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文是網友“jiulan”整理的家訪教師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
做為學生的家長,我通過電話與每一位都有聯絡,但當我真正開始此次走訪時,才深刻感受到電話溝通所無法達到的效果。在10月19日的休息時間里,我與兩位老師走訪了幾個學生家庭,體會頗豐。走訪的確能讓我們與學生家長創(chuàng)建更親密的關系,這樣一來,家長們就不再有誤解和埋怨,我們的工作也變得更加成功。學生唐友文的家庭條件很好,在師生眼里都是優(yōu)秀的,可他卻在雙休日與班里此外兩位同學一同對鄰班的學生殷長林展開了打擊。原因是唐友文感覺殷長林對他的態(tài)度不足尊重,且他不喜歡殷長林。殷長林對此非常不滿,還想找社會青年進行報復。唐友文害怕了,因此告知在上海工作的爸媽,只說鄰班的學生要打他,父母趕忙地聯系了離他稍近的姑姑,姑姑沒有詢問教師的狀況,就聯系了殷長林的一個親戚,希望他轉達殷長林的爸媽,不能讓孩子打唐友文。然而,殷長林并不愿意罷手,唐友文的監(jiān)護人——他的爺爺知道后,十分憂慮孫子能被打,對學校表現了不滿,還表示想轉校。我了解了事情的經過并妥善處置后,拜訪了唐友文的祖父,我們進行了有效的溝通。他感慨道,他們不相信教師,結果鬧的那么多人參加,難題依然沒解決,之后它會相信教師,遇到困難先向教師體現。他還告訴我們,唐家這一代的女孩較多,只有這一位男孩,親朋好友都比較溺愛他。最后,大家達成一致,應加強孩子思想方面的教學,讓他能夠更成熟。老師們的走訪既為學生增添了溫暖,也為家長們增添了關愛。在我們抵達學生楊義書的家時,家長覺得非常意外,但并不是很激情,由于孩子成績不佳,且行為頑皮。上學期,這名學生由于追逐打鬧,把班上的同學劉豐撞到了水泥柱,必須縫了六針。而在這個學期,他又因玩耍讓挖耳勺深深置入另一位同學頓佳倩的耳朵里,才去醫(yī)院取出,結果耳膜早已損傷。家長對此感到非常失望。我向他們講的是孩子的一些優(yōu)勢,比如他打籃球的水準,及其犯錯后不跟老師頂撞,向他們說明教師從未放棄過他們的孩子。上學期八年級的調考中,楊義書的語文成績竟然達到80多分。他們聽后很高興,激動地說:“楊義書,你看,教師沒放棄你,你要遵規(guī)守紀,努力學習?!北M管楊義書并沒口頭承諾,但這段時間以來,他表現的講規(guī)矩、乖巧,用行動證明了自己。在走訪中,我了解到許多家長忙于生計,很少關注與督促孩子,這使得我們的責任更為重大。大家無法選擇家長,只能選擇不同的教育方法去關心這些更需要我們關注的孩子。很多家長反饋說,老師說的話,孩子會聽進來。作為教師,聽到這樣的話我也倍感欣慰,表明老師影響力無處不在。自然,在感到開心的同時,也使我們意識到,面對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各不相同。文化程度較高的家長一般懂得如何給予孩子生活與學習上的指導,這些孩子大多能養(yǎng)成好的習慣,具有較強的主動性。而嚴格管教兒女的家庭,孩子品行一般也不會有問題。相反,過于溺愛的家庭隨著孩子長大,可能出現沒法教導的局勢。針對這些狀況,大家會和家長進行深入的溝通,有些給予肯定和表揚,有些則深入探討,有的用成功教育案例分析給家長,委婉指出其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探討教育對策,以便使學生贊不絕口,家長也能大方配合。在這一段時間的家訪活動中,我深刻體會到,走訪針對老師和學生家長都是極為有益的。家長能了解學生在校的表現及學校對學生的期待,而老師也能了解學生在家庭中狀況以及表現。唯有通過走訪,走入學生的生活,大家才能了解一些潛在的問題,找到造成學生不良行為的主要原因,進而在根本上對癥治療,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教學,完成家校共育,共同培養(yǎng)學生的目標。
家訪教師心得體會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