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收集的《詹天佑》教學反思優(yōu)秀6篇(詹天佑教學反思與建議),以供參閱。
《詹天佑》教學反思優(yōu)秀1
這篇課文以人物姓名為題,重點寫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跡——主持修筑了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京張鐵路,說明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愛國工程師,表現(xiàn)了中國人的智慧和力量。通過本課的教學,讓學生了解杰出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科學、勇于創(chuàng)新、立志為祖國作貢獻的思想感情。并且讓學生知道課文是怎樣一層一層把詹天佑修筑鐵路的經(jīng)過寫出來的。在教學中,我圍繞文章的中心詞“杰出”、“愛國”引導學生自讀自悟,主動探索,并充分運用直觀的教學手段,讓學生體會詹天佑的杰出和愛國。這樣在學生的主動探索的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習探究的能力,有利于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并在學生互相討論、合作、欣賞中增強學習自信心。教學完了這一課,我有以下幾點反思:
1、大膽放手讓學生品讀文章,踴躍談出自己的體會。
以一個開放性的問題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來進行閱讀理解、感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感悟,使詹天佑這個人物形象在學生的心目中越來越豐滿,受到其人格的熏陶。文中有一句明顯的核心句“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因此在教學中我就大膽讓學生閱讀課文,感悟從什么地方體現(xiàn)出詹天佑的杰出、偉大。學生充分閱讀,對于文中的描寫進行品味,同時也理解了課文的難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 “豎井開鑿法”,“人”字形線路。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引導學生把“杰出”與“愛國”整合起來理解,正是因為他對祖國充滿熱愛之情所以他才有這樣杰出的貢獻。讓學生在認識詹天佑的過程中,多次地讀,多次地感悟,多次地提升自己的情感,在讀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讀,更在朗讀與感悟中加深自己的情感體驗。最后,學生在文本內(nèi)容的感悟中,也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本文教學中理解“人”字形鐵路是一個難點,我請學生們自己先當工程師設計線路,然后請一位同學上前演示,接著讓學生交流回答這樣設計的優(yōu)點在哪里,以及當時世界上有這樣的設計嗎?學生通過思考與尋找文本的內(nèi)容,找到了答案,也體會到了詹天佑的精神,感動了學生。有些學生在閱讀后仍然在理解中存在困難,在這種情況下我及時進行了生動的動畫課件演示,讓學生一目了然,加深了理解,同時更增添了對詹天佑的敬佩之情。
2、教學媒體使用適時、有效。
在一堂離學生實際生活年代比較遠的課堂中,老師能恰到好處地使用多媒體,顯得尤為重要。在多媒體的使用上,內(nèi)容不多,但有節(jié)有序。如,教學開鑿居庸關和八達嶺隧道時,我采用動畫進行演示,學生看的真切、理解透徹,遠勝教師枯燥的千言萬語。教師的友情提醒更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起到了關鍵的引導作用,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最后的“人”字形鐵路,讓學生做工程師,多媒體演示火車的行駛過程,學生能夠看得真切,感得真實,更發(fā)揮了多媒體的優(yōu)勢。
3、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聯(lián)系緊密。
我在整堂課的教學中,每個環(huán)節(jié)之間采用合適的導語將整堂課緊密的聯(lián)系起來,為接下來學生的學習做了鋪墊,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加深了對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使學生在充滿創(chuàng)意與激情的表現(xiàn)里,受到愛國主義情感的熏陶。課尾,我啟發(fā)學生進行想象,外賓來到中國,看到詹天佑以及他的工程之后,會說些什么?不僅打開了學生的'思維,給他們一次練筆的機會,還讓學生感受了詹天佑為國爭氣的作為等。
4、情感朗讀指導到位。體現(xiàn)了多種形式的讀。
例如對于“詹天佑經(jīng)常勉勵工作人員說……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边@句話,我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三種情境進行情景體驗。對于“遇到困難,他總是想……失掉信心?!边@句話又讓學生體會:你想強調(diào)哪個詞?教師引導學生體會理解的角度不一樣,朗讀的側(cè)重點也不一樣。通過多次感性的朗讀,內(nèi)化為學生的內(nèi)心體驗。如,教師在指導課文最后一部分的時候,當學生為詹天佑修筑成功時,面部都呈現(xiàn)出自豪的表情,我及時指導,慢慢地學生讀出了韻味。并多次使用充滿智慧的評價語,學生在不露痕跡的指導中,掌握了朗讀的技巧,加深了情感的體驗。
5、討論熱烈、互動精彩。
在課堂上,即使是平時很少發(fā)言的同學,也能說上一兩句。特別是當談到設計“人”字形線路時,許多孩子上臺充當了講解員,又是比,又是畫,又是當火車演,通過他們生動的講解,形象地演示了火車爬上青龍橋的情景……不時,有同學質(zhì)疑,馬上有同學為他解答,從課內(nèi)知識延伸到課外知識,孩子們交流著彼此的情感和經(jīng)驗,學得不亦樂乎。在這堂課上,人人是老師,人人是學生,我,也成了他們中的一員了。我不敢說,這就是一堂成功的課,但我卻十分肯定地知道,這堂課充滿了感情的交流,洋溢著生命的活力。在這堂課上,人人參與,平等對話,孩子需要這樣的課堂,因為,在這里,他們個性飛揚!
