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分享的《將相和》教學設計7篇(將相和教學設計及設計意圖),供大家閱讀。
《將相和》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人物的愛國思想和他們各自的美好品質(zhì)。
2、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在理解課文的基礎(chǔ)之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了解三個成語故事的來歷,理解它們的含義并能使用。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感受民族文化的語言美和古代勞動人民顧全大局、知錯就改的美好品質(zhì)。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節(jié)課我們初讀了課文,理清了文章的敘述順序,知道這篇課文通過講“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這三個故事,記敘了廉頗和藺相如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故事,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深入地來學習這篇課文。
二、交流自學情況
引導學生討論喜歡文中的哪一個人物。
1.喜歡藺相如。因為他機智勇敢,不畏強權(quán),顧大局,識大體,為國家的利益著想,深謀遠慮。
板書:機智勇敢 不畏強權(quán)
2.喜歡廉頗。他知錯就改。
教師總結(jié):這兩個人物都具有美好的品質(zhì),大家都喜歡。但為了交流方便,下面我們就“完璧歸趙”這個故事先交流一下你們的學習收獲和體會。
三、學習“完璧歸趙”
1.具體說明在“完璧歸趙”這個故事中,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藺相如是個機智勇敢,不畏強權(quán)的人?
?。╨)藺相如想了一會兒,說:“我愿意帶著和氏璧到秦國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來換,我就把璧交給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來。那時候,秦國理屈,就沒有動兵的理由。”
?。?)藺相如到了秦國,進宮見了秦王,獻上和氏璧……秦王聽他這么一說,就把璧交給了藺相如。
?。?)藺相如捧著璧,往后退了幾步靠著柱子站定。他理直氣壯地說:“我看你并不想交換十五座城。現(xiàn)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說著,他舉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看圖,抓住藺相如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描繪一下。
我們在讀這一部分的'時候,就要把藺相如的大義凜然和勇敢機智的精神讀出來。自由讀,指讀。
?。?)“藺相如說和氏璧是無價之寶,要舉行個隆重的典禮,他才肯交出來。秦王只好跟他約定了典禮的日期。”
?。?)從“大大方方”這個詞可以看出藺相如勇敢。結(jié)合第九自然段,講講你對這段話是怎樣理解的?
2.理解最后一句話:“秦王沒有辦法,只得客客氣氣地把藺相如送回趙國?!?/p>
教師小結(jié):秦王本想殺了他,本想愚弄趙國,可是反而被藺相如捉弄了,他現(xiàn)在是啞巴吃黃連有口說不出了。這句話僅僅是寫秦王的心理嗎?(突出了藺相如的聰明機智)可見作者用詞是多么的巧妙。
自己練習讀一讀,體會藺相如的聰明才智。
3.藺相如所做的一切是為了什么?(為了趙國的利益和尊嚴)
過渡:為了國家的利益,為了國家的尊嚴,藺相如鋌而走險與秦王進行了機智勇敢的斗爭,既做到了完璧歸趙,又使秦王處于被動的局面,為趙國立了大功,受到了趙王的重用,封他為上大夫。我們看看藺相如在幾年之后的澠池之會上有什么表現(xiàn)?
四、學習“澠池之會”
1.在澠池之會上藺相如又有什么表現(xiàn)?具體談一談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過了幾年,秦王約趙王在澠池會見。趙王和大臣們商議說:“去吧,怕有危險;不去吧,又顯得太膽怯。”藺相如認為不能示弱,還是去的好,趙王才決定動身,讓藺相如隨行。
?。?)當秦王讓趙王鼓瑟,并叫人記下來時。藺相如非常生氣,他走到秦王面前,說:“請您為趙王擊缶?!?/p>
?。?)“您跟我現(xiàn)在只有五步遠。您不答應,我就跟你拼了?!?/p>
最后秦王被逼無奈,只好為趙王擊了一下缶。藺相如也叫人記了下來,說在澠地會上,秦王為趙王擊缶。
2.同學們想一想,澠池之會這場政治秦趙兩國是打成了平局,還是決出了勝負?為什么?
?。ㄈ绻麑W生爭執(zhí)不下時,老師可作兩點提示:一秦國比趙國力量強大;二是秦王是一國之王,而藺相如則是趙國的一名大臣。)
教師補充:“瑟”是古代的一種弦樂器,聲音悅耳動聽?!绑尽笔枪糯囊环N打節(jié)奏的樂器,形狀像個瓦罐子,聲音單調(diào)。這兩種樂器比起來,秦王顯得更丟人。
3.教師小結(jié):同學們都能認真讀書,積極思考,很好。的確,澠池會上的斗爭是趙國占了上風。那么這場斗爭的勝利應該歸功于誰?
