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整理的教學設計示范3篇(《教學設計》),以供借鑒。
教學設計示范1
教學內(nèi)容《三角形的面積》
教學
目標
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積公式,能正確計算三角形的面積,會用
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應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經(jīng)歷操作、觀察、討論、歸納等數(shù)學活動,進一步體會
轉(zhuǎn)化方法的價值,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重點
難點教學重點: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能正確計算三角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探索過程。
教具學
具準備學生:三種形狀的三角形各2個。
教師:多媒體課件。
程序?qū)W生活動教 師 活 動設計意圖
(1)思考并計算。
(2)同桌討論
匯報。
生1:平均分成了兩個小平行四邊形。
生2:平均分成兩個小三角形。
1、出示課件:
2、同學們,學校新建校門口有塊平行四邊形綠地。為了美化環(huán)境,學校準備把這塊綠地平均分成二塊,(課件出示),一塊種紅楓,一塊種桂花。你認為可以怎樣平均分
談話:學校最終決定把花壇平均分成兩個三角形,你會計算嗎?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三角形的面積計算。
板書課題:《三角形的面積》
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經(jīng)驗出發(fā),上課伊始,復習舊知用平分綠地的實際問題導入新課,給探討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開啟思路。
程序?qū)W生活動教 師 活 動設計意圖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小組合作,互相探討。
(2)匯報交流操作結(jié)果
拼法一:用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個長方形,三角形的一條直角邊(底)相當于長方形的長,另一條直角邊(高)相當于長方形的寬,長方形的面積相當于三角形面積的兩倍。
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所以: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拼法二:兩個完全一樣的銳角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拼法三:兩個完全一樣的鈍角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結(jié)論: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或長方形或正方形)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底相當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邊形的高相當于三角形的高,因為每個三角形的面積等于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所以,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書寫: S=ah÷23﹑出示自學要求:
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三角形分小組合作,互相探討。有什么辦法可以求出三角形的面積?
4.把你交流的結(jié)果匯報一下。
5.從中你得出了什么結(jié)論?
教師小結(jié):我們把三角形轉(zhuǎn)化成學過的圖形,推導出了三角形的面積公式。那么,如果用字母a表示三角形的底,h表示三角形的高,S表示三角形的面積,你能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嗎?學生在平行四邊形面積推導的基礎上,運用轉(zhuǎn)化的數(shù)學思想,通過動手操作,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在操作過程中,教師把自主學習的權(quán)利還給了學生,使學生學得積極主動。在操作、觀察、分析、推理、概括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動手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程序?qū)W 生 活 動教 師 活 動設計意圖
三評價矯正,拓展延伸
1.獨立在作業(yè)本上完成★題。
獨立自評。
2.在作業(yè)本上完成★★題
同桌互評。
3.同桌討論并匯報。
4.自由暢談學會了知識,我們就要懂得去運用。下面,我們就根據(jù)三角形的面積計算知識來解決一些相關(guān)的數(shù)學問題。(課件)
★題。
1、求下列三角形的面積
(1)在三角形中,已知底是6厘米,高是厘米,求它的面積
(2)已知三角形的高
是7厘米,高是厘米,求它的面積
★★題
2、一塊三角形它的底是分米,高是分米,每平方米玻璃的價錢是68元,買這塊玻璃要用多少錢?
