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分享的傳教案模板6篇(授課教案模板),供大家參閱。
傳教案模板1
《〈名人傳〉序》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解和領悟羅曼·羅蘭的英雄觀,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聯(lián)系實際,領略本文所傳遞出的深遠的現(xiàn)實意義。
重點與難點:
1、了解羅曼·羅蘭創(chuàng)作《名人傳》的意圖以及對“英雄”的界定。
2、深刻理解文中意味雋永的語句含義。
教學方法:
問題引導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讓每個同學說說自己最崇拜的偉人的名字。(于是,將出現(xiàn)許多偉人的名字:秦始皇、拿破侖、孔子、馬克思、恩格斯、李白、曹雪芹、莎士比亞、牛頓、愛因斯坦、毛澤東、周恩來??)
把這些名人分為四類:治國安邦的政治家,改造世界的思想家,塑造靈魂的文學家,造福人類的科學家。今天,法國作家羅曼·羅蘭筆下的《<名人傳>序》又為我們介紹了哪些名人呢?讓我們一起走進名人們的內(nèi)心世界。
二、作者簡介:
羅曼·羅蘭(Romain Rolland,1866-1944)法國作家、音樂評論家。1866年1月29日生于法國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鎮(zhèn)克拉姆西。15歲時,隨父母遷居巴黎。1899年,羅曼·羅蘭畢業(yè)于法國巴黎高等師范學校,通過會考取得了中學教師終身職位的資格。其后入羅馬法國考古學校當研究生。歸國后在巴黎高等師范學校和巴黎大學講授藝術史,并從事文藝創(chuàng)作。這時期他寫了7個劇本,以歷史上的英雄事件為題材,試圖以"革命戲劇"對抗陳腐的戲劇藝術。
20世紀初,他的創(chuàng)作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連續(xù)寫了三部名人傳記:《貝多芬傳》(1903)、《米開朗琪羅傳》(1906)和《托爾斯泰傳》(1911),三傳合稱為《名人傳》。同時
發(fā)表了他的長篇小說杰作《約翰·克利斯朵夫》,被高爾基稱為“長篇敘事詩”,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小說。該小說于1913年獲法蘭西學院文學獎金,由此羅曼·羅蘭被認為是法國當代最重要的作家。1915年,為了表彰"他的文學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繪各種不同類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對真理的熱愛",羅蘭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
兩次大戰(zhàn)之間,羅曼·羅蘭的創(chuàng)作又一次達到高潮,1922至1933年發(fā)表了另一部長篇小說《母與子》(舊譯《欣說的靈魂》)。此外還發(fā)表過詩歌、文學評論、日記、回憶錄等各種體裁的作品。特別是1931年,他發(fā)表了《向過去告別》一文,批判了自己過去所走過的道路,從此積極參加反對帝國主義戰(zhàn)爭,成為進步的反帝反法西斯的文藝戰(zhàn)士。羅曼·羅蘭的藝術成就主要在于他用豪爽質(zhì)樸的文筆刻畫了在時代風浪中,為追求正義、光明而奮勇前進的知識分子形象。他是一個有廣泛國際影響的作家,也是著名的社會活動家,一生為爭取人類自由、民主與光明進行了不屈的斗爭。
三、問題引導:
(一)、在《〈名人傳〉序》開頭有一句貝多芬的名言:"我愿證明,凡是行為高尚與善良的人,定能因之而擔當患難。"——貝多芬(1819年2月1日在維也納市政府語)章
開頭題記引用了貝多芬的這句名言,有什么樣的作用?
明確:暗示文章的主題。不甘平庸的人都要擔當患難,凡擔當患難必須善良高尚。
2、由此可推知,《名人傳》是一本什么書?
明確:《名人傳》應是一部諸多"不幸的遭難者"依靠良善的心靈與高尚的品格,戰(zhàn)勝
災難的過程的一本書。
(二)、分析課文:
第一部分(1-3)寫作《名人傳》的原因——-應時代與斗爭的需求,寫《名人傳》獻
給受難者。(平庸的時代)
第二部分(4、5)呼喚英雄與英雄的定義,著重闡述英雄的偉大在于品格,人們從中
汲取勇氣。(呼喚英雄與英雄的定義)
第三部分(6、7)英雄的作用,主要闡述"學習最偉大者貝多芬,鼓起生命的信仰"。
(英雄的作用)
(三)、通讀課文,回答問題:
1、作者為什么要創(chuàng)作《名人傳》呢?
明確:
1、歐洲的社會現(xiàn)實。老大的歐羅巴在重濁與腐敗的氣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質(zhì)主義鎮(zhèn)壓著思想??社會黑暗的現(xiàn)實呼喚能夠帶來自由新空氣的英雄人
物。
2、人們的生存狀態(tài)。艱苦,孤獨,靜寂,貧窮,煩慮,勞作,彼此隔離??
這悲慘、絕望、自私的生活現(xiàn)狀需要有人來挽救。誰來承擔?英雄!
2、作者心目中的英雄又是什么樣的呢?明確:“我稱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強力稱雄的人;而只是靠心靈而偉大的人?!?作者心目中的英雄是經(jīng)歷苦難的磨練,以
仁慈之心,偉大的品格,映照出平庸時代的可鄙,帶領人們走出自私自利的世俗
氛圍,尋求精神上的自由和幸福的偉人。
3、那么,羅曼·羅蘭所說的英雄與人們一般認識的英雄有何不同?
明確:羅曼·羅蘭所說的英雄,是靠心靈而偉大的人,他們以仁慈、品格作為精神表
率,解救民眾的苦難;人們一般認識的英雄是“以思想或強力稱雄的人”,無論
以智慧征服,還是靠武力統(tǒng)治,都是功利的、世俗的,不是作者心目中的英雄。人們通常以成功與否論英雄,羅曼·羅蘭認為英雄與成功不相干,英雄主要“在于成為偉大,而非顯得偉大”。
4、作者為什么把“英雄”的“首席”賦予貝多芬?