過渡:藺相如機智勇敢地與秦王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又一次維護了國家的尊嚴,為趙國立下了大功??梢娞A相如具有卓越的政治才能。藺相如在這場斗爭之后,被封為上卿,職位比廉頗高。廉頗不服,廉頗和藺相如開始不和,也就引出了課文的第三個故事“負荊請罪”。
五、學習“負荊請罪”
1、小組合作學習
你覺得廉頗是個什么樣的人,說說為什么。
你覺得藺相如是個什么樣的人,說說為什么。
2、 交流學習結(jié)果
廉頗知錯就改。(看圖讀課文體會,指導有感情朗讀)
藺相如顧全大局。(讀藺相如的話,體會他寬廣的胸懷和顧全大局的精神)
六、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
七、、質(zhì)疑、釋疑
附:板書設計
藺相如 廉頗
機智勇敢 不畏強權(quán) 知錯就改
完璧歸趙 澠池之會 負荊請罪
《將相和》教學設計2
【設計理念】
《將相和》一文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故事組成。從故事中我們可知,兩人物既有個性,又有共性。個性品質(zhì):藺相如的機智勇敢、臨危不懼、顧全大局等,廉頗的知錯就改等;共性品質(zhì):他們都以國家利益為重,愛國。個性的品質(zhì)學生容易把握,共性品質(zhì)學生把握還是有一定難度。為此,我把豐滿人物形象作為本課教學的最終目標,摒棄對課文內(nèi)容、故事情節(jié)的繁瑣分析,將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讀、悟、演,去豐滿人物形象,領(lǐng)悟人物的個性品質(zhì)和共性品質(zhì)。這一過程充分體現(xiàn)語文學習的趣味性、主體參與性和創(chuàng)造性原則。
【教學過程】
一、在反復讀課文,讀通、讀熟、讀好的基礎(chǔ)上,借助成語游戲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1、填空練習:
“將”→(廉頗)→(大將軍)→(元帥)“相”→(藺相如)→(宰相)→“和”→(同心協(xié)力)
?。病ⅰ叭宋镩_花”成語游戲:
?。ㄌ畛隹梢杂迷谶@兩個人物身上的成語——課內(nèi)、課外的成語都可。)
以上這兩個練習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對兩位人物的形象有一個初步的印象,對課文內(nèi)容也有個基本了解。所以在教學這一內(nèi)容時,給足時間讓學生自讀、自學課文,找出有關(guān)的詞語填寫。通過遞等式形式和游戲方式,學習了詞語,積累了成語,也了解了課文,充分體現(xiàn)語文的趣味性原則,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
二、借助過渡句理清三個故事之間的基本關(guān)系
1、學習單元提示,學生通讀課文找到文章過渡句,結(jié)合上面對“和”的理解,引出了哪三個故事?
這一環(huán)節(jié)側(cè)重讀的訓練,以讀懂為基礎(chǔ),向讀深、讀透發(fā)展。把學會讀書作為一個訓練訓點來抓:因為讀書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基本內(nèi)容之一。
?。病⒓氉x三個故事,自學討論,理清每個故事的前因后果,學生參與板書。
?。场⒃谡业饺齻€故事各自因果的基礎(chǔ)上,教師進一步指導學生朗讀,領(lǐng)會每個故事之間的因果聯(lián)系。
三、借助名言豐滿人物形象
1、出示“宰相肚里能撐船”的名句,圍繞這句話對藺相如這個人物形象展開討論。
2、出示“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句,圍繞這句話對廉頗這個人物形象展開討論。
以上的討論與練習旨在使這兩個人物形象更加鮮明。凝聚,給學生一個整體的形象。通過練習,學生不僅看到了藺相如和廉頗的個性品質(zhì),而且悟出他們的共性品質(zhì),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同時,名言、成語的運用,亦能提高語文知識的'積累,開拓學生思維,充分體現(xiàn)語文的開放性。
?。场⒏鶕?jù)課文內(nèi)容對對子:如:宰相肚里能撐船,將軍背上能負荊。
填空練習:因為藺相如(顧全大局)、廉頗(知錯能改),更因為他們都有(精忠報國)的精神,所以他們能化干戈為玉帛,(同心協(xié)力)保衛(wèi)趙國,他們文武雙全,真是趙國的(無價之寶)。
四、借助課劇形式,展現(xiàn)人物形象
通過上面三方面的學習,學生對兩個人物的形象有了基本認識,但是要想真正領(lǐng)悟品質(zhì)還需要一個內(nèi)化的過程。為此,我大膽地請同學自編、自演課本劇,把做的過程放給學生。學生可以從中選擇一個故事或一個角色進行表演,不必強求要達到什么效果,學生理解的深淺也可以不一。因為作為表演的同學來說,實踐了一次,本身就多一次體驗;對于觀演的同學來說,又有了一次很真切,很實在的感悟。
《將相和》教學設計3