當然在教學中也有不盡如人意之處:
1、課堂上,注重挖掘詹天佑的愛國精神和卓越才能,但是沒有延伸到對中國人民智慧和力量的崇敬。
2、在處理“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形線路”的兩部分內(nèi)容時,我盡管采用了比較直觀的方法,學生也理解了設計的巧妙,但是對于詹天佑的設計,并沒有產(chǎn)生真正意義上的贊嘆之情。在教學“設計人字形線路”時,學生并沒有提出,為什么要設計人字形線路?設計這個線路有什么好處?要是能結合“連外國的工程師也不敢輕易嘗試”這個內(nèi)容,以及當時的施工條件來看詹天佑的設計,學生體會詹天佑的“杰出”就會水到渠成。
3、最后的創(chuàng)意表達,拓展思維,由于時間的關系。
《詹天佑》教學反思優(yōu)秀2
第二組課文主要的訓練點是“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這個訓練點是從四年級開始循序漸進,逐步引導學生就行思考的。如何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我教會學生可以運用以下方法:
一,抓,抓關鍵詞,解釋詞語本義。先采用近反義詞、拆詞法等方式理解詞語本義。
二,問,針對關鍵詞語進行提問;
三,聯(lián)系,聯(lián)系上下文,回答問題。這樣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其實是一個由表及里理解詞句的過程。如:《詹天佑》一課,通讀課文后,我們知道,本文重點記敘了詹天佑一生中突出的成就——主持修筑第一條完全由我國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鐵路干線。文章開篇點題,寫道:“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卑凑找陨系牟襟E我們可以這樣來理解這句話:
1.抓:抓住關鍵詞“杰出”“愛國”進行理解。杰出指有出眾的才能成就。
2.問:“杰出”體現(xiàn)在哪里?“愛國”體現(xiàn)在哪里?
3.聯(lián)系:聯(lián)系上下文回答問題,我們可以知道,杰出體現(xiàn)在他主持修筑第一條完全由我國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鐵路干線。愛國體現(xiàn)在他臨危受命,不畏困難,堅決完成任務。
這樣的方法,條理清晰,學生運用起來比較方便。后來在理解詹天佑的語言時,學生也運用這種方法,抓住“精密”“一點兒”進行理解。
《詹天佑》教學反思優(yōu)秀3
我們小學語文教師在教改實踐中,要進行讀寫結合的教學,使學生在閱讀教學中學到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運用到寫作中去。葉圣陶先生說過:“必須注重傾吐他們的積蓄?!钡怯械膶W生光注重“積蓄”不注重“傾吐”,有的學生注重“積蓄”而缺少書面表達的其他要素,即使有東西也“吐”不出來。這樣,就必須在讀寫之間系上一根紐帶,通過多種渠道、多種形式,讓讀寫結合,在閱讀中學會習作。蒙老師在這節(jié)課上很好的體現(xiàn)了讀與寫的結合:如在讓學生讀4至6自然時,讓學生邊讀邊寫自己的感觸,這樣就促使了學生在閱讀中學會了寫,使學生不光有了“積蓄”也學會了“傾吐”;如在教學時讓學生給詹天佑寫頒獎詞,教師讓學生在讀文感悟后運用文中一些詞語寫頒獎詞,使學生不再缺少書面表達的詞語,使讀寫之間互相溝通,綠水長流。
這節(jié)存在不足之處是:1品讀不是很到位。2創(chuàng)設情景有些欠妥。像學生在念頒獎詞時,教師為什么只強調(diào)要嚴肅認真,而不是快樂、興奮或者驕傲呢?