明確:作者把“首席”送給貝多芬,是因為貝多芬最符合作者給英雄所下的定義:仁
慈,偉大的人格,命運的磨難,作為音樂家給世人帶來精神上的鼓舞和指引。這
也正是作者對時代的深刻批判和對英雄的獨特見解。
1、我稱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強力稱雄的人;而只是靠心靈而偉大的人。“思想或強力稱雄的人,”前者以智慧征服,后者靠武力統(tǒng)治,都是功利的、世俗的,不是作者心目中的英雄。真正的英雄“是靠心靈而偉大的人”,他們以仁慈、品格作為精神表率,解救民眾的苦難。
2、沒有偉大的品格,就沒有偉大的人,甚至也沒有偉大的藝術家,偉大的行動者;所有的只是些空虛的偶像,匹配下賤的群眾的:時間會把他們一起摧毀。
這句話還是緊扣作者給英雄所下的定義。偉大的人格最重要,是英雄必需的品質(zhì);而沒有偉大品格的人,只是些空虛的偶像,受無知的人頂禮膜拜,滿足他們功利的愿望。
3、主要是成為偉大,而非顯得偉大。
“成為”強調(diào)過程,“顯得”只強調(diào)結果,并且僅僅是從表面上像英雄。羅蘭再次強調(diào)了心目中的英雄是非功利的、非世俗的,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成者為王,敗者為寇”。而更注重的是英雄們悲壯、美麗的奮斗過程。
4、他們固然由于毅力而成為偉大,可是也由于災患而成為偉大。磨難使英雄的品格更高尚,使他們的精神更高貴,使他們的使命更崇高,更能影響大眾,給大眾帶來精神上的鼓舞,所以"磨難"使他們成為"偉大"。
四、欣賞圖片:(多媒體展示)
貝多芬:被命運捉弄的人,最終耳聾的音樂家,一個用痛苦換來歡樂的英雄。
米開朗基羅:憂郁癥患者,恨不得把整座山巖都雕出生命的工作狂,一個享受痛苦、舍
棄歡樂的英雄。
托爾斯泰:自我折磨也自我折騰的人,離家出走的老翁,一個打破生活的安寧以便安撫
良心的英雄。
這些英雄的眼神或是犀利堅毅,或是憂郁深邃,我們“毋須探詢他們的作品或傾聽他們的聲音,就在他們的眼里,即可看到生命從沒像處于患難時那么偉大,那么豐滿,那么幸福?!?/p>
英雄就是那些能推動社會向正方向前進的人類優(yōu)秀分子。大約在一百六十年前,哲人托馬斯卡萊爾曾充滿激情地寫下這樣一段話:“為人是自身有生命力的光源,我們能接近他便是幸福和快樂,這光源燦爛奪目,照亮了黑暗的世界,他不是一枝被點燃的蠟燭,不是上天恩賜我們的天然陽光,沐浴在這光輝中,所有的靈魂都會感到暢快?!?/p>
——偉大的靈魂之所以偉大,在于他承受的是人類的苦難而非個人一己的痛苦。翻譯者傅雷的話:
“惟有真實的苦難才能驅(qū)除羅曼蒂克的幻想的苦難;惟有看到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承擔殘酷的命運;惟有抱著‘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才能挽救一個萎靡 而自私的民族:這是我十五年前初次讀到本書時所得的教訓?!?/p>
五、材料鏈接:楊絳《巨人三傳》代序《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托爾斯泰傳》同出羅曼·羅蘭之手。傳記里的三人,雖然一是音樂家,一是雕塑家兼畫家,一是小說家,各有自己的園地,三部傳記都著重記載偉大的天才,在人生憂患困頓的征途上,為尋求真理和正義,為創(chuàng)造能表現(xiàn)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獻出了畢生精力。他們或由病痛的折磨,或由遭遇的悲慘,或由內(nèi)心的惶惑矛盾,或三者交疊加于一身,深重的苦惱,幾乎窒息了呼吸,毀滅了理智。他們所以能堅持自己艱苦的歷程,全靠他們對人類的愛、對人類的信心。貝多芬供大家欣賞的音樂,是他“用痛苦換來的歡樂”;米開朗琪羅留給后世的不朽杰作,是他一生血淚的凝聚;托爾斯泰在他的小說里,描述了萬千生靈的渺小與偉大,描述了他們的痛苦和痛苦中得到的和諧,借以播送愛的種子,傳達自己的信仰:“一切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上帝生存的人”;“當一切人都實現(xiàn)了幸福的時候,塵世才能有幸福存在。”羅曼·羅蘭
把這三位偉大的天才稱為“英雄”。他所謂英雄,不是通常所稱道的英雄人物。那種人憑借近力,在虛榮或個人野心的驅(qū)策下,能為人類釀造巨大的災害。羅曼·羅蘭所指的英雄,只不過是“人類的忠仆”,只因為具有偉大的品格;他們之所以偉大,是因為能傾心為公眾服務。
羅曼·羅蘭認為在這個腐朽的社會上、鄙俗的環(huán)境里,稍有理想而不甘于庸庸碌碌的人,日常都在和周圍的壓力抗爭。但他們彼此間隔,不能互相呼應,互相安慰和支援。他要向一切為真理、為正義奮斗的志士發(fā)一聲喊:“我們在斗爭中不是孤軍!”他要打破時代的間隔和國界的間隔——當然,他也泯滅了階級的間隔,號召“英雄”們吸取前輩“英雄”的勇力,結成一支共同奮斗的隊伍。
六、討論:
你心目中的英雄形象?
傳教案模板2
少 兒 英 語 教 案 模 板
一、Teaching Demands and Aims(教學目標)
二、Teaching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教學重點)
1、words
2、sentences
3、grammars
三、Teaching Aids(教具)
四、Teaching procedures(教學過程)Greeting(問候)warm up(熱身)Review(復習)New Leon(新課)Step One: Step Two: Step Three: Follow up(叮嚀)
五、Homework(作業(yè)布置)
作 業(yè) 的 布 置
一、書面作業(yè)
1、每節(jié)課后教師可適當選擇課后習題(書本或課外參考書)及字母作業(yè)。
2、低年紀的孩子適合聽磁帶讀課文、畫圖、連線、寫字母等簡單作業(yè);每學期兩次測試:半期考和期末考試。
3、高年紀的孩子要求抄單詞、背單詞、背課文等書面作業(yè);每節(jié)課前可做適當?shù)穆爩懢毩暎幻總€月可做適當?shù)膯卧獪y試;期間兩次大考:半期考和期末考。
二、磁帶作業(yè)
1、適時布置(條件允許可每周一次):將本周學習的內(nèi)容錄進磁帶,下周上交。
2、錄制要求:首先讓學生和老師打招呼,接著報朗誦單元,然后錄作業(yè)內(nèi)容,最后與老師說再見。(如:Hello! am Go is Unit 11??? Goodbye!Amanda!)
3、聽音修正:
(1)書面記錄:邊聽邊把學生的錯音登記在學生手冊上。(2)修正過程:
A:打招呼,先表揚肯定,后提出錯誤,注意錯音的跟讀 B:說悄悄話,增進師生感情交流 C:提出問題。
D:結束Say:“ Good bye!”
三、電話教學
1、時間安排:每月兩次的電話教學,每生教學時間不超過8分鐘。
2、教學內(nèi)容:
(1)本周學習單詞及課文的朗誦。(2)詞句的翻譯。(3)疑難解答。(4)家長的經(jīng)驗交流。
傳教案模板3
陜西省佛坪縣中學王寶杰輯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傳記文章的特點,學習本文記人敘事詳略安排得當?shù)膶懛ǎ?2掌握課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詞句知識和文史、文化常識; 3文言詞句知識的歸納整理和遷移運用。過程與方法
1、學習《張衡傳》主要扣住兩點,一是詳略得當,二是語言簡煉、形象、具體;
2、通過課文學習,了解人物傳記的寫法和技巧;
3、在學生對課文獲得整體感知的基礎上,開展思維活動,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情感價值觀
了解張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學、文學、政治各方面的貢獻,學習他刻苦求學、科學務實、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學重點:
本文詳略的剪裁;人物傳記的寫法和技巧。教學難點:
區(qū)別虛詞乃、于的用法。
教學方法:討論法、朗讀法、講讀課相結合。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用圖片導入:先用多媒體顯示下面的圖片,然后教師提問。
請同學們觀察下面這幅圖片,說說圖片中的儀器叫什么?是干什么用的?發(fā)明這個儀器的是哪朝科學家叫什么?(待同學們回答后,教師繼續(xù))地動儀張衡
對,這個儀器叫地動儀,是世界上第一架測定地震及方位的儀器。是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科學家、文學家、發(fā)明家和政治家張衡發(fā)明的。(張衡,就是從小喜歡數(shù)星星的那個孩子。)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介紹他生平事跡的文章——《張衡傳》,讓我們一起走進張衡的心靈世界。
二、作者范曄及《后漢書》: 該文選自《后漢書》。作者范曄(398~445),南朝宋史學家。字蔚宗,順陽(今河南淅川東)人。曾任尚書吏部郎、左衛(wèi)將軍、太子詹事。后來因為劉義康謀反案的牽連,被處死。根據(jù)前人撰述的幾十種有關后漢的歷史著作,編寫成《后漢書》。
《后漢書》是紀傳體東漢史,也是杰出的歷史散文,南北朝時南朝宋范曄撰。范曄原定編著百篇,僅完成帝紀十篇、列傳八十篇,十志未及完成而因密謀擁護文帝弟劉義康做皇帝而死于獄中。后人將梁代所注的晉司馬彪《續(xù)漢書》八志三十卷補入,遂成一百三十卷的今本《后漢書》。范曄的《后漢書》與司馬遷的《史記》、班固的《漢書》、陳壽的《三國志》合稱“四史”。均對我國的文學、史學有很大影響。此書內(nèi)容充實,對考核史實有參考價值。文筆簡練生動,議論部分具有強烈的抒情色彩,文氣流暢,既具史學識見,又有較高文學價值。劉知幾稱贊《后漢書》“簡而且周,疏而不漏”(《史通?補注》),王應麟則說“史裁如范,千古能有幾人?”《后漢書》為“前四史”之一。
三、解題。
傳,傳記,記敘的內(nèi)容是一個人的生平事跡。
傳記要突出傳的特點,除了介紹人物姓名、籍貫外,還必須選擇人物一生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敘述其為人及對社會的影響。傳記基本特點:詳實而典型的文字記錄和樸實而形象的文學色彩。
