世稱荊公,死后謚號文,故后人又稱他王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收集在《臨川先生文集》和《王荊公詩箋注》。)
三、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生標注生字詞。
2、小組合作再讀課文,要求能復述課文中的故事
3、學生自主結合課下注釋和工具書逐句翻譯課文,師適當指導,指出并出示重點文言詞語的含義。
四、合作探究
1、速讀課文思考:
方仲永的才能發(fā)展經(jīng)歷了哪些階段?課文中的哪些詞或句子表現(xiàn)了這些階段的特點?這是采用了一種什么寫法?
?童年時期:天資聰明 “忽” “即” “立”
少年時期:才能衰退,大不如前。 “不能稱前時之聞”
青年時期:已經(jīng)和平常人一樣。 “泯然眾人矣”?
2、造成悲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仲永的事例,昭示了一個什么道理?
3、文中哪些文句能體現(xiàn)這個道理?(引導分析最后一段)
4、本文為什么詳寫方仲永才情初露時的的情景?
?。ㄔ攲懛街儆啦拍艹趼妒菫榱送怀鏊纳裢熨x,與后來的“泯然眾人”形成反差,從而突出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5、通過我們上述分析,你認為作者對方仲永的態(tài)度和情感如何?
?。鞔_:“傷”。寫可傷之事,說何以可傷之理,字里行間流露出對一個神童最終“泯然眾人矣”的惋惜之情,對“受于天”而“受于人者不至”者的哀傷之情,態(tài)度鮮明。)
五、體驗反思
活動一:辯論
正方:后天教育是成才的關鍵
反方:天資聰穎是成才的關鍵
?。▽W生通過辯論明確“受于天”與“受于人”的關系,深入認識后天教育的重要。)
六、教師小結,情感激勵
大家的看法很好,正如大發(fā)明家愛迪生所說“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一樣,后天學習、后天教育至關重要。相信大家定會以仲永為鑒,努力學習,刻苦拼搏,拼搏的路上,肯定會遇到挫折,請大家記住:“相信自己,無
論遇到多少坎坷,最終于你的永遠是希望!愛拼才會贏!”
?。ǘ嗝襟w播放歌曲《愛拼才會贏》片段,余音中結束本課。)
七、拓展延伸
方仲永的悲劇給了你什么啟示? 形成文字寫下來。
八、教學反思:
《傷仲永》是一篇借事說理的文言文。文章以方仲永天資過人到泯然眾人的實例說明后天教育對成才的重要性。文章言簡意深、說理嚴謹,怎樣使學生讀懂并喜歡這篇課文。我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ㄒ唬?、激情導入,讓學生想學。
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是上好這堂課的關鍵。我由學生喜歡的話題——神童、天才導入。因為大多數(shù)學生會認為神童、天才都會大有作為,反而會對不成大器者表示疑惑,借著學生的思維,自然導入本課,也給學生一個大大的警示,后天不努力就會一事無成。
?。ǘ?、學習文言詞語,疏通文意。
對于文言文的學習,我要求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課文內(nèi)容,并將故事復述出來,接下來,學生討論解決疑難問題直到能疏通文意,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學習探究,理解言語文意。
為了進一步理解文章的內(nèi)涵,我設計如下的思考題:
(1)仲永的才能發(fā)展經(jīng)歷了哪些階段?文中哪些詞或句子可表現(xiàn)出來?
?。?)造成悲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仲永的事例,昭示了一個什么道理?
(3)、文中哪些文句能體現(xiàn)這個道理?(引導分析最后一段)
?。?)、本文為什么詳寫方仲永才情初露時的的情景?
?。?)、通過我們上述分析,你認為作者對方仲永的態(tài)度和情感如何?
