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整理的關(guān)于小學音樂課《送別》教案5篇 幼兒園送別音樂課教案,以供借鑒。
關(guān)于小學音樂課《送別》教案1
教學目標:
1.精讀課文,感受詩人話別的情景。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教學重點:通過課文與詩的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nèi)容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依依惜別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dǎo)入新課,初讀古詩。
1、唐代大詩人李白,大家都很熟悉,誰還記得我們學過他的哪幾首詩?指名交流
2、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他的一首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出示該古詩
3、師范讀
4、自由讀,讀準字音。
5、齊讀,指名讀。
6、揭題25黃鶴樓送別
7、學生針對課題質(zhì)疑
二、初讀課文
1、提出要求:
(1)讀準字音借助拼音讀好生字。
?。?)讀順課文
(3)理解課文大概內(nèi)容,思考上述提出的問題。
2、檢查
(1)出示生字,指名認讀。
?。?)出示詞語a、指名讀,師糾正字音b、齊讀
?。?)指名分節(jié)朗讀課文。
(4)評價指出優(yōu)缺點后齊讀。
(5)讀后初步回答上述提出的問題。
三、識記、書寫生字
1、投影生字
2、指導(dǎo)識記方法和書寫注意點
3、根據(jù)學生提到的字進行范寫。
4、學生描紅、臨寫字(師巡視糾正寫姿)
四、作業(yè)
1、完成習字冊
2、朗讀全文
第二課時
一、激趣、導(dǎo)入
大家都喜歡聽歌,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首歌:《送別》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會唱的可以跟著唱。
1、播放歌曲《長亭送別》。
聽了這首歌,你體會到了什么?
是啊,從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為離別而憂傷,為離別而落淚,他們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情感,有的用歌抒情,有的則用詩來釋懷。老師這還有一首送別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2、出示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A你們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嗎?
B請同學們自讀詩,說說你對這首詩的理解。
二、講讀課文
你們說的都很好,下面就讓我們一起隨著李白,在這繁花似錦的春天,登上那飛檐凌空的黃鶴樓,去送一送孟浩然吧!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詩文對照,自學課文。
(一)學生自學課文。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請用筆劃出來,學習小組討論解決。
?。ǘ┳x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句子:
1、暮春三月,長江邊煙霧迷蒙,繁花似錦,年輕的李白正在黃鶴樓上為大詩人孟浩然餞行。
A、指名讀
B、提問:誰能用學過的語句來描繪一下春天的美景?你除了知道時間在暮春三月,還知道什么?
2、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仰望,一會兒遠眺,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
A、提問:從這段話中你體會到什么?是啊,這依依惜別之情深深地藏在了他們的心底,讓我們一起朗讀一、二兩節(jié),體會一下這藏在心底的離別之情吧!
B、配樂朗讀:兩人都把這依依惜別之情深深地藏在了心底,時間慢慢地過去,終于,這藏在心底的深情再也抑制不住了,千言萬語涌上了心頭,李白舉起了酒杯說(生接讀)
3、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詩篇譽滿天下。自從我結(jié)識了您,就一直把您當做我的兄長和老師。今天您就要順江東下,前往揚州,不知我們何日才能再見面,就請您滿飲此杯吧!孟浩然接過酒杯,一飲而盡,說(生接讀)
A、思考:從這段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B、提問: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李白對孟浩然的敬仰之情、難舍之情?