《詹天佑》教學反思優(yōu)秀4
這天上《詹天佑》,這是一篇傳統(tǒng)經(jīng)典課文,難點較多,如何較好地突破難點,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自主地探索學習,實現(xiàn)舊教材新教法,確實值得探討。
上課后,我沒有急于說時代背景,而是直接問孩子:“透過昨日的預習,你們有什么收獲?”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爭著發(fā)言,一個孩子站起來說:“我知道詹天佑是個對工作十分認真負責的人?!蔽液荏@奇(正因孩子一般會說詹天佑是愛國、杰出的工程師),我鼓勵他繼續(xù)說下去。他說:“詹天佑經(jīng)常勉勵工作人員說,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點兒馬虎,‘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就應出自工程人員之口”從這句話能夠看出詹天佑對工程人員要求十分嚴格,可見他對工作是一絲不茍的?!闭f得太好了,我因勢利導,再請其他同學補充,從課文哪些地方,還能夠體會到,詹天佑對工作十分負責?是什么精神力量支撐著他這樣做呢?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討論開了。從詹天佑的工作態(tài)度,講到詹天佑為人謙虛、平和(請教當?shù)乩限r(nóng)民,與工人同吃同?。粡恼蔡煊拥挠職猓ㄊ苊钣谖ky之中),講到詹天佑的'非凡才智(設計“人”字形線路……)。討論十分熱烈,即使是平時很少發(fā)言的同學,也能說上一兩句。個性是當談到設計“人”字形線路時,許多孩子上臺充當了講解員,又是比,又是畫,透過他們生動的講解,形象地演示了火車爬上青龍橋的情景……不時,有同學質(zhì)疑,立刻有同學為他解答,從課內(nèi)知識延伸到課外知識,孩子們交流著彼此的情感和經(jīng)驗,學得不亦樂乎。在這堂課上,人人是老師,人人是學生,我,也成了他們中的一員了。
我不敢說,這就是一堂成功的課,但我卻十分肯定地知道,這堂課充滿了感情的交流,洋溢著生命的活力。在這堂課上,人人參與,平等對話,孩子需要這樣的課堂,正因,在那里,他們個性飛揚!
《詹天佑》教學反思優(yōu)秀5
《詹天佑》是北師大版六年級語文第六單元“科學精神”中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通過記敘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張鐵路的事,表現(xiàn)了詹天佑的杰出才干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顯示了中國人的智慧和力量。
本文的重難點是結合具體事例,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詹天佑的杰出才華和愛國精神,同時在他的科學態(tài)度和刻苦精神中受到啟迪。
在課堂教學中,我覺得最大的亮點有以下幾點:
1、課堂上學生參與狀態(tài)良好,精神飽滿,興趣濃厚。學生能認真思考問題生成單上的問題,能積極表達個人不同的觀點。
2、小組在合作探究時,在組長的組織下討論積極認真,先自主學習,再合作交流,井然有序。
3、各小組代表展示時,態(tài)度大方自然,語言表述清楚,其余學生能針對問題的答案進行適當補充或者追問,體現(xiàn)了學生大膽質(zhì)疑的精神。
課堂有成功之處,也有許多不足:
1、在小組合作探究時,個別學生的學習習慣沒有養(yǎng)成,不參與小組學習,不參與討論,不善于動腦思考,整個課堂自己就像一個局外人,學習興趣不濃厚。
2、學生在展示時只局限于對課本內(nèi)容的膚淺理解,不能挖掘語言文字的魅力,沒有探究作者的遣詞造句,作者的寫作用意。
3、學生再追問時,深度不夠,沒有進行深度思考,問題過于簡單。
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特別是學困生讓他們學會學習,學會提問、質(zhì)疑,善于表達自己獨特的。見解。重點培養(yǎng)好各組的組長、學科長,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潛能,讓他們做好老師的小助手,組織好本組的學生高效的完成各項學習任務。
《詹天佑》教學反思優(yōu)秀6
《詹天佑》是一篇經(jīng)典的老課文,重點寫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跡——主持修筑了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京張鐵路。對于這樣一個較為傳統(tǒng)的課文,為了做到“常教常新”,挖掘文章中經(jīng)久不衰的魅力,我做了如下設計:
