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整理的《十幾減幾》教學反思范文8篇 十幾加減幾教學反思,歡迎參閱。
《十幾減幾》教學反思范文1
本節(jié)課教學《十幾減幾》,要求學生在經(jīng)歷他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的基礎上,能熟練的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
為了體現(xiàn)課標所倡導的“把解決問題與計算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的理念,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充分發(fā)揮教材提供的《小貓觀魚》圖的作用,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十幾減幾的計算方法,還要根據(jù)圖中提供的信息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
首先,我讓學生整體觀察主題圖,并與同桌交流,題中給我們提供了哪些信息?在反饋時,大部分學生說“有5條黑金魚,8條花金魚”,這當然是正確的,因為這兩條信息最直觀,但與本節(jié)課的要求不符合,這點我早就預料到了。所以在學生交流時,我早已把圖中的條件以兩個層次出現(xiàn)在黑板上了。
?。?)魚缸中有花金魚和黑金魚共13條,其中花的有8條。
?。?)花金魚和黑金魚共13條,我首先引導學生解決
?。?),提問:根據(jù)這兩個條件,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學生都舉起了小手,異口同聲的說:黑金魚有多少條?當學生列式后,我要求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由于算法多樣化在我班學生中難以得到體現(xiàn),本節(jié)課我打算加大引導力度,其目的不是為了要求學生用多種方法算,是想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我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么算的`:大部分學生很自信的舉起了手,我點了幾個平時不太善于回答問題的學生回答,他們都能很熟練的說出“因為8加5等于13,所以13減8等于5”,我接著問:你還有別的算法嗎?學生讀皺著眉頭,似乎很為難。好!有一個學生舉手了:我是這樣算的,先算10-8=2,再算2+3=5.。我給予肯定:說得好。但從學生的表情看,似乎不太明白,我就用學具演示這種方法的計算過程,學生明白了,都開心笑了,還給這種方法起了好幾個個名字,都還像那么回事,我告訴他們,這種方法叫“破十法”,學生覺得很有意思。我趁此機會繼續(xù)啟發(fā):還有別的算法嗎?又有一個學生說,我還可以先算13-3=10,再算10-5=5.,我豎起了大拇指:說的好,這種方法叫“連減法”??磥韺W還是有潛力的,只是我啟發(fā)不到位而已。
解決完問題(1)后,我指著(2)中的一個僅有的條件,說,這個題缺少什么?你能補充完整嗎?沒想到,學生不僅補充了條件,還根據(jù)條件提出了問題,并順利的解決的問題,并在計算13-5時,對剛才學習幾幾種算法進行了鞏固。達到了滿意的效果。
在小結本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時,又有一大收獲:我讓學生比較這兩道題有什么相同,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除了說這兩道題都可以想“8加5等于13”,還總結出:這兩道題都是已知兩個加數(shù)的和,還知道其中一個加數(shù),要我們求另一個加數(shù),都是用減法計算。一年級的學生啊,不簡單吧!
《十幾減幾》教學反思范文2
在這一節(jié)課中,學生的學習是有效的學習,我自己覺得。因為學生吸收知識的過程不是被動的吸收而是主動的去獲取。我記得在新課程標準中曾經(jīng)明確指出:“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shù)學?!痹诒竟?jié)課的設計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我們班級并沒有金魚這個教材中的教具,怎么辦呢?如果只是讓學生枯燥的觀察書上的畫面,那樣不會收到好的教學效果的。我看到了班級中開得正艷的康乃馨,我決定用班級的花來當我本節(jié)課的教具。
“同學們,你們看,我們班級的`康乃馨開得怎么樣?。可厦骈_了多少朵花?。俊睂W生們紛紛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想法,把自己能想得到的形容詞似乎都用了個遍?!巴瑢W們看看啊,有一些花開的真的很漂亮,可有一些花已經(jīng)開敗了,我們一起做一會園藝師,給他剪掉,好不好?”在學生的異口同聲中我們開始了剪枝活動。伴隨著學生的數(shù)數(shù)生,我們完成了本次的剪枝活動?!巴瑢W們,你們誰知道現(xiàn)在上面還剩了多少朵花呢?”“5朵”學生又是異口同聲說了出來?!澳悄銈兪窃趺醋龅哪兀吭谛〗M內交流一下吧!”隨著通學生高漲的學習熱情我把問題又拋給了他們。在他們熱烈的討論中,我聽到了我想要的效果。
其實本節(jié)課中我就是根據(jù)班級的實際情況,設置了適當?shù)那榫?,把計算蘊含在了實際情境中作為一個問題來提出,一方面能有效的技法學生的計算的欲望,同時又體驗到了學習計算的實際意義。孩子們學會了從數(shù)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fā)學生對數(shù)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shù)學的愿望。
《十幾減幾》教學反思范文3
最近教授本節(jié)課,另外聽了2節(jié)其他老師執(zhí)教的本節(jié)課,采用的的教學流程都是,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引出問題,列出算式15-9=
然后合作探究,可以擺小棒,可以寫,然后匯報交流,學生想到的方法1、數(shù)小棒2、破十法3、平十法、4、想加算減。第5總倒著數(shù)有的班級能想到,6、連減法。有的想不到,課后針對本節(jié)課有幾個問題又仔細琢磨了一下:
1、本節(jié)課知識的生長點在哪里?