《將相和》這個故事出自司馬遷的《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將相和教學設計方案 ,歡迎閱讀。
設計理念
《將相和》一文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故事組成。從故事中我們可知,兩人物既有個性,又有共性。個性品質(zhì):藺相如的機智勇敢、臨危不懼、顧全大局等,廉頗的知錯就改等;共性品質(zhì):他們都以國家利益為重,愛國。個性的品質(zhì)學生容易把握,共性品質(zhì)學生把握還是有一定難度。為此,我把豐滿人物形象作為本課教學的最終目標,摒棄對課文內(nèi)容、故事情節(jié)的繁瑣分析,將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讀、悟、演,去豐滿人物形象,領(lǐng)悟人物的個性品質(zhì)和共性品質(zhì)。這一過程充分體現(xiàn)語文學習的趣味性、主體參與性和創(chuàng)造性原則。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10個生字,能正確的讀寫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人物的愛國思想和他們各自的美好品質(zhì)。
4、領(lǐng)悟三個小故事之間的內(nèi)在連系。
教學重點:
有感情朗讀,體會人物的美好品質(zhì),受到思想教育。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將相不和的原因。
教學課時: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板書課題)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的這一課,雖然只有三個字,卻包含了兩個人物,三個小故事。你們能從標題中看出是哪兩個人物嗎?(學生自由發(fā)言)那么將相各指誰?和又是什么意思呢?讓我們讀文去看看吧!
二、自讀自悟,了解故事內(nèi)容
(1)出示閱讀提示:
1、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試給文中的三個小故事加一個小標題,想想三個故事之間的聯(lián)系。
3、提出你感興趣的問題或不懂得問題準備組內(nèi)討論。
(2)學生自讀課文,在文中作標注。
三、交流自學情況
?。?)檢查讀文,糾詞正音。
?。?)交流三個小故事所加小標題: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
?。?)學生現(xiàn)在小組內(nèi)交流提出的不懂的問題,初步解決一部分問題,留出有價值的問題和難以解決的問題,班內(nèi)交流。
?。?)教師同學生共同分類歸納重點問題:
1、完璧歸趙
藺相如為什匆?怠罷飪楸壬嫌械愣?∶?????br>藺相如為什么要讓自己的腦袋和璧一起撞碎在這柱子上?
秦王沒有得到和氏璧怎么會心甘情愿的讓藺相如回國?
2、澠池之會
藺相如為什么逼秦王擊缶?
秦王擊缶后為什么不敢拿趙王怎么樣?
3、負荊請罪
藺相如為什么要避讓廉頗?
廉頗至藺相如門上請罪時為什么要脫下戰(zhàn)袍,背上荊條?
四、布置作業(yè)
要求學生精讀課文,勾畫重點問題答案,為下一節(jié)課的匯報做準備。
第二課時
一、導入
這節(jié)課讓我們再一次走進廉頗和藺相如,讓我們感知古人的機智和風度。
二、再一次出示重點問題提示:
引導:你最喜歡文中的哪個小故事?練習多讀讀,自由結(jié)組,解決故事中的問題。
三、圍繞你喜歡故事中的哪個人物,說說為什么?這一話題,交流討論并指導朗讀。
(1)藺相如:機智勇敢;熱愛祖國;胸懷寬廣;顧全大局;
?。?)廉頗:英勇善戰(zhàn);熱愛祖國;知錯就改;
?。?)要求學生想全理由,組織好語言。
?。?)指導學生朗讀藺相如和廉頗的相關(guān)語句。
重點語句:
1、我廉頗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立下許多的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
2、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大家知道,秦王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因為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我們倆鬧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秦國必然乘機來打我們,我所以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呀!
四、總結(jié)
《將相和》中,藺相如和廉頗使兩個同樣熠熠生輝的人物,他們的故事流芳千古,傳為佳話,讓他們身上的這種優(yōu)秀品質(zhì)在我們的身上發(fā)揚光大吧!
第三課時
一、出示掛圖負荊請罪,觀察想想:廉頗到藺府負荊請罪會怎么說,怎么做呢?藺相如又會如何做和說呢?
