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小編收集的《小熊購物》教學設計3篇 小熊購物第二課時教學設計,以供參考。
《小熊購物》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通過購物活動,感受混合運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2.結合具體情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先乘后加的運算順序,能正確計算有乘法和加法的兩步計算。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第二單元的第一課時,是在學習了加、減、乘、除的基礎上進行的混合運算教學。
本節(jié)課可以分成五部分:一是創(chuàng)設了購買文具的情境,與學生實際聯系緊密,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從情境圖中獲取數學信息,并提出數學問題;三是探索先乘后加的運算順序,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掌握有乘法和加法的兩步式題的計算方法,并嘗試解決一些數學問題,在這里要注意讓每個學生都真正參與進來,結合問題情境理解和掌握運算順序及計算方法;四是自我參與解決實際問題,拓展練習,鞏固應用;五是課外購物,將數學活動延伸到課外,讓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使學生養(yǎng)成留意身邊的數學問題并嘗試解決的習慣。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本校地處大慶市中心區(qū),學生生活在城市,經常接觸購物活動。本校是第一批國家級課改實驗校,在計算教學方面重視與生活的聯系,鼓勵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種方式學習,學生養(yǎng)成了記數學日記的好習慣,這些都有利于學生解決本節(jié)課的問題。由于部分家長提前讓學生接受了兩步題先乘后加的運算順序,可能會影響到學生在課堂上的思考,但學生并不能真正理解和應用,因此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鼓勵學生探索先乘后加的運算順序。
課堂實錄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師:同學們,寒假生活結束了,你的寒假是怎么過的?和你的好朋友說一說。
師:你準備好學習用品了嗎?有一個文具超市剛剛開業(yè),想去看看嗎?
(反思學生在現實、有趣的情境中,會產生學習的愿望,提高學習興趣,更主動地進行探索。書中原來的情境是小熊購物(食品),也聯系學生的實際,但購買文具的情境與學生實際聯系更緊密些,那么學生的主動性也就會更好地發(fā)揮出來。)
(二)獲取信息,提出問題
師:觀察圖片,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這個超市有日記本、橡皮、橡皮泥、筆、格尺。
生:我還知識了這些文具的價格分別是
師:你想買什么?你能算出一共要付多少錢嗎?是怎么算的?
(學生相互說一說,再指名說一說。)
師:小明也來買文具,可是他遇到問題了,你們愿意幫助他解決嗎?
出示問題:買3本和1枝,該付多少錢?
(反思問題是生長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識的種子。因此,我努力讓學生學會看圖,從中獲取需要的數學信息,引發(fā)學生提出問題,從而對問題的解決方法進行探索。)
(三)探索交流,構建新知
1.根據問題列出算式
師:你是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的?
(板書學生的不同算式,并讓學生分別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生1:35=15(元),15+4=19(元);
生2:35=15(元),4+15=19(元);
生3:35+4=19(元);
生4:4+35=19(元);
生5:5+5+5+4=19(元);
?。?/p>
師:這些算式,它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學生思考,并請不同算法的學生說一說自己算式的.意思,是怎么想的。其他學生分別對每種列式進行討論,體會35+4是把35=15(元)與15+4=19(元)兩個算式合在一起,用來計算總錢數的。)
(反思將兩個算式合成一個算式,對于學生不是很陌生,有很多學生能直接列出綜合算式。這樣,將學生的不同算式列出來,結合情境大家一起討論算式的合理性,對于學生理解綜合算式與分步算式的關系以及如何將兩個算式合成一個算式,是很有幫助的。)
(評析把所有的算法都板書出來,使每個人都知道;并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算式的思想,以重復、確認、澄清他們的想法,比較算式的相同和不同,引起思維的碰撞,使學生從更深的角度重新認識這些算式,這些都是促進討論深入開展的有效做法。)
2.脫式計算及運算順序的提出
師:算式35+4,你們是怎么算的?
生:我是先算出日記本的價錢,35是15元,再加上一枝筆的價錢4元,所以得數是19元。
師:你們都能很快地算出結果,真好!老師也來算一算,35得15,然后加4,可我忘了用誰加4了,怎么辦呢?
生:最好是先把15記下來,這樣就不會忘記了。
師:記在哪里更好?