幾位教師都在問題拋出后就合作探究了,學生無從下手,本節(jié)課知識的生長點應是15-3=不退位減法,本節(jié)課是20以內的退位減法,它的生長點應該是20以內的不退位的減法,如15-3=直接從個位拿走3個,現(xiàn)在拿走9個,個位上不夠了,怎么辦?然后在讓學生去探究,而且探究時小棒的準備,應該是1捆加5根,而不是直接15根。有了復習,有了學具準備,學生先想到的應該是連減,那有5個,不夠怎么辦,把10位拆開,把1捆變成是根,再拿走4根,這是連減,其實我認為這也是破十。然后在引導,有無簡單方法,學生可能想到,拆開1捆,直接從里面拿走9.
2、破十法真的破十了嗎?
有老師對破十理解不到位,究竟是把15拆成10和5,破出一個十來叫破十,還是把10位1捆破城10根交破十,顯然是后者,這將在第3條說明。
3、本節(jié)課的后續(xù)知識是什么?
本節(jié)課直接后續(xù)知識是十幾減8、7、6等,但我認為本節(jié)后對下面幾節(jié)課的學習,僅僅是計算方法的鋪墊,是計算方法的遷移,方法拿過去用即可,不存在知識本身一個深層次的鋪墊,這部分真正的后續(xù)知識應該是豎式計算,退位減,個位不夠減怎么辦?從十位節(jié)1當十,從這一點看破十肯定就是破1捆當10根。由此看出,本部分破十如果處理不到位,后續(xù)的豎式計算還會出現(xiàn)障礙。
4、方法那么多,既然都解決同一算式,那肯定有共性的東西,共性的.東西是什么?
共性的東西應該是減法的意義,就是從15里拿走9,由此看出1捆加5根的學具準備很重要,1根1根拿走,倒著數(shù),那拿走5根再拿走4根,連減,直接從10里拿走9,破十,先拿走10,再還回1根,平十。
5、課后練習找規(guī)律的用意何在?
11-9=2
12-9=3
13-9=4
14-9=5
發(fā)現(xiàn)差的個位都比減數(shù)對1
本題重點應在1、找規(guī)律的過程,提升觀察能力。2、多的那個1哪里來的?10-9剩的1,從而加深理解破十法。
基于上面思考覺得課堂中個別環(huán)節(jié)調整一下
15-9=出來以后,觀察算式特點,發(fā)現(xiàn)兩位數(shù)減一位數(shù),學過嗎?學過,比如15-3=,復習怎么做的?從個位那有3,現(xiàn)在也這樣做,還行嗎?不行,個位不夠了?已發(fā)認知沖突,那怎么辦,合作探究,探究式準備1捆5根小棒,動手操作,然后展示,展示過程重點演示破1當十的過程。
《十幾減幾》教學反思范文4
1.正確把握學生的起點,增強學習的有效性
十幾減8、7這部分內容主要是結合具體情境,引導學生在十幾減9的基礎上,繼續(xù)探索十幾減退8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計算課是使學生感到比較枯燥的內容,課的開始我先設計了一些8、7加幾的口算以及十幾減9的口算,為學新知做好準備。
例題仍然是結合具體情境,先提出“拿走8把,還剩多少把?”的.問題,引導學生列出15-8的算式。再通過擺小棒得出不同的計算方法。在交流算法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通過知識遷移將十幾減9的方法運用到十幾減8、7。對于15-5=10,10-3=7這種“平十”法,學生采用的較少,說明學生有意識的將算法優(yōu)化,內化為自己的方法。
2.過分強調“相加算減”,限制了孩子的思維發(fā)展
由于有了前一課的基礎,學生在本節(jié)課的算法交流中,多數(shù)用的都是“想加算減”的方法。這不禁引發(fā)了我的思考:①教材中雖然多處提到讓孩子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但直到本單元的結束,在潛移默化中要求學生用“想加算減”的方法,那么我們在教學中如何把握住這個度?②當大部分孩子都在使用“想加算減”的方法時,其他的方法是否要傳授個孩子?采用何種方式?③“想加算減”的方法真的是最優(yōu)嗎?
