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小編整理的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全冊教案3篇 三年級下冊數學全部教案,供大家品鑒。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全冊教案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掌握小數加法的計算方法。
2、通過對比小數加法與整數加法的相同點以加深學生對小數加法的理解。
重點:掌握小數的加法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新課。
列豎式計算下面各題,并說一說做整數加法時要注意什么?74+2851+62
(小結時,突出“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
二、新課:
1、設計購物情景圖。學習小數的加法計算。
從畫面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你想購買哪些商品?它們的價格分別是多少元?
你最少選擇購買兩種商品,請你計算一下你一共用去了多少元錢?
計算結束之后說給同桌的小伙伴,你自己是怎樣計算的?(給出活動時間)
學生活動后匯報歸總。得出小數加法的計算方法。(教師可以板書)
教師補充講清,直接用小數計算的書寫格式。(強調格式)
2、試一試(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4.5+2.30.9+6.214.1+3.62.08+0.49
3、師生小結,計算小數加法時要注意什么?
形成文字。計算小數加法時,要使相同數位對齊,也就是要把小數點對齊,從低位加起,加得的結果要對齊加數的小數點,點上小數點。
三、實踐活動:
1、把自己的語文、數學課本的單價找出來,計算一下語文、數學兩本書一共用多少元錢?
2、看夠物信息,幫小強計算一共用去多少元錢。
面條一包食鹽一袋火腿腸味精一袋
1.86元1.00元5.06元9.47元
四、鞏固練習
1、判斷正、誤(并說出錯誤的原因)
2、選擇正確的答案填在相應的括號里。
3、摘果游戲
說明(果樹圖上有小數的加法算式,誰計算結果正確,摘下的果子歸誰。)
五、全課歸結
1、通過這節(jié)課的活動,你學會了什么本領?
2、你在計算小數加法時,要注意些什么?
第4課時
課題:筆算小數的減法。
內容: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P96頁的內容。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新課
1、復習小數加法
0.37+0.5810.9+7.8
2、重點復習小數加法的計算法則。
二、新課:
1、組織學生自學P96頁例4。從例4中你學到了什么?從1.2-0.6=0.6的豎式計算中你發(fā)現了什么秘密?它與小數加法比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能說一說小數減法的計算方法嗎?(留時間讓學生議論。)
2、結小數的減法的計算方法。(略)
3、設計情景,提出問題,鞏固小數減法的計算。
出數據信息
尺子鉛筆作文本圖畫本筆盒彩色筆
0.80元0.50元1.20元0.60元9.67元12.40元師:根據以上的商品價格,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并解決它。
4、回顧對比:
小數減法計算與整數減法計算有什么不同?
小數減法計算與小數加法計算有什么相同點和什么不同點?
三、小組活動,鞏固計算,提高計算能力。
說明:1、兩人一組。每人說出一個小數。兩人同時寫豎式計算,比一比誰算得又對又快。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計算題目多者為勝。
四、練習作業(yè)。
1、完成課本P97頁第1、2題
2、課后實踐作業(yè):P97頁第3題。
第5課時
課題:小數加、減法混合練習。
教學內容:課本P97~~P98第4~~6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進一步會計算比較簡單的小數加、減法。
2、使學生能形成比較正確、熟練的計算技能。
教學重點:熟練小數加、減法混合計算的技能技巧。
教學過程:
一、口算練習。
4.6+5.40.6+0.80.36+0.4
0.9–0.70.8–0.41–0.6
老師小結口算情況。
二、練習筆算小數加、減法。
1、完成P97第4題和P98第6題。
2、評講時突出兩個帶小數相減,且小數部分只有一位,十分位上的數不夠減,要從整數部分的個位退一的計算方法,作為重點評講。(學生如出現錯誤,結合評講)
三、練習有關小數加減法的文字題。
1、討論:以下兩題應該怎樣列式計算。
(1)0.95比0.58多多少?
(2)已知甲數是7.4,它比乙數多1.3,乙數是幾?