(學生閱讀思考回答,教師引導學生,重點引導學生理解方仲永才能變化的原因,并從中汲取教訓。經(jīng)過學生的探究、思考,學生才能真正理解課文的深刻內(nèi)涵,才是讀懂課文。)
?。ㄋ模?、成功之處
關于“成才的關鍵”的辯論很有意義,雙方學生都各執(zhí)一詞,言語激烈,滔滔不絕地亮出自己的依據(jù),都想壓倒對方,在辯論中明確問題的核心,找出了問題的
傷仲永教學反思3
《傷仲永》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掌握重點字詞、重點語句的意思,理解課文內(nèi)容。
2、熟讀課文,復述文中故事。
3、感悟“天才出于勤奮”的道理,明白學習的重要性,養(yǎng)成愛學習的好習慣。 學習重點: 抓住重點字詞理解課文內(nèi)容。
學習難點:文章的詳略安排,詞類的活用,明白文中所闡明的道理。
教學理念:“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币詫W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課前準備:制作多媒體課件
一、導入新課
上學期,我們學習了《世說新語》。對于故事中的的陳元方印象特別深刻,他聰明、機敏,然而年齡只有七歲。請發(fā)揮你的聰明才智,說說還知道哪些類似的故事?(曹沖稱象、司馬光砸缸、孔融讓梨··)由學生來講故事。這些天資聰穎的孩子,如果他以后不再學習,會出現(xiàn)什么后果呢?今天,我們就來講一個這樣的故事。(板書:傷仲永)
二、展示學習目標(讓學生齊讀)
三、預習檢測
1、介紹作者
上節(jié)課老師布置讓大家課下搜集有關王安石的`介紹,下面我來找同學說一說。 王安石: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字介甫,晚號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
主要作品收集在《臨川先生文集》和《王荊公詩箋注》。
2、我們以前學過他寫的哪些詩?回憶背誦《泊船瓜洲》、《書湖陰先生壁》等。
3、讀準下列字音:
邑 yì扳 pān謁 yè 稱 chèn
泯 mǐn 卒 zú 夫 fú 還huán
四、誦讀練習
1、聽課文錄音。
2、找學生讀課文。
3、學生評價。
4、教師點播 。(本文的朗讀應帶著惋惜、哀傷的語調(diào)去讀。)
五、整體感知,合作探究
1、對照注釋和工具書翻譯課文內(nèi)容。找出對文中理解有困難的句子,由學生讀自己不理解的句子,同學之間互相解難。
?。?)重點字的理解
之:“忽啼求之 ”“借旁近與之”“余聞之也久 ” “不能稱前時之聞”“卒之為眾人”
于:“環(huán)謁于邑人” “于舅家見之” “賢于材人遠矣” “受于人者不至”
?。?)詞類活用
?、僖厝似嬷陨再e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 ...
奇:對……感到驚奇
賓客:以賓客之禮相待,把……當做賓客
②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不使學。 .
利:認為……有利可圖,把……看作有利可圖
2、文章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學生小組內(nèi)復述課文中的故事。)
3、問題討論:
?、僬n文寫了方仲永才能發(fā)展變化經(jīng)歷了那幾個階段?各有什么特點?在文中找出依據(jù)。
?、诜街儆烙缮裢瘻S為平庸之輩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是什么?
?、圩詈笠欢沃v了什么道理?
?、芊街儆缽奈鍤q到二十歲間才能發(fā)展變化的三個階段,你認為哪一個階段寫得最詳細?
?。▽W生通過小組合作討論,師生共同總結出問題答案。)
六、課外延伸
從方仲永的悲劇,你想到了什么?請以“由方仲永所想到的”為題,即席發(fā)言,自己確定發(fā)言角度,觀點要鮮明,要有理有據(jù),思路要清楚,語言要簡練。
七、達標檢測
1、填空。
《傷仲永》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他字__________,號_______,世稱__________,是杰出的__________家,__________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2、解釋下列加點的字詞。
?、偈离`耕②或以錢幣乞之 ..
?、郗h(huán)謁于邑人 ④泯然眾人矣 ....
⑤不能稱前時之聞 ⑥自是指物作詩立就 ..
3、朗讀節(jié)奏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
A.仲永生/五年 B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
C.其詩/以養(yǎng)/父母、收族為意 D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4、與例句中加點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忽啼求之
A.傳一鄉(xiāng)秀才觀之 B.不能稱前時之聞
C.或以錢幣乞之 D.余聞之也久
5、翻譯下列句子。
(1)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2)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
(3)不能稱前時之聞。
(4)得為眾人而已耶?