1、學生自己練習說一說。
2、把負荊請罪的結(jié)尾補充豐滿,寫一個片斷。
3、讀習作,師生評議。
二、編排課本?。?/p>
1、選擇一個小故事,試演。
2、師生品評
三、布置作業(yè)
1、抄寫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2、(選做)有條件的學生看看表現(xiàn)將相和內(nèi)容的戲曲的錄像、錄音。
《將相和》教學設計4
設計理念:
在長期的閱讀教學中,我有這樣的體會,無論是課文描述的景色怎么迷人,還是敘述的事情怎么感人,可學生就是無動于衷。語言文字很難引起學生的共鳴。新課程明確指出:要把讀書變成一種自主的行為。因此,我在學習前設計了一個小情境,目的就是為了使學生能夠自主走進文本之中,培養(yǎng)學生感悟和運用語言的能力,使學生由課文的旁觀者變?yōu)楫斒抡?,讓學生自主、有目的的讀書,教師適時的點撥,這樣就提高了學生讀書的自覺性,從而對讀書產(chǎn)生極大的興趣,能夠在閱讀中產(chǎn)生真實的情感流露。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能正確、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
運用“自主研究”的方法讀懂課文,抓重點語句體會人物的精神品質(zhì)。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會人物的愛國主義情感,學習他們美好的精神品質(zhì)。
教學重點:
抓住重點詞語體會人物的精神品質(zhì);重點理解藺相如的胸懷寬廣。
教學難點:
引領(lǐng)學生走進藺相如和廉頗的內(nèi)心世界,體會“同心同德,團結(jié)一致”的'重要性。
一、激情導入:
《將相和》是一段流傳千古的故事。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將再一次走進這個故事之中,共同體味這個故事的精彩感人之處。
1、復習:這篇文章共講了那幾個小故事?
2、創(chuàng)設情境:老師還有個業(yè)余愛好,那就是考古。最近,老師在考古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一件文物。他是一張趙王給藺相如頒發(fā)的嘉獎令。同學們請看:出示
嘉獎令
藺相如:
你在我國與秦國的交往中立下了大功,并且還能與廉將軍和睦相處,可見你是一個( )的人。特發(fā)此令,以表鼓勵。望你以后,更好地為我國出力,把我國建設得更加富強。
公元前279年
可是由于年代久遠,有些字跡已經(jīng)模糊不清,同學們能幫老師填上嗎?
二、品讀感悟
1、進行讀書前的指導。
要想把這個內(nèi)容填好,你有什么建議?根據(jù)學生的匯報教師小結(jié):要補充的準確、恰當。應從課文的具體語句中去尋找,找出最有說服力的語句,進行深入地研究,因此,要先仔細的讀讀課文,再一起討論。畫出感觸最深的語句,并在旁邊寫出自己的感受。當然,還可以用其他適合自己的方法去研究。在此基礎(chǔ)上,再把內(nèi)容補充完整。
2、學生自讀課文。
三、回報交流
1、學生匯報所填的內(nèi)容(各種填法),教師總結(jié)(機智勇敢、胸懷寬廣)。板書
師:下面我們進行一個研討會。我們請一個同學說明他這樣填的理由,其他同學如果與發(fā)言的同學意思相同,也可以對他的發(fā)言進行補充。
2、根據(jù)學生的匯報,教師重點點撥:
1)、藺相如的機智勇敢主要表現(xiàn)在假摔璧、從小路送回、逼秦王擊缶等方面。引導學生重點抓住藺相如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的句子進行體會,并重點指導“逼秦王擊缶”這段的朗讀,進而理解藺相如的機智勇敢。
在學生匯報到藺相如逼秦王擊缶時,對課文內(nèi)容有所了解之后,為了加深對藺相如這個人物的認識,教師適時向?qū)W生敘述《史記》當中對這一段的描寫。并用一句名言“為什么我的雙眼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眮砜偨Y(jié)這一部分。
在學生匯報藺相如支持趙王去澠池赴約時,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教師就是趙王,正在猶豫不決時。同學們就是藺相如,你會怎樣對趙王說。
2)、藺相如的胸懷寬廣主要體現(xiàn)在不與廉頗計較,躲避廉頗。重點引導學生體會讀廉頗和藺相如的話語,指導學生表演,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在文章的結(jié)尾寫到:他倆“同心協(xié)力保衛(wèi)趙國”時,教師適時講解他倆是怎樣輔佐趙王,使趙國強大起來的,以此向?qū)W生滲透團結(jié)的重要性。
四、升華情感
1、解題。學到此處,你能理解課文題目的深刻含義嗎?