《十幾減幾》教學反思范文5
在教學十幾減9這一內容時,教材是這樣安排的:先由小猴賣桃子引出問題13-9=?接著教材中出現(xiàn)了四種算法:一是用數(shù)數(shù)的方法,一個一個地減;二是用破十的方法,先從10里減去9,再與剩下的合并;三是用也是先把13分成10和3,先減去3,再接著減去6,;四是用想加算減的方法,想9加幾等于 13,13減9就等于幾。
教學十幾減9時,學生根據(jù)情境列出13-9=4這一算式后,我問大家是怎么想的。學生們有的說是根據(jù)9+4=13來想的。有的學生說13-9,先用 10-9=1,1+3=4。但是這樣說的學生只是個別孩子,很多孩子不敢說。課堂氣氛很沉悶。課后再三反思:首先,自己對教材挖掘的不夠深。對于這四種方法中的破十法和想加算減法認識的不夠。課堂上我只是一味地去追問有沒有其他的方法,而忽視了對其中這兩種方法的強化。導致了只有少數(shù)孩子甚至連一種方法都說不清楚。因為是第一次接觸這個教材,所以不知道要重點強調哪種方法。但是看了不少教師對這節(jié)課的教學反思,我發(fā)現(xiàn)破十法和想加算減法還是要重點強化的。其次,課堂上給孩子探究的時間不夠,教師沒有給予一定的指導。在出示13-9后,我要求同桌互相擺一擺學具,看看如何計算13-9。在巡視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有很多孩子知道得數(shù),但是不知道怎么擺小棒。而我也沒有給孩子一些指導,只是要求孩子同桌互相說說。看了部分孩子說不出來,也就急著請其他孩子說說自己的算法,這樣就導致一些基礎差得孩子根本沒有時間去思考。其實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是孩子在自主探究,但是學生遇到困難時并沒有給予幫助,這樣的`自主學習的效果甚微。最后,課堂上未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請學生發(fā)言時,出現(xiàn)了學生和我一問一答的形式,只是這個孩子在和我交流,我倒是聽懂了他的算法,而其他學生似乎對他的發(fā)言不感興趣。甚至有的孩子,請了兩三個孩子發(fā)言后,他仍然不知道別人說的是什么。導致這樣的情況,還是沒有激起部分孩子的學習情趣,導致了課堂效率低下。
就這一節(jié)課,學生到底用什么方法我覺得還是應該尊重學生自己的想法,讓他們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計算,不過對于一些學困生來說,教給他們一種固定的方法還是有必要的。
《十幾減幾》教學反思范文6
《數(shù)學課程標準》要求教學時充分尊重學生的思維活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在新課標指引下,我在課上充分尊重學生,不但讓學生獨立嘗試、探索,交流,充分肯定學生的合理算法,而且還允許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算法,因此課堂上學生思維活躍,暢所欲言,這堂課中學生的個性化得到了較實在的體現(xiàn)。
“十幾減9”是20以內退位減法的起始課,教學的重、難點在于學習“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學生掌握“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對于后邊“十幾減幾”退位減法的教學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能為“十幾減幾”退位減法教學奠定扎實的基礎?;谶@一理念,我采取了讓學生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學生知道“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是多樣的,并在多種方法中選擇自己喜歡的算法。
課堂上學生計算方法是多樣的,如:在計算“13-9”時,學生的.計算方法有(1)“想加算減”法,因為4+9=13,所以13-9=4。(2)“破十法”:13可以分成10和3,10-9=1,1+3=4。(3)“連減法”,因為上個學期學過十幾減幾等于10的算式,所以把9分成3和6,13-3=10,10-6=4。(4)也可以用13-10=3,由于減數(shù)多減了1,所以差要再加1,3+1=4,所以13-9=4。當然有部分學生是通過數(shù)數(shù)數(shù)出來的。在比較各自方法的優(yōu)劣上,引導學生總結出“想加算減”法的簡便,實現(xiàn)計算方法的最優(yōu)化。
在學生掌握了計算方法后,我讓學生把所有“十幾減9”的算式都整理排列出來,然后讓他們發(fā)現(xiàn)探討這些算式有什么規(guī)律,學生除了發(fā)現(xiàn)減數(shù)都是9,被減數(shù)一個比一個多1,差一個比一個多1,還發(fā)現(xiàn)了“差比被減數(shù)個位上的數(shù)多1”這一規(guī)律,最后我讓學生根據(jù)這一規(guī)律進行了計算練習,學生的計算速度得到了提高。當然部分學生容易把“十幾減9”的退位減法和“幾加9”的進位加法規(guī)律混淆,因此應多加練習,加深鞏固,讓學生加深理解,以達到熟練、正確地進行計算。