6、方仲永幼年具有怎樣的非凡才能?他的父親為什么不讓他學習?(用原句回答)
7、方仲永最終“泯然眾人”的原因是什么?
八、布置作業(yè)
1、搜集與勤奮有關的名言。
2、做課后第三題。
板書設計
傷仲永
王安石
童年時期:才思敏捷,天賦極高。
少年時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 “不使學”“受于人者不至”
青年時期:才思平庸,與眾無異。
傷仲永教學反思4
教師先引導學生讀題,一讀準“仲”字,二讀好停頓,三讀出感情。
再讀課文。自由讀,讀準字音,指名讀;教師點示,范讀;學生模仿朗讀;教師重點訓練“日扳”“固”“耶”等詞的朗讀。
提問:王安石為何“傷”仲永?
學生回答:“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p>
教師追問:“如何賢?”
學生進一步從第一段里找依據(jù)。教師點示:出身平凡,年齡小,不識書具,書詩四句,自為其名,秀才傳閱,句句寫奇,句句寫賢。
教師再問:“受于人者不至,怪誰?”
學生或說怪父,或說怪邑人,或說怪秀才。
教師啟發(fā):“方仲永自己有沒有責任?”
如此一來,學生的.思維得到開闊,也從中懂得了道理。教師再去引導:“方仲永這么聰明的人不讀書尚且成為普通人,那我們有沒有仲永這么聰明呀?”
順勢學習最后一段的最后幾句,水到渠成。
傷仲永教學反思5
教完《傷仲永》一課,感覺其中的生活擴展非常必要。我是這樣處理的:當同學們對仲永“泯然眾人矣”痛惜不已時,我向同學們發(fā)問:“仲永泯然眾人,誰的責任?”讓學生們進行討論。有人說:“父親應該負責任。他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不使學。”
也有人反駁:“他們家世代種田,怎知學習的重要性?”還有人說:“仲永應該負責任。既然四五歲的時候就會哭著找父母要書寫工具,并出口成章,儼然一個小神童,那為什么不向父親要求繼續(xù)學習呢?”同學們紛紛發(fā)表了自己的觀點。于是,我又問:“你父母在你受教育的過程中有沒有盡到責任?在求知、成長的'過程中,你到底應該怎么做?”這樣就把課內(nèi)所學的知識擴展到生活中去,引導學生去思考人生的路到底應該如何去走?最后大家達成共識:即使你是天才,如果后天不努力,天才也會變庸才的。
我想,這樣的學習一定會使學生們受益終身。
傷仲永教學反思6
1、初一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有一定的障礙,特別是在朗讀方面、斷句、節(jié)奏、語氣語調(diào)都有一定的難度。要加強朗讀,培養(yǎng)文言語感。力爭在理性的基礎上,多背誦多積累,加深對課文的.感悟和體會,更要加強多種形式的朗讀。本課我采取了自由閱讀正字音——集體閱讀準、暢、情環(huán)節(jié)——小組閱讀練聽力——個別展示看效果的形式,使學生閱讀本文達10多遍,學生既培養(yǎng)了語感又練習了聽力。這樣為課文的學習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2、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掌握沒有想象的這么好,特別是后進生更是半懂半不懂,課后練習當加強鞏固。
3、討論課題完成比預料的好,學生討論熱烈,各抒己見,模仿仲永及仲永父親的語氣進行勸說很到位,以后的教學中可加強訓練。
傷仲永教學反思7
語文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指出“ 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nèi)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法的選擇,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但是文言文教學的字詞落實部分常是老師大包大攬,談不上自主、合作學習。老師們的理由是:中考120分中只有文言文12分、默寫10分是課內(nèi)的,其他都來自課外,如果說課內(nèi)部分是可感的小石粒,課外部分則是飄渺的空氣,只有老師的包攬才能保障學生能緊握小石粒,落實得準確、到位。