★★★題
3、下圖中哪兩個三角形的面積相等?(圖略)
4、談話:學了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練習分層次設計,第一層基本練習,旨在鞏固、熟練公式;第二個層次,主要通過實際問題的解決,讓學生感知生活化的數(shù)學,增強學生用數(shù)學的意識,并通過變題練習,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同時深化對三角形求積公式的認識。
板
書
設
計三角形的面積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三角形面積=底×高÷2
S=ah÷2
u 課后加油站
1、求下列三角形的面積
5厘米
7厘米
厘米
高
8 厘 米
2、判斷并改正
(1)、兩個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2)、三角形的面積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一半。
教學設計示范2
高樓中學典型示范課教學設計
(2011—2012)第一學期
教師:李詠梅
學科:化學
班級:
時間 課題3:利用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1.掌握有關(guān)反應物、生成物的計算。
2.進一步認識化學方程式的含義。
3.掌握解題格式,培養(yǎng)解計算題的能力。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利用化學方程式進行簡單計算的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在進行計算過程中,讓學生形成一種辨證的思想。
2.以培養(yǎng)學生按照化學特點去進行思維的良好習慣和熟練的計算技能。 重點:
由一種反應物或生成物的質(zhì)量計算另一種反應物或生成物的質(zhì)量。難點:
解題的格式規(guī)范化。
教學方法:回憶?探究?辨一辨?小結(jié)?再探?再小結(jié)與應用 教學準備:教學用課件 教材分析:
本課題中的利用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主要包括兩種類型:用一定量的反應物最多可得到多少生成物;要制取一定量生成物最少需要多少反應物。無論哪一種類型的計算都是以化學方程式為依據(jù)進行的。所以,在教學中不能孤立地只談計算,要和熟悉、加深理解化學方程式的含義聯(lián)系起來,應當使學生十分明確地認識到,化學方程式不僅表示什么物質(zhì)發(fā)生反應,生成什么物質(zhì),而且還表示反應物、生成物各物質(zhì)間的質(zhì)量關(guān)系。根據(jù)化學方程式的計算,就是依據(jù)反應物和生成物間的質(zhì)量比進行的。
教材中還給出兩個實例來說明根據(jù)化學方程式計算的步驟和方法。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作解題格式示范,在練習中應該嚴格要求學生按照一定的書寫格式來解題,運算要準確,以培養(yǎng)學生按照化學特點去進行思維的良好習慣和熟練的計算技能。學情分析:
本課題是在學生學習了化學方程式及其含義、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的基礎上安排的,符合學生學習的認知規(guī)律。同時在本課題的學習中學生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也是書寫化學方程式,特別是未將化學方程式最終配平及計算幾個分子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之和、列比例式及其比例式的計算等計算錯誤。另外,學生最容易忽視化學過程,不重視化學反應的實際意義,忽視利用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的前提,只重視數(shù)學運算的結(jié)果,蔣利用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簡化為數(shù)學比例式的簡單計算。教學過程:
回
憶??
師: 請你以化學方程式:2H
2+ O2 點燃 2H2O為例說一說化學方程式的含義。
生:回憶后回答。師:課件展示。
師追問:若有2g的H2參加反應,則需要O2多少?生成多少的H2O? 生:思考后回答。
師:課件展示。引導學生小結(jié),作出說明,課件展示。
在化學反應中,反應物與生成物之間的質(zhì)量比成正比例關(guān)系。因此,利用正比例關(guān)系根據(jù)化學方程式和已知的一種反應物(或生成物)的質(zhì)量,可求生成物(或反應物)的質(zhì)量。
化學方程式表示反應前后各物質(zhì)的質(zhì)量關(guān)系,即反應中各物質(zhì)之間的質(zhì)量比,等于各物質(zhì)的相對分子(原子)質(zhì)量與化學計量數(shù)(即系數(shù))的乘積之比。
導入新課 :
出示課題
課題3利用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 新課 :
師:課件展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重點、難點。(目的:讓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生:閱讀。
師:課件出示
活動探究
1、已知反應物的質(zhì)量求生成物的質(zhì)量
一個化學方程式不僅表示了該化學反應的事實,還表示了反應中各物質(zhì)的質(zhì)量關(guān)系。
請你思考:加熱分解6g高錳酸鉀,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氣? 生:思考。
師生一起完成解題過程。
師:課件出示【例題1】及其解題過程和書寫格式。生:看書,體會。
師:課件出示:看一看,辨一辨
例:通電分解18克水可得多少克的氧氣? 辨一辨:以下同學的解題哪一個正確? 方法一:
解:設可得氧氣的質(zhì)量為 x
H2O 通電 H2 ?+ O
1118
18g
x
18g?16x??16g1816
?
1818gx生:試著找出其中的錯誤。
師:引導學生得出:化學方程式書寫要正確!接著辨一辨:
方法二:
解:設可得氧氣的質(zhì)量為 x
2H2O 通電 2H2?+ O2?
18g
x
2032?
x?18g?32? 18gx20同樣道理得出:計算相對分子質(zhì)量(即物質(zhì)之間的質(zhì)量關(guān)系)要正確!再看一看
方法三:
解:設可得氧氣的質(zhì)量為 x
2H2O 通電 2H2?+ O2?
18g
x
18g??16g ?
x?3618gx
答:可得氧氣的質(zhì)量為 16g。師生共同小結(jié)(課件出示)
在進行化學方程式計算時常會出現(xiàn)以下一些錯誤:
①元素符號或化學式寫錯。
②化學方程式寫錯或沒配平。
③相對分子質(zhì)量計算錯誤,導致質(zhì)量比錯誤。
④不認真審題,答非所問。
⑤同一種物質(zhì)不用相同的單位或單位不統(tǒng)一。
⑥張冠李戴,物質(zhì)的質(zhì)量代錯。
??