C、讓我們用朗讀把這噴涌而出的師生情、手足情、離別情表達出來吧。
D、道不完的離別情,敘不完的朋友誼,讓我們舉起酒杯,再現(xiàn)這感人的話別場面,讓它深深地印在心底吧!在班級中找你的好朋友,一個演李白,一個演孟浩然,可以用上文中的語言,也可以發(fā)揮想象用上自己的語言,可以站起來。
E、學生上臺表演
4、知己離別是惆悵的、是憂傷的,但不忍別、終要別。
岸邊楊柳依依,江上沙鷗點點。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隨著江風漸漸遠去,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李白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只見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教師配圖朗誦)
朋友已經(jīng)遠行,從此人海茫茫,天各一方,這一別,不知何時才能見面啊!想到這,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了,隨即吟出了膾炙人口的名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讓我們也一起隨著李白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送一送孟浩然吧!《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5、如果李白生活在現(xiàn)代,他一定會用現(xiàn)代的語言來表達此時激動的心情,假如你是李白,佇立在江邊,目送著友人漸漸遠去,你能把這首千古傳誦的名詩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嗎?學生反復(fù)誦讀、同桌討論。
三、布置作業(yè):
老師還收集了一首送別詞,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課后請同學們收集離別類的詩詞。
關(guān)于小學音樂課《送別》教案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通讀全文,理解情節(jié),分析劇中人物形象,體會主人公在離別時的痛苦心情和怨恨情緒。
能力目標
1、品味曲詞多用修辭,融古代詩詞和民間口語為一體而富于文采的特點。
2、理解景物描寫的作用,欣賞情景交融的特點。
德育目標
理解文中主題,領(lǐng)悟劇中的矛盾沖突和鶯鶯性格中的叛逆精神。
【教學重點】
1、積累有關(guān)知識,品析人物形象。
2、欣賞曲詞特點,品味藝術(shù)魅力。
【教學難點】
體悟鶯鶯離別時的心理,理解主人公的叛逆精神,明確本劇的戲劇沖突。
【教學方法】
1、策劃分角色朗讀和美讀,在讀中領(lǐng)略優(yōu)美曲詞的藝術(shù)魅力。
2、運用現(xiàn)代化手段,擴大課堂容量,為學生欣賞課文提供幫助。
3、引導(dǎo)、點撥學生對曲詞的賞析、學習和領(lǐng)悟曲詞的藝術(shù)手法。
4、對曲詞進行改寫,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教具準備】
多媒體
【教學步驟】
一、利用多媒體播放《長亭送別》的京劇唱段,營造學習曲詞的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利用多媒體屏幕顯示。
1、王實甫簡介。
2、《西廂記》全劇簡介。
三、閱讀課文,整體整知。
要求:
1、學生輕聲朗讀全文,讀準字音,掌握節(jié)奏,領(lǐng)會情感。
2、結(jié)合注解,弄清句意,把文中化用的詩句和運用的典故畫出來。
3、鼓勵學生大膽質(zhì)疑。
經(jīng)學生討論之后,利用多媒體屏幕展示有關(guān)化用的詩句及運用的典故。
四、 初次品讀課文
請學生選出自己最感興趣的曲詞,進行有感情地朗讀,并發(fā)表自己的評論。
在學生初步感知的基礎(chǔ)之上,結(jié)合《長亭送別》的連環(huán)畫,敘述并歸納《長亭送別》的情節(jié)。
五、 再次品讀,分析人物形象。
結(jié)合劇情,概括人物的個性特點。
通過曲詞把握主人公離別時的`痛苦心情和怨恨情緒。
六、 第三次品讀,欣賞曲詞美,體會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境界。
分小組閱讀,以劇中人的口吻誦讀課文,并推薦優(yōu)秀者上臺表演。
總結(jié)本折戲的語言特點,
七、選取任何一首感興趣的曲詞,改寫為一篇散文。
八、 總結(jié)。
《長亭送別》詞如花間美人,鋪敘委婉。深得騷人之趣,極有佳句,若玉環(huán)之出浴華清,綠珠之采洛浦。給人以深沉的美感享受,它是一首真摯的抒情詩,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畫,是一首動人的離情歌。
附板書設(shè)計:
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境界
因景生情
送別路上→痛
由情及景
長亭餞別→移情于景→恨
臨行叮囑→直抒胸臆→怕
極目遠送→化情入景→念
關(guān)于小學音樂課《送別》教案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這首詩相關(guān)的背景知識。
2、了解這首詩的思想內(nèi)容、藝術(shù)特色及語言風格。
3、了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現(xiàn)手法。
4、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能力目標
1、加強朗讀訓(xùn)練,讓學生充分體會詩歌特有的節(jié)奏及韻律,感受其聲韻美;在反復(fù)誦讀中,理解詩意,感悟詩情。
2、分析這首詩中的景物描寫,體味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賞析作品的意境美。
3、揣摩品味詩中精彩語句的含義和技巧,并使之了然于心,成為自己的語言財富。
德育目標
1、這首詩,描繪自然山水,文筆優(yōu)美,情真意醇。學習它們,可以激發(fā)靈性,陶冶情操,豐富文化積累。
2體會作者對詩人沿途所見景物的描寫,從中進一步體會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和結(jié)故鄉(xiāng)的無限愛戀之感。