《傷仲永》是一篇自讀文言文,注解豐富,內(nèi)容淺顯,絕大部分學生都能通過自學、同學的合作指點、老師的釋疑解決問題。 這篇課文我們備課組擬定為兩個課時,在以下方面讓學生放手學習:
1.放手讓學生借助工具書、注解討論落實字詞。
整個第一課時,我們沒有涉及課文內(nèi)容,讓學生自主、合作解決字詞問題。學生受阻部分集中在詞類活用上,如“父異焉”中的`“異”,“稍稍賓客其父”中的“賓客”等,其他字詞問題不大。
2.放手讓學生合作解疑。
學生在落實字詞過程中碰到的阻礙,我們沒有急于給出答案,而是讓小組討論,學生首先解決了“稍稍賓客其父”中的“賓客”,明白名詞帶了賓語,名詞要活用為動詞,帶著這種認識,學生解決了類似“父異焉”中的“異”這種意動用法。
3.盡可能讓學生多讀。
文言文語感的培養(yǎng)在于誦讀,第二課時,每個環(huán)節(jié)我們都安排了朗讀。朗讀中思考方仲永變化的過程;朗讀中感悟文章的中心;朗讀中理解文章的寫作特點;朗讀中品味語言的精妙,不同梯度的問題帶動著不同梯度的朗讀,兩節(jié)課下來,學生基本能背誦此文。
4.讓學生聯(lián)系現(xiàn)實談感悟,培養(yǎng)刻苦精神。
本文極富教育意義,特別是對于初一學生,培養(yǎng)其刻苦思想很是必要,在學生理解了中心后,聯(lián)系現(xiàn)實談感想,能深入到學生的思想深處,在潛移默化中教育學生。
學過此文后,在小測中,學生的字詞檢測做得比較好,化解了我們課前的擔憂。
不足之處,語文課堂需調(diào)動每個學生的情緒體驗,讓每個學生動手解決問題。但由于學生基礎、學習動力相差太大,個別學生不愿參與課堂,也有一些學生熱衷討論,但不愿動筆記下重點,留下課一下什么痕跡都沒有的憾事。
傷仲永教學反思8
語文教學是一個非常系統(tǒng)的過程,每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都很重要,如何將教學目標在教學設計中落實,環(huán)環(huán)相扣,并讓學生的積極性一以貫之?結合《傷仲永》一課,在自己教授并聽了戈老師的課后,在這個方面做一點粗淺的反思。
對初一學生來說,文言文艱澀難懂,如何讓學生盡快讀通讀懂字面意思是首要問題。因此,為了課堂的順利進行,預習必不可少。第一課時前,我要求學生抄并譯第一節(jié),從作業(yè)情況來看,存在亂譯錯譯的問題,但這無可厚非,因為學生畢竟自己認真思考過,而且?guī)е鴨栴}聽課,效果一定不錯。個別學生依賴參考書,甚至會抄襲參考書,這類情況應該加以引導。在十三班我采取串講方式,課堂鴉雀無聲,學生埋頭做筆記;十班的學生比較活躍,師生合作完成課文疏通。戈老師的做法是:一二兩節(jié),讓學生就著積累本,讀出學生自己的翻譯,老師加以矯正;第三節(jié)難度較大,老師串講。從課堂來看,學生的參與程度與他們的預習和古文功底直接相關,而且影響接下來對全文的深入理解。因此,鼓勵學生認真預習是以后古文教學中應積極推動并貫徹的方面之一。具體來講:第一步,學生結合課文下的注釋,自譯全文;第二步,讀思結合;第三步,結合參考書或問同學再讀再譯。這樣師生都有準備的文言文閱讀一定會事半功倍。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不僅現(xiàn)代文教學離不開朗讀,古文教學也一樣。如何打消學生面對古文的畏難情緒,大聲朗讀?從戈老師班學生的情況來看,由于沒有讀通讀懂,教學設計的“細讀”環(huán)節(jié),即在精簡的文字中讀出人物的神情姿態(tài)、個性特點很難進行下去,即使老師出示了對“啼”一字的'品讀。最終,還是得讓學生朗讀、分角色朗讀,以進入文本。從自己的課堂來看,讓學生就著無標點課文朗讀一環(huán),激起了出我意料之外的熱情。當然,事先應有鋪墊:先讓學生自讀,然后讓他們看著無標點課文聽錄音朗讀,最后學生們躍躍欲試,順利讀下來的同學有一種巨大的成就感,而且可以解決容易出現(xiàn)的句讀問題,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但是十三班的學生積極性稍弱,點名讓一個程度一般的學生試讀,竟然讀不下來,個中原因,該與預習有關。