生:就記在35的下面吧。
教師板書脫式計算過程:
35+4
=15+4
=19(元)
師:這就是脫式計算。
(反思以前,在教學脫式計算時,是教師邊示范、邊講解脫式計算的步驟與注意事項,然后讓學生練習計算。學生是被動地用老師給的方法去做,并沒有產生對這種方式的需要,所以應用起來只是按部就班、機械地記憶。怎樣讓學生產生學習新知識的需要,更好地探索、接受新知呢?出于這樣的考慮,我進行了新的教學實踐:老師遇到了計算的困難,記不住前一步的結果,怎么辦呢?激發(fā)學生對新的計算方式的需要。有的學生提出把前一步的結果先記下來,有的提出記在算式的下面更好一些。學生又一次體會到學習的快樂以及幫助老師的成功感。)
3.獨立進行脫式計算4+35
(學生先獨立在本子上計算,教師巡視,個別指導;然后相互交流一下,有什么不同;接著,全班交流。)
板書各種不同的算法,有:
4+35
=4+15
=19(元)4+35
=15+4
=19(元)4+35
=75
=35(元)師:以上這些算法,你們有不同意見嗎?
?。▽W生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說一說。)
生1:第三種是正確的,因為4加3等于7,7再乘5就等于35。
生2:第三種不對,因為剛才我們已經算過了,得數應是19,而不能再是別的數了。
師:這樣,我們舉手表決一下。
(通過表決,只有生1還堅持認為第三種是正確的。)
師:只有生1與你們的意見不一樣,并不能說明他是錯的。如果你認為你們大家的對,誰愿意站出來說服他?
生3:我認為生1就是不對,不能先算加法,因為我爸爸告訴過我,有加有乘應先算乘法。
生4:我還知道,想先算加法要在有小括號時,要不然,就得先算乘法。
(這時,生1仍然堅持自己的意見不改變。)
師:你能堅持自己的意見,很好。你和其他同學再分別想一想,你們先算出的分別是什么呢?
?。▽W生小組內討論,商量說服生1的辦法。)
生5:我們用35先算出的是3本日記本的價錢,再加上一枝筆的價錢4元,正好就是19元了。那生1,你是先算什么的?
(這時,學生都異口同聲地問生1,你先算的4+3是什么呀?生1想了想,笑了說:我的算法錯了,應該先算35,先算出日記本的錢數,才能算出總錢數。)
師:那你們再想想,第二種寫法對不對?
生:是正確的,因為這也是先算的35,也就是日記本的錢數,只不過15與4換了位置,得數也是不變的。
師:同學們真是愛動腦筋的孩子!在你們的合作下,這個問題終于解決了,老師為你們高興!
(反思以前,先乘后加這個新知識,都是老師告訴學生的。從學生的回答能看出,有的家長已經提前告訴學生,這樣的算式就應該先算乘法,后算加法。這樣很簡單,也很省時。學生接受了這個新知識,再遇到這樣的算式時,就按這個順序來計算了。在我聽過的同樣內容的一堂課出現了這樣的情況:臨下課前,一名學生還提出這樣的疑問:老師,可不可以先加后乘呢?能看出,學生并不是很明白為什么要先乘后加,而不是先加后乘。我認為,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去觀察、比較,去發(fā)現,去揭示,對不同的算法進行評判、反思,學生才能真正地理解法則規(guī)定的合理性。想說服對立同學,讓他改變自己的觀點,就需要尋找有力的證據,其實就是先乘后加的依據。在爭執(zhí)中,思維進行碰撞,不但得出了正確結果,而且學生對新知理解得比較透徹、記憶牢固。更重要的是,通過自主探究,學生比較、理解、思考、表達等能力以及自主學習的精神都將得到發(fā)展。)
(評析教學要做有心人。教師真實、具體、深入地反思,為改進教學、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奠定了很好的基礎。這也為進一步開展研究積累了寶貴的素材。)
(四)自我參與,拓展練習
師:同學們幫助小明解決了問題,你們真棒!現在也給你一個機會,可以任選超市中的兩種文具,每種可以是一件,也可多件,但總錢數不能超過20元。將你的解決方法列成一個算式,并在本子上進行計算。
(學生自由選擇購物,列式計算,并交流。教師深入學生中間,進行個別指導。展示幾名學生的算式,并請學生說一說自己購買了哪些文具以及是怎樣列式計算的。)
(反思學生在自主的參與中,加深對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的理解,并靈活運用,解決購物中的問題。)
(五)課外購物,實踐延伸
師: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
生1:學習了新知識――脫式計算。
生2:知道了有乘法、也有加法時,先算乘法、后算加法。
生3:我已經能在購物時自己付款了。
師:以后去文具超市購買文具時,你們可要自己計算、自己付款了。