2、總結(jié):《將相和》向我們昭示了一個道理:無論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還是一個集體,只有同心同德,團結(jié)一致,才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五、學習寫法。
1、學生通讀整篇課文,體會作者是怎樣把三個故事巧妙地連接起來,是文章脈絡清楚。
2、走進課文,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來展示人物的個性品質(zhì)。
總結(jié):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哪些收獲?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總結(jié),記得一句話說得好,文學使人全面,歷史使人明智。老師希望同學們能多讀讀關(guān)于歷史的名著,使自己成為一個多能的人。
《將相和》教學設計5
【教學目的】
1.掌握生字詞;
2.能抓住人物特點,理清各段之間的聯(lián)系及各段與整篇的關(guān)系,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和務求理解的讀書習慣;
3.懂得遇事要從國家利益出發(fā),顧大局,識大體,講團結(jié)。
【教學重點】
準確概括人物特點,理清各段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及各段與整篇文章的關(guān)系。
【預習提示】
本文篇幅較長,但故事情節(jié)并不難懂,語句也不難讀,歷史故事也為學生喜聞樂見,預習時要能理解字詞,熟練地讀通課文,并考慮課后作業(yè)問題。課堂教學的有限時間要重點用于概括人物特點和搞清聯(lián)系上。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在預習的基礎(chǔ)上,從整篇入手,初步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組織分段,仔細閱讀第一大段;開始接觸第二大段。
教學步驟:
一、啟發(fā)談話
1.題解。
2.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
3.提示學習課文的要求。(學習方法)
?、賹懭宋锏奈恼拢プ∪宋锾攸c。
②課文是由三個獨立完整的故事結(jié)構(gòu)而成,寫的是兩個人物間發(fā)生的事,學習時還應抓線索以理解三個故事是怎么聯(lián)系在一起的。
二、指導分段
1.通讀全文,考慮分段要求。
2.討論分段。重點研究二、三兩段間過渡段的歸屬,要從內(nèi)容和邏輯關(guān)系上理解。
三、講讀第一大段
1.輕聲朗讀,讀后說出小標題,寫誰。
2.理出故事的情節(jié)(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
3.討論:從三層內(nèi)容的敘述看出藺相如是怎樣一個人。
4、形成的板書:
22.將相和
5.小結(jié)。
①這個故事為什么叫“完璧歸趙”?藺相如為什么能完璧歸趙?
?、谕诰蛱A相如的思想品質(zhì)。
?、墼O疑。這個故事與下文有什么聯(lián)系,與全文有什么關(guān)系。(圍繞線索考慮)
?、軞w納學法(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抓人物特點)。
四、用學習第一大段的方法學習第二大段,考慮怎樣理清情節(jié),抓人物特點
五、作業(yè)
繼續(xù)閱讀二、三兩段,并思考學習第一大段結(jié)束時的設疑問題。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仔細閱讀第二、三兩大段;搞清三個故事間的聯(lián)系及三個故事與整篇的關(guān)系。
教學步驟:
一、復習檢查
1.學習本文的要求(學習方法)。
2.第一大段的主要內(nèi)容及藺相如的特點。
二、講讀第二大段
1.說出本段寫了一個什么故事,是寫誰的。
2.默讀,并理清故事情節(jié),抓人物特點。
3.討論:澠池會上發(fā)生了什么事,藺相如是如何斗爭的?表現(xiàn)了藺相如什么品質(zhì)?趙國勝利的原因是什么?
4.思考,暫不作答。這個故事還是寫藺相如,與其他故事有什么聯(lián)系,與“將相和”有什么關(guān)系。
三、講讀第三大段,先小聲朗讀后討論
?、龠@是一個什么故事。主要寫誰,故事的情節(jié)是怎樣的?
?、趶奶A相如對廉頗的步步退讓中,進一步看出他有什么特點,他為什么能這樣做。
③廉頗為什么能負荊請罪,廉頗這個人有什么特點?
?、芄适碌慕Y(jié)果怎樣。
四、討論(搞清聯(lián)系)
1.課文的結(jié)構(gòu)特點,是由三個相對獨立的故事組成,三個故事之間的聯(lián)系是怎樣的,它們與全文的關(guān)系又是怎樣的。
2.總結(jié)本課學習方法。
3.練習歸納中心思想。
4.形成板書:
22.將相和
一、完璧歸趙 抓人物特點
藺相如 勇敢機智 忠貞愛國 抓線索、聯(lián)系
二、澠池之會 ↓
藺相如 不顧個人安危 和的重要
三、負荊請罪 失和的原因
廉頗 知錯就改 言和的基礎(chǔ)
五、作業(yè)
1.熟讀全文,歸納中心思想,歸納人物特點。
2.復習生字,練習要求聽寫的詞語。
第三課時
教學內(nèi)容:
復習上兩節(jié)課內(nèi)容,朗讀全文,歸納中心思想;歸納人物特點;鞏固字詞。
教學步驟:
一、復習各部分內(nèi)容及小標題,進一步明確各部分間,各部分與整篇的關(guān)系
二、通讀全文,準確歸納中心思想及人物特點
1.中心思想:課文突出地表現(xiàn)了藺相如勇敢機智、顧全大局和廉頗知錯就改的品質(zhì),以及他們從國家利益出發(fā),加強團結(jié)的精神。
2.人物特點:
三、字詞練習
1.講講對“完璧歸趙”“負荊請罪”兩個成語的理解,練習造句。
2.聽寫詞語。(見課后作業(yè)3)
將相和教學反思