提問是一門藝術,聽戈老師的課很有啟發(fā)。就理解題意而言,我問:作者為什么傷仲永?為什么而傷?學生容易說出因為仲永從天才變?yōu)槠胀ㄈ硕@。但是另兩層意思折騰了一些時間才問出。戈老師的設計是:深讀——誰可“傷”?這樣的提問容易打開學生的思路,從仲永、仲永其父等多角度思考,答案就順理成章。
最后,是古文閱讀疏通字詞后,應與現(xiàn)代文一樣深入文本,和戈老師的教學設計相比,環(huán)環(huán)深入做得還不夠。她整體感知后,安排細讀、深讀、思讀步步深入。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傷仲永教學反思9
上完了這節(jié)課,走下講臺,心怦怦直跳,雙腿發(fā)軟發(fā)抖,我完全還沉浸在那課堂緊張的氣氛中?;叵脒@節(jié)課,無論是學生的合作交流,還是師生的互動,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感覺不盡人意。也許是因為的心理素質不夠好,以及對學情的預設不夠充分,使整堂教學出現(xiàn)了許多的不足之處:
1、對重點生字及朗讀的指導不夠。
原本在備課時我對這方面已經(jīng)有了預設,但面對陌生的學生及學生的反應不夠積極時,我基本沒有了預設的幫助。比如當學生聽完錄音后就該展示小黑板讓學生劃分句子節(jié)奏及標出生字詞的音,同時把通假字等內(nèi)容指出來,這樣既掌握了字音及朗讀節(jié)奏,又了解了文言知識。然而,這一切都被我當時的緊張混淆了。
2、在整個教學中,教師的激勵性語言太少。
七年級學生如果能恰到好處的進行表揚、鼓勵,會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如:當學生在小組合作疏通完文意后開始交流,有學生提出了“我想知道方仲永為什么由天資過人變?yōu)橐粋€普通人?”對這樣的能體現(xiàn)課文主旨的問題教師應及時鼓勵,但教師只說等會再講,這樣勢必會挫傷學生質疑的積極性。
3、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較少:
誦讀原本是文言文教學的基本理念。在這節(jié)課中,我卻只是讓他們小組讀課文,齊讀的太少。沒能很好地采用各種不同的方式讓學生讀,以讀促思,從讀中感悟,從而實現(xiàn)“書讀百遍,其義自見?!?/p>
4、教師的語調(diào)平淡、單一,不能做到抑揚頓挫。
但是,回頭再好好想想,我也并不完全一無是處。雖有不足,但自我認為還是有一些可取之處:
1、努力地落實了“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課前自主學習的習慣基本養(yǎng)成,預習做得較好。在上課之初,給予學生適當?shù)?時間進行小組討論口譯課文,這樣就節(jié)省了大量的字詞教學時間,為課堂上后來進行訓練提供了時間的保證。具體授課過程中,十分注意將學生的獨立性融入小組中,既有共性,又有個性。
2、與學生建立平等對話的關系:
在課堂上,我視學生為一個個活潑的生命體,尊重學生,平等對話,允許學生發(fā)表自己不同的見解。在教學中,圍繞教學重點這一大方向,放手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有放有收,既讓學生掌握了知識,又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3、各種能力訓練滲透其中。
雖然只是短短的一節(jié)課,但注意了知識的綜合,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感之間的聯(lián)系,重視積累、感悟與語感的培養(yǎng),致力于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如“說”的訓練,就有讓學生復述故事,談感想等。
說實話,上完這節(jié)課我最大的感觸是:世界好大,我好??!水太深,我行的地方太淺!也許,這夠我一生享用,也讓我隨時警醒!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將為成為學生心中的好語文老師而奮斗!