給學生提個醒(課件出示): 根據(jù)化學方程式計算的正確解題步驟 師生接著再探究:
2、已知生成物的質(zhì)量求反應物的質(zhì)量
[例題2]工業(yè)上,高溫煅燒石灰石(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如果要制取56t氧化鈣,需要碳酸鈣多少噸? 學生自學本例題(P100)。生:進行討論練習(P101)板演
師:巡視、指導,點評,最后出示解題過程及答案。師生發(fā)現(xiàn)小結(jié):化學方程式計算的“三個要領(lǐng),三個關(guān)鍵”。課件展示練習——隨堂評價
課堂小結(jié) 先讓學生談收獲,后是課件出示總結(jié)反思。作業(yè):課件出示:思考一和思考二 板書設計:
課題3 利用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
【例題1】加熱分解6g高錳酸鉀,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氣?
一、在進行化學方程式計算時常會出現(xiàn)以下一些錯誤:①②③④⑤⑥
二、根據(jù)化學方程式計算的正確解題步驟 【解】:⑴設未知量(未知數(shù)后不加單位)⑵正確寫出化學方程式(注意配平)
⑶寫出相關(guān)物質(zhì)的質(zhì)量比和已知量、未知量(寫在對應化學式的正下方,先寫相對分子質(zhì)量,一定要注意用相對分子質(zhì)量乘以化學式前面的系數(shù),再寫質(zhì)量;質(zhì)量單位要寫,且要統(tǒng)一。)
⑷列出比例式,求解(計算結(jié)果按題中要求進行,若題中沒有要求,除不盡,則保留小數(shù)點后兩位)⑸簡明地寫出答案
三、化學方程式計算的“三個要領(lǐng),三個關(guān)鍵”。 教后反思:
教學設計示范3
小學高段語文教學示范教學設計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小學
語文·第十冊)
14、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兼教學實錄)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2個生字,聯(lián)系課文語境,理解“雪中送炭、情誼、代價”等重點詞語的意思。
2、在探究、體悟中感受課文表達上的特點。
3、在反復誦讀與想象中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中朝人民偉大友誼,受到情感的熏陶和心靈的震撼。 二、教學重點:
1、讀懂全文,理清文章的結(jié)構(gòu)。
2、體會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 三、教學難點:
感受文章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四、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研讀巍巍的作品,了解其作品風格。收集有關(guān)抗美援朝背景的文字材料、音像資料或圖片。
2、學生準備:閱讀《羅盛教的故事》、《烈火中的邱少云》等抗美援朝英雄的故事。
五、課時安排:2課時 六、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略)
第二課時
上講臺放下東西,寫(課題+板書“親人”、“志愿軍”)。
(轉(zhuǎn)向評委,稍停)各位評委老師,下午好!我是28號選手,今天我講的是小學語文第十冊14課《再見了,親人》第二課時。一、溫故知新,整體感知
導語: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第14課《再見了,親人》!老師:大家有感情地齊讀課題!(老師也讀)
老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回憶一下,通過上節(jié)課學習同學們知道主要講什么?(眼 睛轉(zhuǎn)向臺下)A同學:這位同學?(稍停,板書“大娘”、“小金花”、“大嫂”)“好!看來你上節(jié)課學習得很認真!”
二、細讀課文,強化感知(品詞析句,把握形象)
(一)、我們來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同學們打開課本第68頁。1、叫讀第一自然段
老師:首先請一位同學讀一下第一自然段。這位同學朗讀的同時,其他同學想想:朝鮮人民和志愿軍并沒有血緣關(guān)系,作者卻深情地稱他們是“親人”,這是為什么?請大家再仔仔細細讀讀課文,找出最打動你的地方用下劃線“__”劃出,說說在你眼里,他們都是什么樣的親人。(朝向評委席)B同學:這位同學?。ㄊ种福ò鍟汉诎逵覀?cè)用彩筆豎寫:讀、找、想)(轉(zhuǎn)身朝向評委席)好,非常棒!2、(下講臺)找出最打動你的地方
老師:C同學:你找出的最打動你的地方是什么呢?(稍停)3、想想為什么
老師(1):嗯,好!那你為什么要選它呢?談談自己想法。(稍停)好,很有自己思想呀!大家還有什么想法/補充嗎?/誰有不同意見?(稍停)請坐!剛才有同學說了一個詞“雪中送炭”,不錯?。ò鍟貉┲兴吞浚┐竽飳年P(guān)鍵詞就是——“雪中送炭”。那么老師要問了,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雪中送炭”的本義是什么呢?(看評委)D同學:這位同學!好,請坐!結(jié)合上下文,“雪中送炭”又包含什么意思呢?E同學:這位同學?(稍停)不錯!它表現(xiàn)了大娘的什么行為?——手指板書“親人”下劃“~~”。對,大娘和志愿軍雖不是具有血緣關(guān)系的親人,卻勝似親人!