本課是根據(jù)司馬遷《史記》中的《廉頗藺相如列傳》改寫的。故事中人物形象鮮明、故事情節(jié)曲折動人,引人入勝,更以主要人物藺相如的高尚品質(zhì)給人啟示和教育;廉頗這位老將脫下戰(zhàn)袍,背上荊條,登門請罪的精神也令人敬佩。根據(jù)文章的這一特點,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動心動情,產(chǎn)生積極的情感體驗。
《將相和》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組成。每個故事都有矛盾的發(fā)生、發(fā)展和結(jié)果,有相對的獨立性,但又緊密聯(lián)系,第二個故事是第一個故事的發(fā)展;前兩個故事的結(jié)果,又是第三個故事的起因,合起來構(gòu)成“將相和”這一更加完整曲折的故事。教學的時候,我的思路是,先引導學生比較充分地閱讀全文,從整體上弄清“將相和”這個故事的來龍去脈,弄清三個小故事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然后再精讀各個小故事,深入研究每個小故事涉及的有關(guān)問題;最后再引導學生聯(lián)系全文評價故事的主要人物。
弄清三個小故事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并對人物作出評價之后,我讓學生給三個小故事加個小標題,主要是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只要基本符合故事內(nèi)容我都給于了肯定,關(guān)鍵是要求學生講出概括的理由。在讓學生弄清三個小故事之間的聯(lián)系時,我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只要他們能說出其中的因果關(guān)系即可,沒有過高的要求,目的要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學生精讀課文時,我結(jié)合課后“思考·練習”,讓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或不懂的問題,組織學生交流討論,先分小組討論交流,再由代表參加全班的交流討論。學生的積極性高,學習興趣很濃。對于提出的.問題,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梳理,主要是理出那些圍繞課文重點、難點的問題,供學生討論;對于那些跟課文關(guān)系不大的問題,啟發(fā)學生課外去研究。這樣真正達到了課堂效果。
本課不但以鮮明的人物形象、曲折動人的故事情節(jié)引人入勝,更以主要人物藺相如的高尚品質(zhì)給人啟示和教育;廉頗這位老將脫下戰(zhàn)袍,背上荊條,登門請罪的精神也令人敬佩。教學時,我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動心動情,產(chǎn)生積極的情感體驗。結(jié)合“思考·練習”讓學生說說喜歡課文中的哪個人物,為什么喜歡他,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把自己的見解說具體,說清楚。只要言之有理,我就加以肯定。目的是鼓勵學生參與課堂,訓練他們口頭表達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愛國思想和各自的美好品質(zhì)。
回顧這一課的教學,老師教的輕松,學生學的愉快,追其原因是把新的教學理念融入課堂,把課堂這個主“陣地”交給了學生。
但細想過程,也存在不足。一是在有感情的朗讀訓練上缺乏頻率,當時有些忽略;對于人物形象的分析,老師包辦代替的話語有些多,應放手讓學生討論交流。
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學習,不斷探索,把新的教學理念貫穿課堂,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自學自悟,在教師重難點指撥下,各方面的能力得到發(fā)展。
《將相和》教學設計6
一、課文內(nèi)容分析
本文是根據(jù)漢代司馬遷的《史記》中《廉頗·藺相如列傳》改寫的歷史故事。課文以秦趙兩國的矛盾為背景,通過對“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的記述,寫出了將相之間由不和到和好的經(jīng)過,贊揚了藺相如勇敢機智、顧大局、識大體的可貴品質(zhì),也贊揚了廉頗勇于改過的精神。
三個小故事按照時間發(fā)展順序敘寫,故事間既相對獨立,又有緊密聯(lián)系。前兩個故事中藺相如屢次立功,職位超過了老將廉頗,廉頗很不服氣,才有了第三個故事。
人物的性格在語言、動作描寫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本課主要學習“連詞成句地讀,不要一個字一個字地讀”以提高閱讀速度。
二、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具有一定自學能力和快速閱讀力,通過初讀感知,能夠理解故事的意思,結(jié)合課后習題能夠理清課文的結(jié)構(gòu)。通過文中的語言、動作等描寫能夠初步體會人物性格,但是要通過人物的言行深刻地、多維度理解人物的個性和品質(zhì)尚有一定難度。
三、教學目標
1.認識“璧、臣”等13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強、劃、削”的讀音,會寫“召、臣”等12個生字,會寫“無價之寶、召集”等15個詞語。
2.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能用自己的話講述“完璧歸趙”“澠池會面”“負荊請罪”三個故事。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能夠連詞成句地快速默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講述三個故事。