傷仲永教學反思10
傷仲永是七年下冊第一單元最后一篇課文,本文通過寫方仲永幼年時天資過人到長大后泯然眾人的變化過程,點明他才能衰退的原因是不使學,說明人的知識才能絕不可能單純的依靠天賦,必須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學習。強調(diào)了后天的教育隊才能發(fā)展的重要性。
課堂上,我采取分組的形式教學,一組負責整體感知,由學生根據(jù)查找的資料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能更好地理解本文的思想內(nèi)容。朗讀的`重點是讀準字音和掌握句中停頓,其中掌握句中停頓又是難點。另外三組負責翻譯注釋。翻譯的重點是積累文言詞語,掌握常見的文言現(xiàn)象,其中掌握常見的文言現(xiàn)象又是難點。這樣做能很好地起到提綱挈領、綱舉目張的作用。
課上,各組派代表翻譯,遇到不好理解的,教師給予適當?shù)狞c撥。各組進行交流評比。翻譯課文時,一要注意積累文言詞匯,二要掌握常見的文言現(xiàn)象。三要注意會運用“六字法”直譯課文。
背誦。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基礎上進行背誦。背誦對語文能力的影響也是潛移默化,它有助于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而且有助于在腦中形成書面語特征的語言流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能吟”說的就是這種語言流。由組長監(jiān)督,教師抽查。各組分別背誦評選優(yōu)勝組。
默寫。這個環(huán)節(jié)是最難的,既考查了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又考查了背誦,同時也考查了書寫的能力,一舉三得。各組派代表到黑板上寫,看誰的板書好。規(guī)定每名學生都有機會書寫,課上沒時間課下寫。
緊扣目標,進行知識反饋。這個環(huán)節(jié)既檢驗了學生掌握知識點的情況,又強化了課堂所學的知識內(nèi)容。學生通過此環(huán)節(jié)地學習,既鞏固了知識,又加深了記憶,達到了學習地高效率。
雖然只是短短的一節(jié)課,但注意了各種知識的綜合,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感之間的聯(lián)系,重視積累、感悟與語感的培養(yǎng),致力于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如“說”的訓練,就有讓學生講故事,復述故事,談感想等。
傷仲永教學反思11
《傷仲永》是一篇借事說理,很有說服力的文言文。文章借事說理,以方仲永天資過人到泯然眾人的實例說明后天教育對成才的重要性。文章言簡意深,說理嚴謹。怎樣使學生讀懂并喜歡這篇課文。我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激發(fā)興趣,讓學生想學,樂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是上好這篇文章的關鍵。我由學生喜歡的話題導入。話題:什么是天才?學生回答熱烈,紛紛說出自己心目中的天才。天才一定會在事業(yè)上取得成功嗎?學生思考后回答,不一定。師:“天才來自勤奮”“聰明在于積累”,現(xiàn)在我們來學習一篇文言文,通過學習我們可以明白一個道理:天才也是需要后天的學習的。
二、閱讀實踐,理解內(nèi)容。
閱讀是學習一篇課文的基礎。《傷仲永》是一篇文言文,正確流利地朗讀這篇課文是學習的第一步。我先放錄音,讓學生聽讀課文。要求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注意給生字詞注音,注意朗讀的節(jié)奏,句子的停頓。接著,由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進一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教師利用學生朗讀課文的時間,把生字詞寫在黑板上,檢查學生學習的效果。
三、學習文言詞語,疏通文意。
學習文言文只讀不理解一場空。我要求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學習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內(nèi)容,并將不懂之處標出來,這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接下來,學生討論解決疑難問題。把自主學習中遇到的難