3、激發(fā)學生對家鄉(xiāng)景物、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1、體會詩詞的意境美、語言美。
2、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教學難點
激發(fā)學生想像,再現(xiàn)詩歌畫面,深刻體會景物描寫中蘊含著的深厚的情思經(jīng)及對“送別”的理解。
教學方法
1、朗讀教學法:在教學本首詩時,通過放朗讀讀音,讓學生體會,然后學生齊讀這首詩并感悟這首詩的思想內(nèi)容。
2、問題式教學法:教師依據(jù)教學目標設(shè)計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在學生討論、交流的過程中,嚴密思維、拓展想象。
3、采用課件進行教學(幻燈片)。
教具準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新課
七年級時我們曾學習過表現(xiàn)鄉(xiāng)愁的詩歌王灣的《次北固山下》,你還記得嗎(學生齊背這首詩)?另外你還知道哪些描寫鄉(xiāng)愁的詩歌?(學生回答,教師可再做補充)。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另一首反映故園之思的詩歌李白的《渡荊門送別》。
二、教學新課
1、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唐代偉大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他是我國繼屈原之后又一個杰出的浪漫主義詩人。他常以奔放的激情抒發(fā)自己的抱負和理想,以強烈的叛逆精神和傲岸不馴的態(tài)度抨擊社會,鞭撻權(quán)貴。他的`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zhuǎn)自然,韻律和諧多變。杜甫曾給予李白的詩篇極高的評價:“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李白是我國偉大的詩人,是繼屈原之后又一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是唐代詩壇最杰出的代表之一,被后人譽為“詩仙”。
2、簡介寫作背景
詩題中的“送別”應(yīng)是告別故鄉(xiāng)而不是送別朋友,是設(shè)想故鄉(xiāng)的山水送別自己。
詩人李白一生足跡幾乎踏遍了祖國的名山大川,寫了不少歌頌祖國壯麗河山的名詩佳篇。這首詩是詩人于開元十三年(726)辭親遠游,出蜀至荊門時贈別友人而作。詩人在二十五歲之前一直住在四川,這次是詩人第一次離開故鄉(xiāng)開始漫游全國,準備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抱負。出蜀東下,此詩即在旅游途中所作。
3、播放朗讀讀音,整體感知。
?。?)學生聽讀,注意字音、節(jié)奏、朗讀課文并解釋詞語。
渡遠:乘船遠行;
云生:云彩興起;
憐:愛;
故鄉(xiāng)水:指流經(jīng)四川的長江水。
?。?)學生齊讀這首詩,然后個別學生讀。
?。?)思考下列問題:
A、理解《渡荊門送別》一詩各句的意義。
?。ǘ蛇h荊門外,來從楚國游:詩人乘舟順流而下,經(jīng)過漫長的水路,來到荊門之外。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山已經(jīng)到了盡頭,江水就在這大荒野地上奔流,浩浩漫漫。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皎潔的明月在空中流轉(zhuǎn),如同飛在空中的明鏡。云氣勃郁,在大江面上變幻莫測,如同海市蜃樓一般。
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雖然進入異地,我仍然依戀著故鄉(xiāng)的山山水水,不遠萬里,一直伴著我這位游子。)
B、《渡荊門送別》是一首五言律詩,首聯(lián)交代了什么?
?。ㄟh渡的地點和此行的目的。)
C、頷聯(lián)寫景,展現(xiàn)了一幅怎樣的景象?是從什么角度來寫景的?烘托出詩人怎樣的心境?
(描寫渡過荊門進入楚地的壯闊景色,畫出一幅氣勢磅礴地萬里長江圖,寫的是遠景。烘托詩人開闊的胸懷,開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氣的形象。)
D、詩中是怎樣以時空的變換來描繪江山的美景的?
?。ā霸孪隆睂懸雇?,描繪近景,“云生”寫白天,描繪遠景。)
E、詩人已為荊門外的美景所陶醉,為什么卻“仍憐故鄉(xiāng)水”?
?。ㄗ髡咭姷匠孛谰暗呐d奮和激動,但也忘不了曾經(jīng)養(yǎng)育過自己的故鄉(xiāng)。)
F、“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給我們描繪了什么樣的景象?
?。鑼懨髟掠辰⒔显葡嫉拿利惥跋?。)
G、全詩表達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通過對長江兩岸秀麗景色的描繪,反映了詩人開闊情懷和奮發(fā)進取的精神,同時表現(xiàn)了詩人對故鄉(xiāng)山水的無限眷戀、思念之情。)
三、寫作方法
可以從整體構(gòu)思、意境、語言、表現(xiàn)手法等幾個角度來分析。
從構(gòu)思看:題目“渡荊門送別”,“渡荊門”包括前三聯(lián),尾聯(lián)照應(yīng)詩題中的“送別”,全詩緊扣題目展開,結(jié)構(gòu)分明,章法有度。
從意境看:詩歌意境高遠,形象奇?zhèn)ィ胂窆妍?。抓住兩?lián)寫景名句,特別是頷聯(lián),要求學生通過想像,用一段話展示其畫面的壯美。
從語言看:可以從“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中的“隨”“入”字入手分析揣摩,品評一字傳神的藝術(shù)效果。
從表現(xiàn)手法看:①“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運用襯托的手法和對偶的修辭手法寫江水的平靜,江岸的遼闊;②“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運用擬人的手法,賦予江水以情意。
四、課外拓展
學生自學李白的《送友人》一詩,這首詩寫了什么內(nèi)容?