老師(2):下面老師接著問:這一個自然段的最后一個句子是個什么句呢?(面向評委席)(稍停)對,是設問句!那么誰能把這個設問句變成陳述句呢?好,F(xiàn)同學:這位同學?好,非常聰明!那么如果把陳述句和設問句放在一起比較(用手指),這兩個句子哪個語氣更強烈呢?(稍停)同學們說得對,是設問句——它使文章要表達的感情色彩更強烈?。鎸υu委席微笑)
(二)、老師:好,學習完了第一自然段,按照上面老師我們的學習方法合作學習第二自然段(看板書“讀”、“找”、“想”)1、學生默讀第二自然段
2、劃出你認為最打動你的地方(板書:情誼)3、想想為什么 4、師生互動交流
(三)、學完第二自然段,我們再用同樣的方法合作學習第二自然段(看板書“讀”、“找”、“想”)1、學生自由讀第二自然段
2、劃出你認為最打動你的地方(板書:代價)3、想想為什么 4、師生互動交流
三、延伸表達,抒發(fā)情感(注意:引讀)(一)、組織討論
老師:通過上邊的學習,老師相信,大娘、大嫂、小金花送別志愿軍的情景一定深深地映入了我們每個學生的腦海,是吧?老師有個疑問:當志愿軍離別回國的時候,只有大娘、大嫂、小金花來送別嗎?(朝向評委席,稍停)對,當然不是!來送別的人很多,但作者重點選取了大娘、大嫂、小金花三個有代表性的人物,在她們身上濃縮了千千萬萬的朝鮮人民對中國志愿軍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二)、汽笛轟鳴,列車在走,車窗內(nèi)外一雙雙手還緊緊地握在一起;心卻已留。(教師范讀(引讀)課文最后三個自然段)
(三)、老師:列車就要開動了,彼此心中似乎有千言萬語要傾訴。課文中只寫了志愿軍說的話,此時此刻,朝鮮人民會說些什么呢?假如你就是課文中的大娘、大嫂、小金花,聽了志愿軍說的話,會說些什么呢,請你選擇其中的一個人物,寫幾句向志愿軍告別的話。(朝向評委席,稍停)
老師:G同學:這位同學,你選擇的是誰?為什么選擇她?……好,不錯!你呢?(朝向評委席,稍停)不錯,你的想象力真豐富!(板書:依依惜別(注意:“﹛﹜”不可開始寫)
(四)、心中的千言萬語都化作了一句話——齊讀“再見了,親人”;登上了列車,依依不舍的傾訴(指板書:再見了,親人);列車已慢慢開動,志愿軍向朝鮮的親人,向這片熱愛的土地深情呼喚——讀“再見了,親人”?。ㄒ懈星椋┙Y(jié)語: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深深體會到了中朝人民之間深厚的友誼!四、作業(yè)
(一)、朗讀課文前三個自然段,想想在表達上有什么共同點。
(二)、收集有關(guān)資料說明,課文講的是“親人”。文章中講到了朝鮮人民對于中國志愿軍是親人,那么中國志愿軍對于朝鮮人民是“親人”么?同學們把作業(yè)寫在本上,看誰答得最好!寫得字最漂亮!好,這節(jié)課就上到這里,下課?。ㄏ蛟u委鞠躬)五、板書設計:
14、再見了,親人
→大
娘:雪中送炭
↓
→小金花:情誼
↓
→大
嫂:代價
↓ →→→
依依惜別
←←←↓志 愿 軍
教學設計示范3篇(《教學設計》)相關(guān)文章:
★ 語文三年級上冊教學設計方案模板3篇(部編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全冊)
★ 圓明園毀滅第二課時教學設計3篇 《圓明園的毀滅》第二課時教案
★ 基于標準教學設計心得體會3篇 《基于標準的教學設計》讀后感