詞、難句提出,由同學討論解決。學生不能解決的`老師引導學生解決。直到能疏通文意,理解內(nèi)容。這一環(huán)節(jié)重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學習探究,理解言語文意。
疏通了文意,并不等于理解了課文。還要進一步閱讀理解文章的內(nèi)涵。我設計如下的思考題:
?。?)什么事例可以證明方仲永天資聰明?(五歲時連書寫工具都不認識,卻能寫出既有文采又有道理的四句詩,從此指物作詩立就。)
(2)面對仲永聰明的天資,他父親和同縣的人各有什么不同的反應?(同縣的人對此感到非常驚奇,漸漸地把他父親當作賓客一樣對待,有的還出錢請他作詩。他的父親天天帶著他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方仲永才能發(fā)展變化經(jīng)歷了哪幾個階段?(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幼時,天資過人,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第二階段,十二三歲時,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第三階段,七年以后,泯然眾人矣。)
?。?)方仲永才能變化的原因是什么?(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不使學。其受于人者不至)
?。?)怎樣認識“受之人”與“受之天”的關系?((“受之人”更為重要,后天教育對一個人是否成才至關重要。)
?。?)方仲永的故事給你什么啟示?(后天教育對人的成才起重要作用。即使你是一個天才,如果后天不努力、不學習,天才也會變庸才的。)
學生閱讀思考回答,教師引導學生,重點引導學生理解方仲永才能變化的原因,并從中汲取教訓。經(jīng)過學生的探究、思考,學生才能真正理解課文的深刻內(nèi)涵,才是讀懂課文。
五、總結,歸納。
學習的重要在于總結所學的知識。我引導學生從兩方面總結。一是內(nèi)容,本文分兩部分,前面敘事,后面說理。敘事部分寫仲永幼年時天資過人,卻因其父“不使學”最終“泯然眾人”。說理部分則表明作者的觀點,指出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由于“受之人者不至”強調(diào)了后天學習的重要性。二是方法的歸納,文章在敘事的基礎上說理,易于讓人接受,具有說服力。
六、熟讀、背誦課文。
學習文言文重在詞語、句子的積累。這篇文章的語言十分精當,言簡意深,所以要注意引導學生熟讀背誦積累語句,為寫作積累語言。 文言文教學閱讀文本是教學的根本。一篇文章能夠讀進去,讀明白,才談得上獨特的感受和體會,引導學生讀進課文,挖掘文本中豐富、深厚的資源,在此基礎上再輔以各種有效的活動,讓學生發(fā)散思維,學習才能有所獲、有所得。
傷仲永教學反思12
懷著亦喜亦憂的心情查資料、備課,準備去參加縣上的賽課活動。喜是因為自己從教以來,從來沒有參加過這樣的活動,從來沒有把自己放在一個更大的平臺上檢驗過自己的教學水平,從來沒有把自己放在一個更大的平臺上磨礪過自己;憂的是怯場,害怕暴露自己的不足,害怕“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p>
參加完了賽課活動,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因為這節(jié)課上得并不成功。這節(jié)課不成功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沒有很好的完成教學任務。沒有很好的完成教學任務的原因是:
1、沒有合理的分配教學時間,作家簡介占用時間有點長。
2、沒有突出重點。因為作家簡介占用時間有點長,揭示文章主旨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就有點不夠,教學倉促。
但痛定思痛后,我的內(nèi)心還是有些安慰的,因為我在這節(jié)課中還是堅守并傳達了這樣一個我始終堅守的`教學理念:教學中要重視學法的指導,要有“授之與魚,不如授之與漁”的觀念。雖然,語文教學是慢工,是靈活多樣的,但它還是有律可循的。我想,在語文教學中,學法指導也尤其重要。
傷仲永教學反思12篇(《傷仲永》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 《表里的生物》教學反思通用4篇 表里的生物教學反思優(yōu)點和不足
★ 高一《詩經(jīng)》教學反思3篇(詩經(jīng)兩首教學反思簡短)
★ 一年級語文識字教學反思優(yōu)秀11篇(部編版一年級上冊識字一教學反思)
★ 優(yōu)秀圓的認識教學反思12篇(圓的認識優(yōu)秀教學設計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