(反思將數學活動延伸到課外,讓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使學生養(yǎng)成留意身邊的數學問題并嘗試解決的習慣,提高做數學的能力。從學生交上來的數學日記中能看出,他們對實踐活動特別感興趣,而且在解決問題中體會著做數學的樂趣和成功感。)
案例點評
本節(jié)課注重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從生活中引入數學問題,再應用到生活中,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多樣化的學習方式;注重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性、價值性、有效性。教學設計注重動靜結合,在開放的同時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并能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開發(fā)課程資源,教學效果很理想。
編者點評
不少教師有著這樣的疑問,在看似平淡的計算教學中,如何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其實,參與并不僅僅是操作、活動等外在表現,更是思維的投入。從這節(jié)課中,我們確實看到了學生們的積極思考,特別是他們之間想法的碰撞。而這正是教師為學生營造了充分探索、表達、討論、反思機會的緣故。
也許,我們總要思考一個問題,如何把我們的學生培養(yǎng)成為一個能用數學方式思考和表達的人。這節(jié)課已經做了很好的嘗試。
《小熊購物》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P2--4
教學目標:
1、通過“小熊購物”的情景,發(fā)展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先乘后加減的運算順序,體會到書寫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
3、引導學生掌握脫式計算的書寫要求,能正確進行乘加、乘減兩步式題的計算。
4、培養(yǎng)學生書寫規(guī)范,計算認真的良好習慣。
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減兩步式題的運算順序。
教具準點:口算題卡、ppt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開火車)
3×5=4×8=7×6=36-17=80-43=
9×3=8×5=37-15=8+15=36+7=
2、觀察下面每個算式里含有哪些運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6+5-1845-18+20
指名口答,引導學生認識:只有加、減法計算的兩步式題一般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
二、探索新知
出示小熊購物的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
1、提示學生仔細觀察主題圖,提問:你能知道那些數學信息?
2、提出問題:假如你們是顧客,你想買哪兩種食品?每種食品的數量不限。
指名口述自己的想法,教師選學生提出其中一個問題,引出例題:胖胖要買1個蛋糕和4個面包需付多少錢?
3、解決問題。
(1)列算式:3×4+66+3×4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組織學生討論:3×4+66+3×4各表示什么意思。
?、偎闶健?×4+6”中的“3×4”表示4塊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要先乘。12+6=18(元)表示4塊面包和1個蛋糕共付18元。
②算式“6+3×4”紅的“3×4”表示4塊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也要先乘。6+12=18(元)表示1個蛋糕和4塊面包共付18元。
這兩種情況所付的錢都是相等的。所以,3×4+6與6+3×4這兩個算式都可以求出買1個蛋糕和4個面包共付多少元。
(3)引導學生用脫式計算。
3×4+66+3×4
以上兩個算式有什么共同點?(都含乘、加計算的兩步式題)
討論:含乘、加計算的兩步式題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認識脫式計算的格式。(板書)
解法一:3×4+6
解法二:6+3×4(PS:先算的一步用直線劃起來)
=12+6=6+12
=18(元)=18(元)答:該付18元。
三、嘗試獨立解決新的問題
1、提問:壯壯有20元,買3包餅干應找回多少元?