?。ㄟ@是一首送別詩,充滿詩情畫意。首聯(lián)工對,寫得別開生面。中間二聯(lián)切題,寫分手時的離情別緒。前兩句寫對朋友飄泊生涯的關(guān)切,落筆如行云流水,舒暢自然。后兩句寫依依惜別的心情,巧妙地以“浮云”、“落日”作比,來表明心意。寫得有情有景,情景交融。尾聯(lián)更進一層,抒發(fā)難舍難分的情緒。全詩寫得新穎別致、豐采殊異。)
五、小結(jié):
這首詩通過對出蜀至荊門沿途所見景物的描寫,展現(xiàn)了一幅由高山、大江、原野、明月、彩云構(gòu)成的雄奇壯麗的畫卷,抒發(fā)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表達了作者對故鄉(xiāng)無限愛戀的真摯感情。
六、作業(yè):
1、學生自由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2、預(yù)習下一首詩《游山西村》。
關(guān)于小學音樂課《送別》教案4
教學目標:
1、了解學堂樂歌的有關(guān)常識,了解作曲家李叔同。
2、通過演唱和對歌曲的藝術(shù)處理,提高學生的表現(xiàn)力。
3、能從樂曲的聽賞中體會作品的內(nèi)涵與情感。
4、能大膽的參與歌曲的演唱也表演,能準確表達歌曲情感。培養(yǎng)學生合唱合作精神與充滿愛心的情懷。
教學重點:
1、演唱歌曲《送別》
2、聽賞樂曲
教學難點:
談聽賞樂曲的感覺與情感體驗
教學方法:
欣賞與實踐相結(jié)合法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欣賞《童年》,介紹學堂樂歌。
<二>:新課導(dǎo)入和授新
教學步驟:
一、導(dǎo)入今天我們首先來欣賞一首歌,請大家猜猜他的歌名。
?。ǚ拧锻辍罚┻@是大家喜歡的《童年》,它是流行于現(xiàn)代校園的一首校園民謠,那么我們思考一下,如果我們追溯到“五四”時期,那時學堂里又在唱些什么?那時人們把在學堂里唱的歌叫樂歌,因此就把20世紀初流行于學校的歌曲,叫學堂樂歌。學堂樂歌除向?qū)W生進行思想和知識教育外,還有反映人們要求“富國強兵”、“抵御外辱”的,還有宣傳學習科學,反對封建迷信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學堂樂歌《送別》
二、介紹詞曲作者
學堂樂歌基本上是填詞歌曲,其曲調(diào)大部分選自當時的日本和歐美的流行歌曲,因此它的曲作者為英國的奧待韋。它的詞作者是我國近代音樂家李叔同。
三、發(fā)聲練習
四、唱譜
1、熟悉D大調(diào)
2、視唱全譜
3、解決難點
五、填詞演唱
六、感情處理
歌曲表達了一種依依不舍的離別之情。最后一句應(yīng)唱得漸慢漸弱。
七、學生表演
用王維的詩來啟發(fā),教師示范
八、辯論:你更喜歡學堂樂歌還是校園民謠。
發(fā)揮生學的主體性
九、不管你更喜歡哪一種,我們都不能忘記學堂樂歌對我國近代音樂文化發(fā)展的影響
通過辯論加深學生對學堂樂歌的認識與喜愛
關(guān)于小學音樂課《送別》教案5
教學目標:
1、會認5個字。
2、朗誦古詩,熟讀成誦。
3、通過看圖讀詩,使學生體會到作者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
教學過程:
一、圖畫激趣,孕伏導(dǎo)入
1、出示課件:以書上圖畫為基本,加上“古道”“荒城”和遠行的人,再配以春風吹拂草地的動感,在學生眼前展現(xiàn)一幅生機盎然的草原美景圖。
2、在出示課件的同時,響起悠揚、凄婉的古箏曲,渲染草原的空曠和離別的愁緒。
3、孩子們,用你們的心去靜靜地聽,用你們的眼睛仔細地看,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
4、給孩子們一分鐘時間欣賞音樂和動畫,放手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畫之中,像詩人一樣,盡情地去感受、去體驗。
5、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分層要求,孩子有哪一層能力就回答哪一層問題。