2.教學難點:通過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個性特點。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ㄒ唬┍尘皩?,揭示課題
1.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中國歷史上的一段佳話,改編自西漢司馬遷的著作《史記》,通過人物傳記的形式刻畫了許許多多鮮活的人物。
2.齊讀課題。“將”指的是誰?(廉頗)“相”呢?(藺相如),一個是趙國的武將,一個是趙國的文將?!昂汀笔鞘裁匆馑??(預設:和好、團結(jié))
【設計意圖】通過介紹《史記》的文學價值和寫作特點,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通過理解課題,為課文的學習做好準備。
?。ǘ┛焖倌x,概況故事
1.上節(jié)課,我們學會了運用“不回讀”的方法來增加閱讀速度,通過閱讀“課前提示”,你是否知道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快速閱讀方法?(預設:連詞成句地讀)。沒錯,我們先來看看課后第二題,你一眼看到了多少內(nèi)容?原來,“連詞成句地讀”就是一眼掃過去,要盡可能多地看到詞語或者句子,不要一個字一個字地讀。
2.快速閱讀,記錄時間。
3.交流閱讀方法。學生結(jié)合自身實際,通過交流閱讀本課過程中運用的.方法以及閱讀效果、閱讀感受,體會閱讀方法的運用。
【設計意圖】結(jié)合課后題,先讓孩子熱身,體會如何擴大視域。在閱讀中運用方法,讀后分享方法和感受。
4.出示詞語,學生認讀。
和氏璧強逼允諾劃歸抵御
侮辱擅長上卿削弱戰(zhàn)袍
多音字“強、劃、削”組詞。
指導書寫“臣、獻、拒”。
(三)整體感知,概況故事內(nèi)容
1.課文圍繞“將相和”講了幾個小故事?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每個故事的起止,并用一個合適的小標題概括每個小故事的內(nèi)容。(完璧歸趙、澠池會面、負荊請罪)。
2.用簡潔的語言,按照“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概括每個小故事的大意。在概括故事內(nèi)容時,要注意不說人物對話的提示語、形容詞等,將對話轉(zhuǎn)化為自己的語言。
3.說一說三個故事之間的關(guān)系。(預設:前兩個故事中藺相如屢次立功,職位超過了老將廉頗,廉頗很不服氣,于是有了第三個故事。)
【設計意圖】通過概括故事內(nèi)容,理清故事發(fā)展的脈絡和故事情節(jié)之間的關(guān)系,為體會人物形象做準備。
第二課時
(一)回顧課文內(nèi)容
在當時,秦國是最強大的國家,一心想要統(tǒng)一六國,所以不斷向其他國家進攻。本文故事發(fā)生在秦國全力進攻楚國之時,不能集中更多的兵力對付趙國,主要是用威脅的手段來占趙國的便宜??墒窃凇巴觇禋w趙”“澠池會面”這兩個故事里,秦國占到便宜了嗎?(預設:沒有,在趙國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
【設計意圖】回憶課文內(nèi)容,對“廉頗”、“藺相如”形成初步印象。
?。ǘ┘氉x課文,體會人物形象——藺相如
1.默讀課文,劃出文中對人物的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從中體會人物形象。
2.交流討論人物形象——藺相如。
語言:“我愿意帶著和氏璧到秦國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來換,我就把璧交給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完好無缺地送回來?!薄钪\遠慮、機智過人。
語言:“這塊璧有點兒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薄獧C智。
語言:“現(xiàn)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這柱子上。”——勇敢無畏。
語言:“您如果有誠意,先把十五座城交給我國,我國馬上派人把璧送來?!薄杏掠兄\,把選擇權(quán)留給秦王。
語言:“如果您不答應,我就跟您同歸于盡。”——將生死置之度外。
語言:“我之所以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顧全大局。
動作:說著,他舉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赂覠o畏。
【設計意圖】通過相互交流、補充,學生從人物的語言、動作中體會人物的性格和品質(zhì)。
3.除了語言和動作,文中還有很多表現(xiàn)人物說話語氣、態(tài)度的語句,從中體會人物形象。
“藺相如想了一會兒”——充分思考、謹慎行事。
“他怒發(fā)沖冠”——態(tài)度堅決。
在與手下的對話中,稱“廉頗”為“廉將軍”——謙卑有禮。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抓住細節(jié),從多角度理解人物形象特點。
3.分角色扮演。同學一人扮演藺相如、一人扮演秦王,將“完璧歸趙”“澠池會面”中藺相如與秦王之間的對話、動作表演出來。
【設計意圖】通過情景演繹,深入體會藺相如的機智勇敢。
(三)體會人物形象——廉頗
1.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說說廉頗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廉頗帶著軍隊送他們到邊境上,作好了抵御秦軍的準備?!薄赂遥Pl(wèi)國家
“秦王知道廉頗已經(jīng)在邊境上作好了準備,不敢拿趙王怎么樣,只好讓趙王回去?!薄寯橙瞬桓仪址?。這一句話也呼應了下文的“秦王之所以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因為有我們兩個人在?!绷H是戰(zhàn)國時期四大名將之一,果然名不虛傳!”