傳記種類:自傳、傳、小傳、評傳、別傳、外傳等。本文屬評傳(既記敘人物事跡,有評介與探討人物思想狀況、所處時代背景、思想發(fā)展過程和對人類的貢獻)。
四、梳理?積累 1.一詞多義。(1)觀
觀太學(觀摩學習)大王見臣列觀(殿堂)此岳陽樓之大觀也(景象)玄都觀里桃千樹(道士廟)啟窗而觀(看)(2)征
公車特征拜郎中(征召)咸怪其無征(證明)挾天子以征四方(征伐)歲征民間(征收)(3)因
因入京師(因而)因以諷諫(就)
因其勢而利導之(乘、順著)
因賓客至藺相如門前謝罪(通過、經(jīng)由)(4)乃
十年乃成(才)遂乃研核陰陽(就)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竟、卻)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乃重修岳陽樓(于是)(5)辟
連辟公府不就(征召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風雨也(通“避”)唇吻翕辟(開,打開)
辟病梅之館以貯之(開辟,開設)辟邪說(排除,駁斥)疆土之新辟者(開墾)(6)制
其牙機巧制(制作,構造)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
吳起??趙奢之倫制其兵(統(tǒng)率,指揮)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規(guī)模)2.古今異義。
尋其方面(古:方向;今:相處或并列的幾點之一)衡下車(古:官吏初到任;今:從車上走下來)3.詞類活用。
大將軍鄧騭奇其才(形容詞意動用法,認為??奇特)4.通假字。員徑八尺(“員”通“圓”)傍行八道(“傍”通“旁”)一時收禽(逮捕。禽,通“擒”,捕捉)5.文言句式。(1)判斷句
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也(2)被動句
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3)賓語前置句
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4)介詞結構后置句 果地震隴西(5)省略句
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 再轉(zhuǎn)為太史令(6)狀語后置句
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6.文化常識。(1)文史專名 ①五經(jīng):《詩》《書》《易》《禮》《春秋》 ②六藝:
禮、樂、射、御、書、數(shù)。(學問和技能)五經(jīng)十《樂》。(說經(jīng)的經(jīng)文和傳文)③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④經(jīng)、傳:“經(jīng)”批儒家的經(jīng)典著作;“傳”指注釋、解說儒家經(jīng)典著作的文字。⑤四史:《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⑥史漢:《史記》《漢書》。⑦《漢書》:紀傳體、斷代史。⑧紀傳體;編年體;國別體。(例如:《史記》《資治通鑒》《戰(zhàn)國策》)⑨通史;斷代史。(例如:《史記》《漢書》)⑩《兩都賦》和《二京賦》:《兩都賦》的作者是班固,《二京賦》的作者是張衡。兩都、二京:兩個都城,西漢的都城長安和東漢的都城洛陽。(2)官職專名及相關用語
孝廉:被舉薦的品行端正的人。
公府:官署。指三公的官署。東漢以太尉(掌管軍事)、司徒(掌管政事)、司空(掌管工程)為三公,是當時最高的官。
大將軍:位比三公。鄧騭位在三公之上。公車:官署,總領天下征召事務。設公車令。郎中:官名。
太史令:兼管天文和國史。
河間王(劉政)的相,類似太守。國王:指河間王。國,諸侯國。尚書:協(xié)助皇帝處理政務的官員。舉:推薦。(被)舉薦任官。(“舉孝廉不行”)行:去應薦。
辟:征召,召來授官。(被)召。(“連辟公府不就”)就:就職,任職。召:召請來授官。(“累召不應”)應:應職,接受官職。拜:任命,授給官職。(“拜為上卿”)遷:調(diào)動官職。(“再遷為太史令”)左遷,降職貶官。轉(zhuǎn):調(diào)動官職。(“再轉(zhuǎn)復為太史令”)徙:調(diào)動官職。(“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出:離京去外地為官。(“出為河間相”)下車:指官吏初到任。(“下國伊始”“衡下車”)視事:指官員到職工作。(“視事三年”)除:拜官。除去舊職任新職。(“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乞骸骨:請求辭職,告老還鄉(xiāng)。(“上書乞骸骨”)(3)其他 ①年號紀年
永元中陽嘉元年永和初元豐七年元和十年 ②地名
三輔(京城附近的三個地區(qū))京師(京城)③學校
太學(最高學俯)(“今諸生學于太學”)觀、游(指游學,考察學習)庠、序(學校)(“俾入邑癢”)
國子監(jiān)(明清最高學府,入監(jiān)讀書稱監(jiān)生)(“老監(jiān)生”)教授、博士、直講、助教(教學人員)(“有司業(yè)、博士為之師”)④姓名(“名”和“字”有對應關系)張衡字平子屈原名平韓愈字退之蘇軾字子瞻
蘇轍字子由諸葛亮字孔明 劉備字玄德關羽字云長 張飛字翼德趙云字子龍 辛棄疾字幼安班固字孟堅
五、作業(yè):
鞏固上述文言知識,并認真翻譯課文。第二課時
一、課文特點探究:
1、本課文詳細介紹了張衡一生多方面的才能和成就,文章的基本思路清晰。 文章可分為三部分:(可先讓學生思考品味,然后教師明確)第一部分即文章的第1段。記述張衡的學業(yè)、品德和文學上的成就。開頭兩句按歷史人物傳記的格式,記述張衡的姓名、籍貫與家世。接著介紹其在文學上的造詣。“少善屬文”說明他具有先天的稟賦,而“游于三輔,因人京師,觀太學”說明他注重社會實踐。也正是因為他在青少年時代就打下了如此深厚扎實的基礎,并不斷自我提高,所以才能“通五經(jīng),貫六藝”。在敘述了其“才”后緊接著敘述其德?!半m才高于世,而無驕尚之情,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具有謙虛穩(wěn)重、超塵拔俗的品格,而面對統(tǒng)治者的招羅,作者連用“不行”“不就”“不應”等詞語表現(xiàn)他的不慕榮利的高潔品德。而《二京賦》進一步證實其文學才能及精研精神。
第二部分即文章第2~4段,介紹張衡在科學技術上的成就。重點介紹候風地動儀的結構和功用。第2、3段從整體上概括了張衡在科學上的成就,包括科學發(fā)明和理論著作兩部分。在介紹其特長時與其職官聯(lián)系起來,側面反映了二者互為因果的關系。第四段著重介紹了能代表其成就的候風地動儀。介紹地動儀雖不足二百字,但詳盡記述制造時間、質(zhì)地、大小、形狀、內(nèi)外結構、裝飾、功用等,文字精簡平實。如介紹構造特點時用“中”“傍”“外”“下”四個方位詞為序,便從里到外,從上到下簡要而清楚地寫出其構造特點。以“似酒尊”描寫其形狀非常形象具體,用“驗之以事,合契若神”的夸張描寫和“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的熱烈贊嘆著力描寫了儀器的準確無誤。最后附述了生動有趣的事件驗證其功效,使文章于平實中透出情致。
第三部分即文章的第5、6、7段,介紹張衡在政治上的才干。文章僅選取兩件事作為切入點,一是《思玄賦》的由來,表現(xiàn)了張衡心思細密、小心謹慎的形象。一是出任河間相時與奸黨斗爭一事?!瓣幹辄h姓名,一時收禽”表現(xiàn)其政治智慧,“上下肅然,稱為政理”表現(xiàn)其卓然政績。這樣,筆墨寥寥卻寫出了一位真實可感、形神豐滿的廉吏。張衡“才”高于世,表現(xiàn)在:
一、“善屬文”,作《二京賦》;
二、“善機巧”,作渾天儀、造候風地動儀;
三、“善術學”,著《靈憲》、《算罔論》;
四、善政事,為政機智果斷,不畏權貴,稱為政理。
張衡是一位博學多才的偉大學者。他最杰出的貢獻是研制成功史無前例的候風地動儀。課文重點記敘的是張衡在自然科學方面的偉大貢獻,因而對候風地動儀作了詳細的介紹。
課文語言質(zhì)樸簡練。如“衡少善屬文,游于三輔,因入京師,觀太學,遂通五經(jīng),貫六藝?!倍潭潭郑蛯懗隽藦埡獾膶W歷、水平和特長?!??不行,??不就,??不應?!背浞直憩F(xiàn)了張衡不慕名利的品德。“衡下車,治威嚴,整法度,陰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惫?jié)奏感很強的語言,表現(xiàn)了張衡的態(tài)度果斷,措施得力。
和《屈原列傳》相比,兩篇傳記最大的共同點都是按時間順序,粗線條地勾勒人物的一生,選材有詳有略,重點突出。最大的區(qū)別是在表達方式上,《屈原列傳》為了揭示屈原的“志”、“行”和寄寓作者的情懷,采用了敘議結合的方法,而《張衡傳》為了表現(xiàn)張衡的杰出貢獻,用說明性文字對張衡的發(fā)明候風地動儀作了較詳細的介紹。
2、寫作特點:讓學生根據(jù)上述分析,自己歸納本文寫作特點。(1)按照時間順序介紹人物的寫法。
本文是人物傳記,介紹人物以時間為經(jīng),以事跡為緯。張衡一生經(jīng)歷了東漢章帝、和帝、安帝和順帝四個時期。時間雖較長,文章敘述的時間線索卻很清楚。從表達方式上說,以記敘為主。在第4段寫候風地動儀,又以說明為主,輔以記敘。(2)詳略得當?shù)募舨梅椒ā?/p>
本文介紹了張衡文學、科學、政治三方面的才能和成就。其中,以科學方面的才能和成就作為重點詳寫。在介紹科學方面的才能和成就時,又突出了候風地動儀的研究制造,介紹特別詳盡,對其他創(chuàng)造的介紹則較簡略。這樣詳略得宜的安排,使文章重點突出,人物特點鮮明。(3)語言凝練平實而又不乏情致。具體表現(xiàn)為: 第一,記敘語言非常質(zhì)樸通俗。例如,“不行”、“不就”、“不應”、“不慕”等句用語非常質(zhì)樸通俗,毫無雕飾,卻鮮明地表現(xiàn)出了張衡不追名逐利的高尚品德。第二,說明語言十分準確簡潔。例如,第4段中僅用140多字就將候風地動儀的有關情況作了比較全面的介紹,可見用語簡潔;用酒樽描摹儀器的外形,用“中”、“傍”、“外”、“下”等指明部位,足見其用語之準確。
二、學生合作探究
1.張衡憑什么名垂青史?