學生列式計算后,老師進行簡單小結:第(1)小題是比較兩數大小,相差多少?可用減法計算,列式計算0.95-0.58=0.37;第(2)小題已知甲數是7.4,它比乙數多1.3,乙數是多少?(也就是乙數比甲數少1.3,求比一個數少幾的數是多少?)用減法計算:即7.4–1.3=6.1,做這類文字題一定要弄清楚誰與誰比,誰大誰小,求大數還是求小數,要分析題中兩數關系,然后選擇正確的算法進行解答。
四、練習有關小數加減法的應用題。(根據學生情況適當加深練習,補充題略)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掌握小數減法的計算方法。
2、通過對比小數減法與整數減法的相同點以加深學生對小數減法的理解。
重點:掌握小數的減法計算方法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全冊教案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動,找出簡單事物的排列數。 2、經歷探索簡單事物排列規(guī)律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此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發(fā)展符號感。 3、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養(yǎng)成與人合作的良好習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重、難點: 重點:經歷探索簡單事物排列規(guī)律的過程,能找出簡單事物的排列數。 難點:引導學生發(fā)現和應用規(guī)律,注意有一定的順序,保證不重復也不遺漏地找出事物的排列數。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生成問題 (課件出示情景)一天,小猴、小狗、小松鼠到企鵝博士家做客,卻發(fā)現大門緊閉,門上還掛著一把鎖。咦!鎖上還有一張紙條!看看紙條上寫著什么呢?(歡迎你們的到來,為了考考你們的智慧,請你們先想辦法把這把密碼鎖打開,鎖的密碼提示是:請用數字7、3、9擺出所有的三位數,密碼就是這些數從小到大排列中的第四個。)他們三個好朋友都犯傻了,怎么辦呢?同學們能幫幫他們嗎?生:能。 (設計意圖:通過故事情景設疑,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動手操作,自主探究 師:這三個數能組成多少個三位數呢?密碼到底是什么呢?現在就請同學們先試著寫一寫,如果你覺得直接寫有困難的話可以借 助手中的數字卡片擺一擺,可以一個人思考,也可以和同桌合作。 學生開始動手操作,邊擺數字邊記數,有的一個人思考,有的則跟同桌合作,一個操作另一個記數,教師巡視。 師:同學們剛才都在很認真的'思考,你們一共寫出了多少個三位數,現在誰愿意說說你的探索結果? 匯報交流。 生匯報所寫個數,教師根據巡視的情況重點展示幾份,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有的重復寫了,有的漏寫了。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實踐體驗,讓學生初步感知排列的方法,學生出現了不同的答案,這一認知沖突激發(fā)了學生進一步的探究欲望。) 2、小組合作交流 (1)師:每個同學寫出的個數不同,那么開鎖的密碼也就不能確定,小猴、小鴨、小雞可急壞了!怎樣才能很快寫出所有的用數字7、3、9組成的三位數,并做到不重復不遺漏呢? 請同學們在小組內討論交流一下,小組長記錄下你們組討論的結果,一會到上面來展示。 (2)小組內交流(師巡視,隨機參與討論) (3)展示交流 師:你們一共擺了幾個三位數?你是怎樣擺的?用什么方法記錄既清楚明了又不重不漏? 師:哪個小組愿意先來展示一下你們的探究成果? 生1:我們一共擺了6個三位數,我們的方法是首先確定左邊的數字7,然后將后面兩個交換位置,在確定中間的數字3,然后交換兩邊的數字,最后確定右邊的數字9,將前面的兩個數字交換位置,分別記錄下來。(展示小組的記錄) 師:說的很好,還有其他方法嗎? 生2:我們也擺出了6個數,我們的方法是從高位到低位,數字由大到小。當百位上是9時,可以寫出973、937;當百位上是7時,可以寫出793、739;當百位上是3時,可以寫出379、397。我們畫了一張表格,把數字分別記錄在里面,這樣更加清楚。(展示小組的記錄) 師:說的很棒!哪個小組還有其他的方法? 生3:我們也擺出了6位數,我們的方法是從高位到低位,數字由小到大。當百位上是3時,可以寫出379、379;當百位上是7時,可以寫出739、793;當百位上是9時,可以寫出937、973。我們也制作了一張表格,把數字分別記錄在里面。(展示小組記錄)。 (設計意圖:讓學生進行有序思考,是本節(jié)課的重要學習目標。讓學生自己討論解覺這個關鍵性問題,有利于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通過匯報不同的方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此類問題解決的方法,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突出排列的有序性,培養(yǎng)了學生推理的能力,有序、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 師:(出示課件)這是其中部分同學的擺數過程,你有什么發(fā)現嗎? 生:我發(fā)現他是按照一定的順序擺的的,保證了結果的不重復,不遺漏。(師隨機板書:有順序不重復不遺漏) 現在我們繼續(xù)幫助小動物們找開鎖密碼吧!(出示課件),這是同學們找出的六個數,現在你們知道開鎖密碼是什么了嗎? 生:從小到大排列的第四個數,是739。 師:你們真棒!小動物們可高興了!他們終于見到了企鵝博士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探究規(guī)律的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數學廣角的知識。(板書:數學廣角)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他們三位好朋友在企鵝博士家做完客后,小猴提議說,在附近有個影視城,我們到那兒去游玩吧。在影視城他們不僅玩的非常愉快,而且還拍下了一些有趣的場景,同學們想看嗎?(想) 2、課件出示場景1: (1)請學生說說,圖畫里看到了什么? (教師隨即提出問題:"是啊,他們拍完了《西游記》打算拍照留念,像這樣三個徒弟交換位置,共有幾種交換方法呢?")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獨立思考,可以用符號代替人物在紙上比劃。 (3)匯報交流。 生1:先確定最左邊的人,然后右邊兩個人交換; 生2:先確定最右邊的人,然后左邊的兩個人交換; 生3:我認為也可以先確定最中間的人,然后左右兩個人交換。 交流的過程中,把學生剛才用符號代替畫下來的展示在黑板上,互相學習,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3、課件出示場景2 (1)教師介紹:這幾位小朋友正在影視城玩游戲,嘗試當小演員的滋味呢!