一、有效整合資源,提高學習效率
為了有效地整合資源,提高學習效率,課前,我除了要求學生上網(wǎng)查找有關詹天佑和當時社會歷史背景資料外,還自己結合導學案、課文的重難點和有關資料,充分對互聯(lián)網(wǎng)上提供的相關信息進行篩選和分析利用,提取有效信息,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二、品詞析句,加深體會
理解是基礎,體悟是核心,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在理解鐵路修筑背景及詹天佑“愛國”的特點時,我引導學生抓住了“阻撓、要挾、輕蔑”“精密、不馬虎、中國人、一定”等詞語展開交流,透過對詞語的理解,體會當時修筑京張鐵路的艱難和詹天佑強烈的愛國之情。
三、以讀代講,加深體悟
課堂教學中,朗讀是應當最經(jīng)常最重要的訓練,“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唯有多讀,才能理解,才能潛移默化地將文本語言內(nèi)化為自己的語言。為了加深學生對詹天佑愛國情懷的理解,在各小組展示了自己的理解和朗讀后,我抓住描寫詹天佑語言、行動、心理活動的句子,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多種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朗讀,讀出感,悟出情。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詹天佑的愛國形象在學生的心中越來越豐滿,越來越鮮活。
四、以圖示意、動畫演示,突破難點
詹天佑的“杰出”主要表現(xiàn)在“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三個方面。而創(chuàng)造性地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是本課的難點,對于這兩個技術性比較強的問題,按照導學案提示,學生在自讀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用筆畫出了簡單的'開鑿示意圖,感受到設計的精妙,體悟人物的杰出與偉大。在理解“人”字形線路部分,學生先根據(jù)青龍橋地形圖,了解火車爬陡坡的困難。然后小組合作,動手操作畫圖,再現(xiàn)了火車在“人”字形線路行駛的情形。為了讓學生理解的更直觀,我相機出示了課件,進行動畫演示,聲行并解,讓他們更深地感悟到了詹天佑因地制宜,大膽實踐,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通過讀書和動手實踐,學生的疑難水到渠成地解決了。
課堂是一門藝術,但總留有遺憾。讀是吸收,寫是運用,讀寫結合對于語言文字訓練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為了加深對詹天佑的敬佩之情,我設置了“許多到中國來游覽的外賓,看到詹天佑留下的偉大工程,都贊嘆不已。如果你是外賓,你會贊嘆什么呢?”“假如此時此刻,我們一起來到了青龍橋,瞻仰著這位杰出愛國工程師的塑像,你最想說的是什么?”“以‘站在詹天佑的銅像前’為題寫一段話。”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通過文字表達,能夠再次深刻領悟課文內(nèi)容,升華情感。但由于時間關系,這一環(huán)節(jié)最后已經(jīng)沒有了時間,只好刪去,沒有達到目的。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更多地考慮學生的情況,爭取讓他們的主人翁地位得到更大體現(xiàn),把課堂教學安排調(diào)控得更科學,更高效!
《詹天佑》教學反思優(yōu)秀6篇(詹天佑教學反思與建議)相關文章:
★ 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2篇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 六年級上冊語文少年閏土教學反思12篇 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少年閏土教案
★ 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教師教學反思6篇(數(shù)學二年級教學反思20短)
★ 六年級數(shù)學教學反思12篇(六年級數(shù)學稅率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