明確:文理兼通,基礎寬厚,質(zhì)樸謙遜,不慕名利,潛心治學,態(tài)度嚴謹,德才兼?zhèn)洌@些優(yōu)秀的品質(zhì)是張衡取得巨大科學成就、名垂青史的根本原因。2.作為傳記,它的一般寫法是怎樣的?本文又是怎樣寫的?
提示:按照傳記的體例,開頭介紹人物的姓名、籍貫,如《廉頗藺相如列傳》、《柳敬亭傳》都是。本文也是開頭介紹姓名、籍貫,結尾寫到他死的年代。所以本文是完全按照一般傳記體例的寫法來寫的。3.傳記是記述一個人的生平的,是否意味著事無巨細都要寫進文章去呢?本文是怎樣處理人物材料的?
提示:傳記記述一個人的生平,但并不等于也不可能把一個人一生的全部經(jīng)歷、事無巨細都寫進文章去,而只能記述人物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同時顯示出這個人的品格特點。本文先介紹了張衡的品格和他卓越的文學才能;重點寫他一生中最突出的輝煌的科學成就,而在科學成就中尤其重要的是他首創(chuàng)的候風地動儀,最后介紹了他政治上的才干。文章這樣處理材料,就使重點突出,主次分明。
4.張衡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表現(xiàn)在什么地方? 提示:張衡的高尚品德表現(xiàn)在:(1)“雖才高于世,而無驕尚之情?!保?)“從容淡靜”,不慕世俗的虛榮,“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大將軍“累召不應”,“不慕當世”;(3)品行端正,憂國憂民,作《二京賦》諷諫王侯,整治法度收拿奸黨。其“才”高于世,表現(xiàn)在:一是“善屬文”,寫作著名的《二京賦》;二是“善機巧,作渾天儀,造候風地動儀;三是“善術學”,著有《靈憲》《算罔論》;四是善政事,為政機智果斷,不畏權貴,“稱為政理”。5.本文和《廉頗藺相如列傳》、《蘇武傳》相比,有哪些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 提示:《張衡傳》以表現(xiàn)張衡的杰出貢獻,簡要概括其一生為主要目的,所以用說明性文字對張衡的文學創(chuàng)作和科技發(fā)明進行介紹,其中著重對候風地動儀的介紹,而對其品德為人的描寫都散見于字里行間,貫穿于文章中,很少直接抒情。筆調(diào)沉靜,文字質(zhì)樸。
三、課堂鏈接:現(xiàn)代傳記文的閱讀 精儀揭天地科圣著千秋
張衡(公元78—139年),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陽市石橋鎮(zhèn)夏村),曾任尚書和河間相等職。他“天資睿哲,敏而好學,如川之逝,不舍晝夜。道德漫流,文章云浮,數(shù)術窮天地,制作侔造化,奇技偉藝,磊落煥炳?!彼安换嘉恢蛔穑嫉轮怀?;不恥祿之不伙,而恥智之不博?!笔俏覈鴸|漢時期偉大的科學家、文學家、發(fā)明家和政治家,在世界科學文化史上樹起了一座巍巍豐碑。
在地震學方面,他發(fā)明創(chuàng)造了“地動儀”(公元132年),是世界上第一架測定地震及方位的儀器,比歐洲早1700多年。在天文學方面,他發(fā)明創(chuàng)造了“渾天儀”(公元117年),是世界上第一臺用水力推動的大型觀察星象的天文儀器,著有《渾天儀圖注》和《靈憲》等書,畫出了完備的星象圖,提出了“月光生于日之所照”的科學論斷。在文學方面,他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顆光輝燦爛的明星。名著《東京賦》和《西京賦》,合稱《二京賦》,描寫了東漢時期長安和洛陽的繁華景象,諷刺了官僚貴族荒淫無恥的寄生生活。《南都賦》生動地描繪了當時南陽郡的社會面貌、人民生活和民間風俗。此外還著有《定情賦》、《同聲歌》、《思玄賦》、《歸田賦》、《四愁詩》等30余篇。在地理學方面,他繪制有完備的地形圖,并研制出了“記里鼓車”、“指南針”等。在數(shù)學方面,他著有《算罔論》,并計算出圓周率的值在和之間。這和今天大家知道的圓周率雖稍有誤差,但在1800多年前就能有這樣精確的計算,不能不使人們感到驚嘆。他的這一成果比歐洲早1300多年;在氣象學方面,他制造出了“候風儀”,是一種預測風力、風向的儀器,比西方的風信雞早1000多年;在機械學方面,他制造的“獨飛木雕”是世界上最早的飛行器,還制造有土圭(日影器)、活動日歷等;在藝術方面,他居東漢時期著名的六大畫家之首。張衡在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等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貢獻,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和驕傲,也是留給整個人類歷史的寶貴財富。
張衡不愧是世界上光彩奪目的科學和文學的雙子星。1956年10月,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曾題詞道:“如此全面發(fā)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見?!?/p>
1、該文概括了張衡哪些方面的成就? 地震學方面 藝術方面 文學方面 地理學方面 數(shù)學方面 氣象學方面 機械學方面 天文學方面
2、“張衡不愧是世界上光彩奪目的科學和文學的雙子星”和“如此全面發(fā)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見?!痹鯓永斫??和上文是什么關系? 科學和文學是對上述多種方面的再概括,“如此全面”又是總概括。這兩句是對全文的總結,和上文屬于分——總關系。
王寶杰
傳教案模板4
教案一
【教學目標】
1.了解傳記文章的特點,學習本文記人敘事詳略安排得當?shù)膶懛ā?/p>
2.掌握課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詞句知識和文史、文化常識。
3.了解張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學、文學、政治各方面的貢獻,學習他刻苦求學、科學務實、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學重點】
1.記人敘事詳略得當?shù)膶懽鞣椒ā?/p>
2.文言詞句知識的歸納整理和遷移運用。
3.文史、文化常識。
【教學難點】
掌握課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詞句知識和文史、文化常識?!菊n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人物簡介
范曄(398—445),南朝宋代的史學家。他根據(jù)前人撰述的幾十種有關后漢的歷史著作,編寫成《后漢書》。此書內(nèi)容充實,對考核史實有參考價值。文筆簡練生動,議論部分具有強烈的抒情色彩,文氣流暢,既具史學識見,又有較高文學價值。本文節(jié)選自《后漢書·張衡傳》,作為一篇科學家的傳記而節(jié)選,對原文有大量的刪節(jié)。
張衡(78—139)東漢著名文學家。其作品《二京賦》《四碧詩》等都有很高的文學價值。特別是他在科學上的成就更為出色,他是我國古代的科學家。他的“候風地動儀”比歐洲地震儀早一千七百多年。他在政治和哲學上也有一定研究。1956年郭沫若為南陽重修的張衡墓題詞說:“如此全面發(fā)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見。”
二、分析結構
采用明段意分段法:先逐段概括段意,然后用合并同類項法把相關聯(lián)緊縮密的自然段合在一起。
全文五個自然段中,二、三、四自然段講的都是張衡取得的科學成就,自然應合為一大段。這樣,就理清了文章的結構。