可是他們好像鬧矛盾了,要交換角色了,看看明明說什么?(該讓我演大灰狼了吧!) (2)三人小組把自己當成小演員,也來做做這個游戲,要保證把所有情況都羅列出來。 ?、偃诵〗M,開始討論。 ?、谏吓_演示,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拍照片和角色轉換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接觸到的排列問題。在解決場景1的問題時可以讓學生用符號來代替,一方面是為了驗證的方便,發(fā)展學生的符號感。另一方面也拓寬了知識面。提示學生:不但數字有排列問題,人物有排列問題,其實在變化萬千的圖形世界里也有排列問題。在解決場景2的問題時,采用三人小組身臨其境排列法,不但鞏固了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而且體會到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檢驗了學生的應用能力和應用效果。) (三)運用排列,制作獎品 1、今天同學們的表現都非常不錯,老師要獎勵每個學生幾朵特別的花兒。這些花兒都已經在你們手中??墒嵌紱]涂顏色,需要同學們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完成。出示: (提示:每朵花都要不一樣,涂出所有情況,看誰涂的方法好) 2、學生開始動手涂,教師巡回檢查,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鼓勵有進步的學生。 3、個別學生匯報展示,下面學生評價,教師獎勵。 (設計意圖:學生往往對老師發(fā)的獎品很感興趣,教師課堂上讓他們來涂發(fā)給自己的獎品,能更好地引起學生的興趣。題目還具有一定的開放性,看上去好像有8朵花要涂,其實所有方法羅列后,只有6朵花被上色了,以此進行思維拓展,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暢談收獲) 請同學們在課下嘗試用辣、不、怕三個字可以組成多少句有意思的話,下節(jié)課我們一起交流。 (設計意圖:使學生繼續(xù)保持探究欲望,鞏固所學知識,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能進行重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 教學難點: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及噸與千克的換算 教學工具 ppt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以舊引新 1、出示蘋果,讓學生說一說一個蘋果的重量是250(),一筐蘋果的重量是15()? 2、千克、克是我們以前學過的質量單位,克與千克之間有什么關系呢?(1千克=1000克)。 3、一車蘋果的重量是2() 導入新課,揭示課題《噸的認識》 二、自主探究研究問題 1、直觀感知,初步認識“噸”。 (1)出示教材例題,集裝箱,火車車廂,汽油 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噸(t)作單位。 (2)讓學生根據對噸大致的了解及課外資料的補充說說生活中那些物體通常使用“噸”來作單位。 (3)課件展示:卡車、火車車廂、輪船、飛機、鯨魚、樓房等,用“噸”作單位比較合適。 提問:通常以“噸”作單位的物體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 ?、賹W生分小組觀察討論 ?、趯W生分小組交流匯報 ?、蹘熒献鞯贸鼋Y論:通常大件物體及較重的物品“噸”來作單位。 目的:用課件出示圖片,豐富了感性材料的種類。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再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得出結論。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2、認識千克與噸之間的關系 (1)小組同學互相背一背,感受它們的重量。 ?、賹W生匯自己的體重。 ②小組同學互相背一背 ?、壅f說自己的感受。 ④感受1噸 (2)課件出示1袋100千克的大米。 提問:需要幾個同學才能抬起來?(8個) (課件演示)請同學們觀察:有這樣的幾袋大米?(10袋)提問:1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1000千克)板書:1000千克。 你是怎樣想的?100千克的大米需8個同學抬起來,那1000千克的大米需多少個同學才能抬起來?(80個)。說明1000千克的大米的重量比較重。 通過小組同學反復掂物體的重量,在實踐活動中,讓學生親自經歷和體驗,感受物體的實際重量。遷移出1噸的重量。 師引導:每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1000千克,就是1噸。 即:1噸=1000千克。師補充板書:1噸=1000千克 (3)鞏固千克與噸之間的關系。 師生做個猜體重的游戲。請同學們猜一猜老師的體重大約有多少千克?(50千克),如果平均每個老師的體重按50千克計算,那有多少個老師的體重合起來是1噸?你是怎樣想的? (4)填空練習:三年級同學平均每人體重按25千克計算,40個同學的體重是()千克,是()噸。 三、看書質疑 學生自己看書,標出重點語句和不懂的地方,然后解答。 四、多層練習,鞏固深化。 1、說一說,日常生活中什么情況下用噸作單位。 2、在()里填上適當的數,使每種東西的總重恰好是1噸。 3、想一想,填一填 一條鯨魚的重量是6000千克,是()噸 一輛卡車載質量5噸,也就是()千克。 五、合作總結,解決問題 提問: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知道了些什么?同學們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希望同學們能夠用所學習的知識不斷地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設計思路: 本節(jié)課是數學概念知識課,在概念教學過程中,我運用生活中的實際例子巧妙的設置與學生生活相聯(lián)系的各類情景,讓學生在豐富的生活情景中,掌握理解“噸”的概念。從而突破這節(jié)課的難點。接著我利用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了所學的知識。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還可以應用于生活的樂趣。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全冊教案3篇 三年級下冊數學全部教案相關文章: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全冊教案2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全冊教案3
相關熱詞搜索:三年級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