6、學生自由表達,談?wù)勛约捍藭r的感受。在孩子回答過中,相機引導(dǎo)孩子們贊嘆草原的'一碧千里、生機盎然;引導(dǎo)孩子觀察圖中主要人物的面部表情,感受送朋友時的離別愁緒。
7、大家的耳朵會聽,眼睛會看,小嘴會說。剛才你們這么多精彩的發(fā)言,老師可以用短短的40個字全說出來。課件上出示古詩《賦得古原草送別》。
想讀這首詩嗎?先要認識5個字寶寶。
二、整體通讀,讀準字音,讀順詩句
1、出示帶拼音的生字卡片,卡片外形像小草,指名認讀。
2、請自信、聲音響亮、讀音正確的孩子當小老師帶著大家讀生字。
3、調(diào)皮的字寶寶把頭上的拼音帽子摘掉了,你們還認得它們嗎?開火車認讀不帶拼音的生字。
4、字寶寶夸大家真能干,把它們的音讀得真準。字寶寶還想和大家玩捉迷藏的游戲,有興趣嗎?趕快拿出鉛筆,打開課本第122頁,在這首詩中找出字寶寶,畫上圈,再大聲地讀幾遍。
5、大家的本領(lǐng)真大,都把字寶寶找到了。快速看看這首詩,一共有幾句話?(4句)
你能把每一句話都讀正確嗎?孩子們自由練讀,教師巡回輔導(dǎo)。
你覺得自己哪句話讀得最棒,想讀給大家聽?孩子們自信地讀自己讀得最好的一句話。
6、哪位小朋友能把第1、第2句話連起來讀?哪位小朋友能把第3、第4句話連起來讀?
這兩位小朋友真能干,如果兩位小朋友能合作,把這首詩連起來讀就更棒了。同座之間相互合作,試著讀讀吧。哪兩位小朋友想合作讀給大家昕?還有想讀的嗎?
誰能勇敢地站起來,一個人讀整首詩?給大家一分鐘的時間準備準備。
表揚勇敢的孩子。
三、讀品結(jié)合,漸入詩境
1、你從這位小朋友的朗讀中,感受到什么?
(任由孩子們說,說出大意即可,說得不對的地方教師伺機引導(dǎo)正確理解。)
2、這首詩中還有你不明白的地方嗎?
根據(jù)學生質(zhì)疑,相機引導(dǎo)孩子們結(jié)合圖文感悟。
(1)“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边@4句詩班上部分學生曾經(jīng)學過,可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作為教學資源,讓學生之間相互解決質(zhì)疑。
(2)“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眱删湓娍衫貌菰瓐D像來幫助學生想象、感悟草原的遼闊和美麗。
(3)“又送王孫去,凄凄滿別情。”引導(dǎo)學生在讀中通過“滿”字感受不忍分離的離別之情。
3、不懂的地方弄明白了,再讀讀詩,你最喜歡哪句詩?把自己最喜歡的一句請讀給大家聽。
分別指多名學生誦讀,引導(dǎo)學生在讀中感悟,使學生漸慚進入詩境。
四、整體誦讀,體悟詩蘊
1、瞧!你們都是小詩人了。詩人們,一起美美地讀讀這首詩吧!齊讀全詩。
2、音樂響起,老師有感情地誦讀,請學生們閉上眼睛聽。你聽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與開課初步感知相照應(yīng),引導(dǎo)學生體悟詩蘊。
孩子說完感受,請他把這種感受讀出來。體現(xiàn)孩子對詩的個性化理解和感悟,可以是對草原的贊美,可以是對小草的歌頌,還可以表達送別友人時的依依惜別之情,讓孩子個性化誦讀。
3、這么美的詩,你能把它背下來,記在腦子里嗎?
自由背、指名配樂背、配樂齊背。
五、小結(jié)全詩,課外延伸
這短短的幾句話,40個字,把我們的所看、所想、所感全寫出來了。不過。這可不是王老師的杰作,這是唐朝大詩人白居易16歲時所作的一首詩。他一生寫了三干八百多首詩,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大詩人。回家后,大家找找白居易的其他詩讀一讀,感感受其中的詩情畫意,激發(fā)大家讀古詩的興趣。
關(guān)于小學音樂課《送別》教案5篇 幼兒園送別音樂課教案相關(guān)文章:
★ 小學信息技術(shù)教案模板4篇(小學信息技術(shù)教案范文)
★ 小學信息技術(shù)教案范文3篇(小學信息技術(shù)教案全集教科版)
★ 關(guān)于小學體育教案模板3篇(小學體育教育教案模板范文)
★ 有關(guān)小學體育教案范文3篇(小學體育教案范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