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
寫張衡的品格和文才(①)
寫張衡在科學技術上取得的成就(②③④)
寫張衡的政治才干(⑤)
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點,又可分為兩層:一是仕途情況,以及制作渾天儀和著《靈憲》《算圖論》的情況;一是專門介紹候風地動儀。顯然,后者又是第二部分的重點。
作者這樣處理文章的詳略安排。無疑是非常正確的,因為張衡一生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成就,而他在科技方面的才能和創(chuàng)造發(fā)明最為突出,理應成為本文記敘的重點。
三、文本知識
(一)文化常識 1.文史專名
(1)五經(jīng):《詩》《書》《易》《禮》《春秋》。
(2)六藝:
①禮、樂、射、御、書、數(shù)(學問和技能)。
②五經(jīng)加上《樂》。(說經(jīng)的經(jīng)文和傳文)。
(3)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
(4)經(jīng)、舒心:“經(jīng)”批儒家的經(jīng)典著作;“傳”指注釋、解說儒家經(jīng)典著作的文字。
(5)四史:《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6)史漢:《史記》《漢書》。
(7)《漢書》:紀傳體、斷代史。
(8)紀傳體:編年體;國別體。(例如:《史記》;《資治通鑒》;《戰(zhàn)國策》)
(9)通史;斷代史。(例如:《史記》;《漢書》)。
(10)《兩都賦》和《二京賦》:《兩都賦》的作者是班固,《二京賦》的作者是張衡,西漢的都城長安和東漢的都城洛陽。
2.官職專名及相關用語。
(1)孝廉:被舉薦的品行端正的人。
(2)公府:官署。指三公的官署。東漢以太尉(掌管軍事)、司徒(掌管政事)、司空(掌管工程)為三公,是當時最高的官。
(3)大將軍:古代領兵之最高統(tǒng)帥。始于戰(zhàn)國,是將軍的最高封號,漢代沿置,職掌統(tǒng)兵征戰(zhàn)。
(4)公車:官署,總領天下征召事務。設公車令。
(5)郎中:官名。
(6)太史令:兼管天文和國史。
(7)河間王(劉政)的相,類似太守。
(8)國王:指河間王。國,諸侯國。
(9)尚書:協(xié)助皇帝處理政務的官員。
(10)舉:推薦。(被)舉薦任官。(“舉孝廉不行”)
(11)行:去應薦。
(12)辟:征召,召來授官。(被)召。(“連辟公府不就”)(13)就:就職,任職。
(14)召:召請來授官。(“累召不應”)(15)應:應職,接受官職。
(16)拜:任命,授給官職。(“拜為上卿”)
(17)遷:調(diào)動官職。(“再遷為太史令”)左遷,降職貶官。(18)轉(zhuǎn):調(diào)動官職。(“再轉(zhuǎn)復為太史令”)(19)徙:調(diào)動官職。(“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20)出:離京去外地為官。(“出為河間相”)(21)下車:指官吏初到任。(“下國伊始”“衡下車”)(22)視事:指官員到職工作。(“視事三年”)
(23)除:拜官。除去舊職任新職。(“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24)乞骸骨:請求辭職,告老還鄉(xiāng)。(“上書乞骸骨”)3.其他
(1)年號紀年。
①永元中 ②陽嘉元年③永和初 ④元豐七年 ⑤元和十年⑥德二年(2)地名。
①南陽西鄂人也
②三輔(京城附近的三個地區(qū))
③河間相
④京師(京城)
(3)學校。
①太學(最高學府)(“今諸生學于太學”)
②觀、游(指游學,考察學習)
③庠、序(學校)(“俾人邑癢”)
④國子監(jiān)(明清最高學府,入監(jiān)讀書稱監(jiān)生)(“老監(jiān)生”)
⑤教授、博士、直講、助教(教學人員)(“有司業(yè)、博士為之師”)
(4)姓名。(“名”和“字”有對應關系)
①張衡字平子
②屈原名平
③韓愈字退之
④蘇軾字子瞻
⑤蘇轍字子由
⑥諸葛亮字孔明
⑦劉備字玄德
⑧關羽字云長
⑨張飛字翼德
⑩趙云字子龍
(二)語言知識 1.副詞
(1)表示全面、概括的副詞。
①皆:皆隱在尊中。/于是皆服其妙。/皆出營立觀。
②咸:京師學者咸怪其無征。/江表英豪咸歸附之。③盡:妙盡璇機之正。/盡收其他。/盡失其度。
④畢:群賢畢至。
⑤俱:船、糧、戰(zhàn)俱辦。/待吾客與俱。⑥悉:悉使羸兵負草填之。/悉府庫以賑之。
⑦舉:舉家慶賀。/殺人如不能舉。
⑧勝:刑人如恐不勝。/不勝枚舉。
(2)表示長久、經(jīng)常的副詞。
①常: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常痛于骨髓。
②雅:安帝雅聞衡善術學。
③素:榮祿遇足下素厚。/素疾大戶兼并。
(3)表示否定的副詞。
①不:衡不慕當世。
②未: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
③無:雖才高于世,而無驕尚之情。
④弗:行道之人弗受。⑤非:夫仁義辯智非所以持國也。
⑥毋:趙王畏秦,欲毋行。
⑦勿:愿將軍勿慮。
⑧莫:愿早定大計,莫用
眾人之議也。
2.多義詞
(1)觀
①觀太學(觀摩學習)
②大王見臣列觀(殿堂)
③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景象)
④玄都觀里桃千樹(道士觀)
⑤啟窗而觀(看)
(2)征
①公車特征拜郎中(征召)
②咸怪其無征(證明)
③挾天子以征四方(征伐)
④歲征民間(征收)
(3)因
①因入京師(因而)
②因以諷諫(就)
③因其勢而利導之(乘、順著)
④因賓客至藺相如門前謝罪(通過、經(jīng)由)
(4)乃
①十年乃成(才)
②遂乃研核陰陽(就)
③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竟、卻)
④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乃重修岳陽樓(于是)
(5)公
①公私之積,猶可哀痛(與私相對,屬于國家的)
②邪曲之害公也(公正、公正的人)
③殘賊公行(公然、公開地)
④公辭焉,召孟明、西乞、白乙(秦穆公)
⑤腳著謝公屐(對人的尊稱)
⑥便可白公姥(稱丈夫的父親)
(6)辟
①連辟公府不就(征召)
②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風雨也(通“避”)
③唇吻翕辟(開,打開)
④辟病梅之館以貯之(開辟,開設)
⑤辟邪說(排除,駁斥)
⑥“疆土之新辟者”(開墾)
(7)制
①其牙機巧制(制作,構造)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
③吳起……趙奢之倫制其兵(統(tǒng)率,指揮)④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規(guī)模)
3.句式
(1)被動句(①—③無被動詞,④—⑧有被動詞)。
①舉(被)孝廉不行
②連辟(被)公府不就
③兵(被)挫地(被)削
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⑤不凝滯于物
⑥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
⑦而自令見放為
⑧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
(2)倒裝句(否定句賓語前置)