“我廉頗立下了那么多戰(zhàn)功,他藺相如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要是我碰見他,一定要讓他下不了臺?!薄环?、沖動。曾立下赫赫戰(zhàn)功的廉頗,對連續(xù)越級升職的藺相如很不服氣。從說話的口氣“我廉頗”、“他藺相如”中看出廉頗的居功自傲,與藺相如口中的“廉將軍”形成鮮明對比。
“他脫下戰(zhàn)袍,背上綁著荊條,到藺相如請罪。”——勇于改過,顧全大局,以國家利益為重,廉頗從不服氣到負荊請罪,做出巨大改變。
【設計意圖】通過言語細節(jié)、與藺相如的對比、前后行為的變化體會廉頗勇于改過、顧全大局的人物形象。
(四)小結(jié)
通過這一課的學習,我們既掌握了快速閱讀的方法,也學會通過理解人物的言行,對人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理解了人物特點,我們也就真正明白了為什么能將相和。
六、板書設計
將相和
藺相如廉頗
機智勇敢勇于改過
顧全大局顧全大局
《將相和》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理解課文內(nèi)容。認識到對敵人要不畏強權(quán)、敢于斗爭;對自己人要以國家、大局為重,團結(jié)一致。
?。?、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學會生字新詞。
?。础⒂懈星槔首x課文,并自述課文。
【教學重難點】
1、在故事中品析人物的思想品質(zhì)是本文的教學重點。
2、了解三個故事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是難點。
【教學準備】
生字詞課件。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出示課件:介紹作者和歷史背景。
?。病ⅰ秾⑾嗪汀分械摹皩ⅰ敝刚l?“相”又指誰?“和”是什么意思?
二、檢查預習情況
出示課件:
?。?、讀準字音:
“和氏璧”、“推薦”、“澠池之會”、“膽怯”、“侮辱”、“擊缶”。
?。?、朗讀課文并分段,給每段加小標題。
3、指名朗讀課文。
三、熟讀課文 同桌互相講述課文。
四、布置作業(yè)
?。?、結(jié)合課后“思考練習”。
?。?、自學本文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聽寫生字詞
二、整體入手,直奔難點
1、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將相和》。
2、指出廉頗是怎么說的?并讀一讀這些句子。
?。场⑻A相如是不是靠一張嘴爬到了廉頗的頭上。
三、讀議第一段
?。?、默讀一段理出故事的情節(jié)(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
2、從這些句子看出藺相如是一個怎樣的人?
藺相如是怎樣完璧歸趙?
?。场⑻A相如立下了什么大功?
(維護趙國利益、是有功之臣。)
?。?、指出名復述這個故事。
四、讀議第二段
?。?、默讀第二段理出故事情節(jié)。
?。病瞥貢锨赝踉趺次耆柃w王?藺相如怎么對付?用的是什么辦法?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他是個怎樣的人?
?。?、藺相如為了趙國的.利益連自己的命也不要了,多么勇敢??!請同學們齊讀。
?。础瞥貢系亩窢広w國占了上風,功勞應屬于誰?為什么?
?。ㄌ崾荆哼@份功勞也有廉頗的一份,不是他在邊境上做好準備,秦王也不會這樣輕易放回他。)
5、這個與第一個故事有什么聯(lián)系?
?。?、復述故事。
五、布置作業(yè)
第三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知道藺相如完璧歸趙立了大功,趙王封他為上大夫;在澠池會上,他又立了大功,又封他為上,職位比廉頗高。廉頗不服氣,說要給他個“下不了臺”,這就是將相不和的主要原因。
二、默讀第三段,思考問題
?。?、藺相如立了功,廉頗為什么要給他個下不了臺?廉頗說的對不對?
?。?、藺相如怎樣對待?
?。?、將相怎樣和好?說一說你對他們的認識。
三、總結(jié)全文
?。?、從這三個故事中,我們知道“將”“相”經(jīng)歷了由和到不和的過程,想想他們?yōu)槭裁床缓陀譃槭裁春秃茫?/p>
?。?、藺相如的勇敢機智、顧全大局表現(xiàn)在哪?廉頗的英勇善戰(zhàn),知錯就改表現(xiàn)哪?
?。?、學了這一課你有什么感受?
四、課堂練習
復述三個故事。
《將相和》教學設計7篇(將相和教學設計及設計意圖)相關(guān)文章:
★ 《將相和》教學設計3篇 將相和的教學設計優(yōu)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