《十幾減幾》教學反思范文7
今天新授內容“十幾減9”。整個教學過程分為:復習舊知→情境引入→算法探究→鞏固應用。因為是開學第一節(jié)新課,結合本課內容,我出了一部分口算題,為新課鋪墊準備。上學期在練習口算題環(huán)節(jié),我采用的是搶答形式,通過一學期的試驗,本學期我給每個學生準備了一本小本子,每天的口算題都要求獨立完成。這樣能做到給每個學生都有一次練習的機會。
本節(jié)課我將重點放在算法探究,充分給予孩子們動腦的機會。通過這節(jié)課的講授,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對舊知的接受能力還是強于新知的.。統(tǒng)計下來,用“算減想加”方法的孩子們明顯多于用其他方法的孩子。這讓我對新知教學有了新的關注和突破方向。在新授部分,盡可能通過以前所學的方法和內容引入新知。上學期對課后的反饋沒有太多關注,這學期我計劃新增“課后反饋”這一工作,重點對象為后進生。利用中午休息時間,對后進生進行一對一的作業(yè)輔導。作業(yè)輔導主要以課本練習為主。盡可能做到“今日所學,今日吸收”。希望用這樣的方式可以讓他們緊緊跟上大部隊的步伐。對孩子獎懲方面的工作,結合孩子們的心理特點,我偏重于獎。本學期仍采用小組競賽的方法,每周評出優(yōu)秀小組和數(shù)學小能手。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激發(fā)孩子們對數(shù)學的喜愛。
《十幾減幾》教學反思范文8
本節(jié)課是“十幾減9”,是在20以內進位加法的基礎上,用想加算減的方法來計算。學生理解了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選擇了自己喜歡的算法,就可以把它遷移到后面其他退位減的計算里,促進自己的學習。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與童話世界出發(fā),選擇學生常見的“買桃”一事,創(chuàng)設了一個問題情境,讓學生憑著日常生活中對買桃的一些生活經(jīng)驗,帶著問題,從不同角度去探索、去尋找解決問題的`好方法,逐步產生學習數(shù)學的愿望和興趣。在例題教學時,我讓學生主動探究,用小圓片代替桃子擺一擺,說一說,怎樣計算13—9,在學生在實踐、思考、討論的基礎的上,同時提出了多角度思考的要求,學生在交流匯報中,逐步明確,計算“十幾減9”可以有不同的算法,只要學會用以前學過的方法去分析和思考。結果課堂上出現(xiàn)了爭搶介紹自己方法的局面。
方法1:一個一個地減。
方法2:先從10里面去掉9,再把剩下的1和3合起來是4。
方法3:先去掉3,再從10里面去掉6,得4。
方法4:想加算減。(因為9+4=13,所以13—9=4)
方法5:先去掉3,再從10里面去掉3,再去掉3,得4。
但在這熱鬧的后面,卻有一些我們老師看不見的問題,課堂熱鬧了,學生活躍了,但當我們真正做題時,差生出現(xiàn)了,課堂上的方法太多,有些學生無從下手了。這么多方法我用哪一種呢?由于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自然是多樣的。因此,作為教師尊重學生的想法,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這樣不僅可以幫助教師了解不同學生的學習特點,而且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所以我現(xiàn)在采取的方法是:課上民主,搞素質教育,課后補差,搞應試教育。
《十幾減幾》教學反思范文8篇 十幾加減幾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 生物的特征教學反思4篇 調查周邊環(huán)境中的生物教學反思
★ 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0篇(二年級語文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教學反思9篇(神奇的聽診器課后反思)
★ 《窮人》教學反思4篇(窮人教學反思優(yōu)點與不足)
★ 一年級數(shù)學《解決問題》的教學反思4篇 小學一年級數(shù)學解決問題教學反思
★ 大班科學優(yōu)質課教案及教學反思5篇 幼兒園大班科學課教案及反思
★ 五年級《分數(shù)除法》教學反思11篇(分數(shù)除法整理復習教學反思)
★ 數(shù)學《勾股定理》教學反思9篇 17.1勾股定理第一課時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