①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②自古及今,未之嘗聞。③殘賊公行,莫之或止。
第二課時
一、關于人物傳記
1.傳記的特點:作為傳記,除了介紹人物姓名、籍貫之外,還必須選擇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的事件,敘述他的為人及其對社會的影響。由于傳記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須“活躍”,有可感性。傳記的基本特點:翔實而典型的文字記錄和樸實而形象的文學色彩。
2.傳記的種類:自傳、傳、小傳、評傳、別傳、外傳等。
本文屬評傳:既記敘人物的事跡,又評介與探討人物的思想狀況、人物所處的時代背景、思想發(fā)展過程和對人類的貢獻。
注意:傳記敘述一個人的生平,并不在于也不可能把一個人的一生的全部經(jīng)歷,事無巨細都寫下來,只能記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時顯示他的品格特點。
3.比較“傳”的不同含義:
《張衡傳》
《左傳》
《廉頗藺相如列傳》
《詩集傳》
二、性格特征
1.從容淡靜,不慕當世不行、不就、不應。
做官后,哪怕“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也無所謂,他還“不好交接俗人”,不滿當時“王侯以下”的“逾侈”風氣,經(jīng)過十年苦思而寫成《二京賦》以諷諫當世。一任河間相,立即“治威嚴,整法度”,對奸黨“一時收禽”。這些都反映了他的“從容淡靜,不慕當世”的品
德。
2.“無驕尚之情”
年少時“善屬文”,“通五經(jīng)”,“貫六藝”,“才高于世”,這些都反映他不尚虛浮而謙遜樸實的品德。只有這樣,他才能把主要精力用于科研,獲得像“候風地動儀”那樣大的成果。
三、剪裁得當,有詳有略,重點突出
本文全面地記敘張衡各個方面的成就,又重點突出他在科技方面的成就和貢獻,在科技方面,略寫渾天儀,詳寫地動儀。寫張衡為人,詳寫他積極進取的主導方面,略寫他“上書乞骸骨”,避害全身,歸隱田園的消極方面。敘述以時間為經(jīng),以張衡事跡為緯。寫候風地動儀,以說明為主,以敘述為輔。
張衡在科學上的輝煌成就,主要是通過具體、詳細地介紹候風地動儀來說明的。文章按以下順序來介紹候風地動儀(采用的表達方式是說明): 時間→名稱→材料→外形→構造→作用→效果→評價→驗證→使用。這一段可看成典范的科學說明文。
四、小結
范曄十分懂得詳略得當,筆法簡而且周,疏而不漏。詳寫張衡的科學成就,略寫其文學才華,政治才能。在對其科學成就的詳細介紹中,又重點突出他科技方面的成就與貢獻,略寫渾天儀,詳寫地動儀,以說明為主,以敘述為輔。
傳教案模板5
痛苦和磨難造就的偉人
——《名人傳》名著閱讀課教案
執(zhí)教者:姚薇教學目標:1、閱讀《名人傳》,交流總結。
2、讀人物故事,說心靈品格,談閱讀感受。
3、汲取精神力量,撰寫讀后感。
教學重難點:
1、讀人物故事,說心靈品格,談閱讀感受。
2、汲取精神力量,撰寫讀后感。
教學過程:
一、由“猜猜他們是誰”導入
人物外貌描寫片段:
1、長髯覆蓋了兩頰,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皺似樹皮的黝黑臉膛,一
根根迎風飄動,頗有長者風度。寬約一指的眉毛像糾纏不清的樹根,朝上倒豎。
2、他長得像猢猻一般丑陋:臉又長又厚又粗獷,頭發(fā)很短,向前蓋
著,兩只小眼睛深陷在陰暗的眼眶里,嚴峻地盯著別人,鼻子寬闊,嘴唇厚而向前,耳朵大大的。
列夫、托爾斯泰(俄國作家)(1828——1910)
3、他矮小粗壯,一副運動員的結實骨架。他額頭突起,寬大。頭發(fā)
烏黑,極為濃密,似乎梳子都從未能梳過,毛戧立著,似“墨杜薩頭
上的蛇”。雙眼閃爍著一種神奇的力,使所有看到他的人都為之震懾;但大多數(shù)的人會弄錯其細微差異。
4、面部肌肉常常隆起,青筋暴跳;野性的眼睛變得格外地嚇人;嘴
唇發(fā)抖;一幅被自己召來的魔鬼制伏的巫師的神態(tài)。那如同莎士比亞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尤利烏斯.貝內(nèi)迪克特說:“像李爾王?!?/p>
貝多芬(德國音樂家)(1770----1827)
5、他中等身材,寬肩闊背,四肢發(fā)達,肌肉結實。因勞苦過度,身
體有些變形。走路時,昂著頭,佝僂著背,腆著肚子。
6、他站立著,側著身子,穿著一身黑衣服,肩披一件羅馬式大衣;
頭上纏著一條布巾,外戴一頂深黑色大呢帽。他腦袋滾圓,額頭方方,突出,布滿皺紋。頭發(fā)呈黑色,不很濃密,蓬亂著,微鬈著。又小又
憂傷但卻很敏銳的眼睛,顏色深褐……
米開朗琪羅(意大利畫家、雕塑家)(1475——1564)
讓學生談談:他們的外貌給了你怎樣的印象?
平庸甚至丑陋(體弱多?。?/p>
出示名言:
英雄的偉大不在于他的體魄,而在于他的心靈和品格。
——羅曼.羅蘭
二、讀人物故事,說心靈品格,談閱讀感受。
1、《名人傳》,又稱《巨人三傳》。它包括《貝多芬傳》、《米開朗琪
羅傳》和 《托爾斯泰傳》三部“英雄傳記”。作者羅曼·羅蘭(1866-1944)
是20世紀上半葉法國著名的人道主義作家。
2、出示《托爾斯泰女兒塔基婭娜致羅曼.羅蘭的信》。
3、再讀人物故事,同學交流。
名人的痛苦和磨難。
相貌丑陋、體弱多病。
貝多芬和米開朗琪羅終身未婚;托爾斯泰夫妻之間持續(xù)數(shù)十年互
不理解。
他們在社會上更是受到了最冷酷的對待。
名人的品格和心靈。
貝多芬遭遇病痛的折磨,仍不放棄音樂。貝多芬集古典主義之
大成,開浪漫主義之先河,其創(chuàng)作反映了資產(chǎn)階級上升時期的進步思
想。他通過精湛的藝術手法,大大加強了作品的感染力,把歐洲古典
樂派推向新的高峰,并開辟了浪漫主義樂派個性解放的新方向。
一心向善,愛自由高于一切。就是為了御座,也絕不背叛真理。
——貝多芬
惟其痛苦,才有歡樂。——貝多芬
誰也無法戰(zhàn)勝我,我要死死握住命運的咽喉。
——貝多芬
米開朗基羅的遭遇悲慘,仍然堅持雕塑.他的大量作品顯示了寫
實基礎上非同尋常的理想加工,成為整個時代的典型象征。他的藝術
創(chuàng)作受到很深的人文主義思想和宗教改革運動的影響,常常以現(xiàn)實主
義的手法和浪漫主義的幻想,表現(xiàn)當時市民階層的愛國主義和為自由
而斗爭的精神面貌。米開朗基羅的藝術不同于達·芬奇的充滿科學的精神和哲理的思考,而是在藝術作品中傾注了自己滿腔悲劇性的激
情。這種悲劇性是以宏偉壯麗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的,他所塑造的英雄既
是理想的象征又是現(xiàn)實的反應。這些都使他的藝術創(chuàng)作成為西方美術史上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峰。
愈使我痛苦的就愈讓我喜歡。——米開朗琪羅
煩惱使我受著極大的影響……我一年多沒有收到月俸,我和窮困掙扎;我在我的憂患中十分孤獨,而且我的憂患是多么多,比藝術使我操心得更厲害!——米開朗琪羅
托爾斯泰面對內(nèi)心的惶惑矛盾,最終創(chuàng)作出不朽名篇.托爾斯泰是“俄國革命的一面鏡子” 環(huán)顧托爾斯泰的一生,他不僅僅是一位文學巨匠,有關人生目的、宗教和社會的闡述又使他成為一位有世界影響的思想家。托爾斯泰從沒放棄對人生真諦的執(zhí)著追求。他一直在思考,社會上層與下層、地主與農(nóng)奴之間的隔閡與矛盾在哪里,農(nóng)民貧困的根源何在,這突出反映了他的人道主義思想。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袪査固?/p>
科學與藝術和面包與水同樣重要,甚至更重要?!袪査固?/p>
4、閱讀感受:痛苦和磨難造就的偉人 。
自古以來,傳記幾乎都是記載名人的豐功偉績,而《名人傳》呢?