2、讓學生在小組內合作、討論??赡軙霈F以下兩種方法解答。
a.3×4=12(元)20-12=8(元)答:應找回8元。
b.20-3×4(PS:先算的一步用直線劃起來)
=20-12
=8(元)答:應找回8元。
3、重點討論解法b。算式中既有減法,又有乘法的情況下,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認識:在既有減法又有乘法的兩步計算的式題中,應先算乘法,在算減法。
5、小結:觀察三個混合算式,有什么共同點?(以上三個算式是乘加、乘減兩步計算的式題。)
板書課題:乘加、乘減兩步計算式題
提問:這樣的式題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四、鞏固練習:
1、P3“結合主題圖,說說下面每個算式的意思,再算一算?!?/p>
2、試一試第1題注意注意提醒學生討論先算什么,把先算的一步用直線劃起來。
3、試一試第2題學生板演并訂正。
五、拓展練習:
1、第3題讓學生再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可進行小組討論,寫出算式并把現算什么標記出來。第二問根據題目創(chuàng)設的情景來敘述算式的意義。
2、第4、5題學生獨立完成。
3、第6題先讓學生說一說題目的意思,再根據題目意思選擇方法進行計算。
六、總結強調:計算乘加、乘減兩步式題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板書設計:
小熊購物(乘加、乘減兩步計算式題)
解法一:3×4+6解法二:6+3×4(先算的一步用直線劃起來)
=12+6=6+12
=18(元)=18(元)答:該付18元。
《小熊購物》教學設計3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內容,根據購物圖指導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指導學生探索先乘后加的混合運算順序。在課堂中精講多練,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指導學生練習計算方法。通過練習學生正確地進行兩步式題的計算,提高學生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計算能力。
教學目標:
1、通過小熊購物的問題情景引入,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先乘后加的運算順序,體會數學與實際的密切聯系。
3、能正確計算有關的兩步式題目。
教學重點:掌握先乘后加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理解脫式計算的運算順序及格式。
教學方法:情景導入、自主探究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件,故事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周末到了,小熊胖胖和壯壯相約去超市購物。超市里的東西可真多呀!。走著。走著,他們來到了超市的食品區(qū)。
(出示情景圖)
二、快樂探索,學習新知。
(1)通過看情景圖,獲取數學信息。
仔細觀察從圖中你能獲取哪些信息?
?。ń處煿膭顚W生把所看到的說出來,調動學生積極性。使之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
?。?)如果你是小顧客,你想買哪兩樣東西呢?(每種食品,數量不限)
(此問題的設計為學生學習新知識做準備,學生上面所提到的問題,教師根據需要可挑選幾個寫下來,學會后可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自己提出的問題,這樣學生的興趣會非常濃厚,積極性也很高。)
(3)仔細看圖,說一說小熊買了什么食品,應該付多少錢呢?請你幫他算一算。
a、學生獨立思考完成。
b、小組內討論交流。
c、展示匯報。
學生可能出現分步算式解答:
3×4=12(元)12+6=18(元)
綜合算式解答冒號:
3×4+6或者6+3×4
?。▽W生在匯報的過程中,教師應要求學生明確每一步要求的是什么?表示什么意思?)
預設:若班里只有分步算式解答師應先啟發(fā)學生將兩個算式合在一起,然后給學生留思考問題的時間。
?。?)說一說有加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什么?
(結合上面的實際情景及運算,通過學生自己探索得出運算的規(guī)律,使學生獲得成就的喜悅。)
?。?)師介紹脫式計算的格式及方法。
脫式計算的格式及運算順序是本課的難點,師應多強調。
三、鞏固練習。
解決課前(2)中提到的問題,生獨立完成,師集體訂正。
四、小結。
在兩步混合運算中,有乘法也有減法,應該按什么順序計算?
生答:先算乘法,再算減法。
五、作業(yè)。
練一練
六、板書。
小熊購物
法一:3×4=12(元)12+6=18(元)
法二:3×4+6法三:6+3×4
?。?2+6=6+12
=18(元)=18(元)
七、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1、情景導入使數學更加生活化,更加有趣。
《新課標》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自經歷實際問題及數學模型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因此,。數學應從生活實際出發(fā),使生活材料數學化,數學教學生活化。我在這節(jié)課創(chuàng)設購買食品的情境中展開學習活動。讓學生在現實中學習探索知識,對數學產生親切感,體驗到生活真有味,數學真有趣。
2、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自由、和諧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交流溝通,匯報展示,評價反思,從而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3、學生參與率高。
不足之處:
1、練習環(huán)節(jié)應進一步優(yōu)化,應在此處多做思考。
2、雖然對學生有生成性引導,但啟發(fā)性語言欠佳。
《小熊購物》教學設計3篇 小熊購物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