羅曼·羅蘭指出人生是艱苦的,生活里充滿了貧苦、憂慮、孤獨和辛勞,人們卻彼此隔膜,不懂得互相安慰。他痛感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的歐洲是一個騷動不安、彌漫著腐敗風氣的社會,是一個需要偉人的社會。所以,他創(chuàng)作了《名人傳》。
他認為惟有真實的苦難,才能使人不抱幻想,直面人生;惟有與苦難的搏斗,才能使人經(jīng)受殘酷的命運。因此偉人們的生涯往往就是
長期地受難,他們的身心遭受悲慘命運的折磨,然而正是憂患造就了他們的偉大。
貝多芬在生命的末日寫出了不朽的《歡樂頌》;米開朗琪羅直到臨終前幾天還整天站著塑像,終于留下了傳世的杰作;托爾斯泰則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下定了擺脫貴族生活的決心。
談談你的閱讀感受。
閱讀感受:
①人生難免會遇到磨難,生活也并非充滿了鮮花和歡樂。
②要想取得成功必須克服現(xiàn)實生活中的種種困難。
③評價人物要看人的品質(zhì)和價值,而不能以貌取人,以偏概全。
三、作業(yè)
1、閱讀《名人傳》,完成《名著知識考考你》。
2、我國先哲孟子說:“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讀完《名人傳》,請你談談你對生活中磨難的看法,并寫成讀后感。
2、推薦羅曼.羅蘭的小說《約翰.克里斯多朵夫》。
教學反思:名著閱讀是陶冶學生情操,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一個途徑。中考名著考察也轉(zhuǎn)向了真看、實看。然而,中學生對名著閱讀的興趣不強,意識不夠。為此,本堂課在讓學生看了一個月時間后的交流課。但是,因課內(nèi)閱讀時間的不保證導致學生看得不完全。今后,教師要立足學生實情,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而不能以教師的主觀為主。
傳教案模板6
《名人傳》序教案2
教學設想:《名人傳》是一部獨具魅力的人物傳記,著者傾注他全部激情,成功地讓讀者在傳記中跟三位大師接觸,分擔他們的痛苦、失敗;也分享他們的誠摯、成功。本文是一篇表明寫作目的和宗旨的序言,又是一篇語言精簡,激情洋溢,思想深邃的抒情散文。鑒于此,教學目的側重于通過閱讀序言,把握《名人傳》的主旨和格調(diào),理解作者在其中表現(xiàn)的信念和情感,讓學生得到情感上的啟迪。在教學中,教師主要通過問題引導、點撥,以“英雄”為契入口,有重點地幫助學生解決有關問題,養(yǎng)成讀書先讀序言的良好習慣。同時,通過朗讀、點評個別語段,初步體會本文抒情濃郁的語言特點。
教學目的:
1、通過閱讀序言,把握《名人傳》的主旨和格調(diào),理解作者在其中表現(xiàn)的信念、情感。
2、初步體會課文詩意的,激情充沛的語言特點。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提問:哪位同學知道迄今為止世界上演奏次數(shù)最多的交響樂是哪部作品?(明確為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播放音樂,學生聽音樂,談感受。
師總結:從音樂的旋律中,我們感受到了這位音樂大師在生活是逆流中永不屈服,奮發(fā)向上的抗爭精神。也可以通過閱讀有關文學作品,深入地走進他們的心靈。今天,帶領我們遨游偉人精神世界的是同樣杰出的法國作家——羅曼羅蘭。
二、介紹作家及作品(插入課件)
法國19世紀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大師,因約翰克利斯多夫獲1915年諾貝爾文學獎。名人傳分別為《貝多芬傳》(1903)、《米開朗琪羅傳》(1905)、《托爾斯泰傳》(1911)。本序為合傳總序。
三、賞析課文
1、通過閱讀全文,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給傳主令擬一個稱呼:英雄。
2、學生談心目中的英雄。
3、學生朗讀課文
四、五兩段,思考:羅筆下的英雄跟傳統(tǒng)意義上的英雄有什么區(qū)別?
4、討論、分析
① 羅認為怎樣的人才是英雄?找出原句。
“并非以思想或強力稱雄的人,而是靠心靈而偉大的人。
提問:心靈可以用那些詞語替換?羅認為怎樣的心靈才能成就偉大?
明確:品質(zhì)、人格、精神等。仁慈、善良、富有同情心、堅毅的人才能成就偉大。與功利、世俗無關。所以,他心目中的英雄并不是古希臘智慧絕倫的思想圣哲,如蘇格拉底、阿里士多德;也不是古羅馬開拓疆土的元老帝王,如愷撒、屋大維等。而是那些以偉大的人格,作為精神表率,解救民眾苦難的道德英雄。
② 羅認為功業(yè)的成敗重要嗎?找出原句。
“主要是成為偉大,而非顯得偉大。”
提問:“成為”和“顯得”怎樣理解?兩者的最終結果一樣嗎?
明確:成為強調(diào)過程,顯得只強調(diào)結果,并且僅僅是從表面上像英雄。羅再次強調(diào)了心目中的英雄是非功利的、非世俗的,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成者為王,敗者為寇”。更注重的是英雄們悲壯、美麗的奮斗過程。
③ 除了品質(zhì)外,羅認為成就英雄必備的因素是什么?找出原句。
“他們固然由于毅力而成為偉大,可是也由于災患而成為偉大?!?/p>
提問:這些災患是傳主的必然命運嗎?怎樣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以托爾斯泰為例。毅力使他們戰(zhàn)勝災患,而磨難使英雄的品格更高尚,使他們的精神更高貴,使他們的使命更崇高,更能影響大眾,給大眾帶來精神上的鼓舞。
④ 播放三位傳主的圖片,讓學生看他們的眼睛,挖掘出眼神中蘊涵的深意。
這些英雄的眼神或是犀利堅毅,或是憂郁深邃,我們毋須探詢他們作品或傾聽聲音,就在他們的眼里,即可看到生命從沒像處于患難時那么偉大,那么豐滿,那么幸福。
5、根據(jù)以上內(nèi)容,請你推測《名人傳》這本書的主要內(nèi)容。
明確:主要寫這些不甘于平庸的人在不幸、磨難中奮起抗爭的經(jīng)歷。
6、羅為什么要寫這部英雄傳記呢?明確:重新鼓起對生命對人類的信仰。作者為什么強調(diào)“重新”?請以學生朗讀
一、二兩節(jié)。從兩方面進行概括。
明確:
(一)時代呼喚英雄
(二)人類需要英雄的救助
四、由此我們知道本文作為序言,主要是介紹寫作的目的和宗旨。但羅既沒作理性的分析,也沒有平實的記敘,你體會得到文章語言的整體風格嗎?舉例說明(找出一兩個你認為最能引起情感共鳴的句子或者你認為優(yōu)美的句子)。
總結語言特點:
(一)詩意的語言
(二)充沛的激情
五、在這個追求物欲,崇拜金錢的時代,我們需要英雄,呼喚英雄,電影《英雄》、《天地英雄》的問世,非典的有效控制,神州五號的升空,讓我們對“英雄”有了更多的理解。仿照羅,也用一句話給你心目中的英雄下個定義。
六、總結:英雄就是那些能推動社會向正方向前進的人類優(yōu)秀分子。大約在一百六十年前,哲人托馬斯卡萊爾曾充滿激情地寫下這樣一段話:“為人是自身有生命力的光源,我們能接近他便是幸福和快樂,這光源燦爛奪目,照亮了黑暗的世界,他不是一枝被點燃的蠟燭,不是上天恩賜我們的天然陽光,沐浴在這光輝中,所有的靈魂都會感到暢快?!?/p>
七、布置作業(yè):
《名人傳》序教案3
教學目標
1、了解和領悟羅曼·羅蘭的英雄觀。
2、聯(lián)系實際,領略本文深遠的現(xiàn)實意義。教學重點與難點
1、了解和領略羅曼·羅蘭創(chuàng)作《名人傳》的意圖。
2、透徹理解文中意味雋永的語句。教學方法:點撥法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語設計:
讓每個同學說說自己最崇拜的偉人的名字。于是,將出現(xiàn)許多偉人的名字:秦始皇、拿破侖、孔子、馬克思、李白、曹雪芹、莎士比亞、牛頓、愛因斯坦。(注意區(qū)分偉人與明星)把這些名人分為四類:治國安邦的政治家,改造世界的思想家,塑造靈魂的文學家,造福人類的科學家。然后提醒同學們,至少還有一類名人非常值得大家崇拜,那就是追求完美的藝術家,像音樂家貝多芬、雕刻家與畫家米開朗琪羅。
今天就來學習法國作家羅曼·羅蘭寫的《<名人傳>序》。
1、作者詳細介紹:
羅曼·羅蘭(Romain Rolland,1866-1944)法國作家、音樂評論家。1866年1月29日生于法國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鎮(zhèn)克拉姆西。15歲時,隨父母遷居巴黎。1899年,羅曼·羅蘭畢業(yè)于法國巴黎高等師范學校,通過會考取得了中學教師終身職位的資格。其后入羅馬法國考古學校當研究生。歸國后在巴黎高等師范學校和巴黎大學講授藝術史,并從事文藝創(chuàng)作。這時期他寫了7個劇本,以歷史上的英雄事件為題材,試圖以"革命戲劇"對抗陳腐的戲劇藝術。
20世紀初,他的創(chuàng)作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羅蘭為讓世人"呼吸英雄的氣息",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樹碑立傳,連續(xù)寫了幾部名人傳記:《貝多芬傳》(1903)、《米開朗琪羅傳》(1906)和《托爾斯泰傳》(1911)等。同時發(fā)表了他的長篇小說杰作《約翰·克利斯朵夫》,該小說于1913年獲法蘭西學院文學獎金,由此羅曼·羅蘭被認為是法國當代最重要的作家。1915年,為了表彰"他的文學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繪各種不同類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對真理的熱愛",羅蘭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
2.《〈名人傳〉序》開頭題記引用了貝多芬的一句名言:"我愿證明,凡是行為高尚與善良的人,定能因之而擔當患難",有什么作用?
答案
1.法 貝多芬 米開朗琪羅 托爾斯泰 約翰·克利斯朵夫諾貝爾
2.暗示文章的主題。不甘平庸的人都要擔當患難,凡擔當患難必須善良高尚。正文閱讀引導:
一、引言:在《〈名人傳〉序》開頭有一句貝多芬的名言:"我愿證明,凡是行為高尚與善良的人,定能因之而擔當患難。"由此推知,《名人傳》是一本什么書?
《名人傳》應是一部諸多"不幸的遭難者"依靠良善心靈與高尚品格,戰(zhàn)勝災難過程的一本書
二、《〈名人傳〉序》主要闡述了什么哲理?
明確:人生常遇患難,偉人產(chǎn)生于患難,形成于超人的奮斗;良善的心境、高尚的品格與頑強的毅力是進行超人奮斗的前提。
三、第一部分(1-3)寫作《名人傳》的時代要求——-應時代與斗爭的需求,寫《名人傳》獻給受難者。
1、作者認為,現(xiàn)實的歐洲是一個平庸的時代,"老大的歐羅巴在重濁與腐敗的氣氛中昏迷不醒"。作者這樣評價歐洲,并不是指歐洲當時的工業(yè)水平、生活質(zhì)量、科學、藝術成就等方面,而是特指作者界定的精神亡的"自由"。作者認為歐洲已經(jīng)沉陷于"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的氛圍中,功利主義的盛行已經(jīng)"窒息"了歐洲的生命。人人追求功利,造就了一個平庸、沉重的時代,這是像作者這樣崇尚精神、鄙視物欲的藝術家所不能容忍的,他已經(jīng)感到"周圍的空氣多沉重",無法呼吸。
再看看和自己一樣"不甘于平庸凡俗的人",他們的生活是什么樣的呢?他們的生活是"一場無日無之的斗爭"。斗爭的對象是無形的:孤獨、靜寂、貧窮、日常的煩慮、沉重與愚蠢的勞作,耗盡了他們的精力,使他們再沒有力量反抗平庸的生活、時代。更可悲的是,孤獨的他們還"彼此隔離"著,因為世俗生活的拖累,使他們不可能過多地交往,"連對患難中的弟兄們一援手的安慰都沒有,他們不知道彼此的存在。他們只能依靠自己"。誰來援助他們,誰來安慰他們,誰來帶領他們走出沉悶,擺脫平庸,得到光明和幸福?
時世需要英雄!
四、第二部分(
4、5)呼喚英雄與英雄的定義,著重闡述英雄的偉大在于品格,人們從中汲取勇氣。
即使平庸的時代,也有橫空而出的英雄:畢加大佐和蒲爾民族說明英雄是不死的,是平庸所毀滅不了的。所以,作者期望:"讓我們來摧毀時間的阻隔,使英雄的種族再生。"
西方人認為上古時代是英雄的時代,上古的民族是英雄的種族。但是作者并不是抄襲這種通常的信念。他心目中的英雄,并不是古希臘智慧絕倫的思想圣哲,也不是古羅馬開拓疆土的元老帝王。"我稱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強力稱雄的人;而只是靠心靈而偉大的人。"當時的歐洲,優(yōu)秀的政治家、軍事家、科學家、藝術家輩出,但是作者把他們排除在英雄
之外,因為他們的成就或業(yè)績,無不與功利有關或只帶來功利上的效應。"除了仁慈以外,我不承認還有什么優(yōu)越的標記",英雄是能以"偉大的品格",作為精神表率,解救民眾苦難的人。
五、第三部分(
6、7)英雄的作用,主要闡述"學習最偉大者貝多芬,鼓起生命的信仰"。這樣的英雄,是與平庸的時代對立的。平庸時代的特點,就是以功利為追求,而喪失精神上的自由。真正的英雄,以仁慈的心懷,偉大的品格,映照出自私自利的卑下世風,使人們看到生命的偉大、豐滿、幸福。
英雄往往生活在"長期的受難"中,"或是悲慘的命運,把他們的靈魂在肉體與精神的苦難中磨折,在貧窮與疾病的鐵砧上鍛煉"。正因為如此,才使他們的品格更高尚,使他們的精神更高貴,使他們的使命更崇高。人類的力量、勇氣,都集中在他們身上,"在這些神圣的心靈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強烈的慈愛,像激流一般飛涌出來",賦予世人精神的安慰和激勵。
作者把英雄的"首席"賦予貝多芬,正因為他對時代的深刻批判和對英雄獨特的見解。重點難點理解引導:
1、羅曼·羅蘭所說的英雄與人們一般認識的英雄不同。
他說:"我稱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強力稱雄的人,而只是靠心靈而偉大的人。" 前者以智慧征服,后者靠武力統(tǒng)治,都是功利的、世俗的,不是作者心目中的英雄。真正的英雄"是靠心靈而偉大的人",他們以仁慈、品格作為精神表率,解救民眾的苦難。在此,羅曼·羅蘭認為只有以心靈使自己偉大的人,才是英雄。
人們通常以成功論英雄,羅曼·羅蘭認為英雄與成功不相干,英雄主要"在于成為偉大,而非顯得偉大"。
2、第二段告訴我們,英雄是不甘平庸凡俗的人,他們的斗爭總是艱難而又悲慘的。具體怎么艱難?怎么悲慘?
A他們的斗爭無日無止,看不到頭;B孤獨寂寞,沒有伙伴;C貧窮,缺少財力物力;D"沉重與愚蠢的勞作";E沒有希望,沒有一點安慰。
在這樣的情境中進行超人的努力與奮斗,是"成為偉大",而取得成就則是"顯得偉大"。羅曼·羅蘭的名人觀與英雄觀是,只有在患難中擁有偉大的心靈和偉大的品格,才能成為偉大的人。
3、理解"沒有偉大的品格,就沒有偉大的人??時間會把他們一起摧毀。"
這句話還是緊扣作者給英雄所下的定義。偉大的人格最重要,是英雄必需的品質(zhì);而沒有偉大品格的人,只是些空虛的偶像,受無知的人頂禮膜拜,滿足他們功利的愿望。
4、理解"他們固然由于毅力而成為偉大,可是也由于災患而成為偉大。"
磨難使英雄的品格更高尚,使他們的精神更高貴,使他們的使命更崇高,更能影響大眾,給大眾帶來精神上的鼓舞,所以"磨難"使他們成為"偉大"。
傳教案模板6篇(授課教案模板)相關文章:
★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范文參考2022【3篇】(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及反思畫竹子)
★ 6.1兒童節(jié)教案2023_幼兒園大班六一兒童節(jié)教案3篇(快樂的六一兒童節(jié)教案大班)
★ 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3篇(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下冊教案)
★ 關于重陽節(jié)的教案模板4篇(有關重陽節(jié)的教案)
★ 億以內(nèi)數(shù)的改寫教學反思3篇(億以內(nèi)數(shù)的改寫教案反思)
★ 四年級上冊語文重點課程教案3篇(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